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昭陵六骏》的特征及演奏探析

合集下载

昭陵六骏两骏流失始末

昭陵六骏两骏流失始末

昭陵六骏两骏流失始末昭陵六骏两骏流失始末昭陵六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石刻艺术精品,但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于上世纪初流失海外,为了六骏的团聚,不少有识之士奔走呼号。

不久前,陕西省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进行多次会谈后取得一定成果:昭陵六骏在离散90多年后的2010年有望在古都长安重新团聚!本期,编者特别邀请西安碑林博物馆文物专家马骥先生撰文,介绍昭陵六骏的传奇经历及其重要的文物收藏价值。

昭陵六骏是为李世民而造昭陵六骏石刻的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爱的六匹战马,是他辅助其父唐高祖李渊平定四海、建国立邦时所乘的坐骑。

六匹战马都有自己的名字:飒露紫(飒是风声,表示该马奔驰如风,毛色紫红,有“红色旋风”之意)、拳毛騧(騧音瓜,毛色桔黄,身毛呈波浪状卷曲)、白蹄乌(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马)、特勤骠(突厥产黄色战马)、青骓(骓音追,苍白杂色)、什伐赤(波斯产枣红色马)。

当年李世民还亲自作诗六首(即“六马赞”),赞扬每匹马的风采。

并命大书法家欧阳询抄录下来刻在六骏的旁边。

这六件石刻作品是为纪念唐太宗李世民昔日的武功而作,立在陵前,具有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同时也提醒他的大臣和子民,时刻不要忘记过去的艰难岁月。

业内人士透露两骏流失海外始末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现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宾大)。

其余的四骏,先是被搬运到陕西省图书馆,后于1950年移藏西安碑林博物馆至今。

1996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确定其为“国宝级文物”。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室六骏的说明牌上一直写着这样的话:“飒露紫、拳毛騧两骏于1914年被美帝国主义分子毕士博盗去,现藏美国费城宾大博物馆。

刘德海大师琵琶艺术人生解析

刘德海大师琵琶艺术人生解析

论文题目:刘德海大师的琵琶艺术人生解析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指导老师:系别:2011年11月6日刘德海大师的琵琶艺术人生解析摘要:。

关键词:。

正文:1.刘德海大师简介1.1 人生历程1937年8月13号出生在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自小就喜欢民族音乐,并开始学习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乐器;直到1954年,刘德海先生拜琵琶演奏家林石城为师,得到了林石城大师的真传;1957年,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在校学习期间,在浦东派演奏技艺的基础上广采博纳,融合以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孙德裕先生和平湖派的杨大钧先生等为代表的各大家之长,兼收并蓄,大大地提升了其琵琶演奏的基本功,并储蓄了深厚的传统音乐修养。

在1960年,首次演奏吕绍恩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1962年自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民乐教师;1964年调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70年任中央乐团琵琶独奏演员;1973年,他和吴祖强、王燕樵合作并创作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首开琵琶大型协奏曲之先河;1975年,刘德海先生首次演出了经他改编后的《十面埋伏》;1978年—1981年期间,他与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西柏林交响乐团以及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合作,使得中国的琵琶艺术走向国际的舞台。

1983年起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为当代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

2007年8月22日,刘德海先生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1.2 创作与演绎历程20世纪70年代,刘德海先生和吴祖强、王燕樵合作创作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首开琵琶大型协奏曲之先河。

为使音乐通俗化,他将《浏阳河》、《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游击队歌》、《马兰花开》等多首歌曲改编为琵琶独奏曲,具有雅俗共赏的品味。

并对《霸王卸甲》、《陈隋》、《浔阳月夜》等传统琵琶古曲进行了整理、改编。

他还创作了人生篇:《天鹅》、《秦俑》、《老童》、《春蚕》;田园篇:《一指禅》、《故乡行》、《天池》、《金色的梦》;宗教篇:《白马驮经》、《滴水观音》、《喜庆罗汉》;乡土风情篇:《纺车》、《风铃》、《杂耍人》(十首小曲组成)等大量富有哲理性的琵琶乐曲。

七年级美术下册《昭陵六骏》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昭陵六骏》教案、教学设计
1.注重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昭陵六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针对学生对艺术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掌握《昭陵六骏》的艺术特点。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创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观察《昭陵六骏》的图片,讨论以下问题:
-《昭陵六骏》的线条、构图、色彩等艺术手法有哪些特点?
-你认为这些特点如何体现了骏马的英勇、忠诚、速度等品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昭陵六骏》的艺术内涵。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以《昭陵六骏》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线条、构图、色彩等,展现骏马的特点。
七年级美术下册《昭陵六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昭陵六骏》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理解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临摹《昭陵六骏》的图像,掌握其线条、构图、色彩等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昭陵六骏》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技能。
2.写一篇关于《昭陵六骏》的鉴赏短文,内容包括:
-对《昭陵六骏》艺术特点的分析和评价;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昭陵六骏》文化内涵的理解;
-对《昭陵六骏》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的看法。
3.进行一次家庭作业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和所学知识。要求如下:

