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师与教育学
教育学概论
第一章教师与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教师:受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把其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这就是教育学意义上所说的教师。
4、教师权利:法律上的教师权利,是指教师依法享有与教师职务相关的权利和利益,表现为国家对教师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5、教师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教师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是教师依法承担的与其职务相联的责任。
6、教师专业能力: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带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
7、教师专业知识: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情境知识和解决难题的知识。
二、简答题1、简要列举教育学创建时期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英国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爱弥儿》,德国康德《康德论教育》,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英国斯宾塞《教育论》,法国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及教育》,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福禄贝尔《人的教育》2、简要列举教育学多元化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前苏联马卡连柯《教育诗》,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美国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刘佛年《教育学》3、研究教育学产生与发展历史过程的意义。
研究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要找出教育学产生的渊源,并且揭示教育学发展的规律和各阶段的主要特点,研究并明确这些问题,可以增强研究者的自觉的主体意识,并加深对教育学自身理论的认识和建构。
4、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以及终身教育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二,教师专业发展能够激发和坚定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教师考编 教宗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现代社会的教育 特点 全新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教育的生产性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益突出 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主题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景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 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随笔 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也可以说:“教育心得”,主要是写教育过 程中的某一点体会的心得
教育改革 含义、作用 含义: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以经济需求的宏观变革 作用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概念: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 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特点:目的性;自然性;有翔实的观察记录;能动性
调查研究法 使用最广泛的是问卷调查
实验研究法 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 比较法
保罗郎格郎 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1970 观点:终身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代表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观点:和谐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教育学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教育学与驾驭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在批判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基础之上提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
克卢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 凯洛夫:《教育学》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批判教育学 当代西方教育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的学说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Ⅰ 、教学时间安排:2 课时Ⅱ 、教学目标: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确认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及指导思想;3、说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的书名、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的书名、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著作名称、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4、对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做出说明;对学习教育学产生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有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产生。
Ⅲ、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Ⅳ、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Ⅴ、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告诉人们: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我很喜欢教育理论。
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教师资格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1/ 3事实说明,教育学对于教师来说,就好比是学医的人的一门临床医学,不学好教育学而从教,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适应过程,且不能准确、全面、高效、优质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对于教师来说,在求职之初,教育学是获得教师资格的一门课程,到后来,教育学就是实施自主劳动的必备工具。
我们通过几个实例,体会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功能。
案例 1:陈景润失业记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一书中曾记录了青年陈景润鲜为人知的一件事。
陈景润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是全国著名大学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
四年大学课程,他仅学三年,便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市一所中学任数学课教师。
教师招聘第一章教育学原理最全的试题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的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A )。
A.夸美纽斯 B.卢梭C.福禄贝尔D.乌申斯基2.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D )。
A.夸美纽斯B.杜威C.康德D.赫尔巴特3.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B )。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詹姆斯D.卢梭4.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的教育家(B)。
A.夸美纽斯B.杜威C.康德D.裴斯泰洛齐5.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C )。
A.亚里士多德B.培根C.洛克D.克伯屈6.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 )。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7.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 )。
A.《学记》B.《论语》C.《礼记》D.《大学》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首先发生在(D)。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9.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C)。
A.否认了心理因素B.否认了模仿的教育意义C.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D.否认了本能的教育意义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主要是通过(C )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的。
A.美国B.德国C.日本D.法国11、史书记载,我国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 A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西周1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C )。
A.《论语》 B.《孟子》C.《学记》 D.《大学》13.“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这是源于(C )A.《论语》B.《荀子》C.《孟子》D.《道德经》14.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教育指(B )。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15.老蜂教幼蜂筑巢的活动是属于教育活动,秉持这一观点的是(A )。
A.利托尔诺B.弗洛伊德C.皮亚杰D. 孟禄16.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D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各章重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各章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判)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前制度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⑤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制度化教育又称“学历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第一个颁布但未实施),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颁布并实施)。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库姆斯、伊里奇。
