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复习知识点(技巧)
小学地理地图阅读知识点汇总

小学地理地图阅读知识点汇总地理地图阅读知识点汇总地理地图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地球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学习地理地图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各种地理要素和空间分布。
本文将为大家汇总一些小学地理地图阅读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提高地理地图的阅读能力。
1. 地图符号的理解地图符号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要素的图形、颜色、线型等符号。
小学地理地图符号主要包括地形要素(山、河、湖、海洋等)、人文要素(城市、道路、机场等)、农业要素(农田、牧场等)等。
在阅读地图时,我们需要能够准确理解这些地图符号的含义,从而获取地理信息。
2. 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来表示地图的缩放程度。
常见的比例尺有分数比例尺(例如1:1000)和图解比例尺(例如1厘米代表1000米)。
在阅读地图时,我们需要根据比例尺来准确估计地理要素的实际大小和距离。
3. 方位和方向的表示方位和方向是地理地图中常用的表示方法。
常见的方位有东、西、南、北,而方向则是与某一参考方位相关的表示方式,如东北、东南等。
在阅读地图时,我们需要能够理解和运用方位和方向的表示,准确确定地点的位置。
4. 海拔高度的理解地图上通常会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变化,等高线连接的是相同海拔高度的点。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等高线的间距、密集程度,来判断地势的陡峭程度和山地的分布情况。
此外,地图上还常常标注一些重要山脉、平原、高原等地理要素的平均海拔高度,帮助我们理解地势的起伏。
5. 经纬度的认识地理地图上常用经纬度坐标标明地点的位置。
经度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0°经度指通过英国伦敦的子午线;纬度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0°纬度指赤道。
在阅读地图时,了解经纬度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地点。
6. 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通过观察地理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
例如,河流通常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形成河谷;山脉一般呈延续的链条状,沿着大地构造带展开;气候和植被的分布与纬度、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等。
高中地理-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鼔、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2)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度数后面跟N是北半球度数后面跟S是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一定在东半球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大于20°,小于160°,看度数后面跟W在西半球,跟E在东半球经纬网的应用:A利用经纬网定位B利用经纬网判方向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距北极点近者在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②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它们只有正东方或正西方的关系。
具体比较时,应将两地置于经度差小于180°的范围(劣弧)内比较东西方向。
③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均不相同:可将其先按纬度数进行南北方位比较、按经度和进行东西方位比较,然后叠加综合。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时,若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两地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南方;离南极点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可测量性、可比性)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数学要素(骨架) :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地理要素(主体) :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按比例尺分: -大比例尺地图(≥1:10 万) -中比例尺地图( 1:10 万~1:100 万) -小比例尺地图(≤1:100 万) -微缩地图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 -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 -专题地图 (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a=[φ/4°]+1 φ纬度; b=[λ/6°]+31 λ经度 1:1 万(G) 1:5000(H)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 1′15″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X1X2X3 X4 X5X6X7 X8X9X10λ0=(X2X3-31)*6° φ0=(X1-1)*4°λ =λ0+(X8X9X10-1)* △λ φ =φ0+(4°/△φ-X5X6X7)* △φ法的综合性科学┏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 ~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 (地图符号学) 、地图感受理论、地图概括 (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现代地图学╋ 地图制图学 (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 ~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 **、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 ~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地图、比例尺、经纬网、等高线知识点总结

地图、比例尺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一)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相比,缩小的程度。
又叫缩尺。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示方法:数字式:如 1 1000000或1/1000000或百万分之一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线段式:3、大小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值的大小。
即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结论1:绘制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大些;反之则应小些。
