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哪些说法-范文word版 (4页)
端午节起源说法
端午节起源说法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对于端午节的起源,虽然都有着相似的基调,但是也有着不同的说法。
下面我们将通过这篇文档,来探究端午节的起源说法。
1.纪念屈原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的地位在楚国非常高,但是因为楚国的政治斗争,他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据说,他在这个孤独的地方,写下了《离骚》等经典作品。
但是,在他离开楚国之后,其它权力派系就开始逐渐崛起,渐渐地,楚国的政治局势变得非常不稳定。
在这个时候,屈原听闻了楚国王子的败亡消息,深感痛惜,心灰意冷,最终跳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
汨罗江上的百姓们,都非常崇敬屈原,于是他们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日,沿着汨罗江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
同时,还有一些人认为,在这个时候,百姓们为了防止鱼、虾、水蛇伤害屈原的遗体,就将粽子投放到江中,以防止这些生物食用屈原的尸体。
2.祛瘟驱疫说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是为庆祝夏天的到来,但同时也是为了祛瘟驱疫。
在古代,由于卫生条件的差,夏季容易引发一些疫病和瘟疫,百姓们就在端午节这个时间,采用草药和熏香,祈求健康和福利。
另外,在这个时间,还会准备一些蒲箬叶、香草等物品,以消除毒气和恶臭。
同时,这个时间也是农耕时节,由于春天的播种和夏天的耕作都需要牛马的帮助,因此端午节也是祈求牲畜健康长寿的一个节日。
3.军事防御说最后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军事将领——武则天。
在唐朝时期,武则天麾下的士兵表示,如果没有武则天的训练和指挥,他们是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因此,他们就将每年五月初五日作为“五月节”,以纪念武则天的威武神勇。
结语总的来说,端午节的起源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是从这些说法中可以看出,这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个节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大家一起尝尝粽子、沿汨罗江划龙舟、熏香、赛龙舟,共同纪念屈原和历史上的种种传说和故事。
2018年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范文word版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本文由小编整理发布)。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2]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自201X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1X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X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
端者,初也。
”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
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端午节介绍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端午节的来历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1.賽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端午节的民谣。
总体上说,全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全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元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箸叶包着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板栗粽、咸蛋粽等等。
3.吃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是夏季的第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的第五天,也是农历上半年的中期,因此称为"端午"。
端午节在中国乃至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都有庆祝,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和习惯。
下面将详细介绍端午节的起源。
一、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1.屈原投江:这是最为广泛传扬的端午节起源传说。
据说,在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屈原,因不满楚国内外的腐败和亡国危局,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悲痛。
屈原的死让楚国人民感到非常悲痛,于是人们纷纷驾船下江搜寻屈原的遗体,同时也为了避免鱼虾咬食屈原的尸体,便在江中撒下了米团,以驱赶鱼虾,这就是后来的粽子的起源。
2.龙舟竞渡:这是端午节的另一种起源传说。
据说,在古代,人们相信江河里有许多的水神、河神和龙神,这些神明对人间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端午节时,人们会在江河湖泊中举行龙舟竞渡活动,目的是为了祈求水神、河神和龙神的保佑,希望获得平安、健康和丰收。
这种活动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江南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并且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3.驱瘟避疫:这是端午节的另一种传说说法。
古代人们相信五月初五是阴气最重的日子,也是瘟疫肆虐的时候。
为了避免瘟疫的侵扰,人们在端午节时采取了各种驱瘟避疫的措施,如挂艾草、插艾叶、喝雄黄酒等,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这些习俗在端午节中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重要风俗。