(简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⑵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⑷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⑸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⑹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古代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以吏为师,官师合一,学在官府”)。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述(1)教育在根本上是塑造学生心灵、健全其人格、提高其能力、完善其素质的实践活动。
在美国谢弗勒看来,这属于教育的(B)定义类型。
A.描述性B.纲领性C.规定性D.综合性判断题(1)教师属于教育者,学生属于受教育者。
(正)(2)教育者就是教师,受教育者是学生。
(误)(1)德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1)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
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
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D)。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1)按照呈现方式,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区别的标志在于显性课程具有(计划性)。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集中反映在(A )。
A.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B.教育往往超前于社会的发展C.教育往往滞后于社会的发展D.社会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制约(2)“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反映了教育具有(C)社会属性。
A.历史性B.继承性C.永恒性D.长期性(3)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
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这种论断说明教育在本质上是(B)。
A.生产力B.上层建筑C.精神活动D.社会意识(4)教育具有传递劳动经验的职能,这种论断说明教育在本质上是(A)。
A.生产力B.上层建筑C.劳动活动D.经验传递第二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沛西·能曾说:“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这体现了教育的(A)。
A.生物起源说B.交往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与心理起源说犯的共同错误在于(C)。
教育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资料发布日期:【 2009-7-27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在《孟子·尽心上》一文中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昄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二)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提出的教育起源说。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原理》。
(三)生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的,而是遗传性的。
(四)劳动(社会)起源说观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从产生之日其智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分章节附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分章节附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单选:()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B.埃及C.雅典D.斯巴达2.单选:古代西欧教育,()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
A.神学B.算术C.文法D.辩证学3.单选:()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进行转换的一个语言标志。
A.教授B.教育C.教育学D.教学4.单选:当今世界,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现代教育也酝酿着一场巨变,已有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日益从理想和概念变为现实,现代教育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①教育终身化②教育社会化③教育生产化④教育民主化⑤教育国际化⑥教育现代化⑦教育多元化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③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5.单选: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要表现在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目的的制定上。
A.公平性B.民主性C.阶级性D.社会性6.单选:现代教育的()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A.公共性B.生产性C.科学性D.终身性7.单选:自()阶段开始,自然科学就成为学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A.原始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古代教育8.单选: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的提出。
A.教育价值B.教育规律C.教育问题D.教育现象9.单选: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A.遗传性B.自然性C.目的性D.获得性10.单选: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11.单选: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一书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B.提倡发现学习C.他主张,无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D.他的发现学习理论对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主张儿童提早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是容易推行的12.多选:美国圣母大学前校长赫斯柏指出,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本质1.“教育”一词的由来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
(二)学校教育三要素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特岗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资料《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选择题100题附答案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体现了()A.教育与文化B.教育与科技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2.学校教育产生于()教育阶段。
A.古代B.原始C.近代D.现代3.柴老师退休后还坚持去老年大学学习,这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4.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教育思想的根本是()。
A.智育B.美育C.德育D.体育5.“活到老,学到老”反映的现代教育的特征是()。
A.终身性B.公平性C.大众性D.未来性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手中。
A.印度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7.“太学”是我国古代中央官学,其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官学制度的奠基和发展。
“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出现于()。
A.唐代B.汉代C.秦代D.宋代8.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卢梭9.认为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A.洛克B.卢梭C.康德D.杜威识的思想家是()。
A.洛克B.卢梭C.康德D.杜威10.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了()。
A. “泛爱”B. “泛智”C. “泛美”D. “泛德”11.下列选项中,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成就对应错误的是()。
A.孟子一一创办私学B.董仲舒一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韩愈--- 倡导古文运动D.朱熹---- 集宋代理学之大成12.以下著作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思想的是()。
A.《爱弥儿》B.《巨人传》C.《教育漫话》D.《理想国》13.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
A.康德B.杜威C.赫尔巴特D.拉伊1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
A.《雄辩术原理》B.《民主主义教育》C.《爱弥儿》D.《理想国》15.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思想的著作是()。
2019年最新-教育原理教学课件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PPT精品文档-精选文档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人类教育产生的前提 2. 人类教育产生的社会前提 人类社会的诞生
劳动——标志着动物的本能活动已经转变为 人类自觉的劳动
劳动的技术结合——制造和使用工具、传递 经验、自我意识的形成、语言的产生 个体经验的类化
主体—客体 = 生产活动(对象化活动) 主体—主体 = 教育活动(交往性活动)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关于教育起源的种种学说
动物界是否存在教育活动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关于教育起源的种种学说 1. 勒图尔诺、沛西·能(法)的“生物起源说”
传递经验的形式。
—— 王守恒《教育学教程》
教育起源于为传递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
的以生产劳动经验为主的超生物经验的需
要。
—— 陈焕章《教育原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人类教育产生的前提 1. 人类教育产生的生物前提 教育的必要性
