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的探索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的帮助 。教 师 要教 会小 学 生在 阅读 时读 什 么 、 怎 么读 , 阅读 时要先 略看 再仔 细 看 , 充 分地 理解 文 本的 含义 , 并 且 要温 故 知新 , 能够 把前 后学 习 的知识 融会 贯通起 来 。
另外 , 对 一些 比较 复 杂的 数学 题 , 可 以采 用假 设 法来 解 决 。当已知 条件 和 问题之 间 的联系 不是 很 明显时 , 解 答起 来 就 比较 困难 , 教 师 可 以根据 已 知条 件做 一 些假 设 , 然 后再 引
些 小故 事 , 这 样可 以 吸 引学生 的 注意 力 ,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 可 以让 学 生动 手制 作 一些 数学 模 型 , 培 养学 生 的动 手 能力 ; 可 以启 发学 生 把数 学知 识 应用 于 生活 中 , 培 养学 生 发
现 并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等 。 3 . 营造 和谐 的学 习 气氛
样 互 相探 讨 , 一 方面 可 以增 加数 学知 识 , 一方 面也 可 以锻 炼 学生 的思 维能 力 。 2 . 创设 恰 当的 问题 情境 教 师 在进 行 教学 时 ,要善 于 根据 教材 内容和 学 生的 基
肘, 应转 换思 维 方式 , 想 办 法把 这样 的 问题 转化 为用 已 有的
具体 的数 学 问题 。
那 么 ,如 何 在小 学 数学 教学 中培养 学生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呢 ?笔者 根据多年 的教 学体 验 , 谈谈 自己在 这方面 的 一些
体会 。
一
通 过此 图 , 能 很 简单 地 弄清 各个 数量 关 系 , 很容 易就 可 激 发学 生主 动解 决 问题 的兴趣 以解 答此题 了。
解 决 问题 的兴 致 ; 可 以在 讲解 数 学知 识 时 , 引 入关 于数 学 的
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
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
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无论是创新还是动手操作都是现有教育中忽视了的或者说不太重视的两个方面。
教育在“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也会滋生出创新的成份。
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人格的发展。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化和科学化,探索其规律为同类研究实践与理论依据。
其意义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和课题的界定总书记在庆祝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论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由此可见,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以及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确的说明。
所以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一、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解决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也没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设置“问”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减法时,先出示商店里的一角里的物品以及价钱,问学生,看到这些,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在思考后会提出如下问题:一个羽毛球和一枝钢笔一共多少元?一本书比一个练习本多多少元?一个乒乓球比一个篮球便宜多少元?三个羽毛球和三个乒乓球一共多少元?等等。
这些问题有学过的加法的问题,就及时解决,复习了旧知识,而也有新知识,可尽管这节课无法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提出来的,他们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此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知识。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心理上的疑问,形成悬念问题。
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先出示利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图形组合成的一个个漂亮的图案,在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他们动起来,组成了一幅画,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学生欣赏这幅画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深入了解的欲望:“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我们也来做一幅吧”。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乾波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许乾波重庆市酉阳县楠木中心小学校许乾波 409813前言: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中,数学学科是至关重要的,其能够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有着较大的效用。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将学科价值全方位的展现出来,教师也应着重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实现学以致用,为其后续的深入性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培养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一、巩固基础知识,实现灵活运用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否掌握牢靠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问题解决、实际应用打下基础,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其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真正的实现灵活运用,使其收获更多。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都并不知道计算公式的由来;在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问题解决中,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进行裁剪,使其掌握计算公式的由来。
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化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打下基础。
二、巧妙运用算理,强化解题技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也应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好算理,使其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
例如,在讲解“比例”这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理解好比例的性质及意义,并让其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使其在问题解决中采用合作学习、归纳、总结、探讨等,这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将有着非常重大的效用。
三、引入信息技术,提高解题能力信息技术具有着较强的直观性,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力助手。
因此,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时,教师也可以将该技术应用进来,促使有效教学的实现。
例如,在讲解“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一种趣味化的方法,借助多媒体将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展现出来,让学生帮助猪八戒探究,为什么五分之一的西瓜比四分之一的小呢?使其在问题解决中兴趣盎然,促使其的解题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曾晓香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曾晓香摘要: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针对这一思考,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学生; 能力;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的,一般学生不主动给老师提问题。
正是由于这些,学生在解题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对解题起重要作用的思维方式,数学思想、情感、坚强的意志这些隐性因素不能有效地在学习中得到培养。
所以,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思想上的全面发展,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设计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问题中。
例如,我执教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创境激趣这一环节中,以生活实例逛公园引入:我出示课件,美丽的公园,公园大门口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盆数都是整十数。
我告诉同学们今天进公园需要买一张特殊的门票,根据鲜花提数学问题,由于低年级数学以加减为主,课堂上孩子们提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
