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叙事诗,描绘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英勇善战,凯旋而归的动人故事。

本诗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木兰的爱国精神、英勇意志和美好品质。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诗歌意境、学习诗歌表现手法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木兰诗》的语言古朴、意境深远,对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欣赏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4.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英勇意志和美好品质。

5.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3.木兰精神的传承和拓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木兰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奥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木兰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视频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介绍《木兰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8《 木兰诗》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8《 木兰诗》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8《木兰诗》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被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历经磨难,最终凯旋而归的故事。

诗歌表现了木兰的忠孝精神、坚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本诗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过《古诗十九首》,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木兰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忠孝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木兰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难点: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感受木兰的忠孝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感受木兰的忠孝精神。

3.讲授法:教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内容、翻译和相关背景资料。

2.视频: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动画版《木兰从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版《木兰从军》,引导学生对木兰的故事产生兴趣,进而引入诗歌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随后,展示课件,呈现诗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讨诗歌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兰诗》是⼀⾸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横吹曲辞·梁⿎⾓横吹曲》中。

这是⼀⾸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个叫⽊兰的⼥孩,⼥扮男装,替⽗从军,在战场上建⽴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畏的精神。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兰诗》课⽂原⽂ 唧唧复唧唧,⽊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叹息。

问⼥何所思,问⼥何所忆。

⼥亦⽆所思,⼥亦⽆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点兵,军书⼗⼆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兰⽆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声,但闻黄河流⽔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头,不闻爷娘唤⼥声,但闻燕⼭胡骑鸣啾啾。

万⾥赴戎机,关⼭度若飞。

朔⽓传⾦柝,寒光照铁⾐。

将军百战死,壮⼠⼗年归。

归来见天⼦,天⼦坐明堂。

策勋⼗⼆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兰不⽤尚书郎,愿驰千⾥⾜,送⼉还故乡。

爷娘闻⼥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弟闻姊来,磨⼑霍霍向猪⽺。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伴,⽕伴皆惊忙:同⾏⼗⼆年,不知⽊兰是⼥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安能辨我是雄雌?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兰诗》知识点 ⼀、作者简介 五六世纪时,我国北⽅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燕⼭地区进⾏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所写的⽊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这可能就是《⽊兰诗》的历史背景。

⼆、⽂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的⾳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

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五⾔为主,兼有七⾔及杂⾔。

三、相关资料 《⽊兰诗》是南北朝时北⽅的⼀⾸乐府民歌,在中国⽂学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及原文《木兰诗》课文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探究主题。

【教学设想】前面已经说过,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

这首诗尽管长达330字,也要当堂背下来。

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

设想要点如下:一、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如果学生中有人在课前就背了下来,也要请他们作背诵表演,总之,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加快记诵的速度这首诗共14节,除“万里”“爷娘”“开我”三节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

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顶真(又称联珠,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来也有助记诵。

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8课《木兰诗》word学案

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8课《木兰诗》word学案

8木兰诗【课时目标】1、知识与能力: 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疏导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领会文中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民歌语言的朴素生动,学到叙事有详有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频频朗诵,议论理解木兰形象。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木兰忠、孝、勇、爱国感情。

【学法指导】1、学习本文要频频朗诵。

朗诵时要求正确、流利、传神、齐读要齐整,在频频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入领会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在朗诵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可按段或层次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后按归纳的文字来串联课文,复述课文时不单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注意抓住要点,做到详略得当。

【自主预习】自主预习1、下边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增补完好。

《木兰诗》,北朝(体裁),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

它与《》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2、给加点字注音。

可汗()鞍鞯()燕山()辔头()戎机()胡骑()金柝()朔气()3、解说下边句中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2)愿为市鞍马:(3)此后替爷征:(4)旦辞爷娘去:(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6)万里赴戎机:(7)关山度若飞:(8)恩赐百千强:(9)愿驰千里足:(10)著我旧时裳:(11)雄兔脚扑朔:(12)雌兔眼迷离:4、参照课文说明,翻译以下句子(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通读课文,依据下边图示填空:6.木兰从军的原由是什么?7.家人是如何欢迎木兰回来的?8.文中是如何写木兰回家后的喜悦与惊喜的?9.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我求援:【讲堂研究】讲堂研究问题一:一读,给全文标朗诵节奏。

有感情朗诵全文。

名师点拨第二空有点难,能够借助工具书解决。

它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此中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彷徨”即是此中广为传颂的名句。