种生命:与动物既相同又不同,不同之处 表现为人的未特定化、未完成性 教育的可能性
动。
——陈焕章《教育原理》
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
动。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二、“教育”概念的界定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 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十二所院校《教育学基础》
◎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社会性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小学教育学》精讲班第1讲:小学教育学的内容体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课件讲义讲义
三、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四、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根据各省市情况的不同,对教育学考试试卷也会做相应的调整。做题的时候请大家仔细看清题目与分值。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例题: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寅学制
答案:B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
填空: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实施的学制而且实施的学制)。
壬子学制(民国政府1912年,教育制度新学制)壬戌学制(1922年颁布,六三三学制)
一般内容课外活动教育与教育学小学教育目的
二、考试题型题量
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填空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与人类社会同一时期出现的早期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学: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来源于教育实践,是教育经验的抽象和概括,同时反过来指导教育时间。
2、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3、广义的教育: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4、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5、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6、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7、各要素在教育中的地位: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题,是直接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们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8、教育者是教育活动实践的主体。
9、受教育者是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10、教育影响是教育时间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终结。
11、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J)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到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12、古代教育: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极端。
原始形态的教育即是原始社会的教育。
13、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14、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世界上最早的学校产生与(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等文明古国。
16、中国早在4000 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17 、西周则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就(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⑴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苏格拉底经常以向别人
请教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声称:“我自 知无知”,只有把问题提出来请教。但是,当别人 做出回答时,他又对其他种种答案进行反驳、“讥 讽”,最后,终于引导对方把苏格拉底自己所主张
的观点说出来。人们称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叫“助
产术”。也可以简单地称其为“问答法”。 ⑵柏拉图的《理想国》。
第一节 一、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
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
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㈠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㈡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理论
㈠内发论 1.基本理解:身心发展力量源于自身内在需要,人性本善或 善导论。 2.主要观点:“善”主要指人有爱他人的本性及有利于人类 发展的智慧与创造性;人性本善论者,对教育的力量充满了信心, 而且强调教育的作用就是顺应自然,使人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 主张用顺导受教育者人性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例如:卢梭说“出 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3.代表人物: ⑴中国的孟子。 ⑵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⑶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 ⑷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
并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㈡古代(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 1.古代学校教育特点: ⑴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⑵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
性。 ⑶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
守性。
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 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教育章节
19. 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20. 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8.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10. 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11.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2.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地《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中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学习研究,才能活的并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还要求对其管理下的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和公共的责任感。
27. 教育是研究教员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28.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9.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1.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本质的增强两部分。
2.心里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山香教师编简答—教育学完整版
山香教师编简答—教育学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1)本质属性是育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是: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 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7)生产性8)民族性二、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近代社会教育的表现(公立十一)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四、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国际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终身性五、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各国全民多现身)教育的民主化。
(1)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4)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六、教育学的研究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七、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有助于教师塑造专业精神。
《教育学》章节梳理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
5、(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9、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0、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1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斯勒,Fessler): (1)职前教育阶段; (2)引导阶段; (3)能力建立阶段; (4)热心和成长阶段 (5)生涯挫折阶段; (6)稳定和停滞阶段; (7)生涯低落阶段; (8)生涯退出阶段。
——(司德菲,Steffy): (1)预备生涯阶段; (2)专家生涯阶段; (3)退缩生涯阶段; (4)更新生涯阶段; (5)退出生涯阶段。
2、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在从事 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行为的约束,它要 求教师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 定行为。
《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 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 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 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 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三个层面的定义