同时在生动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领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引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使其在探究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浅谈小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现代教学论研究亦表明,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而一旦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
因此,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爱因斯坦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的冲动。
”孩子开始学会说话时,总是围着大人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无穷无尽的问题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但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逐渐淡薄了,有些学生只会机械地、模仿性地解决问题,原因何在呢?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
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也说: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有研究者对100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观察记录,统计结果是:教师平均每节课向学生提问37次,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平均每节课0.001次.当被听课教师根据我们的意图在课结束前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但问题没有探索性。
可见,学生确实缺少问题意识,基本上课堂里是教师问学生答。
我认为:“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是造成学生“不能”提问的根本原因;教师的权威性是造成学生“不敢”提问的直接原因;一问一答,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是造成学生“不会”提问的主要原因。
基于此,是不是该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呢?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师导学11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唐红梅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着重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不仅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的简单,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自信心,推动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有部分教师受固有思维理念的影响严重,不仅没有对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起来,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少针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展开专项的教学工作,进而导致学生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比较低下,其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
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说明。
一、改变思维理念,着重启迪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想要实现对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启迪和发展,其不仅需要教师切实做好课堂的教学工作,同时还需要教师尝试去改变自身的思维理念,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有引导学生针对某些数学知识点进行思考,从而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启迪自身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由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以及数学基础的薄弱,导致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尤其是在解答一些需要进行计算的习题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认识上的错误,而这些错误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踊跃性,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久而久之,会让学生逐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致和动力。
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尝试对这些练习题进行解答,从而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就“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与一位数乘以两位数在运算上有何区别和联系”以及“能否利用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方法来进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的问题来让学生尝试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和探究,从而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认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
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旋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学习,勇敢进行探索,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氛围,萌发自主探索学习意识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首先要充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索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索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
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
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
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
”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教学中,我们应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学得实在,深化学生主体探索意识,促进探索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让学生在自主的创造性活动中,既构建数学知识,又充分展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此,精心设计必不可少。
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计算73.9÷739,之后复习回顾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第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界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板块,对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高年级的教学应该侧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并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解决问题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使学生根据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对数量关系、解题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所以我申报了关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时刻的关注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分段目标,都明确表述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一目标。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
因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所探讨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
然而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及如何培养他们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是很清楚。
作为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板块,“解决问题”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新方法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思考。
