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ID)过程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ID)过程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二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三是集前面两种模式之优点的“双主”模式。下面就对这三种教学模式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这一模式经过20多年众多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且可操作性强。要深入理解这一模式就必须对其理论基础及其发展轨迹有个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一)以“教”为主的ID理论基础
以“教”为主的ID的理论基础比较复杂,从17世纪30年代捷克的夸美纽斯(Comenius)发表的《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制,开创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来经过历代众多教育专家学者的努力使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赫尔巴特(Herbart)的“五段教学论”(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20世纪苏联凯洛夫的教学理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赞可夫的“发展观”(认为教学不仅应当为掌握知识和技能服务,而且应当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即儿童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出发,确定效果与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选定最佳教学方案,按照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以期达到最大效益,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美国布鲁纳(Bruner)的“学科结构论”(认为不应该强调增加教材的量,而应该按照学科内容自身的体系结构即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绝大多数甚至90%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加涅(Gagne)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和他的“九段教学法”,直到20世纪后半叶奥苏贝尔(Ausubel)的“学与教”理论等。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需要分析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应学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而优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应该考虑如何教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学生目前对具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并不了解。而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思想和模式是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主流,因此通过本节课程,让学生能了解几个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中介绍了几个常用的、比较有影响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并分别对这几个教学模式和策略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便学习者在实际应用中能根据需要选取和运用各种策略,创造有效教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准备分析:
①学习者是嘉应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三的学生;
②学生对教学模式和策略有一定的概念,但不是具体了解;
③学生知道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与学习起点;
④学生知道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与基本要素;
⑤学生有十几年接受教育的经验,在课堂中体验过部分的以教为主的教
学策略。
(2)学习风格分析:该专业的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强,小组协作学习能力较强,但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属于沉思型的学习风格。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掌握各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内容,包括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
(2)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和策略,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选择。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说出教材中介绍了哪几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2)归纳教材中提及的几个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基本步骤;
(3)区分不同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目的及产生的效果。
《匆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匆匆》
学号2011143001
姓名蔡亮
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1)、学科:语文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名称《匆匆》教材所在位置:第一组第二篇课文《匆匆》朱自清
(2)、教学内容和地位:《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和小学生具体现实结合起来,在六年级即将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群体中,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也告诫同学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是一篇很有意义的语文课文,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本节课重点是教会同学们感受朱自清先生《匆匆》中的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但是作为朱自清先生早期作品,《匆匆》课文自身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作者的真实感情都藏匿于课文的词语中,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问题。
3、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1)、读一读写一写: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等生词。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设计的过程-PPT课件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对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 进行选择。 教学媒体选择遵循媒体选择率公式,又称为媒体选择最小 代价原理: 媒体选择概率(P)= 媒体功效(V)/付出的代价(C) 代价是指使用媒体所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等。媒体的功效是指媒体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 的作用的大小。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要解决真实环境下的任务,在解决 真实任务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但真实的任务是否 能体现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体现,就需要对学习内容深 入分析,明确学习内容的类型(陈述性、程序性、策 略性知识)以及知识内容的结构体系,才能根据不同 的知识类型,将学习内容嵌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 不同要素中。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
4.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提出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中 的核心和重点,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任务, 使得学习者解决问题成为可能。学习任务可以是一个 问题、案例、项目或是观点分歧,他们都代表某种连 续性的复杂问题,能够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展 开,均要求采用真实的情景通过自主建构的方式来学 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 以问题或项目、案例、分歧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 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 景”、“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 “管理和帮助”而展开。问题、案例、项目、分歧的 提出基于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的分析,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6 下一页
“肯普模式”的核心思想:
• 以四个基本要素 作为教学设计的 总体框架,把解 决三个问题作为 教学设计追求的 最终目标。
7 下一页
2、史密斯——雷根模型
该模式吸收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中对学习者内部心理
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考虑了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
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8
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为后续
的ISD步骤提供依据。
• 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
1、确定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
•
2、确定学习者的认知能力
•
3、确定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
•
4、确定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 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12
二、以“教”为主的ISD过程分 析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恰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
① 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
② 选择课题与任务;
③ 分析学习者特征;
④ 分析学科内容;
⑤ 阐明教学目标;
⑥ 实施教学活动;
⑦ 利用教学资源;
⑧ 提供辅助性服务;
⑨ 进行教学评价;
⑩ 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5
“肯普模式”的特点:
(1)把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置于中心位 置,说明这是整个ISD的出发点和归 宿,各环节应围绕它来设计。 (2)各环节未用有向弧线连接,表示 ISD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根据 实际教学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从任 一环节开始,按照任意顺序进行。 (3)把“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和“修改”在环型圈内标出,表明评 价和修改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4)图中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向学生传 递知识,其指导思想是通过教师的教 来促进和实现“刺激——反应”连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很难发挥。因而,“肯普模式”是一 个典型的以教为主、以行为主义学习 理论为指导的ISD模式。
