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及价值选择——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
第21卷第6期Vol.21No.6荆楚学刊Academic Journal of Jingchu 2020年12月Dec.2020收稿日期:2020-11-01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2020GA043);荆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JMG2020009)作者简介:余敏(1980-),女,湖北枣阳人,荆楚理工学院学校办公室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王海蓉(1978-),女,湖北当阳人,荆楚理工学院教务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俄语教育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及价值选择———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余敏a ,王海蓉b(荆楚理工学院a.学校办公室;b.教务处,湖北荆门448000)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推进转型发展仍然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的新任务。
基于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制度环境、发展现状的归纳分析,结合荆楚理工学院在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的实践探索,提出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价值取向,树立“创新+应用”的价值引领,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实践路径;价值选择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20)06-0057-05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持续推进,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初次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标志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正式起步。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主要任务以及推进机制和配套政策。
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措施
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措施
1. 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
针对每位教师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2.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例如参加教育研讨会、学术交流
会和培训课程。
这些机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3. 定期教学评估和反馈
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并提供具体的反馈意见。
通过评
估和反馈,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4. 建立合作研究机制
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和经验分享。
建立合作研究的机制,
例如教师小组讨论、观摩课堂等,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研究和
成长。
5. 提供资源支持
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支持,例如教学材料、教学设备和
技术支持等。
充足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6. 激励和奖励机制
建立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能力提升的活动。
例如设立教学优秀奖、评选教学能力提升先进个人等,可以激发教
师的积极性和动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一、本文概述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类院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分析其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和功能,以及如何实现特色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双重目标。
文章首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义和特征进行阐述,接着分析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探讨其定位的原则和策略,最后提出实现定位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概念与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其定位主要侧重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类院校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致力于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直接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明确的应用导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都紧密围绕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这类院校通常与企业、研究机构等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训、实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师资力量多元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教学和指导。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这类院校通常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在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的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一系列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结果。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工程方案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工程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成长发展。
因此,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能力提升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提高,也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教师个人能力提升工程方案,以期为教师的能力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基本原则1、面向全体教师。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2、因材施教。
教师个人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提升工程方案应该根据教师的个人情况,量身定制,灵活多样。
3、循序渐进。
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4、实事求是。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工程方案应该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三、具体内容1、建立健全教师个人发展档案建立健全教师个人发展档案,对教师的从业资格、教学经历、教学成果、职称评定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对每位教师的个人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从而为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的参照和依据。
2、制定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学校应该为每位教师制定个人能力提升计划,根据教师的职称层次、教学科目、工作年限等因素,量身定制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并对教师的计划实施进行有效监督和督促。
3、组织各类能力提升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能力提升培训,如课程教学能力培训、学科知识培训、信息技术教学培训等,通过专业的培训机构或者学科带头人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开展教学观摩交流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交流活动,由优秀教师进行课堂示范,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学习,通过交流和互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加强能力评估和考核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能力评估和考核制度,通过定期的能力评估和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形成压力和动力,推动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升。
6、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或者科研成果宣讲,并给予相关的奖励和荣誉,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路径探讨———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路径探讨———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摘要:本文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目标,对该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人数、“双师型”资格的认定条件以及认定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其它院校阐述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关键字:“双师型”、认定条件、认定流程、建设途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公布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现有普通本科高校1270所。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大部分源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升本或转设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开展应用型教育,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为了契合该办学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是必经之路,而“双师型”是该建设之路的方向。
本文以河北省廊坊市某高等本科学校为目标,分析当前该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同时对今后的建设方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合实际,该学校于2019年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具体如下:(1)认定机构、条件及流程为了保证认定过程及认定结果的合理、公正,学校成立了由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为主任,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负责人以及二级教学单位专家为委员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委员会,负责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日常事务。
认定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附加条件。
其中基本条件要求认定申请者需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并能熟练主讲两门以上理论课程,附加条件要求申请者需具有相关的专业实践能力或者专业教学、科研能力。
认定流程包括申请者申请、初审、复审、终审及公示五个环节。
具体图1:图1“双师型”资格认定流程(2)“双师型”师资现状分析从2020年至今,该学校已经组织过三次双师型资格认定,认定人数共计813人,其中2020年认定558人,2021年认定135人,2022年认定47人,目前该学校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数量已经达到80%。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发展性评价及提升路径——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发展性评价及提升路径—
—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
董超
【期刊名称】《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年(卷),期】2024()3
【摘要】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要义。
