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黑土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探讨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探讨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探讨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

黑土地具有肥沃、保育、保水、保气等特性,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是我国农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现代化的进程,黑土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危机和土地资源的枯竭。

因此,保护黑土地显得非常必要。

1.维护生态环境黑土地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是各种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

黑土地中的大量有机质和微生物活动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土壤生态系统,这对环境的净化和改善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对黑土地破坏、污染等行为将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2.维护农业生产黑土地的土层丰厚,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地。

黑土地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同时还能够保存水分和空气,是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优良土壤。

保护黑土地,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黑土地在地质构造和地貌变迁中所形成的丰富的土壤层和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对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起到一定的缓冲和消减作用。

然而,过度破坏和开发黑土地,将会影响其缓冲和消减作用,从而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1.加强监管各级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对于黑土地的开垦、开发、利用、保护等活动实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管,遏制非法采矿、野生动物交易、非法林业、非法放牧等破坏黑土地的行为。

2.优化结构农业生产的结构应该逐步调整,将粮食和用于国家必需的战略物资的产地转移到耕地肥沃、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充分发挥黑土地的作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科技支撑加强对黑土地科技的研究,发展具有高效和环保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节水、节土、节沙、植树造林等措施,减少对黑土地的破坏。

4.加强宣传加强利用传统和现代媒体进行黑土地保护知识的普及,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倡导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环保理念。

总之,保护黑土地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保障黑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1. 引言1.1 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具有高肥力、保水性强、透气性好等优点,被誉为中国的“粮仓”和“生态压舱石”。

受到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黑土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黑土地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更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

只有保护好黑土地,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后代子孙的生存空间。

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提高其利用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黑土地保护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黑土地的保护努力,才能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2. 正文2.1 黑土地的特点黑土地是我国极为珍贵的耕地资源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黑土地具有较高的肥力。

由于长期的积累和磨练,黑土地中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特别是含氮量较高,土壤结构疏松,通透性好,适合作物生长。

黑土地的保水保肥性能强。

黑土地有较好的保水能力,能够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淋溶,保证农作物在干旱季节的正常生长需要;黑土地的肥力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施肥量,减少环境污染。

黑土地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

除了适合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外,黑土地还适宜种植豆类、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来源。

黑土地的特点是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的,具有极高的农业生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黑土地的保护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加强管理和保护,确保其永续利用。

2.2 黑土地保护的技术措施黑土地保护的技术措施是保护和恢复黑土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技术措施:1. 农业轮作和休耕制度:通过轮作不同作物,可以减少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并提高土壤的保育性能。

休耕制度可以让土地得到休整,有助于恢复土壤的营养结构。

黑土地保护宣传的活动意义

黑土地保护宣传的活动意义

黑土地保护宣传的活动意义黑土地是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具有高肥力、保水性好等特点,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扩大,黑土地的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开展黑土地保护宣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首先,黑土地保护宣传活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保护黑土地,维护其肥力和水分的平衡,能够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黑土地还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能够减少灌溉用水量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因此,开展黑土地保护宣传活动,能够提高农民对黑土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动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黑土地保护宣传活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黑土地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能够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和生态服务功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维护起着重要作用。

黑土地在维持水文平衡、净化水源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保护黑土地利于维护地区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

此外,黑土地还能吸附和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参与气候调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

因此,开展黑土地保护宣传活动,能够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提高对黑土地生态价值的认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黑土地保护宣传活动对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土地是中国北方地区农民的生命线,关系着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的生计和福祉。

保护黑土地,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黑土地不仅仅是维护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更是关乎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

开展黑土地保护宣传活动,能够增强人们对黑土地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促进社会各界参与黑土地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黑土地保护宣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宣传活动能够提升人们对黑土地的认知和关注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的落实。

论保护黑土资源的战略意义

论保护黑土资源的战略意义

论保护黑土资源的战略意义黑土是指处于温带地区,土壤富含有机质、养分丰富、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壤。

黑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保护黑土资源,不仅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更与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紧密相关。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讨论保护黑土资源的战略意义。

首先,保护黑土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黑土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保护黑土资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黑土土壤中富含有机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能够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提高土壤的保育效果。

黑土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的伸展和气体交换,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的吸收养分和水分。

