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学视野中的社区矫正及其价值分析
《2024年社区矫正理论研究》范文
《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社区矫正是现代刑事司法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矫正措施和社区参与,帮助罪犯在服刑期间融入社会,恢复其社会功能,并最终实现其再社会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刑事司法理念的转变,社区矫正的重要性逐渐被广泛认可,成为法学界、社会学界及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存在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旨在为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的理论研究和实操提供参考。
二、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犯罪学、社会学和刑事司法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首先,犯罪学认为,犯罪行为是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社区矫正通过改善罪犯的生存环境、心理状态等,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
其次,社会学强调社会关系的重建和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社区矫正通过促进罪犯与社会的互动,帮助其重新建立社会关系,恢复其社会角色。
最后,刑事司法学则强调刑罚的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的一种方式,既体现了惩罚的严肃性,又注重改造的实效性。
三、社区矫正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社区矫正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定性的理论研究,也有定量的实证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探讨了社区矫正的内涵、理论基础、价值取向等;在实证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了社区矫正的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社区矫正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这些研究为推动社区矫正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社区矫正存在的挑战尽管社区矫正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的问题。
目前,对于哪些罪犯适合进行社区矫正、哪些罪犯不适合进行社区矫正等问题仍存在争议。
其次,社区矫正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矫正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此外,社会对社区矫正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有待提高。
最后,社区矫正的资源有限,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法律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几点思考
法律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几点思考社区矫正工作是制度化、专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是对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改造和帮助,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
法律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定和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法律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社区矫正的目标是通过对刑满释放、暂予监外执行和假释的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和辅导,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实现悔过自新,杜绝再犯。
其次,法律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
社区矫正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尊重个人的自主选择权和人格尊严。
同时,社区矫正工作也应当坚持刑罚的必要性和适度性原则,综合运用多种矫正手段,确保矫正效果。
第三,法律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
社区矫正工作主要包括案件管理、思想教育、职业培训、心理辅导、就业安置等内容。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罪犯的特点和矫正需求,科学制定矫正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工作。
第五,法律对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处理进行了明确规定。
社区矫正工作中,如果罪犯违反了矫正规定,可以采取提醒、警告、撤销社区矫正等措施进行处理。
在一些严重违法情况下,还可以采取收回矫正令,将罪犯重新送回监狱执行余刑。
最后,法律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和评估进行了明确规定。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定期向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告矫正工作的进展情况。
同时,社区矫正工作也需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
综上所述,法律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和思考。
通过法律的指导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为违法犯罪人员提供有效的改造和帮助,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社区矫正工作前景分析
社区矫正工作前景分析引言:社区矫正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对罪犯进行教育、培训和社会融入,使其重新适应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在中国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本文将从法律环境、社会需求、专业人才、智能科技、国际经验等多个方面,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景进行分析。
一、法律环境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景首先受到法律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设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确立了社区矫正的地位和职责。
而且,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趋势下,社区矫正工作正逐渐成为刑罚执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因此,从法律层面来看,社区矫正的前景是光明的。
二、社会需求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对犯罪问题的关注和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法治观念的增强,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惩处呼声日盛。
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监狱过度拥挤问题,还可以更好地恢复罪犯的社会功能,减少他们再次犯罪的概率。
因此,社区矫正工作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支持,其前景值得期待。
三、专业人才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需要一支专业化、充满责任心的队伍。
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人才队伍还相对不够完善,专业化程度较低。