为准确评估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发展现状,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宁波财经学院作为分析案例,深入研究决定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因素,构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路径,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与水平。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董超
【作者单位】宁波财经财经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提升研究\r——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
2.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路径研究——以合肥学院为例
3.基于FAHP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4.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四融入、四提升"探索与实践
——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5.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新入职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实践探索
亦是培养符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提升高校办学教学能力有其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高校的有序推进并持续强助推新入职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用得好”的目标。
他他们当中他有些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教新形势下要求新入职教融入新集体和转努力实现从“站上讲台”“站好讲台”的飞跃,尽快成长为合还高校新入职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而且每个发展阶段的成管理智慧学能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影响了教师成长的脚步。
(一)新入职教师主动提升教学能力的意识不够强教学不仅是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升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对教学内容追本溯源,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便能推动自身的科研工作向前发展,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
在科研过程中,教师若能将科研心得与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便能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整合和丰富教学内容。
由此可见,科研与教学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但因高校师资队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衡的问题,科研成果成为各类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优评先等都与科研工作密不可分,这就容易导致各高校很大范围内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在这样的机制影响下,部分新入职教师经过权衡后自然会将重点放在科研工作上,从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精深的科研工作中,而忽略了教学工作这一本是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
部分新入职教师判定自己纯粹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缺乏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此外,部分新入职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未能做到将科学理论与教学工作实践融合起来,也不能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可用的教学资源,缺乏主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意识和内生动力,而这些均不利于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新入职教师角色转换迟缓大部分新入职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专业能力,比较擅长理论研究。
有些在校期间曾接触或学习过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也经历过短期的教学实习期。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注重应用、注重创新。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 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3. 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都需要得到尊重和重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刀切的。
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与途径1. 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广力度,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体系的更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更新,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可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增加实际操作环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3. 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可以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近年来 ,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是一些地方院校 确 立 的学 校发 展 定位及 努 力为 之 的建设 目标 ,围绕 着教学应用型大学建设和 向教学应用型大学转型 , 众多论者及高校管理者做 了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 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虽然说教学应用 型大学 建设应着力于应用型 , 强调应用和实践层面的作为 , 但是 ,如何将 教 学应 用型 大学 的理 念 深入 人 心 ,尤 其是如何充分地调动全校上下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
各部 门、各教学单位的第一要务在于从思想和
观念 层面 深化 对 教学应 用 型大 学转 轨 的认识 ,并 引
导全体教师和学生向教学应用型大学的 目 标迈进。
当然 , 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于文件或制度本身 , 需要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来保证文件或制度的有效执
行。
实现 开放 办 学关键 在 管理 、重 点在 教师 。能否 在很 大 程度 上解 决管 理层 思想 上 的保 守或 固守 化 问
正是应了这一客观要求 ,在其建设进程 中必须在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 和主动服务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理性思量 ,必然要 求在追求效益 和 自我超越 的发展 模式 中实施科 学管理 ,必须 在实践和应用 中完成大学功能 的有效发挥和 自身价 值的最终实 现。因此 ,艰巨而迫切的任务在于加速更新我们 的教育教学理念 ,以开放的心态实现向教学应用型大学的转型 ,以强化服 务 面向实现学科 专业结构转型 、人才培养方式转变 、人才培养 目标转 向。 【 关键词 】教学应用型大学 ;效益 ;自我超越 ;基本任务 ’
题 ,这是决定我校改革成败的关键 。作为一个领导 团队也好 , 作为某一学院或某一职能部门的第一负
径 ,以期为体现教学应用型的内涵及特征的办学存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摘要】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了目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同时还探讨了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最后总结出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通过此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就业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推动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迈向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道路。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对策与建议、实践探索、发展方向、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的背景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地方性高校是指地处于省份、自治区等地区的高校,这些高校一般规模较小,影响力也相对有限。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地方性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地方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来支持,因此地方性高校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提升,地方性高校在面临激烈的竞争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背景还包括政策支持、行业需求、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深入发展。
1.2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意义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支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教师能力技术提升工程方案
教师能力技术提升工程方案一、教师能力技术提升的必要性1. 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教育教学也不例外。
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技能,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3. 教育教学的新要求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也在不断提出。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以上种种原因,都说明了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适应当今教育教学的新形势。
因此,教师能力技术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师能力技术提升的方案1. 提升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理论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教师需要不断深入学习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首先,教师需要熟悉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学生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其次,教师还需要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探究式学习理论等。
最后,教师需要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2. 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技能,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首先,教师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文字处理、制作幻灯片等基本操作技能。
其次,教师还需要了解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和工具,如课程设计软件、教学辅助工具等。
最后,教师需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点,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 提升教学设计水平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的路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的路径展海燕(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西安712046)摘要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业已成为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因素。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新建院校,师资基础本身比较薄弱,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更是刻不容缓。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呈现“短平化、碎片化”的特点,实效性不强。