《昭陵六骏》课件

《昭陵六骏》课件
昭陵的建造历史
探讨昭陵的建造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
昭陵六骏的来源与意义
解析昭陵六骏作为昭陵陵园装饰的来源和象征意义。
第二章:昭陵六骏的艺术价值
1Leabharlann 昭陵六骏的造型设计探讨昭陵六骏的造型设计,包括线条和比例的优美。
2
昭陵六骏的雕刻技艺与手法
介绍昭陵六骏的雕刻技艺,包括雕刻工艺和技术细节。
3
昭陵六骏的艺术价值评价
评价昭陵六骏在中国古代石雕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昭陵六骏的文化价值
昭陵六骏与古代陕西文 化的关系
展示昭陵六骏与陕西古代文化 的紧密联系。
昭陵六骏与中外艺术文 化的联系
探讨昭陵六骏在中外艺术文化 交流中的重要性。
昭陵六骏的现代意义和 价值
说明昭陵六骏在现代社会中的 重要作用和影响。
结论
总结昭陵六骏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简要总结昭陵六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重要性。
强调保护和传承昭陵六骏的重要性
强调昭陵六骏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紧迫性。
《昭陵六骏》PPT课件
北京昭陵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地区,是以昭陵区域内博物馆包括 地下宫殿建筑。昭陵六骏是昭陵博物馆的重要文物之一。
引言
昭陵六骏被誉为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巅峰之作,是具有极高历史、艺术和文 化价值的文物。本章将简要介绍昭陵六骏。
第一章:昭陵六骏的历史背景
西汉的历史背景
介绍西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背景。

简述昭陵六骏的艺术特点

简述昭陵六骏的艺术特点

简述昭陵六骏的艺术特点
《昭陵六骏》是中国明代艺术作品,其艺术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细的雕刻技艺:《昭陵六骏》由中国明代艺术家沈宽创作完成,作品采用木雕和彩绘技法
制作。

艺术家通过雕刻技巧将六匹奔马塑造得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每一个细节都被精确地表
达出来,呈现了艺术家高超的雕刻技艺。

2. 生动的动态表现:《昭陵六骏》通过艺术家的巧妙处理,展现了马匹的奔驰动态。

每一匹马
都表现出明显的动感和速度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马匹奔马时的震撼力和力量。

3. 奇特的造型设计:《昭陵六骏》每一匹马的造型都独特奇特,艺术家通过对马匹体态的处理,使其更具艺术感和观赏性。

马匹的肌肉线条凸显,展示出矫健的体态和力量感。

4. 夸张的姿态表现:《昭陵六骏》在马匹的姿态表现上具有夸张的特点,通过放大和夸张的手法,使马匹表情生动丰富,更具有戏剧性效果。

总之,《昭陵六骏》作为中国明代的雕刻艺术作品,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生动的形象展示,
展示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风格。

刘德海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演奏技法研究——以《昭陵六骏》为例

刘德海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演奏技法研究——以《昭陵六骏》为例

刘德海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演奏技法研究——以《昭陵六骏》为例张迎春【摘要】《昭陵六骏》是刘德海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琵琶作品中极为经典的一部.以《昭陵六骏》的结构为例,从引言、主题以及尾声等内容对刘德海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演奏技法进行分析,旨在对其进行全新的诠释.%Zhaoling six J un is one of Mr.LIU Dehai's masterpiece,is also a very classic pipa painting works.This arti-cle takes Zhaoling six J u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playing techniques of LIU Dehai's works. The article takes Zhaoling six jun as an example,according to the introduction,the theme and the ending way,Conducted a systematic analysis,aimed at the Zhaoling six J un for a new interpretation.【期刊名称】《周口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5)003【总页数】3页(P154-156)【关键词】刘德海;艺术特点;演奏技法;《昭陵六骏》【作者】张迎春【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32.33刘德海是我国著名的琵琶艺术家,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少年时师从知名琵琶演奏家林石城先生,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后,又跟随杨大钧、曹安和等音乐大师系统学习琵琶演奏与创作。

在学习过程中,刘德海集多位名家之长,因此在琵琶艺术方面具有非常深厚的修养[1]。

简述昭陵六骏的艺术特点

简述昭陵六骏的艺术特点

简述昭陵六骏的艺术特点昭陵六骏是中国古代陵墓中的一组石刻,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的东侧。

昭陵六骏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一。

昭陵六骏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象逼真昭陵六骏的石雕工艺十分精湛,每匹马的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尤其是它们的肌肉、毛发和蹄子的雕刻,更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些马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不仅表现出了马的力量和速度,还表现出了马的优美和高贵。

二、造型优美昭陵六骏的造型非常优美,每匹马的比例协调,线条流畅,姿态优美,尤其是它们的头部和尾部的雕刻,更是表现出了马的灵动和优雅。

这些马的造型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对马匹外形的准确把握,更展示了他们对马匹优美姿态的追求。

三、寓意深刻昭陵六骏不仅形象逼真、造型优美,更重要的是寓意深刻。

昭陵六骏是秦始皇陵中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中“六骏图”的传统。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六骏图”是一种象征吉祥、祥瑞和权力的图案,它们通常出现在皇帝的宫殿、宫廷和陵墓中。

因此,昭陵六骏不仅是一组艺术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权力和荣耀的象征。

四、历史价值昭陵六骏不仅有着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昭陵六骏作为秦始皇陵中的文物之一,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同时,昭陵六骏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因此,昭陵六骏不仅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昭陵六骏作为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一,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形象逼真、造型优美、寓意深刻和历史价值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家对马匹形态和姿态的准确把握,更展示了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拳毛騧’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拳毛騧’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拳⽑騧’昭陵六骏近期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昭陵六骏”中飘零海外的 “飒露紫”和“拳⽑騧”的情况,虽多次路过陕西省礼泉县,由于到昭陵的交通不便,⽆合适的时机去拜谒唐太宗陵前“昭陵六骏”原放置地。

2010年5⽉7⽇,由陕西省唐⼤明宫遗址⽂物保护基⾦会派出的三位⽂物修复专家,以志愿者⾝份来到美国参与修复唐“昭陵六骏”中的 “飒露紫”和“拳⽑騧”,经过中美两国专家历的努⼒,原本已经⽆法移动的“⼆骏”,如今则达到全球巡展的基本要求,为⼆骏的回归创造了条件。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的九嵕(zōng)⼭。

