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合集下载

让文言文教学充满情趣(罗春兰)

让文言文教学充满情趣(罗春兰)

让文言文教学充满情趣

——初三“记”类散文阅读教学方法

新中初级中学罗春兰

虽然语文教改在不断深入,但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一头重”、“一头轻”的现象。即教师投入多、学生收获少。大部分学生不大喜欢甚至厌恶学习文言文,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文言文用词精炼、表意深奥,学生无法轻易走进作者表述的文字世界,学习难度大;二是教法单调,许多教师教读文言文,重内容讲述分析、轻方法点拨介绍,从字词的解释到句子的翻译,再到思想内容的概括以及结构的分析无所不及,学生在被动中接受文言知识,导致效率低下;三是背诵内容多,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并且文言文学习和现实生活关联不大,易产生文言文“无用论”的想法。长期以来,学生阅读文言文,没有“类”,只是“累”,没有主动地吸取,只是被动地应试。

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要深入到“人文”的内里,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阅读中直接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亲身体验感悟的过程。

一、趣味导入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一堂课,导入得法,片刻之间就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师生学习新课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趣味横生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趣味横生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趣味横生

作者:谢秋平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1年第03期

“一怕文言文,二怕白话文,三怕周树人,四怕周作人。“这是一首在学生中颇为流行的打油诗。的确,大部分初中生都认为:文言文枯燥难学,趣味甚少。怎样改变这一状况呢?我想主要方法还是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造文言文教学的“亮点”,让文言文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真正乐于学习文言文。

一、联系背景,激发兴趣

每一篇文言文,都是作者在特殊背景及特定思想状态下创作而成的,加上年代久远、古今差异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背景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势必使学生囿于单调、无味的状态之中,丝毫激不起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善于联系相关背景,适时补充有关知识,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当然,每篇文言文背景知识的插入介绍是因课而异的,关键是能激趣,又能解惑。同时,又要注重不同文言文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归纳。比如比较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不同背景,同一背景下不同作家的作品的归类,理解等。

二、多样诵读,寻求兴趣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宋人朱熹也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几;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以得尔。”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抓好一些朗读常规环节外,还可以作以下尝试:

1.先听后读,集中精力

先不把听读的作品发到学生手中,或先别叫学生打开书本看课文,只是叫他们集中精力“听”,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较好。为什么呢?这道理可以联系学习外语训练听力的做法来理解。当信息传递的渠道简化到唯一一条的时候,听的人必须聚精会神,调动全部知识和技能积累(实际上是相关的语感)来迎接挑战,在额定的时间长度里,连续不断地高密度、高强度地接收和处理陌生信息,“趣味”也就蕴含在其中了。当然,采用听读方式的文章难度要适当,教师范读的质量要高,遍数也要合理。为降低难度,可提前扫除一部分文字难点,当学生听懂了八九成后,最好把所读的作品发下去或叫学生打开课本,以作印证,并顺势开展其他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激趣才是最有成效的。

文言文激趣导入【初一文言文教学激趣浅探】

文言文激趣导入【初一文言文教学激趣浅探】

文言文激趣导入【初一文言文教学激趣浅探】

文言文的阅读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认为文言文离现在太远了,现代人又不说文言文,学了没有益处。如何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呢?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要学好文言文,应从提高学习兴趣入手。特别是初一的文言文教学,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一定要在初中起始阶段引导学生认真学好文言文,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一.串讲故事激发兴趣

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其中有许多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热爱国家、信守诺言、尊老爱幼、忠于朋友、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助人为乐……等等,概括说来,就是汉民族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有不少是古今相通的,至今也还很有教育意义,因而人们至今还赞扬它们、提倡它们。这些精神在古书中大都通过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对话表现出来,言简意赅,感人至深。在教学中巧妙地将它们插入,

就能收到既学习了古文,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起学习兴趣的双重作用。

如在教学《世说新语》时, __急于教读课文,而是先讲了几篇短小精彩的有关古代聪颖少年的文言故事给学生听,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在学生被吸引住以后,再进行导入,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二.借助成语激发兴趣

如每节课都利用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讲成语故事,让学生知道

成语是从古文演变而来的,在成语中就包含着大量文言知识点,让他们自觉地从学习和运用成语中掌握文言知识点。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已不自觉地掌握了知识点,而听的同学也都扩大了知识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加强了。