并考虑纸张的大小。
结论2:图幅面积相同的地图,所表达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表达图中的内容越简单;反之,则比例尺越大,表达图中的内容越详细。
结论3:实地范围相同的地图,图幅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表达的内容越简单;反之,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能表达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的缩放结论:5、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⑴若图幅大小相同:①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②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⑵若实际范围相同:①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此时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②图幅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此时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规律:①大范围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政区图等。
②小范围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学校平面图等。
(二)方向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纬网有关地球大小的几个重要数据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km;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40000km;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21km地球仪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即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倾斜方向不变)两极: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地图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图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理坐标系地球是一个球体,为了描述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位置,人们用地理坐标系来确定地理位置。
地理坐标系是由纬度和经度组成的。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到地球赤道的距离,以角度来表示,范围是从0°(赤道)到90°(北极和南极)。
经度是指从地球上某一点到地球子午线的距离,同样以角度来表示,范围是从0°到180°(东经和西经)。
在地理坐标系中,纬度和经度是用度(°)、分(′)、秒(″)来表示的。
二、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要将地球表面展开到平面地图上,就需要进行地图投影处理。
地图投影是指将三维的球面地图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平面投影等。
不同的地图投影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对于地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三、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指地图上所用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比例尺有文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两种形式。
文字比例尺用文字的方式来表示,比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0。
线条比例尺则用线段的长度来表示比例尺,通常标在地图上的角落或边缘处。
地图比例尺的选择取决于地图的制作要求和使用场景,比例尺也是衡量地图真实性的重要因素。
四、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现象、地质构造、行政范围、交通等内容的图形符号或文字标注。
地图符号有点、线、面、文字等形式,根据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同,地图符号也有不同的分类和应用。
掌握地图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对于理解地图信息、快速定位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五、地图分类地图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制图目的可以分为物质地图、人文地图和专题地图等不同类型。
物质地图主要描述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自然景观,如地形图、水文地图等;人文地图则主要描述人类活动的分布、行政区划、交通网络等人文景观,如政治地图、交通地图等;专题地图则是在特定主题或研究领域中深入描述的地图,如气候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
《地图的阅读》知识点解析

《地图的阅读》知识点解析知识点例题解析基础知识一、学会阅读地图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辨误区:地图和照片的区别地图和照片是有区别的,地图是把某一区域的景物进行选择和综合,并且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来代替真实的景物;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展现景物的真实面貌。
(1)比例尺①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③表示方式(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数字式:1∶100 000或者1/1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线段式:④大小比较:比较几个比例尺的大小时,可以先把不同的比例尺统一成同一形式【例1-1】下列关于地图及其构成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图是照片的复制,二者没有区别B.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C.地图的构成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和大小D.地图都是反映在平面上的图形解析:A地图和照片是不同的,见上面的“辩误区”,B正确,这称为地图的三要素;C地图的大小不是地图的要素;D地图不一定都是在平面上,有时也做成立体地图。
答案:B【例1-2】李阳是树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家住晶晶小区,每天步行上学。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0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比较数字式比例尺大小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
(2)方向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有多种:①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的方向。
