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几何元素相对位置2013

合集下载

精品制图课件- -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精品制图课件- -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c'
l2' (k1k')'k2'
b'
a'
l1'
d'
X
O
k1
b
c a (l1)l2 l
k2
d
不相交,也不平行——交叉
《机械制图》
第1章 绪论
15
5.2.2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
• 有一个几何元素垂直于投影面的情况
⑴.直线与平面相交
例: d'
b'
例:
相交的核
2' b' 1'
( 1)’ 2’
a'
k'
• △与 P 相交于直线 MN • MN与 EF共面于P,交于K
例:
b'
2‘≡ 3' ( ) m' k'
1'
e'
a'
f'
X
n' c'
O
b
f
m
3
k
c
• K既在EF上,又在△上, 交点K即为△与EF的交点。
B P
M
E
K
C
N
(n )
A
步骤: a 2
≡1 e PH
F
① 含已知线 EF作辅助面 P(垂直面)
② 求 P与已知面的交线 MN ③ 求MN与EF的交点 K ,即所求 ④ 利用重影点判断可见性
作面面
多解, 水平面 垂直于面 垂直于面 垂直于面 多解,
水平线
的水平线 的水平线 的正平线 过垂直于面
结论:
的正平线的 所有面
①投影面垂直线的垂线 投影面垂直线的垂面

第三章_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

第三章_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
m(n)

c
d
a d


n
e
影都积聚成直线。交线必 为一条正垂线,只要求得 交线上的一个点便可作出 交线的投影。
作 图
c
f
m
① 求交线 ② 判别可见性
b
可通过平面的积 如何判别? 聚性投影直观地 进行判别。
能! 从正面投影上可看出, 在交线左侧,平面ABC 在上,其水平投影可见。
能否不用重 影点判别?
e
f
f e E
f
h
D
b
f e
h H
M
例题1
b
试判断两平面是否平行
a n r
f
s e
m c
d
c n m a d
e
s r
b
f
结论:两平面平行
例题2 已知定平面由平行两直线AB和CD给定。试 过点K作一平面平行于已知平面 。
a
s d m f k
n
c c r r n
n a
m
f c n


kb
a l




b
a b e ● m(n) f e m f ●
● ●
c
a
n 1 ● 2 c
h
d a d


n
e c
e

b m n●

h
1(2)
m
a
f f
b
c
一般位置线面相交,其交点的投影可利用辅助平面求得
(l)求一般位置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的交点时,可包含直线做 铅垂或正垂的辅助平面,然后求辅助平面与直线的交线,该交线与 一般位置直线的交点就是所求. (2)求两一般位置平面的交线时,当两个平面是相交给出时,利用 求一般位置直线与平面校点的方法求解;当两个平面分开给出时,通 过作两个水平辅助平面求解. b m k l c f

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

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
特殊位置直线作图
AC:侧平线
水平线
BC:正平线
正垂线
侧垂线
例:2-13
例 2-24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一 属于直线的点

属于直线的点,其各投影必属于直线的各 同面投影 点的三面投影都在某一直线上,则该点属 于该直线
点的一面投影属于某直线,点不一定在该直线上
[例] 已知直线AB和M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问 M点是否在直线上?
Z
解:分析:AB为侧 平线,M在直线上 ,必在直线AB的同 面投影上,并满足 定比规律。 作图: 方法一 分割线段成定比 方法二 画第三投影
a′ m′ m″
a″
b′
X O
b″
YW
b
m
a
结论:M点不在直线上 。
YH
点的两面投影属于某直线,点不一定在该直线上
二 属于平面的点和直线

属于平面内的点,必属于平面内的直线 属于平面内的直线,必属于平面内两点; 或者过属于平面内的一点且平行与平面内 一已知直线
例:求四边形的完整投影
例:求平面ABC中的一条水平线
与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有无数条投影面平行线
例:已知一平面ABCD,⑴判别K点是否在平 面上;⑵已知平面上一点E的水平投影 e,作出其 正面投影。
b'
a'
X
k' d' b
c'
O
aek d来自c解:⑴分析:要找K点在不在平面内,先找 过K点的直线在不在平面内。 作图:
b'
f' a'
X
k'
d'
c'
O
f
a

