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题训练复习7
2019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归纳文章要点
2019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归纳文章要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王珪,字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
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
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
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硅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
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
’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技不进,数被让。
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巨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
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王珪为人正直。
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7周 专项限时练7 文言文阅读
专项限时练7 文言文阅读(用时:4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20分)太子丹论[清]侯方域天下有绳墨之论,而挫英雄志士之气者,如以荆轲为盗是也。
况乎狃①于成败之形,而不察于确然之数,以忠臣孝子不得已之深心苦行,不痛惜其不幸,而反以为罪,则何以为后之国家者处.仇敌法也?昔者燕太子丹遣荆轲入秦,刺始皇不中,秦人来伐,王喜②斩丹头以献于秦,国竟以灭。
宋儒③曰:“丹有罪焉,故书斩④。
”呜呼!丹之心事,可以告之皇天后土而无憾矣!本意欲杀敌,不遂则死,已决绝于易水送荆轲之日矣,其书“斩”者,固其.所笑而不受也。
然则何以罪丹乎?曰:召衅也。
夫强秦之欲灭燕,岂待有衅哉?彼六国之见灭者,又坐.何衅也?刺亦亡,不刺亦亡,三尺童子能辨之矣。
即云幸而苟延焉.,乃蜉蝣之朝夕也,尚不得为蟪蛄之晦朔也。
有两人行而遇虎者,其一惶恐拜跪而乞哀以死,其一大呼奋臂斗不胜而死,而论者顾以乞哀为智,以大呼奋臂为狂佻而撄虎之怒,则何其愚且.谬也!且太子丹之遣荆轲也,或筹之熟矣。
秦之横行而不可御.,乃天下惊魂震魄,自慑伏于秦,非秦果能制天下也。
斩竿一呼而天下瓦解,相去几时?秦既无德以入人,其势又非蟠结而不可动,设一旦其万乘之君立死于匹夫之手,国有不内乱乎?天下豪杰因以知其不足畏。
而太子丹者且收合六国之馀烬以西向而前吾恐嬴氏之亡不待沛公之入关矣其以泄暴秦之威而倡天下之义莫此一击若也。
宋人有见于战国之世,圣人之道不明,先王之法不立,其公子养客而侠士轻生,故一切以儒者之论绳.之,恶聂政⑤之以私害公,而并及于轲;恶原、尝、春申之属,而并及于太子丹。
譬如有医之于.药者,不察其人之何病,而概以乌附⑥为不可用,日以宽和之剂养其肠胃,又安能起久痼而生之乎?宋之亡也,秦桧、汤思退之流,日以挑衅之说,挟持杀戮天下之谋臣战将,始终以讲和误其国。
仅有一大儒如考亭者,犹所见之如此,亦何怪乎三百年间,多议论而少成功哉!然则轲可为忠臣,丹可为孝子乎?曰:由今日论之,轲可为忠臣矣。
全国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背读知识7 Word版含答案
背读知识七 语言得体用语60个——语体统一,文体合宜一、敬辞/祝贺用语1.【海涵】 敬辞,大度包容。
(用于请人原谅时)2.【钧裁】 对上级裁决的敬称。
钧,敬辞,用于称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
(对尊长或上级用)3.【入室弟子】 指得到师傅真传的徒弟。
常用作对别人的赞誉之词。
4.【拜读】 敬辞,阅读。
5.【垂爱】 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
(多用于书信)6.【鼎力】 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
不能用于自己。
7.【高足】 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
不能用于称自己的学生。
8.【惠存】 敬辞,请保存。
(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9.【莅临】 来到,来临。
(多用于贵宾)10.【令尊】 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11.【贵庚】 敬辞,问人年龄。
12.【奉还】 敬辞,归还,用于自己归还别人东西时。
13.【斧正】 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
14.【赐教】 敬辞,给予指教。
15.【拜访】 敬辞,访问。
16.【玉成】 敬辞,成全。
不能用于自己。
17.【敬贺】 敬辞,祝贺。
18.【屈驾】 敬辞,委屈大驾。
(多用于邀请人)19.【垂问】 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
20.【乔迁】 借指人搬到好的地方去住或官职高升。
(多用于祝贺)二、客套话21.【借光】 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22.【笑纳】 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
23.【拨冗】 客套话,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
不能用于自己。
24.【久违】 客套话,好久没见。
不能用于初次见面。
25.【见谅】 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多用于书信)26.【叨扰】 客套话,打扰。
(多用于受到款待,表示感谢)27.【赏脸】 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28.【高抬贵手】 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29.【不吝珠玉】 求人拿出作品或提出意见时的客套话。
30.【失迎】 客套话,因没有亲自迎接客人而向对方表示歉意。
(新课标)2019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专题七 画龙点睛生风云,丝丝入扣显匠心
(新课标)2019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六部分专题七画龙点睛生风云,丝丝入扣显匠心——议论文的点题与扣题 [高考要求]1.点题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点示文章的题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
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
2.扣题扣题就是紧扣题目,随着文章行文的进展,时时显示作者选材用材围绕题目与主旨进行,使阅卷者不自觉地受到你的牵引,跟随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尤其在议论文中,扣题是结构谨严、论证严密的重要标志。
[材料与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粒沙,见到周围的伙伴钻进蚌的体内后,都变成了珍珠,羡慕不已,它也梦想着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
于是下决心向它们学习,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它请求一只蚌让自己钻进贝壳里,没过多久,沙的周身被蚌分泌出的白色粘液包裹起来,越裹越紧,让它透不过气来。
沙想,原来变成珍珠的过程这么痛苦,我再也不要做什么珍珠了。
沙终于禁不起痛苦的磨炼,被蚌吐回了海里,而它的伙伴们都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珍珠与沙的价值天壤之别,可细想,它们之间相差的又只是那么一段短短的过程。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个人原本都能成为一颗美丽的珍珠,却往往因为种种个性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偏差,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和慧质,而仅仅是一粒沙。
为什么不现在就除去人性中的弱点,使自己更加完美呢?你也是一颗珍珠,你应该照亮自己的人生。
请以“你也是一颗珍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佳作与品悟]你也是一颗珍珠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讲的是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