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刻就列置其中。

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时,每战必乘骏马冲锋陷阵。

在两军对垒中,他常亲率精骑冲击敌⽅战阵,每每穿阵⽽过,谓之“贯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世民是在马上得的天下。

“六骏”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618年⾄622年五年间转战南北时所乘过的六匹战马,它们都曾伴随李世民在战场上纵横驰骋。

⽩居易诗中曾云:“太宗旨在振王业,王业艰⾟告⼦孙”,为了告诫⼦孙创业的艰⾟,同时也对与他相依为命的六匹骏马的怀念,李世民在贞观⼗年(636年)兴建昭陵时下诏,将“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

” 世间传说,唐太宗令画家阎⽴本先把“六骏”形象画出,然后令⼯艺家阎⽴德刻在⽯屏上,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之内。

他还为每⼀匹战马赐名作诗,记述它们的战功和风采。

史传唐太宗还令⼤书法家欧阳询将每⼀匹战马的名字和御制颂词誊写于纸上,令⼯匠镌刻于⽯雕之上。

虽然每⼀幅⽯雕上都留有⼀尺见⽅的凿字处,但经过⼀千多年的风吹⽇晒、⾬打霜浸,如今却是看不出⼀个字样。

“六骏”分两列东西相对地放置在唐太宗陵前,马头均朝向南边的陵寝。

从南向北,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騧”“⽩蹄乌”;东侧依次是“特勒骠”“青骓”“什伐⾚”。

“六骏”每件宽204厘⽶,⾼172厘⽶,厚40厘⽶,重达3.7吨,均为青⽯质地。

琵琶语 民乐赏析

琵琶语 民乐赏析

琵琶语赏析这首曲子,有意无意的,听了很多年。

首次是于高二时赶往学校的路上。

蹬着自行车一路狂飙时隐约听见路边的茶楼飘出零星片段。

当时不知曲名,只是感觉挺可惜。

听着像是清澈宁静的曲子,被进出的人声已经马路上的车流搅得零零碎碎的。

其后是在校园。

中午放课后尚有课业未完,待到起身时教室已经空了。

整个校园里亦仅有寥寥数人。

听出广播里的旋律是之前偶遇的片段。

感觉空气中流淌着亲切,以及惊喜。

那是一档音乐赏析节目,从中得知,曲名是《琵琶语》。

托人下载来听。

初次细闻《琵琶语》,从听到的那一刻起,该曲就把我带入到一种凄清婉转的情绪里,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起初当是古筝。

后经他人指点及反复对比,发现声音虽然像,但还是会有区别的,琵琶声音那么清脆,古筝声音比较醇厚。

可能是与共鸣箱的大小有关吧。

那绝美的声音,让我想到了易逝的情感。

无论曾经的海誓山盟是怎样的真诚,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终究曲终人散。

配白居易的琵琶行不太合适,但是叫琵琶语还是很贴切的,可能真是商人重利轻别离,不管你如何挽救你们的感情但终是镜中花水中月。

在琵琶声响起时,我看到桌子上的玻璃茶杯中两片茶叶相连飘动,好像两人牵着手,时而分离,时而相拥,起起伏伏,跌跌荡荡,终沉于杯底……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孔雀东南飞的悲伤。

后来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发现是电影插曲,果然是离散的曲调呢。

好神奇的曲子,无处不在么……不过还是觉得单纯作为一个独立的曲子来欣赏比较好。

意境很好,自己写日记的时候会听,很有回忆感。

琴声如诉依然是一曲《琵琶语》使人消魂。

能活在这样一种单纯美妙的音乐和这一片秦砖汉瓦遗风的蓝印世界,只有心的震颤和宁静,我沉迷于这种奢侈。

宛如看见于千年古镇之上,巨幅的蓝印花布悬天而挂,迎风摆着。

若窈窕古韵美女,洗尽铅华般素然站立在时光的展窗。

素洁的白色小花印入古朴的蓝,在光的投射下,亮而不艳,实而不华。

简单朴素的心被那些蓝印花布包裹起来,竟突然的生出很多的感动来。

不为人,不为事,只为这漾在眼波里的素寂的美。

琵琶的十大名曲介绍

琵琶的十大名曲介绍

琵琶的十大名曲介绍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

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琵琶的十大名曲,欢迎阅读。

1《塞上曲》《塞上曲》是一首传统琵琶大套文曲,乐曲通过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哀怨悲切之情。

此曲细腻地描写了王昭君对故国家园的思念,抒发了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感,曲调婉转细腻,缠绵惆怅。

在弹奏上充分发挥左手推、拉、吟、揉及擞音、带起等技法,在虚音、实音的不同音色、音量的交错配合中,运用弹、挑、泛等单音与拉、推、轮指等连指的巧妙穿插,使旋律更显委婉柔美,表现出“声声掩抑声声思”的情绪,表达了古代妇女受压抑的内心痛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夕阳箫鼓》《夕阳箫鼓》又名《浔阳夜月》、《浔阳琵琶》或《浔阳曲》,《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

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

乐曲以鼓声、箫声起始,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以丰富乐思。

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于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3《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

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优秀代表作。

在传统琵琶曲中,文曲一般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缓,技巧多用左手推拉吟揉手法,善于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或表达内心细腻的情感,而武曲则结构精致绵密,旋律层次分明,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多用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因而,琵琶曲《十面埋伏》气势雄伟激昂,风格旖旎壮美,艺术形象生动鲜明,是古典音乐的瑰宝。

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 昭陵六骏(1)

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 昭陵六骏(1)