第五讲 几何造型与自由曲线曲面分析

第五讲  几何造型与自由曲线曲面分析
叶子节点——体素或几何变换参数 中间节点——施加在其上的集合运算或几何变换定义

根节点——所构造的几何形体
优点:
数据结构简单、紧凑,数据管理方便; 实体构造无二义性;

操作方便,概念直观,可通过修改构造环节改变形体的形状;
容易实现参数化造型。
缺点:
形体的CSG树型结构
造型过程只能采用集合运算,一些局部修改功能,如拉伸、倒 圆等不能使用; 边界以及边界与实体的连接关系难以提取; 形体显示效率低,不利于图形显示。
继承联系:构成特征之间的层次关系。 超类特征:位于层次上级的特征; 亚类特征:位于层次下级的特征。 亚类特征可继承超类特征的属性和方法。 特征与特征实例之间的联系也属于继承关系。 从属联系:描述形状特征中各形状特征之间的依从和附属关系。 从属特征依赖于被从属的特征而存在,对被从属的形状特征作局部修饰。 邻接联系:反映形状特征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如阶梯轴:相邻两个轴段之间的关系就是邻接联系,其中每个相邻面的状态可共享。 引用联系:描述特征类之间作为关联属性而相互引用的联系。 引用联系主要存在于形状特征对精度特征、材料特征的引用。
主特征:用以构造零件的基本几何形体。 简单主特征:简单的几何形体。(如圆柱体、长方体、球体等) 宏特征:指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形状和加工方法的形状特征,其几何形状较复 杂,且不便于进一步细分为其他形状特征的组合。(如如盘类零件、轮类零件的 轮辐和轮毂等,基本上都是由宏特征及附加在其上的辅助特征构成) 辅特征:依附于主特征(也可是另一辅特征)之上的几何形状特征,是对主特征的
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特征,设计时直接 调用特征库及程序文件,进行绘图和 建立产品信息模型。
5. 4 特征造型技术
八、特征造型零件信息模型实例:轴的零件信息模型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04
几何元素的性质
点:没有大小,只有位置
线:有长度,没有宽度和厚度
面:有面积,没有厚度
体:有体积,有长度、宽度和厚度
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点与点、线与线、面与面、体与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5.
4.
3.
2.
1.
几何元素的分类
2018
点:没有大小和方向的几何元素
01
2019
线:具有长度和方向的几何元素
02
几何元素的组合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垂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
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任意角的两条直线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矩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垂直、相交是几何元素间的基本相对位置关系,它们构成了几何图形的基本结构。
角度、距离、面积
01
角度:两个几何元素之间的夹角,可以用度数表示
03
面积:几何元素的表面积或体积,可以用面积或体积单位表示
02
距离:两个几何元素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用长度单位表示
04
相对位置:几何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用相对位置描述
2020
面:具有面积和边界的几何元素
03
2021
体:具有体积和边界的几何元素
04
2022
空间:具有长度、宽度、高度和方向的几何元素
05
2
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
平行、垂直、相交
平行: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交点,称为平行。
垂直: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90度角,称为垂直。

立体像对的相对方位元素和绝对方位元素

立体像对的相对方位元素和绝对方位元素

立体像对的方位元素和空间前方交会3.3立体像对的相对方位元素和绝对方位元素△ Z= EZ= Zs2 _ZS1 △K =? - K1其中,△ Xs △ Ys △ Zs为摄影基线B在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的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称为摄影基线的三个分量,通常记为B X、B Y、B Z,决定了基线的方向和长度。

B V B X B Y2B Z tanT EE Y/ B X sinV B Z/ B所以,B X、B Y、B Z可用B、T、V这三个元素代替。

B为基线长度, 只影响模型比例尺,不影响两像片之间的相对方位。

因此,确定两张像片间相对方位的元素只需5个:T、V、△ © ^3 △ K1. 定义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 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坐标的方法,叫做空间前方交会。

2. 建立坐标系在地面建立地面摄测坐标系 D-Xtp Ytp Ztp ,且Xtp 轴与航向基本一致, 而且Xtp Ytp 为水平面;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S-X Y Z 和S'-X'Y'Z',其轴分别与D-Xt p Yt P Zt P 对应轴平行。