保护黑土资源可以保持土壤的良好物理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减少农作物受旱害和涝害的风险,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其次,保护黑土资源对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黑土土层深厚,孔隙度高,不易被侵蚀和剥蚀,能够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程度。

黑土富含有机质,能够吸附和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黑土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高,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和有机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保护黑土资源还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培育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与之关联的植物和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最后,保护黑土资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保护黑土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保护黑土资源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黑土资源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其农产品品质优异,给农民带来高的经济效益。

保护黑土资源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提升,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并推动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综上所述,保护黑土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保护黑土资源既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寒地黑土区域生态文化之建设

寒地黑土区域生态文化之建设
第2 6 卷第 9 期 2 0 1 3 年9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理 念 三 和 思 呈 差 维 方 式 爱 : ! , 寒 地 土 区 态 建 设 要 这 就构成 了生态 文化 。 “ 生 态文化 的内涵 二 一、 … …黑 ~ 一域 ~生 …文 ~化 一 一的 …必 …性 一

就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 、 人类精神 和社会 制度 ” 。 可见 , 生态文化是从生态学 的视角来理解人与 自然 的关 系, 以谋求提供 人与 自然 的协 同发展 。生态文化 内涵 丰富 , 包括生态哲 学 、 生态伦理 、 生态政 治 、 生 态文学等领域 , 是为
发展的地域性特点,探讨寒地黑土 区域生态文化建设的方法 ,以期对寒地 黑土 区域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 寒地 黑土 ;生态文化;可持 续发展
[ 中图分 类号 ] G 1 2 2 [ 文献标识码] A [ 基 金项 目] 绥化 市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 关于寒地黑土 区域生态文化建设 的思考”( S H S K 0 3 3 ) [ 作者简介 ] 伊 丽娜 ( 1 9 7 6 一 ) ,女 ,博士研究生,讲 师,研 究方 向为 中国哲学、文化 、文化经济。

生 态 文 化 的 内 涵
生态 ( E c o 一) 一词源于古希腊 , 初是指一切生物在一定 的

论黑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论黑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交流论黑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闫景阳 黑龙江省画院艺术教育培训学院 黑龙江省画院美术馆摘要:本文探析了黑土文化的历史渊源,概括了当代黑土文化的美学特征,并对黑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黑土文化来源于少数民族文化、流人文化、侨民文化的融合,具有多元共生、内涵丰富;朴厚拙雅、原生自然;阳刚大气、雄浑壮美的特点,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会更加主流化。

关键词:黑土文化;美学特征;发展趋势东北地区是世界上三大寒地黑土带之一,黑土文化,即得名于这广袤、浑厚的黑土地,黑土文化是中国多元地域文化中的重要一元。

随着黑土文化的发展,黑龙江本土人士的文化自觉性日益提高,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意识加强。

黑土文化如同山野里的百合花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在古老的华夏大地怒放不衰,从处于边缘地带的小传统亚文化向大传统主流文化进军。

一、黑土文化的历史渊源黑龙江地处我国最东北边陲,平原、丘陵、山地、草原多种地形地貌兼俱,冬季漫长寒冷多雪、夏季短促湿热多雨,植被与物产资源丰富,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对各族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逐渐形成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黑土文化。

传统学术界通常认为东北地区是中华文化的非主流地区,是处于弱势的受中心文化区辐射影响的边缘地带。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有力证明了东北地区与中原一样具有厚重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例如,辽宁、内蒙的“红山文化”遗存是与中原汉文化曾经并存的远古原生文化;黑龙江则有哈尔滨阎家岗二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人类遗址以及齐齐啥尔昂昂溪出土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

黑土文化和华夏大地上任何一种地域文化一样也是在民族迁徙交流的过程中对各民族文化加以吸纳融合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而且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呈现出同样的兼容并的蓄的特点。

东北的黑土文化发展到今天,文化因子更加复杂,既有原驻少数民族淳朴的民族风情,也有流人文化注入的汉族风俗,同时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俄侨、日侨及犹太移民带来的外来文化影响。

黑土是非常稀缺的土壤资源申论题

黑土是非常稀缺的土壤资源申论题

黑土是非常稀缺的土壤资源申论题黑土是非常稀缺的土壤资源一、引言黑土,作为我国极为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它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还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厚的农耕文明。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黑土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匮乏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黑土这一稀缺土壤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并深入探讨未来保护和恢复黑土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黑土资源的重要性1. 黑土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黑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能够为农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