• 一是宏观层面,作为科学体系,教育学是研究教 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 二是中观层面,作为单独的学科,教育学是一门 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 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 三是微观层面,作为一门课程,教育学就是研究
教育的学问,是反映教育事物的系统知识。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学
• 教师专业发展 • 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一、教师专业发展
1、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专业发展” 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 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 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他们之间还有一定的 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 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 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见图) 这两个不同的思维角度是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进 程而不断明晰的 。
二、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师的理论视野。
•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 1、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使其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此外还有:胡德海的科学理论过程的理论 科学理论的演变过程:准科学—前科学—常规科学—后科学。 简化为三个阶段:潜科学—科学—后科学
还有第三种观点: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划分 形式上看,教育学经历了混合—独立—发展的阶段; 内容上看,教育学经历了一个不完善不科学—科学发展的阶段。 还有第四种观点:四阶段说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 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周礼· 地官· 师氏说(郑玄注)——“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礼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杨雄《法言· 学行篇》——“师者,人之模范也。” 《韩诗外传》卷五——“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培根曾把教师称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 人类灵魂的设计者。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教师这个词有两种涵义:按狭义解释, 是专门学科的讲授者;按广义解释,是有 威望的、明智的、对人们有巨大影响的人。 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 3、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
——(凯兹,Katz,L.): 阶段一:第一年——求生期——努力适应,求得生存; 阶段二:第二年——巩固期——熟悉学生情况,关注问题学生; 阶段三:第三、四年——更新期——寻找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阶段四:五年及其以后——成熟期——能够对教育工作作出反省性思考。 ——(伯利纳,Berliner): 第1年,新手教师时期 第2-3年,熟练新手教师 第3-4年,胜任型教师 第5年,业务精干型教师 第5年以后,专家型教师
教育学原理
授课教师: 教育科学学院
第一章 教师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学概述 第二节 教师职业概述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学概述
• 教育学的定义 •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定义Biblioteka 教育学(pedagogy)由希腊语pedagogue
派生而来。原意是关于任何照顾儿童的学问。
3、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先抄日本,后袭美国,再学前苏联。直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才开始进入教育学中
国化的探索阶段。
第二节 教师职业概述
• • • • 教师的概念 教师的社会作用 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的概念
教育学意义上教师的概念:受社 会的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 加特定影响,把其培养成为社会所需 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教师专业发展: 指教师个体通过接受专业训练 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 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 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是教师 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 程。
• 2、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1)教师自身的成就需要; (2)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3)终身教育时代的客观要求。
• • • • • • 1.希腊语“教仆” 2.斯拉夫国家的“教育学” 3.德文国家的“教育学” 4.英语国家的“教育学” 5.法语国家的“教育学” 6.日本的“教育学”
关于教育学定义的代表性观点 [苏]巴班斯基: [日]大河内一男: [日]田浦武雄: [苏]斯皮库诺夫: [美]亨德森: [法]贝斯特: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词典》: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 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1.教育本质; 2.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教育规律; 4.教育功能; 5.教育价值; 6.教育效益; 7.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8.教育制度与教育立法; 9.教育结构; 10.教育目的; 11.教育内容; 12.教育途径; 13.教育方法和手段; 14.教育测量与评价; 15.教育督导; 16.教育科研。
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 。
• 教师的教育素质:包括教师的德、知、能、行。 • 教师的教育精神:包括教师的信念、态度、情 感、意识、使命感、幸福感。 可以理解为教师教育活动的 内容实质。
知识结构
通识性知识——知识结构最基础层面(科学、人文) 本体性知识 ——所教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 ——教育学科类知识 实践性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是将以上三种知识整合,内 化成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
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研究教育学产生与发展历史过程的意义 研究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要找出教育学产 生的渊源,并且揭示教育学发展的规律和各阶段的 主要特点,研究并明确这些问题,可以增强研究者 的自觉的主体意识,并加深对教育学自身理论的认 识和建构。
2、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三阶段: 第一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起止时间:我国是从春秋战国开始到清朝末年,即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 19世纪;欧洲是从古希腊罗马开始到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即从公元前5世纪到 公元16世纪。 标志:《学记》;《论演说家的教育》。 第二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起止时间:17世纪初 至20世纪30年代。 标志:1、培根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2、夸美纽斯《大教学 论》,1632年;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806年。 第三阶段:科学教育学的创建阶段 起止时间: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 标志:1、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1917年;2、凯洛夫《教 育学》1939年;3、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930年。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 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胡德海:“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的科学,是人们对教 育现象认识的概括和总结。” “教育学广义地说,它是关于 教育的学问,即人们对于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知识、学说和 理论。------严格地说教育学是以教育为独立研究对象的知识 系统和科学体系。”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塑造一 代新人的思想品德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 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
•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 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
《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以下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 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 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 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 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能力结构
教师能力: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 教师的一般能力: 认识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 教师的专业特殊能力包括: 第一,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第二,管理能力 第三,教育研究能力 第四,教学能力 第五,课程开发能力 第六,表达能力 第七,自主发展能力
四、教师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权利是指法律对教师在履行 国家教育教学职责时,必须享有的权利, 是得到法律的许可和保障的权利,具有 不可侵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