3•已知数据像点坐标a i (x i 、y i 、-f );像空间辅助坐标a i (X i 、Y i 、Z i );像空间辅 助坐标a 2(X 2、丫2、Z 2);像点坐标a 2(x 2、y 2、-f );模型点A 在地面摄测坐标系下的坐标(X A ,Y A ,Z A )。

4、建立公式X i x i X 2 X 2Y i R i y i丫2 R 2 y 2(a )Z ifZ 2fS 2在S i — X i Y i Z i 中的坐标(像空间辅助坐标)由摄影基线 B 的三个坐BXX S2 X Si标分量表示,用外方位元素(直线元素)计算,BY Y S2 Y Si(b )B ZZ S2Z Si因左、右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及坐标系的对应轴相互平行,且摄站点、像 点、地面点三点共线,则由图可得出:上式中,N i 和N 2称为点投影系数。

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

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

k1
求辅助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 d`
求交线与已知直线的交点;
a`
c’
m` l’
k’
X c
a
dk
l
m`
包含直线DE作一铅垂面
e` b`
e
b
2、一般位置平面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g’
转化为求二次一般位置直线
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d`
包 含 直 线
DE 作X 正 垂 面
a` m`
a
m
d
g
c’
包含直线GF
作正垂面
第五章 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
§5-1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
几何条件:一直线与平面上的某一直线平行,则直线和平
面相互平行。
例1 已知面△ABC及空 间一点M,过M作一直线 与△ABC平行。
a’
X
例2 过M作一直线,使
此直线// △ABC//V
a

b’ m’
c’ c
m b
b’ m’
c’ a’ X
c a
m b
2、平面与平面平行
几何条件:一平面上相交两直线对应地平行另一平面上相
交两直线,则此两平面平行。
b’
m’
例3 过点M作一平面与△ABC平行 例4 判断一下两平面是否平行
a’ X
a
c’ c
m b
§5-2 相交问题
一、利用积聚性求交点或交线
1、特殊位置平面与一般位置直线相交
交点是平面和直线的共有
f
k
b
a
d
3、求含有特殊位置平面在内的面面相交交线的投影
转化为求二次一般位置直线
c’
与特殊位置平面相交。

5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机械制图课件

5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机械制图课件
应熟练掌握点、线、面的基本知识及相互关系,才能应 用自如。
课本 例5-14
32
例: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解题步骤: • 过C作面ⅠCⅡ AB
• 求AB与ⅠCⅡ的交点E 则CE为距离的投影
• 求CE的实长
PV 2’
b’
e’ 4’
a’ 1’ 3’
c’
d’
L △Z
ce
2
4c
a
e
d

3
1
33
本节要点
几何元素间的平行问题
一.直线与直线平行
空间两直线相互平行 同名投影相互平行
二.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上任一直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
三.平面与平面平行
两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对应平行
二平面互相平行
34
几何元素间的相交问题
一.相交问题的核心-求公有点 二.辅助平面法求交点 三.利用重影点判断可见性
几何元素间的垂直问题
一.垂直问题的基础-直角定理 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 三.求点与平面距离的问题
3
例:完成平行四边形ABCD的投影。
b'
Z b"
注意:点C应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
c'
a'
c"
a"
X
d'
d"
O
YW
b
c
若需完成其侧投
影时,要保证作
a
图的准确性。
d
YH 解题步骤:
∵ DC∥AB,BC∥AD
∴ d‘c’∥a‘b’,b’c’∥a’b’; dc∥ab,bc∥ab。
4
例:判断AB与CD是否平行。
L c'