但是,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推进,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受到重视。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社区矫正人才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因此,社区矫正工作未来将有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其中,为其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四、智能科技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科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更精确地管理罪犯的行动轨迹,减少监管成本。
同时,智能科技还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帮助罪犯更好地融入社会。
因此,智能科技的应用将为社区矫正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五、国际经验社区矫正工作在国际上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不断创新的做法。
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社区矫正模式和管理经验,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并尽早在我国推广实施。
社区矫正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分析报告一、引言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在我国的刑事司法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旨在通过对罪犯在社区中的监管、教育和帮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社区矫正的概念与发展历程(一)社区矫正的定义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发展历程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
2003 年,我国开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社区矫正制度不断完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工作机制日益健全。
三、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与条件(一)适用对象主要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二)适用条件1、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2、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四、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与方法(一)监督管理通过定期报到、走访、信息化核查等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行为表现等进行监督,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规定。
(二)教育矫正开展法律知识、道德规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社会适应性帮扶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临时救助等帮助,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
五、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人员配备不足社区矫正工作任务繁重,但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工作质量。
(三)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团体、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经费保障不足社区矫正工作的经费投入相对有限,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和创新。
(五)部门协作不够顺畅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工作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措施及效果分析
社区矫正工作措施及效果分析社区矫正工作是指对犯罪分子进行监管和帮助,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社区矫正工作,不仅能有效减少监狱负担,提高刑罚执行效率,还能为犯罪分子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改变其犯罪行为,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社区矫正工作措施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一、社区矫正工作的背景和意义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矛盾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部分人因为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而选择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社区矫正工作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效减少犯罪率,构建和谐社会。
二、社区矫正工作的措施1. 心理矫治无论是进入社区矫正阶段的罪犯,还是正在服刑阶段的罪犯,心理矫治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心理矫治既包括对罪犯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包括对他们的家庭和社区环境进行心理矫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 就业培训犯罪分子在犯罪前的经济状况通常是不好的,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缺乏社会认同感。
社区矫正工作中,就业培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该措施旨在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从而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教育矫治教育矫治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法律教育、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罪犯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明确未来的方向。
4. 社区服务社区矫正工作强调的是由社区主导的监督和帮助方式。
罪犯被监管在离家最近的社区,社区服务就是帮助他们回归社区。
通过社区服务,罪犯能够与社区其他成员建立起联系,积极融入社区,改造自己。
5. 预防性监管社区矫正工作中,对犯罪分子的预防性监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一措施旨在通过对罪犯的监控和管理,预防其再次犯罪。
通过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消除罪犯的再犯意愿,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三、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分析社区矫正工作的措施和效果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分析与合理构建
国的社区矫正是用 “ 综合治理” “ 置帮教” 、安 等词语
来表述的, 根据 司法部预 防犯罪课题组 的概括 , 社区 矫正是与监狱矫 正相对 的行刑方式 ,主要是指将经 法院宣告缓刑和 经法 院裁定假释 以及 由监狱等部 门
包括 教导生活技 能、 传递社会 文化、 完善 自我观念、 培养 社会角色等 。 以人所生活 的社会环境是实现 所
犯罪人社会 化的一个重要 的前提条件 。而传统 的行 刑主要是一种封闭式的行 刑方式 ,将犯罪人放在 固
定封闭的场 所服刑 , 剥夺或 限制犯罪人 的 自由, 对其
活动僵硬安排、 漠视 犯罪人 的权利 , 使其与社会 隔离 开 ,难 以为犯罪人提供合 理的新 的价值观和行 为模
予 以监外执行的罪犯放 在社 区, 由专 门的国家机构 , 在机关 团体、民间组织和社 区的参与下对他们进行
普通公 民。
( ) 三 有利 于节约 国家司法资源
一
个 国家 的资源是有 限的,如果在刑罚执行 中
会责任感 。由于在监狱这个封 闭的环境 中生活 ,犯
罪人之 间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 , 会为犯罪人的改造 、
投入较 多的资源 ,势必影响其他社会发展计划 的平
衡 。刑罚的执行除 了要考虑到刑罚 的 目的是否能够 实现 ,同时还要考虑到实现这些刑罚的 目的所需要 的司法 资源 , 而法律 的执行也要考虑到效率 的问题 。
课题 组对 社区矫 正制度进行 的系统研究 ,社区矫正 制 度 已经 成为当前理论 实务部 门的热 点问题 。 由于社区矫 正一词 是外来词语 ,所 以最开始我
习承担社会 角色 , 来发展 自己 拘社会性” 。而个人的 社会化就是指人对所生活 的社会一种适应、 改造、 再