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六駿(1)【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摄昭陵六骏简介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a)”、“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弟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罗振玉在其著作《石交录》中记载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令文物商人将昭陵六骏运往洹上村,文物商因石体重大不方便,将“飒露紫”、“拳毛騧”二石剖而运之。

袁克文“怒估人之剖石也,斥不受。

”之后被驻京美国文物商购得运往美国。

基本资料建造历史昭陵的建设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

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昭陵同时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墓旁祭殿两侧有廊庑,“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讲解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与昭陵六骏

讲解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与昭陵六骏

5·全线平推、冗长乏味-不会掌握节奏而平均分配时间,重 点不突出,从头到尾一种讲法、一种腔调、一种音高 6·真伪不辩、以假乱真-前者是自己对真伪把握不好或似知 非知,后者是故意售假 7·简单赞颂、缺乏分析- 一是眼界不宽,不知道世界之大,别人的好处; 二是不会在分析与比较中去赞扬,变成“硬捧” 二是不会在分析与比较中去赞扬,变成“硬捧”; 三是不掌握讲解技巧,不知道话有三说 8·雅俗失当,详略不分-不知道自己所讲内容应当定什么讲 解基调,拿捏不住分寸,当雅者不雅,当俗者不俗;当详 者不详,当略者不略
讲稿的分析理解及讲解 内容的扩展、提炼
王世平
一·确定主题
每一次讲解都应有明确的主题,这不因 为讲解时间的长短而改变。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的陈列大纲本身就存在 问题,未必正确,讲解员就必需审时度势,根 据实际情况来加以修订。
二·处理好开头结尾
开头非常重要,好的开头能一开始就抓住人, 产生吸引力,反之就会使观众迟迟进不了状态, 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注意不要太过于追求奇特、 怪异效果。不要拖得太长,要在一、二分钟内让 观众产生信任感,从一开始就要处于主动地位, 让观众相信自己是权威,会很好完成本次讲解。 有的观众对讲解员的能力、水平会有疑问,这很 正常,不要急于在开场白中向观众解释。不要在 一开始就下结论、作总结。
A ·对比手法 对比是基本的修辞手法,哲学界家告 诉我们,世上万物有比较才有存在,有比 较才会分出高低,对观众来说,经过对比 的讲解记得最清楚,理解也最深刻。对比 既有即时对比, 也有延时对比,还包括本 人讲解时手法上的对比等。
B·排比手法 排比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果用在 讲解中,可能比书面文章取得更好的效果。 排比本身除了罗列分量相当的不同内容外, 实际也是对内容的一种强调。注意与写文 章不同,这里应避免出现整齐的数字序列, 每次排比不要太多,排比的形式要尽量自 然,不露斧凿痕迹。

琵琶曲《昭君出塞》的演奏分析

琵琶曲《昭君出塞》的演奏分析
昭 君 出 塞 是 一 个脍 炙 人 口的 故 事 。 由此 应
上形 成 一 个 很 大 的幅 度 的对 比 。突 然 , 又用“ 划
轮” 奏出了“ 3 ” 的长 音 , 情 绪 又 陡 然 激 烈起 来 , 随
后, 又在 低 音 区 “ 吟” 出一 个 “ 2 ” 音, 并在“ 5 ” 音 上
运 而 生 的琵 琶 曲 也很 丰富 ,如 《 塞 上 曲》 《 昭 君 怨》 等。 而 本 文 所述 阿 炳 的 《 昭 君 出 塞》 《 昭君 怨 》
及《 塞 上 曲》 音调 并 没 有 大 的相 似 之 处 。 但是 , 从
煞住 。 在 音 乐 的休 止 停 顿 处 , 却 在 一琵 琶 板 面 上
重弹 一 下 , 造 成 一种 泣 不 成声 的效 果 。由此 我们
在 第 一 句 中 也 可 分 为三 小 句在 句 末 前速 度 也 宜
坎 坷 。 第 三段 较 短 , 以较 快 的速 度 收 尾 , 并 且 运 的色彩 , 更加 形 象 地 表现 了昭 君 和 番 的过 程 。
用 了锣 鼓 节奏 的 渲染 给 音 乐添 加 了 喜 庆 与 欢 乐
处( 进 湖 北 兴 山县 ) 一位 姓 王 名 嫱 的“ 良家子” 被
迫和番 的故事 , 王 昭君天生丽质 , 聪 慧异常 , 琴 棋书画 , 无所 不精 。传 说 进 宫 后 , 入 宫 多年 无缘 见 到 君王 , 直 至 呼韩 邪 单 于请 求 和 亲 。 元 帝 昭示 后宫 , 昭 君 主动 应诏 。临 近 离 开 时 , 元 帝 方 见 到 昭君 , 十 分 惊 艳动 人 , 想 要 更 改 却 为 时 晚 矣 。昭
活 的深 刻 感 受 。整 首 乐 曲情 感 丰富 , 让 我们 感 受 到 了琵 琶 艺 术 丰富 多 姿 的魅 力 。

昭陵六骏的文化价值与艺术欣赏

昭陵六骏的文化价值与艺术欣赏

昭陵六骏的文化价值与艺术欣赏昭陵六骏,是中国古代陵墓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其雕刻精湛,栩栩如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

昭陵六骏是唐代皇室陵墓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其文化价值与艺术欣赏不容忽视。

昭陵六骏是唐代明皇陵中的石雕,其形象栩栩如生,时至今日,依然引人注目,吸引了无数人的欣赏。

这些石马造型逼真,姿态优美,气势磅礴,是中国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这些雕像选材独特,栩栩如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唐代的历史故事,同时,也体现了唐代石雕工艺的高超技艺。

昭陵六骏不仅在造型上精湛,在制作工艺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对于其工艺的描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首先,石雕的材质是由红砂岩和青石两种不同的石料组成。

