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浅论

合集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金融中介和信用调控的重要职责。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既是银行业务的关键,也是银行稳健运营的基石。

本文旨在探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和应对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1.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如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外汇市场波动、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风险等。

这些外部因素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

2. 内部经营的复杂性: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存贷款、资信业务、信用卡、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

各项业务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影响,交叉风险不容忽视。

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也增加了信用风险的发生可能性。

3. 不良资产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不良资产的风险逐渐增加。

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面临的不良贷款压力较大,不良资产的增长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方法1. 定量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评级模型、违约概率模型和损失水平模型。

评级模型通过对借款人或债券等主体进行评级,确定其信用风险等级。

违约概率模型用于计算借款人违约的概率,对信用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损失水平模型则用于测算违约后的损失水平。

2. 定性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管理层判断法和专家访谈法。

管理层判断法是指通过商业银行管理层对信用风险的主观判断和预测,结合风险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风险评估。

专家访谈法是指借助专业领域的专家对信用风险进行讨论和意见征询,以提高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1. 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和预警机制、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等,以提高对信用风险的感知和管理能力。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其信用风险进行全面、
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保障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和稳定盈利。


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一、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体系在不断完善,包括发展基于客户
实际信用风险的持续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业务风险管理系统等。

二、信贷风险的有效管理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完善的贷款审批和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贷
款项目的调查、分析和评估,保证信贷获得利润的同时避免信贷违
约风险。

同时,适时调整信贷产品和政策,使贷款风险得到有效的
控制和管理。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对风险事件和风
险信号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和预警,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及时采
取措施预防和化解风险。

四、积极参与宏观调控
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宏观调控,通过监管政策的执行,确保金融
环境的稳定,加强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正性。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对于保
障商业银行的稳定和安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对促进商业银行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对策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各种风险也在逐渐加大,信用风险是主要风险中之一。

因此,分析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途径和方法,对促进商业银行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用风险的内涵及主要形式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或债务人不能正常履行合约或信用品质发生变化而导致交易另一方或债务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或债务人到期不能履行合约义务的违约风险;广义的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或债务人信用品质变化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信用差价风险。

信用风险一般可分为违约风险和结算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劵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约的条件而构成的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却违约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确立,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健全,尤其是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这一根本性问题未能解决,没能有效的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商业化程度不高,政策性任务和行政干预还很多,风险承担的边界并不明确。

董事会的组成和运作缺乏独立性,风险的管理层次多,但效率差,对市场信号反应慢,部门行使职能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限制和干扰,造成决策的效果不佳。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半计划、半市场的环境中经营,制约了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是整个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一、引言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信用风险的概念、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和优化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信用风险的概念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在贷款、担保、投资等业务中,由于借款人违约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按期兑付本息或未能实现预期收益而造成的损失。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的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规避和控制。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管理不规范:一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操作不够规范,存在制度漏洞,容易被不良借款人利用。

2.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缺乏对借款人的准确评估,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了解不够全面,容易出现坏账和损失。

3.人员素质不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可能对借款人进行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导致信用风险。

4.监管不力:目前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措施和手段也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约力度。

上述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四、优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1.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需要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2.加强信息披露:通过透明、公平、公正的信息披露,可以降低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借款人的披露意愿,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3.加强人员培训: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落实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

4.明确监管职责: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监管,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的力度和力度,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加快改革步伐,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和规避风险,提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自20世纪90年代初,压力测试就开始作为一种专业技术手段被应用于金融机构的单项风险资产、投资组合以及机构整体的风险管理方面。

进入21世纪以后,在世界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压力测试的应用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文以中国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包括中国本土主要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中国大陆部分)的不良贷款率作为因变量研究,以大陆宏观经济指标数据为解释变量进行压力测试分析,检验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得出宏观经济指标与不良贷款率之间的系数关系,揭示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对于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为中国的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方法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标签: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中国商业银行体系;CPI;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增长率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行业的创新不断加深,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所承受的风险和压力越来越大。

