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调查思考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志愿服务不仅对他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探讨,从志愿服务的类型、影响、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种类多种多样,涵盖了各个领域。
从教育、环保、健康到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大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参与。
在教育领域,大学生可以到乡村学校、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教授孩子们知识,传授生活技能,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环境。
在环保方面,大学生可以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环保宣传等,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大学生还可以参与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如义诊、陪护、照料孤寡老人等,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医疗帮助。
志愿服务的范围广泛,让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参与的机会。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对于个人来说,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情怀,让他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和满足感。
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还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社会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和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还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和希望,让更多的人受益,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
尽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着诸多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志愿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志愿服务项目缺乏专业性和长期性,导致服务效果不佳。
其次是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和态度还存在偏差,有些人将志愿服务仅仅视为一种虚有其表的形式,缺乏真正的热情和责任感。
一些志愿服务项目也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和水平,吸引更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
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
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的重视也逐渐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中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部分,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不仅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
一、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1.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不断增加随着社会公益事业的普及和宣传,大学生对于社区志愿服务的认识和意识逐渐增强。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开始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在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的推动下,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进一步被激发,愿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方式多样化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义工活动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类志愿服务平台、社会组织等渠道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大学生社团、校友会等组织也在大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和机会。
3.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效果显著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效果也逐渐显现。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便利和帮助,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乐于助人、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思考1. 提高服务意识,培养奉献精神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应当提高服务意识,培养奉献精神。
大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要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和价值观,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 注重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应当注重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尊重被服务对象,尊重社区居民的意愿和需求。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对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就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方面,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结合专业知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服务社区、服务弱势群体,使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得到实践锻炼和提高。
大学生志愿服务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异加剧、社会交往冷漠等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障碍。
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借助青年学生的热情和活力,服务社会、服务弱势群体,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睦。
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可以增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弥合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隔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1. 志愿服务发展较为高涨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国家对青年志愿服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在政策扶持和社会关注下,活动日益频繁,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志愿服务项目也日益丰富多彩。
各高校、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纷纷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支援贫困地区、环境保护、社区义工等,志愿服务的范围和深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2. 志愿服务内容多样化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愈加多样,既有学术科技类的志愿服务,如科普宣传、文化交流等;也有社会实践类的志愿服务,如社区支教、环境保护等;同时还有公益慈善类的志愿服务,如慈善募捐、公益演出等。
这些志愿服务项目不仅涉及到各个领域,更是涵盖了不同层面,满足了大学生志愿者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调查思考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及个案分析的方法,基于深圳3 所高校662个样本的统计分析,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群体特征、服务内部动机、服务类型、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深圳3 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现状的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顺利开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分析长效机制高校大学生群体拥有专业的技能、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及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志愿服务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规模的不断壮大,对志愿服务现状的全方位调查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对深圳3 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为志愿服务建设机制的完善提供了有利依据。
一、问卷调查说明选取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学院3 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共662个样本,111项分析指标,男性大学生占56.65%,女性大学生占43.35%;深圳户口学生人数占54.08%,非深户学生人数占45.92%;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占17.37%,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占48.34%,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占26.74%,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占7.55%其中党员人数所占比例为