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如下图:析规律:室外辨别方向在室外看地图,应手持地图,面向北,背向南,这样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②有指向标地图上的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指向标一般是一个箭头,如下(1)李阳家所在的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
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图知识点总结第2讲地图一. 地图要素1.方向:一般来说,地平面上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位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一般是正北方向。
(3)经纬网定位法:经线指示东西,纬线指示南北。
①方格状经纬网:直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A在B的西南方;B在C的东南方;A在C的正南方;D在E的西北方;F在E 的正西方。
②侧视经纬网:如果上面是北极点,可以通过经线南北方向和纬线东西方向建立坐标系来确定方向。
B在A的东南方;C在D的西南方。
③俯视经纬网方法一:第一步:看两点纬线越靠近南极点,位置越南,越靠近北极点,位置越北,可以得到南或北方向;第二步:把两点转化在同一纬线上,取劣弧,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反之为西,可以得到东或西方向;第三步:两个结果合并,就是两点的方向。
A在B的东南方(B比A更靠近北极点,B在A的北边,即A在B的南边;A在B /的东边,综合后为东南方。
)C在D的东南方(C比D更靠近南极点,C在D的南边,C在D/的东边,综合后为东南方。
)方法二:通过经纬线作坐标系来确定方向。
(4)经纬度坐标确定方向:用分解法来确定方向,先根据纬度确定南北方向,然后根据经度确定东西方向,最后两个方向合并确定最终方向。
①规律条件规律②案例:甲点(89°E,10°N)在乙点(95°W,50°S)的什么方向?第一步:根据纬度可以确定甲在乙的北部。
第二步:分属东西经,两经度之和为184°,甲在乙的西部。
第三步:甲在乙的西北方(5)指南针定位法:平放的指南针,一般情况下磁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6)地理事物判方向①北半球中纬度正午日影朝正北。
此时影子达一天中最短值。
②北半球树木年轮密集一侧为北方。
因为北方位于背阴面,光照弱,生长速度慢,年轮密集。
③北极星指示正北方等。
总结学会阅读地图知识点

总结学会阅读地图知识点
1. 坐标系和比例尺
地图上通常会有坐标系和比例尺。
坐标系用来表示地图上的位置,一般以经度和纬度来标识。
比例尺用来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了解坐标系和比例尺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2. 方向和标志物
阅读地图时,我们还需要了解方向和标志物的含义。
方向包括东、西、南、北等,而标志物可以是地标、建筑物、道路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位置和方向。
3. 地图符号和图例
地图上有很多地图符号,比如河流、山脉、城市等,这些符号都有自己的含义。
而图例则是地图上符号的解释说明,通过图例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地图上的符号。
4. 地图投影和畸变
地图投影是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地图上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畸变现象。
了解地图投影和畸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5. 测量工具和技巧
在阅读地图时,我们也需要掌握一些测量工具和技巧,比如利用比例尺来测量距离,利用方向来确定位置等。
6. 使用电子地图和导航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地图和导航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了解如何使用电子地图和导航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捷地找到目的地。
总的来说,学会阅读地图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而且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积累经验。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使用,掌握好阅读地图的技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地理有关地图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有关地图的知识点总结一、地图的种类1.按比例尺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1)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较大,通常在1:1000、1:5000等,在城市规划、矿区开发等领域使用较多。
(2)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一般在1:50000、1:100000等,适用于行政管理、交通运输规划等领域。
(3)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较小,通常在1:500000、1:1000000等,适用于国家间边界的划定、世界地图等。
2.按内容分为政治地图、物理地图、人文地图。
(1)政治地图:主要显示行政区划、交通运输、城市分布等。
(2)物理地图:主要显示地形地貌、水系、地质构造等地理自然环境。
(3)人文地图:主要显示人口分布、文化景观、宗教信仰等。
3.按使用目的分为专题地图和综合地图。
(1)专题地图:主要突出某一特定地理现象,如气候分布图、人口密度分布图等。
(2)综合地图:显示地理现象的全貌,如地球仪、政治世界地图等。
二、地图的制作和使用1.地图的制作主要分为地理调查、测量制图、图形符号设计和地图编辑等环节。
(1)地理调查:通过地面调查、卫星遥感等手段收集地理信息。
(2)测量制图:通过测量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获取地理数据。
(3)图形符号设计:根据地理信息设计符合地图表达的图形符号。
(4)地图编辑:将地理信息图形化表达,制作成地图。
2.地图的使用主要包括信息查询、路线规划、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
(1)信息查询:可以通过地图查找地名、地形、城市分布等信息。
(2)路线规划:可以通过地图规划行程、查找地图上的道路和交通线路。
(3)教学研究:地图是地理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地图展示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三、地图阅读技巧1.理解比例尺: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距离和面积。
2.识别方向:地图上通常有方位指示标识,通过指示标识可以确定地图的朝向。
3.分辨图例:地图的图例是用来说明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要认真阅读图例。
七年级上册地图的阅读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图的阅读必考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是地理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考试中的必考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地图阅读的必考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图的种类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将地球表面或局部地区的各种地形、地貌、地物、政治、文化等信息图形化表现在平面上的一种专业工具。
