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经济

合集下载

日本的战后复兴与经济实力的崛起

日本的战后复兴与经济实力的崛起

日本的战后复兴与经济实力的崛起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面临着一片废墟和巨大的困境。

然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发展能力,实现了战后复兴,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状况可谓是惨不忍睹。

城市遭受了大规模的轰炸,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工业生产几乎停滞。

同时,日本还面临着资源短缺、粮食匮乏等问题,民众生活困苦。

但日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垮,而是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推动下,逐步踏上了复兴之路。

美国的援助在日本战后复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后,美国为了在亚洲地区建立一个稳定的盟友,对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物资支持。

这使得日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基础设施建设,重建工业体系。

同时,美国的市场也为日本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路,为日本经济的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本政府在战后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经济政策。

他们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日本的产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在产业政策方面,日本政府重点扶持了钢铁、汽车、电子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促进了这些产业的迅速崛起。

日本企业在战后的发展中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他们注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通过精益生产等管理方式,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日本企业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日本的汽车产业在战后迅速崛起,丰田、本田等品牌成为了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

教育在日本的战后复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日本高度重视教育,普及了义务教育,培养了大量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的劳动力。

这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使得日本能够在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

科技创新也是日本经济崛起的重要驱动力。

日本在电子、机械、化工等领域取得了众多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例如,日本在半导体技术方面曾经一度领先世界,为日本的电子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历程GDP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历程GDP

1955-2010年日本GDP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局年份名义GDP(亿日元)名义增长(%)实际增长(%)名义GDP(亿美元)年平均汇率(美元兑日元)1955 83,695.0 232.49 360 1956 94,222.0 12.6 7.5 261.73 360 1957 108,583.0 15.2 7.8 301.62 360 1958 115,383.0 6.3 6.2 320.51 360 1959 131,903.0 14.3 9.4 366.40 360 1960 160,097.0 21.4 13.1 444.71 360 1961 193,365.0 20.8 11.9 537.13 360 1962 219,427.0 13.5 8.6 609.52 360 1963 251,132.0 14.4 8.8 697.59 360 1964 295,413.0 17.6 11.2 820.59 360 1965 328,660.0 11.3 5.7 912.94 360 1966 381,700.0 16.1 10.2 1060.28 360 1967 447,305.0 17.2 11.1 1242.51 360 1968 529,749.0 18.4 11.9 1471.53 360 1969 622,289.0 17.5 12 1728.58 360 1970 733,449.0 17.9 10.3 2037.36 360 1971 807,013.0 10 4.4 2241.70 360 1972 923,944.0 14.5 8.4 2999.82 308 1973 1,124,981.0 21.8 8 4150.15 271.07 1974 1,342,438.0 19.3 -1.2 4591.89 292.35 1975 1,483,271.0 10.5 3.1 4989.81 297.26 1976 1,665,733.0 12.3 4 5622.73 296.25 1977 1,856,220.0 11.4 4.4 6953.96 266.93 1978 2,044,041.0 10.1 5.3 9833.27 207.87 1979 2,215,466.0 8.4 5.5 10007.53 221.38 1980 2,401,759.0 8.4 2.8 10592.57 226.74 1981 2,579,629.0 7.4 3.2 11696.88 220.54 1982 2,706,007.0 4.9 3.1 10864.01 249.08 1983 2,817,671.0 4.1 2.3 11863.38 237.51 1984 3,005,430.0 6.7 3.9 12653.38 237.52 1985 3,204,187.0 6.6 4.4 13432.49 238.54 1986 3,354,572.0 4.7 2.9 19906.08 168.52 1987 3,497,596.0 4.3 4.2 24181.39 144.64 1988 3,739,732.0 6.9 6.2 29182.46 128.15 1989 3,999,983.0 7 4.8 28993.79 137.96 1990 4,300,398.0 7.5 5.1 29700.93 144.79 1991 4,582,991.0 6.6 3.8 34021.16 134.71 1992 4,710,207.0 2.8 1 37190.74 126.65 1993 4,753,811.0 0.9 0.3 42750.10 111.2 1994 4,884,500.0 2.3 0.6 47788.87 102.211995 4,951,660.0 1.4 2 52643.63 94.06 1996 5,050,120.0 2.0 2.7 46425.08 108.78 1997 5,156,440.0 2.1 1.6 42618.73 120.99 1998 5,049,050.0 -2.1 -2 38568.86 130.91 1999 4,976,290.0 -1.4 -0.1 43686.16 113.91 2000 5,029,900.0 1.1 2.9 46672.54 107.77 2001 4,977,200.0 -1.0 0.2 40954.50 121.53 2002 4,913,120.0 -1.3 0.3 39182.71 125.39 2003 4,902,940.0 -0.2 1.4 42292.25 115.93 2004 4,983,280.0 1.6 2.7 46060.45 108.19 2005 5,017,340.0 0.7 1.9 43141.36 116.3 2006 5,073,650.0 1.1 2 45998.64 110.3 2007 5,155,200.0 1.6 2.4 43780.89 117.75 2008 5,051,120.0 -2.0 -0.6 48845.57 103.41 2009 4,709,367.0 -6.6 -6.3 50303.00 93.62 2010 4,792,231.0 1.8 3.9 54607.30 87.751955-1993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GDP)使用的基期价格是1990年价格。