其肥力之丰沛,由来以久,几千年来,中华大地黑土滋养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农耕文明。

2. 黑土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黑土对水分的保存和控制作用突出,起到了保护水资源和防洪抗旱的作用。

黑土还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对改善大气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黑土资源的现状及问题1. 黑土资源的面临的威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地被征用,导致黑土资源的减少。

人为的过度开发和使用也严重损害了黑土资源,使其退化迅速。

2. 黑土资源的质量问题由于长期的单一种植和过度施肥,黑土资源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逐渐减少,黑土的保肥能力下降,使其肥力大为降低。

3. 气候变化对黑土资源的影响随着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黑土资源也受到了显著的影响,降水不足或过多都会使黑土资源遭受破坏。

四、黑土资源保护和恢复的对策1.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当出台更加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保护黑土资源,限制过度开发和利用,加大对违法开发行为的处罚力度。

2. 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引导农民实行科学耕作,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施轮作休耕制度,保护黑土资源的肥力。

3. 恢复生态环境加大对黑土资源的保护力度,恢复受损的黑土地,积极发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对黑土资源的破坏。

保护东北黑土的建议

保护东北黑土的建议

保护东北黑土的建议一、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东北黑土是全国重要的粮田,要加强对黑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首先,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确定土地的用途和功能,避免乱占乱用。

其次,加强对土地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建立黑土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黑土退化问题。

最后,加强土地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做好农田环境保护,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负荷能力。

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黑土地生态系统脆弱,容易遭受水、风、草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为了保护黑土地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保持森林覆盖率和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度。

此外,还需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力度,保证农田灌溉的正常运行,减少土地干旱的发生。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是保护东北黑土的关键所在。

加大对黑土地相关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应用能力。

发展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引入先进的耕作、种植和施肥技术,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的农业生产。

四、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力度。

在保护东北黑土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相关活动。

加强土地的立法管理,明确土地资源的产权和使用权。

同时,加强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打击,严惩非法开垦和滥用土地资源的行为。

此外,还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污染行为,保护黑土地的生态环境。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保护东北黑土不仅需要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还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对黑土资源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黑土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积极开展黑土地的科普活动、举办研讨会和专题讲座,提高公众对黑土资源的了解。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发挥其在黑土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六、加强黑土地的跨区域交流合作。

保护东北黑土需要各相关地区的共同努力。

各地区可以加强黑土资源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黑土保护的相关问题,分享经验和成果。

寒地黑土区域生态文化建设

寒地黑土区域生态文化建设
等 角度入手 来进行 , 使其 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 寒地 黑土 ; 生态文化; 可持续发展
中 图分 类 号 : X 3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2 4 6 3( 2 0 1 3 ) 0 5 — 0 0 1 6 — 0 5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Ec o l o g i c a l Cu l t u r e i n Co l d Bl a c k S o i l Ar e a s
YI Li — n a ,ZHANG Yi n g
( Te a c h i n g a n d Re s e a r c h Di v i s i o n o f I d e o l o g y a n d P o l i t i c s ,S u i h u a C o l l e g e, S u i h u a 1 5 2 0 6 1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Ec o - c u l t u r e i s t h e c u l t u r e o f h a r mo n y b e t we e n ma n a n d n a t u r e .I t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s a n i n e v i t a b l e c h o i c e
2 0 1 3 年 9月 第 2 2卷第 5 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An h u i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d i t i o n )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其质地肥沃、肥力高、蓄水性能好、通透性好等
特点,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

但因为长期的过度利用、不合理管理、污染等因素的
影响,黑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破坏和衰退,对于黑土地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 保证粮食安全。

黑土地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其保护关系到全国的粮食
安全问题。

2. 维护生态平衡。

黑土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
环节。

3. 保护生物多样性。

黑土地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是维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基础。

技术措施:
1. 合理耕作。

合理使用化肥、有机肥等,进行轮作休耕,保持土壤肥力等,从而减
少黑土地的退化。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黑土地属于半干旱地区,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浪费,保证黑土地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加强污染治理。

加大对黑土地的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治理力度,依法打击违
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4. 推广生态治理技术。