地图种类有自然地图、政治地图、经济地图、气候分布图、人口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
二、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由各种构成要素组成,必须掌握它们的位置、表示方法和相互关系。
主要的构成要素有图名、比例尺、图例、方位、纬度、经度、坐标网、地图内容等。
(一)比例尺比例尺是反映地图图形与实际地形距离比例的尺度。
表现为数字或分数形式,如1:1000、1/100000等。
比例尺反映了地图的缩小比例,在阅读地图时,要注意比例尺的大小。
(二)方位方位是地图上的方向。
通常以正北为基础,东南西北基本方向通常称为“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垂直于基本方向的两个方向称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三)纬度、经度纬度是地点距赤道的角度大小,又叫南北纬。
经度是地点距本初子午线的角度大小,又叫东西经。
(四)图例图例是地图上各种符号的解释,主要是用来标明各种地貌、地物或特殊对象的符号。
图例包括形状和颜色等。
(五)坐标网坐标网是地图上相交成网格状的十字线,用于确定交叉点处的位置坐标。
坐标网线的表示方法和密度不同,视地图的比例和尺寸而定。
(六)地图内容地图上标示的内容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如河流、山脉、平原等,每个地图内容都有其符号,通常是根据实际地形特征定制的。
三、地图的阅读地图的阅读是一种对地图上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阅读内容包括地貌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文化等方面。
阅读地图时,应先观察比例尺和方向,并结合图例认识地图的各种符号及其意义,了解地貌、地势、水系、城镇等然后按照地图上给出的信息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四、地图中的注意事项(一)重视比例尺比例尺的大小会影响到地图上信息的具体表达。
中考地理必背考点之地图知识点

中考地理必背考点之地图知识点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地图一、必背知识点1、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一个分子式,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一般画一个小地方,应该使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内容比较详细。
反之亦然。
3、方向地平面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有:指南针、北极星、手表和太阳、年轮 等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①经纬线判断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②指向标判断法:指向标的箭头指示北方;③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常用图例5、等高线:等高线越密集,地面坡度越大。
6、五种山区地貌: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其中山谷处有可能形成河流。
7、陆地上五种地形类型: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8、世界地形之最: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南美洲)世界海拔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亚洲)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美洲)9、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等。
二、专项训练下图为某学校平面图,读图完成1-3题。
1.早晨,小明站在校园中央,若想看到初升的太阳,应该仰望( )A.花坛那一侧的上空B.校门方向的上空C.教学楼那边的上空D.阅览室一侧的上空2.阅览室与实验室的实地距离为100米,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A.B.1:200000C.1:2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3.当驾驶员不认识路,打开车上的导航地图,选择路线,边看图边行驶,可以省时省力,准确到达目的地。
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A. 地形图B. 农业图C. 交通图D. 政区图4.放暑假了,长沙的某学生来怀化旅游,他想游览芷江受降坊,通道万佛山,洪江古商城等景点。
地图学知识点

地图学知识点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地图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导论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1.地图的功能:(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2.地图的类型(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2)按区域划分(了解)A.星球图、地球图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C.国家图、行政区图D.局部区域图(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5)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按语言种类按历史年代按出版和使用方式三、地图学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3.地图学的相关学科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地球体与大地坐标系1.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是指描述地球表面空间位置的数学参照系。
初一地理地图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地理地图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对于学习地理学和了解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初一地理地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地图上的符号以及地图的使用技巧等。
下面将对初一地理地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图面、图例、比例尺和方位指示等。
图面:地图的图面是指由纸张或屏幕上展示的地图图像,通常由各种颜色和线条组成,用于表示地图上的地物和地理要素。
图例:地图上的图例用于解释和表示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颜色,帮助读者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图例通常位于地图的角落或边缘,并注明各种符号的含义。
比例尺:比例尺用于表示地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即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
比例尺通常以分数或比例比的形式表示,如1:1000或1/1000等。