注意“可”与“汗”搭配为特别读音,“燕、骑”是多音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学案[新人教版]

木兰诗学习导航1、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2、学习本诗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性、戏剧性的特点。

3、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学会记诵诗文的方法,提高记诵能力。

一、沙滩拾贝1、《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它和《》一起并成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2、给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唧唧.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燕.山胡骑.啾啾.戎.机朔.气金柝.赏赐.阿姊.红妆.霍.霍云鬓.著.我旧时裳.对镜帖.花黄双兔傍.地走铠.甲3、划分朗读节奏: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二、浪里串珠4、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5、一词多义:⑴市①愿为市.鞍马⑵机①万里赴戎机.⑶买①东市买.骏马②东市.买骏马②不闻机.杼声②欲买.舟而下⑷帖①昨夜见军帖.⑸将①将.军百战死②对镜帖.花黄②出郭相扶将.6、辨析下列词的古今异义:⑴阿爷.无大儿古义:__,今义:__⑵双兔傍地走.古义:__,今义:___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木兰当户..织 ⑵不闻机杼.声 ⑶惟.闻女叹息 ⑷问女何所忆.⑸昨夜见军帖. ⑹军书十二..卷 ⑺愿为市..鞍马 ⑻旦.辞爷娘去 ⑼万里赴戎机.. ⑽关山度.若飞 ⑾朔.气传金柝 ⑿策勋..十二转.⒀赏赐百千强. ⒁可汗问所欲. ⒂愿.驰千里足 ⒃出郭.相扶将..⒄著.我旧时裳 ⒅雄兔脚扑朔.. ⒆雌兔眼迷离.. ⒇双兔傍地走...〔21〕安.能辨我是雄雌 8、选出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双兔傍地走( ) A 、走马观花 B 、茶走味了 C 、车刚走 D 、走漏消息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 A 、坐立不安 B 、安敢如此 C 、安的什么心 D 、安营扎寨③木兰当户织( ) A 、捷报飞来当纸钱 B 、当着大家谈一谈 C 、他会当家 D 、旗鼓相当9、默写填空: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⑸ ,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对仗练习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木兰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诗意、文学特色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汲取木兰精神,勇敢面对挑战。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1.知识与技能:
a.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木兰诗》,理解诗意。
b.学生能够分析《木兰诗》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c.学生能够掌握诗中重点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木兰诗》的背景及寓意。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木兰的情感变化。
b.古代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对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感到陌生,难以辨识和运用。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现代文中的类似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修辞手法的特点和应用。
c.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了词汇和句式的含义后,仍然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读写活动中。
d.小组合作探讨《木兰诗》的背景及寓意。

【部编】【优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部编】【优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教学重点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用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作品简介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叙述了古代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

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

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

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

2、何为“乐府诗”?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3、乐府诗的特点(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3)形式多样。

有四言、五言、杂言。

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

二、预习检测:读准下列字音。

唧唧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鸣溅溅燕山鸣啾啾戎机朔气金柝扶将红妆著帖花黄傍二、听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好朗读节奏。

2、体会诗歌的内容大意,将不理解的词句勾画下来。

3、学习朗读的技巧。

4、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全诗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

小标题概括: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受封---辞官回乡。

三、疏通文意:(一)学习第一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1、理解重点字词:唧唧:织布机的声音惟:只当户织:对着门织布机抒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2、学生借助资料试译语段,教师订正。

译文:一阵唧唧声,又一阵唧唧声,木兰正对着门织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木兰诗》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木兰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勇敢担当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木兰诗》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可能是因为对主题认识不够深入。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课前为学生提供更多背景资料,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激发他们的思考。
4.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和操作性。在本次课程中,诗歌朗读和小组讨论活动较为成功,但仍有一些学生显得拘谨。今后,我可以在实践活动环节增加更多趣味性和操作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5.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木兰诗》的文化背景和词语释义掌握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对吃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需要在课后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6.课后反馈和总结至关重要。在课程结束后,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及时给予解答。但感觉自己在总结环节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总结,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培养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4.提高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愿。
5.发展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表独立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基本内容、韵律、修辞手法以及文化背景。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国情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扬木兰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朗读诗歌
(1)学生再自由朗读、体会。
(2)请同学们探究以下句子的特点: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复沓句)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真)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对偶)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排比)
4、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5、背诵全诗。
教学重、
难 点
重点:
1、背诵这首诗;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简繁相宜的写作妙处。
难点: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妙处。
教学准备
1、教师认真分析学情,根据单元目标、本课内容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准备课文音频资料;对课堂进行充分预设,积极寻找重难点地突破方法。
教学环节
教 师 、学 生 双 边 活 动
添 加 栏
一、文本探究
第二课时
1、学生通读全文,概括各段内容。
讨论、交流后明确:
第一二段: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第三段: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第四段: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第五段:木兰还朝辞官。
第六段: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第七段:比喻作结。
2、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的复述课文,检查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
3、探究花木兰形象:
讨论: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
提示:紧密联பைடு நூலகம்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二、简介“乐府诗”及“乐府”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过程与方法
1.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2.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重难

