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型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企业管理模式设计方案探讨
企业管理模式设计方案探讨企业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企业内部资源,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管理模式。
在设计企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企业设计管理模式的出发点之一。
不同的企业目标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比如,对于追求高速增长的企业,可能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的管理模式;而对于稳定发展的企业,可能需要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管理模式。
2.企业的内外环境:企业的内外环境也是设计管理模式的重要因素。
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竞争力、员工素质等因素都会对管理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
比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可能需要采取更加灵活和创新的管理模式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3.员工的需求和能力: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他们的需求和能力也直接影响管理模式的选择。
不同的员工可能对于管理方式有不同的需求,一些员工可能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而另一些员工可能更希望有更多的指导和培训。
基于以上考虑,可以设计以下几种企业管理模式:1.传统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指以层级制度为基础的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模式通常由上层管理人员制定决策并下达任务,下属则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执行。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一些稳定的企业,具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流程,适用于大规模的企业。
2.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的管理模式是指通过创新和变革来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以激励和鼓励创新精神为核心,鼓励员工自主创新和发展新产品和技术。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追求高速增长和技术创新的企业。
3.平权管理模式:平权的管理模式是指通过平等和民主参与来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倡导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过程,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注重员工参与和员工价值的企业。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内外环境、员工需求和能力等因素。
美的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研究
美的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研究1、本文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财务共享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财务共享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化、标准化的流程,提高企业的财务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竞争力。
作为国内领先的家电厂商,美的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旨在对美的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在实际运营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首先梳理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财务共享管理的定义、特点、优势等。
本文通过对美的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实例分析,详细阐述了其构建过程、实施策略和成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美的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将总结美的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为相关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本文也希望能够促进财务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2、美的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美的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理论和共享经济理念。
这些理论为美的集团构建和实施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指导。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强调,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过程应适应其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美的集团通过建设金融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金融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了金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财务管理理论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在实施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过程中,美的集团充分运用财务管理理论,通过制定统一的财务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各分支机构的财务监控和管理,提高了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集团型制造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探讨
集团型制造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探讨扁平化管理是一种紧凑、干练的组织结构,它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较好的解决了等级式管理的层次重叠、冗员多等弊端,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
如何在集团型制造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是当前集团型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以扁平化管理为切入点,在概述企业发展过程中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集团型制造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的策略,旨在说明扁平化管理在集团型制造企业中的重要性,以期指导实践。
标签:集团型;制造企业;扁平化;管理策略F21 概述企业发展过程中扁平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的“扁平化”,是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适当增加管理幅度,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共同协作、集中力量破解难题,达到快速、准确发布指令的目的,使工作能够快速完成,提高行政效率。
企业发展过程中扁平化管理模式,精炼了管理层次,加快了信息流的速率,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对现代企业管理大有裨益。
