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梦溪笔谈二则同步检测试卷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练习卷(1)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练习卷(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练习卷(1)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千万蔽.地(2)旬日..子方皆尽(3)岁.以大穰(4)患.其塔动(5)贻.以金钗(6)匠师如.其言(7)盖.钉板上下弥束(8)人皆伏其精练..。

2.“之”有下列意思或用法:A.代词,代指物;B.相当于结构助词“的”;C.语气词,无实在意义。

请指出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

(只写序号)(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3)其虫旧曾有之.(4)问塔动之.因(5)钱帅登之.,患其塔动(6)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B.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C.方/两三级,钱帅/登之D.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4.翻译下列句子。

(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译文:(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译文:(3)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译文:。

5.作家作品。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朝代)时期科学家、政治家。

其中的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6.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以虫治虫》这篇文章在今天有什么重大意义。

据有关报道,近年来全国因误食有残留农药的果蔬中毒案件屡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超过1 000例。

研究表明,果蔬中残留的农药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滞留会引发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更可怕).更为严重的是,农药在人体内的蓄积,还会通过胚胎和人乳传给下一代,殃及子孙后代的健康。

二、课内阅读7.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钱氏据.两浙时(统治)B.故.如此(所以)C.而.动如初(顺接连词,不译)D.人履.其板(走,踩踏)(2)下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B.乃以瓦∕布之C.人∕皆伏其精练D.盖∕钉板上下弥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016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2016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梦溪笔谈》二则·综合能力测试(一)1、《以虫治虫》选自 ________, 作者 ________,字________, 浙江钱塘人 ,_______代作家。

2、给加点的字注音(1) 其喙 () 有钳(2 )岁以大穰()(3)梵 ()天寺木塔(4) 贻() 以金钗(5)六幕相联如胠箧 ()()(6)人履()其板( 5) 但逐层布板讫()3、解说字词 .①蔽 ()②悉()③旬日( )④穰()⑤岁( )⑥患 ()⑦履( )⑧赠()4、翻译加粗句。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遇子方虫 , 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差别以下各句中“之”的不一样用法①其虫旧曾有之。

() ②土人谓之“傍不愿”。

()5、填空(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介绍子方虫的天敌 , 用“明它清剿害虫时威力大。

最后用“”字显示虫害的紧急 , 治虫实为事不宜迟 . 接着"说明为数众多 , 用“”说"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二)3、解说句中加粗的词①患其塔动 ()②故这样 ()③未布瓦()④ 贻以金钗()⑤匠师如其言()⑥盖钉板上下弥束()4、解说句中的文言虚词① 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②乃以瓦布之(④但逐层布板讫 ())③贻以金钗⑤问塔动之因()5、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①钱帅登之()②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③匠师如其言()④此易耳()6、翻译句子①六幕相联如胠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皆伏其精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1、《梦溪笔谈》沈括存中北宋 2 、① xi ē②huì3 、①掩盖②所有或都③十天④庄稼丰产 4 、①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 ②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格斗 , 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江苏省泗阳县新袁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二则同步导练 苏教版

江苏省泗阳县新袁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二则同步导练 苏教版

21《梦溪笔谈》二则我国的科技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中有一部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梦溪笔谈》。

这部中国文化科技史上的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较为详细地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取得的高度成就。

课文所选的两则,文字简洁生动。

《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梵天寺木塔》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的过程。

相信你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对我国古代的科学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

【疏通文句】1.查字典,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蝎( ) 喙( ) 穰( ) 贻( ) 遂( ) 箧(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1)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如:①而动如初②匠师如其言(2)以:①岁以大穰②以钳搏之(3)之:①方为秋田之害②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4) 方:①方为秋田之害②方两三级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

(1)贻以金钗()(2)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3)但逐层布板讫()(4)方为秋田之害()5.请把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全。

(1)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2)方为秋田之害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7.翻译下列句子。

(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3)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4)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感知内容】8.《以虫治虫》一文中“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是怎样的?9。

《梵天寺木塔》中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了的问题?为什么要写众人对此事的反应?【探究问题】10.读了《以虫治虫》一文,它给你怎样的启示?11.《梵天寺木塔》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能力拓展】12.同学李军想进一步了解《梦溪笔谈》相关知识,请你为他提供几个获取该项知识的途径。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检测题 苏教版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检测题 苏教版