将生态治理技术应用于黑土地保护,加强生态保护基础建设,增强黑土地的自我更新和修复能力。

综上所述,黑土地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等重要问题。

在保护工作中,必须采取多种技术措施,从而确保黑土地的保护工作取得实效,为我国的
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探讨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探讨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探讨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从古至今,黑土地被喻为“粮仓”,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黑土地土壤肥沃、保水能力强、通气性好、物质输送速度快,是我国稻谷、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理
想生长环境。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传统黑土地区遭受了大规
模的过度开采、过度施肥、过度灌溉等生产方式,黑土地退化现象骤然加剧。

因此,黑土
地保护必要性迫在眉睫。

首先,黑土地保护意义重大。

黑土地覆盖区域占全国耕地的近1/6,其保护与发展重
生态、重民生、重经济,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

其次,黑土地的保护还涉及到
了国家安全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再次,黑土地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保护黑土地就是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为了实现黑土地保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制度,减少施肥、灌溉等现象。

其次,运用科学技术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化学土地减质。

其三,开展土壤育种、植物品种选育研究,培育适应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特殊气候、土壤环
境的新品种。

其四,进行宏观监测和追踪黑土地环境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其五,开
展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可持续的种植业模式。

总之,黑土地保护是一项任务艰巨又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到国家安全、经济安
全以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工程。

为了保护黑土地资源,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借助先进科技,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计划,坚决杜绝过度开采、过度施肥、过度
灌溉等行为,为保护黑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黑土区保护方法和措施是什么

黑土区保护方法和措施是什么

黑土区保护方法和措施是什么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拥有丰富的黑土资源,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黑土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黑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亟待解决。

为了有效保护黑土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黑土区的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是保护黑土资源的关键。

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农田、林地、草地等不同用地的范围和比例,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和强度,保护农田和林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推行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是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修建水库、引河入田、修建排灌工程等措施,可以改善黑土区的土壤墒情,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黑土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推广合理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是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措施。

黑土区的土壤肥力丰富,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质量恶化。

因此,应该推广合理施肥技术,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提高土壤肥力,保护黑土资源的肥力和生产力。

四、加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是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途径。

应该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避免单一作物连作连种,合理轮作轮种,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保护黑土资源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五、推广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可以有效改善黑土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黑土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六、加强土地整治和治理。

土地整治和治理是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途径。

应该加强土地整治和治理,改善土地的质量和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黑土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七、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措施。

应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黑土资源的生态环境。

保护黑土的有效措施

保护黑土的有效措施

保护黑土的有效措施保护黑土是保护土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保护黑土的几个有效措施:1.加强土壤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宣传黑土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壤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土壤保护意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黑土的重要性,这是保护黑土的首要前提。

2.推行科学耕作:科学耕作是保护黑土的基础措施。

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合理轮作、合理施肥、合理用药、合理排水等,避免大面积连作、过度施肥和过度用药等不良耕作方式,以减少对黑土的破坏。

3.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大对黑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投入,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如沉积水井、塘堰等,在种植区划中增加水源地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区,并加强水土保持管理,防止水土流失。

4.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是保护黑土的重要手段。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通过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提高土地的质量和肥力。

5.加大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土壤污染是黑土保护中的重要问题。

要加大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土壤污染的防治和修复,减少对土壤的二次破坏。

6.加大对黑土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黑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要加大对黑土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保护黑土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并加强对黑土地区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管理。

7.加强对农田利用权的管理和保护:农田利用权是农民的重要财产,也是农民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对农田利用权的管理和保护,避免农田被非农业用地侵占,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8.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政策是推动黑土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制定和完善有关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对黑土地区的支持力度,为黑土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保护黑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建设黑土地域文化对龙江经济发展的意义