22.96%,团员所占比例为65.26&,群众所占比例为11.78%,志愿服务过程中担任干部比例8.12%,学生干部比例为26.44%。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社会活动。
然而,现实中的治理和组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不少现状和对策方向,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探索。
一、现状1.1 志愿服务种类单一在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的志愿服务活动仍以传统的宣传、慰问、义卖等形式为主。
少部分学生会开展环保、教育、助学等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并尝试创新性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方式。
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为他人服务,这些服务缺乏了参与性和长远性。
1.2 志愿服务模式局限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主要由学生主导,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仅限于应付任务和信守规定。
然而,当任务量较大时,学生对任务难度产生怨言;当任务量较小时,学生散漫贻误。
如此一来,志愿服务成为了一种流程式的服务,缺少了实质性的内容。
1.3 组织管理矛盾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由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发起。
在组织过程中,不少社团成员因自身骄横、权利主义等问题,导致服务质量和效果不佳。
同时,一些组织偏爱强制性形式化的服务,先入为主地设置“目标和计划”,忽略了服务的实践性和多样性。
二、对策2.1 多样化服务形式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除了常规的宣传、慰问、义卖等方式,学生们可以利用自身所学,提供相应的脱贫、教育、环保、科研等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除此之外,大学生可以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开展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的多元化志愿服务。
2.2 继续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针对志愿服务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组织矛盾和问题,各高校应不断优化组织机构和人员选取原则,加强社会考核与反馈,提高志愿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2.3 规范志愿服务管理大学生志愿服务本身不应成为一种义务劳动,而应视为一种志愿自愿行为。
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前应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并明确自己的服务意愿。
关于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思考
关于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思考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青年的认同和参与,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日益发展壮大。
首先,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实践性。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常常只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
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同学们能够接触到社会,了解社会上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和专业,为社会服务。
其次,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人文性。
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们能够关注社会上弱势群体,并且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他们的生活。
此外,志愿者服务也能够增强同学们的人文关怀,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更加注重社会道德和人文关怀。
第三,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教育性。
在志愿者服务中,同学们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无法教授的东西,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学习到。
最后,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社会性。
为社会贡献力量是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宗旨。
在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除了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也能够亲身感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感受到社会的温情和大爱,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关怀和爱心。
在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目前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劳动过度和团队管理混乱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们在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存在主观意识不强,缺少自觉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该把志愿者服务活动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并且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服务管理机制。
学校需要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培养,提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同时,对志愿者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实践和人文关怀的平台。
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和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高校志愿服务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参与人数不足、服务项目单一、管理不规范等,迫切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志愿服务现状的分析,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在推进高校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1. 参与人数不足当前,虽然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但是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人数仍然不够理想。
许多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这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性活动,缺乏自愿参与的积极性。
2. 服务项目单一大部分高校的志愿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公益形式,如支教、环保、慰问孤寡老人等,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 管理不规范由于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人数较多,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的学校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志愿服务活动往往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管理,容易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 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数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义务性活动,缺乏真正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再加上目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使得他们很难主动腾出时间参与志愿服务。
三、对策和建议1.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误区,高校应该在宣传中加强引导,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并明确表示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性的行为,不是强制性的义务。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他们从内心认同和接受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丰富志愿服务项目高校应该在志愿服务项目的设立上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规划,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方向的志愿服务项目,使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体验和体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1.1 志愿者积极性不足一方面,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逐年提高,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
这可能是由于个人兴趣、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1.2 志愿服务内容单一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较为单一,多数集中在敬老、支教、环保等传统领域。
虽然这些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忽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1.3 志愿服务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如志愿者培训不足、活动组织不力、安全保障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对志愿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1.4 社会认知度低尽管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其认知度较低,甚至存在误解。
