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三、重点和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注:编排三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

高中化学1.1.1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1.1.1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学习过程一、元素周期表的历史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根据下表前18号元素在现行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布,每一横行排布特点是什么?每一纵行排布特点是什么?思考其编排原则是什么?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

原子序数===。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第4~5页(1)周期:。

族:。

(2)现行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是如何划分的,每个周期含有多少种元素,你能根据前六个周期中所含元素种类推断第七周期若排满可以容纳多少种元素吗?(3)现行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如何划分的,找出这些族都在哪一纵列,如何书写族名称?2.【微课展示】写出:(1)元素周期表结构的三个关键点:(2)元素周期表中的三个规律:3.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例:判断原子序数为41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随堂检测1.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3.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A.B.C.D.4.相邻周期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几,同一周期ⅡA、ⅢA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几?5.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离子所带电荷数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6.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是()①0族②主族③副族④第Ⅷ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现行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C.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4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参考答案学习过程一、1869俄门捷列夫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化学性质相似二、1.每一横行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引言:化学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家们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特点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规律性表达方式。

它的发现和发展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应用以及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和历史。

一、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性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表格形式,用于反映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它由俄国化学家季莫费耶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而后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列在同一列,称为“族”,而具有相同主量子数的元素排列在同一行,称为“周期”。

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应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周期和族。

周期表示了元素的主量子数和电子层级的变化,即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族表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信息。

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教学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如金属或者非金属的特性,氧化还原性等。

三、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和历史1. 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元素周期律的提出和发展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使得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元素间的关系和规律,并对元素的性质进行预测和解释。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广泛,不仅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还为材料科学、能源研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律的发展经历了多位化学家的贡献和努力。

从季莫费耶夫的初始提出到门捷列夫和曼德勃洛特等人的系统调整和完善,元素周期律不断地被验证和完善。

现代元素周期表通过不断的新发现和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扩展和完善,使得化学家们对元素性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准确。

结论: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理论工具,它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并为化学实验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一、教材分析: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

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

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质量数和AX的含义。

Z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X的含义。

Z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武威市第十五中学叶承名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如Na、Mg、Al、F e、Cu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元素的性质,从而归纳总结出它们的规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在以前对化学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化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4、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5、教学难点: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的规律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情面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这一节课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二)元素周其表的结构(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四)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五)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引入: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历料,讲解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帮事引出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了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2.思考与交流:(1)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知识。

(2)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行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3)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把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

(4)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O元素?[学生]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板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核外电子[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阅读思考]阅读教材,思考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从左到右为同一周期;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元素从上到下为同一族[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学生阅读课本后讨论:(1)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2)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学生填写下列表格: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__个横行,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_______,故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__个周期。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教案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教案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教案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 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二、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三、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四、教具:投影及有关仪器、药品五、教法:探索发现和迁移类比。

思考讨论,分析讲解,探索规律,总结归纳,理解实质。

六、教学过程:提问(第一课时)引入:介绍门捷列夫,设问:他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答:元素周期律。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表看起来很有规律,这个表的确是按一定的规律来排的,这个规律就是元素周期律。

如何理解"律"和"周期"的含义?讲解:质子数和核电荷数有何关系?什么叫原子序数,应如何理解?元素排序 "律" --- 规律和"周期"--- 周而复始投影 [思考讨论]1. 能否说:"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也就是原子序数。

"2. 阅读P97表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研究以怎样的排列方式能使其有明显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是什么?3.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1)原子半径;(2)最高正价和负价;(3)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有何规律性变化?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什么? 给出1-18号元素按周期表排列要求学生板演原子结构示意图师生活动1. 提问后讲解原子序数的含义,与质子数只是数值上相等2. 展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卡片,学生来排列(引导:横向怎么排,纵向怎么排?排列的依据是什么?氦元素排在哪里更合理?为什么?1-18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有何规律?) 3. 讲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突大的原因是测定方式不同引起的,解释课本表格不列出的原因);从左到右半径缩小的原因是电荷数和电子数增多,互相吸引能力增大,半径缩小;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及最高正价与负价之间的关系) 从黑板上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课本表格数据分析讲解归纳核外电子排布介绍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2[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化学】1[1].1.1《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修2)