社区矫正对我的价值观调整
社区矫正对我的价值观调整社区矫正是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心理疏导,帮助其重新回归社会。
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社区矫正的人,我深刻感受到了其对我的价值观进行调整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从个人成长、责任意识、包容与理解、社会责任等方面展开回答,并总结社区矫正对我的价值观调整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个人成长社区矫正不仅帮助我认清自己的错误,还为我提供了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机会。
在社区矫正期间,我接受了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通过与专业辅导员的深入交流,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所带来的后果,并开始反思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以及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
通过反思和成长,我逐渐建立了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二、责任意识在社区矫正期间,我接受了工作安排,肩负起社区责任。
通过参与各类社区活动,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为社区的发展尽力而为。
这种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让我明确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更加磨炼了我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我不再视自己为社会的受益者,而是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社区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包容与理解社区矫正期间,我与各种社区成员进行了交流,并结识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包容与理解的重要性。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学会尊重他人的独特性和差异,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困境。
这种包容与理解的能力,使我在与他人相处时更加谦和、友善,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四、社会责任在社区矫正期间,我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通过参与志愿者工作,我深入了解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困境,并为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幸运和责任,也激发了我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热情。
这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让我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也让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对社会的重要性。
社区矫正效果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效果分析报告一、引言社区矫正是一种重要的刑罚执行方式,主要针对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监管和社会融入。
本文将对社区矫正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旨在评估其对犯罪分子的改造和预防再犯的效果。
二、社区矫正的定义和目标社区矫正是指通过非监禁手段,将犯罪分子安置在社区进行管理和改造的刑罚执行方式。
其主要目标是促使犯罪分子认识并改变自身问题行为,重新融入社会并避免再犯为非作歹。
三、社区矫正的执行方式1. 定址矫正:犯罪分子在社区内定址居住,接受定期的面授教育和心理辅导。
2. 课业矫正:鼓励犯罪分子继续教育,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就业能力。
3. 心理矫正: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犯罪分子解决内心问题,提高其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4. 就业矫正:帮助犯罪分子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并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5. 同侪矫正:建立积极的社区同侪关系,通过团队活动和互助交流,促进犯罪分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社区矫正的效果评估社区矫正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再犯率:社区矫正对于防止犯罪分子再次犯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社区矫正能有效降低犯罪分子的再犯率。
2. 社会融入度:社区矫正通过提供教育、心理等方面的支持,帮助犯罪分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可以通过犯罪分子的就业率、婚姻状况等指标,评估社区矫正的社会融入效果。
3. 心理健康:社区矫正注重对犯罪分子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恢复。
社区矫正后的心理健康程度可以通过心理测评等方式进行评估。
五、社区矫正的优点和挑战1. 优点:a) 降低再犯率:社区矫正能够有效降低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概率,减少了社会危害。
b) 人性化:相较于监狱刑罚,社区矫正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和康复机会,有利于犯罪分子的改造。
c) 节约成本:社区矫正相对于监狱管理的成本较低,能够更好地利用社区资源。
2. 挑战:a) 个别案例难度较大:针对一些特殊的犯罪分子,如暴力犯罪、严重经济犯罪等,社区矫正可能存在执行上的困难。
社区矫正的意义是什么
社区矫正的意义是什么社区矫正需要做什么一、社区矫正需要做什么主要任务: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做的首先不是简单地管理,而是对矫正对象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包括帮助他们寻找工作或办理较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在获得工作后努力保持,帮助他们妥善解决个人与家庭、邻里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正确认识社会正确面对自己,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与主观能力之间的矛盾,等等。
二、社区矫正人员适用范围根据较高人民法院、较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规定为五种罪犯,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和被剥夺政治权利监外执行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以上范围是严格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确定的。
三、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定位是什么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一个目标就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两个方面就是在非监禁状态下,一方面加强对犯罪人的教育和改造,矫正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另一方面加强对犯罪人的帮助和服务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对应这一工作定位,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心应主要放在“矫正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避免其重新犯罪”上。
社区矫正工作虽然是行刑社会化和人性化的体现,但它毕竟包含了对犯罪人的惩罚功能。
虽然惩罚的严厉性远远低于死刑和监禁刑,但并不能就此否认它的惩罚功能。
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体现人性化,须是根据犯罪人个体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监督,限制其一定人身自由或承担必要经济责任,不能出现完全由着矫正对象的意愿行事或根本不考虑矫正对象实际的情况。