第一章 战后日本经济

第一章  战后日本经济

战后初期日本的“三大改革”
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代表的同盟军占领当局认为,日本之 所以发动战争,与战前日本的经济体制密切相关。 为了铲除旧有的政权基础和经济体制,在美国方面的督促 下,战后初期日本进行以下三大改革:
1.土地改革
•1945年底开始的第一次土地改革,并不成功 •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干预下,1947年初进行第二次土地改革 •到1949年底,日本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2)财政金融政策 政府建立国民金融公库、日本开发银行、住宅金融公库、 输出入银行等,实行财政投融资计划,以对个人、企业提供低 息、长期信贷资金来弥补民间资金的不足,对金融机构充当最 后贷款人。 (3)行政指导 通产省被认为是“推动日本成为第一的手”,它制定的一 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及对民间企业所实行的咨询、建议等“窗 口指导”,对日本产业、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出口产 品从纺织品—家电—小汽车的转变) (4)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 (从倾斜式生产方式开始,到后来的“贸易立国”战略均属 产业政策,在这方面公认日本是效果最显著最成功的)
• 金融系企业集团的共同特点: a,集团内企业以银行为中心形成相互持股关系,银 行既是相互持股体系的核心,又是集团资金的供 应者; b,以大企业经理为核心组成“经理会” c,以综合商社为交易媒介 这种相互持股弱化了股东对企业的影响,可从长 远发展考虑,提高留利水平,企业间具有长期稳定关 系 • 独立系企业集团—以少数特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 团,如新日铁、丰田、日产、松下、日立、东芝等,集 团内均有一个特大企业,在日本甚至世界都占有重要 地位。
1951年以后日本经济恢复和重建的加速
从1951年开始,主要是由于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和侵朝战争 的特需刺激,使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和重建的步伐明显加快 1.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 战后初期冷战格局的形成和侵朝战争的发生,促使美国从 其全球战略出发,将对日政策由打击改为扶持,集中表现是— A,减少直至放弃索赔要求,使日本的850个大军需工厂基本上 被保留下来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2023-10-31contents •战后经济恢复期(1945-1955)•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经济调整与泡沫破裂(1973-1990)目录contents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1990-2010)•当前日本经济发展趋势及挑战(2010-至今)目录01战后经济恢复期(1945-1955)二战后,日本经济体制受到严重破坏,经济一度陷入崩溃。

经济体制崩溃国民经济水平下降物资匮乏战争期间,日本经济被强制征用,导致国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战后初期,日本物资极度匮乏,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

03战后经济崩溃0201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并推动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

美军占领撤消军队,实行和平宪法,禁止军事武装力量。

非军事化改革建立议会民主制度,实施普选,允许自由政治活动。

政治民主化改革美军占领与民主化改革随着美军的援助和国内重建的需要,日本经济逐渐恢复。

经济恢复与产业重建经济恢复政府扶持重要产业,如钢铁、煤炭、电力等,以重建工业基础。

产业重建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需求。

优先发展重工业02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产业升级与工业化总结词这一时期,日本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工业化,为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详细描述日本在战后初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逐渐向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转型。

政府对新兴产业给予税收和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这些措施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工业化,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总结词日本通过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实现了贸易自由化和资本积累,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详细描述在产业升级和工业化过程中,日本成功地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并实施了一系列贸易自由化政策,如降低关税、取消进口限制等。

这使得日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日本市场。

这些措施促进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为日本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日本战后经济概述

