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汉语——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活化石教案设计
活化石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活化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认识我国著名的活化石物种。
1.2 教学内容:活化石的定义、活化石的特点、我国活化石物种举例。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活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活化石。
1.4.2 讲解活化石的定义和特点。
1.4.3 分析我国著名的活化石物种,如银杏、水杉等。
1.4.4 案例分析:以银杏为例,讲述其活化石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1.5 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其他国家的活化石物种,了解其保护状况。
第二章:活化石的分布与保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活化石的分布特点,掌握活化石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2 教学内容:活化石的分布特点、活化石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展示活化石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活化石的分布特点。
2.4.2 讲解活化石的分布特点。
2.4.3 介绍活化石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科学研究等。
2.4.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有效保护活化石,分享保护经验。
2.5 课后作业:让学生调查当地活化石的保护状况,提出保护建议。
第三章:活化石与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活化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保护活化石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活化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活化石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展示活化石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活化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4.2 讲解活化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4.3 分析保护活化石的重要性,如维持生物多样性、研究古气候等。
3.4.4 实例分析:以我国特有的活化石物种为例,讲述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3.5 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第四章:活化石的保护与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活化石的保护与利用方法,提高活化石资源的利用效率。
潮州方言:语言文化中的“古汉语活化石”
潮州方言:语言文化中的“古汉语活化石”语言(方言)是一种文化(亚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方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族群的文化标志,文化信息重要载体,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
位居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东翼的潮汕地区,语言(方言)比较复杂且又比较特殊,流行的方言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有:“潮州话”(又称“潮汕话”,俗称“福佬话”,“即潮汕闽语”)、“广府话”(俗称“白话”)、“客家话”、“尖米语”(畲语)等多种方言。
其中,以潮州方言为标准音的“潮汕话”,作为广东省内三大民系中的潮汕民系母语方言的代表,是潮汕地区分布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主体语言,是联系海内外广大潮人的精神纽带和共同的精神家园。
据有关专家研究认为:“民系是民族的分支,语言决定着文化,民系文化是以方言为主要特征来区分和传承的”。
有鉴于此,从民系文化的视角来认识潮州文化,首先应该明确潮州文化是汉话文化中个性特征尤为突出的子文化,而潮州方言(“潮州话”)则是潮州文化形成的历史基础,是潮州文化的根本载体。
它是一种维持了千百年文化生态,具有独特语言特征、民俗习惯的汉族民系语言的一种地方变体。
属汉语方言七大语系中的闽方言语系在广东省内的潮汕闽语、雷州半岛闽语、海南岛闽语(现为海南省)等三大闽方言支系之一。
主要流行于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等4地级市所辖各县(市、区)的平原地区以及大埔、丰顺、惠来等县的部分地区。
除此而外,潮州方言还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诸国广大海外潮人聚居区和各种社团的交际语言之一。
潮州方言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肇始于两千多年前秦汉之际的中原汉族人民南迁移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等地的历次移民高潮。
在这几次移民高潮中的中原汉族移民经福建南部进入潮汕地区带来了河南中州一带的中原汉语,与潮汕地区原住民所流行的语言乃至异族的语言等多元语言文化互相交融、求同存异之后而逐渐演化成为闽方言的一大重要支系。
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
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一、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下述对象中不符合纪念章颁发条件的人员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及以上荣誉并健在的人员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参战荣立特等功以上奖励并健在的军队人员(含退役军人)D、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2、为了纪念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2016年3月8日,国务院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是:A、“逐梦航天合作共赢”B、“共筑航天新时代”C、“航天创造美好生活”D、“中国梦航天梦”3、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发奖励证书。