三大类教学设计模式
三大类教学设计模式
(2012-03-15 13:44:03)
转载▼
标签:
教育
三大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及其特点
2010-09-15 9:28
1以教为主
2以学为主
3教学结合
三类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特点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与动机理论)。其设计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其设计原则是:强调以教师为主。其研究主要内容是: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
特点:1、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
2、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
3、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
4、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
5、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创建。
一、学习环境分析。指对教学所需要的总体环境的分析,包括物环境和人环境。物环境就是学的物质环境如温度、光线、通风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人环境则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师生之间的需要、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课堂气氛等。良好的学环境主要取决于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科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控制。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一般特征与学习风格。
初始能力是指特定学科的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也即是教学的起点;
一般特征指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个体的、生理与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历、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等。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1.讲授知识: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或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重点是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和传递。
2.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逻辑化的梳理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和阐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思考。
4.板书和PPT展示:教师通过板书和PPT等多媒体展示方式,将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5.练习和作业辅导:教师通过练习和作业的形式提供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6.知识检测和评估:教师通过考试、测验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检测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以上是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和策略的优点是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传达准确和系统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参与度较低、学习主动性受限等。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界也在不断探索和倡导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即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
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三位一体教学设计—以《新文化运动——自由主义在中国》为例
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三位一体教学设计—以《新文化运动——自由主义在中国》为例
摘要:有效的教学设计一定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考试测量评价的三位
相统一,其路径就是通过确定核心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依据主题设计高质量、有逻辑、有层次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以学生为主题,搭建深度学习的脚手架,
全方位落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评的三位一体
下面我以《新文化运动——自由主义在中国》为例,浅谈我是如何设计本课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三位一体教学设计的。
一、如何实现教、学、评的三位一体
(1)如何制定教学目标?依据内容标准(上位目标)描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为了将内容标准落地实施,变得可操作、我将内容标准转化成具体的课堂教
学目标:①阅读教材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陈述新文化运动内容,通过聆听教师
的概念讲解,填写教师呈现的中外文化比较图,学生能够比较自由主义思想和中
国传统文化的不同,能够总结归纳自由主义是新文化运动的灵魂。
②通过研读教师提供的文字、图片材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
式至少从四个方面概括说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背景;③通过研
读教师提供的新旧道德、古文存废的文字、视频材料,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依据材料、提炼观点,评述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并结合材料辩
证地解释自由主义思想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和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④通过
阅读教师提供的专家学者观点,学生能够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说明自由主义思想
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优缺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学生
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
*2、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创建。
*3、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优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系资源来支持学;6、强调学习的结果是完成意义建构。
*缺点:
*1、忽视教学目标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3、忽视自主学习设计;4、忽视教学模式设计
*5、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学生
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
*2、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创建。
*3、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优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系资源来支持学;6、强调学习的结果是完成意义建构。
*缺点:
*1、忽视教学目标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3、忽视自主学习设计;4、忽视教学模式设计
*5、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精品文档
政治以教为主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5篇
政治以教为主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5篇
什么是教学案例这可以这么来理解,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政治以教为主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治以教为主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
一、课标要求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及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三、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商品的含义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
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__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策略)的差异
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策略)的差异
首先老师在白板上左右两边分别写上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模式)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模式),然后让我们各自发表观点什么是以教为主和什么是以学为主。有人说以教为主站在教师的角度以学为主站在学生的角度,有人说以教为主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而以学为主中起到引导作用,老师就问了站在哪个角度都要进行教学设计,如何体现不同;主导和引导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认为以教为主多的是教师的讲授,而以学为主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是用于教师帮助学生的内化,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为主更多出现在学校教育中,而学为主是出现在类似于网络教育的自主学习中。
王老师回答说,学校教育也是有讨论和启发式教学,这种仍然是以教为主,而不能说明是以学为主,学校教育新课改环境下都在提以学为主,这说明以学为主是能够在学校教育中的。
我们的持续探讨没有获得一个好的结果,于是老师就引导我们做了讨论并得到如下的总结:
总结一下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模式)的一般程序、优缺点和适合学科:
一般流程: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分析任务较多,分析学习者、教学目标、内容等等;以教为主要确定目标,教学目标是具体、明确并且可以检测的;确定学习者的教学起点,这里可以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借助先行组织者策略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教授他们适合的知识;与此同时要对媒体、环境等进行设计和开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且进行精确设计;最后要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形成
性评价,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优点:以教为主的较小而漠视可以系统化、大批量的传递知识和培养大规模标准化人才;操作可控、目标明确并且教学效果可检测,高效、经济。
第三部分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
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 实现课程整全的必要前提
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 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一节 建构主义
一、学习理论概述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思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各有什么优劣?有何启示?