建设黑土地域文化对龙江经济发展的意义

精神家园。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 , 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 必须 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 社会 主义文化 建设新 高潮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 、 教育人 民、 服 务社会 、 推动发展 的作用。 ” 因此 , 如何 以党 的十八大精神为指 引, 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 中不落伍 , 且得到新的突破 和跨 越 , 服 务于社会 、 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张 , 是摆在龙 江人 面
业上并不需要像南方一样进行精耕细作 ,就能获得很好 的收 成, 使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一种粗放的特性 , 也有“ 小富即安 ” 的 特征 , 追求“ 老婆、 孩子 、 热炕头” , “ 守家在地” 和“ 故土难 离” 的 观念重 , 对生活质量 的要求也不高 。 黑龙江人普遍不具备独 自 经商 的气质 , 且热衷 于“ 吃 皇粮 、 “ 进 国企” 、 习惯于“ 大锅饭 ” , 不喜欢走出家门到外边 的省市去做工 、 打拼 , 这也是 黑龙江人
质。 黑龙江有满 族 、 朝鲜族 、 回族 、 蒙古族等 1 0 余个世居 民 族, 这些 民族 的人 口虽少 , 但却 以鲜 明的民族特色而声波海 内外 , 是黑土地域文化 的重要缔造者。尽管黑土地域文化有着鲜 明 的地域与 民族 特色 , 但对外来文化并不排斥 , 反而有着极强 的 融合性。 清末俄罗斯和民国时期 日本的入侵 , 犹太文化的逐渐 渗入 , 众多 的民族 以及与外国人 的深入交流 , 共 同铸 就了黑土 地域文化 ,丰富多彩的龙江文化具有多民族 文化聚合的构成 方式 、 多元 文化类型共处的并存 形成 、 民族文化融合 中的开放 性与兼容性 、 地域文化 内部的地域性 与不平衡性 , 使之成为中 华民族地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 别具一格 , 颇具特色 。 建设 社会主义新文化 , 提高文化软 实力 , 来教 育人 民 、 服 务社会 、 推动发展 , 这是建设小康社会 的需求 。在振兴黑龙江 经济的发 展过程 中, 我们要 以文化建设为基础 、 经济发展为 目 的, 发挥好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 我们应该分析黑土地 域文化的特点 , 发扬其积极 方面 、 规避 消极方面 , 这 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第一 , 新中 国建立之初 , 东北作为重工业 基地 , 为新 中国 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国有机制使人 民依赖 于大企业 或大型 的组织 , 并在此种体制下发挥 出了巨大的力量。 黑龙江 人也形成 了计划经济安排一切 的思想 ,凭借大型国有企业的 资本优 势和 国家政策 的扶 持 , 不思进取 、 停滞不前 , 致使 黑龙 江严重缺失市场经济的意识 , 没有 自身改革 的动力 , 已经难 以 适应现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黑龙江在漫长 的发展过程 中形成 的精神气质是不会轻易改变 的,故不能简单地照搬南 方改革的经验 和做法 。 如何改造老工业基地 , 使原有雄厚 的工 业基础焕发 出新 的生机 ,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 改革 ,推 向市 场, 成 为振兴龙江经济最 重要 的事情 。 第二 , 黑龙江人性格 中对大集体 的依赖性较强 , 大型国企 办社会 的习惯 由来 已久 , 自身承担 了教育 、 医疗 、 住房 和治安 等政府职能, 人民习惯于有事靠企业、 找厂长。地方政府和大 型国企存在行政级别倒挂 等现状 ,政府职能部 门对 国有企业 的政策优越和宽松 , 而在私企和个体的服务及扶 持上 , 则存在 着相对 的消极思想 。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 官本位 ” 、 行政效率

黑土文化

黑土文化

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

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

上世纪5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

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

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成为了黑土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黑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推动和阻碍作用1.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黑龙江涌入大量外来人口、工厂企业大量兴建,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在这里不但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反而造就了哈尔滨“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身份。

以“四大精神”为代表体现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开拓进取精神。

黑土地是红色文化繁荣昌盛的大田野

黑土地是红色文化繁荣昌盛的大田野

黑土地是红色文化繁荣昌盛的大田野黑龙江省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位属北疆高寒区。

千百年来,人烟稀少,比较荒凉。

历史上,此区域的用途是惩罚罪人和安置流民。

所以黑土地上移民居多。

封建社会末期,又饱受沙俄、日本等帝国的侵略掠夺。

那么,黑土地如何成为红色文化的大田野和战胜蒋介石的大本营的呢?1945年5月7日,正义与邪恶的世界大搏杀,见了分晓。

德国法西斯政权宣告灭亡。

但日寇公然拒绝美、中、英三國促令其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转折点是,美国抓住时机,于1945年8月6日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苏联紧急跟进,8月8日上午在《波茨坦公告》上签字,晚间约见日驻苏大使佐藤尚武,递交宣战书,宣布8月9日零时起与日本开战。

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红军越过中苏边境,从东、西、北方面,向日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一周时间的激战,日军元气大伤,放弃顽抗。