社区矫正是什么意思一、社区矫正是什么意思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在我国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或考验(宣告缓刑)。
社区矫正实施的较初原因是为缓解监狱罪犯过多而产生的压力。
其目的是为通过政府、社会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使矫正对象改正恶习,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社区矫正价值分析
社区矫正价值分析作者:赵波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4期赵波(武汉纺织大学法学系,武汉 430073)摘要: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符合刑罚制度发展方向,其实施有利于缓解监狱压力、降低行刑成本和犯罪率,有利于犯罪人重返社会、维护和增强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社区矫正;刑罚执行;价值中图分类号:C9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08-0168-02社区矫正是是一种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它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进行矫正,并促进其顺利地回归社会。
作为刑罚制度改革的一种方式,分析其存在的价值,对社区矫正的深入开展意义重大。
一、缓解监狱压力,提高监狱行刑实效监狱人口剧增,过度拥挤,监狱压力大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西方主要国家监狱在押犯数量不断激增,如1991年至2009年间,美国押犯由1219014人增至2310984人,英国由46310人增至84409人,日本由45749人增至80523人,意大利由32813人增至58597人,澳大利亚由15021人增至27615人,增长率分别为89.5%、82.2%、76%、78.5%和83.8%,均在75%以上。
截至2009年9月,美国联邦和州的5000多家监狱和拘留所里,共关押了231万余名罪犯,平均每10万公民中就有760人在监狱内服刑。
从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也可表明,2009年我国在押犯人数超过160万余人。
可见,各国监狱已经人满为患,但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过度的监狱人口增长使监狱爆满,使罪犯的物质、文化等方面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罪犯的心理受到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罪犯的改造质量,导致监狱行刑的实际效果欠佳。
许多研究己经证实,监狱拥挤会增加罪犯的暴力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保罗斯指出:“大多数档案研究集中探讨了监狱拥挤和社会不良行为,包括针对罪犯或矫正官员的侵犯行为之间的联系。
社区矫正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分析报告社区矫正是社区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对犯罪分子进行改造和再教育,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犯率。
社区矫正分析报告将探讨社区矫正的有效性、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首先,社区矫正在改造犯罪分子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文化教育、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犯罪分子重新树立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其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从而减少再犯行为。
社区矫正强调的是整个社区的参与,这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一种积极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摆脱罪恶环境的影响,重建新生活。
其次,社区矫正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社区矫正资源有限,导致无法满足所有犯罪分子的需求,使得矫正效果受到限制。
其次,社区矫正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弱,容易出现脱管和再次犯罪的情况,这需要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和系统。
再者,社区矫正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犯罪分子设计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单一的矫正模式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犯罪分子的需求,从而导致矫正效果不佳。
面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
首先,加大对社区矫正资源的投入,提高矫正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确保能够满足犯罪分子的需求。
其次,完善社区矫正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日常监督,防止再次犯罪的发生。
再者,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分子进行分类矫正,提高矫正效果。
此外,社区矫正还需要与其他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多元化的矫正模式。
例如,结合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犯罪分子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融入。
通过社区警务和社区组织的有效合作,加强社区矫正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培养社区的法治观念和共同责任感。
综上所述,社区矫正在改造犯罪分子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社区矫正的效果,我们应加大资源投入,完善监管机制,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并与其他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多元化的矫正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矫正的目标,减少犯罪的发生。
社区矫正工作的机制及效果分析
社区矫正工作的机制及效果分析一、社区矫正概述社区矫正是指利用社会力量,采用命令与协议等多种形式对罪犯进行改造、监督和帮助,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社区矫正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罪犯再次犯罪,提高社会安全水平,并促进罪犯的心理和道德正常化。
社区矫正工作通常包括社区矫正监管、矫正教育和矫正帮扶等内容。
社区矫正始于20世纪60年代,起初是由美国先行开展的。
30年来,社区矫正围绕预防犯罪、降低犯罪率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社区矫正是现代刑罚执行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际刑罚执行的重要形式。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将社区矫正作为重要的刑罚执行方式。
二、社区矫正的机制(一)社区矫正监管机制社区矫正监管是社区矫正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社区矫正的基本形式。
社区矫正监管的主要任务是对罪犯进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包括规定所居住的社区,确立监管分工、定期检查罪犯情况、定期召开监管会议等。
监管人员应当密切关注罪犯个人情况、社会发展状况、方案实施情况等,及时了解罪犯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动态,对罪犯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教育。
(二)社区矫正教育机制社区矫正教育是社区矫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以相关知识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对罪犯进行教育,帮助罪犯重视法律法规,形成规范的行为准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心理和行为的正常化。
社区矫正教育主要包括个人因素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内容。
在个人因素教育中,应对罪犯进行基本心理教育、身体健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