【化学】1[1].1.1《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教学过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1)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是以什么为编排顺序?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顺序?(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探究】你能否将1—18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小的周期表?要求: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增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设计1:设计2: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H 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讨论】请大家讨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小结】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稳定结构,而Be和Mg都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He的性质与Be和Mg并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稳定结构的Ne和Ar相似,所以将He、Ne、Ar归为一列更合理。

【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1 元素周期表(核素)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1 元素周期表(核素)化学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核素)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1个
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
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1/1836(电子 1.007 1.008
二、从表格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相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
左上角标出质量数A
Z
X。

粒子符号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N)用A
Z
X表示为
①O 8 18
②Al 24 27
③Ar 18 22
④Cl 35
17
Cl
⑤H 1
1
H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我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
原子叫核素。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
符号
质了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称
①1
1
H 氕(H)
②2
1
H 氘(D)。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它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呈现了所有已知元素及其重要性质。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教授和理解元素周期表对于学生建立起对元素间关系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基本属性。

3.能够解释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的模式和趋势。

4.培养学生对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化学键类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含义及表示方式•元素周期表的分类:主族、过渡族、稀土与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中行与列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上存在的模式或趋势(如电离能、原子半径等)2. 共价键与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离子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通过元素周期表判断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类型3. 金属键与金属活性•金属键的概念及特点•金属活性的定义及相关实例•元素周期表中主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特征四、教学方法1.板书讲解:通过板书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分类和基本规律。

2.活动实践: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用元素周期表进行预测和分析。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负荷最多或有效核电荷等概念,并给出相关案例。

五、评估方式1.综合测试:对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考核。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元素的性质,并撰写相关报告。

六、教学资源1.元素周期表手册和网站资源。

2.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七、教学时长安排总时长:5个课时 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板书讲解和互动活动)- 40分钟 2. 第二课时:共价键与离子键(小组讨论、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 50分钟 3. 第三课时:金属键与金属活性(实验演示和观察讨论) - 60分钟 4. 第四课时:复习和练习巩固 - 30分钟 5. 第五课时:综合测试和实验报告收集 - 40分钟以上是一个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的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规律和应用。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及反应规律,是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要求为:“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具体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核素、以碱金属和卤素为例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研究上述知识。

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原子结构在义教学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对于元素周期表学生也是不生疏的。

因而本节应在义教研究的基础上对原子结构进行拓展、深入,对原子结构的研究能更好的体会模子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感化,鼓励学生多运用模子法进行研究和认识世界。

通过大量事实了解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巩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体会周期表的归纳和预测的感化。

因而分析学生的障碍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结合上述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需要以学生的已有经历为背景,设想符合其认知发展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1.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四、教学重点1.认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通过对碱金属和卤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研究,感受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感化五、教学难点通过对碱金属和卤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研究,感受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感化六、教学过程(一)环节一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2.3《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1.2.3《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解析】构成催化剂的元素大多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部分。

【典例2】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事物的性质总在不断的发生明显的变化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D.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寻找耐高温材料【答案】 C【解析】同族元素的性质是相似的,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递变的,A项错误;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但没有两性金属元素这一说法,B项错误;耐高温材料应该在过渡元素中寻找,D项错误。

【板书】活动三、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探究1】(1)推测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的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最高正化合价是什么?【交流】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ⅥA族,根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是+6,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该元素用X代替),其酸性比硫酸弱。

【问题探究2】(2)如何比较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交流】钙与铝既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同一主族,可借助镁来比较,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金属性:Ca>Mg>Al,故碱性:Ca(OH)2>Mg(OH)2>Al(OH)3。