日本战后经济概述

日本泡沫期
• 定义:泡沫经济是指大量过 剩资金追逐相对稀缺的投资 机会而造成的资产价格膨胀, 因此主要表现在在宏观经济 层面上。 • 背景:85年9月22号,广场 协议的签订,导致日元急速 升值,日本银行倾向于不动 产的融资,民众热衷于投机。 • 具体表现:股票和房地产
•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 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 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 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 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 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 经济崩溃。
• 1958年度的经济白皮书对这次景气衰退的评价是:“没有触及筋骨, 只是削去了脂肪,而且出血也很少。”
V型恢复
• 1957年6月开始的衰退,一年后的1958年6月达到底限。 当时对此有两种相反的评价意见: 积极意见:景气衰退只是暂时的库存调整,日本经济会 再次走向高速增长,所以称之为“V型恢复”; 消极意见:不是暂时的库存调整,而是由于神武景气下 投资热潮导致设备过剩所引起的,称之为“锅底景 气”,就是说,日本经济的强有力恢复已不可能,景 气就如同在锅底爬行那样,会长期停滞。 事实证明,“V型恢复”论得胜,日本经济开始了超过 神武景气的”岩户景气“时代。
C.修改日本国宪法
• 1946年11月3日以美国宪法为兰本的日本国 宪法公布,1947年5月3日正式生效。该宪法 实行主权在民的君主立宪制; 明确宣布放弃 战争和战争准备;废除封建制度。
d.逮捕战犯, 进行整肃
• 1945-1948年间, 惩治战犯, 进行整肃。对象包括 职业军人、极端国家主义团体骨干、大政翼赞会 等骨干、对外扩张政策的金融机构骨干、在殖民 地任职的行政长官、及其它军国主义分子。1946 年1月4日, 盟总发布《关于整肃的指令》, 到1952 年整肃令废止。

二战后日本的重建与经济崛起

二战后日本的重建与经济崛起

二战后日本的重建与经济崛起在二战结束后,日本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

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破坏和国家经济崩溃,日本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国家的重建和经济的崛起。

本文将探讨二战后日本的重建过程和经济发展,以及影响日本崛起的因素。

一、战后重建战后日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修建基础设施、提供就业机会和提供住房等,以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发展和重建破坏的城市。

同时,政府还实施了一套新的教育体系,重点培养技术人才和提高劳动力素质。

这些措施为日本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二、产业的崛起日本在战后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即重点发展工业部门。

政府提供了贷款和补贴,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并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进口并提高关税。

这些举措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了扩大市场,日本政府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策略。

政府提供了低息贷款、税收优惠和出口补贴等措施以吸引外国投资和增加出口。

日本的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价格也更具竞争力,因此畅销世界各地。

日本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教育和研发投资为了保持竞争力,日本政府大力投资于教育和研发。

政府增加了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拨款,并提供奖学金和研究经费以吸引人才。

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以其出色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帮助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领域的投资,以培养更多的创新企业和技术专家。

五、劳动力市场改革日本政府进行了劳动力市场改革,推动了世界著名的雇佣型经济模式。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提高工资、加强劳动法规和推行全员参与等,以改善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这些改革措施使日本企业能够从容应对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

六、国际合作与协调二战后,日本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协调。

日本政府参与了各种国际组织,并与其他国家签订了贸易协议和投资协定。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合作
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非常重视合作,积极参与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经济合 作组织。例如,日本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积极参与推动区域经济一 体化进程。
竞争
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例如,在高科技领域,日本与美 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的 崛起也对日本经济形成了挑战。
日本面对老龄化社会和经济活力问题的挑战
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日本社会面临着养老金、医疗保健和劳动力等方面 的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提高退休年龄、 改革医疗制度等。
经济活力问题的解决
为提高经济活力,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和创业,鼓励企业进 行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此外,加大对年轻一代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 机会和发展空间,以激发经济活力。
贸易往来
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历史悠久,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 一。日本从这些国家进口原材料和食品,同时向这些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和 高科技产品。
投资合作
日本在亚洲其他国家也积极进行投资和合作。例如,日本在亚洲的直接投资 总额中占比很大,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
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合作与竞争
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
加入国际经济体系
日本在战后加入了国际经济体系,参加了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推进了贸 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对外直接投资和合作
日本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和合作,推进了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04
经济泡沫和破灭
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过度繁荣
经济崩溃和国际金融危机
泡沫破裂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 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特别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 年相比,1946 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 为62%,人均实际GNP 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创造业实际工资为30% (1947 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彻底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 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不少艰难和蜿蜒,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 (1954 年11 月-1958 年6 月) :景气持续了31 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 年度7.5% 、1957 年度7.8% ,1958 年降为6.2%。