在社会责任教育中,应强化罪犯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通过法律知识教育等方式,提高罪犯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三)社区矫正帮扶机制社区矫正帮扶是社区矫正的另一种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帮助罪犯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鼓励罪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罪犯的生活品质,增强罪犯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自身素质。
社区矫正帮扶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卫生、生活援助、教育培训等方面。
在医疗卫生方面,可以为罪犯提供免费体检、治疗服务、咨询服务等,保障罪犯的身体健康。
社区矫正的主要特点和价值判断
司法实践法制博览2019年09月(上)社区矫正的主要特点和价值判断高浩翔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检察院,天津301700摘要:近年来,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也在试点实践的基础上引入该制度并在全国推广开来。
本文拟对社区矫正制度的基本理论进行阐释探析,以便对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更进一步的开展做出铺垫。
关键词:社区矫正;特点;价值判断中图分类号:D9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5-0151-01一、社区矫正的主要特点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普遍具有刑事制裁性、非监禁性、功能复合性和社会参与性等基本特点。
(一)刑事制裁性是刑罚执行方式的共同特点社区矫正制度中的刑事制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就是矫正对象的自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管制的犯罪分子如果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执行机关批准,此外还要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方面的规定;第二就是针对矫正对象的某些权利会被限制。
比如言论、出版、结社、游行自由的权利,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了上述权利被剥夺之外,还不能担任国家机关职务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
第三就是矫正对象要服从监督管理。
比如法律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等;第四就是矫正对象必须履行法定义务,比如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须在执行期间按照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等。
从矫正和制裁两方面入手,在矫正过程中必须维护法律权威,这样矫正与惩戒双管齐下,才能够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二)社区矫正制度具有非监禁性这意味着犯罪人如果被判处社区矫正,那么其不会到监狱、拘留所等丧失个人自由的场所服刑,而是享有相对的自由,其正常的个人生活不会完全受到影响,即使是在接受刑罚时期,依然可以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三)社区矫正具有功能复合性功能复合性是指社区矫正在功能上不仅仅具有刑罚普遍意义上的制裁和矫正功能,更具有保障和个别预防的功能。
社区矫正的价值及其实施
社区矫正的安全价值及其实现社区矫正作为几百年来刑罚文明进化的结果,承载着人道、民主、安全、效益、正义等多重价值,这也是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得以推行的内在根据。
但深层的理念需要通过表层制度体系的运作来实现,良好的诉求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方案加以实施。
而在其中,对于安全价值的充分认识及具体设计是首当其冲的,虽然与正义、民主等终极性价值相比较,安全处于较低的序列,但却是其他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基于此,本文将就社区矫正的安全价值进行分析,并就其具体实现路径予以探讨。
一、社区矫正的安全价值(一)社区矫正能够促进监管场所安全首先,社区矫正疏散了监狱、看守所人口,降低了监管压力。
监管场所作为自由刑的重要执行机构,需要在良好的监管秩序下对罪犯进行矫正,以实现自身的功能。
但由于近些年来犯罪形势严峻,监禁人数猛增,从而对监管安全构成威胁。
监管场所人满为患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而从我国犯罪态势来看,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不但不可能得到缓解,甚至有可能加剧。
而社区矫正通过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方式,实现了犯罪人处遇的分流。
可见社区矫正的推行,一定程度上疏散了监管场所的人口,缓解了监管机关的压力,并为其集中精力监管人身危险性较高的罪犯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了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
其次,社区矫正预示了罪犯服刑的光明前景,激发了其改造动力。
就监禁刑的弊端,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深刻揭示。
对此我国学者也有深刻的省察,在监禁刑的执行中,存在两个悖论:一是刑罚的存在以国家与犯人的对立为前提,但监禁刑的执行又以犯人与国家的合作为条件;二是监狱属性是将犯人与社会的隔离,而监狱目标是使犯人回归社会。
监狱是封闭社会的产物,由于监狱的封闭属性,社会越封闭监狱效能越高,而在开放的社会中,监狱的管理难度势必增大。
由此导致监狱服刑罪犯人格异化、心理偏差等一系列问题,给监狱安全带来隐患。
而社区矫正通过假释等方式为监狱服刑的罪犯提供了提前走出监狱的机会,有效改善了罪犯自律力萎缩、意志力丧失、孤僻和颓废等“监狱化”人格现象;与此同时社区矫正为罪犯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稳定的婚姻关系创造了条件,避免了监禁环境下罪犯社会联结的偏离、失衡、断裂,预示了其改造的光明前景,这就有效激发了他们的改造动力,从而促进了监狱的安全稳定。
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建构
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建构社区矫正是指对刑事犯罪人员通过法律授权进行的一种社会化再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矫正对象必须重新融入社会,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自我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问题及其自我价值的建构。
一、重视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机会社区矫正对象作为犯罪分子,他们通常来自于较为贫困、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
通过教育,社区矫正对象可以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并以此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因此,政府应该重视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教育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融入能力。
二、提供就业帮扶,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的自立就业是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融入社会的关键。
但是,由于犯罪记录的存在,社区矫正对象在找工作时会面临诸多困难。
政府应提供就业帮扶,例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先录用社区矫正对象等措施,让他们有机会获得合法的收入来源,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建构。
三、倡导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社区矫正对象重新树立自己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境保护等,让社区矫正对象能够投入到社会中,积极向上。
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社区矫正对象不仅可以帮助别人,也能逐渐体会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四、社会关爱与支持的重要性社区矫正对象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与支持。