1、使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意识,能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地过程和结果,并对自己的解题方案进行反思。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索张晓燕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索张晓燕发布时间:2023-05-11T05:50:56.834Z 来源:《中国教工》2023年5期作者:张晓燕[导读] 近年来,问题解决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重点。
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纳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并对其培养教学做出细致要求。
此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答、实践应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贺站小学 430219摘要:近年来,问题解决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重点。
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纳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并对其培养教学做出细致要求。
此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答、实践应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探索引言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刚开始萌芽,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应及时运用直观物品、直观语言、创设情境等方法,将学生置于生活环境中,亲身感知和体验数学问题。
在亲身体验中,学生可以观察感知建立表征,积累经验,在抽象概括中发展语言,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具体形象的形成,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材料,同时也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必须落实在每堂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的习惯,形成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切身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54学习版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解决问题是技巧,提出问题是创造。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会解决问题,还要会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课堂教学应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问、会问。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生受氛围的影响比较大,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下,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积极且自主的态度探究数学问题,以此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获得更好地发展。
如,在教学“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就需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段视频,视频展现了篮球、黑板、高楼大厦等多种多样的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视频展现的形式生动且形象,能够使得学生瞬间将自己融入进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视频展现完后,对学生说:“仔细地探讨一下,视频中所显示的事物大约是有多么长?该用怎样的方式评估这些事物的长度?”学生在老师问题的提问下,将自己的注意力融入进了具体的情境中,纷纷开始思考有关生活中一些事物长度的思考。
在学生思考完后,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学生所说的想法多种多样,但是并不是特别的准确,这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否定。
学生对于老师的否定回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此时,在引入本节所涉及的有关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并讲授给学生测量这些长度单位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测量。
在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认真听讲解,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
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而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
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设计了在课堂总结时让学生质疑的环节,但留给他们思考、回顾的时间太短,学生无疑可质,实际上这一环节也就成了走过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总结数控教学经验 教训 的基础上 ,学 习和利用现 代教育 学 、 心理 学的成果 , 研究 和规划 考评体 系 , 制订 各种 类型考试试题质量 的评价标 准 ( 包括试题 的效 度 、
信度 、 区分度 等 )为课 程考试 质量 的客 观 、 学 、 正 , 科 公 地提供保 障。根据数控课程 内容特 点对学生成绩进 行 多层 次 、多 学分的评定 ,课程 的考试成绩 可 以由多 种 ( 考试 ) 形式 的成绩 按 比例构成 , 可以包 括理论考试 、 它 技能考试 、 口试 、 作业 、 练习 、 小作 品 、 小制作 、 小设计 、 操 作等。尝试部分课程考试手段 的网络化或现代化建设 , 实现部分课程考试的 “ 人机对话 ”“ 、不定时” “ 、不定点” 等现代化考试管理手段 。
一
其次, 要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 馈机制 。对考 试成绩要结合课程 总结性考试 和平 时考核进行综 合评 价, 并逐步加大平 时考核成绩在 总成 绩 中的 比重 , 实行 百分制 、 等级制及与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 。 同时 , 建立 考试结果分析 , 总结教学经验教训 , 现 问题及 时 发 纠正 ,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 反馈渠道 和沟通机制 。 最后 , 要做好 考务管理 工作 。健全课程教学大纲建 设, 实行“ 教考分离 ”加强各类考试试题的题库 建设 , 。 尤 其是公共课 、 重点专业骨干课和部分技能课的题库建设 工作。 加强考试管理工作力度 , 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 , 重点抓好命题 、 制卷 、 监考 、 阅卷 、 评价等工作环 节的科 学规 范管理 , 理顺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 严肃考风考纪 , 突出考试 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
关键词 : 学; 数 问题 ; 能力; 培养
《 数学课程标准 》 明确提出 :初步学会从数 学的角 “ 度提 出问题 、 理解问题 , 并能综合运用 所学 的知识 和技 能解决 问题 , 发展应用意识 , 形成 解决问题 的一些 基本 策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敢 于质疑 , 问题勤 , 对 于思 考 , 具有创 新意识 , 于解 决 问题 , 赋予 了小学 善 这 教师新 的工作 目标和任务。 小学生提 出问题 , 决问题 的现状 解 根 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若 干小学 相关教师 的调查访 问, 目前大部 分小学生 的学 习比较被 动 , 问题 意识缺乏 ,大多不会提 问或不 能很好 地提 出与数学学 习相关 的问题 ; 缺乏提 出问题 的能力 , 问题 面前不少 在 学生无所适从 , 变得更加不会解答 问题。这个结果和我 们对小 学生好奇心强 、面对 问题勤 于思考的直 观感 觉 产生很大的背离。 二 、 良现象原 因分析 不 ( ) 一 在提 出问题方面 1 . 学生主观认为提问是教师 的专利 , 老师在每节课 上都会提 出很 多问题 , 自己根本不需要 考虑问题 , 自己 要考虑 的问题在课堂 上老师都会提 出来 。 自己只要认 认真真学 习, 毫无疑 问地接受老师所讲 的内容 , 学会解 书本上 的习题就能取得好 的成绩 。 2教师缺少提供提 问的机 会。 . 课堂上老师 的教学设 计 可谓是 天衣无缝 , 一环接 着一环 , 生没有 时 间 、 学 没 有 机会 思考 、 问; 提 而那些 曾经有了问题就去 问老师 的 同学 , 怕因为挤 占老师 的 自由时间招 来厌烦 , 以这 样 所
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为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多说多做多想,善于提问。
再加上教师的积极评价,使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提问机会心理障碍方法提问是自主探究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它既是探索的起点,又是探索的动力。
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某些不解的问题后,他就会去积极寻求答案。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追究问题罢了。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一、提供机会,让学生便于提问要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积极踊跃提问,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切可提问的机会。
以下几个环节可为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1.可让学生在新课一开始就进行提问。