c-JX-第3次课

c-JX-第3次课

A
四、综合应用 2度量问题 b角度的度量问题 (2)直线与平面间的夹角 直线EF与它在平面P上 的投影EK间的夹角即为直线 EF与平面P的夹角。为此, 由直线EK组成一直角三角形 EFK,求出实形后,<FGK即 为所求夹角
四、综合应用 2度量问题 b角度的度量问题 (3)两平面间的夹角 由两平面P、Q外任取 一点S,分别作平面P和平面 Q的垂线SM和SN,则两相交 直线组成平面R,该平面与 两平面的交线分别为OM和 ON.<MON即为两平面的夹角 。为此求出平面OMNS的实形 后即可求出夹角
思考题 求直线EF与平面ABC的交点 e’
b’
a’ X a f’ f b
c’ O
e
c
二、直线与平面相交、两平面相交 2.平面与平面相交 a.交线的性质: (a)两平面的相交的交线是两平面的公有线 (b)交线是平面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线 b.求交线的方法 (a)直接法:利用特殊位置的平面有积聚性投影,直接作 图 (b)辅助平面法:用于无特殊位置的直线和平面
我们只讨论直线与平面中至少有一个 处于特殊位置的情况。 处于特殊位置的情况。
l’
k’
b` X c a d e e`
l k
m`
b
包含直线DE作一铅垂面 包含直线 作一铅垂面
二、直线与平面相交、两平面相交 6.一般位置平面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当相交的几何元素均处于一般位置,无积聚性时,可 以采用换面法或利用辅助平面求交点或交线。 1、作辅助平面( 面) 2、求辅助平面与已知平 面的交线 3、求交线与已知直线的 交点 4、判别可见性 例9 求∆ABC与∆DEF 的交线。
四、综合应用 2度量问题 a距离的度量 (5)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在平面Q内任取一点M, 求出M到平面P间的距离,即为 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机械制图习题解答

机械制图习题解答

e'
c'
f'a'
fa
c
e
1b
返回 下一页
P14-3
已知三角形ABC与DEF平行 试完成DEF的水平投影
b' 2' 1'
d' a'
c'
a
cd
e'
f' f
2 b1
e
返回 下一页
P14-4
过点D作直线DE与ABC平行
e'
d'
b'
a' a d
e b
c' c
返回 下一页
P15-1
过点C作一正垂面(用迹线表示) 与直线AB平行
c"
a'
a"
b'
b"
c
b a
返回 下一页
P8-4
求作各点的三面投影
d' b' a"
c'
d" b" a"
c"
c
d
b
返回 下一页
P9-5 已知B点在A点左方15,且X=Y=Z,点C比点B低10, 且X坐标比点B大5,X=Y,求作B,C两点的三面投影
b'
b"
c' a'
c" a"
a b c
7.已知A,B,C,D四点的投影图,求它们的轴侧图.并写返出回各点的下 空间一位页置
返回 下一页
P29-1
分析曲面立体的相贯线,补全褚投影
返回 下一页
P29-2
分析曲面立体的相贯线,补全褚投影

数学绘本第五讲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数学绘本第五讲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讨论数学与艺术的话题
引导观众们就数学与艺术的关系进行深入讨论,拓展思维视野。
THANKS
感谢观看
几何体的运用
艺术家常运用球体、立方 体、锥体等几何体作为雕 塑的基本形态。
空间感的营造
通过雕塑作品的形态、比 例和透视关系,艺术家营 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和视觉 效果。
03 色彩运用与比例 关系
色彩理论简介:原色、间色和补色等概念
原色
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无法 通过其他颜色混合得到。
间色
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如绿 色(黄+蓝)、紫色(红+蓝)、 橙色(红+黄)。
01
在画作中,观众可以识别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基本的几
何图形。
图形的组合与变形
02
艺术家通过对几何图形的组合、变形和重叠,创造出独特的视
觉效果和构图方式。
几何图形与色彩的结合
03
几何图形与色彩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体验

立体形态:雕塑作品展现三维空间观念
三维空间的理解
雕塑作品通过长、宽、高 三个维度的塑造,展现出 立体形态和空间感。
空间感营造方法:重叠、遮挡和明暗对比
01
重叠
通过元素之间的重叠关系来表现前后位置和空间深度,增强画面的立体
感和层次感。
02
遮挡
利用前景元素遮挡部分中景或背景元素,形成视觉上的遮挡关系,从而
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03
明暗对比
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表现画面的光影效果和空间氛围,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和真实感。在数学绘本中,可以利用明暗对比来突出美术馆中的展品和
场景的特色和氛对称和中心对称
轴对称
指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 ,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条直 线被称为对称轴。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及综合问题解题方法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及综合问题解题方法
① 求交点 ② 判别可见性
由水平投影可 知,KN段在平面前,故 正面投影上kn为可见。
⑵ 直线为特殊位置
m
b
空间及投影分析: 直线MN为铅垂线,其
k●
水平投影积聚成一个点,
a
c