优化其培养路径,需要战略思维,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建立长效机制,全要素融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近些年,适应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需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力,业已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共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一项重要课题。
创新创业教育从初步探索阶段步入升级深化阶段,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与相对薄弱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之间的矛盾成为诸多矛盾中关键的一个方面。
没有一支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很难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然受阻。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由于其多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基础本身比较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现状更是不佳,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1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内涵不同类型的高校,师资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有所不同。
研究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问题,首先需要厘清教师所服务的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层次。
相对于学术型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在“应用”二字,这就要求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更加注重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应用型、实践性、重创新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理念。
诚然,所有的大学都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但是,不同类型院校创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桥梁。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特征、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索其构建策略与实施路径。
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证分析,本文期望能够为完善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高等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1. 阐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义及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社会对于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类型,应运而生,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应用型本科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教育模式。
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旨在培养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社会对于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既懂理论又擅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培养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能够为地方经济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地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应用型本科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
通过在校期间的实践锻炼,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社会,适应职场,实现个人价值。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背景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而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直接决定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师资队伍更需要具备双师双能型特征:既要具备优秀的学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着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行业实践经验等问题,急需进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影响。
通过研究“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和实践案例,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有双师双能型特质的师资队伍能够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发展。
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建设这样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利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研究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概念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指具备一线教学经验和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档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档一、引言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中最核心的力量,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特别是面向职业型培养的专业类别中,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双师双能”概念的解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建设路径及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
二、“双师双能”概念解读“双师双能”一词最早出现在2024年国家教育工作会议上,主要指的是要培养一支又有能力研究出好成果、又有能力把内容由研究转化为教学的师资队伍。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具体而言,双师双能型教师需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教授的学科领域以及相关的跨学科知识;二是较为丰富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职业领域实践经验。
三、“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科背景单一,专业知识狭窄;二是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满足职业型教育培养的需求;三是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思维和教学方法。
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和对策(一)加强师资培养与引进1.针对现有教师队伍,开展持续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2.引进优秀的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士,以兼职、特聘等形式加入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教学。
3.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与实践研究,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团队1.建立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促进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3.发挥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反馈意见。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1.推行项目化教学和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3.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改,推动教学创新。
五、结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同时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研究》推介
《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研究》推介
刘奉越
【期刊名称】《职教通讯》
【年(卷),期】2024()4
【摘要】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伴随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而逐渐凸显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侯佛钢副教授的新作《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研究》以制度体系构建为着力点,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了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新理念、新视角和新模式,对提升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推动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该著作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总页数】1页(PI0002)
【作者】刘奉越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应用型高校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对策分析——以法学专业为例
2.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实践——以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龙岩学院为例
3.应用型高校教师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评《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
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研究》4.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对策研究——以宿州学院地矿类专业教师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拟立项名单
序号 课题名称 1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 2 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3 应用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4 基于技术整合矩阵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5 基于双融合双导师制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6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7 高等院校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 8 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9 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10 地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11 转型背景下电工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研究 12 “双融式”机器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13 面向精准教学的大数据平台框架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 14 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研究 15 “双元”转型背景下的高校“服装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16 基于财务风险管控视角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17 地方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18 基于手机APP的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 19 吉林省地方高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 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三位一体”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1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研究 22 吉林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3 虚拟现实技术在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4 吉林省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研究 25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研究 26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贸单证业务〉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7 环境设计专业软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28 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研究 29 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办法改革研究 30 职技高师汽车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室建设研究 31 智慧教室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32 地方高校3D数字技术在传统雕塑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模式研究 33 基于新〈大纲〉的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慕课创新 研究 34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以湘南学院为例