这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招募志愿者、获取社会支持等方面受到限制。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策分析2.1 激发志愿者积极性为了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志愿服务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认同;•设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更丰富、更具挑战性的志愿服务项目。
2.2 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可以尝试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例如:•结合科技创新,开展科普宣传、技术支持等志愿服务;•关注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援助、情绪支持等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开展社区服务、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生活的一部分。
高校青年学生是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爱心,还能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目前高校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开展服务创新,以激发高校青年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志愿服务的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一、现状分析1. 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数更倾向于选择课余时间去打游戏、看电视、聚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对于社会活动的参与热情并不高,更别说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这种现象造成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人数不足,也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2. 志愿服务项目缺乏吸引力很多高校的志愿服务项目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导致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兴趣不高。
一些常见的志愿服务项目如清洁卫生、义卖募捐等,已经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缺乏新意和刺激。
若想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就需要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创新和多样化。
3. 志愿服务机构管理混乱志愿服务机构在很多高校并不完善,管理混乱成了常态。
机构内部人员不足,志愿者缺乏有效指导和管理,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的推进效果不佳。
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志愿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也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现状的分析显示,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为了改善现状,我们需开展服务创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志愿服务的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二、服务创新的内容1. 多元化志愿服务项目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上我们可以进行多元化的创新。
可以开展科技科普、社区调研、环境保护、农村支教等项目,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志愿服务项目的多元化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志愿服务的实用性和社会影响力。
2. 激励措施的创新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可以在激励措施上进行创新。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青年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志愿服务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帮助他们锻炼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仍存在不少问题,包括服务内容单一、活动模式陈旧、参与度不高等。
有必要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创新的服务模式和建议,以推动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分析1. 服务内容单一目前,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服务内容大多是在社区开展义务劳动、为孤寡老人或残障儿童提供陪伴和关爱、参与环境保护等。
这些活动虽然有益于社会,但缺乏多样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参与度不高。
2. 活动模式陈旧目前的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模式陈旧,大多是通过学校组织的方式,缺乏创意和活力。
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和持续性,缺乏吸引力。
3. 参与度不高由于服务内容单一、活动模式陈旧,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并不高。
很多学生只是因为学校要求或者为了填充简历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真正的热情和动力。
二、开展服务创新的必要性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不足,有必要开展服务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和效果。
可以尝试创新的志愿服务活动模式,例如通过志愿者俱乐部、志愿者联盟等形式组织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增加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持续性。
3. 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可以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机制,激励和奖励优秀志愿者,提高服务的效率和影响力。
三、推动服务创新的途径和建议1. 加强组织引导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引导和组织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有吸引力的志愿服务机会,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加服务的创新性和活力。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的志愿服务在大学生们中间也日益受到重视。
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帮助社会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能够增强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提出对策。
一、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1. 志愿服务项目单一目前高校志愿服务的项目单一化比较严重,大多数志愿服务都是面向特定群体或特定事件的,比如慰问孤寡老人、义务植树等。
这种单一的志愿服务项目难以满足大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也难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2. 参与率不高尽管高校志愿服务在宣传上做得较为充分,但实际参与率却并不高。
很多大学生们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还停留在“义务”上,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志愿服务可以对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3. 缺乏专业性高校志愿服务的组织者通常是学生会或者社团成员,他们在志愿服务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导致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不足。
这也使得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1. 丰富多样的项目设计高校应该在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多样性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比如可以开设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调研项目、环保项目、文化交流项目等,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志愿服务项目。
2. 提高参与率针对参与率不高的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大学生们的参与度。
可以开展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来吸引他们,比如举办志愿服务技能比赛、组织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会等,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3. 加强专业培训高校可以将志愿服务纳入到学生的课程中,开设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如社会工作、公益管理等。
通过系统的培训,可以使志愿服务的组织者更加专业化,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4. 拓展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高校可以积极拓展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借助社会组织的资源和经验,共同开展志愿服务项目。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专业性。
5. 强化激励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比如发放志愿服务证书、评选最佳志愿者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志愿服务是指个人在履行自己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自愿无偿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与技能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工作贡献力量的行动。