从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上看,以信息技术网络为依托,管理系统化、企业文化、权责对称化、流程扁平化,统筹整合企业资源,组成了扁平型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管理系统化以优化的系统结构形成管理的系统观念,以扁平化工作流程加强监督和风险控制,以权责对称化实现“有控制的分权”,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团结组织力量,以信息技术网络整合内部资源,最终实现快速反应、高效运行的管理模式。
图1 扁平化组织结构2 集团型制造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的策略为进一步提高扁平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在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现结合集团型制造企业的相关情况,对集团型制造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 应用计算机系统,提高组织运行效能应用计算机系统,提高组织运行效能是集团型制造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的关键。
集团化管理的利与弊
集团化管理的利与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变革。
集团化管理作为一种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中逐渐成为了主流。
然而,集团化管理模式也有其利弊,本文将探讨集团化管理的利与弊。
一、集团化管理的优点1.资源整合集团化管理为企业提供了整合资源和优化配置的平台。
通过集团化的方式,企业可以整合多个子公司的资源,实现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共享,提高整体效益。
2.市场拓展集团化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对新市场的拓展和开发。
通过更好地整合各自的市场资源和人才,企业可以更加快速地进入新市场,扩大业务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分工协作集团化管理可以实现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不同的子公司可以根据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大型项目,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4.风险控制集团化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
当一个子公司出现问题时,其他子公司可以共同承担风险,避免风险扩散到整个企业,确保了企业整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集团化管理的缺点1.信息不透明集团化管理下,每个子公司都像独立的产业链一样运作,而各自的业务和市场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不同的子公司间的信息并不透明。
这使得集团化管理带来了信息流通的问题,在开展业务时难以获得真实的市场信息。
2.短期效益集团化管理往往会优先考虑短期利益,并追求快速扩张。
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对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缺乏考虑,导致企业失去发展的坚实基础。
3.组织复杂集团化管理的组织架构往往比较复杂,由于不同的子公司存在着不同的管理体系和文化,电力关系和协调工作会变得更加困难。
集团化管理需要强大的公关和组织能力,以便能够正常开展各项业务,否则容易导致分散化、管理失控等负面后果。
4.个性化不足集团化管理下,各个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可能会趋向一致,倾向于追求规模和效率,而忽略了个性化的发展和市场精细化分析,导致企业在一些细节上有时显得相对思想和创新性。
三、如何避免集团化管理的弊端1.拓展市场为了避免短视盈利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应该将市场拓展的重心放在长期持续的发展上,加强市场研究和预判,及时探测市场变化,稳定市场份额,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推荐)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要进行有效地集团管控,首先要明确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一般而言,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
例如,深圳中航集团定位于“高科技制造、地产、零售”,业务关联度低,采用了战略管控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控股子公司为主的组织架构采取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模式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活力,子公司决策效率较高通过子公司的战略协同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实现关键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管理、财务)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发挥集团效能,体现集团总部创造价值的作用。
而作为国有大型的行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突出主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集团之一,因此采用了操作型管控模式。
经过专业管理咨询,其集团总部功能定位由管理中心上升到运营中心,管控模式由原来的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型,演变到相对集权的经营管控型,通过“资金、财务、采购、业务四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集团总部共享核心资源、获得规模效益、控制经营风险的效果。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1.操作管理型:总部通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总部保留的核心职能包括财务控制/战略、营销/销售、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2.战略管理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分析
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分析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成立集团企业,以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效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资金的有效管理成为了集团企业重要的挑战之一。
资金的集中管理模式不仅能够降低资金使用成本,而且有利于降低风险,提高整体效率。
本文将从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概念、类型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企业制定有效的资金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一、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概念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是指将不同子公司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以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将各个子公司的资金汇总到一个账户下,由一个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降低成本。
二、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类型1.虚拟集中管理模式虚拟集中管理模式是指通过内部账户之间的虚拟转账,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在这种模式下,各个子公司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资金调拨和结算,而母公司不直接参与资金的流动和管理,只通过内部账户的平衡进行管理。
