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课件专题7.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整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整理]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打出十二生肖的图片,(设问):十二生肖中有哪些与农业有关的动物?(马、羊、鸡、狗、猪、牛);(设问):为什么有如此多与农业相关的生肖?(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专题一第一节:古代农业经济。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
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2课件:7 专题复习课
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 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创新思维】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经
济模式、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和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三者之间既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这些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 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同时又会对世界产生一定的冲 击和影响。
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模式下如何对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史料三比较准确地认识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 不同模式,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 也应有市场经济。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 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 长远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 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 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
【解题指南】 (1)关键信息:赫鲁晓夫农庄改革、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2)隐含信息:赫鲁晓夫改革和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都属于调整生产关系,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析】选C。赫鲁晓夫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在一定 程度上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 国政府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正确。中苏对旧体 制的改革均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A错 误,排除;B、D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史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 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解读】史料一反映了斯大林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 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 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 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全册同步教学课件 专题7 (1)
5.苏联成立:
莫斯科 (1)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________ 召开“一大”,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 _____和 ______的 自愿 平等 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宪法 (2)1924年,苏维埃“二大”通过苏联第一部 ________, 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 ________形式确定下来。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 (1)____________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实施: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上,党内一致通 过废止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的决议,标志着苏俄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1)战时共产主义 2.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1)苏维埃 (2)布列斯特内容:
(1)农业:实行________,将农民除________、 ________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后又将征集对象 扩大到各种农产品。 (2)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________,实行高度集 中的管理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上的后果有哪些? (1)余粮收集制:侵犯了富裕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 中农和贫农的利益,从而动摇了工农联盟,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全盘国有化:超出了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限度, 造成政府控制过严,卡得过死,并且使资产阶级完全站到反 革命一边。 (3)取消商品贸易:取消市场,否认货币和价值规律,影 响了正常供应。
(3)商业:允许商品________,实行________。 (4)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的________制,实行 ________的工资制。 (1)粮食税 自由 (3)买卖 自由贸易 (2)经济核算 (4)实物配给 租让制 租借制 按劳取酬
【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课件专题归纳提升4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生活 的变化及其规律
1.变化 (1)近代以来,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 和习俗发生了巨大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新的社会风尚如注重环保、赈济灾区等 也在逐步形成。
(2)近代以来,交通工具有了质的变革。轮船、火车、汽 车、飞机均迅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 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 生活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3)近代以来,通信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电报、固定 电话、传呼机到移动电话,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简便,深 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4)报刊业逐步走向繁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专业性 报纸纷纷创办,各报普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并 重视可读性。 刊物种类急剧增加, 刊物封面和内容异彩纷呈。
【解答思路】 考查 近代社会习俗和礼仪的变化 知识 1.本题通过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令和社会现实 的关系设计题目,能力立意以比较分析为主。 2.在南京临时政府明确颁布废除旧的礼仪制 度的法令后,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仍沿用 题法 旧的称呼对待裁判官,体现出被告根深蒂固 对接 的等级观念。 3.材料不涉及当时审判制度是否 变化,也不能说明裁判官是否有意玷污平等 制度,故 A、C 两项错误;材料显示出南京 临时政府的共和政体,但不能据此判定被告 是否了解民国政体之变,B 项错误。 得出 D 答案
2.2008 年 3 月 14 日,总部设在北京的 BDA 咨询公司 公布一项研究报告称,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超过美国, 跃居世界首次。互联网迅速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使信息、知识更迅速、更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②改变 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 ③现代生活方式彻 底取代了传统生活方式 ④人们的价值观和认识世界的方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全册课件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自由放任”的美国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七
一
二 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专题八
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
三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赋”,农民要将收成的 三分之二 上缴给国家。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 财政收入 的主要来源。 3.农户除了向专制王朝缴纳赋税外,还承受着沉重的 徭役 负 担。 4.以小农户 个体经营 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
经济的基本特点。
(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①______ 耒耜 ,教导民众②
练案13 练案14 练案15 练案16 练案17 练案18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蒸汽”的力量 走向整体的世界 “自由放任”的美国
练案19
练案20 练案21 练案22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练案23
练案24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考案1 考案2 考案3 考案4 考案5 考案6
专题一、二学习质量检测题 专题三、四学习质量检测题 专题五、六学习质量检测题 专题七、八学习质量检测题 全程学习质量检测题(一) 全程学习质量检测题(二)
1.西汉儒学大师 董仲舒 说,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
【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课件专题6.2
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 __ 农业调整法 通过《 ___________》 业生产 ,减少农产品过 _______ 节制农业生产规模; 剩,保证农民利益,对农 政府补贴农户损失 恢复工 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农业生 通过 《全国工业复兴 _____________ 工业 的计划 法》 产 ___ : 要求各工业企业 加强国家对 _____ 劳资 关系; 协调 _____ 制定产量、价格、销 与指导; 公平竞争规则; 缓和社会矛盾 售等 _________ 保障工人权利
渡过难关
1.基本恢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 (1)时间: 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危机 起到了重大作用。 (2)原因:新政对美国渡过 __________
(3)表现 ① 1936 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 ② 1939 年,经济形势完全扭转。
2.彻底摆脱 (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原因 ①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 ____________
阅读教材 P115、P116【学习思考】 : 1.罗斯福的“试验”是指什么?