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广播投降诏书。

但在黑土地上,战斗还在残酷进行,直到8月26日,苏联红军攻克虎头要塞,肃清日本侵略军,二次世界大战才至此结束。

中国东北广阔的土地以及朝鲜北部区域此时被苏军控制。

苏共虽然和中共是兄弟党。

但苏联与蒋政府有外交关系,受国际法制约,按惯例应把控制权交给蒋政府。

这样就形成了东北地区的复杂态势。

此时的中国,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人民渴望和平。

蒋介石假惺惺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毛泽东审时度势,为民族利益,置生死于不顾,于1945年8月28日下午3时许,大气磅礴的走进了狼窝虎穴,从容不迫的占领了道义制高点。

蒋介石乘重庆谈判之机,命令阎锡山在山西解放区腹部插入钢刀,对我党施压,增加谈判筹码。

胆大妄为的挑衅,揭开了解放战争帷幕。

形势变得无比严竣。

毛泽东胸有成竹,早在1945年6月10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就指出:“从我们的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占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基础。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黑土地是指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水分保持能力强的土壤类型,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垦和过度利用,黑土地面临严重的退化和破坏,保护黑土地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保护黑土地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

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高、保水性强,具有很好的水源涵养能力,对维持地区水资源平衡有重要作用。

黑土地还为植物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并具有很好的保肥能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黑土地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黑土地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保护黑土地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养育了无数的农民。

保护黑土地可以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维护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土地适宜种植农作物的特点也为农产品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黑土地面临着多种破坏因素,包括土地流转、过度开垦、过度施肥等。

为了有效保护黑土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加强对黑土地的科学管理和规划。

要加强对黑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监测,了解黑土地的状况和演变趋势,制定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方案。

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分配土地资源时要考虑到农民的生态环境责任,避免过度开垦和破坏。

推广适合黑土地特点的灌溉和水保措施。

优化灌溉设施,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提高土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水保工程,合理规划和建设水保设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黑土地的肥力。

加强农业耕作制度和管理。

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轮作休耕、绿肥轮作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管控,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避免对黑土地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方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黑土地的破坏。

科研部门要加大对黑土地保护的技术研究力度,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广和应用适合黑土地保护的新技术,提高黑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黑土地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浅谈黑土地传统文化

浅谈黑土地传统文化

浅谈黑土地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黑龙江人,那么,今天我就来谈谈地地道道的黑龙江传统文化,尤其是黑土地特有的传统文化渊源。

(一)色香味俱全、看得人流口水的黑龙江菜黑龙江菜在做法上融合了满、朝、蒙、宫廷菜点各家所长,其起源最普遍的一个说法是从20世纪30年代算起。

随着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宫,长春便成了八方辖管的政治中心。

御膳房中不仅有从北京带来的宫中御厨,许多山东名厨也聚集到北方来。

逐渐地,鲁菜等各种外来菜与地方民间菜相融,形成了今天的黑龙江菜。

黑龙江菜多取材天然植物,做法上因场合而定,亦俗亦雅。

传统正式场合上,多以炖鸡鸭鱼肉为主,辅以特定食材。

其中,鲶鱼炖茄子、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排骨炖豆角是有名的“黑龙江四大名炖”,深受各个年龄段、各区域人们的喜爱。

除此之外,传统黑龙江菜“喜油爱炸”,这可能也与黑龙江寒冷的气候有关,一定的脂肪积累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冬季的严寒。

而如今,随着绿色健康观念的深入,现代人摒弃了传统做法,崇尚简单的料理,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乱炖”的做法,即“一锅下,一锅出”,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食材中的营养。

上一桌黑龙江菜,最让人印象深刻、吸引人眼球的恐怕不是其独特的菜色,而是黑龙江菜的盛放器皿。

与南方的“小碟小碗小菜”不同,黑龙江人喜大碗大盘盛放菜肴,给人感觉很实惠、很亲切。

(二)神秘的萨满文化萨满教是关东的“圣教”。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俄国莫斯科大公的使节艾维尔特·伊斯布兰特·伊代斯和他的同伴亚当·布兰特一起访问了中国。