《梦溪笔谈》二则基础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6分)(1)其喙()有钳(2)岁以大穰()(3)梵()天寺木塔(4)贻()以金钗(5)六幕相联如胠箧()()(6)人履()其板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6分)(1)千万蔽地蔽:(2)岁以大穰岁:(3)患其塔动患:(4)未布瓦,上轻,故如此故:(5)贻以金钗贻:(6)人履其板履:3.解释下列加粗的虚词的意思或用法。

(6分)(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其:(2)岁以大穰以:(3)以钳搏之以:(4)乃以瓦布之乃:(5)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而:(6)盖钉板上下弥束盖:4.请对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加以归类。

(10分)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B.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C.其虫旧曾有之 D.问塔动之因E.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F.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1)代词,代物:(2)相当于结构助词“的”:(3)语气词,无实在意思:5.译述下列句子。

(8分)(4)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6.请用一句话概述《以虫治虫》的内容。

(10分)7.《梵天寺木塔》详细记述怎样解决塔动的问题,而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则用“如其言”一笔带过,这是为什么?(10分)8.填空。

(4分)《梦溪笔谈》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北宋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________成就。

综合题1.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2.《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参考答案基础题1.(1)huì(2)ráng(3)fàn (4)yí(5)qū qiē(6)lǚ2.(1)遮盖(2)年成(3)担忧(4)所以(5)赠给(6)走,踩踏3.(1)他的,指匠师的(2)因(3)用(4)连词,相当于“于是,便”(5)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6)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4.(1)B、E、F(2)A、D(3)C5.(1)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练习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练习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岁以大穰.梵.天寺木塔贻.以金钗逐层布板讫.人履.其板六幕相联如胠箧..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其喙.有钳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患.其塔动贻.以金钗匠师如.其言盖.钉板上下弥束..人履.其板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2)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二、阅读理解4.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界:②悉.为两段悉:③方.为秋田之害方: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方:④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之: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之:⑤其.虫旧曾有之其:匠师如其.言,塔遂定其:(2)请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3)这篇文言短文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示出来,并写出各个层次的大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5.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1)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是,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是。

(请用原文回答)(2)喻皓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哪个字透露了他的心态?(3)“无可奈何”一词既写出了大家对解决“塔动”这一难题无计可施,也反衬了。

(4)“人皆伏其精练”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5)课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七年级语文上册 《梦溪笔谈》同步速练卷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梦溪笔谈》同步速练卷 苏教版

七年级(上)语文同步速练卷21、《梦溪笔谈》二则A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给加点字注音。

(8分)(1)土中狗蝎.()(2)其喙.有钳()(3)岁以大穰.()(4)梵.天寺()(5)赵顼.()(6)贻以金钗.()(7)布板讫.()(8)如胠.箧()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0分)(1)简述《以虫治虫》的主要内容。

(5分)。

(2)用文中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办法。

(5分)。

(3)简述《梵天寺木塔》的主要内容。

(5分)。

(4)《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3、问题探究。

(15分)(1)《以虫治虫》一文中“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5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5分)。

(3)两则短文在选材上详略得当,试举例加以说明这一特点。

(5分)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7分)(1)向别人介绍一下《梦溪笔谈》。

(4分)。

(2)把你了解的有关沈括的情况写在下面。

(3分)。

B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8分)(1)中()(2)曾()()()(2)钉()(4)遂()()()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8分)(1)千万蔽.地()(2)则.以钳搏之()(3)土人谓.之()(4)钱氏据.两浙时()(5)患.其塔动()(6)贻.以金钗()(7)人履.其板()(8)但逐层布板讫.()3、问题探究。

(12分)(1)“以虫治虫”是害虫的天敌起了作用,你知道动物中还有哪些天敌吗?(至少说出四组)(4分)。

(2)结合有关内容分析“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怎样的心态?(4分)。

(3)《梵天寺木塔》体现了我国古代在建筑技术上的伟大成就,你知道我国古代还有哪些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吗?(不少于四项)(4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0分)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校本作业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校本作业 苏教版