模
归类进入
c
c e 再作努力与记
型
记忆
忆生成联系
与长时记忆中
已有经验的对 主动地建构意义 与感觉经验
照作为试验
(实验性的) 对照做试验
f
d
成功的建构
意义的理解
g
D.H.Jonassen
让教学活动与实际问题挂钩 支持学习者发掘或形成问题 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 让学习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援助
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 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 识的意义建构。
支架式教学例:建构“动物”概念框架
的探究学习
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教师为让学生自己用 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导游
在各小组分配任务后,教师对如何到图书馆和 Internet上搜集素材、对所搜集的各种素材重要性 大小的分析比较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帮助学 生沿概念框架攀升)
现代教育原理教学设计教案
现代教育原理教学设计教案
教案标题:现代教育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教育原理的概念、理论和实践,并能够解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现代教育原理的核心要点,能够运用这些原理来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教学内容:
1. 现代教育原理的概念和理论
a. 教育原理的定义和作用
b. 现代教育原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c. 现代教育原理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2. 现代教育原理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a. 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
b. 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c. 合作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的实施
d. 创新教育的策略和实践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现代教育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提出问题:你认为现代教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现代教育原理对教学设计很重要?
b. 学生讨论和分享观点。
2. 理论学习:介绍现代教育原理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a. 教师讲解现代教育原理的定义和作用。
b. 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现代教育原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c.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 教学设计应用:
a. 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
-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互相评价和改进。
b. 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学生完成一项个性化学习任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同学分享。
c. 合作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的实施:
- 学生分组合作,设计一个小型项目,包括目标设定、任务分工和成果展示。 - 学生展示项目成果,并进行同伴评价和反思。
“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原则: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科学性
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
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根据机构外社会(或职业) 的要求来确定对学习者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 习者学习的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 分析发法。
内外结合学习需要分析法:根据外部社会要求调整 修改已有的教学目标,并以修改后目标提出的期望值与 学习者现状相比较找出差距。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国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
示范模仿法: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来教与学如何有效、灵 活的运用内外部肌肉获得某种技能的方法。
第一步,决定是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的方法,还是 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
第二步,决定是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法。
第三步,决定是选择归纳的教学法,还是选择演绎的教学法。
第四步,决定关于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三者如何结 合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
“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一、学习者分析
对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学习者认知差异与教学设计
认知差异主要体现在认知方式差异和智力差异。在进行 教学设计时,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 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模板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模板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相关知识
和技能,提高其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掌握本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独立学习和自我发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
3.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讲授+互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提问进行知识传授和思维互动。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意,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4.任务驱动。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流程
1.引入环节。用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3.案例分析。举一些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将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5.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问题提问、讨论参与、思维活跃度等等。
2.作业表现。包括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理解和运用程度、创新能力等等。
3.考试成绩。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难度,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文山学院班级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3班姓名马超学号20110701013029
◇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
◇总体教学目标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是解以后更加复杂类型的方程的基础,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其简单形式的解法。由于应用举例、比较说明等方法,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教学内容分解
情境引入
教师提出教科收第66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同进出现下
图: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
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
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
5070
151070230
1513
+
⨯--=
-
()
5070
131050230
1513
+
⨯-+=
-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
米,王家庄距秀水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