红砂岩是红色的,质地柔软,适合刻画精美的细节。

而青石则是灰色的,质地坚硬,适合刻画雄浑有力的形象。

这两种石料相互搭配,表现出了六种不同的马的形象,使得昭陵六骏更具魅力。

其次,在制作时,雕刻师傅们需要按照实物大小先用木头把形象做出来,然后再用工具逐步打磨出细节。

这种制作工艺需要雕刻师傅们既有耐心,又有技术,因此十分困难。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昭陵六骏的比例和细节能够刻画得更加精细,形象丰满,彰显出了唐代雕刻技艺的高超之处。

最后,昭陵六骏雕像使用的是自然石材,其纹理自然,并具有天然纹路,因此也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昭陵六骏上可以看到天然纹路和自然的颜色,这种自然的美和独特的纹理是现代人工雕刻所无法达到的。

除了制作工艺的独特之处,昭陵六骏的文化价值也十分重要。

这些雕像是中国唐代陵墓雕塑的代表,在历史文化和文化艺术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昭陵六骏是唐代陵墓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其选材独特,造型逼真,技艺精湛,是唐代陵墓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其次,昭陵六骏关于唐代的历史文化信息非常丰富。

这些雕像在很多细节上都展现了唐代的文化特征和历史日常生活,如马嘶、马蹄、马尾、马鬃等细节,使得观众从中了解唐代的风俗和文化习惯。

古乐西来、古乐今声——记中国首届西方早期音乐节

古乐西来、古乐今声——记中国首届西方早期音乐节

度的同时把握好虚实结合㊂(二)有机组合新技法以及琵琶曲的节奏琵琶曲‘昭陵六骏“中不但有新的演奏技法,其亮点在于节奏的多变,不但可以对声音加以装饰,同时,也和技法有着密切的关联[3]㊂‘昭陵六骏“的传统琵琶节奏和节奏的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技法的改变,其节奏也会出现改变㊂如引子的四拍子节奏就要改用快速挑弹,这和琵琶曲传统的快速弹挑技法不同;引子的三拍子节奏则应用大拇指㊁食指㊁中指的正反弹技法㊂所以‘昭陵六骏“要求演奏者要将新的演奏技法与乐曲本身的节奏有机组合在一起㊂(三)演奏‘昭陵六骏“时要把握好音色在演奏中,音色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需要把控的一部分㊂音色弹奏的优劣,是最直接的乐曲情感表达㊂同时,弹拨乐器琵琶弹这一种方法,很多时候都需要左右手之间的配合,只有左右手足够灵活且协调性强,演奏者才能将琵琶曲的真实魅力展现出来㊂所以刘德海先生在创作‘昭陵六骏“时对音色㊁技法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考虑,要求演奏者务必在演奏时把握好音色㊂如演奏引子的音色就好比马蹄声的从远到近㊂所以,在引子部分将右手演奏完全凸显出来㊂而快速挑弹则突出于音乐重音的前面一部分,左手的演奏主要放置在泛音和实音两个方面㊂通过左右手的彼此配合,就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引子部分的音色,这样就可以让听者听到马蹄声音㊂随着‘昭陵六骏“的音乐情绪越来越强,音色也随之发生改变,挑弹技法无法满足音乐越来越高涨的情绪,只有加入扫拂技法,使音色更雄厚㊂持续扫拂后,演奏者要再加入正反弹技法,正中存反,仿佛轻盈的水珠从平静的湖面溅起;反中存正,仿佛清泉出现在荒漠中,甘甜㊁醇厚㊂‘昭陵六骏“的正反弹演奏技法使得声音刚柔相济,组成十分完美的音色群㊂四㊁结 语在琵琶曲中,‘昭陵六骏“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功效,其风格介于现代与传统之间,既不落入传统的限制,又与现代的抽象创作不同,是标新立异的,有巨大的研究价值㊂当然,值得人们研究和学习的还有刘德海的博采众长与兼收并蓄,在琵琶艺术上坚持进取㊁永不止步㊂[参考文献][1]周 慧.琵琶练习曲发展之我见[J ].音乐时空,2013(16):168 171.[2]孟 璐.琵琶制作的改进及演奏技法的创新[J].艺术教育,2012(09):94 95.[3]乔建中.论刘德海对20世纪琵琶艺术的历史贡献[J].人民音乐,2014(10):4 8.(责任编辑:郝爱君)古乐西来㊁古乐今声记中国首届西方早期音乐节2016年11月7日至12日,经过长达一年的筹备,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㊁音乐学系承办㊁ 徐小平音乐基金”资助的国内首届西方早期音乐节如约举行㊂音乐节艺术总监余志刚教授㊁艺术总监Peter Allsop 教授和执行总监贾抒冰老师精心筹划了多场音乐会㊁讲座㊁工作坊,不仅为国内专业音乐界带来了重要学术信息,也为不少早期音乐爱好者送来了福音,体现了音乐节在艺术和学术上的双重属性,为西方早期音乐在国内的传播树立先例和蓝本㊂音乐节为国内成规模地㊁全方位地传送了欧美音乐学界㊁音乐表演界对早期音乐的最新研究和表演现状,仅从6场高质量的音乐会便足以体现音乐节的高端定位:顶级合唱团演唱的文艺复兴意大利牧歌㊁全新诠释的巴洛克器乐合奏㊁一流大师的古钢琴演奏㊁假声男高音与琉特琴专场音乐会等㊂音乐节邀请到的演出团体和艺术家包括 红发牧师”重奏团㊁ 鸭子歌手”合唱团㊁FA 古乐团均为国际一流古乐演出团体;而邀请到的演奏(唱)家则包括古钢琴演奏大师Michel Kiener㊁假声男高音演唱家李梅里㊁琉特琴演奏家Matthew Spring 教授㊁Peter Allsop 教授和Clive Brown 教授㊂由于早期音乐的特殊性质,演奏(唱)都具有较强的学术背景,他们的音乐会兼顾欣赏性和知识性,是艺术和学术的结晶㊂作者:盛汉 赖菁菁 文/音乐学系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17王欣洁:琵琶曲‘昭陵六骏“的特征及演奏探析。

