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制造技术》是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设备维护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根据机械零件图纸,能描述出加工零件应达到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热处理要求;
2.能描述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常用热处理工艺;
3.能描述机械零件毛坯的成形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会根据机械零件图纸的要求判别零件是否合格;
2.能测定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度;
3.能根据典型零件的工作条件选择金属材料;
4.能进行钢的常规热处理;
5.能根据图纸要求制作铸件、锻件、焊接件等毛坯。
(三)素质目标
1.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
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3.具有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4.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
三、参考学时66
四、课程学分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技能训练】车刀角度测量(2)教学目标
1.切削方法、切削用量的定义。
2.掌握正交平面参考系下,刀具标注的角度。
3.了解切削物理过程-切屑切削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①根据目标,设计任务。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工作任务。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总体目标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任务。
《钳工》课程标准
《钳工》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钳工》课程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是金工实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材料与成型工艺》、《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为《几何精度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基础实训》以及各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等。
本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钳工操作职业习惯,使学生熟悉常用的钳工方法和钳工加工工艺,掌握钳工操作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实际生产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实践基础,对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必备职业素质,能独立完成含有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等钳工任务,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素质目标
(1)养成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2)养成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养成安全第一、注重规范的职业习惯和素养;
(4)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4)养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了解钳工工艺理论,会使用钳工工具、设备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
(2)掌握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钳工常用设备的方法。
(3)掌握使用划线平台、高度游标卡尺、游标卡尺、刀口型直角尺、丝锥、铰杠进行零件加工与检测方法;
3.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识读零件图;
(2)能够根据零件图纸要求制定工艺方案,并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零件加工;
《定岗实习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定岗实习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修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参与企业设计、生产、运行及管理过程中,学习企业文化,锻炼和培养解决企业生产过程问题的综合职业技能,为未来胜任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论文)。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切身体会到企业真实岗位的要求,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思想转变,并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锤炼职业能力,逐步成长为企业需要的现代职业人。
1.能力目标
1)根据企业要求,对机电设备进行点检;
2)根据任务要求,独立完成机械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的工作内容;
3)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提出个人见解和方法;
4)运用PLC程序设计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
5)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2.知识目标
1)普及安全生产知识,规范安全生产操作;
2)熟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步骤;
3)掌握生产现场特定工位的技能和方法;
4)掌握生产管理、经营的一般方法;
5)理解TPM基本知识及技能。
3.素质目标
1)根据就业的岗位突出关键能力,并且能有针对性的自我提高;;
2)有自信且具备高判断力来处理职业岗位上的事务;
3)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具备自我调整能力,成为岗位上合格的职业人。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校企合作课程,是我院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课程教学由企业深度参与,在机电行业的企业进行实施。学生通过真实生产任务式学习情境的训练,加以不同工作岗位的轮训,熟练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学习专业岗位的综合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和培养岗位综合能力。
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
学分:
计划学时: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及制造
1.前言
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职业能力必修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地综合性实践环节.通过该环节,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工作岗位要求地职业素质和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技术问题,独立完成有一定复杂程度地毕业设计任务.本课程地先修课程有:模具职业能力课程.
设计思想
本课程根据模具岗位地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学生通过到预就业企业参加与所学专业联系密切地岗位顶岗实习,能综合运用所学地知识和技能,适应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地要求,培养相应工作岗位地职业能力和素质.同时,结合工作岗位地特点和需要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完成有一定复杂程度地模具设计相关毕业设计课题.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地学习,实现如下目标:
.熟悉模具工作岗位地工作要求和规范.
.具备模具工作岗位地职业素质和习惯.
.较好完成模具工作岗位地工作任务.
.建立完整地设计思想,掌握正确地设计方法和步骤.
.完成设计课题内容,并能按工程习惯较规范地表达设计思想.
.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地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
.获得模具工作岗位地职业素质和习惯.