4.传统节令: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令之一,其起源可能并无具体传说,而是源自古代中国的农事文化和民间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正值夏季,是农田生长最繁盛的时候,也是蛰虫和害虫肆虐的季节。
因此,人们在端午节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祈求丰收、驱邪和保平安,如放鞭炮、烧香、踏青、舞狮、燃龙舟等,这些习俗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一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一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屈原投江说”。
据传,屈原(公元前340-278),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国的国士。
他曾任楚怀王的大夫,后因忠诚于楚国,直言反对与秦国亲近政策,遭受诬陷,流放到乌江畔的湖北巴东。
等到消息传来,屈原在乌江畔投江自杀,但是群众为了不让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就到岸上划船摇橹打鼓逼走鱼虾,并投入粽子、酒等祭品以慰念逝去的先贤。
后来这个日子就被定为端午节,也因此而得名为“粽子节”。
另外,端午节的起源还有一个跟屈原无关的说法。
相传,这个节日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华夏族。
那时候,华夏族的壮族人们发现每年谷雨之后(农历5月5日,古巴萨日),河里的水会变得异常湍急,神秘地涌起气泡,响起奇怪的声音。
为了防范水怪的出没和诅咒,他们就想出了一种向上天祈祷的方法,那就是在这一天,将菰叶、艾草、龙须草、蒿草等挂在门楣上,并在家里放上艾草、蒿草制作的符箓,引导这些水怪不要伤害人。
然后,他们就将一些糯米和豆子包裹在菰叶之中,放在河边,祭拜祖先和江神,并抵挡水怪。
这一习俗就在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粽子食用习俗。
综上所述,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以“屈原投江说”和“华夏祭龙说”最为流传。
不管是哪种说法,端午节都承载着祭祖、祈福、避灾的深意,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
祈福祖先、崇拜英烈、缅怀先贤,这种传统方式和方法激发出人们崇尚先贤的道德情感,凝聚起人们对祖国家园的深深眷恋和赤胆忠心。
甚至今日,我们每一位传承者依然会重复着祖先的习俗,在端午节这样一个质朴而又节庄的节日里纯朴而又深刻地表达着我们对中华文化的敬仰、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端午节的习俗起源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的习俗起源端午节由来五月五日是〔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人们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是人们为了赞颂爱国主义情怀。
下面我整理端午节的风俗起源端午节由来,欢迎阅读。
端午节的风俗起源端午节由来称上有所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风俗却大致相同。
端午节是旧风俗,在我国已日、夏节。
虽然名史了。
虽然说端午节历史久远,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但是节日内容却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也在不断充实,流行比较广的有以下四种说法: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宏大的诗人屈原的。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关怀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高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
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1、吃粽子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风俗,就是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个风俗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角黍是因粽子的样子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端午节的起源传说
一是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据专家推断,该遗存的族属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史称吴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表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直到秦汉时代仍有吴越人,称端午节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该说法虽说有一定的根据,但是其真实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研究才能证明。
二是说端午节插艾草、悬菖蒲都是为了夏日驱病防病,与古俗视五月为“恶月”、视五月五日为“恶日”相应,所以端午节是起源于古代“恶月”、“恶日”说。
三是纪念孝女曹娥。
传说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孝女曹娥,她父亲在江上划龙船迎潮神时被淹死,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七天七夜仍不见尸体,于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寻找父亲,后来抱出父尸。
人们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为她建了一座庙,称为曹娥庙。
传说这一天为了纪念曹娥,人们纷纷来水上赛龙舟。
但端午节是不是为了纪念曹娥还有待考证。
第四种说法,也是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
纪念屈原说何以深入人心?这是因为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品格感人至深。
因此,纪念屈原说就占据了主流。
在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举行一系列活动,如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等。
2018年度端午节的来历
2018年度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有关其起源的各种说法和传说,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了许多年。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与端午节起源相关的各种说法。