【提示】 罗斯福的“试验”是指罗斯福总统为了使美 国摆脱经济危机,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探 索活动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国家大规模地干预 经济的措施等。
2.罗斯福总统的人格魅力对美国最终克服这场危机起 到了怎样的作用?
措施 内容 举办救济 联邦紧急救济法 》 通过《_______________ ,政 和公共工 府救济;以工代赈 程 全国劳工关系法》 通过《_______________ :保 护劳工参加工会的权利,同雇 保护劳工 主谈判的权利; 《公平劳动标 __________ 权利 准法 》 _____ :限制最高工时,最低 工资;禁用童工
【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课件专题6.3
【提示】
(1)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摆脱了 70 年代以来的经济“滞胀”困境。(2)1982 年以后美 国经济连续增长。 (3)说明了里根政府采用的供给学派和货币 学派理论的主张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是有效的。
美国的“新经济”
1.表现 (1)经济持续增长。
通货膨胀 问题被化解。 (2)_________
●教学流程设计
演示结束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等国家为例,分 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 展; “新经济”。 (重点)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 化。(难点)
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形成条件
经济调节 机构统管经 (1)二战期间美国建立起庞大的 ___________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文字导入 1993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就职演说时指出:“我们必 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 成如富兰克林· 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地方, 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的政府。”克林顿上 台后实施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的宗旨是什 么?它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由此导入新课。
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师用书独具)
●课程标准 采用多媒体展现本课标准,并分析出具体的知识点, 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 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
重点难点
处理方法
国家垄断资本主 结合【互动探究】栏目,运用 重 义;二战后美国 史料,创设情境,师生合作探 点 的经济发展; 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探究 “新经济” 问题的能力。 结合【名师总结】栏目,首先 难 当代资本主义的 归纳出清晰的条目,然后结合 史实逐条讲解,使学生透彻全 点 新变化 面理解,并牢记于心。
【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课件专题7.2
农业国 。 (2)1925 年的苏联仍是落后 ________
(3)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 2.目的
国防力量 以维护民族独立。 (1)加强 __________ 物质技术 基础。 (2)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 ___________
3.方针
实 1925 年 12 月, 联共 (布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 ____
经 济 体 制
项 目
主要表现 ①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 最高苏维埃 成 于党, ____________ 为表决机器;②党的权 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党 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于 总书记斯大林 ______手中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保证了党对 新生政权 政 __________ 社会主义民主 的领导,一 治 和法制遭到了 定程度上维 体 严重的破坏 系了政局的 制 稳定 思想理论 单 思 __________ ________ 想 ①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调划一,学术及 能够统一全 文 成为社会风潮;②用 艺术创作日趋 国人民的意 行政干预 ___________ 的手段管 化 单一,文化创造 志 体 理思想和学术问题 力受到了极大 制 的压制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文字导入 苏联的一位总书记前往一个集体农庄视察,农庄工人以 植树方式欢迎总书记的到来,工人们分组干得热火朝天。突 然总书记觉得有两个工人干得有点不对劲,前面一个工人用 铁铲一铲一铲地挖出一个大坑,后面一个工人接着又一铲一 铲地把挖出的泥土铲回坑里,把坑填平,如此周而复始不知 疲倦。总书记觉得蹊跷,就问两个工人为何这样。那两个工 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放树苗的那位工人今天没来上 班。”这就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的写照。那么,斯大林模式 有何表现?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由此导入新课。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同步课件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
子
妇
●
贡
清
商
圣
根据时代背景,分析春秋战国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的原因有哪些?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私营手工业; ②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③诸侯为增强国力重视经济发展; ④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发展情况
时期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
概况
古希腊各城邦: 形成若干商业贸易中心; 海外贸易活跃。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 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 航线四通八达
拜占庭帝国: 一度垄断了中 国丝绸等东方 奢侈品在欧洲 市场的贸易
特征: 多源性; 差异性; 地方性逐 步扩大。
一、商业一贸、易商业的发起展源—与—发古展代世界不同地区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北宋东京城内有夜市,一直持续到三更,在闹市区甚至通宵不 绝,随之早市又开始了。
以上记载反映出北宋与前代相比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上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变化: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说明: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发展情况
朝代
周秦至唐代
唐末两宋及以后
(2)作用
①对人类: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再生产,大大丰富 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兴起。 ②对中国:中国通过海、陆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 香料、药材和琉璃等。 ③对世界:中国丝绸之路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 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发展情况
【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课件专题5.4
瓜分世界的狂潮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垄断组织 的形成, (2)随着 __________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 __ 国主义 阶段。 ________
(3)列强经济实力的上升,拉大了与亚非拉 _______落后国家和 地区的差距。
海外扩张 , (4)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 __________ 加剧了对市场的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文字导入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 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 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 世纪自然科学 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 创造了条件。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 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 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此导入新课。
【提示】 背景:美国完成了在北美大陆的扩张;美国 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19 世纪末欧洲 列强在对世界进行瓜分时实行排他性的殖民主义政策,这对 美国利益有损害。 特点:企图独霸世界。
争夺。
2.特点 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的强
瓜分世界 的呼声最高。 大竞争对手,它们要求重新 ___________
3.美国的扩张 (1)美洲体系的建立
门罗主义 ”,拒绝 ① 1823 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___________