A、王泽山院士和侯云德院士B、赵玉芬院士和钟南山院士C、王泽山院士和施一公院士D、刘永坦院士和钱七虎院士4、关于信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县质监局不设立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违反了信访规定B、陈某对乡政府的决定不服,可以采用走访形式到市政府提出信访请求C、詹某在提出信访事项时故意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D、钱某对区政府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可以请求市政府复查5、关于刑事责任的追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犯罪嫌疑人关某在被抓获前自杀身亡,依法不追究其刑事责任B、外国商人保罗在我国领域内犯抢劫罪,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C、某国公民大卫在搭乘中国飞机时,盗窃他人财物,不能依据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D、苏某非法侵占顾某的财产,被害人顾某没有起诉,则依法不追究苏某刑事责任6、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下面的表述错误的是:A、“天鲲号”是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B、“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C、“蛟龙号”是我国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D、“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7、下列不属于我国在经济疲软时期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的是:A、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支出规模B、降低税收,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C、降低央行再贴现率D、增加政府公债购买规模8、下列成语与其蕴含的经济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A、覆水难收——沉没成本B、镜花水月——泡沫经济C、洛阳纸贵——供给需求D、他山之石——风险评估9、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含蓄之美,古典诗词文学中更是经常使用典故来表情达意,下列有关典故对应错误的是:A、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B、尺素——代书信——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宋·张先)C、抱柱——比喻坚守信约——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唐·李白)D、画眉——指喜欢——妆罢低声向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朱庆馀)10、下列诗词中,属于陆游作品的有:①《早发白帝城》②《示儿》③《登幽州台歌》④《书愤》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1、对中国字画的落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惠存:是送给集体单位的B、斧正:表示“请指导”的意思C、清赏:表示这件作品供对方赏玩而已D、俪正:指送给爱慕的人12、下列名言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屈原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商隐D、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13、中国古代有:“吾日三省吾身”;“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身体力行”等思想。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3课《活化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3课《活化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二年级上册语文第课《活化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课前透视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银杏树和大熊猫特别熟悉。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识知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
让学生动口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查阅有关古生物的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阅读识字交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引发他们研究探索的欲望。
本课教学可以采用放手让学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信息资料1课件或有关录音磁带,头饰。
2制成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并自己整理。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演示:(播放课件或录音,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组内交流找到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推选出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解说和生动的画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展示图片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2板书:化石,问: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吗?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在化石前面加上活字,齐读。
二年级语文课文《活化石》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课文《活化石》知识点1. 活化石是什么?2. 活化石的特点3. 活化石的种类4. 活化石的发现史5. 活化石的科学价值6. 活化石的生活环境7. 活化石的形态特征8. 活化石的区分方法9. 活化石的保护意义10. 活化石的历史意义1. 活化石是什么?活化石指的是长期存活并保持着原始生态的生物,它们往往在地球上出现了很长时间,经历了多次生物灭绝的大事件,但仍然能够继续活下来。
例如,栉齿兽和铁石枫是著名的活化石。
2. 活化石的特点活化石的特点包括:可以通过化石记录了解它们的历史,它们在物种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或只有微小的变化,可以提供关于地球历史的重要信息。
例如,鲨鱼、铁木真蕨等都属于活化石,它们都保持了很长时间的不变。
3. 活化石的种类活化石的种类很多,包括鱼类、植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浮游生物等,其特点是它们都经历过数千年的演化但并没有因为环境和气候等原因而消失。
有名的活化石包括腰椎动物、珊瑚、蜥脚类恐龙、鬣蜥等。
4. 活化石的发现史活化石的发现史是活化石研究的重点之一。