1.纪念屈原之死最广泛流传并备受认可的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据信,屈原出生在公元前340年,他是一个文人、政治家和爱国志士。
由于许多政治原因,他遭到了剥夺并被流放。
传说中,他在一个端午节的日子,听到了自己的故乡被敌军攻陷的消息,彻夜未眠,绝食自杀于汨罗江中。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和爱国志士,人们在端午节将粽子投入江中,以示哀思。
2.驱邪消瘟传说在端午节这天,要举行驱邪消瘟的仪式,以加强在夏天保健身体、消瘟避邪。
3.拟制祭蒲祭蒲,即祭祀江河之神的一种传统祭祀仪式,也可称为“蒲节”。
这种祭祀仪式传说这是在战国时期流行的,最初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丰收。
后来,它演变成了祈祷平安、驱邪避瘟的仪式,尤其在端午节期间,更是庄重肃穆。
这种说法认为端午节并非起源于屈原,而是与祭祀蒲相关。
蒲是一种水生植物,被认为有清热解毒、驱邪避瘟的功效。
传统上,端午节时,人们要挂蒲、赛龙舟、吃粽子,以祈求平安、驱灾避难。
4.纪念无名水难牺牲者另外,还有一些历史学家和民间传说,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无名水难牺牲者的传承。
据传说,在古代,许多商贾、游客、文人等在长江、黄河等水道上遭遇水难,为了纪念这些无名牺牲者,人们在端午节期间,会在水上举行各种悼念、纪念仪式。
在这些说法中,屈原之死的说法是广为流传,也是最被认可的。
不过,这并不影响其他说法的独特性和美丽性。
无论哪种说法,都反映了中国古人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追求。
现在,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传承和推广中,各种传说和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美,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和参与其中。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这一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由来和传说也众多。
下面将介绍几种流传较广的端午节的由来。
一、纪念屈原最为广泛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一心期望国家强盛,但却遭到了诽谤和排挤,最终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在流放期间,他深感国家沦亡之痛,于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他选择了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忠诚,纷纷划船捞救,并投入饭团、鸡蛋等食物,以防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
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包括赛龙舟、吃粽子等。
二、恶月恶日驱邪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因此,人们为了驱邪避害,会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如挂艾草、菖蒲、饮雄黄酒等。
这些习俗逐渐与纪念屈原的习俗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端午节。
三、纪念伍子胥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
伍子胥因直言进谏,被吴王夫差所杀,尸体被装入皮革袋中投入大江。
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便在端午节这天划龙舟、投粽子,以示哀悼。
除了以上几种说法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传说和习俗与端午节的起源有关,如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
这些传说和习俗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使得这一节日更加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总之,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众多,但无论哪种说法,都体现了人们对爱国、忠诚、驱邪避害等精神的追求和传承。
如今,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
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说法
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说法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战国时期。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这个节日由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庆祝和传承活动。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下面将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屈原投江说最广为人知的端午节起源说法是关于屈原的。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据说他是一位爱国者,为了拯救国家于春秋时期的乱世之中,屈原多次上书劝告君主,但未能得到重视,最终被贵族排挤出楚国。
失意之际,屈原丧失了生活的希望,悲痛欲绝地投江自尽。
楚国人民闻讯后,纷纷划船捞救,但已经太迟。
为了避免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人们纷纷在江中撒下中国结和艾草。
此后,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划龙舟竞渡,吃粽子,和家人亲友共度佳节。
二、纪念伍子胥说另一种端午节起源的说法与伍子胥有关。
伍子胥,是中国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伟大将领,但由于政治阴谋,被贵族冷落和迫害。
伍子胥失去了一切,心灰意冷之际,也选择投江自尽。
吴国人民为了寻找他的尸体,纷纷划船在江中搜寻。
为了防止鱼虾吃掉伍子胥的身体,人们撒下中国结和艾草,希望能够保护他的尸体。
而五月初五成了伍子胥投江纪念的日子,后来渐渐演变为全民纪念的节日。
三、驱邪避瘟说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驱邪避瘟。