岩户景气 (1959 年4 月持续到1962 年10 月) :景气持续42 个月,1959、1960 、1961 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 、13.1%和11.9%,1962 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 年11 月-1970 年7 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 个月,1966- 1970 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 、11.1% 、11.9%、12.0% 、10.3% ,1971 年降为4.4%。

战后复兴时期的日本经济

战后复兴时期的日本经济

而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给日本经济带来 的意想不到的景气。离战场最近的日本成了美军大 量军需物资的生产基地和供给基地。于是1951年 “工矿业生产指数”“实质个人收入”“民间投资” 恢复到了战前1935年的水平。1952年,“实质 国民总生产”,制造业的“实际工资”也恢复到同 等水平。至1953 年日本的实际GNP 超过1944 年的水平,而在1946 年实际GNP 只及1944 年 的56%。从1946—1955 年的10 年间,GNP 年均增长率达到9.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国对日扶植
战后美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方 针》,清除了日本经济体制中的封建和半封建因素,建 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资产阶级经济体制,为日本的经济 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8 年日本经济逐步摆脱萎缩状态,但是大量的价 格补贴和巨额的低息贷款加剧了通货膨胀。1949年美 国对日推行“道奇路线”,基本目的是紧缩政府开支 和加强税收来削减美国的对日援助,并使日本政府能够 尽快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从而摆脱经济困境。在对 外贸易方面,确定了固定的汇率。然而,推行紧缩的财 政、金融政策虽使通货膨胀趋于收敛,却又引起生产 萎缩,失业增加,导致日本经济陷入新的危机。
战后复兴时期的日本经济
1945—1955
战后经济状况
通常,人们将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过程分为【经济 复兴期】【高度成长期】【安定成长期】等几个阶 段,下面介绍战后【经济复兴期】的经济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日本开 始走上了经济复兴之路。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日 本的生产力锐减,1945-1946年之间,日本的生 产率降低到了展示生产高峰期的20%,工矿业生 产仅为战前的28%。而且由于战事大量支出军费, 导致了恶性的通货膨胀,许多生活必需品供应奇缺。 同时还存在着失业人口众多、大批无家可归的流浪 者露宿街头等严重问题。可以说,战后的日本的经 济复兴之路的起点是极为困难而悲惨的。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日本经济概况

日本经济概况

日本经济概况日本经济概况1.自然资源日本除鱼类, 森林和水力资源较丰富以外, 只有少量的矿物资源, 如石炭石、铅、铜矿、煤、硅石、铬铁矿、锌、金砂和锰等。

为了支撑经济发展, 日本在努力推进资源供给多元化的同时, 还大力实行各种节能措施, 增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目前, 海洋资源是日本大力开发的对象。

2.经济简史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大致分成四个阶段:战后复兴期、高速成长期、过渡期和稳步成长期。

1.战后复兴期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

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

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

为此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促进煤炭和钢铁生产为目的的产业倾斜政策、新设复兴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价格与生产者价格之间的价格差给予补贴等。

上述政策对工矿业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对治理通货膨胀未能奏效。

为此,联军采取财政平衡和单一汇率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使日本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但又带来了新的经济萧条。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2.高速成长期(1955~1973年)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

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此期间,日本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得到飞速发展,以重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基础,整个日本产业的生产力、生产效益和劳动条件得到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改善。

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

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

战后日本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

停滞与低迷阶段:1991~2001
年度 名义GDP增长率 实际GDP增长率 1991 5.5 2.9 1992 1.8 0.3 1993 1.0 0.4 1994 0.4 0.6 1995 2.2 3 . 0 1996 2.9 4.4 1997 0.6 -0.0 1998 -2.0 -1.9 1999 -0.7 0.5 2000 -0.6 1.0
表1
1950
主要发达国家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比较 (1950-1975年,单位:亿美元、%)
1955 1960 1965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日 美 西 德
GNP
110
240
430
891
2042
2313
3060
4170
4633
5013
增长率
GNP 国 增长率 GNP 增长率 英 GNP 国 增长率
随着91年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在整个90年代持续着低迷的经济发展 趋势,增长率不高,甚至出现长时期的负增长。 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 90年代以来,日 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 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 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等于说国民的收入消费能力和企 业的生产能力没有什么变化。
高速发展阶段:1955~1972



日本经济在此期间经历了三次高潮,三次“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 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6.4%、 1957年度7.5%。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 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 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11.2%、12.2%和11.7%。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 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年均实际 经济增长率为11.8%,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 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 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 顶点。