《梦溪笔谈》二则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梦溪笔谈》作者是我国(朝代)的家、家。

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成就。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庆州界.生子方虫()(2)方为秋田之害.()(3)其喙.有钳()(4)千万蔽.地()(5)则以钳搏.之()(6)悉.为两段()(7)旬日..子方皆尽..()()()(8)土人谓.之“傍不肯”()(9)岁.以大穰.()()(10)其虫旧曾..有之()()(11)方两三级.()(12)患.其塔动()(13)未布.瓦()(14)故.如此.()()(15)而动如初.()(16)秘使..其妻见喻皓妻()()(17)贻.以金钗()(18)问.塔动之因.()()(19)此易.耳()()(20)但逐层布板讫.()(21)匠师如其言.()(22)盖钉板上下弥束..相联如胠箧()..()(23)六幕(24)六幕相持.()(25)人皆伏其精练..()3.通假字(要求找出通假的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土人谓之“傍不肯”同(2)人皆伏其精练同4.词类活用(1)千万蔽地()(2)便实钉之()5.古今异义(1)岁.以大穰古义:今义:(2)患.其塔动古义:今义:(3)此易耳.古义:今义:(4)但.逐层布板讫古义:今义:(5)匠师如.其言古义:今义:(6)人履.其板古义:今义:6.一词多义(1)方方为秋田之害()方两三级()(2)如如土中狗蝎()故如此()而动如初()匠师如其言()六幕相联如胠箧()(3)盖盖一癞蛤蟆也()盖钉板上下弥束()(4)履郑人买履()人履其板()(5)自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自不能动()(6)为项为之强()以丛草为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方为秋田之害()悉为两段()(7)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观之正浓()驱之别院()春冬之时()方为秋田之害()则以钳搏之()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钱帅登之()乃以瓦布之()秘使其妻见喻皓之妻()问塔动之因()便实钉之()(8)而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而剑不行()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而动如初()(9)其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必细察其纹理()使其冲烟飞鸣()常蹲其身()神游其中()其喙有钳()其虫旧曾有之()患其塔动()秘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匠师如其言()人履其板()人皆伏其精练()(10)以何不试之以足()以虫蚁为兽()不以疾也()岁以大穰()乃以瓦布之()贻以金钗()7.翻译下列句子(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七年级语文上册《《梦溪笔谈》二则练习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梦溪笔谈》二则练习 苏教版

《梦溪笔谈》二则练习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其喙.有钳( huì) 岁以大穰( ráng) 贻以金钗(chāi) 但逐层布板讫( qì)2.选出对各加点字正确解释的一项。

(4分)(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A.虫的名字B.正在C.方才D.于是(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 )A、每年B.年岁C.年年D、年成(3)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 )A、名词“钉子”B.动词“钉”C.用钉子钉D.是一个通假字(4)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 )A、虽然B.于是C.而且D.只是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一项。

(4分)(1)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 )A、人们遇到子方虫,就用铁夹子捉它,有时把虫夹为两段。

B.人们只要遇到子方虫,就用铁棍子打它,有时把虫砸成两段。

C.它们遇到了子方虫,就用钳子抓它,有时把虫弄成两段。

D.它们遇上了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捕斗,子方虫全部都被咬成两段。

(2)人皆伏其精练。

( )A、大家都把自己的精彩隐藏起来。

B.大家都佩服他的高明。

C、大家都屈服于他的高明。

D.大家都在伏天认真锻炼。

4.下列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为秋田之害B、旬日/子方尽皆C.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D.学而时习/之5.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3分)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B.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C、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6分)(1)如:A.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

(像)B.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遵照)(2)钉:A.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用钉子钉)B.钉板上下弥束。

(钉牢)(3)以:A.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用)B.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4《梦溪笔谈二则》同步练习3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4《梦溪笔谈二则》同步练习3

《梦溪笔谈二则》同步练习(一)1.《以虫治虫》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钱塘人,________代作家。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狗蝎()②其喙有钳()3.解释字词。

①蔽()②悉()③旬日()④穰()4.翻译下列句子。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虫旧曾有之。