【讨论】利用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进行推导的基本思维模型是什么?【交流板书】【问题探究】利用元素“位、构、性”关系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1)掌握四个关系式:①电子层数=周期数;②质子数=原子序数;③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负价=主族序数-8 。

【交流2】(2)熟练周期表中一些特殊规律:①各周期元素种数;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③同主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交流3】(3)性质与位置互推是解题的关键: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共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本书为必修模块教科书,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组成。

作为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比较广泛,知识较浅显,更加强调和突出基础性,旨在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知道金属、非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情分析在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对元素周期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节内容的学习。

考虑到学生刚经过一个寒假,以及面临文理分科的情况,本节安排的内容会比较轻松。

鉴于该班学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已经大体适应了高中的学习方式,有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已经自学了此部分内容,所以本次的课将主要以交流、讨论的方式展开。

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已经初步具备了处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结合数据和实验事实来认识科学规律以及认识到结果与性质间存在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

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终合运用有关知识、数据分析处理来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2、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体精神。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有参与化学探究的热情。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教学重难点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了解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3、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的关系;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A4纸30张(对折撕成两半)3、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砂纸、胶头滴管药品:酚酞、2mL1mol/L盐酸、1mol/LAlCl3溶液、3mol/LNaOH溶液、3mol/LH2SO4溶液、6mol/LNaON溶液、镁条、铝箔教学过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案设计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案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3)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引言】通过我们学习知道元素有一百多种。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问】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7个横行,18个纵行)【讲述】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板书】1.【学生活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4的有关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1.2.【讲述】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其余周期称为长周期,【投影】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板书】(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说明:1.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2.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1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老师:原子结构大家在初中就已经了解了,刚才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结构了解的不成问题了,那么核外电子具体怎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体现出哪些结构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系,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

本课时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2)知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能力目标:1)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1、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碱金属和卤素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
四、学情分析
因为必修一我们已经学习了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性质,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也有简单的了解,所以,本节内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的性质学生应该很容易接受。

五、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碱金属是指哪一族?卤族是指哪一族?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碱金属的递变规律。

我们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碱金属元素的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
教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现在同学们回答: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
学生: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
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教师: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学生活动,完成表格]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学生]有关系。

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且 Li Na K Rb
还原性增加
[教师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设计意图:通过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过渡]刚才我们以典型的金属一族为例,下面我们以典型的非金属为例。

看看他们的性质有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
探究点二:卤族元素的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 [
[教师]请大家根据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学生]学生总结后板书: 颜色:浅

状态:气 液 固 密度:小 大 熔沸点:低 高
在水中的溶解性:大 小
[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呢?
[多媒体展示]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同桌讨论后回答]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决定了他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不同,又导致了它们得电子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表现出氧化性的强弱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表格: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从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苛刻,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减弱,与我们的推测相符。

[板书]H2+X2=====2HX (X=F 、Cl 、Br 、I ) F2 Cl2 Br2 I2
剧烈程度: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可以比较金属的强弱,通过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比较非金属的氧化性的强弱。

[实验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

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实验2]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

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
[板书]Cl2+2NaBr=====2NaCl+Br2 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 Cl2+2I-=====2Cl-+I2
[小结]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但一般之中有特殊。

由此可见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由此,我们得出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 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难易;
2.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ROm)的酸性强弱;
4.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是实现师生共同创造、共同成长的过程;本环节教学在经过前几个环节的探究学习后,将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列为重点,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而知道了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

本课时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那么,周期表中元素、核素、同位素如何理解?及三者关系如何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元素、核素、同位素的知识,大家预习这部分时要首先理解三者的概念,才能分清三者的关系。

并完成本节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等学生易混、易忘的东西,最后进行课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对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对化学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我特意把这节课内容设计成三课时。

本课时,重点讲解了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比较枯燥而且课后的遗忘率特别高,为此,
在本课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式,采用了分组讨论学习和演示实验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们学习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观察思维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