纵观古今成“珍珠”者,无一不是吃过不少苦的。
李时珍采访四方历尽千难万险,齐白石练习刻字磨石成泥。
吃苦是成功的先导,正如孟子所言“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你也是一颗珍珠,但必须接受痛苦的磨炼。
缺乏痛苦,人生将失去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
当痛苦袭来,别拒绝,别害怕,要学那些坚强的沙子,勇敢地接受痛苦,这样才能把自己变成美丽的珍珠。
2019届高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doc
2019 届高考语文要点知识梳理复习第 10 讲图表与文字变换【 XX考纲解读】图表题综合考察学生对图表的剖析能力,要求考生依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剖析有关资料,鉴别或发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资料进行综合性评论。
这种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察。
【要点知识梳理】 1、表文变换题图表的特色在于将抽象的数据经过图形和表格转变为直观的信息,来显现某种变化,进行有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向等。
图表解答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有关信息,用适合的语言表达出来,它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的归纳提炼能力。
答题步骤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掌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
图表式的要兼备图表的各个因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样数据及其变化特色),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因素的比率分派及变化状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次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常常说了然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要点处,也是获得看法的源泉。
②注企图表细节。
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掌握考题要求。
依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常常对内容有必定的提示性。
比较题目要乞降图标信息,便可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④简要归纳归纳。
解答前,正确剖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互相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剖析出有关资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 ( 句式、字数 ) 归纳归纳,就切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可以出现语病。
特别是在反应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采纳词语要正确。
如表示增添趋向的,可用的词语有“增添( 加) 了”“增添到”“增添了××倍”,“与同期对比,增添”等;表示下降趋向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 ( 百分数、分数 ) ”,但后来不可以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看法:“近一半 ( 约 50%左右 ) ”“大多半 ( 比率约在 55%—70%)”“绝大多半( 比率占 70%以上 ) ”“全部”“约几成”等。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简易通(新课标)考点专练:7诗歌鉴赏+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
7 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考点专练)(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印度,一种名叫“基伍”的中国手机相当“牛”,其明星代言的广告俯拾即是....,其年销量也居各种名牌手机之首。
B.不管完成这项工作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我们都要适可而止,不为已甚....,不然就会累坏身体,还会影响今后的工作。
C.虽然被推举出来对这种教学方法做评论,但我没有高深的理论修养,所以只能姑妄言之....,敬请各位专家指教。
D.他工作十分积极,总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但这段时间他病情加重,实在不宜过度劳累,而应在家休.养生..息。
解析A.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句中应用“比比皆是”。
B.不为已甚:不做太过分的事,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感情色彩不当。
C.姑妄言之:姑且说说。
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D.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
使用对象不当。
答案 C2.(2018·浙江十二校第二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中国养老领域存在的很多问题也随之凸显,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去哪里养老、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
B.新鲜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
C.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战略谋划、顶层设计,但在具体落实中,就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破解,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
D.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解析A.成分残缺,缺“面临”的宾语中心语,可在句尾加“的难题”。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7闲适诗含答案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专题 07 闲适诗闲适诗(闲适隐逸诗词)就是写某些诗人(抒情主人公)看不惯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诗词。
这类诗词主要有以下特点,也是在欣赏也就从这几方面思考。
一、闲适诗的特点1、宁静安适的氛围描写宁静的氛围,表现多为悠闲、祥和。
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与尾联为后人所称道。
诗的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这联流水对曲折鲜明,圆转流美,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
这种对进行之中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寓示人们只要勇于探索,终能冲破困境,到达光明的彼岸。
尾联中充分表现了诗人与农家心会神契、亲密无间的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特别是诗人为日后的再访勾画了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月色下,诗人乘兴手拄拐杖,踏着月光,悠闲地微笑着漫步而来,在乡村夜晚的一片静谧中,轻轻地敲响了农家的柴门。
其实就是对这样恬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2、浓郁的乡村气息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
表明了河水涨满、水田映着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