社会各界应该改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偏见和歧视,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支持,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自信心,为他们的自我价值建构提供有力支持。
五、重视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社区矫正对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对他们的社会融入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社区矫正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及时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形象。
六、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教育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教育是他们社会融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矫正的概念与意义
社区矫正的概念与意义社区矫正是一种司法手段,旨在对罪犯进行惩罚、改造和重返社会的过程。
它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形式,强调对犯罪的个体化管理,促使罪犯重建自我,实现社会融入。
社区矫正重视社区的参与和支持,通过组织和资源的整合,提供一系列的法律、教育、就业等服务,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犯率,提高公共安全。
社区矫正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区矫正突破了传统监狱惩罚模式的局限性,注重罪犯个体化的治疗和改造,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心理、就业等多种手段,帮助罪犯改变人生轨迹,增加重返社会的机会。
与传统监狱相比,社区矫正更加注重罪犯的人性化需求,强调解决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整合。
其次,社区矫正对于罪犯的创伤经历和心理治疗有重要意义。
矫正机构提供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康复治疗等服务,帮助罪犯减轻创伤、恢复心理健康,增加受教育、就业和社会融入的机会。
矫正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与罪犯建立信任关系,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愿望,提供适切的帮助和支持,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再次,社区矫正减少了刑罚对罪犯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将罪犯安置在社区中,使罪犯可以与家人保持联系,维持家庭关系稳定。
社区矫正还提供了一种双赢的机会,减少了犯罪对家庭和社会的伤害,同时对于罪犯本人也提供了改造和重建的机会。
最后,社区矫正有助于降低再犯率,提高公共安全。
社区矫正注重对罪犯的监管,通过定期报告、尿液检测、电子脚环等手段,加强对罪犯的管理和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再犯率。
同时,社区矫正也重视罪犯的再教育和就业培训,为他们创造回归社会的机会,减少了再犯的风险。
在社区矫正中,社区的角色非常重要。
社区矫正通过与社区组织、居民、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法律、心理、就业等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增加了矫正成功的机会。
同时,社区的参与也有助于改变公众对罪犯的看法,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然而,社区矫正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社区矫正的落地需要充足的资源投入和专业技术支持。
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思考
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思考社区矫正是一种惩罚措施,旨在帮助犯罪分子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和自我价值思考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思考。
一、社区矫正对象的现状社区矫正对象往往具有犯罪前科,面临着就业困难、人际关系问题和心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
他们的社会融入和自我价值思考常常受到负面影响。
二、就业与自我价值就业是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与自我价值思考的关键因素。
由于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他们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缺乏工作使得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受到打击,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思考。
三、教育与重塑自我形象教育是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塑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或高等教育,他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增加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四、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和自我价值思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能够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五、心理辅导与自我价值思考心理辅导是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自我价值思考的重要途径。
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调整消极的心态,树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
六、社区活动与社交关系建立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对于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至关重要。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交团体,他们能够改变邻里对其的负面印象,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七、法律保障与自我责任意识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和自我价值思考需要法律保障和自我责任意识的双重支持。
法律保障能够确保他们充分享受公民权利,而自我责任意识则使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八、心理健康与自我认同心理健康是社区矫正对象实现社会融入和自我价值思考的基础。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挑战。
九、社区矫正制度改革与支持服务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和健全的支持服务能够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社区矫正措施效果分析
社区矫正措施效果分析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执行方式,旨在通过社区监督和矫治手段对犯罪分子进行改造,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
本文将分析社区矫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二、社区矫正的目标社区矫正的根本目标是预防犯罪,保护社会安全。
与传统监狱刑罚相比,社区矫正注重个体化矫治和社会融合,通过改变罪犯的犯罪态度和行为,防止其再次犯罪。
三、措施种类社区矫正的措施包括监管和矫治两个方面。
监管方面主要包括居住监管、行为监管和技术监管等措施;矫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是心理矫治、教育矫治和工作矫治等手段。
四、监管与矫治的作用社区矫正中的监管措施可以有效地限制罪犯的自由,并且监控他们的行为,避免他们再次犯罪。
矫治措施则注重于改变罪犯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通过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罪犯走向正确的道路。
五、实施效果分析社区矫正在预防犯罪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首先,监管措施能够实时监控罪犯的行为,遏制其再次犯罪的欲望。