三、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缺点1.优点(1)降低资金成本通过集中管理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母公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统一筹资,避免各个子公司因为资金不足而采取临时筹款或高成本的筹资方式,减少资金的浪费和使用成本。
(2)降低风险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减少资金的流动,降低因为外部环境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在集中管理的模式下,母公司可以更好地掌控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风险的发生。
(3)提高效率集中管理模式可以使得资金的调配更加灵活和高效。
母公司可以根据整体情况进行统一决策,避免因为局部需求而出现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的情况,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
2.缺点(1)监管成本高集中管理模式需要一个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以及相应的监管和审计机制,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为了确保各个子公司的正常经营和资金使用,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和监管流程,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负担。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优缺点解析
战略管理模式并不要求总部设立具体的业务管理 部门其考核与管理重点一般也集中于下属公司的 董事会或总经理
组织结构举例
公司总经理
规划与监控部门
服务部门
企
业
财
发
务
展
部
部
人 力 资 源 部
▪ 单一产业领域内的运作但有地域 局限性
各种模式具有不同的集分权程度沿企业价值链母子公司之间 的权力关系有着不同的划分
战略规划权
战略的研究制定、审批的权限范围
投资决策权
对项目的投资决策权限范围
物资采购权
生产和经营所需物资的采购权限范围
权
经营计划和 费用预算权
年度经营计划、经营目标、费用预算的制定和考核的权限范围
战略规划权
投资决策权
物资采购权
经营计划和
权
费用预算权
限 纬
业务控制权
度
人事权
财务控制权
制度优化权
品牌、文化 管理权
• 总部人力资源部会同总部领导对子公司主要经营者进行任免、考核 • 中层管理人员:总部部门经理、副经理和分公司经理、副经理的任免、考核
、激励由总部相关部门负责 • 子公司的工资总额由总部统一核定、每月报送工资报表清册 • 总部人力资源部会同财务部对其下属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奖惩 • 考核重心将下延至子公司的职能部室 • 对子公司的人员配置及劳动工资从总量上进行管理 • 制定总部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与管理制度并贯彻实施
以集团发展战略为导向是设计集团 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管理明确原则 即避免多都指挥和无人 负责现象
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 兼顾专业管理效率和集 团目标、任务的统一性
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本文以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管控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集團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管控存在的问题,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策略提出了建议。
标签:集团型公司总部;子公司;管控模式一、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管控的必要性集团行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能够有效提升子公司经营的透明度,通过科学管控,能够使子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始终与总公司的发展方向一致,并能够按照总公司要求有序开展每一环节的经济业务,并在经济业务开展中更好的体现本集团的发展理念,从而维护集团良好形象,并在实现子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更好的维护本集团的整体利益。
而且,进一步加强对子公司的管控,能够及时了解子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及时改正,进而不断提升子公司的运营管理成效。
二、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管控存在问题(一)子公司高管任用不合理任用高管使集团型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集团型总部对子公司高管任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导致高管在子公司中的领导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还会导致子公司发展退步,进而影响到集团的整体发展成效。
(二)制衡效果不理想在子公司审批权限及部门领导的权限设置中,通常应该考虑独立性和制衡性,但是一些集团公司总部在对子公司的管控中并没有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很多情况下,集团对子公司的制衡表现出明显的形式化,管控效果并不理想,致使子公司经常会出现舞弊、越权、串权等情况,进而对整个集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制衡工作不完善,导致子公司私自越权审批相关业务或开展相关交易,但是相应的风险却最终由集团承受,进而给集团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子公司与集团公司总部信息不对称在整个集团的运营发展中,为了不断提升集团的市场影响力和发展效果,子公司的业务发展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集团虽然会制定一定的管理办法来对子公司进行管控,但是所建立的制度办法往往无法适应所有的子公司,因此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的沟通则显得十分必要。
大企业集团管理模式
大企业集团管理模式1. 引言大企业集团作为现代商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管理需求。
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企业集团,各大企业集团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
本文将介绍大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包括组织架构、决策制度、资源整合和文化建设等方面。
2. 组织架构大企业集团的组织架构是基础和框架,用于协调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和合作。
通常,大企业集团采用分公司制度,将总部与各个子公司相连接。
在总部层面,通常设立有战略管理、财务控制、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负责全局的决策和管理。
而各个子公司则负责执行总部的决策,并根据本地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大企业集团还会设立一些专门的部门,如研发部门、销售部门等,以满足集团整体业务的需求。
这些部门通常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策略,并与总部和子公司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3. 决策制度大企业集团的决策制度通常是复杂而严格的。
在总部层面,高层管理人员通常负责制定集团的战略规划和决策,而各个子公司的管理层则负责执行这些决策。
同时,大企业集团还会建立各种委员会和会议制度,以确保集团的决策能够得到多个层面的讨论和确认。
此外,大企业集团还注重信息的共享和协调。
集团内部通常会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这样可以保证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决策能够更好地协调和配合。
4. 资源整合大企业集团在资源整合方面通常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整合集团内部的各种资源,包括技术、资金、市场等,大企业集团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在资金方面,大企业集团通常可以通过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资金,以支持集团的扩张和创新。