同时,诗人在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中,又描写了子规鸟的鸣啼声,暗示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接下来的两句写农事,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
可以说,整个诗歌都表现出浓郁的乡村气息。
3、质朴清新的风格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我们比较熟悉的辛弃疾的《清平乐》是最能体现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也能表现之类诗歌那质朴清新的艺术风格,全词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复习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复习一、表示陈述或判断。
1、……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的固定结构,译为“……的原因”或“……的方法(根据)”、“用来”。
如:①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译文:这就是学者(对传闻材料)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原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译文:教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2、……无以……“没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什么用(拿)来”、“没有办法用来”。
如: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译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不汇集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3、唯……之……,惟……是……这是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句式,含强调意义。
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的副词;“之”、“是”是起提宾作用的结构助词①惟弈秋之为听。
(《弈秋》)译文:只听从弈秋的教导。
②唯余马首是瞻。
(《巧婉贞》)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
二、表示委婉。
1、得无(非)……乎(耶)表示对情况的推测,译为“该不会……吧”、“只怕是……吧”或者“莫非是……吧”。
如: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邪?(《促织》)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是指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2、无(毋)乃……乎(与、邪、耶)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如: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译文: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②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译文:军队劳顿,力量耗尽,远方的主人(已)防备(他),恐怕不行吧?③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恐怕该责备你吧?三、表示反问或疑问。
1、不亦……乎(哉、邪)用于委婉的反问句,译为“不是……吗”(语气较轻)、“难道不是……吗”(语气稍重)。
2019高考语文知识点综合复习
文闻言文学常识---我国古代年龄称谓我国古代年龄称谓总角:童年。
古代,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垂髻:童年。
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后因以“垂髻”指童年。
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及笄:女子15岁。
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
及笄,指女子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
”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
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
”后因以“豆寇”年华喻十三四岁的少女。
破瓜:女子16岁。
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
弱冠: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
”西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30岁。
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增多,遇事能辨是非,不再疑惑。
后称40岁为“不惑之年”。
强仕:40岁。
《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
”谓男子40岁,智慧、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天命:50岁。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后称50岁为“天命之年”。
艾:50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孔颖达疏:“发苍白如艾也。
意谓头发苍白如艾的年龄。
花甲:60岁。
由天干、地支互相组合排列的60个名号而得名。
循环一次为60岁,称作一个“花甲”。
耳顺:60岁。
《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耆:60岁。
《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古稀:70岁。
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诗经·秦风·车邻》:“逝者其耋。
[推荐学习]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 考点四迁移运
[题组一对点练]一、翻译下面的文段,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
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
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
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余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答:答案:译文: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人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
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
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
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又跟她一起织布。
加点词:①烛:名词活用为动词,买蜡烛;②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夜里,在晚上;③夜:名词活用为动词,夜织;④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
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
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
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
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选自《隋书》)(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译文:(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译文:答案:(1)(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题型变形专练:(7)扩展语句含答案解析
扩展语句题型一:1、把下面几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话。