相传五月初五的午时,是阴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阳气衰弱,阴魂鬼怪容易作祟。
为了驱赶邪恶和疾病,人们在这一天会在家门口挂菖蒲和艾草,以驱除邪气,并且用菖蒲和艾草做成香囊佩戴在身上。
人们相信这样可以祛除疾病和带来好运。
此外,也有人会在门口悬挂一串五色丝线,象征着五颜六色的福气。
无论端午节的起源是哪种说法,端午节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目之一。
人们在这一天有赛龙舟、包粽子、佩戴五彩绳、饮雄黄酒等习俗。
龙舟竞渡,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运动,能够展现人们的团结协作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而包粽子则是人们家庭团聚的象征,粽子的形状、材料和独特的味道,让人们能够在这一天感受到浓厚的家庭情感和亲情。
端午节的起源两种说法
端午节的起源两种说法端午节是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和屈原有关,另一种说法则是和龙舟竞赛有关。
第一种说法,和屈原有关。
屈原又称屈原公,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爱国诗人。
据史书记载,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自杀投汨罗江,这引发了汨罗江上游人民划龙舟救人并投食五色粽的活动,以纪念他的去世。
这也是中国端午节的起源之一。
五色粽分别用红、黄、绿、白、黑五色的色料煮成,寓意五行五方神仙。
龙舟竞赛和吃五色粽都成为了中国传统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另一种说法,和龙舟竞赛有关。
据传说,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要祛病防疫。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出游,吃东西,舞龙舞狮,打球、踢羊毛球,以及参加龙舟竞赛等各种活动。
其中,最流行的就是龙舟竞赛。
龙舟竞赛不但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凝聚力,同时还能展现中国古代的文化。
无论哪种说法,都表明了端午节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节日。
不仅古老而神秘,而且也有着多种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庆祝活动。
端午节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保护这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食用粽子是至关重要的。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其他食材制成的传统中国食品,通常包裹在竹叶或莲叶中。
粽子的味道丰富多样,可以是甜的或咸的,里面填充着不同的配料,如豆沙、肉糜、笋子、蛋黄等。
除了食用粽子外,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也会挂艾草和菖蒲,在屋子里焚香排毒,希望能祛除瘟疫和恶鬼。
总结起来,端午节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
无论是和屈原有关还是和龙舟竞赛有关,它都展现出了中国文化中强大的亲情、友情以及尊重传统价值观的强烈信仰。
而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中国人还是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在这个传统的节日中体验到一种信仰和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它在今天的世界中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2018年端午节介绍
端 午 节 两 个 最 主 要 的 活 动 吃
而 竞 渡 则 用 的 是 龙 舟 。
粽 子 投 入 水 里 常 被 蚊 龙 所 窃 ,
粽 子 和 竞 渡 , 都 与 龙 相 关 。
端 午 节 两 个 最 主 要 的 活 动 吃
பைடு நூலகம்
端 午 节 的 习 俗
代 虎
以 镇 邪 。
又 虎 为 兽 中 之 王 , 因 以
而 竞 渡 则 用 的 是 龙 舟 。
粽 子 投 入 水 里 常 被 蚊 龙 所 窃 ,
粽 子 和 竞 渡 , 都 与 龙 相 关 。
端 午 节 两 个 最 主 要 的 活 动 吃
而 竞 渡 则 用 的 是 龙 舟 。
粽 子 投 入 水 里 常 被 蚊 龙 所 窃 ,
粽 子 和 竞 渡 , 都 与 龙 相 关 。
端 午 节 的 诗 词
沅 湘 碧 潭 水 , 应 自 照 千 峰 。
未 泯 生 前 恨 , 而 追 没 后 踪 。
何 尝 奈 谗 谤 , 徒 欲 却 蛟 龙 。
屈 氏 已 沉 死 , 楚 人 哀 不 容 。
端 午 节 的 诗 词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 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 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2
端午节的习俗
端 午 节 的 习 俗
而 竞 渡 则 用 的 是 龙 舟 。 粽 子 投 入 水 里 常 被 蚊 龙 所 窃 , 粽 子 和 竞 渡 , 都 与 龙 相 关 。 端 午 节 两 个 最 主 要 的 活 动 吃 而 竞 渡 则 用 的 是 龙 舟 。 粽 子 投 入 水 里 常 被 蚊 龙 所 窃 , 粽 子 和 竞 渡 , 都 与 龙 相 关 。 端 午 节 两 个 最 主 要 的 活 动 吃
【最新推荐】端午节起源有哪些说法word版本 (3页)
【最新推荐】端午节起源有哪些说法word版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端午节起源有哪些说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那你想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端午节起源有哪些说法”,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端午节起源有哪些说法1.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3.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说法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说法端午节,本名端午节,又叫端阳节、端五节等等名字,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非常流行的节日,在古代,这个节日就十分隆重,甚至差不多和春节一样受到广泛的重视。
古时的大家认为“端”是事物的边缘,有开端的意思,端午节距今可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但是,从汉代开始,端午节才定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一直发展到唐代,为了避唐玄宗的讳,才将“端五”改为了“端午”,因为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