方位指示:方位指示用于表示地图的方向,指导读者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常见的方位指示有北方向箭头、指北针以及经纬度坐标等。
二、地图上的符号地图上的符号用于表示和代表不同的地理要素,如河流、山脉、城市等。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地图符号及其对应的含义:1. 注记符号:用于标注地名、地理要素名称或特定地点的符号,通常由文字和符号组成。
2. 线条符号:用于表示河流、铁路、公路等线性地物的符号,通常是一条细长的线。
3. 面状符号:用于表示湖泊、山脉、城市等面状地物的符号,通常是一片有特定形状的区域。
4. 颜色符号:用于表示不同地理要素的颜色,如蓝色代表海洋和湖泊,绿色代表草原和森林等。
5. 范围符号:用于表示特定区域的符号,如圆圈代表城市或景点的范围。
三、地图的使用技巧1. 缩放:根据需要调整地图的缩放比例,使得所关注的区域能够清晰地显示在图面上。
2. 测量距离:利用比例尺和图面上的刻度标记,测量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
3. 方位判断:根据地图上的方位指示,判断自己所在位置的方向以及其他地点相对于自己的方位关系。
4. 理解图例:仔细阅读地图上的图例,并理解其中各个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地理地图的知识点

地理地图的知识点地理地图是地理学研究和教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以图形和符号的形式展示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信息。
了解地理地图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地球上的地理现象、研究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以及进行地图阅读和导航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理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地图。
一、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的三维曲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过程。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将其展示在平面上会引发形状、面积和方向的失真。
因此,在制作地图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来减小失真程度。
常用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经纬度投影、等距离投影和等面积投影等。
二、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地面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可以表示为分数、比例或比例尺尺度。
例如,比例尺为1:1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对应实际地面上的1000厘米。
比例尺的选择要根据地图绘制的目的和地图使用者所需要的精度来确定。
三、地图要素地图由各种地理要素组成,包括地形、水系、国界、交通路线、人类活动区域等。
地形要素可以通过等高线、颜色等方式表示;水系要素可以用蓝色表示;国界则用实线或虚线标示。
地图要素的选择和符号的运用要根据地图的规模和画面的简洁性原则来确定。
四、地纬经线地图上的经线是从南极到北极的虚拟线条,也称为经度线。
经度表示一个地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位置。
经线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经度范围从0度到180度,东经用正数表示,西经用负数表示。
纬线则是与赤道平行的虚拟线条,也称为纬度线。
纬度表示一个地点距离赤道的南北位置,范围从0度到90度,北纬用正数表示,南纬用负数表示。
五、海拔高度地图上的海拔高度是指地表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度差。
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起伏的情况。
等高线连接了同一高度的地点,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间距代表地势的陡峭程度。
通过阅读地图上的等高线,可以获得地表地貌和起伏变化的信息,帮助进行地形分析和导航。
六、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用来表示地理要素的特定形状、颜色或其他特征。
高考地理地图记忆的四大技巧

高考地理地图记忆的四大技巧
1、总后分,按步骤填充
在填图训练中,根据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大小图结合,按先读图,后简化,最后复原的程序练习。
即:先看总图,再出示暗射图,在脑海中浮现和拼图;接着简化填绘、仿制,最后打开地图册验证复原。
由于调动了各个感官协调动作,使地图知识记得住、记得牢。
2、展开联想,图文配合
根据动物的生理反射机制,对外界接触的信息做恰当处理。
采用多办法刺激,以获得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的最佳效果。
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物象激发联想。
边看边记,记忆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3、记看相互交错互动
记忆地图的关键点主要应放在发现特征、理解概念、揭示规律、阐明成因上。
只是单单记忆图形,或是文字,那么,记忆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死记硬背文字部分,概念没有具体形象的支持,也是三分钟热度,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并不长。
尤其高青少年阶段抽象思维发展很快,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要善于把课本知识活化于地图之中。
4、知识点要简化
对地图承载的信息要分析、加工、分化、重组;提高其精度;缩小范围,排除干扰渠道。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从地图出发,先易后难,如铁路采取干线为本,枢纽填准,变曲为直的办法,就易掌握。
(2)用单色笔和多色彩笔勾画插图,然后再和地图册对照。
这样循序渐进,记忆深刻,可起突出重点,互相弥补作用。
(3)对难记内容进行强化,揭示区域图的关键点,如在图例练习课和快速查图比赛中可不停地揭示。
(4)抓住文字特征,简化信号。
如记首字,编成顺口溜,这样,省时省力又好记。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地图怎么记中考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地图怎么记中考地理是一门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和概念的学科,尤其是在中考中,地理知识点的掌握对考生的成绩至关重要。
其中,地图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那么,如何有效地记忆地图上涉及的地理知识点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一、结合图片记忆利用图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记忆地理知识点。
例如,可以通过画出地图来帮助自己记忆各个地区的位置、地形等地理知识点。
又或者,可以通过搜索相关图片,或者在教科书上找到相关的地图图片,再结合相关解释和注释进行记忆。
这种方法能够使记忆更加生动,也更加容易长期记忆。
二、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方位、图例、纬度、经度等等。
在记忆地理知识点时,应先掌握这些基本要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图上的各种信息。