压力测试为一种风险管理技术,用于评估特定事件或特定金融变量的变化对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

本文选用中国大陆地区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合适的宏观压力测试评估。

一、变量设计因变量选取商业银行的贷款违约率作为评估信用风险的指标。

自变量选取2004—2015年的年度数据。

二、模型构建首先将宏观经济变量和不良贷款率设定为非线性关系。

通过Logit方程将不良贷款率转化为中介指标Y。

PDt表示t时期的不良贷款率,Yt表示与t 时期经济状况有关的一个综合指标:Yt=ln(PDt/(1+PDt))。

其次,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中介指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公式如下。

Y=β1+β2X1+β3X2+…+βiXi-1+εi三、实证研究(一)样本的选取与说明选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联合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共18家样本。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摘要:信用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本文通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国际比较,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完善提供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银行的信用风险,一般是指得到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按照契约规定按时偿还债务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在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规模很大,因而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一直都是其所面临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问题。

而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等国家银行大量倒闭或被政府接管,虽然我国的银行系统相对较为安全,但这也不能不为我们敲响警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一直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运作机制,但是相比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

其中,最核心本质的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就是银行内部对于风险管理这一理念的认知问题。

花旗银行前董事长瑞斯顿曾经说过:所谓银行就是基于风险处理能力而盈利的组织。

银行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风险,但是如何管理风险,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如何认知风险的本质却是银行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一点,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相比其他国际商业银行所欠缺的地方。

在我国,风险管理往往仅是为了做而做,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完全没有形成一种风险控制的文化理念,激励机制以及个人利益也没有达到协调,上下级之间在经营行为和控制管理方面还存在欠缺。

而国际先进银行则十分注重风险管理理念的培养,如德意志银行,其十分注重风险管理文化的统一,要求每名员工严格恪守银行的纪律约束,并且能够清楚认识自己银行对于风险管理所应达到的要求;又如加拿大银行,其发放贷款有严格的要求,对于员工的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其次,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数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以及政府管理级次进行的机构设置,总行和分支机构按照职能来进行组织模式划分。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存在 的潜在信 用风险 受到各 界 的高度 重 总额准备金率 ,反映信贷 资产的风 险状 要 商 业 银 行 信 用 风 险 的 发 展 变 化 进 行 阐 视。 通 过建立商业银行信 用风险评价指标 况 ; 3 、 管 理水 平 包 括 : 管理 费用 占 比 、 成 本 述 。 体 系,运 用 因子分析 法对 主要 商业银行 收入 比 ,反 映 银 行 的业 务 管 理 能力 ; 4 、 盈
( 一) 因子辨 析 。 对 各 指 标进 行 标 准 化 2 0 0 7~2 0 0 9年 的 具 体 数 据 进 行 实 证 研 利能力包括 : 净利 息收益率 、 平均总 资产 处理,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 其中,
究, 阐释不 同性质 的银行在金融危机下信 回 报 率 、 平均权 益回报率 , 反 映 银 行 生 息 前 5个 因 子 的 方 差 之 和 占 样 本 方 差 的
资产质量 管理水平
X 5 X 6 X 7 X 8 X 9
构建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 系银行 2 0 0 7 ~
2 0 0 9年 的 具 体数 据 进 行 实 证 分 析 。
二、 商 业 银 行 信 用风 险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建 立 在科学 性、 针对性 、 可 操 作 性 的 原 则 上, 遵循 C A ME L评 价 体 系 , 结 合 我 国 银
循C A ME L评 级 标 准 , 引入 成 长 性 指 标 ,
资本充足性
X 2 X 3 X 4
核心资本充足率 权益资产 占比 不良 贷 款率 拨备覆盖率 贷款总额准 备金率 管理费用占比 成本收入比 净利息收益率
核心资本净额, 表 内外风险加权 资产总额 所有者权益/ 总资产 不良 贷款 总额/ 贷款总额 贷款减值准备余额/ 不 良贷款余额 贷款减值准备余额/ 贷款总额 管理费用/ 总资产 营业费用/ 营业收入 净利息收入/ 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和我国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信用风险作为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对于银行的稳健运营和金融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资产质量和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