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涉。
泛美同盟 ”,此后美国一步 ② 1889 年,美国成立了“__________
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
(教师用书独具)
●课程标准 采用多媒体呈现本课课标,并分析出具体的知识点, 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 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
【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课件专题8.2
西雅图 举行,提出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 国___________
上海 (2)2001 年,中国在__________ 成功举办了第九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 5.意义
亚太地区 发展要求,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 适应了____________
3.亚太经合组织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
【提示】 亚太经合组织的开放性决定了其独特的行动 准则,即不是靠谈判构成的条约规定而是靠成员的协商和领 导人的承诺来行事。不具有强制性,由成员自愿执行。
1.过程
1967 年西欧六国建立起欧洲共同体。 (1)欧共体:_________
(2)欧盟成立 ①1991 年 12 月,欧共体首脑签署《 _______________》 ,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推动了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 ②1993 年 11 月,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联盟 ________正式成立。
2.建立 (1)1992 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正式签署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993 年,三国又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做了补充。
1994 年 1 月 1 日,协定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 (3)_______
式诞生。 3.特点
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 是世界上第一个由 __________
二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教师用书独具)
●课程标准 采用多媒体原始呈现本课课标,并分析出具体的知识 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通过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 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 重点学习。
【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课件模块高考热点透视(32张PPT)
A
B
C D 得答案
1.知识角度 (1)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和农业的发 展状况。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表现,如生产工具、耕作技术 等。 (3)对小农经济的理解以及小农经济与古代政治制度、 古 代文化思想之间的关系。
2.史论角度 (1)从生产力的角度看,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需要较高的 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发达的水利设施、牛耕和铁制农具的推 广等基本条件,高考重视对这些生产力要素的考查,值得复 习时关注。 (2)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中 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多半以文 学、艺术作品为载体来进行考查。
【解析】 根据图示反映的是曲辕犁,而在甘肃敦煌莫 高窟壁画中出现,说明该项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在西北地区出 现。故选业经济
(2013· 江苏高考)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 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013· 海南高考)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 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
【思路点拨】 审题干 巧 排 除 材料中“受禾”“求年”“有足雨” 均与农业有关 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的社会生 活,“受禾”“求年”“有足 √ 雨”都与农业生产有关,故选 A 项 祭祀活动并不会必然带来好的 收成,此项内容本身存在逻辑错 误;商代甲骨卜辞并非全部都是 × 祭祀活动,此项内容还存在知识 性的错误,故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出来 × 材料没有体现出来 × A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复习课件
评价
背景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②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提出: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 “十大”上提出 新 经 济 政 策 的 实 施 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④分配:废除平均主义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工资制 ①经济上: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 打下基础 ②政治上: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①是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正确途径 ②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 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 ①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一大”召开 ②法律确定:1924年1月,苏维埃“二大”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
成就
弊端:存在着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农 业 全 盘 集 体 化
背景
①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农业是一种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农业 ②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过程:1929年-1937年 影响 ①积极影响: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条件 ②消极影响: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
【课标要求】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知识整理 ①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 ②1925年,苏联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 农业国 ③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建设,为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2013高一历史课件:7.3(人民版必修2)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赫鲁晓夫大规模开垦荒地,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因此④不正确。 答案: C
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综合国力有很大的提 高,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他执政前期的改革侧 重于( ) A.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 B.重点放在农业领域而且初见成效 C.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 D.与美国的争霸侧重于科技的竞争
(2)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 体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和平 演变”战略,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3.有人曾把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 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 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 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 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 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 错误的是( )
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 面去,火车继续开!” 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 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 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 的地方再拼装起来。”于是苏联…… (1)请你补充“……”处的内容。 (2)五位领导人的话反映了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 政策,你知道是哪些政策吗?实施这些政策的 主要影响是什么?