从1993年开始,中国志愿者行动被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
大学生志愿者也逐渐成为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多数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青睐,对大学生志愿道路的研究以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对策。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首先,从组织者方面来看,一般由各高校的团委来负责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了使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有序的开展,高校通常会选择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的方式,然后通过各系院团委的帮助,在各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分队。
从而构成一个全校性的志愿服务系统,更加有序高效的开展一系列青年志愿活动。
另外,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间来看,各高校将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在大学生的一学年中,同时又有重点集中,尤其把重点放在大学生的暑假期间。
由于暑假时间较为宽裕,这便为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志愿活动组织者的问题。
一个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往往跟活动的组织者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中国是一个志愿服务开展相对较晚的国家。
因此,不管是在志愿服务机制方面还是在宣传效果方面与部分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理解,产生一定的思想误区。
另外,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一般为该校的在校大学生,而由于大学生人生阅历以及经验方面的局限,往往影响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策划。
同时在校大学生易把眼光局限在校内,从而未能与社会更好的接轨。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单薄性问题。
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志愿服务内容类型的单薄,当今大学校园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部分仍然是从传统路线出发,开展一系列的传统志愿服务活动。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状况调研与对策建议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状况调研与对策建议【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着志愿服务活动类型单一、参与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等对策建议。
展望了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未来,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水平,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调研、对策建议、现状、问题、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指在校大学生自愿参与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旨在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进步,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河北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
背景介绍部分将围绕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和现状,介绍该活动在当地的影响和意义。
河北省作为华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之一,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调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奠定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状况,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次调研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当前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参与人数、服务项目和开展频率等方面的数据,以便全面了解现状。
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挖掘出导致志愿服务活动发展不顺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改善和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
在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领域狭窄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组织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等三项对策。
最后总结现状和对策,并展望未来发展,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和建议,能够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现状分析、问题、挑战、对策、组织管理、服务质量、服务领域、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开展。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组织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领域有待拓展等,影响了志愿活动的效果和价值。
研究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有效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和提升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的全面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更好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研究也将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参考,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支持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助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实现更好的效果和影响力。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情况调查与推进对策研究
2023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情况调查与推进对策研究•引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分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推进对策建议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研究背景与意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尽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效果不佳、服务资源不足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调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推进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质量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参与情况、服务内容和形式、服务质量、服务资源和支持等。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了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调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推进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质量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问题本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从政策、制度和实践等层面加以改进和完善?研究目的与问题02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分析参与人数虽然各高校具体情况略有不同,但总体上参与人数较为广泛。
参与比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参与比例较高,多数高校参与率达到80%以上。
志愿者服务参与情况各高校志愿者服务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扶贫助困、支教、文化传播、环保等。
服务类别主要涉及社会、经济、教育、环保等领域,其中社会实践类和公益慈善类最为常见。
服务领域志愿者服务类别与领域服务时长志愿者服务时长差异较大,多数高校平均服务时长在10小时左右。
服务频次服务频次也因活动性质和组织能力而异,多数高校志愿者服务频次为每周或每月一次。
浅析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现代社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潮流,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其中。
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社区志愿服务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本文将就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首先,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是积极向上的。
随着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重视和提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社区的需求和问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大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指导,获得实践经验和成长。