教学重点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的表现力量,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查找资料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下节课做准备。




木兰诗
木兰形象——勤劳孝顺、勇敢坚毅
忠孝两全、思亲情怀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课题
《木兰诗》
课型
讲授课
第二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4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案
7.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搜集关于木兰的故事、影视作品等,进行分享与交流,加深对《木兰诗》的理解。
8.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二Hale Waihona Puke 核心素养目标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木兰诗》,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边塞诗歌文化,领悟木兰精神中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木兰诗》的基本背景和内容。这是一首描绘花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古代边塞诗歌。它体现了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木兰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木兰的形象和诗歌艺术特色,以及如何表达作者对木兰的赞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让学生了解《木兰诗》的来源、创作背景及作者郭茂倩的相关信息。
2.诗歌朗读与节奏划分: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木兰诗》,掌握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识别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修辞手法的效果。
-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深入领悟《木兰诗》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情境教学、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并掌握《木兰诗》的核心知识。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以提高教学效果。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课题8《木兰诗》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理清故事情节,练习复述课文,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情感和价值目标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1.诵读诗歌,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及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难点:1.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了解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听歌曲,同学们知道歌曲中的女主角是谁吗?同学们,说到“巾帼英雄”,我们脑海中便不禁想到:穆桂英、秋瑾、刘胡兰……在古代,还有一位奇女子,她就是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领略这位英雄的飒爽英姿。

2.板书课题。

3.简单介绍木兰: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

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

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

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

4.木兰诗简介:《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乐府双壁(《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对人物的初步了解。

】二.学习新课(一)文本疏通整体把握1.听录音朗读课文,师投影正音,生齐读字词二遍。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zhùkèhánjiānpèiyānjìbàngzhuózhuāngtuòshuòróng2.生齐读全诗,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全诗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北朝民歌,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诗歌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转战十年,凯旋而归,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

诗歌以“木兰是女郎”这一戏剧性因素构成情节上的悬念,以“木兰恢复女儿身”这一戏剧性因素构成情节上的突变,在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中,表现了木兰的勇敢、智慧、坚强、机智、善良、纯朴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这首古代长篇叙事诗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木兰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勇敢、智慧、坚强、机智、善良、纯朴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木兰的优秀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氛围,感受诗歌的魅力。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标注生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中国古代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木兰诗》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木兰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基本内容、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木兰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木兰诗》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分析木兰形象,探讨孝道精神,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感觉问题设置还可以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使得学生们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意问题的设置,让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诗歌内容的讲解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但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导致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被动。今后,我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木兰诗》相关的问题,如:木兰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们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领悟《木兰诗》的内容、形式和意义。

2. 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和节奏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2. 掌握《木兰诗》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并把握《木兰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和课外资料。

2. 录音机或者CD。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问好。

2. 引入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木兰诗》是一首描写花木兰的军旅事迹的古代诗歌,要求学生先自己读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阅读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逐句朗读诗歌,注重语音语调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2. 向学生提问诗歌中出现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三、理解诗歌(15分钟)1. 师生共同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2. 师生讨论诗歌中花木兰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四、学习诗歌欣赏(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互相朗读诗歌,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2. 向学生介绍其他与《木兰诗》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扩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巩固反馈(10分钟)1. 随堂练习:出示诗歌中的部分句子,要求学生解释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汇总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点评。