1.(2011· 龙岩市普通高中高一质量检测)有学者认 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 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 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 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物质利益原则 C.开展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废弃工业领域的部门管理体制
消 极 影 响
【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课件专题3.2
家庭联产承包 为主体的责任制。 (2)措施:实行以_______________
(3)过程
小岗村 农民自发实行包 ① 1978 年 12 月, 安徽省凤阳县 _______
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 ____
到组 等责任制。 ______
③ 1980 年, 四川省广汉县向阳 ____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 公社。 ④ 1980 年 9 月, 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 _____________
③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决定》 ,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从农业转向_________ 国有企业 。 (2)内容
企业活力 。 ①中心环节:增强 __________ 商品经济 。 ②任务:发展社会主义 __________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教师用书独具)
●课程标准 采用多媒体原始呈现本课课标,并分析出具体的知识 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通过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 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 习。
重点难点
处理方法
结合【互动探究】栏目, 十一届三中全会、农 运用史料,创设情景,师 重 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 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论 点 改革、对外开放格局 从史出和探究问题的能 力。 结合【名师总结】栏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首先归纳出清晰的条目, 难 意义,经济特区的特 然后结合史实逐条讲解, 点 殊性 使学生透彻全面理解,并 牢记于心。
(3)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标志着社会
新时期 的到来。 主义现代化建设 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 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青铜 农具,但常用的工具 • (1)农具:出现______ 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 (2)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 肥料,治虫灭害。 • (3)西周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 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 4.影响:人们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 居。 • 5.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 巧思妙记:
课 堂 探 究
一、探究问题:个体小农经济的特点有哪些? 【探究素材】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 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 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 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 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 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 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 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 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张养浩的《山坡羊》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 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 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 饿莩耳。 • ——董煟《救荒活民书》
【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中“机梭声札 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得出结论(1)(2);由材料二中“一个犁牛半 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谁是神仙, 我是神仙”得出结论(3);由材料三中“狼 狈无策”“流离饿莩”得出结论(4)。
(2)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的评价 (1)地位:属于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 基本模式 。 会生产的___________ (2)进步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 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努力提高 精耕细作 作 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____________ 出了贡献。 (3)局限性: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和徭役, 加上自然灾害,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课件专题2.2
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和措施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工商 ①提出开展“ ___________________
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币制改革 ”,用“法币”代替银 ② 1935 年实行“ ____________
币,对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 _____
【提示】 同意。两个条约都是帝国主义妄图置中国于 其统治之下的不平等条约。 1915 年日本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 的 “ 二十一条 ” ,是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北洋政府提出 的,日本企图利用欧洲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 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的有利时机,实现它对中国的独占。 《中 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 1946 年 11 月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 政府签订的。该条约是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在外交上全 面倒向美国的标志.同时也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利用 自身急剧膨胀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妄图实现对中国独 占的反映。两个不平等条约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4.结果 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民 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阅读教材 P35【学习思考】 :为什么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 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
【提示】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给自足 的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一些资本家和地主投资的近代工 业,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获利较少, 远远没有靠收取地租和其他封建剥削方式赚取的利润大。
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师用书独具)