然而,与此同时,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够纯粹,只是出于填写简历或获得证书的目的。
他们缺乏对社区服务的真正热情和责任感,甚至存在投机取巧的现象。
其次,一些志愿组织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质量不够规范和专业,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和影响力不够明显。
再次,由于大学生学业繁重和时间有限,很多人难以长期坚持参与志愿服务,导致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有所欠缺。
最后,一些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缺乏相关保障和保护。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和措施。
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志愿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其次,志愿组织应该加强组织管理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机制和规范,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益。
再次,学校和社区应该加强合作和沟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和平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动力。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和投入,为志愿者提供更好的保障和保护,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和环境。
总之,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但是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志愿服务是指高校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项目,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一种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
在当前社会中,高校志愿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改善社会环境,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研究背景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高校志愿服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从最初的雏形到如今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其次是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和特点,包括参与人数、服务项目类型、影响力等方面的介绍;最后可以指出高校志愿服务在当前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引出本文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详细分析,可以为后续正文部分的内容提供良好的铺垫。
1.2 研究意义高校志愿服务的研究意义十分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大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他们主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二、促进个人成长。
高校志愿服务是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参与其中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成长。
三、促进高校社会形象。
高校志愿服务的正面影响力不仅可以提升校园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能够向外界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高校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加入。
四、促进社会发展。
高校志愿服务项目旨在服务社会、改善生活,通过学生参与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劳动力和资源支持,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
开展高校志愿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高校志愿服务现状分析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兴起,成为一种时尚行为。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帮助。
近年来,一些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本文将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参与度不高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志愿服务内容单一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内容上比较单一,很多活动都是以慰问孤寡老人、义务辅导等为主,缺乏特色和创新,使得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够。
3. 志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志愿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志愿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他们的服务不够专业和有效。
4. 志愿服务缺乏长效机制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很多活动都是偶尔性的,缺乏持续性和连续性,使得其社会影响力大打折扣。
二、解决措施1. 提高参与度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例如设置学分奖励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奖励机制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2. 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共同合作,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例如可以开展环保、健康、创业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3. 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机构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保证其质量和效果。
4. 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和社会组织应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志愿服务社团或基地,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持续开展,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5. 特色化发展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地域环境,制定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如开展农村扶贫、乡村振兴等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中体验和实践。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情况调查与推进对策
04
推进对策与建议
加强培训与指导,提升服务质量
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
01
组织专业人士对志愿者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
和服务意识。
提供个性化指导
02
针对不同服务领域和项目,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志
愿者能够更好地完成服务任务。
建立反馈机制
03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意见和
服务效果与评价
社会影响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得到了社会 的广泛认可,提高了社会文明
程度。
学生成长
志愿者在服务中锻炼了组织协 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 能力。
服务质量
整体服务质量稳定,但部分项 目存在人员流动大、培训不足 等问题。
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逐渐完善,但仍存在 评价标准不统一、反馈不及时
等问题。
03
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参与意愿
设立荣誉奖励
为表现优秀的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或奖励,激励更多人参与志愿 服务。
提供实践机会
为志愿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积累经验和 提升能力。
加强宣传推广
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 度和支持度。
完善组织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了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
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品质
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实际 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推进志 愿服务提供依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和建议,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向更高质量 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 精神
通过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引导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 任感和公民意识。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的关注也逐渐增加。
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如何呢?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和分析。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具有积极向上的特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关爱留守儿童、义教支教、环境保护、慈善活动等。
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为社会发展增添了积极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参与度不够高。