.能够正确操作工作岗位地相关设备,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关工具.
.熟悉工作岗位地操作规程.
.正确、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能够协调工作关系,有团队意识.
.能够结合工作岗位地特点和需要确定毕业设计课题.
.能够合理制订毕业设计方案.
.能够独立按时完成设计课题.
.课程内容与要求
.实施建议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NZZB/K1109-2012)
0 概述
课程实施为40周,折算教学时量为1008标准学时。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顶岗实习作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各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后,是学生学习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顶岗实习,学用结合,与企业对接,为毕业后直接工作打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考察和实践,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社会、国情、激励学生敬业和创业的精神,从而完成学生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并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真、务实、创新”的工程技术思想,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1.2 相关课程
前导的主要专业性课程包括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拆装、产品加工综合实训等。
2 课程目标
2.1 专业能力目标
(1)零件图、装配图纸分析能力;
(2)零件加工工艺性的分析能力;
(3)合理选择刀具、夹具、设计工艺路线和工序能力;
(4)专用量夹量的使用能力;
(5)熟悉产品性能,掌握设备加工工艺流程;
(6)掌握各种加工设备的性能特点、参数及操作技能等;
(7)会进行设备的日常保养,能进行设备的简单维护维修;
(8)产品装配与调试能力;
(9)工艺文件理解能力。
2.2 方法能力目标
《车工实训》课程标准
《车工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车工实训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时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20学时
数控技术专业120学时
模具设计与制造60学时
【学分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6学分
数控技术专业6学分
模具设计与制造3学分
【开设时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第3学期
数控技术专业第2学期
模具设计与制造第2学期
一、课程概述
《车工实训》是机电工程系机械类专业培养基本技能课程,各专业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确定了各专业对该课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具体如下: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因设备维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轴类零件的更换,要求能加工出具有端面、倒角、外圆、台阶、槽、锥面、孔等特征零部件的能力。
2.数控技术专业
零部件数控加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普通车床加工零部件,要求能加工出带有端面、倒角、外圆、台阶、槽、锥面、孔等特征零部件的能力。
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模具零部件制造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普通车床加工圆形凸模等零部件,加工这类零部件要求具备加工带端面、倒角、外圆、台阶、槽、锥面等特征零部件的能力。
鉴于此,该课程设计为模块式的项目课程,不同专业选择不同模块学习。课程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并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完成不同专业所需的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同时,课程还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将学生遵守时间、机床保养、“6S”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等内容作为学习和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培养目标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驱动,以零部件加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如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设计专业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
学分:17
计划学时:408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及制造
1 .前言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职业能力必修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的综合性实践环节。通过该环节,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工作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技术问题,独立完成有一定复杂程度的毕业设计任务。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模具职业能力课程。
1.2 设计思想
本课程根据模具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学生通过到预就业企业参加与所学专业联系密切的岗位顶岗实习,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企业相关岗位工作的要求,培养相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同时,结合工作岗位的特点和需要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完成有一定复杂程度的模具设计相关毕业设计课题。
2 .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如下目标:
1.熟悉模具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规范。
2.具备模具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和习惯。
3.较好完成模具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
4.建立完整的设计思想,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5.完成设计课题内容,并能按工程习惯较规范地表达设计思想。
6.培养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2.2 具体目标
1.获得模具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和习惯。
2.能够正确操作工作岗位的相关设备,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关工具。3.熟悉工作岗位的操作规程。
4.正确、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5.能够协调工作关系,有团队意识。
6.能够结合工作岗位的特点和需要确定毕业设计课题。
7.能够合理制订毕业设计方案。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标准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程标准
1.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作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限选课,主要讲授乳品、肉品、果蔬饮料及方便食品等加工机械与设备。结构上以食品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常规设备为基础,以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为导向。总体上突出设备的原理、结构、分类、操作维护和故障分析等应用性强的内容,力争体现针对性、关键性、适用性。
2.课程理念
根据食品加工技术职业岗位任职和岗位工作过程要求,结合食品工程技术员需要,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适当讲述;实践课选择了与行业、企业和市场上常见食品机械为主,使该课程与行业有了更密切的结合,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通过食品机械与设备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食品机械与设备选型、维护、改造及设计的初步能力,并有重点地介绍典型食品厂生产线的配套、生产设备的安装、维护、检修技术,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为今后能较好地胜任食品加工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核心课程:为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从事食品生产的技术岗位、工艺岗位毕业生夯实基础。
前导课程:有机化学、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理化与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技术等;
支撑后续课程:食品质量管理与标准法规、食品加工技术、顶岗实习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为培养食品类相关专业学生有关各种食品加工常用机械设备的种类、特点、性能、适用性、选型、流程配套等方面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讲述有关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应用特点以及参数的选择与确定等内容。