()②土人谓之“傍不肯”。

()6.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给加粗的字注音①钱氏据两浙时()②方两三级()③但逐层布板讫()④人履其板()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患其塔动()②故如此()③未布瓦()④贻以金钗()⑤匠师如其言()⑥盖钉板上下弥束()3.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②乃以瓦布之()③贻以金钗()④但逐层布板讫()⑤问塔动之因()4.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①钱帅登之()②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③匠师如其言()④此易耳()5.翻译句子①六幕相联如胠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皆伏其精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梦溪笔谈二则同步测练苏教版01

[精品]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梦溪笔谈二则同步测练苏教版01

《梦溪笔谈》二则同步测练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岁以大穰.()贻.()以金钗如月去世箧.()布板讫.()2.分别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①中②曾()()()()③钉④为()()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①千万蔽.地()②旬日..子方皆尽()③岁以大穰..()④人履.其板()⑤患.其塔动()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及意义①其.喙有钳()②则以.钳搏之()③钱帅登之.()④便实钉之,则.不动矣()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①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②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译:6.填空:《梦溪笔谈》共卷,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时期的科学成就。

作者,字,北宋家、家。

二、同步解读7.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们“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害虫的方法。

也希望你能从生物防治方面举出其他例子。

8.《以虫治虫、这篇短文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9.《梦天寺木塔》中“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一句的“动如初”告诉我们什么?10.《梦天寺木塔》中当别人问到塔动之因时,皓笑曰中的“笑”写人物的什么?使我们看到人物的什么心理状态?11.这两则短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三、美文赏析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推敲《刘公嘉话》公: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提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宋·胡仔《笤溪渔隐丛话》)12.加点的字注意错误的一项是()A.一日于驴.上得句(lǘ)B.始欲着.“推”字(zháo)C.遂于驴上吟.哦(jīn)D.遂并辔.而归(pèi)1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14.把加字的文言文单音节词组成意义相同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梦溪笔谈二则练习苏教版 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梦溪笔谈二则练习苏教版 试题

欠风丹州匀乌凤市新城学校<梦溪笔谈>二那么
其一<以虫治虫>
一、默一默
二、读一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本文中重点实词、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

三、想一想
1.请同学们再次朗朗读课文,想一想“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
2.你觉得<以虫治虫>中消灭害虫的文法,对我们今天的农业生产有何启发?
3.质疑
四、练一练
对照课文把<以虫治虫>译成现代白话文。

<梦溪笔谈>二那么
班级:
其二<梵天寺木塔>
一、默一默
二、读一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本文中重点实词、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

三、想一想
1. 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体会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特点。

2.质疑
四、练一练
熟读两篇短文,识记并整理短文两那么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同步速练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同步速练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同步速练卷
七年级(上)语文同步速练卷
21、《梦溪笔谈》二则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初级中学 赵俊
A基础储备卷
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
1、给加点字注音。(8分)
(1)土中狗蝎()(2)其喙有钳()
(3)岁以大穰()(4)梵天寺()
(5)赵顼()(6)贻以金钗()
(7)布板讫()(8)如胠箧()
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②故如此
()
③未布瓦()④自不能动
()
⑤盖钉板上下弥束()⑥乃以瓦布之
()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①六幕相联胠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伏其精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6、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2
分)

读《梵天寺木塔》,回答下面问题。(12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
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0分)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
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
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4、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①悉为两段()②旬日子方皆尽
()
③其喙有钳()④岁以大穰
()
5、翻译画线的句子:(4分)

苏教版七上语文《梦溪笔谈》二则非常测练同步卷【推荐】

苏教版七上语文《梦溪笔谈》二则非常测练同步卷【推荐】

《梦溪笔谈》二则·非常测练同步卷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注意声调不能标错)其喙有钳( ) 岁以大穰( ) 相联如胠箧( ) 梵天寺( )贻以金钗( ) 人履其板( ) 逐层布板讫( ) 千万蔽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把词放在句子中理解)(1)方为秋田之害(2)千万蔽地(3)悉为两段(4)岁以大穰(5)其虫旧曾有之(6)方两三级(7)乃以瓦布之(8)问塔动之因(9)匠师如其言(10)但逐层布板讫(11)人皆伏其精练(12)六幕相持3.填空。

(1)《梦溪笔谈》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的科学家、政治家___________(人名)。

(2)《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消灭“”,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情况;《梵天寺木塔》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用“”“”来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