如何让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充满趣味

如何让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充满趣味

如何让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充满趣味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篇目在数量上占教材总篇目近三分之一,因为,只有学生背诵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只有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加强文言文的诵读,才能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文言文的自身特点,文字材料久远,古今意义差别很大,课文内容脱离时代,学生不易产生兴趣。加之教学方法生硬:片面的解释生字词,疏通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结果,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因此,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要求教师明确目标,分清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有些学生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呢?这些话反映了学生并不喜欢学习文言文。要学好文言文,只有从心底喜欢上了它才行。而要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揭示了兴趣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对文言文有没有兴趣,就决定了他们是否真正愿意参与对文言文的学习与探究。

二、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副行长林毅夫说过,“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讲究方法,有方法事半功倍,没有方法事倍功半。因此作为一个现代人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说明,有了兴趣还必须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测试证明:智力绝不是成绩的决定因素,关键还是在于学习方法,“差生”差就差在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只要方法好,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有以下两个:1.诵读。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2.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是积累。要想文言文好,就必须积累好文言知识,尤其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并且重视预习,解决一些重点实虚词,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去揣摩语意。积累的文言知识多了,即使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后置、古今异义等语法现象再多,学生也不会晕头转向,做题目也自然容易多了。

初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初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初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语文教学调查中,如果把文言文和现代文作比较,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学习现代文,只有少数学生喜欢文言文,难道是那些传诵千古的文章魅力不及现代作品吗?当然不是。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联系实际,吸取古文中的养料

我们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起来的,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文言文的词汇还有不少出现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之中。学生积累文言文实词,最好联系成语来理解。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有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这个“鲜”字,联系成语“屡见不鲜”来解释,就明白是“少”的意思。若能联系通俗易懂的词来理解实词,学生兴趣更浓,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个“通”字,联系河源的“通心菜”,“通心粉”向学生解释,这个“通” 字就是“空”的意思。言文结合,通俗易懂,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编演课本剧,再现古人古事

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演。《卖油翁》、《黔之驴》、《出师表》、《捕蛇者说》、《愚公移山》、《送东阳马生序》等是很好的课本剧题材。课本剧的编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究。以《黔之驴》一文为例,首先要吃透文本,把握中心和人物性格(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删情节,一般是增加情节的多,可以适当地删改人物动作和场景

文言文教学激趣七法

文言文教学激趣七法

文言文教学激趣七法

一、以文言文训练,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文言文是语言的精华,是汉语的精英文本。由于其语言的精致细腻,书写简洁大方,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文言文来不断熟悉和运用中国古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触类旁通,去探究和把握文章含义,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向原稿把握文章大意,培养他们运用文言文思维的意识。

由于文言文的典雅精美,语言简练而活泼,在今天值得我们更多去把握文章大意,让学生不断理解文言文,培养他们时时以法度古文的思维,能够用古典概括当下的思想,为他们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设计课堂,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

可以配以视频材料、图片素材、故事情景实操等方式,引入动画片,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做简单的语文写作改编,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更有趣。

四、多使用互动教学,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

在体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共同阅读文言文,收集想法,然后大组一起讨论,小组环节,由每一个组员分别表达,和老师楞相继的汇报,既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也可以培养孩子们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以及言传身教的能力。

五、教师用自己的真实故事,将文言文古典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古代,把古典文言文放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真实故事临场加入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出自古典诗词的艺术气息,去体验古典文学之美。

六、继承古典文献,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老师可以分享古典文献的优秀之处,引导学生从故事的场景中来感悟古人的智慧,从而去启发、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学习古典文言文的美好之处。

初中文言文阅读趣味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文言文阅读趣味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文言文阅读趣味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文言文阅读是中国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较为困难的部分之一。传

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以生硬的讲解和枯燥的记忆为主导,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恐惧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我们需要探索一种趣味课堂

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通过游戏方式来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教学。可以设计“猜词游戏”,把一些文言文

中的生涩词汇进行归类,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来猜测词汇的意思。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

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又能够增加学习的乐趣。除了猜词游戏,还可以设计“连连看”、“填字谜”等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情景引入的方式来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

体资料来向学生介绍文言文中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含义。教

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小说等形式来引入文言文阅读,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和

深度。通过情景引入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和兴趣。

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来

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结构、思想和语言特点,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来深入理解文言文

的内涵和意义。教师还可以组织文言文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和演

绎来体验文言文的美和魅力。通过互动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参与度和投入度,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可以通过趣味化的评价方式来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教学。可以设计一些趣味化的测验或