《机床夹具制作》课程标准
《机床夹具制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1、课程定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及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夹具已从一种辅助工具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工艺装备,目前国际国内先进的夹具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已经更新,成组夹具的日益广泛的应用对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夹具设计及使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和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经过反复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本课程是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2、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机械零部件测绘》、《机械基础》等,是《机加工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1、教学理念: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利用行动导向教学,采用引导文、项目教学等多种方式,通过具体工作情境的学习,形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即学习即是工作。
2、设计思路:
(1)通过分析工装夹具的工作过程归纳出典型及常用的机床夹具,基于机械加工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领域,围绕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
(2)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学习领域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3)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4)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明确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后,着重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3、教学设计:从简单夹具的制作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41.《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267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分:16.0
计划学时:16周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1.前言
1.1课程定位
《顶岗实习》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学生学习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在对口企业进行,其前修课程为本专业本课程体系中的全部课程。本课程是学生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也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全面系统的检验和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学以致用,与企业对接,为毕业后直接工作打下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高职教育特点,以技术应用为第一要素,使学生“学其所用,用其所学”。在实施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创新,同时学会协作。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本环节的实施,使学生具备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范围内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自身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安全、环保、节能等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基础》
课
程
标
准
二O一七年四月修订
×××××职业技术学校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机械基础》
二、适用专业
中高衔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中职的模具制造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高衔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职学段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学科课程,旨在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常用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掌握轮系的分类和特点,初步了解液压、气压的特点和应用。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是以专业教学标准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将机械设计与制造中涉及的基本知识整合成5个教学模块。分别为“常见机械传动”“常见运动机构”“常见机械零件”“轮系”“液压气压传动”等,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充分利用课程特征,使学生掌握一般机械零件及机械结构的应用知识,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从而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课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液压、气压的基本知识点。
(2)了解轮系的分类及特点。
(3)掌握通用零部件的结构、应用场合。
(4)掌握常见机械传动机构与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
2.技能目标
(1)初步具备选用常用标准件的能力。
(2)初步具备选用、安装与调整常见机械传动机构的能力。
(3)初步具备选用、安装与调整常见运动机构的能力。
3.情感素养
(1)学习中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遵纪守法。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及团队意识。
(3)在学生进行零件加工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暑期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暑期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暑期顶岗实习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
学分:7
计划学时:168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及制造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职业能力必修课,是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运行有感性认识、初步获得相关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职业素质和技能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认识实习等,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与机电产品设计或制造相关的专业课程、金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本课程通过分阶段实施,即是与机电产品设计或制造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基础,又是与机电产品设计或制造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具体应用。1.2设计思想
本课程根据模具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分二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安排72学时,在第一学年暑期进行,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使学生对企业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工作要求,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培养相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和习惯。第二阶段安排96学时,在第二学年暑期进行,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与模具专业联系密切的岗位顶岗实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企业相关岗位工作的要求,培养相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为下阶段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如下目标:
1.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工作要求。2.了解企业生产运行的常识。
3.养成自觉遵守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行为规范。