●课程标准 采用多媒体原始呈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的知识 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通过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 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 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后期改革 (1)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 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 (2)结果
停滞 和下降趋势。 ①经济发展呈现 _____ 社会矛盾 不断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了困境。 ②各种 ___________
莫斯科落日
1.戈尔巴乔夫改革
超 (1)目的: 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 维持苏联的___
苏联社会主义 结合【名师总结】栏目,首先归纳 难 改革的启示和 出清晰的条目, 然后结合史实逐条 点 改革与解体的 讲解, 使学生透彻全面理解, 并牢 关系 记于心。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文字导入 在俄罗斯曾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 联访问,苏联负责接待的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 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每个家 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 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 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 赶去排队啊!”这则笑话尖锐、深刻地揭露了苏联的社会主 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对此,斯 大林的后继者们是如何进行改革的呢?结果又如何?由此 导入新课。
农业改革使农业形势有所好转,首先解决粮食不足的问 题符合现实,有利于解决苏联社会亟待解决的政治经济矛 盾。但因冒进思想,乱指挥,反复折腾,加上恶劣的气候, 导致 1963 年农业再度出现危机。工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没 有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政治改革没有触及 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使苏联重新陷入了个人崇拜的泥 淖。经济改革理论没有实质性突破,缺乏全面的战略思路, 工作作风急躁,改革总体上遭到挫败。
农业税 ,提高农副产品 _____ 冒进 思想和恶 农业 权;②削减 _______
的收购价格;③大规模开垦荒地和 劣气候, 农业再
玉米 种植 ______
度出现危机
方面 工业
措施
结果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 没有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
地方 权力 大 _____
①批判对斯大林个人 _____
独立自主 的地位 _________
(2)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无奈中被迫 下台。
阅读教材 P141 【学习思考】 : 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对 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成效如何?
【提示】 赫鲁晓夫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改变 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 权,削减农业税,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对工业管理体制 进行了改革, 扩大了地方权力;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进行批判, 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从而冲击了斯大林模 式。
1.背景 (1)20 世纪 50 年代, ___________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日益显现。
斯大林 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 (2)1953 年, _______
机。 (3)_________ 尝试医治斯大林模式的种种弊病。 赫鲁晓夫 上台后,
2.内容 方面 措施 结果
①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____________, ①农业形势有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 所好转; ②因为
级大国 地位。 ________ (2)概况
领域 内容 结果
经济
①困难重重,各项改 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 革措施难以奏效;② 加速发展战略 “__________________ ” 将改革重心转向政 治领域
领 域
内容
结果
人道的、民主的社 ① 用“________________
会主义 ”思想代替“科学 _______ 民 政 社会主义”; ②倡导“ __ 国家政局 不稳,经济 ①_________
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前期改革 (1)内容: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调整,将改革的重点放
新经济体制 ”。 在工业上,推行“____________
(2)作用
经济管理 体制产生了一定冲击。 ①对高度集中的 ____________
②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 提高。
军事实力 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 ③__________
连年滑坡, 思想领域极度
主化 ”和“公开性”,纵容 混乱;②民族问题严重, 治 _____ 民族分裂 运动愈演愈烈 自由化思想;③推行政治多 _________
元化,实行 _______ 多党制
阅读教材 P144 【学习思考】 : 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和本课所 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苏联解体原因的认识。
【提示】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 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 民族矛盾越来越严重。(2)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 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3)外部 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进 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①未找到个人崇拜 ________产生的
崇拜 ; 政治 _____ ②进行大规模平 真正根源;②赫鲁晓夫自 冤假错案 活动 反 __________
身也陷入个人崇拜 ________的泥淖
3.意义 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 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4.结果
斯大林模式 的框架。 (1)未能从根本上打破___________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教师用书独具)
●课程标准 采用多媒体原始呈现本课课标,并分析出具体的知识 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通过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 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 重点学习。
重点难点 重 点
处理方法
赫鲁晓夫、勃列 结合 【互动探究】 栏目, 运用史料, 日涅夫和戈尔 创设情境, 师生合作探究, 培养学 巴乔夫的改革 生论从史出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演示结束
课 程 标 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 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 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 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 性和曲折性。
重 点 难 点 1.赫鲁晓夫、勃列日 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 改革。(重点) 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的启示和改革与解体 的关系。(难点)
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