活化石的发现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历史,对研究生物演化、古环境与气候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栉齿兽、铁石枫等活化石都是通过一些已经死亡的化石来发现的。
5. 活化石的科学价值活化石的科学价值在于它们能解释现代物种的起源和进化历史,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生命的起源。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活化石,能够了解天然物种的演化过程,这对研究生物学以及地球科学都有重要的贡献。
6. 活化石的生活环境活化石的生活环境十分重要,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对它们的存活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些活化石生活在海洋中,像珊瑚、鲨鱼、蛤蜊等,而有些则生活在陆地上,包括栉齿兽、铁石枫等。
7. 活化石的形态特征活化石的形态特征是研究活化石的重点之一,因为它们不仅可以说明这些动植物的特殊性,还能说明它们在地球生物演化史上的位置和历史。
例如,栉齿兽的身体结构独特,有着强大的咀嚼肌肉,而铁石枫则是一种类似于银杏树的植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之《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答案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内容包括()条。
(3.0分)A.9B.12C.7D.12.《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字集是()。
(3.0分)A.一级字表B.二级字表C.三级字表D.四级字表3.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异表》存在一些不够科学甚至明显讹误的现象,其中最大的问题是()。
(3.0分)A.没有坚持严格的异体字标准B.没有坚持严格的读音标准C.没有坚持严格的书写标准D.没有坚持字体的历史渊源4.“咏”与“詠”所体现的异体字表现形式是()。
(3.0分)A.构形方式不同B.选用部件不同C.部件位置不同D.读音方式不同5.1986年,《简化字总表》调整()字。
(3.0分)A.9B.10C.11D.1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施行日期是()。
(3.0分)A.2000年1月1日B.2000年10月31日C.2001年1月1日D.2001年10月31日7.《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地名用字共()字。
(3.0分)A.654B.404C.278D.3568.“豆”和“荳”的解释,表现的“异体字”分类是()。
(3.0分)A.等同关系B.包孕关系C.交叉关系D.音义无关9.《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在()正式发布。
(3.0分)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3年10.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的法律是()。
(3.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B.《通用规范汉字表》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1.异体字是汉字系统中的一种冗余现象,其表现形式包括()。
(4.0分))A.构形方式不同B.选用部件不同C.部件位置不同D.读音方式不同2.《一异表》所收“异体字”分类包括()。
(4.0分))A.等同关系B.包孕关系C.交叉关系D.音义无关3.下列汉字中,功能完全相同,表示“等同关系”的有()。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作者:院继恒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9期内容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表意文字,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凝练概括。
汉字从发明到现在,从甲骨文到楷书,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一起延续,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关键词:汉字历史文化活化石汉字来源于生活,基于生产的需要而创造。
中华民族创造汉字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自身的思维特点,字和思维相融合,字和生活相关联,字可以是所代表含义的直观体现。
汉字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字、楔形文字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字,后两种已经湮没于历史的长河,只能在博物馆一览真容,只有汉字顽强生存下来,并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主要的原因就是汉字是适应汉语特点的文字系统。
历史悠久的汉字,保存了我们民族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形音义之间本来存在一定的理据,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透过汉字的构造我们常常可以阅读古代有关生活方式、社会结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信息,成为一种可直接“研磨”的“活化石”文字。
著名学者于丹认为:“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
一.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易﹒贲﹒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是天道自然,人文是社会人伦。
治国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来掌握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了解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让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
西汉刘向《说苑﹒指武篇》,其辞曰:“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功。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意思是,有头脑的人治理天下,会先用文德教化天下,再用武力征服,如果仅仅动用武力征服天下的,国民会信服。
先用文德感化,但是却也改变不了,就可以诛罚他。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汉字
汉 字 构 意 的 演 变
早期古文字的构意直接、具体,甲金文较多 是靠直绘物象来构形 小篆以后的汉字象物性淡化和部件意化,义 符的意义信息可以从系统中归纳出来 会意字部件的形合与意合 形声相益构成形声字
早期古文字的构意直接、具体,甲 金文不少是靠直绘物象来构形
沫 洗 网
目
州
初 吹
客
浴
盡
益
射
小篆以后象物性淡化和部件意化 义符的意义信息可以从系统中归纳出来