第一种说法:当然是众所周知的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政治家和诗人,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的楚国人,就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屈原最广为人知的并不是他的诗写得多么好,当然他的诗也写得好,而是他非常爱国。
屈原出身贵族,又因为道德高尚、娴于辞令,所以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位至三闾大夫,当时的中国正好处于大一统大变革的前沿时期,他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
但是由于遭到小人的诬陷,最终被楚怀王疏远。
由于张仪使坏,使的齐楚联盟土崩瓦解,给了秦国可乘之机。
最终,秦国将领白起攻破楚国的都城郢都,屈原悲愤难平,自投汨罗江而死。
当地百姓敬仰屈原的爱国精神,于是争先恐后驾舟前去救援,后来又用竹筒盛米投入江中喂鱼,以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肉体,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来历。
但是经过现代专家的考证,证明赛龙舟在屈原的时代以前就已经有此风俗了,而屈原自己的诗作中也曾提到在五月初五以兰沐浴的说法,因此说明早在屈原之前就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了,所以端午节绝不可能源于屈原。
第二种说法:端午节起源于越王勾践越王勾践的故事同样是人所共知,勾践被称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当时的越王勾践和吴王阖闾争霸,两军大战,结果勾践战败,在范蠡的建议下,勾践不仅使出美人计迷惑阖闾,并且自己也到了吴国去做了人质,天天做牛做马服侍阖闾,以便吴王减少对自己的敌意,打算东山再起。
勾践在做人质的过程中受尽羞辱,吃尽苦头,终于换来了后来的吴王夫差的信任,认为勾践已经真心败服,于是放勾践回国。
2018年6月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端午节的来历
2018年6月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
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
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
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
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
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
罗江中。
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
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
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
列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
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
珑夺目。
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啊!。
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故事
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故事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端午节庆祝活动璀璨多彩、富有民俗特色,是中国古老文化和传统风俗的象征,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传说较为广泛。
一种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相传楚国大夫屈原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和忠臣,但他被贵族排挤和立功受挫后,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内外的危机,也意识到了自己所处的危险处境,最终在龙舟子月的时候,以投身汨罗江的方式自尽。
这一年的农历五月五日,当屈原的故乡人们听闻这个消息后,十分悲恸,纷纷乘船寻找屈原的遗体。
然而,他们却无功而返,只能空手返回。
于是,人们在每年的这个时候,纪念屈原并敬仰他的忠臣节俗,就是我们所知的端午节。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端午节的起源还与古代的民间传说有关。
相传在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乔嫂的妇女,她曾经帮助了一位居住在南方水乡的渔民。
渔民告诉她,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江河中有一种凶猛的水妖会出现,袭击来往的人们。
于是乔嫂便动员当地的人们,制造了大量粘米和荷叶,制成艾叶、粽子和龙舟等物品,在这一天舞龙、赛舟等活动,抵挡水妖。
后来,乔嫂成了人们的民间英雄,五月初五也就逐渐形成了端午之节俗。
端午节从古代至今,无论是起源的传说或者是节日庆祝活动,都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象征意义。
除了上述的屈原和乔嫂传说,还有另一些民间故事与传言与端午节的命名有关。
比如说,在古代春秋时期,人们为纪念一个名叫龙舟竞渡的贡士,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节日,宣扬了他的精神和优雅。
而在有些地方,端午节也被称为“重午节”,意指暑气倍增,在这个节点上,需要注意防暑解渴。
除了传统的纪念仪式和民俗活动,端午节也有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是“粽子”——根据不同地方文化和风味,粽子的口感、形状和配料都有所差异,表现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特色风味,并成为端午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元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哪些说法-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哪些说法”,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1、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