我们将对信用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明确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和原则。

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混合评估方法。

我们还将对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国有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评估方面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为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贡献力量。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理论框架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过程,涉及多个层面和维度。

为了有效地评估和管理信用风险,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实用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四个方面,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

风险识别是信用风险评估的首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的各类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分类。

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还款意愿、行业环境、政策变化等。

通过风险识别,银行能够清晰地了解面临的风险源,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基础。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深入的评估和分析。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构建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收集和分析借款人的各类信息,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预测。

同时,还需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等外部因素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风险控制是信用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作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借贷资金,并承担相应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和挑战,并分析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意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估借款人的信用质量,以便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借款的违约风险。

这对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信用风险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和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准确评估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合理定价贷款利率和确定风险准备金,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降低风险暴露。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依赖于贷款评审人员的经验和直觉,通过对借款人的资信记录、财务状况和行业前景等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其信用质量。

定量分析则主要基于统计模型和数学算法,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测量指标计算,来评估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和资信等级。

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可以提高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挑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一项主要挑战是信息不对称。

借款人通常掌握着与商业银行相比更多的信息,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仔细评估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此外,信用风险评估还受到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和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进行评估,增加了评估的复杂性和困难度。

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评估不准确会导致商业银行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为,加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不稳定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准确的信用风险评估有助于促进信息的透明度和市场的有效运作,提高金融中介机构的整体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3、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3、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商业银行应当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对信 用风险进行更加精准的预测和管理。同时,应当不断更新和完善风险管理模型和 方法,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结论
三、结论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商业银行应 当不断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提 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商业银行在竞争激烈的 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的思考
目录
01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 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03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
02 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 题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 理逐渐成为银行业务中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信用风险管理已经成 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 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潜 在的风险。
2、提高风险意识
2、提高风险意识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应当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能力。
2、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不完善
2、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提要]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经历逆周期放量信贷规模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后,其信用风险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信用风险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

通过建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主要商业银行2007~2009年的具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阐释不同性质的银行在金融危机下信用风险的表现。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一、引言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部门,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国家,直到新近发生的欧债危机,它的破坏性、扩散性和不确定性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我国商业银行为确保经济增速,经历逆周期放量信贷规模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其信用风险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信用风险,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遵循CAMEL评级标准,引入成长性指标,构建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主要商业银行2007~2009年的具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上,遵循CAMEL评价体系,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得性,从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能力、流动性和成长性六个角度选取了基本上能够反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的评价指标,共16项统计指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充足性包括: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权益资产占比,衡量银行资本实力和抵御资本风险能力;2、资产质量包括: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总额准备金率,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3、管理水平包括:管理费用占比、成本收入比,反映银行的业务管理能力;4、盈利能力包括:净利息收益率、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平均权益回报率,反映银行生息资产和股权资本的盈利能力;5、流动性包括:贷存比、流动资产占比,反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6、成长能力包括:存款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贷款增长率。

(表1)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4家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共19个样本。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研究作者:邹为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2年第10期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都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在开展国际化资本与创新金融服务的过程中本土商业银行逐渐放开金融市场、开创新的金融业务、积极拓展海外版图。

但是当前国内外金融投资环境纷繁复杂,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自身又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降低各类风险、提升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实力是我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本文通过对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因素分析、指出商业银行在信用评估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金融环境提出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管理优化一、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上看,存贷利差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显示,2009年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中,利息收入占到了61.22%。

因此,信贷风险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形式。

虽然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不断下降,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的绝对数额仍然较高。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内仍然有5 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障碍,同时也成为国际金融投资者们的目标,他们都希望通过收购这笔巨额不良资产来迅速扩大在中国的资本。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这些不良贷款的处置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不是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来实现的,而且不良贷款率仍然比国际银行业要高出不少。