在技术方面,大企业集团会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或实验室,以集中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在市场方面,大企业集团会通过整合市场渠道和品牌形象,以获取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市场份额。
5. 文化建设大企业集团还注重文化建设,以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和使命感。
大企业集团的文化通常体现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鼓励员工追求卓越、创新和团队合作。
集团化管理和U型、M型、H型管理模式
集团化管理和U型、M型、H型管理模式一、集团化管理的困惑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冒出了许多大公司,纷纷设立了众多的集团和集团,这些集团的成立有些确实是为了规模效益的需要,有些则是为了赶时髦或者为了获取一些政策优惠。
许多民营企业为了拼凑成一个集团,往往是树没长大就分枝。
由于众所周知的“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的观念原因,一些初成规模的民营企业很难游说到别的公司的加盟,于是旗下只是聚集着自身裂变的几个儿孙组成了一个集团,把不到一个亿的资产分成几份,然后相互参股注册几家有限责任公司或全资公司,这样一个集团就成立了。
据说某市只需3000万资产就可设立一个集团。
我们这里所说的大公司是相对而言的,暂不去跟一些世界级大公司去相比。
我们也撇开一些非正常因素而成立的集团,假设这些集团的设立都是合理的。
这样就提出大公司的管理问题。
欧美的大公司由于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久经沙场的、熟谙大公司运行和管理的职业经理,故大公司的管理已有着很成熟和规范的模式和运行程序。
而我国的大公司是一个新事物,尤其缺乏理论指导。
在许多关于集团化管理的论著中,似乎除了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或者“几个统一,几条纽带”之类以外就没有更多可供指导的东西了。
于是本该是不存在争论的东西却往往困惑着我们的集团化大公司。
诸如“总部是管得太多了或管得太少了,”“此事是该总部管还是归子公司管?”“子公司是独立法人,总部有无权力干预子公司?”“总部有无权力对子公司发文?”“子公司有无权力自己招聘人员?”“子公司的投资需不需要总部批准?”等等问题往往扰得总裁、总经理们不得安宁,这些问题似乎在所有集团化大公司都存在,不管是国有的或民营的。
即使是没有集团化的大公司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比如总公司与各业务部或分公司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
于是我们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选择一种最佳的、适合集团的管理模式?集团(或总部)与下属子公司的管理关系和边界如何确定?如何既能充分发挥下属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地控制和约束下属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笔者试图对当前困惑企业界的这些重大问题提出一种可供探索的解答和思路,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参考模式。
集团化管理
02
集团化管理的关键要素
战略规划与目标设定
战略规划:
• 明确集团愿景和使命 • 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 • 确保子公司战略与集团战略一致性和协同性
目标设定:
• 设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 制定关键绩效指标(KPI)进行目标监控和考核 • 确保目标可衡量、可实现、具有激励性
组织结构与管理层次
组织结构:
优化集团内部管理流程
流程再造:
• 分析现有流程,找出瓶颈和低效环节 • 设计优化方案,提高流程效率和效果
流程管理:
• 建立流程管理体系和标准 • 加强流程监控和改进 • 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协同性
加强集团文化建设与价值观传承
企业文化:
• 明确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 • 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 • 提高员工凝聚力和认同感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集团化管理:核心理念与实施策略
01
集团化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
集团化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集团化管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对多个具有不 同产权关系的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管
理模式。
• 强调战略协同和资源共享 • 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 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
集团化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趋势一:全球化和互联网化,企业需 要适应全球化竞争和互联网技术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
趋势二:创新驱动,企 业需要加强创新能力, 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
可持续发展
趋势三:绿色发展,企 业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
发展和低碳发展
CREATE TOGETHER
企业集团化管理
浅谈企业集团化管理一、企业为何要进行集团化管理1.什么是集团化管理集团化管理,英文叫做CollectivizeManagement,所谓集团即是以母公司为基础,以产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合资、合作或股权投资等方式把三个及三个以上的独立企业法人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集团。
什么是集团化管理?集团成员企业之间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协同运作的方式叫集团化运作。
像联想、TCL、中石油、中石化等几乎所有大企业无不采用集团化管理。
2.未进行集团化管理的企业在发展壮大中凸显的问题3.集团化管理的特点(一)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和费用,集团化管理执行统一采购的方法;企业集团化后为了攻克高难度的技术或者挑战,不仅共享资源统一技术,而且建造了公共的研发平台;为了降低营销开支,可以采用统一销售的方式;为了降低财务费用以及攻克融资的难题采用统一结算的方式等等。
(二)取其精华,提高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效率集团化运作可以充分的吸收众多企业的优点,并将其充分利用,以弥补其它企业的缺点,强化企业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企业运作和管理的效率。
比如销售方式的组合、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借鉴等等。
(三)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能力的提高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以及成本和费用的降低等,使企业及集团综合实力得到提高。
二、如何进行集团化管理如何使各子公司“既有小公司的灵活、又有大公司的体力”,同时避免对子公司管得太松被束之高阁、变成瞎子聋子,管得太严形成越俎代庖、捆住总经理的手脚等弊端的出现,是集团母公司管理层极力寻找地管理手段和追求的管理目标。
经过实践,“1、2、3、2、3”管理模式是集团化管理的有效的管理手段,即:即抓好一个人——总经理、管好两个要素——人和钱、建设和完善三个体系——业务经营管理体系和财务审计管理体系以及行政人事管理体系、明确集团和子公司两个经营分工——集团负责资产经营和子公司负责产品经营、解决子公司三大模式——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以及管理模式。
集团化管理和改进的M型管理模式
集团化管理和改进的M型管理模式集团化管理是指通过建立一种集中决策和控制的体系,将多个经营单位整合到一个集团组织中进行管理。
而M型管理模式是指将组织结构形成一个M字形层级结构,在高层次的管理者中形成顶层管理团队,在底层形成各个业务团队。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集团化管理和M型管理模式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集团化管理和改进的M型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应用。