日本战后经济

日本战后经济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争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战后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战争结束时,日本的国民财富45%毁于战火,40%的城市建筑变为废墟。

然而在短短几十年内日本的经济就能崛起并且位于世界前列。

50年代末日本经济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从50年代中期起开始进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并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日本投降后,美国占领了日本占领初期,美军通过解除军国主义武装,实行民主政治、制定和平宪法,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通过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劳动立法等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

通过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日本政府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开支小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战后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向日本提供了21.28亿美元经济援助和贷款,支持日本复兴经济,重整军备。

1950年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后,日本接受了美国几十亿美元的“特殊订货”,这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首先,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大量的军事“特需订货”。

其次,朝鲜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出口贸易的增长。

再次,“特需订货”和出口增加使日本的商业迅速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朝鲜战争使日本企业界获得了高额利润,反过来又促进了垄断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三是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其中大力吸收国外最新科学技术,为己所用,推陈出新,成为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翅膀。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在战后初期科学技术落后二三十年,为尽快缩小差距,日本政府采用了“吸收性技术革新”战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后再加以模仿、消化与创新,从而走出一条“引进、改良、吸收与创新”的新路子。

在日本人的经营思想中,没有“日本”这一概念,它的产品是面向世界的,引进观念也没有国界的分别,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都引进。

战后日本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19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国为4%,英国为2.5%。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告结束。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战争末期,包括惨遭原子弹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毁于战火的住房达236万栋,900万人流离失所。

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工矿业生产急剧下降,如果以战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为100,1945年的工矿业生产指数仅为60.2,1946年更跌到30.7。

1945年农业歉收,大米产量只有常年的六成,酿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由于物资极度缺乏,货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日甚一日。

1945年秋到1946年初,主要消费物资的黑市价格暴涨为官价的30倍到60倍。

经济上的混乱状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

该年由著名经济学家都留重人主持编写的日本第一部《经济白皮书》承认“政府、企业、家庭皆有亏损”。

这句话概括了当时日本经济的困难局面,以至成为名言。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走上轨道的。

为了使日本经济摆脱瘫痪状态,日本政府于1946年8月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经济政策。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02
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 )
产业政策的实施
产业结构调整
日本政府在战后初期,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 向以制造业为主的转变。这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和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如钢 铁、汽车、电子等。
企业自主创新
在政府的引导下,日本企业开始注重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逐渐形成了以企业 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为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崩溃与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 经济遭受重创,国家经济陷入
崩溃边缘。
美国占领期间,日本政府开 始着手重建经济,通过恢复 生产、重建基础设施等措施
,逐步恢复经济秩序。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如土地改革、解散财阀等,为
经济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美国占领与改革
01
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军事占领,并 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 改革。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战后初期与经济复兴(19451955)
• 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
• 石油危机与经济调整(19731985)
• 泡沫经济与崩溃(19851990)
• 经济全球化与新经济模式( 1990-至今)
• 日本经济的未来展望
01
战后初期与经济复兴(19451955)
贸易立国战略
出口导向型经济
日本政府实施贸易立国战略,将出口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 要手段。通过扩大出口、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日本企 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开放
日本政府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吸 引外国资本和技术进入国内市场。这为日本经济的全球化进 程奠定了基础。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战后经济发展是指二战后初步恢复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时期,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

以下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一阶段:战后恢复与经济(1945-1952年)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几乎被摧毁。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和重建措施,促进了战后经济发展。

针对农业,政府推出了土地政策,将大规模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对于工业部门,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贷款来重建企业。

此外,政府还通过制定劳动法和推动劳资和谈来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工人的待遇和福利。

第二阶段:高度增长时期(1952-1973年)1955年至1973年期间,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以上。

这一时期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的黄金时代。

这是通过工业化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实现的。

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增加了投资,包括修建高速公路和建设港口设施,促进了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财政补贴和低利率贷款,帮助企业进行现代化和技术升级。

在出口方面,政府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以发展制造业的出口为重点,通过提供关税减免和财政支持来支持出口企业。

第三阶段: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年)泡沫经济时期是指从1973年石油危机开始到1991年泡沫破裂为止的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特别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政府鼓励银行放贷,金融业获得了大量资金。