随着中国加入 WTO,《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正式发布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全球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各同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还要面对国外其他大型银行的挑战,在这两种内外形势的共同影响之下,中国商业银行对金融风险管理所提出的要求必然会更高。

而信用风险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更加需要在理念、技术、制度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进与完善。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为了彻底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信用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就必不可少。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作者简介】 1、王珍珍(1985年 11月出生),女,广 西大学,广西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银行管理。 2、党娜(1986 年 1 月出生),女,广西 大学,广西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银行管理。
》接 18 页
致性不足,评级使用的客户财务信息和 管理信息不完善,借款人评级结果不能 完全准确反映客户信用状况;银行缺乏 对不同等级客户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 损失估计;缺乏对抵押物评估价值的及 时更新;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 查三个环节经营责任不到位,考核评价 不到位,激励机制不配套。 5、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预警;评级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分类
信用风险是现代市场经济中较为常 见的现象,其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和社会经济条件。商业银行实施信用风 险管理是其稳健经营的客观要求,从早 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直至当前的经济 全球化、一体化,信用风险管理经历了 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方法 和理论,从而又对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产 生巨大影响。
二、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 理技术的特点
1、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强调量化和模型化 无论是商业银行的投资者、管理高
层,还是监管当局,都希望对未来一定 时期内因信用风险产生的损失进行准确 评估,因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 商业银行十分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量化研 究。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可以综合已 有的一切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把传统的 风险管理技术的输出作为量化管理的输 入,而其结果直观,可比性较强,它代 表了未来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2、有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国内银行在风险管理手段,特别是 比较前沿的信用度量分析技术方面非常 欠缺。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评估和 管理方面,定性方法较多,虽然在具体 管理实践中采用了打分求和方法,但实 际上这种方法仍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性分析。另一方 面,我国债券市场还很不发达,信用评 级机构落后。 2、过度重视抵押担保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综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综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综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便成为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风险的量化一、信用风险概述亨利·范·格罗(2005)将信用风险定义为债务人或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不能根据信贷协定的约定条款支付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是银行业的固有风险。

闰晓莉、徐建中(2007)认为信用风险狭义上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银行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它实际上是一种违约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信用风险观念落后卜微微(2022)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比较薄弱,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观念比较落后,使信用风险管理长期滞后于业务发展,这与现阶段市场经济机制不相适应。

信用风险管理观念和意识上落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并且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种风险的管理体系和管理部门,缺乏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员,银行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组织保障。

(三)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尚不具备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基础建设并不理想,在数据上存在瓶颈制约,基础数据有着不一致和准确性较差等缺点,这使得根据基础数据分析的较高层次的风险分析很难展开,可信度也不高。

(四)商业银行信贷缺乏分散性从信贷投放区域范围来看,商业银行中有一半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向了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而我国特别需要信贷资金的中西部地区,商业银行往往吝于发放贷款。

从信贷发放的行业来看,在房地产、高科技术、建筑业等特别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农业、资源开发等行业获得信贷资金也就相对要困难一些。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主要是采取审、贷、查三岗分离与集体决策的重要体制。

这种风险控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有效地遏制了商业银行因其自身体制不健全而引发的信用风险,但在实际实务中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

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在我国的落地与实施,想必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体系还不够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主要是涵盖了外部信用评级体系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外部的信用评级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委托外部机构为特定的被评估人进行的信用等级的确定。

我国的外部评级体系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其评级结果不太被商业银行所接受,与国外先进的外部评级体系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得到外部评级支持的成本高,与此同时其准确性也不高。

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是指商业银行自身利用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对被评估人的授信等级的认定,但这需要做到必须保证各项指标符合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标准。

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法时,其内部务必要具备有完善且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