在他们撰写和发表的中国旅行记中,第一次把满族的“萨满”介绍到全世界。

萨满歌舞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北方各族精神生活的重要侧面。

烧香跳神,饮食歌舞,酬神娱人,从心理、感情及审美观而言,他们是以吉为喜,以喜为美。

可以说,凡烧香跳神,均为致喜,喜字当头,有喜必乐,一喜皆喜,是萨满歌舞的品格。

黑土保护进展情况汇报

黑土保护进展情况汇报

黑土保护进展情况汇报黑土是中国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黑土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有效保护和恢复黑土资源,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国加大了黑土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黑土保护的政策法规,明确了黑土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对违法开发和破坏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有效提升了黑土资源的保护力度。

其次,针对黑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我国加大了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对黑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资金投入,用于开展黑土资源的调查评价、保护修复和科学利用等工作,有效改善了黑土资源的生态环境和土壤质量。

再次,我国积极推动了黑土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广科学耕作技术、推行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措施,有效提升了黑土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黑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黑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了黑土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

通过不断完善黑土资源监测网络、加强黑土资源的评估和监测工作,及时了解黑土资源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开展黑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总的来看,我国在黑土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黑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任重道远。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黑土资源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黑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动黑土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和恢复我国宝贵的黑土资源作出更大的努力。

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黑土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黑土文化

黑土文化

黑土文化即时东北文化八、绚丽多姿的寒地黑土文化](1)、肇东国画:肇东国画以它的群体优势在国内画坛上崛起,并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引起人们的关注。

80年代中期以来,肇东国画先后在北京、郑州、洛阳等国内十余个城市和新加坡、美国、日本、前苏联、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荣宝斋、燕山书画社、文宝斋等画廊展览展销300余幅,多次在省和国家展出中获奖,有100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黑龙江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陕西美术馆、中国西安民俗博物馆收藏,有2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50余种报刊中发表。

(2)、海伦剪纸:海伦剪纸有着较高的艺术成果。

剪纸带头人傅作仁创作的大型剪纸《东方红》18幅,进京展出,其中《葵花向阳》等3幅作品被周恩来总理转赠铁人王进喜和东海舰队。

傅家是满族剪纸世家,几代人都喜爱剪纸,家里收集、复印、创作的剪纸作品10万余张。

1987年,在中国民族文化宫举办了傅作仁满族剪纸展览,在美术界引起了轰动,影响深远。

傅作仁的皮影剪纸开创海伦剪纸的新篇章。

目前,他已出版了《黑土艺术》、《傅作仁满族剪纸》、《中国剪纸艺术研究》、《雪花剪纸集》、《中国风俗剪纸》等9部书。

傅作仁还把他的皮影剪纸艺术作品专辑8张32幅以明信片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发行。

1999年在曼谷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国际金奖。

以毕再生、刘卫平等人为代表、以海伦文化馆为创作阵地、以精品剪纸创作为核心的创作队伍在1995—1998年创作的大型剪纸《满族风情》、《鄂伦春婚俗》、《金陵十二钗》等264幅作品4次在国家级展馆展出,3600多幅剪纸作品赴欧美、东南亚等30几个国家和地区展销。

138幅作品被中国民间艺术馆、徐悲鸿纪念馆、民族文化馆收藏。

2001年,省美术出版社用中、英两种文字出版发行了海伦文化馆创作的《剪纸京剧脸谱》,创下了海伦剪纸史上四个之最,即创作时间最长——历时8个半月;创作人员最多——直接参与25人;幅数最多——达308幅;效果最佳——达到国粹与民粹的完美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黑土文化建设
作者:张晶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第07期
建设黑土文化,就是要推动黑土文化,使其发挥其特有的地域性特点,是我们目前在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使黑土文化不断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促进经济振兴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

一、摈弃黑土文化中旧的落后的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不总是同它所依赖的社会物质基础的变化完全一致,而是或前或后,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保持着动态的对应。

作为黑土地上各种社会意志的总概括的黑土文化也不例外,也包含着进步和落后两种社会意识。

黑土文化中所包含的进步社会意识,是黑土文化的主流、主导力量和本质表现,它适应、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代表了黑土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而黑土文化中旧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就是那些阻碍、制约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意识。

它是黑土文化的非本质表现,次要部分,是在黑土文化发展过程中被否定的社会意识。

这种旧的落后社会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1.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农民惰性心理
黑龙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生活在这时的世世代代人民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

那就是大自然过于丰厚的恩赐易使人们过分地依赖自然,缺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勇气和创造能力,滋生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