首先,集团化管理的好处在于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集团化管理,不同业务单位可以共享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多个子公司可以共用一个中央资源池,从而避免了各个子公司重复投资的情况。
此外,集团化管理还可以集中资源进行研发和创新,提高整个集团的竞争力。
其次,集团化管理可以实现规模效应。
当多个业务单位合并为一个集团时,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益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集团化的高度一体化可以使得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中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优势,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再次,集团化管理还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协同。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不同业务单位之间可以共享信息和数据,并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这种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可以加快决策的速度,并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
然后,改进的M型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分配管理职责。
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管理职责通常是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身上,底层员工只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
而在M型管理模式中,高层管理者将管理职责下放到底层业务团队中,使得底层员工具备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
此外,改进的M型管理模式还可以促进公司内部的横向交流和合作。
传统的垂直层级结构容易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隔离和沟通壁垒。
而M型管理模式通过强调团队的合作和沟通,可以有效地促进公司内部的横向交流。
这样可以避免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
最后,通过集团化管理和改进的M型管理模式,企业可以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集团公司管理模式
集团公司管理模式集团公司管理模式一直是管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集团公司作为一种碳水化合物企业类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集团公司管理模式,包括概念、特点、优势和挑战。
一、概念集团公司是指通过一系列法律、经济和组织手段,将多个独立的公司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实体。
在集团公司中,母公司拥有多家子公司的股权,并通过对子公司进行战略管理、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二、特点1. 分权与授权:集团公司通过将权力下放给子公司,实现分权、分级管理。
母公司制定总体战略和目标,而子公司则负责具体业务的落地和实施。
2. 统一战略和管理:尽管集团公司是由多个独立的公司组成,但母公司对整个集团制定了统一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系,确保各个子公司的发展方向一致。
3. 经济规模优势:通过整合多个独立公司的资源和资本,集团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包括采购成本的降低、品牌溢价的提高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4. 资源优化配置:集团公司可以通过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母公司可以根据不同子公司的需求、优势和特点,对资源进行分配和调整,提高整体效益。
三、优势1. 降低风险:集团公司在多个业务领域和地理市场中拥有多元化的投资,可以降低因单一业务或市场的波动而引起的风险。
2. 共享资源:集团公司可以整合各个子公司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这包括技术、人力、品牌、市场渠道等方面的资源。
3. 知识管理: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母公司可以将最好的实践方法传递给子公司,提高整个集团的竞争力。
4. 市场协同效应:通过整合多个子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集团公司可以在市场上实现协同效应。
这有助于提高整个集团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四、挑战1. 文化冲突:集团公司由多个独立的公司组成,可能存在不同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和合作困难。
2. 决策协调:在集团公司中,由于权力下放给子公司,可能会出现决策协调的问题。
组织管理系列集团化管理
组织管理系列集团化管理集团化管理是企业达到非常大的规模后,有多家下属子公司或连锁店,具备集团总部管理条件。
集团化管理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垂直型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具有一定垄断和规模优势的集团公司,不仅有庞大的资产,还有众多的下属子公司。
当企业发展到集团规模的时候,需要运用集团化管理来管控整个集团公司所有产业,明确集团总部与各下属子公司的权限、协调关系、职能定位等。
一般来说,集团化管理会采用四种管理模式:一、总部集权化管理:总部性质的部门都在集团总部。
总部集权化管理是把属于总部性质的部门设置在集团总部,集团下属子公司不设集团总部性质的部门,这在连锁门店性质的集团企业比较常见。
在连锁门店性质的集团企业,往往把财务、人资、信息、企划、招商等属于总部性质的部门设置在集团总部,统一办公、统一管理,集团下属子公司只设运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集团总部就是整个集团的核心机构,负责对集团下属子公司与连锁店实施管理与控制。
统一办公、统一管理具体体现四个统一:一是统一采购。
总部负责所有下属公司的采购工作,统一采购的优势在于能确保价格优势,因为统一采购后采购量是巨大的,通过基地直采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加价,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统一管理。
下属公司的人员和制度由总部统一管理,当下属公司出现团队配合问题,需要总部下派人员进行协调处理,下属公司制度沿用总部的管理制度。
三是统一招商。
下属公司的招商工作,由总部统一负责,相关合同起草、签订在总部完成。
四是统一宣传。
在对外企划宣传上,由总部负责宣传口号、宣传物料、宣传策划、宣传广告投放等工作,下属公司需要按照总部企划宣传政策和标准执行。
在组织架构上,根据集团发展规模来定,属于世界性的集团企业,会在某个国家设立世界性质集团总部,各个国家设立国家级总部分支,如果是属于国家性的集团企业,则在某个地区设立一个地区集团总部,在东、南、西、北设立分区总部分支,这是按管辖范围来进行设置。
集团化公司管理制度范本
集团化公司管理制度范本集团化公司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明确权责、优化流程、强化监控和促进协同。
以下是一份集团化公司管理制度的范本,旨在为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h2一、组织结构与职责/h2集团化公司的组织结构应当清晰明确,从总部到各子公司、分公司,每一级的结构都应具备相应的管理职能和责任。
总部负责制定集团战略、统筹资源配置、监督子公司运营等核心任务。
子公司则在总部的战略指导下,负责具体的业务执行和市场开拓。
h2二、决策机制/h2集团化公司的决策机制应当既保证决策的效率,又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因此,建立一个由高层管理者、专家顾问和关键职能部门组成的决策委员会是必要的。
该委员会负责对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决策,确保每项决策都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论证。