但是我国行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发展历史较短,信用风险评级标准不确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受人为因素控制。

二、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业务交易活动中所逐渐积累起来的并形成的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行为模式和管理哲学等。

它被归属为企业文化板块,并通过银行的办公模式、员工意识向外界传达银行的形象。

但是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同时其也不是主要的企业文化。

这主要体现在银行片面的追求业绩考核,忽略了资产质量,就使得在在银行业务中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高风险业务。

银行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还不够,仅仅是通过每周一次甚至是每月一次的简单考核,并不能从管理理念上加强他们的风险管控意识,而且大多数的银行工作人员都认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是风控部门的职能。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浅析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浅析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浅析及对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商业银行成为了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金融行业中,信用风险始终是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风险的大小和变化往往与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紧密相关。

因此,商业银行在面对信用风险时,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避免和应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违约风险:借款人在还款期内未能或无法按合同约定提供预期的本金或利息支付。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在贷款利息和管理成本上的损失。

2、市场风险:即由于市场情况和预期的经济形势变化引起的风险。

在利率走高时,银行的负债周期和资产周期不一致,可能会出现到期存款续约或无法兑付存款等情况。

同时,在贷款和投资方面,换手期较短、风险较高的资产也易因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出现亏损。

3、资金风险:因资本充足率不足而可能导致的信用危机。

商业银行应该掌握资本充足率GB向导和采取对应的措施。

二、应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对策为了应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银行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信贷管理和市场分析能力: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严格控制贷款的规模、期限和质量。

同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资产组合。

2、加大监管力度和信息披露:加强对银行信用风险的监管力度,使监管机构更加高效地压缩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各项风险的暴露度。

同时,银行应加强对投资者和借款人的信息披露,保证其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

3、增强资本实力和流动性储备:通过增加资本充足率来减少信用风险的影响。

在流动性方面,应该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并备足应急储备资金以应对突发情况。

4、推行分散经营策略:采用多种模式和方式进行业务发展,分散经营风险。

通过多元化业务结构,减少信用风险的暴露度,使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散布更加均衡。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影响银行盈利和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客户的信用评估不够精准,缺乏客户全面的信用信息,
容易导致风险估计不准确。

2. 信用风险管理流程不够完善,操作流程简单、重复性工作多
且资料处理效率较低,容易出现漏洞。

3. 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仍然存在抵押品、担保人等
问题,容易出现风险。

为了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以数据为驱动,综合考虑客
户的商业、财务和个人素质等方面,全面评估客户信用可靠性和还
款能力。

2. 建立全流程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客户申请、风险评估、授信、管理和监测,保证风险可控。

3. 强化对客户的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
状况变化,及时更新客户信用状况,防范潜在风险。

4. 改变传统担保模式,逐步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如保险、反担保等,控制信用风险。

综上,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建立全流程的信用
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防范信用风险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浅论摘要:宏观压力测试,作为压力测试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具体运用,可以提供极端事件对金融体系影响的前瞻性信息。

随着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系统性风险的日趋重视,宏观压力测试方法逐渐成为检验一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维护金融稳定的首选工具。

本文主要研究宏观压力测试在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并在已有的模型成果的对比分析基础上,建立适用于我国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并以此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以贷款违约率作为评估银行系统信用风险的指标,选取对银行信贷违约风险构成冲击的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其整合成为一个综合性指标。

研究结果发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GDP)和通货膨胀率指标(CPI)对银行体系的贷款表现冲击力较强。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两种宏观经济极端情境,在关于NGDP大幅K降和CPI骤升的压力情境设定下,银行体系的贷款违约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度提高。

尤其在关f通货膨胀率的情境设定下,贷款违约率的增幅高于其在NGDP卜'降情境下的增幅。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弓|=;*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全球有93个国家先后爆发了 112次系统性银行危机。

尤其90年代以来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如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1994年美国利率风暴及中南美洲比索风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 年俄罗斯政府违约事件,特别是2007年春季开始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2008 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大,史无前例。