同时,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价格飙升。

在此期间,日本的股票和土地市场都处于高涨状态。

然而,这种增长模式积累了许多问题,包括过度借贷和过度投资。

1991年,泡沫破裂,日本陷入长时间的经济低迷。

第四阶段:经济停滞时期(1991年至今)自泡沫破裂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包括降息、财政刺激和结构性等。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日本经济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和高债务等。

第七讲 战后日本经济

第七讲 战后日本经济

岸信介(1896—1987)
三町目的夕阳 安藤百富





3、奥林匹克景气——池田勇人内阁 吉田学校的优秀学生,忠实执行吉田路线 “轻军备,重经济,在美国保护下发展” 宽容与忍耐,调节煤矿劳资纠纷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周游世界各国,半导体推销商 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增加公共投资 高速公路、城市列车、新干线 1963、1964年GDP年均增长率10%以上 1964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1973年
2006年





2、稳定增长 三木武夫内阁开始连续发行赤字国债 增加公共投资、促进出口 政府推动开发新能源 企业开发节能产品 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产品“重厚长大型”转向“轻薄短小型” 1979年人均GDP与美国相同 沃格尔的《日本名列第一》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美国
第 五 讲 战后日本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图
一、经济复兴时期(1945—1955)




1、倾斜生产方式 损失四分之一的国民财富、870万人伤亡 700万人回国,失业人数1400万人 粮食减半,物价飞涨,竹笋族、斜阳族 有限资金投入煤炭、钢铁企业 46年12月战前33%,48年达到73% 47年1月到49年1月,货币2.4,物价8.2 物价指数36年为1,45年为3,49年为243 社会党两届政权因此短命
黑市与拥挤的车厢
太宰治的斜阳与东久迩稔彦首相



2、道奇计划 48年1月美陆军部长罗亚尔演讲 10月美国家安保委员会主张“复兴日本经济” 平衡预算、稳定工资等稳定经济九原则 鼓励出口、固定汇率、通货紧缩 高跷经济——美国援助与政府补贴 1400亿日元赤字→1400亿日元黑字 物价下降,配给制度与价格统制消失 1万多家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特征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特征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特征二战以前,日本即为列强之一。

但在二战后期,日本的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损失。

一是因为长期的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财、物力;二是盟军的原子弹轰炸,破坏了日本一些工厂和生产设施,所以到1945年8月二战结束时,日本国民财富的45%以上都被耗费和破坏掉了。

战后第一年即1946年,日本的主要生产指标均大大低于战前水平,工业技术水平比美国落后了30年,劳动生产率比英、法等国也低得多。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发展速度。

1956-1973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13.6%,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6位跃升到第2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因此被西方学者认为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一.日本经济的改组和恢复阶段(1945年-1955年)从1947年开始,在麦克阿瑟的主持和美同政府的扶植下,日本开始进行战后经济的重建工作。

这种经济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的。

所谓“倾斜生产方式”,就是在资金和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用生产出来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再用增产的钢铁加强煤炭业。

目的是努力造成煤和钢铁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并以此为杠杆,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根据这个经济发展战略,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复兴金融公库”。

在1947-1948年中,日本即向煤炭业发放了475亿日元贷款,占据该公库全部贷款总额的36%。

1946 年日本产煤2274万吨,而1947年则达2932万吨,增长近30%;同期的钢产量也增长了21 %。

到1948年,日本即出现了初步的经济好转迹象。

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恢复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植。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军事占领。

之后,按照波茨坦公告的精神,美国对日本推行了旨在铲除其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改革。