趣味古文课堂让孩子爱上经典

趣味古文课堂让孩子爱上经典

趣味古文课堂让孩子爱上经典趣味古文课堂:让孩子爱上经典

趣味古文课堂的引入

现代教育中,传统文化往往被忽视,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的了解和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然而,古文之美犹如一片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智慧。为了让孩子们重新认识和热爱古文,我们需要在课堂中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趣味古文课堂。

一、通过趣味故事激发兴趣

古文教学往往以抽象、复杂的文字为主,让学生望而却步。而趣味故事作为引子,将孩子们引入古文的世界,更易于引发他们的兴趣。故事可以是一些古文中的传说、寓言或者历史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有趣的对话,让学生们在轻松中感受到古文的神奇魅力。

例如,在学习《孟子》时,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孟子拄杖”的方式,让学生们对孟子的思想有初步的了解。讲述传说中孟子因为在同行的人中间拄着一根长杖,而被问及原因。孟子为了让他们理解道德既是支撑人生的拐杖,也是支撑社会和谐的拐杖,于是便展开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探讨,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思考。

二、趣味游戏加深印象

在趣味古文课堂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创设各种趣味游戏,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果,又能增加他们的参

与度。

比如,通过对《论语》中的经典名言进行拼图配对游戏,让学生们

通过组合正确的拼图来还原名言,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结合小组竞赛形式,增强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这样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

极性。

三、趣味表演演绎经典

传统古文文化中,演绎是一种重要的传递方式。在趣味古文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表演形式来演绎古文中的经典场景,让他们亲自参

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研究

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研究

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研究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语文学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传承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文言文常常缺乏兴趣,难以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真正内涵。因此,开展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定义与主要内容

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是指在传授文言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掌握文言文语言文字特点和表达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手段选择和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

二、目标设定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文言文的知识点为导向进行教学。而在趣味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合理制定目标,并通过趣味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言文学习,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主动探索文言文的魅力。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表达能力。通过趣味活动,使学生学会感受和理解文言文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趣味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手段选择

为了使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更加有效,教学手段的选择至关重要。

1.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趣味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设立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真人秀等。

传承传统文化“趣”化文言教学

传承传统文化“趣”化文言教学

传承传统文化“趣”化文言教学

【摘要】培养文化自信是新课标下语文素养型课程构建的重要表现。笔者试图通过趣味教学的“四步法”——激趣、探趣、寻趣、乐趣,立足初中文言文趣化过程,以文化传承与理解为目标追求,将文化自信素养转化为趣味阅读教学的不同层面理解,以期实现在培养文化自信中更好地开展初中文言文趣味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文化自信;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趣味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素养型课程的构建,凝练出语文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其中,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从课程对文化自信的内涵要求可知,传承并理解传统优秀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初中文言文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路径,因此,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是十分重要的。趣味教学法作为初中语文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有独特的价值。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体会,立足文化信息素养的培养,从激趣、探趣、寻趣、乐趣四方面论述文化自信下初中文言文趣味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激趣: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之趣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层的文明,其重要的原因在于汉字的传承发展。文言文作为汉字运用的表现形式,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而且将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文言文的学习富有历史之趣、文化之趣。如学习《论语十二章》,学生既可以通过学习去寻找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又可以通过学习去了解传统文化中古代先贤学习、生活

趣谈文言文课堂显精彩

趣谈文言文课堂显精彩

|

入选统编本教材的文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读好文言文的节奏与停顿,对学生来说是较大的挑战。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的是让学生逐字逐句、按部就班的诵读方式,学生诵读兴致不高,教学效果甚微。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诵读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趣味呢?

一、文白对读

所谓文白对读就是指在朗读文言文的时候,一方读文言文,另一方读与文言文相对应的白话文。这样的朗读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如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文语言简洁,内容通俗易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大屏幕在左边呈现小古文的内容,右边呈现译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以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样一方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另一方读“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不仅为课堂平添了几分魅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