二、阅读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4.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悉为两段(成为)B.方为秋田之害(危害)C.土人谓之“傍不肯”(称,叫)D.忽有一虫生(一只)5.文中“之”的用法如下:A.代词,指代子方虫;B.代词,指代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C.结构助词,相当于“的”;D.语气助词,无义。

请一一指出,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其虫旧曾有之( )(2)土人谓之“傍不肯” ( )(3)方为秋田之害( )(4)则以钳搏之( )6.翻译下列各句。

(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

(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3)方为秋田之害。

7.文段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的安排为中心服务)8.这篇文言短文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出来,并写出各个层次的大意。

三、作文9.为你感兴趣的人写一篇传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练习1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练习1 苏教版

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6分)(1)其喙()有钳(2)岁以大穰()(3)梵()天寺木塔(4)贻()以金钗(5)六幕相联如胠箧()()(6)人履()其板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6分)(1)千万蔽地蔽:(2)岁以大穰岁:(3)患其塔动患:(4)未布瓦,上轻,故如此故:(5)贻以金钗贻:(6)人履其板履:3.解释下列加粗的虚词的意思或用法。

(6分)(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其:(2)岁以大穰以:(3)以钳搏之以:(4)乃以瓦布之乃:(5)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而:(6)盖钉板上下弥束盖:4.请对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加以归类。

(10分)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B.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C.其虫旧曾有之 D.问塔动之因E.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F.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1)代词,代物:(2)相当于结构助词“的”:(3)语气词,无实在意思:5.译述下列句子。

(8分)(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4)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6.填空。

(4分)《梦溪笔谈》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北宋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________成就。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7.《以虫治虫》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钱塘人,________代作家。

8.给加粗的字注音①狗蝎()②其喙有钳()9.解释字词。

①蔽()②悉()③旬日()④穰()10.翻译加粗句。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梦溪笔谈》二则同步测练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梦溪笔谈》二则同步测练苏教版

《梦溪笔谈》二则同步测练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岁以大穰.()贻.()以金钗如月去世箧.()布板讫.()2.分别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①中②曾()()()()③钉④为()()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①千万蔽.地()②旬日..子方皆尽()③岁以大穰..()④人履.其板()⑤患.其塔动()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及意义①其.喙有钳()②则以.钳搏之()③钱帅登之.()④便实钉之,则.不动矣()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①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②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译:6.填空:《梦溪笔谈》共卷,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时期的科学成就。

作者,字,北宋家、家。

二、同步解读7.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们“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害虫的方法。

也希望你能从生物防治方面举出其他例子。

8.《以虫治虫、这篇短文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9.《梦天寺木塔》中“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一句的“动如初”告诉我们什么?10.《梦天寺木塔》中当别人问到塔动之因时,皓笑曰中的“笑”写人物的什么?使我们看到人物的什么心理状态?11.这两则短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三、美文赏析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推敲《刘公嘉话》公: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提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宋·胡仔《笤溪渔隐丛话》)12.加点的字注意错误的一项是()A.一日于驴.上得句(lǘ)B.始欲着.“推”字(zháo)C.遂于驴上吟.哦(jīn)D.遂并辔.而归(pèi)1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14.把加字的文言文单音节词组成意义相同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梦溪笔谈二则练习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梦溪笔谈二则练习苏教版

《梦溪笔谈》二则(一)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以虫治虫》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钱塘人,________代作家。

2.给加粗的字注音①狗蝎()②其喙有钳()3.解释字词。

①蔽()②悉()③旬日()④穰()4.翻译加粗句。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①其虫旧曾有之。

()②土人谓之“傍不肯”。

()6.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1.概括这一段文字三层大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加粗的字注音①钱氏据两浙时()②方两三级()③但逐层布板讫()④人履其板()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①患其塔动()②故如此()③未布瓦()④贻以金钗()⑤匠师如其言()⑥盖钉板上下弥束()4.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②乃以瓦布之()③贻以金钗()④但逐层布板讫()⑤问塔动之因()5.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①钱帅登之()②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③匠师如其言()④此易耳()6.翻译句子①六幕相联如胠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千万蔽.地()
(2)旬日
..子方皆尽()
(3)岁.以大穰()
(4)患.其塔动()
(5)贻.以金钗()
(6)匠师如.其言()
(7)盖.钉板上下弥束()
(8)人皆伏其精练
..()
2.“之”有下列意思或用法:A.代词,代指物;B.相当于结构助词“的”;C.语气词,无实在意义。