如在政治和军事上,修改了日本宪法,废除了“天皇制”,并规定日本不得保持陆、海、空军及其它进攻性军事力量,军费开支不得超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1945-200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 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之所以能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 资,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日本所实行的 低消费、高储蓄、高积累的政策,为经 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不仅日 本工人的工资长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 水平,而且日本的个人储蓄率又一直维 持在15—20%的高水平,比别的发达国 家都高得多
B,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经济体制
战后日本改变了战时所实行的统制经济体制,在50 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经济体 制,但政府始终对国民经济实行强有力的指导、调节 和干预。其途径主要有— (1)指导性的经济计划 战后先后施行的计划包括: 1956-60年“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1958-62年“新长期经济计划” 1961-7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1967-71年“中期经济计划”等
独立系企业集团—以少数 特大
型企业为 核心的 企业集 团,如新 日铁、丰 田、日 产、松 下、日 立、东芝 等,集 团内均 有一个 特大企业 ,在日 本甚至 世界都 占有重要 地位, 其主要 活动集 中于一两 个部门
综合商社—日本特有的垄断组
织。如三井物产、三菱商事、 伊藤忠商事、丸红等。其特点 是: a,规模巨大;b,主要在流 通领域,购销品种繁多;c,业 务范围和职能广泛;d,组织庞 大,不仅与金融系或独立系企 业集团业务联系广泛,而且本 身也是大企业集团
成立“经济安定本部”,实行“倾斜式生 产方式”(Priority Production System)
针对战后初期所处的经济瘫痪、混乱、物资奇缺 的状况,1946年5月,日本政府成立指导整个经济的 “经济安定本部”,对金融、物资、物价和外汇、 外贸重又实行全面统制
为拯救已崩溃的经济,政府还召集经济学家、教 授、产业界知名人士共同讨论对策。1946年秋,日 本政府采纳东京大学教授有泽广己所提出的“倾斜 式生产方式”建议
金融系企业集团
其中:三个旧财阀系-三菱、三井、住友 三个非财阀系-富士、第一劝银、三和集团 金融系企业集团的共同特点:a,集团内企业以银行为中 心形成相互持股的关系,银行既是相互持股体系的核心, 又是集团资金的供应者; b,以大企业经理为核心,组成经理会 c,以综合商社为交易媒介 这种相互持股弱化了股东对企业的影响,可从长远发展考 虑,提高留利水平,企业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
“倾斜式生产方式”是指:政府把有限的资源集中 投入煤炭和钢铁两大生产部门,使其首先得到恢复和 发展,然后再扩大到电力、化肥、运输等重要工业部 门,并依次带动整个工矿业生产的全面恢复 为了推行“倾斜式生产方式”,日本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并很快奏效。1947年,日本煤炭产量达 2932万吨,比上年增长28%,钢铁、化肥、电力也快 速增长,整个工矿业比上年增长20%,为整个经济的 复兴,使之转入正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岩户景气(Iwato boom,1958.7—61.12,42个月) 奥运景气(Olympic Boom1963—64年,为期两年) 伊奘诺景气(Izanami Boom,1965.11—70.7,57个月)
神武景气
1956年,日本制定“电力五年计 划”进行以电力工业为中心的 建设,并以石油取代煤炭发电。 因此大量原油从外地进口,大 大促进了炼油工业的发展。日 本经济至此不仅完全从二次大 战中复兴,而且进入积极建立 独立经济的新阶段。1955至 1957年,日本出现了第一次经 济发展高潮。日本人把这个神 话般的繁荣,称为神武景气 神武景气时代日本生产的电视 (Jinmu boom)。
C,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治理与经营管理体制, 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微观基础
(1)战后日本形成的三种形式的垄断资本集团
战后初期解散财阀一度形成了以分散的个人持 股为主体的多元股权结构,但在1955-60年间被解 散的财阀系企业重新集结,并以其为核心,逐步 形成了战后新的三种形式的垄断资本集团: A,金融系企业集团(亦称财团) B,独立系企业集团 C,综合商社
岩户景气
岩户景气(いわとけい き)是指1958年6月至 1961年12月起,日本战 后第二次经济发展高潮。 日本大量生产汽车、电 视及半导体收音机等家 用电器,钢铁取代纺织 品成为主要出口物资
奥林匹克景气
• 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举办。奥运会使日本大 大加快了交通运输网络和体育设施的建设,交通网将东京 首都圈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东海道新干线和首都高速道路 都在这一时期建成。体育设施方面,国立竞技场和日本武 道馆等作为比赛场馆建起。许多民众也为了收看奥运比赛 而购买了电视机。房地产市场因为奥运蓬勃发展。
战后混乱期 • 战后混乱期(せんごこんらんき)是 指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 向同盟国至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引起 的特需景气使日本经济复兴的一段历 史时期。
黑市混乱
• 美军在日本正式投降不久就完成了进驻,但是在 进驻之后的长达半年时间内,日本政府完全采取 放任自由的政策。政府未能有效恰当地分配大量 的军需物品和国家财产以供危难中的民众维持生 活和战后重建,而是不负责任地处理这些物资。 战败的日本失去了占其原来国土总面积45%的海 外领土和殖民地,而日本的军部和财阀却隐匿价 值1,000亿日元的军需物品,转化为黑市物资,秘 密、疯狂地抛售。1945年9月,日本政府还撤销 对生活必需品的统制,引起民众的恐慌。
3、劳动民主化
战前,日本的资本家和雇主完全忽视对工人人格 的尊重,工人经济上受到残酷剥削,政治上受到压 制。 战后初期,在工人运动兴起的推动下,于1946— 1947年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劳动立法(1945.12,《工会