1(2)
故交点K的水平投影也积聚
n
在该点上。
X
b
mk(n●2) ●Fra bibliotekca
1
① 求交点 ② 判别可见性
点Ⅰ位于平面上,在
前,点Ⅱ位于MN上,在
要讨论的问题:
(1) 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2) 判别两者之间的相互遮
挡关系,即判别可见性。
我们将分别讨论一般位置的直线与平 面或至少有一个处于特殊位置的情况。
2. 两平面相交
两平面相交其交线 为直线,交线是两平面 的共有线,同时交线上 的点都是两平面的共有 点。
要讨论的问题: ① 求两平面的交线
2. 判断直线的可见性
b n
a
k
m c
n a
k b
m
c
特殊位置线面相交,根据平面的积聚性投影,能直接判别直线的可见性。
例1 求直线MN与平面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⑴ 平面为特殊位置
b
n
k
a
1(2) ●

m
c
X
m a
●2


1
b
k
c n
还可通过重影 点判别可见性。
空间及投影分析:
平面ABC是一铅垂 面,其水平投影积聚成 一条直线,该直线与 mn的交点即为K点的水 平投影。
几何条件: 若一个平面内的相交二直线与另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直线与平面平行 例1:过M点作直线MN平行于平面ABC。
有多少解?
a
b n
有无数解
c m

b
n
a

c
m
5.1、直线与平面平行 例2、过M点作直线MN平行于V面和平面ABC。
b
a
cm

n
正平线
a
b
c m

n
唯一解
5.1、直线与平面平行 例3、试判断直线AB是否平行于平面 CDE。
3、求交线 ⅠⅡ与AB的 交点K。
c
k
2
b
d
5.2、直线与平面相交 d 判别可见性。 a 1’(2’)
3
c
k
4
X
a
2
b
e e
O
c
1 k 3(4)
d
b
5.3、平面与平面平行
P E D F C B A S
若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对应地平行于另一平 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5.3、平面与平面平行 例5: 已知定平面由平行两直线AB和CD给定。试 过点K作一平面平行于已知平面 。

还可通过重影点判别可见性。

5.2、直线与平面相交
2)直线为特殊位置
b
k a b k● 2 m(n) ● 1
● ●
m
空间及投影分析: c 直线MN为铅垂线,其水平 投影积聚成一个点,故交点K的 水平投影也积聚在该点上。