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依据

文言文内容特点创设出学生喜闻

乐见的对读情境,几个回合下来,

学生读得兴趣盎然。

二、竖排直读

古时候人们读书是竖着读

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依据文

言文内容的特点将其竖排让学生

诵读,不仅会让学生感到耳目一

新,还有效避免了学生读时在停

顿与节奏方面的畏难情绪,可以

使学生的诵读更为悦耳。

如诵读六年级下册《文言文

二则》中《两小儿辩日》一文的时

候,教师可故意把文章中的标点

去掉,并排成竖版的形式让学生

诵读。乍一看,那么长的句子且

没有标点可怎么读啊?但这也充

小古文教学多维趣读文香满溢

小古文教学多维趣读文香满溢

小古文教学:多维趣读文香满溢

温岭市岩下小学晋岙校区陈雪丽

【摘要】学生充满兴趣地读通读懂,是教学文言文的关键。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探讨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精彩趣读,使课堂成为智慧的娱乐场:通过言语文字激活文本,设置悬念进行猜读、文白对照朗读、用故事串联情节等方式,促使产生阅读期待,降低阅读的难度,增添阅读的趣味;通过生动画面显化文本,借助绘本读物、勾勒简笔画、想象画面等方式,带领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意境,形成各自的阅读感悟;通过把鲜活元素注入文本,采用各种方式打节拍配合朗读,采用熟悉曲谱演唱小古文,采用演绎微电影的形式,丰盈文本内涵、焕发文本活力,并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小古文;多维趣读;言语文字;生动画面;鲜活元素

文言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言的典范和精华,熔铸着我们古老民族的灵魂。它富有节奏和韵味,可以使白话的表达更精准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曾有不少已读初一的学生,谈起初中语文好难。追问其难点,全部把“矛头”指向文言文。虽然这部分学生的感受不能代表全部,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这个问题需引起小学教师的重视。细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发现文言文只有4篇:五年级的《杨氏之子》、六年级的《学奕》、《两小儿辨日》以及《伯牙绝弦》,再查找了一下资料,发现初中的文言文占了教材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如此大的比重差异,学生难以适应,谈古文色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了让学生多点积累、奠定基础,促进中小衔接;为了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小学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多读一些短小有趣的文言文。人教版中文言文篇目不够,就选择一些课外的生动活泼、短小好玩的文言文,进行教学。套用朱文君老师的话,这类文言文即为“小古文”。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读通读懂,是教学小古文的硬道理。教师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多维趣读,摆脱单一枯燥的解说模式,使学生在“悦读”中理解、积累、内化并传承。

趣味盎然学古文,启蒙增慧润心田——以《司马光》为例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趣味盎然学古文,启蒙增慧润心田——以《司马光》为例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趣味盎然学古文,启蒙增慧润心田——以《司马光》为例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2-19T16:03:31.5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1月3期作者:吴凯丽

[导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传统教学理念等问题更加凸显,这督促教育工作者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文言文教学应立足于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力求除去传统教学理念对课堂效率等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言文教学效率。以双重指向为教学优化方向,实现德育与智育的融合培养。

吴凯丽浙江省义乌市北苑小学 322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传统教学理念等问题更加凸显,这督促教育工作者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文言文教学应立足于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力求除去传统教学理念对课堂效率等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言文教学效率。以双重指向为教学优化方向,实现德育与智育的融合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教学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1-175-02

小学文言文作为新课程标准改革大背景下的新尝试,一改以往应试式教学思想引导下局限的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对学生审美观、潜在气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也有以下几点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材就从这些要求出发,为小学生编入了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文言文”。教材的更新升级也就要求教学思想、方式方法必须共同升级,以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本文以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为例,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摘要:如何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呢?首先,要在情感上走近古人,其次,要让朗读变得生动起来,再次,疏通文意的时候采用多种方式,第四,重视基础

字词的积累,第五,开展各种以文言文学习为主题的语文活动,第六,注重古文

阅读教学的循序渐进。最后,尝试让学生用文言来写作。总之,要采用灵活而多

样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中

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情感相通;朗读;疏通文意;积累词语;语文活动;

循序渐进;文言写作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畏难,不感兴趣,老师教学手

段单一,教与学的过程极其枯燥。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学生读文言文如读天书,

高考古诗文题得分率也一直偏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过分强调

字词等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文言的工具属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属性,文章就只是一堆没有生命的文字符号,读起来,味同嚼蜡。那么,如何让文言文

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呢?