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老师可布置学生预习、复习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计算等,新课开始就让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提出下面问题:什么叫圆柱的表面积?如何求?需要用到哪些学过的公式?这样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新课。
2.可让学生在揭示课题后提问。
如:教学《比例尺》时,老师板书课题后,可让学生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会纷纷提出:比例尺是不是尺子?他与比例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例尺?为什么叫比例尺?这样从课的一开始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可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问。
提出练习中的难点。
4.可让学生在课堂总结时提问,提出对本课内容的疑点。
最后还要强调,一节课,不管在哪一环节都要支持学生提问。
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取他们 生活 中缺 乏 而又 必须 掌握 的感性 认识 ,化 抽象 为形 展开 来 ?”学 生经过 思考 ,基 本上 能还 原成 :按 照分数 乘 象 ,化知 识为 能力 。让 学生 在亲 自创造 事物 中快 快乐 乐地 法 的计算 法则进 行 计算 ,即用 分 子相乘 的积 作分 子 ,分母 获得 真 正理解 ,切 实培 养学 生的探 索 能力 。例如 l O 以内数 相乘 的积 作分 母 。— —紧 紧地 抓住 关键 字眼 , 引导学 生思 的认 识 是在 小学阶 段最 早 出现 的概 念教 学 ,它很 重要 ,没 索 ,让 学生在 探索 的脉 络 中将 抽象 的 内化成 了形 象易 感知 有它 ,在 以后 其它 的数 的认 识教 学将难 以进 行 ;而它 又很 的 知识 。又如 在教 学 “ 加法 的结合 律 ”时 ,归纳 出 “ 三个 容 易 ,许 多 学生在 入学 之前 都见过 ,甚 至会 读会 写 。如 何 数相 加 ,先把 前两 个数 相加 ,再 同第三 个数 相加 ,或 者先
7 3 . 9 -7 3 9 ,之 后复 习回顾 除数 是整数 的除法 的计 算法 则 。 变 式为7 3 9 +7 3 . 9 , 自然 导入新课 。并提 问设 计 :除数有 什 么 特 点 ?怎 样使 除数 转化 为整 数 ?要使 商不变 ,你 有什 么 四、重视 “ 思”,抓实探索
“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 ,在 教 学 过程 中 ,要 有 意 设 疑 问
§
如何在小学数 学 教学巾培j 养 学 生静 自 j 童探索能力
◇ 赵 琴
小学 数 学 是 培养 学 生 创造 性 思 维 的一 门重 要 学科 。 在 小 学数学 教 学 中不仅要 传授 数学 知识 ,使 学生 具备 数学 基础 知识 的素 养 :而且还 要通 过数 学知 识 的传授 ,培 养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
而一旦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
因此,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还得到了哪些信息?”此类题目,许多学生最不愿碰到这类题,根本没有针对出题本意认真思考,只为应付任务胡写几句。
究其原因,无非是觉得没什么可写,或是提不出什么问题。
与同事的几次交流中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数学课堂中参与发言的人数随着年级的递增呈下降趋势,低年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的人数大约占1/3甚至一半以上,到了中年级会下降到只有1/5左右的学生,而到了高年级则只剩可怜的3~5人参与,课堂几乎成了教师与极少数学生的“双簧”,有时还是教师的独角戏。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的提问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如何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数学思考呢?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做起:一、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氛围创新思维源于探究,探究源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April 20212021年4月第18卷第04期Vol.18No.04读与写杂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冯立盈(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赤岭小学迈合校区广东湛江524094)摘要:新课改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追捧。
教学工作进行中,主体从老师转换为学生,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越来越重要。
同时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从传统的课本教育转换为综合模式教育,不再以成绩为主体,而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数学学科在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数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能力。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对相关的问题制定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能力;培养对策;主动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4-0205-01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师也更加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更加的重要了,老师要通过提问学生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中有更多的帮助。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1.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要重视学生对于数学的状态,积极的鼓励他们,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勇于去探索,并且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学习思路,让他们积极的进行独立思考,老师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去积极解决问题,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的良好。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环节时,老师一定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想法,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纾解和利用,达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目的,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勇于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锻炼学生自己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进步和 发展 为宗 旨 , 运 用有效 的教 学策略 , 使 学生乐 于学 习 , 中, 培养学生 的提 问能力 , 对于开发学 生智力 , 发展学生思维 , 变学生课堂 上的被动接受 为主动探求 , 实 现素质教 育起着积
的外部 表现 。因此 , 在教学 中要 充分保证学生 有说的机会 , 通 中方方面面都 与数 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教 师要有 意 过多说 的训练 , 培 养学生勤 于提问的 习惯 。 础和源 泉 。 学生通过 实践活动 , 可 以从 中受 到一定的启发而提
2 、 让 学生多做 , 启发提 问。 实践活动是 学生形成 问题 的基 会生活 中处处 都有 数学 问题 。
影响教师 的教学程序而挨 教师的批评 、 指责 ; ( 2 ) 怕提 出的 问题 在一定的规律 ? ” 有 的同学说 : “ 难道三 角形的三个 角加起来 是
不成 问题而 变成 同学们 的笑料 ;( 3 ) 怕提 出的问题 毫无价值而
一
个固定 的数 ?” 这样 , 同学们提 问的欲望就被 得到了有效 调
个角的度数 。 接着 , 我让学生把 自己画的三角形其 中两个 角
的度数报 出来 , 我很快 地说出第三个 角的度数 。接连 五 、 六个
同学 “ 考” 了我 , 我每一次都能快速 准确地说 出答案 。 学 生就 觉 小学阶段 的学生正处在 一种“ 心欲求 而尚未得 , 口欲言而 得十分好奇 , 纷纷在下 面议论起来 。我看 时机 已经成熟 , 于是
如何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数学问题,比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
三、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提出猜想和证明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安排数学问题解决的环境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室布置应该简洁有序,桌椅摆放合理,工具配备齐全。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五、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还需要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拓展性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环境,以及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清新县第三小学2009年6月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了一年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我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第一阶段的总结。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在理论指导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了学习,加大了研究力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校在研究前慎定课题,学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问卷调查,经过调查的数字统计研究、展开讨论,并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层次和综合素质确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为课题组研究课题。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