第二、由于书面语与口语可以即时互相转化,在此过程 中,语音信息一时之间会变得异常强烈,加之有些抽象意 义的词因义构形又比较困难,因此汉字在甲骨文时代就产 生了一批同音借用字,即,不再为某些词构形而借用同音 字为符号。例如:“戚”的本义是“斧子”而借作“悲慽 ”字,“舍”的本义是“房舍”,而借作“捨弃”字,“ 辟”的本意是“刑法”而借作“逃避” 、“嬖宠”字等等 。但是,表意的汉字群体对这些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 排异”作用,为时不久,它们便加上了相关的义符,分别 写作“慽”、“捨”、“避”、“嬖”等,再度义化。正 因为如此,汉字中的假借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一种规律 。
2.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的第二个原则 2.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的第二个原则
文字有自己的演变历史,有些文字——比如汉字——还有相当长时期 的发展历史,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 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汉字在表意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 不断地采用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个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汉字总要最大限地在符形上增加意义信息,来坚持自己的表意 特点。 第二、表意的汉字群体对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排异”作用,假借 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一种规律。形声字是以义符为纲,并利用声符作为 别词手段的。 第三,汉字简化一般是在不影响表意与别词的前提下进行的。汉字不 论怎么简化,都不会把应有的意义信息全部舍弃,决定简化程度的下限, 一般是汉字表意特性的保留。
古汉语的活化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兼论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的缘由
古汉语的活化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兼论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的缘由古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古汉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只在文学作品、历史研究以及古代语境中得到活化。
然而,在我国的客家地区,特别是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古汉语仍然保留着活化的痕迹,成为了古汉语的活化石。
本文将从客家方言的特点和梅县话的发展缘由入手,探讨古汉语在客家地区的活化现象。
古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的标准语言,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的交流和书写。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变化,古汉语逐渐演化为现代汉语的基础。
现代汉语具有更加丰富和灵活的表达方式,但同时也失去了古汉语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然而,在我国的客家地区,古汉语的活化现象显著。
客家方言作为汉语的一个分支,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客家方言充满了古汉语的痕迹,保留了古代汉字的读音和词汇,使得古汉语在客家方言中得以继续存在并得到传承。
而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更是古汉语活化的典型。
梅县话是一种在广东省梅州市境内广泛使用的方言,它是客家话的一种变体。
梅县话在结构和语音上更接近于古汉语,保留了古代汉字的音韵和读音规律,将古汉语的韵味和特点传承下来。
例如,在梅县话中,“兔(tù)”读音与古汉语“图(tú)”相同,“白(bái)”读音与古汉语“伯(bó)”相同。
这些共通点使得梅县话成为古汉语活化的代表。
为什么在客家地区的方言中保留了古汉语的活化现象?这与客家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关。
客家人是中国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面临了许多迁徙和流动。
这些移民经历使得客家人在各地形成了自己的方言,并且对外界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古汉语作为客家人的语言根基得以保存,通过后代的传承和使用,成为了客家地区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备课参考 活化石
33 活化石【课标要求】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泛读课文】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
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
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背景链接】1.古生物古代动物和植物的统称。
古生物的遗体有少数变成化石保存下来,如,三叶虫、恐龙。
2.中华鲟鲟鱼起源于一亿年前的中生代,为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有“活化石”之称。
鲟鱼就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在那里成长、发育,成熟期约为9—12年。
完全成熟后,再迁移到我国浅海地区进入河口,在那里栖息。
中华鲟的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
鱼体一般三四米长,体重可达五百公斤。
鲟鱼体内除头部有数块硬骨外,脊椎骨和颧骨全为软骨,通体无刺。
它的吻尖突,身体呈椭圆筒形。
口前有触须,用来搜寻水里的食物。
2000年10月20日在长江捕获了一头已死亡的中华鲟,后经上海自然博物馆制成标本,保存在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
3.大熊猫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
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
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
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
它甚至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
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
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轻松地穿过茂密的竹林。
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不过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
2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汉语