三、利用联想记忆联想记忆是我们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记忆方法。
在记忆地图时,我们可以把地图所涉及的地理知识点与我们熟知的事物或地点进行联想。
例如,我们会发现中国地图的形状像一只鸟,这种形象容易让我们记忆和识别中国的地图形状。
四、重复记忆重复记忆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我们在学习地理时需要不断重复记忆各种地理知识点和地图,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也有助于长期记忆。
五、制作笔记制作笔记是一种方便随时回顾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地理知识点。
同时,在制作笔记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关键语句或者图表,更便于记忆和复习。
六、利用电子产品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电子产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例如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阅读电子版地理教科书、地图软件等,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记忆和复习。
综上所述,地理知识点的记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
以上就是几种在掌握地图知识点时值得尝试的记忆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的灵活应用,我们相信会有助于大家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知识点

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知识点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地图可以准确地了解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
掌握地图读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对于初中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1.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表示为1:比例数或者比例分数,如1:1000或1/1000。
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的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计算出图上的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图上的距离越大,细节越清晰。
2.地图方向地图上的方向通常用南、北、东、西表示。
南方向指向地图的下方,北方向指向地图的上方,东方向指向地图的右侧,西方向指向地图的左侧。
在地图上很多地方会标注N字母或者箭头表示北方向。
3.地图符号地图上用各种符号和图形来代表不同的地理要素,如建筑物、水体、公路等。
掌握常见的地图符号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例如,蓝色线条表示河流,绿色线条表示公路,红色线条表示铁路。
4.地形图示意地形图是用符号和色彩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的一种地图。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和山体阴影可以清楚地展现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山脉分布等地形特征。
通过阅读地形图,我们可以了解地理地势的变化。
5.经纬线和纬度地图上的经纬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理位置和测量距离。
经线是指从地球北极到地球南极的半圆线,纬线是指从地球的一侧到另一侧的圆环状线。
我们可以通过经纬线来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纬度通常用来表示地点距离赤道的距离,北纬和南纬范围分别从0°到90°。
6.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图是将球体展开成平面图。
由于地球的曲面展开成平面会出现形状和大小上的扭曲,所以地图投影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地球上的经纬线投射到平面上。
常见的地球投影方法有墨卡托投影、等角投影等。
掌握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地图上的地理信息。
以上是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读懂地图,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地图有关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图有关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图的种类1.按制图尺度来分类地图根据制图尺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大比例地图、中等比例地图和小比例地图。
大比例地图:大比例地图是指制图尺度较大,例如1:10 000、1:25 000及1:50 000以上,较为详细。
中等比例地图:中等比例地图是指制图尺度一般,例如1:100 000、1:250 000及1:500 000,地图信息丰富度适中。
小比例地图:小比例地图是指制图尺度较小,例如1:1 000 000、1:5 000 000及1:10 000 000以上,地图信息较为简略。
2.按地图用途来分类地图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专题地图、地形图、地理图、国土图等。
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指针对某一主题或某一问题而制作的地图,例如气候专题图、人口分布专题图、经济活动专题图等。
地形图:地形图是用来表现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其中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要素。
地理图:地理图是用来表现地理现象的地图,包括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
国土图:国土图是用来描述国家行政区划、资源配置、交通布局等国土要素的地图,一般用于国土规划和管理。
3.按地图形式来分类地图根据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物质地图、虚拟地图、电子地图等。
物质地图:物质地图是以纸质或其他材料为载体的地图,一般需要通过印刷等工艺制作。
虚拟地图:虚拟地图是指通过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制作的地图,可以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显示,便于查阅和传播。
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指以电子设备为载体的地图,通常以数字格式存储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中,如GPS导航地图。
二、地图的制图方法1.地图测量地图制作的第一步是进行地图测量,通过测量能够确定地表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地图测量包括地球测量和制图测量两种。
地球测量是指测算地球表面各点的地理位置、坡度、高程、方位、形状等地球测量元素并编制记录这些元素的一般图册的测量。
制图测量是指测算地图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地理位置、面积、长度、方位、高程等制图测量元素,并将这些要素准确地反映在制图上的测量。