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以湘南学院为例发布时间:2021-07-30T14:51:38.57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0期作者:陈俊[导读] 对于高校而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的竞争力。
陈俊湘南学院湖南省郴州市 423000摘要:对于高校而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的竞争力。
因此在转型背景下,高校中的青年教师为了提升教学能力,开始由理论型向应用型方向转型。
本文主要以湘南学院为案例,阐述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并结合现状为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供提升路径,以促进湘南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转型;应用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湘南学院作为湖南省普通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长期以来一直肩负着为湖南各高校实验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重任。
转型背景下,湘南学院为了体现青年教师的应用型特征,开始对校内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行进一步提升。
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而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因此,湘南学院需要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予以重视,才能在转型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实施。
1.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截止2020年,湘南学院本部共有专任教师1193人,教师等正职称人员309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973人以及博士学位教师429人。
近年来,为了搭建科学合理的教师人才梯队,湘南学院面向社会招收了大量青年教师。
但是,由于青年教师刚接触教育行业,且没有接受专业的教育理论学习,由此导致教学经验较为欠缺。
而在与学生交流方面,本来青年教师和学生年龄相近,更容易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
然而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由于刚毕业,为了适应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反而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进而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出现显著下滑。
青年教师往往拥有较高的学历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是青年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却相对陌生。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途径及实践——以商洛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55商洛学院地处秦岭南部的商洛市是一所地方性应用 型本科院校学校坚持 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建 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的办学定位 学校 依托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构建 了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强化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有 效提升了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目 标 达 成 度 和 社 会 满 意 度 )%$8 年被确定为陕西省 一流学院 建设单位现有省级 一流专业8 个
关键词一流专业#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
)*+,./012304-.567/6.8&163043+/
9-1:41/0;3<6//=6>-14.?-36<%@@<4+8;07@+A.8+1B168260+,-<<+B+/
))))6C4.B %@@<4+8,*+D4/017 =6>-1-9E*6.B<2- A.4F+1/407 6/6.GH6D@<+
图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体系
图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
)&( 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促进教 育系统和产业系统内不同资源的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教育 链&人才链和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融合的目的# 产教融合 在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 业创业方面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也 是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中之重$(% # 多年来"我校 应用化学专业一直在探索加强产教融合的新方法"比如" 利用学校发起的' 根植地方行动计划( "教师不定期地到各 大企业进行走访"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带回实验室"
教案与教师能力:如何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水平?
教案与教师能力:如何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水平?教育是培育人才的事业,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人物。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必须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
而教案则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能够显著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如何有效地编写出高质量的教学教案,并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师能力,成为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要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最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关注教育教学的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
教师应该常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和特点,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等因素,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教学服务。
要提高教师能力,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注重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方法的不断改进。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一份完整、系统、实际可行的教案。
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系统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具备良好的实施性和指导性,且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和学习情况,教师也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
教师要广泛了解各种新型教学方法,掌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技能,能够将实用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打造出一份精益求精的教学教案。
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并做好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要注重评估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切实有效性,不断挑战自我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是教育教学质量改进的重要措施。
编写高质量的教学教案,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注重教学思维和方法的改进,并不断更新最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惠及学生,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8-09-06[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5D146);淮南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5hsjyxm20)。
[作者简介]李志勇(1979- ),男,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和社会认知。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路径李志勇,廖军和,徐慧聪,孔艳君(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淮南232038)[摘要]当前,我国已步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人才供给模式转变的新时代。
为加快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日益呈现出生态化、大众化与多样化趋势。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旨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应用型、创新型、多面型人才。
然而,我国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过于关注教师的理论功底与专业知识素养,放松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其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文章在深入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内涵、结构以及制约发展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的培养策略,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真正实现转型升级提供策略性参考。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能力;提升路经[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19)03-0105-04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已经位于世界顶尖规模的行列,加快培养契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逐步进入一个引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国家在2015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并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发展规划[1],由此可见,地方高校逐步转型到应用型高校已成为必然。
由于教师是高校实现创新性办学目标的主体,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成功与否,不在于完成简单的职业教育升级[2],而在于实现教师队伍的转型升格[3]。