h2三、财务管理/h2财务管理是集团化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
集团应实行统一的财务政策,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和资金调度机制。
同时,通过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h2四、人力资源管理/h2人力资源是集团发展的关键资源。
集团化公司应建立统一的人才标准和招聘流程,实施有效的培训和发展计划,以及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员工潜能,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h2五、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h2为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集团化公司应推动各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
这包括技术交流、市场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等方面。
通过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h2六、信息化管理/h2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集团化公司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监控,是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决策准确性的有效途径。
h2七、法律合规与风险控制/h2集团化公司在全球化经营中必须遵守各国法律法规,防范各种经营风险。
建立法律顾问团队,定期进行合规培训和风险评估,是确保公司合法合规运营的基础。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必然要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变得更为激烈,消费者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社会对企业的责任和贡献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模式要注重创新力的培育和释放。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企业管理模式应该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思路和建议,并提供相应的创新平台和资源支持,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激励机制。
企业管理模式要注重团队协作和共享。
在新时代,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
传统的“一人做事”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需求,企业需要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和文化,鼓励员工分享资源和知识,促进多部门、跨功能团队的协作,以实现整体的优化和提升。
企业管理模式还需要注重员工的发展和培训。
在新时代,知识经济和技能经济成为主导,员工的素质和能力非常重要。
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和发展通道,鼓励员工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企业管理模式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建立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创新和实践,倡导诚信和责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持。
企业管理模式要注重在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责任。
企业不再只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机构,更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公益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关心员工的福利和健康,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模式需要更加灵活、创新和注重社会责任。
企业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提升创新能力,注重团队合作和员工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承担社会责任,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集团企业扁平化管理_0
浅析我国集团企业扁平化管理集团企业实施扁平化变革,不仅是现代企业管理提升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环境发展的要求。
文章阐述了扁平化管理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我国集团企业推行扁平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扁平化管理难题的解决对策。
标签:集团企业;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企业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竞争国际化的加剧,集团化、规模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集团企业快速发展,但由于缺少清晰的战略规划,常常盲目扩张,机构极易庞大臃肿,组织结构层级过多,导致集团整体决策效力、执行效力、应对环境变化的灵活性和对形势巨变带来冲击的抵抗能力不断降低,这就要求集团企业必须调整发展战略,建立高效、灵活、反应迅速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正是这种要求的体现。
一、扁平化管理的定义及特征扁平化管理是指相对传统的分级负责、多层管理而采取的一种现代组织管理模式。
扁平化管理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更具弹性的要求,在对传统企业的“金字塔”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和整合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和管理目标,达到企业能够对市场和客户快速反应的目标。
与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相比,扁平化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征:(一)企业管理网络化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和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充分发挥企业的潜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内部从生产部门到市场部门,从最高决策层到一线员工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企业各层次之间的沟通不断增强,企业到客户间的供应链大幅缩短,企业内部信息流通路径更通畅、速度更快,企业内部物质流的运转不断加快,企业应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大幅提高,因此信息技术的网络化成为扁平化管理模式最根本的特征。
(二)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企业中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机结合,对辅助人员的需求减少,部门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管理者可以控制更大的范围、更多的下属,管理幅度增大了。
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化经营管理方式的探讨