六、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邀请学生表演《木兰诗》的情景剧,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和小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不过,由于课时有限,学生的表达时间较短,下次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表达和展示。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1.谈谈你心中的木兰形象,并从文中寻找依据。
2.引导学生聚焦文本,找出支撑自己观点的字句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木兰勤劳、孝顺、细腻、周到、美丽,她首先是一个具有女性优点、美德的女子。其次,她还坚强、勇敢,驰骋沙场,她还是一个英雄。
结合原文畅谈自己看法,互相补充回答
探讨“红妆”还是“戎装”的问题看似有趣、简单,但学生答案只是学生初步印象,当让他们回归文本仔细阅读时,就会有意料之外的发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木兰形象的理解。
第三模块——木兰形象总结
通过与历史上其他女性的对比,总结出木兰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既有女子的美德,又有忠孝两全的刚毅,集中化民族传统优秀美德于一身,故而能够一枝独秀。
根据板书总结木兰形象,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木兰。
第四模块——为心中的木兰写段话
播放赵薇歌曲《木兰香》,出示自己写作成果,作为示范:
花木兰是谁的芳名,在一首歌里流传千古?为一个“孝”字,也为一个民族的存亡,卸下红妆,骑上战马,你的名字在马背上,在一段流传久远的故事里,一枝独秀,如花,如木,如兰。
2.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洋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学习本诗应注意体会它的剪裁艺术。
3.本文主要塑造了木兰这一千古奇女子形象,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深度感受木兰的女英雄形象。从诗歌创作倾向看,木兰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爱、并非天生顽强的女人,然后才是英雄,这是木兰是此英雄而非彼英雄的特质,是《木兰诗》是此文本而非彼文本的特质。抓住了这个“女”字,也就抓住了文本的关键。
学校
设计者
授课日期
章节
年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8木兰诗【教课目的】一、知识教课点1.认识“乐府”的相关知识。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互文、顶真等修辞手法。

3.领会文中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叹。

二、能力训练点1.依据上下文推测人物心理。

2.领会文章详略的安排。

3.依据想象扩写课文。

三、德育浸透点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浸透点指引学生领会本文刚健清爽、气概雄浑的诗意美以及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驰骋疆场、功绩卓著的女性美、感情美和人品美。

【学法指引】1.本诗诗韵委婉,朗朗上口,能够采纳以下三步法指引学生学习课文:①联合课文说明,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认识粗心;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归纳故事粗心,明确人物、事件 ( 因由、经过、结果 ) ;③熟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绘的诗句,剖析木兰的形象,从而正确掌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或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利处,找出对照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要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要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何千百年来遇到人们的喜欢,以致人人皆知。

这一点主要经过讲清木兰替父参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 爱国) 两种精神让学生领悟。

2.难点:本文为何这样安排资料的详略?这一点要经过组织学生议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因此“不用尚书郎”只是是由于不贪恋荣华荣华吗?这一点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联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剖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1.课文音频、《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播放对于木兰代父参军的影视节目片段。

3.投影仪及文学知识、名句、要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要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讲堂沟通。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名全世界的迪士尼企业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位奇女子的故事搬上了银幕,惊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花木兰在中国是人人皆知的女英豪,她究竟有什么魅力,以致于风靡世界,感动了不一样种族人民的心呢?今日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必定会找到答案的。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教学过程应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接受健康的情感教育。

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讨论,学习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重视语言的积累、品味和应用,旨在一课一得。

【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木兰诗》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体现爱国感情,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爱国情感之美。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木兰诗》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木兰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语言,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各种修辞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前接触到的古诗文较少,文言知识积累少,加之受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对《木兰诗》中的一些诗句、字词以及思想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七年级的学生优势在于对知识的探求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力求凸现读的重点,以读带品、以品带析,深刻挖掘文本的意蕴,让学生在读中有所得有所悟。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难点: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力争熟读成诵。

2、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

【重点】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走进作者】《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拓展链接】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中的“风”(“十五国风”)即由政府各地乐官到各地民间收集而得,南北朝时承传沿袭。

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

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自主学习案】1.给加点字的注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金柝.()军贴.()朔.气()2.通假字①出门看火伴()②对镜贴花黄()3.古今异义①卷卷有爷名()②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③双兔傍地走()4.一词多义①东市买骏马() ②愿为市鞍马()5.词类活用①愿为市鞍马()②策勋十二转()6.走进文本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②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答:【合作探究案】探究点一:悬念作用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探究点二:环境描写2.“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探究点三:句子理解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答:学法指导怎么辨析古诗词句子表达?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

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①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③描写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④景物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