中考地理复习 地球与地图 第二章 地 图

地形部位 ①山峰 ②鞍部 ③山山谷谷 ④山山脊脊 ⑤陡崖 ⑥陡坡 ⑦缓坡
地形特征 中间高,四周低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两边高,中间低 中部高,两边低
等高线特征 呈闭闭合合状态
向高高处处凸出 向低低处处凸出 多条等高线重重叠叠在一起 等高线密密集集 等高线稀稀疏疏
4.等深线地形图 (1)等深线: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2)用多条等深线表示水域底部地形高低起伏的状况。
(C )
4.图中甲处地形部位是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陡崖
(B )
5.图示区域 A.地形以丘陵为主 B.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C.橡胶林种植面积广 D.聚落规模大、密度大
(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1·昆明)图 1 为小亮户外活动区域的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 2 为拍摄到的实景照片,读图,完成 6~8 题。
高原 500 米以上 地面广阔,内部起伏和缓
盆地
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陵
3.等高线地形图[2019.27(6)] (1)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3)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2022.2,2020.26(2),2017.1]
(B)
A.甲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400 米
B.若测得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 2 厘米,其实地距离为 1 千米
C.小清河 AB 段的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北向西南
D.河流 AB 段比 CD 段的流速快
11.(2021·云南)如图为“我国北方某中学校园平面示意图”,同学 们在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时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得花坛的经纬度为 117°30′E,39°15′N。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复习知识点(技巧)考点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高频考点: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通常要计算时用尺子量)(1)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特点: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方向(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图例和注记“泰山▲、1 532.7”中“▲”属于图例,“泰山、1 532.7”为注记。
(高频考点)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1)图幅大小相同时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2)实地范围相同时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及应用(高频考点)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特征含义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同图等距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距) 闭合曲线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一般不相交,重叠为陡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疏缓密陡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坡度愈缓;反之坡度愈陡2.原理运用A.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用交叉计算法)(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 m。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低处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高处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
(4)估算陡崖的高度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的,H 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的。
B.判断地形类型等高线图判读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
山峰(顶):四周低,中间高;山脊:等高线由山顶向低处凸出的部分,常形成分水岭;山谷:等高线向山顶凸出的部分,常有河流发育;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呈马鞍形;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盆地从图中等高线数值看出,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多闭合曲线,坡度较缓,改图反映出该地地形起伏不大,海拔较低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不同的高原等高线差距较大,高原面一般较平坦,边缘陡峻,如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等高频考点:如何判断地形类型1.先看海拔高度,若大于500米,考虑山地、高原。
低于500米考虑丘陵、平原2.看等高线疏密,若等高线边缘密集内部稀疏的就是高原,若等高线普遍较密集就是山地;500米以下的丘陵多闭合曲线,但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平原等高线一般不闭合,等高线稀疏。
3.盆地最好区别,唯一的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类型。
高频考点:如何描述区域地形特征1.先看该区域的地形类型的种类,并比较这些类型的比重关系,是以某种地形为主还是并重。
2.再看这些地形类型的空间分布情况(通常用方位词描述)3.再看该区域的地形起伏状况(若高差大(等高线密集),用起伏大;若高差小(稀疏)用起伏小)。
并且看区域的地势高低(通常是哪个方位高哪个方位低)4.最后看该区域的海岸线特征(平直还是弯曲)高频考点:如何在复杂的等高线图中找出河流记住河流一定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而且河流通常和等高线相交并且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高频考点:.地形对河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的影响1.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所以一定看到区域有干支流的河流要先看他的水系特征,它可以反映区域的地势高低,非常重要)2.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3.河流在不同河段流速差异巨大,通常上游流经山区(山地、高原、丘陵),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下游流经平原,等高线较为稀疏,流速较缓。