它们不仅使一国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还危机到一国的经济稳定,对全球经济也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1]收稿日期:2008-07-05项目资助:本文受到西安交通大学“985工程”二期资助(项目编号:072007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DJY156)资助。

作者简介:李江(1962-),湖南省湘潭市人,金融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刘丽平(1982-),女,河北省承德市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预警。

金融系统的宏观压力测试是一类前瞻性分析的工具,用于模拟“异常但合理”宏观经济冲击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帮助中央银行识别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有助丁•各方理解金融部门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同时提高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能力。

因此,受到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视,逐渐成为检验一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维护金融稳定的首选工具。

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全开放,我国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融合,是否拥有一个稳定和富有竞争力的银行体系对于中国而言显得非常迫切。

对银行体系进行稳定性评估,尤其是对银行体系面对的信用风险进行宏观层面的压力测试,对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研究宏观压力测试在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通过对国外已有的成熟模型理论成果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宏观经济及金融发展特点,经济、金融数据统计及披露特点,模型的数据需求深度广度要求,建立适用于我国的模型并以此进行实证分析。

二、文献综述(一)宏观经济因素对银行信贷违约风险的影响McKinnon R [2]认为,宏观经济稳定时,银行经营行为非常保守,不会出现不顾风险单方面追求效益的现象。

但在实际汇率波动、通货膨胀出现等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政府或明或暗的存款担保,导致银行会产生以高利率对高风险项目贷款的风险行为。

Donald van Deventer [3]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宏观因素对银行股价变动的解释在统计上是显着的。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银行不稳定尤其是银行危机现象,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证资料。

尤其是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芬兰的许多国外学者,在对20世纪80、90年代全球银行不稳定事件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宏观经济因素波动在各国银行不稳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Tom Bernhardsen [4-5]建立起银行破产与不良贷款和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模型,并且利用欧洲国家的而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Erlenmaier U [6] 和Gersbach H [7]利用挪威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模型RIMINI对总体审慎指标的趋势与发展进行预测,并且建立了评估贷款违约率的宏观信贷方程。

Froyland E和Larsen K [8]利用RIMINI对银行不良贷款在宏观经济波动情境下进行了压力测试。

Pesola J [9]分析了银行系统危机对宏观经济因素波动的敏感性,并利用芬兰的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Virolainen K [10]对芬兰金融风险的实证评估,建立了宏观信贷模型并进行宏观压力测试,揭示了芬兰银行系统贷款违约风险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相关性。

国内对子银行体系的稳定评估的实证研究,包括陈华,伍志文[11]运用1978〜2000年间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

结果发现,中国整个银行体系在1978〜2000年之间有11年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在1992年和1998年前后更为突出,银行体系出现了不稳健的征兆,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

(二)宏观压力测试理论和实践在执行宏观压力测试使用的宏观信贷模型的研究领域,有两个学者的模型框架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为日后的学者不断的进行模型的拓展研究和实证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们是Wilson T C [12-13]和Merton R [14]。

Wilson对各工业部门违约概率对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的敏感度直接建模。

模型的思想是对违约概率和宏观因素的关系进行建模,模拟将来违约概率分布的路径,就可以得到资产组合的预期异常损失,进而模拟出在宏观经济波动冲击下的违约概率值。

相比较而言,Merton模型则多加入了股价对宏观要素的反映,将资产价格变动整合进违约概率评估模型。

因此,前一种模型更直观,计算量较小;而后一种方法对数据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以及计算量要求都很高,其中有些市场数据也许是信贷风险的噪音指标。

世界各地的学者,运用上述模型框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Vlieghe G [15]对英国银行体系累加的企业违约概率进行建模估计,发现GDP、实际利率和真实工资水平具有较显着的解释能力。