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化经营管理方式的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但是目前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本文探讨了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化经营管理方式的必要性,并从资源整合、品牌形象提升、风险控制、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集团化经营管理对物业管理企业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化,经营管理,资源整合,品牌形象,风险控制,经济效益正文:一、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化经营的概念及必要性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化经营是指将多家物业管理企业合并为一个具有统一管理和资源整合的整体,并实行标准化管理,实现集中经营和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物业管理规模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单一物业管理企业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化经营已成为越来越多物业管理企业的选择。
二、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化经营管理的优势和作用1. 资源整合:集团化经营能够将多家物业管理企业的资源汇聚起来,形成资源整合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品牌形象提升:集团化经营能够整合多家物业管理企业的品牌形象,形成一张更加完整、更加统一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
3. 风险控制:集团化经营能够降低单一物业管理企业经营风险,多家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支持,共同分享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 经济效益:集团化经营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实现降低物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三、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化经营管理的实施策略1. 合理组建集团化管理架构:合理的集团化管理架构是集团化经营的基础,整合各方优势,将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协同效应。
2. 实施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是实行集团化经营的关键,以管理标准和流程为支撑,确保集团各企业之间的协同运作。
3. 进行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实行集团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建立共同的文化理念,增强内部凝聚力,实现企业文化的一体化。
四、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对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化经营管理的探讨,认为其可以有效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资源整合、降低企业风险等方面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思考简单 战略调整能力弱化
固宁公司在进行改制时,全部按产品类型进行业务定位 ,未从业务模式角度进行业务定位,这种在业务定位方 面的战略思考简单化,为分权后的发展困境埋下了伏笔 在环保/安全业务市场上,“设备总承包”为主要业务 模式,由各子公司单独进行单个产品营销和生产的经营 模式,根本不适应设备总承包业务的开展 为了抓住这一业务机会,总部决定成立设备承包部,但 由于过分分权,各子公司在产、供、销三个环节上的配 合很差,设备承包部成立两年仅拿了两个单值不足5000 万元的项目,且全部以亏损告终,而各子公司因其核心 技术人员及其它所需资源的限制,仅能承接有限的业务 ,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二、财务人员的委派与管理
1、集中管理方式 各子公司的财务部都是母公司的派出 机构,财会人员的任免与人事关系均 集中在母公司
2、双重管理方式 各子公司财务机构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免权 集中在母公司,但其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放 在子公司
3、重点管理方式 各子公司财务部正职由母公司委派,其人事 和工资关系保留在母公司,副职由子公司委 派,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子公司的抵触心理, 加强沟通,有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集团型企业三种基本管理模式
3、统分结合体制 由集团统一核算,下属单位分级管 理的形式,母公司对整个集团的经营 状况和盈亏负责,但在管理职能方面 ,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拥有各自不同 的权限
集权制的利弊
利: 1、决策成本低 2、管理效率高,有利于母、子公司之间的资源配 置与战略协调 弊: 1、风险大,决策的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决策者的 业务判断力和决策水平,若母公司决策失误,可 能对整个企业集团的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 至走向衰败 2、子公司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一定影响 3、决策周期较长,无法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
分权制的利弊
利: 1、能更快地适应市场、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变化, 2、有利于调动子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弊: 1、容易造成子公司过分关注局部利益,集团总体 战略效能被削弱的局面 2、母公司对子公司只看结果,不计过程,管理容 易失控,使预期目标无法实现 3、子公司若违规操作,母公司未能及时发现和纠 正,将对整个集团的声誉造成影响
中国企业建立高效总部的障碍
1、CEO的战略规划与决策能力 总部对子公司所从事的行业是否了解? 总部是否熟悉子公司的业务模式? 总部能否判断出子公司的预算是否合理? 2、企业的基础管理设施是否到位 内控制度是否健全? 财务管理是否到位? 3、企业的整合能力 母、子公司是否有着共同的企业文化和 价值观?
1、管理制度对接
2、梳理业务流程 3、通过安装管理信息系统对子公司的运营 进行实时监控 4、加强集团内部审计
小结:
1. 管理制度控制的六项基本原则 2. 如何将管理制度印在员工心里?
3. 母公司如何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管理制 度控制?
组织结构控制
组织结构控制的原则
1、目标统一
2、分工协作 3、权责一致
一个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内控 体系,应当是集权与分权的结合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集权与分权的
程度,应视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 环境等因素而定
内部条件
1、子公司基础管理工作是否完善 (后 台管理) 2、子公司的数量和总公司的管理幅度 3、子公司对于总公司总体战略的重要程 度
外部环境
五种基本竞争力量 1、行业中是否出现了新的进入者 2、市场上是否出现了本企业产品的替代品 3、客户的需求与购买力有何变化 4、供应商是否改变了供货条件 5、竞争对手采取了哪些新的竞争策略
4、严谨性原则 管理制度应严谨周密,防止漏洞,力求将 企业的整体风险降到最低 制定的管理制度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规 避风险,或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 的范围内
管理制度控制的基本原则
5、明确性原则
管理制度要明确、清晰,避免使用模棱两 可、易产生歧义和误解的词句,导致在执 行过程中发现不合规现象后无法可依
企业经营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
股东利益最大化
集团型企业三种基本管理模式
1、集权制
企业集团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集中在 母公司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子公司生产经 营和各种资源都由母公司统管 2、分权制
母公司统一领导,实行分级经营、分级 核算,母子公司都是独立核算,有独立的 经营管理自主权
CEO
总部职能部门
执行委员会
关注地区 市场特性
生产/营销全部 或部分产品
A
B
C
地区 国家
经营及职能部门
跨部门协作的困难
相关工作在部门间的协调
部门经理
部门经理 部门经理
Staff
员工A
Staff
Staff 员工B
Staff
Staff 员工C
Staff
工作过程中需配合的员工
矩阵型组织结构
总经理
部门经理 部门经理
项目经理
项目成员
项目成员
项目成员
项目经理
项目成员
项目成员
项目成员
结构变为横向/多功能: 多为IT行业的跨国公司采用
集团型企业如何实施 有效的组织结构控制?