法》;1946-47年,《劳动关系调整法》、《劳动标准法》、 《补偿工人灾害保险法》和《失业保险法》),使日本工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经济的破坏
•战争使日本国民财富丧失了38% •战争结束时,日本工业生产能力只相当于战前 (1934—36年)的31%,农业只相当60%,因空袭 而流离失所者达900万人,从海外遣送回国的600多 万,加上因军事工业和部分重工业拆除而造成的失业 的400多万人。农业因灾歉收,致使粮食奇缺,城市 每人每天粮食定量仅为297克,且30%为白薯、大豆 或豆饼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开始了战后初期的经济 改革、恢复和重建过程-(Rising from the Ashes)
在第二次土地改革时,国家统一征购不在 村地主出租的土地和在村地主超过1町步(1町 步=2.45英亩,约为15亩)的土地,对一般农户 超过3町步的土地也予以征购,然后低价卖给 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经过农地改革较为彻底地摧毁了原来的寄 生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佃农制,确立了自耕 农个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
• 期间有不少大企业合并,而私家车和彩色电视亦 快速普及。日本国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当时有 所谓的“新三神器”(即汽车、空调、彩色电视 机)。另一方面,当时国内生产总值若以美元汇 率换算,日本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1)1956—73年日本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原因 A,大规模的、不断扩大的设备投资
在此期间日本的每年固定资本投资大体占GNP的1/3; 从1956—1970年15年间,日本的固定资本投资增加了 13倍。 此期间的日本的固定资本投资不仅规模大,而且主要 用于设备更新和扩大,投资重点则放在钢铁、机械、 电力和化学等基础工业部门,这样既为整个国民经济 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化提供了充足、优质、廉价的原材 料和设备,又可带动其他领域的投资,以致出现投资 带动的投资。同时,日本此时期的设备投资还与采用 先进技术结合在一起。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
战后混乱期 战后复兴期 高度发展期 失去的十年 伊邪那美景气 金融海啸后期
日本资本主义体制的独特性
由于日本是在比较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 入资本主义,故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原始积 累不够,政治经济中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势力,国家 在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特权资本形成并渗透到 各部门,形成若干大财阀,大财阀与国家政权高度 融合,尤其注重发展重工业,加上其领土狭窄、资 源极度贫乏,便决定了它极富侵略性、扩张性的独 特性—从日本资本主义形成之日开始,便不断挑起 战争,并终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 当然这也注定了它必然会成为大战的牺牲品。
战后初期日本的“三大改革”
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代表的同盟军占领当局认为,日本之 所以发动战争,与战前日本的经济体制密切相关。 为了铲除旧有的政权基础和经济体制,在美国占领当局的 督促下,战后初期日本进行了以下三大改革: 1、农地改革 战前日本基本沿袭明治维新以来的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生 产方式落后,农业与工业发展严重脱节,农村矛盾尖锐,成为 产生侵略扩张的温床 •1945年底开始的第一次土地改革,并不成功 •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干预下,1947年初进行第二次土地改革 •到1949年底,日本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人阶级取得了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确立了8小时 劳动日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社会地位,保 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实现了劳资关系的民主化
上述三大改革涉及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等各领域,就经济方面而言,其中心目的是铲 除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经济基础。所有这些改革, 对日本克服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和以后的经济腾飞 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但总的来看,从战争结束到1950年的这段时期, 国民经济虽有恢复,但步履维艰,速度缓慢。
特需景气
• 特需景气”发生于1950年6月后,即朝鲜战争爆 发后。是美国的军火后方基地, 美军在战争中所需的不少战争物资由日本供给。 突然到来的大量需求即为“特需”,这个景气即 为“特需景气”。1952年12月,国民生产总值达 到战前最高水平。
(2)财政金融政策
政府建立国民金融公库、日本开发银行、住宅金融公库、 输出入银行等,实行财政投融资计划,以对个人、企业提供低 息、长期信贷资金来弥补民间资金的不足,对金融机构充当最 后贷款人 (3)行政指导 通产省(MITI)被认为是“推动日本成为第一的手”,它制 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及对民间企业所实行的咨询、建议 和劝告等“窗口指导”,对日本产业、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 用(如出口产品从纺织品—家电—小汽车转变) (4)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 从“倾斜式生产方式”开始,到后来的“贸易立国”战略均 属产业政策,在这方面公认日本是效果最显著最成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