然而,我国应用型本科层次缺位现象十分严重,符合转型特点的教师教育体系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质量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问题,必须深刻认识转型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所起的先导性作用,以及教师为适应转型任务要求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担任的多重角色。
教师能否通过自身的主动转型而促进高校整体转型,既与教师的理论功底密切相关,还取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从而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因此,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是大势所趋,更是促进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根本方针和必要条件。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目前,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在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方面仍处于落后阶段[4],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师资建设水平相差较远,主要表现为过度关注教师的理论功底与专业知识素养,而相对疏忽对其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5],导致大学生难以充分发挥其实践创新的潜能,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充满挑战的社会,并完成对其提出的新要求。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理论知识、轻能力培养倾向严重一方面,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深受传统观念影响,过度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的体系、制度、要求、方案等方面都远远比实践教学更加系统、科学、规范;另一方面,教师对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实践能力的内涵理解不深,仅仅依赖着传统、固淮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2019年第3期第21卷(总第115期)No.3,2019General No.115,Vol.21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化的方法实施灌输式教学,这不仅使教师实践能力带来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还导致大学生创新意识普遍不足,创新能力薄弱。
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需要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内涵和要求做出更加透彻的诠释,教师也需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培养实践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增强培养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其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师队伍建设中结构性问题突出首先,当前教师队伍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严重缺乏,比例明显失调,导致教师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中产生的效益无法充分地结合起来,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其次,高校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明显不足,大部分教师局限于课堂教学,很少有机会参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实践培训,因而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实践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最后,聘用技术型人员进行课堂教学的难度相对较大,无论是在人员管理还是实践教学方面,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相关政策与保障制度虽然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得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慢慢提上议程,但从整体效果来看,仍然有待提升。
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缺乏评价教师实践能力的衡量尺度所造成的,这导致了教师无法对自身实践能力的现状做到清晰的了解,更无法对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间及其潜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另外,目前高校还欠缺合理完善的教师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这既不利于调动教师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的主观能动性,也抑制了教师创新性思维的激发,进而阻碍了高校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结构分析当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改变了高等教育的结构体系,造成了高校教师在教学理念和形式上的重塑[6],而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但是,在转型背景下,高校在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容小觑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高校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审视不清,甚至没有依据时代发展特点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因此,有必要结合教师实践能力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等一系列发展现状,重新审视其结构特点,探索与建设出智慧型与技术型并存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各种复杂的教学情境中能够科学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践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其教学行为起到一定的支配作用。
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实践能力的内涵逐渐丰富起来,它不再只包含教师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而更加注重把对知识的理解融入实践,关注在现实情境中处理问题的动手和操作能力。
教师实践能力内涵之丰富,主要体现在其构成要素方面。
有学者提出,教师实践能力不仅仅由简单的动手操作能力构成,而是由教学实践能力、自我主动发展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参与企业实践能力四个维度构成[7],这四种能力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王夫燕提出颇具代表性的教师实践能力“三维结构模型”,即受限的专业实践能力、扩展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元专业实践能力[8]。
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的时代背景,对教师实践能力结构的分析皆有所差距,但无论何种观点,都将它与具体实践任务和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并系统阐述了问题解决的途径。
地方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构建过程中,始终围绕“通过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来实现人才培养计划,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这一发展目标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9]。
在这一根本性目标的指引下,逐渐形成了教师实践能力鲜明的结构特征。
首先,教师实践能力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稳定性。
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对各种情境的变化,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其次,教师实践能力具有典型的实践性。
教师不仅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积累,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保障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均衡发展;另外,教师还需要运用熟练的职业技能来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把参与社会实践获取的技能和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问题解决之中[10];最后,教师实践能力还具有创新性。
这要求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加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培养创新性、应用性人才;同时能够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教学活动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学会结合时代环境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对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出创新观念,并适时地做出调整和完善。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特点出发,认为教师实践能106力由实践教学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构成。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路径分析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当前我国各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结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一)提升教师转型发展意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但我国高等教育在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下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提升实践能力的途径,导致教师自我发展意识逐渐落后。
想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标,教师必须要在思想观念上做出彻底转变,深刻地意识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一方面,教师需要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状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保留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因素,摒除阻碍自身实践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观念;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优化自身理论素养,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深入企事业单位的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以融合,完成理论型向实践型教育模式的转变;最后,学校要时刻把握当地教育部门的政策动态,立足地方发展实际,明确高校办学思路,引导教师并创设条件使教师积极投身于实践与创新事业当中。
(二)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大学教师的发展是质量建设的基础[10]。
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本领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前提条件,这意味着各高校必须抓紧出台相关实施策略及方案,打造出符合当前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一方面,要加大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学校应根据教师当前教学能力和教学特点,有计划、分阶段地去安排教师参与职业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培训项目,为不同学科的教师提供更多进修深造的机会。
另外,要主动采取措施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加入当前教师队伍,鼓励学科带头人及老教师向新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
同时学校要积极完善专职教师管理机制,无论是新引入的高端人才还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都需要定期对其工作绩效、工作状态进行考核评价,并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企事业单位中的专家或专门人才参与课堂教学以充实师资队伍,以便更好开展实践教学。
为避免兼职教师的流动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校企双方应在教师任职之前就教学要求等问题做好沟通协商工作,并督促兼职教师做好岗前培训,不定期检查教学情况,对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根据相关文件进行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