为此,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
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
在课改中,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
其中我们每学期进行了四次集中学习,并布置了每月一次分散学习。
学习的内容有《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使我校的数学教师深刻明确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数学的能力发挥相当大作用,值得研究与探讨。
三、组织研讨和交流。
在课题研讨期间,我校课题组领导和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围绕课题组织教学观摩和研讨。
除了作为校本教研的每周听课、评课,每月的自学和反思外,我们每学期都组织2-3次大型研讨活动,邀请教研室领导听课、评课、理论指导,共同进行研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实验版课标相比,总目标的变化之一就是从“双能“发展为”四能“,即在原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更加重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从古至今,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谈不上创新。
因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结合自身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有问”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靠“满堂灌”或“滿堂问”的模式来完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或在老师设定好的一系列的问题下被“牵着鼻子走“,学生普遍不能、不敢或不善于发现问题,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渐渐地,一些学生失去了提问题的习惯。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冀教版教材新增添了很多联系生活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内容。
二、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敢于表现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创造潜能。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是各种各样的,甚至是漫无边际、毫无意义的,但教师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少给他们批评与训斥,否则,孩子们那种提问的欲望会被我们无情地扼杀在萌芽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的探索
何中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对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起着积极的作用。
正如爱恩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下面笔者就围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一、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针对小学生这一强烈的心理特点,教师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创设于新奇的悬念式情境中,诱发学生产生揭开秘密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想问。
如:教学乘法简便算法时,设计一组题:28×25、125×24、25×36、56×125。
与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学生都在迅速地计算者,力求能超过教师。
而当教师都迅速准确地算出结果时,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询问老师:“老师,为什么您能算得又对又快呢?”学生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乘法的简便算法,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冲突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矛盾中问。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打破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引发认知冲突。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教师出示小明计算的过程:“1/3+1/2=2/5”,让学生观察,并发问:为什么和反而小于加数?这样计算有问题吗?问题情境既新奇又有挑战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继而教师追问其原因。
又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教师故意把三个不同种类型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放在一个信封里,先露出一个直角让学生猜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由于有一个角是直角,学生很快就猜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教师再露出一个钝角让学生猜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由于有一个角是钝角,学生又很快就猜出这个三角形
是钝角三角形;最后教师再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猜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又很快就猜出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结果教师把谜底揭开,学生就发问:“咦!怎么会猜错呢?这是为什么?”这样,就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三、创设“操作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中问。
学生动手操作既能引起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体验。
学生会在动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先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底面半径3厘米,高10厘米的“饮料罐”。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然产生了问题:侧面积不知道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围?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形物体,并展开想象;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演示圆柱体侧面展开图的学具,使学生明白了“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的道理。
当学生正要动手制作时,又引发了一个新问题:围成的长方形纸长究竟应该是多少呢?此时,教师就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探究出“圆柱体的长就是长方形的长”的道理。
由于教师平时善于激发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时学生就不满足一个答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能不能用其它的图形纸张如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来围成侧面积?这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学生很快就进入操作探索之中,且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高就是圆柱体的高”的道理。
同样,能探索出正方形与圆柱体侧面积得关系。
四、创设“实践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应用中问。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未知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如:教学《利息和利率》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实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用于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
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怎么求利息?我的压岁钱怎样存最合算?------。
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进一步深化“同圆半径相等”的道理,设计了一道实践趣味题(演小白兔抢萝卜游戏):五位学生扮演小白兔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距离起跑线10米处有一颗萝卜。
此时,有的学生就发问:这样设计小白兔枪萝卜游戏公平吗?那该怎么样设计小白兔枪萝卜游戏?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探索出“画一个半径10米的圆,扮演的小白兔站在圆上,把萝卜放在圆心上”的设计道理。
总之,在适宜的土壤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