要求:表达意思完整,中心突出;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苍穹星星云雀歌唱2、《再别康桥》中,诗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描绘出优美的意境。
(不少于50个字)小河柳树青草夕阳歌儿3、把下面的词语扩写成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生动。
(100字左右)秋天笑脸丰收田地题型二:4、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做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不多于80字。
5、朱熹《春日》一诗中写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请围绕“无边光景一时新”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要求:描写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6、阅读李商隐的《赠荷花》,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诗歌首二句写世间的花和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花被供人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这两句总写花的幸和叶的不幸,以花叶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可贵的品质。
请你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把画线的诗句扩展成一段富有理趣的话,要求写出荷叶与荷花的相映成趣,100字左右。
题型三:7、把下面的句子扩展成一段话。
傍晚,太阳落山。
要求:(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3)不少于100字。
8、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题型四:9、以“月”为重点,将李煜的词《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一句话扩展成一段完整的文字,不少于8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二轮专题训练:论述文阅读(1)(山东)(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孝与廉肖群忠孝与廉首先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两个德目。
孝,就是子女善事父母亲祖的伦理义务与伦理行为的称谓。
而廉则是官员克己奉公、廉洁不贪的道德义务与品德。
这是分别处理家庭家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的两种不同的道德。
孝与廉是相互支持的关系。
第一,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也是廉德的基础。
在中国古人看来,孝是为人第一德,是诸种道德的基础。
在家能孝亲,在朝必能忠君。
廉实际上是为宫之人对公共财物的道德态度,它实际上体现为对君主、国家的忠诚之德。
在孝德泛化的社会条件下,认为求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人有孝德就会有别的一切道德,有孝德就必然有廉德。
《孝经•诸侯章》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这里的“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具有廉德内涵,也被看作是诸侯之孝,如果不具备这种廉德,不能长守富贵,是对祖先的不孝。
第二,不辱其亲的孝道责任感使人产生清廉为官的责任意识。
在中国古代,孝亲不仅是能赡养父母,而且要主身扬名,以显父母,起码也不能做辱没父母的事。
中国古人的道德责任感产生于对父母亲祖的责任感,认为做了好事,成了功名能够光宗耀祖,相反做了坏事,就会辱没父母亲祖和门风家风。
因此,一个守孝的人必然要在为官的过程中自觉遵守清勤慎德的为官道德,绝不能做贪赃枉法之事,受牢狱之灾辱没先祖。
这种孝道责任感成了某些官员得以廉洁自律的精神动因。
第三,廉才能保证行孝。
一个人在古代中国能为官,已经是有出息有成就的人,但是权力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风险,如果一个官员不能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在财利与权力面前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当官又要谋财,那势必就会成为一名贪官,轻则被贬,重则受刑甚至丢命,这样肯定不能顾及父母之养,而且辱没家门家风,而成为不孝之逆子。
因此,廉洁,不仅能保证官员长守富贵,一生平安,而且还能保证官员行孝,做到“大孝尊亲,其次不辱”。
孝与廉在中国古代虽有上述一致与相互支持之处,但它毕竟是属于处理家庭私人关系与国家政治关系的两种不同道德,而且其道德主体也是两种人伦角色即孝子与廉吏,或者说前者是对为人子者的要求,后者是对为人臣或拥有一定公众权利的人的要求。
在中国古代两者的统一性之所以被看重,是因为社会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在汉代实现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孝被全面泛化,当作一切道德的代名词,似乎有了孝,人就会有一切道德。
不可否认,这种思堆在中国古代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现性。
但是,孝与廉毕竟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道德,本身是有差异的,随着家国一体的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公民社会的形成,随着传统文化与孝道影响的衰落,随着现代社会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日益区隔,我们更要充分看到孝与廉的差异和不同,在继承优秀传统道德资源时既要充分肯定但又不要盲目夸大孝文化在加强干部廉政与廉德建设中的作用。
以为只要干部能孝其亲就必然会廉洁奉公,这种想法是简单化的,缺乏深入分析的。
(选自2018年1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节)6.下列对于孝与廉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是廉德的基础,在孝德泛化的社会条件下,人们通常认为有孝德就必然有廉德。
B.孝可以使人产生清廉为官的责任意识,使人们在为官时都会自觉遵守清勤慎德的为官道德。
C.廉能保证行孝,具备廉德能保证官员长守富贵,反之则有可能辱没父母亲祖和门风家风。
D.孝与廉在中国古代是相互支持的关系,但毕竟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道德,本身是有差异的。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孝与廉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两个德目,是分别处理国家关系与家庭家族关系的两种不同道德。
B.廉是官员克己奉公、廉洁不贪的道德义务与品德,这种廉德促成了对父母亲祖的责任感。
C.在中国古代,一个人能为官就已经是有成就的人,就—定能够光宗耀祖,也是孝亲的表现。
D.有的人认为官员只要能孝顺父母就一定会廉洁奉公,这种想法夸大了孝文化的作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古代孝德泛化的社会条件下,孝被认为是为人第一德,一个人在家能孝亲,在朝必能忠君。
B.中国古代那些廉吏一生清廉为官,不做贪赃枉法之事,是因为他们担心受牢狱之灾而辱没先祖。
C.古代中国社会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所以在中国古代更看重孝与廉这两者的统一性。
D.中国古代的孝文化作为优秀传统道德资源,对当前加强干部廉政与廉德建设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6B7D8B(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陈翔所谓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无偿地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志愿精神是当代全球社会推崇的重要价值理念,它是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风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是个人对生命价值、人类社会积极态度的彰显。