琵琶曲《昭陵六骏》音乐特征及其演奏诠释

琵琶曲《昭陵六骏》音乐特征及其演奏诠释

琵琶曲《昭陵六骏》音乐特征及其演奏诠释
黑连仲
【期刊名称】《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昭陵六骏》是刘德海先生于2001年创作的琵琶独奏曲.该曲不仅是琵琶曲作中的精品、而且还是具有相当技术难度的经典之作.作者结合曲式分析对乐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奏特点,进行了诠释.
【总页数】11页(P180-190)
【作者】黑连仲
【作者单位】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天津3001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48.33
【相关文献】
1.琵琶曲《昭陵六骏》的特征及演奏探析 [J], 王欣洁
2.钢琴曲《夜莺》音乐特征与演奏诠释 [J], 徐澜
3.赵晓生琵琶曲《绿腰》的音乐特点及演奏诠释 [J], 张凌
4.琵琶曲《山之舞》音乐分析及演奏诠释 [J], 王欣洁
5.竹笛协奏曲《兰花花》的音乐特征及演奏诠释探究 [J], 刘素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昭陵六骏石刻浮雕

昭陵六骏石刻浮雕

昭陵六骏石刻浮雕
王蔚波
【期刊名称】《理财(收藏)》
【年(卷),期】2016(0)6
【摘要】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45华里之九嵕山.昭陵六骏乃指原放置于该陵北面玄武门内祭坛东西两侧庑廊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是唐太宗于贞观十年(636年)为纪念开国征战时所乘的六匹骏马,而诏令唐初著名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采用浮雕的形式描绘表现的.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王蔚波
【作者单位】中国考古学会;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永陵棺床石刻浮雕伎乐乐队形制的符号象征 [J], 罗明
2.昭陵六骏古代浮雕艺术精品——2001-22T《昭陵六骏》邮票鉴赏 [J], 杨振玉
3.昭陵六骏石刻被盗再考 [J], 裴建平
4.永陵二十四乐舞伎浮雕石刻研究综述 [J], 邱玲
5.浅谈“昭陵六骏”石刻的艺术特色 [J], 王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玄宗六弦赏析

玄宗六弦赏析

玄宗六弦赏析《玄宗六弦》是一曲充满正义凛然、侠气无双的音乐佳作。

这首乐曲以太鼓和笛子构建了主旋律,并在其中融入了琵琶,通过这三种不同的乐器,将一段宏伟的音乐叙事呈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深入探讨这首音乐的细节,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整曲的开篇,犹如一阵狂风骤雨,是十多秒的纯鼓点,这是对玄宗道者坚定卫道之心的高亢呐喊。

鼓声如雷霆般激荡,突显出主题的庄重和澎湃的能量。

这段开场鼓点的选择,似乎为整个乐曲设定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让听者在音符的跃动中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决心和力量。

随后,悠扬的笛声缓缓升起,鼓声渐渐降低,变成一种陪衬,引入了玄宗道者以清明之心踏入混沌尘世的情节。

笛声清澈而响亮,仿佛是道者内心深处清明的呼唤。

这一时刻,音乐通过鼓点的过渡,展现了道者在纷繁世事中的冷静和睿智。

笛声有一种飘逸的意境,仿佛道者身临危险,却能保持从容自若,如同清风拂面。

而后,琵琶的声音渐入,音符急促而有序,正如临危不惧的先天风范。

琵琶的音色独特,带有一种激昂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英雄的壮丽征程。

这一段的音乐编排,既表达了道者在逆境中果敢行动的英勇形象,也通过琵琶的旋律展现了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在音乐的高潮部分,三种声音相互交织,鼓声震撼、笛声清澈,琵琶急促,乐器之间的和谐共鸣犹如在混沌之中,浩然正气汹涌喷薄。

这一刻,音符的碰撞仿佛是在描绘一场激烈的战斗,正义的力量与混沌的黑暗展开激烈的较量。

三种乐器的交相呼应,形成了一幅宏伟的音乐画卷,勾勒出一位玄宗道者在风云际会中奋勇向前的场景。

最后,乐曲渐行渐远,音符逐渐平缓,如同战胜混沌、恢复宁静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鼓声渐趋平和,笛子和琵琶的旋律也逐渐回归宁静。

这或许是表达了在战胜一切困难后,玄宗道者最终实现了对混乱世界的净化,使得宁静和谐再度降临。

总体而言,《玄宗六弦》通过太鼓、笛子和琵琶这三种不同的乐器,构建了一个富有叙事性的音乐故事。

从开篇的豪情万丈,到中段的冷静睿智,再到高潮的激昂战斗,最终回归宁静,整个曲目仿佛是在讲述一位英雄在波澜壮阔的人生征途中的奋斗历程。

3-魏晋南北朝隋唐名词解释

3-魏晋南北朝隋唐名词解释

昭陵六骏1、这是唐太宗李世民令雕刻名匠将他征战时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刻成浮雕,置于他的墓地前,世称“昭陵六骏”,是一组纪念性浮雕。

2、昭陵六骏石刻分别是飒露紫、青雅、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骡、拳毛開。

3、六骏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4、其中的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驭者为其拔箭医治的间,具有情节性。