4.瀑布的形成:河流流经陡崖,河水跌落形成瀑布。
5.河流的流量(水量大小)除了看流域内的降水量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高频考点:地形对地貌和地质灾害的影响1.河流上游由于地形起伏大(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快,向下侵蚀能力强,河谷通常呈现出V型谷(比较深且窄);下游起伏小,流速慢,向下侵蚀能力弱,侧蚀能力强,河谷呈现出U型谷(比较宽);2.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在入海口常形成三角洲。
(注意都是堆积地貌)3.在降水集中的河谷(山谷)地区,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发生时在河谷较窄的地段容易堵塞形成堰塞湖。
在等高线密集的(山区)地段容易出现滑坡灾害。
高频考点:地形对局部气候的影响1.气温:通常海拔高的地区(通常是山地、丘陵、平原)气温会低于区域其他地方;反之气温会高于区域其他地方(通常是平原、盆地)2.降水:山区迎风坡地区降水较周边地区要多,背风坡地区降水较周边地区要少(也就是说若该地降水量较多一般都是迎风坡、或暖流的影响)3光照:阳坡光照足,阴坡光照不足高频考点: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选点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工程量较小);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避免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并要考虑移民、耕地、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洼地、小盆地(蓄水量较大)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且要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宿营地平地、安全(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河谷洪水)、水源(饮水)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2)选线公路、铁路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原则是尽量线短、安全、平坦);所以山区中由于坡度较大,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多,交通线建设难度大,投资大,所以山区交通线密度小,落后;线路弯曲而且长,降低了运输效率;安全系数低引水线路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输油、气管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3)选面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通常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且灌溉水源充足);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原因是山区地形起伏大,坡度较陡,土层比较薄,在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区极易发生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荒漠化,所以发展林牧业以防止水土流失,既可以有生态效益,也可以发展农业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只有在坡度比较缓的山区才发展梯田种植业)。
河流湖泊发展水产养殖业。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高频考点:通视问题(看的见看不见问题)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下图)地 图 练 习读甲、乙两幅图,回答1~2题。
1.两幅图相比较( )A .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B .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C .两图比例尺相同D .两图所示地区范围相同2.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北方向B .①②地之间距离比①④地之间距离长C .②在③的西北方向D .乙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读某地局部图,图中X 、Y 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 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
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A.从东流向西B.从东北流向西南C.从西流向东D.从西南流向东北4.若X数值为500,图中A处()A.海拔小于500米B.海拔大于600米C.海拔大于500米D.海拔小于400米5.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B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河流AD段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B处海拔最高可能的范围是()A.[150 m,200 m] B.[250 m,300 m)C.[200 m,250 m] D.[250 m,300 m](4)若G、H两地图上距离为3.6 cm,则两地实地距离为________;G与H 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__。
6.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注意位置对气候的影响)(1)计算甲与丁地之间的实际距离(2)根据题目所给的地形图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画出出图中的河流,并描述干流的流向;①②两地流速差异?(4)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个会有河流发育?哪个最不适合宿营?为什么?(5)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和海拔最低的两地的高差可能是多少?(6)该河流流量(水量)如何?①②③④四地的水位季节变化如何,四地中哪个季节变化最小?为什么?(7)①②③④四地中哪个地点最适合建大坝?理由?(8)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为什么?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7~8题。
7.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下列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A.从乙地引水到丙地B.从丁地引水到乙地C.从戊地引水到甲地D.从丁地引水到戊地9.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________,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________。
(2)现在两河流之间开挖了一条运河,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流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开挖运河?(3)若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试评价气候对两河流的水文条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