请指出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

(只写序号)
(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3)其虫旧曾有之.()
(4)问塔动之.因()
(5)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6)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B.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C.方/两三级,钱帅/登之
D.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4.翻译下列句子。

(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译文: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译文:
(3)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译文:
5.作家作品。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
人,(朝代)时期科学家、政治家。

其中的部分,
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6.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以虫治虫》这篇文章在今天有什么重大意义。

据有关报道,近年来全国因误食有残留农药的果蔬中毒案件屡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超过1 000例。

研究表明,果蔬中残留的农药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滞留会引发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更可怕)。

更为严重的是,农药在人体内的蓄积,还会通过胚胎和人乳传给下一代,殃及子孙后代的健康。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7~11题。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钱氏据.两浙时(统治)
B.故.如此(所以)
C.而.动如初(顺接连词,不译)
D.人履.其板(走,踩踏)
8.下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B.乃以瓦∕布之
C.人∕皆伏其精练
D.盖∕钉板上下弥束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译文:
(2)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译文:
10.文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喻皓建筑技术高超的?
答:
11.《梵天寺木塔》体现了我国古代在建筑技术上的伟大成就,你还能说出古代我国在哪些方面的科技水平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指南针
沈括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
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中独茧
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指南针》)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家以磁石磨针锋.(锋利)
B.指爪及碗唇
..上皆可为之(碗边)
C.运转尤.速(尤其)
D.缀.于针腰(联结)
1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A.磁石的指南和柏树的指西,没有谁能确切地说明它们的道理。

B.磁石的指南和柏树的指西一样,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

C.磁石的指南,如同柏树的指西,可以说没有什么原因、道理。

D.磁石的指南,如同柏树的指西,没有谁能确切地说明它们的道理。

14.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几种使用方法?
答:
15.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遮盖(2)十天(3)年成(4)嫌,担心(5)赠给
(6)遵照(7)因为(8)精熟
2.答案:(1)B (2)A (3)C (4)B (5)A (6)A
3.【解析】选D。

D项的停顿应是“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4.答案:(1)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2)它们遇上了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

(3)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

5.答案:沈括北宋自然科学
6.答案(示例):使用和滥用农药,食物和环境都会遭到严重污染。

如果采用《以虫治虫》中的生物防治方法,则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率,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7.【解析】选C。

“而”在此是转折连词,可译为“但是”。

8.【解析】选B。

应为“乃∕以瓦布之”。

9.答案:(1)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2)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10.【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写法的掌握。

分析时既要从喻皓自身的表现入手,还要注意他人行为对表现喻皓形象的作用。

答案:面对塔动问题,喻皓以“笑”相对,称“此易耳”,从正面写出他对解决“塔动”问题是胸有成竹的,以此表现其技艺高超。

而匠师的“无可奈何”则反衬喻皓技术之高。

“人皆伏其精练”又从众人对他的态度上侧面烘托喻皓技术之高。

11.答案:宋朝时期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明朝时期造船业、航海业等。

12.【解析】选A。

“锋”在此为名词,指针尖端的部分,即针尖。

13.【解析】选D。

磁石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一样,(我)无法探究它的原理。

14.【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梳理归纳能力。

解题时首先应理解全文内容,然后找出使用指南针的相关内容,最后进行归纳。

答案:四种:水浮法、指爪法、碗边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边、以线悬挂。

15.【解析】此题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章表面,要围绕指南针的一些细微的或不被世人注意的特点入手,从文章中提炼答案。

答案:(1)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2)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3)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附【译文】
行家用磁石磨针尖(即磁化),就可以指向南方。

然而指向常常略微偏东,不全是正南方。

(把针放在)水上常摇摆不定,放手指(甲上)或碗边也都可以,运转速度很快,但(这些表面)坚硬光滑容易滑落掉下,不像悬挂最好。

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单独的缕茧丝,用芥菜种子大小的蜡块粘好,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
方。

其中有的针指向北方。

我家指南、指北的都有,磁石的指南,如同柏树的指西,没有谁能确切地说明它们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