其次,矫治措施能够改变罪犯的犯罪态度和行为模式,使其意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增强对法律的敬畏。
六、存在的问题社区矫正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人员难以对大量的罪犯进行有效的监管。
其次,矫治手段有限,社区资源有限,无法满足罪犯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一些罪犯由于缺乏自觉性,对矫正措施抱有抵触心理,将其视为“软刑”,导致矫正效果不佳。
七、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矫正的作用,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力量,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和质量,提高监管效能。
其次,加大矫治手段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根据罪犯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
此外,应推动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的认识和支持,为罪犯的社会融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八、国际比较与国际上相比,我国的社区矫正事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区矫正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加强我国社区矫正事业的发展。
社会政策评估视角下社区矫正制度成效分析
社会政策评估视角下社区矫正制度成效分析【摘要】本文从社会政策评估的视角出发,对社区矫正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介绍了社会政策评估的概念和方法,以及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历程。
随后对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对社会政策评估视角下社区矫正制度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通过对社区矫正制度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成效并指导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旨在提供对社区矫正制度的全面评价,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改进提供建议。
【关键词】社会政策评估、社区矫正制度、视角、成效分析、发展历程、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效果评估、影响因素、结论、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社会政策评估是对某一社会政策实施过程进行系统性、客观性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区矫正制度是指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犯罪行为人进行社会矫正和监管的一种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政策评估视角下社区矫正制度的成效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围绕着社会政策评估视角下社区矫正制度的研究背景展开,旨在探讨社会政策评估在社区矫正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社会政策评估的概念和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而为提升社区矫正制度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深入探讨社会政策评估视角下社区矫正制度的成效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社区矫正制度是社会治安维护和罪犯改造的重要手段,对于社会稳定和罪犯重新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社会政策评估视角下对社区矫正制度成效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该制度的运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从中可以发现社区矫正制度的优势和不足,为改进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方向和建议。
社会政策评估视角下的研究也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通过对社区矫正制度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深入探讨罪犯改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未来的矫正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9-20[作者简介]李蕊(1983~),女,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马道永(1979~),男,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检察院。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社区矫正及其价值分析李 蕊1 马道永2(1.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6;2.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检察院,浙江宁波315140) [摘 要]社区矫正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对罪犯改造的针对性强,行刑成本较低,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被矫正者的应有权利,体现法治的公正与自由价值。
[关键词]再社会化 社区矫正 法治价值[中图分类号]D 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73(2008)05-0017-02 在社会运行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出现种种越轨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作为犯罪行为,是一种触犯国家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最严重越轨行为。
除了对于那些罪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以外,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和监外执行的犯罪分子,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矫正,使他们逐步回归社会的问题也就凸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性化矫正观念的日益普及,监狱矫正模式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
作为再社会化会重要形式之一的社区矫正制度在欧美国家得到迅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关注并努力借鉴社区矫正制度的合理因素,在全国进行试点并推广。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2004年司法部印发了《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这两个规范性文件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据2006年有关资料统计,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全国23个省市的85个地市、375个县区、3142个街道展开。
[1]这一工作已经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一、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社区矫正社会学所表述的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承担社会角色,来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
[2]P118在社会化过程中,法律规范具有其明显区别于其它社会规范的属性,如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包含着权利和义务内容,法律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等。
这些特征保障着个人社会化的有序进行。
当然,社会化的有序进行还取决于个人与社会的应该具备的有关条件。
然而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它有可能发生中断和失败,导致社会失范,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种失范更容易产生。
因而,社会必须对此采取特殊形式的社会化,即再社会化。