n
1(2)
a
c
作图: ① 求交点
② 判别可见性
用面上取点法
点Ⅰ位于平面上,在前; 点Ⅱ位于MN上,在后。故k 2为不可见。
c
b a
d
X
ee aOdc结论:直线AB不平行于定平面
b
5.2、直线与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相交,其交点是直线与平面的共有点。
P B
要讨论的问题:
A
K
● 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 判别两者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即判别可 见性。
5.2、直线与平面相交
1、积聚性法
V P K PH H
当平面或直线的投影有积聚性时,交点的两个 投影中有一个可直接确定,另一个投影可用在直线 上或平面上取点的方法求出。
5.4、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 d 作图过程:
a
1
k c X
所求距离
2
b
e O
c
b
1
d
k
2
a
e
5.5、平面与平面相交 1、一个平面具有集聚性
V M B K F m C PH c f L N b k a l H
m c X f n m f
b
k
l
a
P
k b
a l
O
c
n
n
求两平面交线的问题可以看作是求两个共有点的问题,由 于特殊位置平面的某些投影有积聚性,交线可直接求出。
5.2、直线与平面相交
2、辅助平面法
一般位置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其投影 都没积聚性,则采用辅助平面法。
E
A
K
2
1
D
C
B
过AB作平面P垂直于H投影面
例4、直线AB与平面ΔCDE相交,求交线判可见性。 d a 作题步骤: 2’
c
1’ k
1、过AB作 铅垂平面P。 b
e
X
PH
a
1
O 2、求P平面 与ΔCDE的 交线ⅠⅡ。 e
A
D
利用求一 般位置线面交 点的方法找出 交线上的两个 点,将其连线 即为两平面的 交线。
作题步骤
c k
b 2 l
e d QV
1
X
f f
b
l k
a O 2 a
1、用直线 与平面求交 点的方法求 出两平面的 两个共有点 K 、L 。 2、连接两 个共有点, 画出交线KL。
d
c
1 e
a s
d
m b
X
n c c r r
f
k
e
O
b m a
n
d f
k s
e
5.4、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
V A C E B D
几何条件: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必垂 直于属于该平面的一切直线。
5.4、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
V A C E B n a k e c b O a k n
定理: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直线的水平投影必垂直 于属于该平面的水平线的水平投影;直线的正面投影必垂 直于属于该平面的正平线的正面投影。
d
X
D
d
e
c b
5.4、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
V f
n
A
C E D d B X d
c
a b
k
O
f
a c b
k
n
定理(逆):若一直线垂直于属于平面的水平线的水平 投影;直线的正面投影垂直于属于平面的正平线的正面 投影、则直线必垂直于该平面。
5.2、直线与平面相交 1)平面为特殊位置 空间及投影分析 b n 平面ABC是一铅垂面, 其水平投影积聚成一条直 k 1(2) 线,该直线与mn的交点即 a ● 为K点的水平投影。 c m 作 图 ① 求交点 m ●2 c ② 判别可见性 ● 由水平投影可知,KN段 k 1 b a n 在平面前,故正面投影 上kn为可见。
p’ q’
p q
5.6、平面与平面的垂直问题
A
P
B
几何条件: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定平面,则包含这 条直线的所有平面都垂直于该平面。
5.6、平面与平面的垂直问题
A
A
Ⅰ Ⅱ
B

B

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不垂直
反之,两平面相互垂直,则由属于第一个平面的 任意一点向第二个平面作的垂线必属于第一个平面。
例:平面由 BDF给定,试过定点K作已知平面的 垂面 h
5.5、平面与平面相交
判别可见性
3 c 4
X
b k 1 ( 2 )
n
l
e
a b 2
O
m m 3 c
(4 )
e
a
k
l
利用重 影点判 别可见 性, 注意过 交点可 见性发 生改变.
1
n
5.5、平面与平面相交 2)三面共点法
当表示两个平面的图形投影分离时,用此方法求交线.
5.5、平面与平面相交 例:求平面P、Q的交线
5.4、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
例6:试过定点M作平面( BDF)的垂线。
n
f c a m
b
f
d
m c a
d
b
5.4、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 例7:试过定点K作特殊位置平面的法线。
h PV k SV
k
h
h
k
k
h
k h
QH
h
k
5.4、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 例8:过空间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面 e′ a′ c′ b′
第五章
几何元素的 相对位置
第五章 几何元素 的相对位置
5.1、直线与平面平行 5.2、直线与平面相交 5.3、平面与平面平行 5.4、直线与平面垂直 5.5、平面与平面相交 5.6、平面与平面垂直 5.7、平面与投影面的夹角
5.1、直线与平面平行
P A
B
定理:
若一直线平行于平面上的某一直线,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必相互平行。
f
c a X d f a b g k
k
c g
O
d
b
h
5.7、平面与投影面的夹角
A
C
D
E
B
平面与投影面的夹角等于平面对该投影面 的最大斜度线与投影面的夹角。
5.7、平面与投影面的夹角
作图:
b’
a’
α X
c’
a
O 平面对H面 最大斜度线
面上水平线
c b
f′
c
f
a
b
e
5.4、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 例9:求点C 到直线AB的距离。
a
c X c
b O
b
a
5.4、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 空间分析:
A
K C
P
B
过C点作直线AB的垂线CK一定在过C点并且与AB垂直的 平面P内,过C点作一平面与直线AB垂直,求出该平面与AB 的交点K,最后求出垂线CK的实长即为所求。
5.5、平面与平面相交 平面可见性的判别
V m b k
l
M
B K F L N n
X
c
f
n
a k b a
l
O
m
f c H n
m
C c
k a
f
l
对于二平面之一具有集聚性的情况,可直观判断 可见性
5.5、平面与平面相交 2、两一般位置平面相交求交线的方法 1)线面穿点法
B
F
K L E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