首先,要想让学生对一篇文言文真正感兴趣,关键还在于让学生在情感上理

解古人,走近古人。情感是兴趣的基础。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学生往往不能理

解古人的喜怒哀乐、道德情操、理想追求,导致哪怕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也

会让学生索然无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努力做好课前文章,重视对文章作者

的解读,给学生讲古代作者及历史人物的人生故事,讲柳永的奉旨填词,讲陆游

与唐婉儿的故事,讲李白奉旨进京,讲杜甫的漂泊流浪,讲岳飞的爱国情怀,讲

李密的拳拳孝心…,给学生看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包括电影电视,看《三国演义》,体会曹操的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看《渑池之会》感受廉颇的机智勇敢、

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教学

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教学

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教学

主题: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教学

引言: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不仅能够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

欣赏能力。然而,由于文言文的复杂性和生僻性,学生对文言文常常

感到无趣和困惑。本教案旨在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言

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一、背景介绍与目标设置

1.1 背景介绍: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由于文言文的古老和生僻,

学生往往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出现恐惧心理。

1.2 目标设置: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古代文

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 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学习方法;

-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欣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2.1 学生特点:

学生年龄段为初中生,尚未形成完善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

化了解不够。

2.2 学习背景:

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对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3.1 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文言文介绍与基本特点;

-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与技巧;

- 古代文化的背景介绍与文学欣赏。

3.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引入文言文

通过展示一段简短的文言文文字,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古代氛围,并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第一印象。

第二步:文言文特点介绍

通过简短的PPT或者教材,向学生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包括繁

有“趣”无“味”须警惕——对文言文教学趣味性的思索

有“趣”无“味”须警惕——对文言文教学趣味性的思索

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7、

8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这个难点的成因众多,其间,自有文言文年代久远、晦涩难懂等固有原因,也有教学中过分重“言”,而忽略“文”所带来的情感落寞。基于上述认知,当下众多语文教师便积极寻觅一种文言“趣味”的教学方法。如此意愿自然是良善的:中学生学业压力颇为繁重,不能在课堂上为他们营造出轻松而又高效的学习路径,特别是在大多中学生都畏难的“文言”教学中不能给予必要的“趣味”,那便是语文教师的失职。然而,值得我们警醒的是,面对“趣味”,当下文言

教学中呈现出一种“过犹不及”的局面。

前不久,笔者整理了一下自己以前的教学资料,发现了一则关于《荆轲刺秦王》的课堂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一起来学习《荆轲刺秦王》中最精彩的部分“廷刺秦王”。首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部分中,有哪些字词不太理解。(生认真读书,查阅相关工具书。)

生:老师,关于“王负剑”一句,课文下面的注释是“负剑于背”,我不太懂它的意思。

师:嗯,“负剑于背”实际上就是“背着剑”的意思。生:那为什么秦王“背着剑”才“遂拔以击荆轲”呢?我从没见着谁“背着剑拔剑”的。

师:这位同学的这个疑问很有趣。请大家积极讨论,猜测一下秦王为什么要“背着剑拔剑”呢?(众生讨论。)

笔者在课后记录中写到:“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学生提出‘负剑’的疑窦,并引发出大家激烈且充满趣味的讨论。这让整个文言文教学充溢着愉悦。”显然,透过上面的文字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我”也深深地被自己的那份“教学机智”所感染与陶醉。然而,现在静静审议这个“教学片段”与“课后记录”,值得深究的地方很多。下面,笔者针对当年“充满趣味”中的“趣味”一词谈谈现在的思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能力要求。但是由于年代不同、观念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他们即使是死记硬背得滚瓜烂熟也难于理解领悟高度浓缩的文言文语言。因此,文言文一直被学生误解为枯燥无味的“大石头”。而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更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烦和恐惧。因此,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必须大刀阔斧、适宜学情地创新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

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灵活生动起来,使学生走出文言文学习的阴影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精美的导语设计

导入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文言文教学也要考虑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或用课件提供背景设计导语,或用生活现象设计导语,或就课文内容设计导语,或用俗语俚语设计导语,或用提问、悬念等方法设计导语……力求千变万化,调动多种方式,使用不同手段。如学习《木兰诗》时,可以给学生播放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的片断;而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则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俗话说“嘴是扁的,说话是圆的”、“三寸不烂之舌抵得上百万雄武之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烛之武是如何用“三寸不烂之舌”巧退秦师的。精美的导语就如一株“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惹得蜻蜓早已“立上头”。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深切体会文之韵律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把字词句翻译当作重中之重,孰不知,文之韵味是从吟诵中体会的,兴趣是从吟诵中产生的,语感是从吟诵中积累的,素养是从吟诵中培养的。所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做到每堂课都能听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琅琅读书声,或老师范读,或名家范读,或学生朗读。即便是读,也要尽量形式多样,如诵读、齐读、轮读、赛读、伴乐读、清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读”并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它还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在文言文“读”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读”的方式。