因此,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基本内容的志愿精神是全世界所追求的美好的、崇高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以无私助人为价值取向的生命价值观,它对社会进步、文明创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在封建时代,志愿精神有其时代的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志愿精神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
志愿精神的培育过程必然是公民对志愿精神所体现的价值理念的认同过程,是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评价、选择、实践的动态开发和深化过程,进而落实、推进和成型,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他们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年龄阶段,处于社会责任和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是社会未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是志愿精神传承及建设的主力军。
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自然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固有规律,经由价值认同环节来完成培育重任。
价值认同的过程,是大学生塑造自身志愿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必由路径,也是改造思想、统一意识的重要途径。
志愿精神的培育需要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进行不断内化,即从价值观层面去认知、评价、选择。
探索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方法,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更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首先是对志愿精神的认知,其核心方法是对志愿精神的宣教,在大学生思想上渗透,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尊重、实践中的荣誉体验,进而形成稳定的德性需求和志愿伦理规范的思想品德。
大学生要准确把握志愿精神的科学内涵,要了解怎样的公民行为体现了志愿精神,要明白志愿精神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及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对志愿精神的情感认同,在认知的基础上,对志愿精神形成肯定、喜爱及积极参与等态度,这些情感体验,是满足人们自身的“友爱、归属与尊重”的心理与情感需要。
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形成行动认同。
只有通过认知、情感和深入行动三方面,大学生的志愿精神才能有效地内化成稳定的公益伦理。
特别是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志愿价值的体现,会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带动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做出有益的、积极的贡献。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2月16日,有改动)6.下列关于“志愿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志愿精神是体现民族精神风貌、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B.志愿精神是美好、崇高的文化精神,体现的是无私助人的生命价值观,在推动社会前进、促进文明创造等方面作用重大。
C.志愿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的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也不相同,在我国现阶段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
D.志愿精神可以培育,通过培育使公民认同志愿精神的价值理念,并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方法的一项是A.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在大学生中宣教志愿精神,在思想上渗透,使他们在情感上和实践中有所获得,形成稳定的思想品德。
C.使大学生在情感上认同志愿精神,形成肯定、喜爱、积极参与等情感体验,以满足自身的心理与情感需要。
D.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形成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行动认同,使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落实志愿精神。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处于精英地位,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
B.大学生承载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应真正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C.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固有规律,不断内化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
D.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带动了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
6.A 7.A 8.C(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c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邵和平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人类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延续生存而开创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天人合一’’学说是其中的代表,它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念,也是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
儒家关于天的解说,是一种生命哲学,天的根本意义是“生’’,是万物和人类生命之源。
正是在充分肯定天(自然界)生命价值意义的前提下,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讲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和谐共处,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彰显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儒家认为,在自然界,天、地、人、物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对峙的系统,而是不同差异的统一,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这个统一体中,各安其位,各遂其性,各得其所。
儒家“天人合一’’学说,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要以自然界为“本”,不能把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虽然天地之间“人为贵”,但不能以此强调人类中心论,把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主宰自然界。
人之所以为贵,贵就贵在人有社会性和主体性,有思虑忧患意识,而不是贵在对自然界实行为所欲为的任意宰割和索取。
否则,将会受到自然规律和法则的惩罚。
要对自然界科学地开发利用,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可持续发展。
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并不是否定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而是在遵循自然界为生命之源的前提下,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