5、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6、六骏石刻风姿英武,具有悄节性和高超的写实艺术的表现力、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隗,是唐代陵墓雕刻的代表。

孝子画像石棺1、孝子画像石棺属北魏时期作品,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洛阳域郊出土,后流落海外。

2、在石棺的两外侧线刻着内容为孝子故事的画像,如舜、郭巨、董永、蔡顺、王琳等的行孝事迹。

3、各组故事间以树木分割成三组独立且连续的画面、每个画面表现一个孝子故事,每幅独立画面上方刻有标题。

4、画像以阴线刻画,线的运用十分成功。

5、人物情态生动树木山石与人物的比例关系协调,山水背景的处理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反映出北魏晚期绘画领域的发展面貌。

娄叡墓壁画1、娄叡墓壁画为北齐墓室壁画,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墓主叡墓为北齐右丞相,封安东王。

2、内容多为描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如出行图、回归图,或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等。

3、其手法写实,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和动态;晕染法运用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

4、布局延续了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一一人间一一地下”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突出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代表着北朝绘画的新水平。

昙曜五窟1、山西大同云网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五所石窟,即今天的云网1620窟,通称“县曜五窟”。

2、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曲《昭陵六骏》的特征及演奏探析
作者:王欣洁
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6年第12期
[摘要]
刘德海在2001年创作了独奏琵琶曲《昭陵六骏》,该曲可以说是众多琵琶作品中的精品,不管是演奏技术还是对音乐的掌控都是对演奏者极大的考验。

下面从《昭陵六骏》的创作背景入手,主要分析和探讨该琵琶曲的曲式结构、音乐特征,并介绍演奏技法,希望能为琵琶曲爱好者们演奏《昭陵六骏》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昭陵六骏》;琵琶曲;曲式结构;音乐特征;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12-0069-03
刘德海是当今琵琶乐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不但是著名的演奏大师,他创作的作品更是琵琶乐曲中的经典,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始终笔耕不辍,前后创作了《昭陵六骏》《金色的梦》《长生殿》等二十多首独奏曲,体现出其孜孜不倦追求崇高艺术境界的精神。

《昭陵六骏》以结构层次丰富、音乐语言新颖等特点,将战马驰骋疆场的性格、体态传神地体现出来,为人们再现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古代战场。

琵琶曲《昭陵六骏》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经典之作。

一、琵琶曲《昭陵六骏》的创作背景
在中国民族音乐高速发展的情势下,20世纪80年代以后涌现了大量民族器乐作品,其中有一部分琵琶曲作品基于传统音乐,坚持开放和创新,使得传统对意境的追求转化成了思索人生哲理[1]。

《昭陵六骏》就是刘德海先生创作晚期的代表作,创作《昭陵六骏》源于他偶然一次去陕西录音,见到西安的昭陵六骏石刻,有的奋蹄疾驰,有的巍然屹立,尽管出现残缺,但栩栩如生之态无法被掩盖,使他迸发出创作《昭陵六骏》的想法。

刘德海把这六匹战马称作唐太宗的六匹战士,并说他印象中的战争是万马奔腾,这六匹战马身被几箭,和主人合为一体,因而感动他的是马的精神,也是人的精神。

由此可见,《昭陵六骏》的创作源自为民族而战的马、人对作者带来的震撼、感动。

作者通过大胆构思、先进的琵琶创作理念,凭借丰富音响材料以及新颖的演奏技法,为人们呈现古代战场的激烈景象,并传神地将唐太宗乘御骑、挥刀驰骋的宏大场面和战马劲健俊逸、无畏勇敢的形象表达出来,歌颂古代帝王作为民族英雄建功立业的伟大英雄精神。

二、琵琶曲《昭陵六骏》的乐曲分析
(一)曲式结构
《昭陵六骏》使用的是传统民族音乐的曲式,全曲结构为散、慢、中、快、散,并标明为引子、A段、B段、C段、尾声,下面具体分析《昭陵六骏》的曲式结构。

1引子部分曲式
这一部分可依据演奏的节奏型细分为四拍子节奏、三拍子节奏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四拍子节奏,即在琵琶曲《昭陵六骏》的开始就选用四拍子快速过弦的演奏方法,谱例如下图1所示。

每一组由低音开始重拍,后再跳向高音;高音旋律是不变的,音程则持续以七大度跳进来进行;到了第二行,低音跳向高音的形式出现改变,新的形态得以衍生。

该琵琶曲引子中发生位置变化的有四种低音,这样就使得重音的演奏也出现了变化。

曲子从引子的部分快速开始,重音位置的改变,让音乐带有急促的情绪,就好比由远到近的马蹄声。

第二部分包含了三拍子节奏,而其旋律主要集中在中低音区。

相比第一部分,其音乐跨度较小,并且通过小二、大三、增四、纯五、大六的方式进行音程。

相对而言,这一部分引子较为平稳,营造出音乐连绵不断的氛围。

2A段曲式
该段是慢板,引子结束后正式进入《昭陵六骏》的主题,连续的、激烈的扫拂开始于A 段,其千军万马的气势完全深入到人的心田[2]。

这一段音乐整体上表现出激昂的情绪,仿佛是在对战争开始之前气势的描述;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有规律的、移动旋律的音程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谱例如下图2所示。

3B段曲式
该段是中速,该段音乐以叙事为主,三拍子带附点进行,将既有的平稳三拍子打破,增强琵琶曲的动力感,节奏更加跳跃,本该规范的音乐节奏也因此出现散板状态,使演奏难度更大,谱例如下图3所示。