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逐渐高涨,但整体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其次是服务质量不稳定。
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技能,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在实际服务中缺乏规范性和专业性,导致志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存在着短期化、零散化的问题,缺乏长期持续性和系统性,难以形成连续性的社会影响。
对于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呢?我们要充分肯定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学生志愿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和共同繁荣。
我们要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要鼓励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风气。
在未来,我们希望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进一步提升。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方面应该有更多的选择。
作为青春的主人,大学生们应该充分尝试不同方向的志愿服务项目,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气质。
大学生志愿服务应该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效果。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们应该注重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感受,通过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为社会贡献更多且更有效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及个案分析的方法,基于深圳3所高校662个样本的统计分析,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群体特征、服务内部动机、服务类型、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深圳3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现状的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顺利开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分析长效机制高校大学生群体拥
有专业的技能、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及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志愿服务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规模的不断壮大,对志愿服务现状的全方位调查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对深圳3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为志愿服务建设机制的完善提供了有利依据。
一、问卷调查说明
选取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学院3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共662个样本,111项分析指标,男性大学生占56.65%,女性大学生占43.35%;深圳户口学生人数占54.08%,非深户学生人数占45.92%;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占17.37%,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占48.34%,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占26.74%,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占7.55%其中党员人数所占比例为22.96%,团员所占比例为65.26&,群众所占比例为11.78%,志愿服务过程中担任干部比例8.12%,学生干部比例为26.44%。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参与服务时间分布及服务内容、志愿服务的需求和评估、志愿服务的激励与收获、志愿服务的保障体系建立几个方面,分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特点,研究发现其呈现如下特点:
1.参与服务时间分布及服务内容方面
大学生志愿服务时间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多占比例为90.94%,这与大学生群体的特性密切相关,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学生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实践。
寒暑假大型活动服务所占比例为33.69%,对弱势群体服务占19.18%,社会应急服务占16.62%,这3项所占比例排在前三名,说明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其自身的服务特点,服务对象有一定的针对性。
扶贫开发服务、社会调研服务、科普宣传、维持交通秩序、青少年成长辅导服务总比例为32.63%,整体比例较大,单项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应该更加丰富,社会体验应该更加趋向有利于教育的范畴发展。
笔者注意到专业技能服务所占比例为8.76%,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较少的用到社会服务层面,作为课堂为较好的实践平台,专业技能的应用是今后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改进的地方。
2.志愿服务的需求和评价方面
由表1知,志愿服务的需求和评价方面,对志愿服务感兴趣、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加社会历练和结交朋友所占比例较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心里感到非常快乐占19.64%,大多数时候快乐占
37.76%,感受复杂不快乐占6.04%,志愿服务过程觉得很值得占36.71%,实践能力和思想境界有提高占32.78%,愿意继续参加志愿者活动占48.49%,希望开设课程占35.56%,得到支持和肯定所占比例为33.99%,大学生志愿者的年龄大部分在18岁到24岁,看重自身的情感体验,志愿活动中自身快乐程度很大地影响了他们是否继续参与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如果只强调服务而忽视了大学生服务群体的内在情感,忽视了对志愿服务自愿群体的社会肯定与良好评价,将打击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制约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的发展,甚至影响志愿服务整个体系的发展。
3.志愿服务的激励与收获
志愿服务的激励与收获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主办方的中肯评价、服务对象衷心感谢、荣誉证书和荣誉称号、适量奖金或物品整天所占比例为80.51%,但是单个所占比例都在30%以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志愿服务做了详细的奖励制度。
例如,美国设立国家专项奖金、奖学金,在就业、升学方面设立了志愿服务考核制度,并针对一些志愿组织在税收方面提供便利,我国对志愿服务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没有具体的奖励志愿服务的激励政策,小范围的激励方式并不能使广大志愿者,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受益。
智力、体力的全自愿服务缺乏奖励机制。
但我们也从调查分析中看到,责任心、爱心、热情、耐心、交际能力、应变能力所占比例都在在52%以上,学识、技能、金钱等方面所占比例明显较低,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显现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取向,这无疑是志愿服务能够顺利开展最有利的保障。
志愿服务过程中各种能力与学识的结合,使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各项收获保持在较高水平,志愿活动中培养的各种能力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都起到较大的作用。
4.志愿服务保障体系的建立
服务保障体系分析调查中显示,群众对志愿服务缺乏认识占46.53%,这表明深圳这所外来人口相对较多城市的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志愿服务的发展。
项目缺乏吸引力、专业人才缺乏、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参加服务的途径不方便、政策支持不足所占比例均超过30.26%,说明志愿服务中最重要的保障体制不健全、最需要的技能人才缺乏将是志愿服务保障体系组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图表中看出志愿者服务保障体系制约因素所占比例维持在一条
水平线上下,整个系统的完善需要花更多精力,也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和社会人士为之付出努力!
三、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思考
志愿服务组织形式能有效地团结民众,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志愿者为他人提供充满爱心的人性化服务,在体验助人为乐的活动中精神领域得到升华。
将志愿服务精神与城市文化背景结合起来,用庞大的社会体系作支撑,导向整个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向和谐发展的状态发展,这也是实现志愿服务关爱于人的精神要求和社会实践切身体验要求的必然结果。
本文对深圳市3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的分析,得出大学
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深圳志愿服务的坚实力量,大学生服务时间具有相对固定性,服务内容需要创新和寻求大学课堂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有较高需求,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得到社会和学校、家庭的多重肯定,提高志愿服务社会认知度,志愿服务过程中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和较完善的激励体制,引导大众正确追求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真.浅谈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j]科教创新,2010,(6).
[2]刘丹,胡肖楚.论志愿者服务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世纪桥,2013,(1).
[3]江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化志愿者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经贸,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