分析表达技巧,不仅能细致地体会到诗词的艺术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倾向。

【随堂巩固案】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唧.唧(jí) 机杼.(zhù) 鞍鞯.(jiàn) 辔.头(pâi)B.可汗.(hàn)啾.啾(jiū) 溅.溅(jiàn) 戎.机(rïng)C.霍.霍(huî) 云鬓.(bìng) 红妆.(zhuāng) 朔.气(shuî)D.金柝.(tuî) 傍.地(bàng) 赏赐.(cì) 策勋.(xūn)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惟.闻女叹息()②愿为市.鞍马()③旦.辞爷娘去()④赏赐百千强.()⑤对镜帖.花黄(帖,同“贴”)⑥万里赴戎机..()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答: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答: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答: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答:⑤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答:4.按要求默写。

①《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 )②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 )。

③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 )。

④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 )。

⑤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谨的语句是( )5.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①诗歌之所以有感染力是因为诗歌能表达作者炽烈的感情,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押韵并有节奏。

()②《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③诗歌,就其表达方式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就体裁说有旧体诗(词、曲)和新体诗。

《木兰诗》就其表达形式是抒情诗,就其体裁看是旧体诗。

()④《木兰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她纯朴、勤劳、勇敢、坚强的高尚品质和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

()⑤《木兰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写得很详细,而对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很简略。

()⑥诗中写恋别和还家,用的是反复咏叹的写法,逼真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态,体现了民歌的特点。

()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6~7段,完成第7~11题.7.这个语段第一自然段是写,第二自然段是写8. 指出文中的通假字。

①___通______ ②______通____9.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出郭.相扶将()②著.我旧时裳()③双兔傍地..走()④火伴皆.惊忙()10. 文中第④句概括出一个成语是_11.对木兰解甲归田,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哪些最有道理?()A.木兰还乡说明她不慕富贵,反映了她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劳动者本色。

B.木兰厌恶战争,向往自由和平生活。

C.木兰建立了赫赫战功,却不能留在朝廷做官,这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结果。

D.木兰不愿受赏当官,表明她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愿做他们的统治工具。

【课后提升案】一、综合运用1.学完《花木兰》后,班上开展了“走进古代女中豪杰”综合性实践学习,请你参加。

①向同学介绍一个你最喜欢的古代女英雄的事迹。

答:②在网上查找古代女中豪杰的诗词,与同学们分享。

答: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益信。

1.下列对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习骑(少年时)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的主旨。

此句与《木兰诗》中相似的句子应是___3.本语段作者对木兰的态度是()A.赞扬B.同情C.惊奇D.否定4.翻译下列句子。

(1)溯黄河,度黑山。

答:。

(2)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答:5.《木兰诗》中与“溯黄河,度黑山”相照应的诗句是参考答案【自主学习案】1.给加点字的注音。

机杼.(zhù)可汗.(hán )鞍鞯.(jiān )辔.头(pâi )金柝.(tuî)军贴.(tiě)朔.气(shuî)2.通假字①出门看火伴(“火”同“伙”) ②对镜贴花黄(“帖”同“贴”)3.古今异义①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②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古义:只;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③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4.一词多义①东市买骏马(集市) ②愿为市鞍马(买)5.词类活用①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②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功)6.走进文本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本文记叙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②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答: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合作探究案】探究点一:悬念作用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

能使文章简洁。

探究点二:环境描写2.“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漏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探究点三:句子理解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答: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学法指导怎么辨析古诗词句子表达?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

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①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③描写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④景物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

分析表达技巧,不仅能细致地体会到诗词的艺术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倾向。

【随堂巩固案】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D )A.唧.唧(jí) 机杼.(zhù) 鞍鞯.(jiàn) 辔.头(pâi)B.可汗.(hàn )啾.啾(jiū) 溅.溅(jiàn) 戎.机(rïng)C.霍.霍(huî) 云鬓.(bìng) 红妆.(zhuāng) 朔.气(shuî)D.金柝.(tuî) 傍.地(bàng) 赏赐.(cì) 策勋.(xūn)解析:A选项里“鞍鞯”的“鞯”应读“jiān”;B选项里“可汗”的“汗”应读“hán”;C选项里“云鬓”的“鬓”应读“bìn”;D选项里“”的“”应读“”。

故选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惟.闻女叹息(只)②愿为市.鞍马(买)③旦.辞爷娘去(早晨)④赏赐百千强.(有余)⑤对镜帖.花黄(帖,同“贴”)⑥万里赴戎机..(军机,指战争)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答: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答: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

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的声音,清泠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铁甲战袍。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答: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了,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答: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⑤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