Bunn P, Cunningham A 和 Drehmann M [16]曾使用 probit 模型来测算英国企业部门的贷款违约风险。

Boss M [17]针对加总的企业违约概率估计出宏观经济信贷模型来分析澳大利亚银行部门的压力情境,结论说明工业产值,通货膨胀率,股票指数,名义短期利率和油价都是违约概率的决定因素。

Marxo M、Sorge、KimmoVirolainen [18]利用Wilson模型框架对芬兰银行系统的信贷违约概率进行了宏观压力测试分析。

结果证明在压力情境下,违约概率(PD, portability of default)的蒙特卡罗模拟分布明显异于常态分布,其Var值远高于基期的测算值。

Jim Wong, Ka-fai Choi和Tom Fong [19]建立了香港零售银行面对宏观经济波动的信贷风险宏观压力测试框架。

模型框架中引入的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利率(HIB0R),房地产价格(RE)和大陆的GDP。

同时用宏观压力测试评估了香港银行体系的贷款资产和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暴露。

压力情境的设定模拟了亚洲金融危机时发生的宏观经济波动,并分别引入了测试模型。

结果表明在置信水平90%时,在所有压力情境下有些银行仍然能够盈利。

这意味着目前银行系统的信用风险较稳和。

当VaR取99%的置信水平这一极端情况时,一些银行出现了巨额损失,但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

Hoggarth G 和 Whitley J [20]与 Drehmann M Hoggarth, G Logan A, Zecchino L [21]在他们的研究中引入了英国在FSAP框架指引下宏观压力测试的执行结果和方法,在压力情境的设定方面采用在险价值框架K的蒙特卡罗模拟法。

Jones M T, Hilbers P和Slack G [22-23]提供了宏观压力测试的更一般的非线性的方法。

Worrell D [24-25]讨论了一个将早期预警系统,金融健全性指标和宏观压力测试整合的方法。

一些学者研究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整合测量,例如Allen L和Saunders A [26]尝试将宏观经济因素整合进信用风险的测量模型。

而最近的一些文献如 Pain D、Vesala J [27]和 Gropp 等人[28-29]则是引用 Wilson 的宏观信用模型分析了宏观要素对银行的债务人的信用质量的影响。

而Wilson 的模型的一个替代选择则是Merton的公司层面的结构模型.G r a y D、Merton 和Bodie [30]将这一框架扩展至研究主权违约风险。

Derviz A和Kadlcakova N [31]将商业周期的影响整合进一个具有结构模型和简化模型特征的复合模型。

Drehmann M、Manning M [32]和 Pesaran M H 等[33]在利用 Merton 模型框架的宏观压力测试中研究了违约概率和宏观经济变量的非线性关系。

Benito A, Whitley J和Young G [34]将基于衡量违约概率的Merton模型融入针对模拟个别企业违约的probit模型。

他们发现Merton模型方法比仅仅依靠企业的财务数据的模型效果更优。

还有一些文献使用不良贷款,贷款损失额或者复合指标与宏观经济因素整合成矩阵向量来测算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Hanschel E和Monnin P [35]针对瑞士银行系统构建了一个复合压力指标,该指标综合了金融不稳定的市场指标和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衍生变形指标。

Kalirai H和SchEicher M [36]针对对澳大利亚银行体系累加的贷款损失,通过涉及广泛的宏观经济变量的模型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回归估计。

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缺口、消费者价格指数、货币供给增速、利息率、股票市场指数、汇率、出口额和油价。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目前国外开展的关于银行稳定性评估的实证研究十分丰富,其中挪威和芬兰中央银行的研究对金融系统的评估最具综合性。

稳定性评估的目的在于,对银行体系的健全状况和抵御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客观评价。

为此采用了金融稳健指标分析(Financial Sound Indi cators)和压力测试的方法,对宏观经济环境中例外但有可能发生的冲击(Shock)情境进行模拟,来量度和评估银行体系在遇到冲击甚至遇到金融危机时,保持稳定(即银行保持基本运营不会发生突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