所谓再社会化,就是社会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克服个人社会化失败而发生的病态和失范现象的过程。
它的教化对象是那些有反社会倾向、越轨行为和危害社会秩序的人。
[3]P84对犯罪人的改造就是再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改造一般都是在一种完全封闭且通常与社会相隔离的全控机构中完成的。
当然,再社会化除了狭义的压制性形式外,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参与性形式,也就是行刑社会化。
所谓行刑社会化是指在刑罚执行中注重社会因素的作用,通过各种努力争取社会力量介入到对犯罪人矫正的过程中来,加强犯罪人与社会的联系,以达到犯罪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不再重新犯罪目的的一种矫正方式。
它包括社会关心、社会援助、社区矫正、社会帮教和社会监督等内容。
其中,社区矫正是再社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所谓社区矫正,又称社区矫治、社区处遇,是一种与传统监禁刑罚相对应的新的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对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进行矫正,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4]P35—71—内蒙古电大学刊J OURNA L OF I NNER MONG OLI A RADI O &T V UNI VERSITY No.5,2008(Sum No.105)2008年第5期(总第105期)二、社区矫正的法治价值社区矫正在我国还是一种全新的行刑方式,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和效能,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价值问题。
1.体现法治的公正与自由价值,切实尊重人权,保障被矫正者的应有权利。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并指出:“当规范使得各种社会生活利益的冲突要求有一恰当平衡时,这些制度就是正义的。
”[5]P1社区矫正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对犯罪人的保护,使罪犯在社区中生活,基本成为社会正常的人,使犯罪人能够有人的尊严、权利与自由。
具体包括:其一,可以保障犯罪人应有权利的有效行使,充分利用不与社会隔离的特殊优势,在确保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刑人员的权利。
“在民主社会里,罪犯遭受的损失就是失去自由,所有其他权利,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教育上的权利,都应像其他公民一样地保留。
”[6]P293社区矫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犯罪人其他自由权利的行使,如劳动权、受教育权、救济权、婚姻家庭权利。
其二,与监狱相比,在社区开放的环境下,社会监督更有效直接,从而避免了一些监管人员在监狱这种较为封闭、社会监督较薄弱的情况下滥用权利,任意剥夺侵害服刑人员的权利与自由。
最后,社区矫正集中专门的人力和物力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治、思想教育和行为监督,还可以为犯罪人提供较好的职业训练和文化教育,使得他们学习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技能,提高文化知识水平,顺利完成再社会化过程。
2.加强对罪犯改造的针对性,更好地实现刑罚目的。
根据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社区矫正对象可分为五类: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宣告缓刑的罪犯、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被裁定假释的罪犯、被剥夺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对于上述五种罪犯,较之传统的监禁刑,社区矫正能更好地实现刑罚之目的———预防犯罪并避免“监狱人格”的产生。
“监狱人格”是长期服刑的犯人在适应监禁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人格类型,其实质是犯罪人一种弥散性的消极心理结构,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障碍,这大大增加了其再社会化的难度。
通过这种完全开放的、综合各方力量的矫正手段,更能促使受刑人经常与家庭和社会联系,减少孤独感、失落感;矫正工作者把社会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运用于对罪犯的改造和矫治过程中去,通过集中的力量和专业的矫正工作人员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与行为监控,杜绝“监狱人格”的形成,充分地发挥服刑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适应社会生活,接受社会规范,顺利地再社会化,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
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04年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1523人,解除矫正6115人,95%的社区服刑人员遵纪守法,安心改造,重新犯罪率在0.6%以下。
[7]3.有助于降低成本,实现行刑效益。
上海市是我国最早开始实施社区矫正的试点城市之一,据当地司法局的统计,上海关押一个罪犯的年平均费用高达2.5万至3万元,而上海的社区矫正成本仅为年每人6000元。
[8]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区资源对符合条件的服刑人员进行改造,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监狱的压力和国家的财政负担,降低行刑成本。
充分发挥社区的价值,承担行刑工作,还可以促进社区自身发展,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服务体系,促进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在社区的普及。
4.维护地方良好秩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社区矫正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我国在立法上承认罪犯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但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监狱资金不足,监狱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生产效率低以及服刑人员对劳动的抵触被动情绪和监狱劳动范围与种类的局限,使得服刑人员获取劳动报酬很难,这导致服刑人员的家庭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由此又会衍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诱发其他犯罪。
此外,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责任无力承担或承担有限,直接加剧了被害人与服刑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关系的紧张。
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则可很好地调和这些社会矛盾。
其二,社区矫正可以很好地弥补过去由于我国监外行刑管理体制所导致的对监外人员(如缓刑、假释人员)基本处于一种失控状态的弊端。
社区矫正有着自己的机构设置体系和日趋成熟的监督矫正措施,通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管和经常的矫正,同时加强社区组织和居民的监督与帮助,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网络。
另一方面,随着社区矫正的发展,社区自身力量得以加强,再加上国家将部分行刑资源转而投向社区,在进行矫正教育工作的同时,社区自身的预防与控制犯罪体系逐步健全,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进而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1]王 宇.社区矫正拓展至23个省区市[EB/OL ].http ://legal .[2]吴增基,吴鹏森等.现代社会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冯卫国.行刑社会化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6]卓泽渊.法理学[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7]郑杭生.社区矫正与当代社会学的使命[J ].江西社会科学,2004,(5).[8]王顺安.社区矫正的立法建议[J ].中国司法,2005,(4).[责任编辑:降小宁]—81—李 蕊 马道永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社区矫正及其价值分析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