4.初步获得相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2.2具体目标
014《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课程编码:0508051学分:18 总学时: 504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毕业实习是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内容包括毕业设计、顶岗实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了解数控加工从设计到施工的各重要环节,并根据实习内容,合理确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有目的地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资料,并在实习单位工程师和学院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则是以企业实际员工身份,在企业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直接参加企业岗位活动,将学院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工程实践,获取该行业工程全部过程的实践知识、技能和经验,为就业直接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2.基本理念
通过学生到实际生产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工作,学习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环境,养成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培养数控编程员、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及维护维修工等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3.设计思路
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总体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该专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各项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训练,同时有针对性地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资料,达到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学习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NZZB/K1109-2012)
0 概述
课程实施为40周,折算教学时量为1008标准学时。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顶岗实习作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各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后,是学生学习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顶岗实习,学用结合,与企业对接,为毕业后直接工作打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考察和实践,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社会、国情、激励学生敬业和创业的精神,从而完成学生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并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真、务实、创新”的工程技术思想,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1.2 相关课程
前导的主要专业性课程包括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拆装、产品加工综合实训等。
2 课程目标
2.1 专业能力目标
(1)零件图、装配图纸分析能力;
(2)零件加工工艺性的分析能力;
(3)合理选择刀具、夹具、设计工艺路线和工序能力;
(4)专用量夹量的使用能力;
(5)熟悉产品性能,掌握设备加工工艺流程;
(6)掌握各种加工设备的性能特点、参数及操作技能等;
(7)会进行设备的日常保养,能进行设备的简单维护维修;
(8)产品装配与调试能力;
(9)工艺文件理解能力。
2.2 方法能力目标
(1)查阅工量具使用说明书的能力;
(2)钳工,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铣床操作的应急处理方法;
(3)零件加工工艺性的分析,工艺文件理解能力;
(4)零件的测量、分析返修能力;
(5)机床安全操作能力;
(6)装配工艺分析能力;
2.2 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具有标准化与规范意识;
(3)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4)熟悉企业的生产产品和服务对象;
(5)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经验和技巧;
(6)了解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现状;
(7)语言表达沟通能力;
3 课程内容标准
3.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基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相关岗位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学生以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在装备制造企业内完成。本课程共包括普通车工、数控车工等六大岗位任务。
3.2 课程内容标准
表1:课程内容描述
4 课程教学设计
结合本专业现有的校外实训条件,以普通车工、数控车工等岗位实习任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做指导,并由校内专任教师协助完成教学任务等方面。
5 课程考核标准
5.1 考核方式
顶岗实习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实习报告、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和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四部分组成。
5.2 考核内容
学生自评:占考核成绩20%,由学生根据自己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
实习报告:占考核成绩20%,根据学生总结能力予以评定。实习报告中应包括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质量分析与评估、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经验体会与建议等。
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考核成绩40%,由企业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
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占考核成绩20%,由带队老师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态度、遵守纪律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
5.3 考核结论
顶岗实习考核结核为等级制,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
6 课程实施建议
6.1 教学团队
(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
①、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专任教师);
②、获得国家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
③、教师应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④、熟悉相应国家标准和工艺规范。
(2)本课程师资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学校指导教师为辅。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技能训练等工作,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学校指导教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资料回收及存档等管理工作。
6.2 实习条件
(1)确保每个学生的实习岗位;
(2)学生实习每一岗位有充足的生产任务;
(3)学生确保与学校指导教师的通讯畅通。
6.3参考资料
(1)《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朱虹、杨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中职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指导》,刘平兴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指导书》,戴亚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4)《机加工实习》,蒋增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4保障措施
(1)为了组织和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学校就业科、专业部成立了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人员分配,实习工作的安排以及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等工作。
(2)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
(3)顶岗实习事故处理,由指导教师负责帮助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出现的违纪及特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