正像马克思所说:“过于富饶的自然‘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像小孩离不开引带一样,它不能使人自身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然必然性。

’”长期以来,黑龙江的各民族虽然生活在肥沃土地之上,但更多的是想索取自然界现成的财富。

游牧渔猎于草原山川,直到近代仍不愿深耕细作于土地之上,常常是“播种慢散之,茁芽后牟而为深。

恶草满畦,亦不芟”、“地无阡陌、亦不治沟洫、旱乾水溢听天由命”,就连涌来的大批流民也受到了这种落后、懒惰心理的严重影响,渐渐地使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中原精神褪了色。

这种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着。

它不仅表现在黑龙江农民身上,而且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整个黑龙江人的精神素质中。

因此,黑龙江人从来不愿干那些诸如修鞋、补伞等走街串巷、出大力挣小钱的活是不足为怪的。

2.高消费、超前消费的商品意识
黑龙江轻工业虽然不发达,但是日用商品的消费支出高居全国榜首,其中以哈尔滨最为突出。

有统计结果表明,哈尔滨的啤酒、化妆品销售量居全国第一。

造成这种高消费、超前消费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黑龙江经济的发达,恰恰相反,黑龙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一些重要的省市比较起来还很落后,很不发达。

这种消费水平与社会经济基础极端不平衡的现象完全是近代以日、俄为首的帝国主义在黑龙江半殖民地统治下的后遗症,是殖民主义者颓废文化影响的结果。

3.粗暴、野蛮的土匪意识的潜在遗留
黑龙江是历史上有名的土匪活动猖獗的地区。

1949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当时“在北满的土匪,总数在10万人以上”。

这些由日伪残余势力,封建恶霸地主、惯匪、地痞流氓以及野心家、投机分子组成的土匪武装曾在黑龙江地区作恶多端,他们残害百姓、烧杀抢掠、造淫生事、聚众闹事,残杀革命者。

抗战胜利后,我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上,一举歼灭了盘踞在黑龙江的全部土匪。

虽然作为人民的敌对势力的土匪武装在黑龙江绝灭了,然而土匪那种粗暴、野蛮的思想意识却一直没有从黑土上彻底根除,它依然以一种潜在的形式滞留在黑土地上,毒害、污染着一部分人的灵魂,它也是造成黑龙江地区社会治安秩序难于治理的重要原因。

以上三种陈旧、落后的社会意识的消极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它不仅关系到个别黑龙江人的精神素质,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黑龙江的精神面貌,束缚、制约黑龙江社会的进步发展。

因此,彻底消除、摈弃这些与先进文化对立的精神蒙昧,精神野蛮,引导人民形成先进的社会意识,是建立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黑土文化的首要任务。

同时,也将成为推动黑龙江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发展黑土文化的优势,显示地域文化的独特风貌
有位哲人说过,越是民族性的东西,也就越具有世界性。

这就是说,普遍性不能离开特殊而存在,无个性也就无共性。

因此,建设黑土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特色上下功夫,要建立起黑土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深入挖掘北方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积极发扬和继承北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吸收地域文化的最高成果,继承造就别具一格的冰雪文化,发扬和宣传在建设和改造黑土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创立其个性的具体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使黑土文化不断适应历史的趋势,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文化之林。

但是,创造特色文化,绝不能闭关自守、夜郎自大。

因此,我们在建设黑土文化的同时,要克服狭隘的地域主义和保守主义。

即对外来文化一律排斥,否定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拒绝吸收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只自我陶醉于黑土文有的小圈子观点。

因为,这样必然导致地域文化走向枯竭和衰败。

三、积极吸收和引进其它地区的优秀思想文化
黑土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与其它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存在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和依赖关系。

因此,建设黑土文化不仅要创造其鲜明的特色,还要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和汲取其它地域文明的丰富营养。

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地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如:以农耕文化为主,注重实际、勤劳吃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表现浓厚的黄河文化;思想灵活、风格细腻、商品意识较强的长江文化;古老风俗习惯保存完整,被称人类社会发展活化石的云贵文化;恢宏的西藏雪域文化等等,都是黑土文化可以借鉴的优秀地域文化。

同样,学习外来文化,也不要妄自菲薄,失去自信。

要植根于全民族文化沃土之中,才能增加其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登上地域文化发展的高峰,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