一、合理划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权限
筹资活动 投资活动 生产经营活动 利润分配活动
总公司如何监控子公司的经营活动?
1、集团的财务政策 2、子公司所处国家、地区与行业的实际情况 3、制定相应的管理指标: 收入利润指标 费用预算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 生产管理指标 人力资源指标
3、子公司有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权,按母公司 的经营方式与经营战略,制订出适合自身实际 情况的经营方针与经营策略,相对独立地自主 经营;子公司可以向母公司提出自己的投资方 案,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
4、子公司的资本增减、下设子公司和其他公司 的投资、重要建设改造项目、年度预算等,均 须提前向母公司报告
5、有些集团将子公司的融资活动也纳入母公司 的控制体系
管理制度控制的基本原则
6、务实性原则 制定管理制度,一定要考虑企业和行业内的实际 情况,如果盲目引进国外或国内成功企业的模式 ,不考虑企业现状与管理水平,就会造成制度与 实务脱节
很多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得相当不错,但实施效果 却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就在于企业内部缺少实 施的基础和保障
世界上有两种制度: 一种是写在纸上的制度, 另一种是印在全体员工心里贯穿于 整个业务流程中的制度
控制是所有大企业面对的共同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从一个小企业做到一个 大企业,从只做一个行业变成做六个行业, 从只做一个业务变成做上下游业务,都会遇 到权力下放的问题,那么,企业如何避免“ 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呢? 融资权、重要人事权一般不下放 欧洲企业用文化整合的手段较多 美国企业基础设施较好,财务控制手段比较 到位 中国企业尚处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阶 段
案例二
申力集团年产值3.4亿元。1996年,公司对业务部门进 行了重组,将7个车间重组为5个独立的事业部;取消 了市场部、生产管理部、技术质量部,相应职能和权 利下放事业部,总部仅保留了办公室、人事部和财务 部,事业部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总部仅从其业务收 入中提存15% 分权后不久,各事业部在市场机会诱惑下,不断出现 战略漂移,越来越游离原战略定位,有的事业部甚至 生产纯净水等,结果,集团原来的技术/产品优势基本 丢失,而新业务又毫无竞争力
中国企业分权改制的几个误区
1、战略思考简单化 2、转型过程简单化
3、激励模式简单化
4、监管方式简单化
战略思考简单
案例一: 固宁公司原为行业领先企业,2003年,公司将 原有的10个业务部门分别改制为子公司,并授 予子公司完全独立的经营自主权,总部的相应 功能一次弱化,相关部门撤并
总部给业务部门放权之后,公司整体效益不增 反降,工程质量降低,客户满意度下降,企业 竞争力明显衰退
在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方面,一些跨国 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
1、母公司将子公司的投资决策权高度集中 西门子集团的“黄金财政”原则: 一切财政决策都要从全局考虑 德国赫希斯特集团规定 子公司所有资本性支出都要上报母公司审批 2、母公司统一领导集团下属子公司的经营决策 活动 根据德国的“股份法”,母公司董事会对企业 的自主经营权也延伸到子公司,母公司有权就 经营方面有关事宜向子公司发布命令,子公司 必须服从
转型过程简单 组织退化 管理粗放
总部功能一次性弱化 对子公司事业部的功能/管理完善工作缺乏指 导 把转型当作“移交”工作,缺乏明确的组织转 型督导和过渡性管理安排 组织结构的退化 直线职能制 作坊式的联合体 子公司/事业单元从分权制开始,基本上处于 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的状态
激励模式简单 经营者行为短 期化
目前有许多企业的管理制度只停留在 书面上,没有落实到工作流程之中!
如何将管理制度印在员工心里?
1、建立规范的业务和工作流程,明确定义 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 2、尽量以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代替事后控 制 3、对员工进行培训 4、审计和奖罚 - 让员工知道违反制度的代价
母公司如何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 管理制度控制?
监管方式简单 品牌监管/战略 监管乏力
“事业部做大了,企业也就做大了。” “子公司做大了,总公司也就做大了。” 分权管理,并不意味着总部/总公司职能的全面弱化, 弱化的仅仅是常规的经营、生产和销售功能;对子公 司的监管功能,反而更应强化 许多中国强分权企业,对公司的监管只是一般性财务 监管/人事监管,而对于具有更加重要意义的品牌监管 和战略监管,缺乏有效的关注和执行
公司化分权之初,对核心人员的激励作用较强 ,但这种激励多为短期性激励,在核心人员受 到的奖励中,更多地体现在当期生产/销售等 “生产性”工作上 对于市场开发与建设、技术提升、业务基础建 设等“建设性”工作的完成,缺乏内在激励。 事业单元/子公司“只消耗,不建设”,久而 久之,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就会消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