后来,乐曲进行里出现新的节奏型,也就是带着三十二分音符的、五组音进行的旋律,使B段音乐的变化更多样;接着进行的三连音以六个音符为一组,不再有附点,以半音为主进行音程是其变化,增强音乐神秘感,逐步向前递进;再后来,音乐形式发生改变,进行三连音,变成三个音为一组,第二个音增加到两个,即第二个音变成双音弹奏,该排列再一次改变了重音的位置,音乐节奏感更加丰富。

最后,B段出现一个连接段,和C段承上启下,此时的音乐速度整体变慢,准备引出C段。

4C段曲式
该段是琵琶曲《昭陵六骏》的快板,旋律节奏稳定,音乐旋律流畅,为随后引出C段主旋律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的音乐进行尽管在节奏方面和上方大体一致,但纵向音程开始叠加,出现的和弦、双音增大了音乐的力度,谱例如下图4所示,这样的变化同时还增加了重音力度,和前面的音乐情绪有鲜明对比。

5尾声部分曲式
尾声部分对引子部分的一些音乐材料加以应用,促使乐曲前后呼应。

如果引子部分预示战争开始,结尾部分则诉说战争结束,使整首《昭陵六骏》琵琶曲在有始有终的进行中结束。

(二)《昭陵六骏》的音乐特征
一方面,拓展《昭陵六骏》的演奏技法是刘德海先生对琵琶创作的重要贡献,他在该曲中交杂、糅合一系列最为基本和简单的指法,产生各种新的指法组合,营造出新颖的横向音响和声效果,使音色感觉连绵不绝。

同时,刘德海对右手大拇指的作用加以丰富,将其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打破了传统模式下对大拇指作用的看法。

因此,《昭陵六骏》不但让右手琵琶的技法进一步丰富,同时在泛音上,左手的使用也是一大创新,通过结合虚与实凸显特征。

另一方面,《昭陵六骏》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这是它的另一项重要特征。

刘德海在创作《昭陵六骏》时对不和谐音程关系的使用很频繁,跳出传统五声调式写作大套的束缚,使听觉效果更新颖;特殊技法的大量使用旨在将音色多变形表现出来;过渡处采用模进手法,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更好的体现;通过三拍感、四拍感的转换强化音乐的动感等。

当然,《昭陵六骏》还具备传统性,它的音乐风格介乎古今之间,响应刘德海在琵琶曲创作中并存创新性、继承性的思想。

三、琵琶曲《昭陵六骏》的演奏技法
(一)训练左右手新技法,强调双手配合
《昭陵六骏》引子部分的开头要快速弹奏泛音,在控制力度的同时增强颗粒性;有机结合左手拨弦与右手扫弦、左手拨弦与右手轮指、左手拨音与右手弹挑剔挑等演奏技法在《昭陵六骏》中的大量使用,要求演奏者要左手强奏、右手相对弱奏,以强化音乐的冲突感;左手打音渐强,右手三指轮渐弱;小指快速颤泛音、大指按音,对战马的嘶鸣进行模仿。

战马奔跑的描写情景频繁出现在乐曲中,强调要演奏者天衣无缝地实现左右手的配合,在重视演奏力度的同时把握好虚实结合。

(二)有机组合新技法以及琵琶曲的节奏
琵琶曲《昭陵六骏》中不但有新的演奏技法,其亮点在于节奏的多变,不但可以对声音加以装饰,同时,也和技法有着密切的关联[3]。

《昭陵六骏》的传统琵琶节奏和节奏的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技法的改变,其节奏也会出现改变。

如引子的四拍子节奏就要改用快速挑弹,这和琵琶曲传统的快速弹挑技法不同;引子的三拍子节奏则应用大拇指、食指、中指的正反弹技法。

所以《昭陵六骏》要求演奏者要将新的演奏技法与乐曲本身的节奏有机组合在一起。

(三)演奏《昭陵六骏》时要把握好音色
在演奏中,音色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需要把控的一部分。

音色弹奏的优劣,是最直接的乐曲情感表达。

同时,弹拨乐器琵琶弹这一种方法,很多时候都需要左右手之间的配合,只有左右手足够灵活且协调性强,演奏者才能将琵琶曲的真实魅力展现出来。

所以刘德海先生在创作《昭陵六骏》时对音色、技法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考虑,要求演奏者务必在演奏时把握好音色。

如演奏引子的音色就好比马蹄声的从远到近。

所以,在引子部分将右手演奏完全凸显出来。

而快速挑弹则突出于音乐重音的前面一部分,左手的演奏主要放置在泛音和实音两个方面。

通过左右手的彼此配合,就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引子部分的音色,这样就可以让听者听到马蹄声音。

随着《昭陵六骏》的音乐情绪越来越强,音色也随之发生改变,挑弹技法无法满足音乐越来越高涨的情绪,只有加入扫拂技法,使音色更雄厚。

持续扫拂后,演奏者要再加入正反弹技法,正中存反,仿佛轻盈的水珠从平静的湖面溅起;反中存正,仿佛清泉出现在荒漠中,甘甜、醇厚。

《昭陵六骏》的正反弹演奏技法使得声音刚柔相济,组成十分完美的音色群。

四、结语
在琵琶曲中,《昭陵六骏》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功效,其风格介于现代与传统之间,既不落入传统的限制,又与现代的抽象创作不同,是标新立异的,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当然,值得人们研究和学习的还有刘德海的博采众长与兼收并蓄,在琵琶艺术上坚持进取、永不止步。

[参考文献]
[1]周慧.琵琶练习曲发展之我见[J].音乐时空,2013(16):168—171.
[2] 孟璐.琵琶制作的改进及演奏技法的创新[J].艺术教育,2012(09):94—95.
[3] 乔建中.论刘德海对20世纪琵琶艺术的历史贡献[J].人民音乐,2014(10):4—8.
(责任编辑:郝爱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