1.教师范读。当前,教师的范读基本上被媒体录音替代了。事实上,教师的范读比媒体录音范读更亲切、更真实,更能感染学生。如著名文言教学专家李桐林先生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抓住文中人物角色地位的不同及朝廷、家庭环境的差异进行范读,以强烈的对比、适当的夸张、传神的身段表情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声情并茂地“诠释”了课文,抓住了每一位听课者的心。

2.听读。所谓“听读”,就是让学生听别人朗读,学会在听中品味、在听中评判、在听中享受。如文章的句读、语气、节奏、停连,体会朗读者的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从而进一

步理解课文。

3.诵读。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道:“读法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吟诵,一种是宣读。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可以用这两种读法来读。”他还分别指出这两种读法的特点:“至于宣读,只是依照对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读下去,用连贯与间歇表示出句子的组织与前句和后句的分界来。”而“文言的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为了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诵读既是培养学生语感、加深对文章理解的重要途径,更是积累优秀篇章、积淀文化素养的必然选择。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开放地感受文之意蕴

许多老师认为学习文言文会读会翻译就够了,有的则机械地把教参上的理解塞给学生就完事了,没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无论读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会有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是合理的,我们老师都要予以尊重和肯定。例如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对友人,有的学生引经据典,查出友人比元方父亲官高两级,而且生性自傲,在此能有“惭愧”之意已是很难得了;有的学生认为他过于重情义,对“相委而去”十分反感,所以出言不逊;更多的学生认为他无礼、无信、粗鲁。对元方,有的学生认为他既然能指出友人的行为是无礼的,为什么自己还明知故犯?友人是他父亲的朋友,是他的长辈,他的“入门不顾”实在是失礼;有的学生认为他为维护父亲的尊严应该还以颜色;有的学生认为他聪明伶俐,能说会道;还有的学生认为他严肃有余,灵活不够。好一番唇枪舌剑!学生的这些看法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表现了他们独特的个性。有个性才会有创新,老师要充分尊重这些可贵的思想“火花”,而学生感受到这种尊重才会更积极更有兴趣地学习。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亲身激活古文光彩

相对于现代汉语,文言文浓缩精炼,展开文言文句子,运用细节想象,可以激活文言文的无限光彩。正是因为文言文具备骨架般的简洁,可以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让简短单调的文言文变得有血有肉。这样可以改变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激发学生对文本再创造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1.从“写”入手。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写”,忽视了“写”的乐趣。“写”作为一种表达,首先是个体生命意识的自然宣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乐意“写”的,只是因为平时给学生“写”的约束太多,遏制了学生的这种天性。文言文教学中的“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改写。古人就经常通过改写文体、诗体来享受“玩味”的乐趣。现代也有人把杜牧的七绝《清明》改成一个时间、地点、场景、人物、情态、台词俱全的小剧本,成了“世界上最短的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言文改写练习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把古诗歌《木兰诗》

改写成小说,把《陈太丘与友期》改写成课本剧等等。有位教师别出心裁,要求学生把《五人墓碑记》中的事实改写成一则新闻,并根据课文中的议论写一篇新闻评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仿写,即仿写文言文。文言文难不难写,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和练习。自2001年高考有考生用文言写了《赤兔之死》之后,这些年的高考、中考作文中都不乏用文言写作的佼佼之作。在学生中甚为流行的“课桌文学”:“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就是学生模仿《陋室铭》写出来的。语文教育家赵谦翔先生说:“学写旧体诗,有利于养成炼字炼句、合辙押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起承转合、布局谋篇的功夫。”适当的文言文写作训练能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现代文的表达能力。

2.从“活动”入手。文言文教学应打破传统的课堂、课文和教师“三中心”,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文言文教学活动,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文艺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班级古诗文朗诵会、经典名篇朗诵欣赏会,根据文言戏剧或改写的文言课本剧进行戏剧表演等等。如在学生初步了解《石壕吏》内容后,让学生当导演,如果要把故事拍成电影,该拍什么情节、景象……又让他们讨论如何拍特写镜头,或者让他们为文配画。还可采用辩论形式,如:辩论“愚公愚不愚?智者智不智?”(《愚公移山》)“仲永是天才还是平凡人?”(《伤仲永》)还可以改编故事结局,如《黔之驴》。看诗写散文,如《关雎》、《蒹葭》。为文章加小标题或换题目,如《卖油翁》。新颖的活动设计,不仅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理解了文章内容,其间的议、画、说、辩等活动,又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表演、绘画的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把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教师如能挖掘文言文的教学魅力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课堂一定会如春天的田野般生机勃勃,春风也定会度过“文言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