古文字与拜神有关的多从“示”旁
神、祗zhi1、祖、祢、祝、祷、社
远古初民以日、月、星为自然神,作为崇拜对象 《说文》
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三垂,日月星也。 观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1923年陈锺凡《中国文字学上之原始宗教考》
畜牧社会的语言“化石”
马、牛、羊的专名是畜牧社会特有的 语言文化现象
大量畜牧马、牛、羊 深入而细微的观察和分辨 区别性别、大小、体毛颜色、行为动作、品质
远古时期马牛羊是重要的畜牧对象——专 名词汇丰富
牲畜专名的变化
社会发展,农业兴起 畜牧业退缩
牲畜不再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牲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疏淡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中国的货币字样多从‚贝‛,这显然 是由渔猎民族提供出来的东西,而物 品字样则从‚牛‛,物件的提供者可 知是牧畜民族。
货币的变化
《说文》
‚贝‛,海介虫也……象形。古者货币 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秦始皇废除用“贝”而改用钱
上古农业社会
甲骨卜辞中,已有反映上古商代农业 社会的词语
牛 平 ,花花点点杂毛的牛 牛 龙 ,黑白杂毛的牛 牛 厉 ,背部白毛 牛 庶 ,黄白夹杂
c.不同品种的牛
犘ma2,重千斤
d .牛的不同动作的词汇
牛 岁 ,牛徐行 牟,牛叫声 牵,引牛向前
羊
羊 宁 ,五月羊羔 羝di1”,三岁羊叫 羊 番 ,黄腹的羊 羔,小羊 羊 分 ,公羊 羴 ,羊臭
周代农作物品种
种类增加 《诗经》
谷类:禾 谷 稷 黍 粟 粱 麦 耒 稻等 豆类:菽 荏菽 藿 蔴类:蔴 苴ju1
二年级语文活化石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活化石知识点
以下是二年级语文活化石的知识点:
1. 词语辨析:学习常用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如:山、川、河、湖的区别,把、爬、钻、跑的用法等。
2. 识字学习:学习认读常见的汉字,如:石、象、文、物等。
3. 诗词朗诵:学习背诵简单的古诗或现代诗,了解其中的意境和韵律。
4. 语言表达:练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如:叙述自己的一天,描写
家乡的风景等。
5. 古代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传统,如:瓷器、书法、绘画等,通过图片和故
事来学习。
6. 课文阅读:学习阅读中级难度的课文,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7. 句子造句:练习根据图片或情境造句,加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8. 语法知识:了解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基本用法和变化
规则。
9. 故事阅读理解:读懂一些简单的故事,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道德意义。
10. 口头表达:练习通过口头表达来交流思想和感受,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这些知识点都是二年级语文活化石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提高语文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2019年继续教育公需课试卷及答案10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之 《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
单选题1.1986年,《简化字总表》调整()字。
(3.0分)A.9B.10C.11D.12我的答案:B √答对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内容包括()条。
(3.0分)A.9B.12C.7D.1我的答案:B √答对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施行日期是()。
(3.0分)A.2000年1月1日B.2000年10月31日C.2001年1月1日D.2001年10月31日我的答案:C √答对4.《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在()正式发布。
(3.0分)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3年我的答案:D √答对5.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异表》存在一些不够科学甚至明显讹误的现象,其中最大的问题是()。
(3.0分)A.没有坚持严格的异体字标准B.没有坚持严格的读音标准C.没有坚持严格的书写标准D.没有坚持字体的历史渊源我的答案:A √答对6.“豆”和“荳”的解释,表现的“异体字”分类是()。
(3.0分)A.等同关系B.包孕关系C.交叉关系D.音义无关我的答案:B √答对7.“咏”与“詠”所体现的异体字表现形式是()。
(3.0分)A.构形方式不同B.选用部件不同C.部件位置不同D.读音方式不同我的答案:B √答对8.《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地名用字共()字。
(3.0分)A.654B.404C.278D.356我的答案:B √答对9.《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字集是()。
(3.0分)A.一级字表B.二级字表C.三级字表D.四级字表我的答案:A √答对10.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的法律是()。
(3.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B.《通用规范汉字表》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我的答案:A √答对多选题1.异体字是汉字系统中的一种冗余现象,其表现形式包括()。
(4.0分))A.构形方式不同B.选用部件不同C.部件位置不同D.读音方式不同我的答案:ABC √答对2.下列汉字中,功能完全相同,表示“等同关系”的有()。
1第一章 汉语——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4)以共名训别名法。如《尔雅·释诂》: “昂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这是说“我”是 共名。“昂 吾 台 予 朕 身 甫 余 言”九个字 的意义都是“我”的意思。
汉语考释的内容多见于各类训诂辞书。
1. 《尔雅》:我国最早一部解释词义专著。“尔
(迩)”, 近也;“雅”,正也。接近、符合规范的标 准语。
《説文》:负,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
四、“袍”及官服的产生
袍:一种长衣,有里或衬,实以绵絮。
刘熙《释名》:“袍,丈夫著下至跗者也。袍,苞也。苞,内衣也 。妇人以绛作衣裳,上下连,四起施缘,亦曰袍。” 马缟《中华古今注》:“袍者,自有虞氏即有之,故《国语》曰‘ 袍以朝见也。’”
战国时期,袍已在个别诸侯国成为朝见的礼服。汉代以后,袍 正式成为朝服。隋唐以后,袍成为隆重的官服。历代对袍的 颜色,袍上所绣的章纹,根据官员的不同品第作出不同的规 定。
3.“俎” 《説文》:俎,禮俎也。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祖杀 牲,平分肉食。) “俎”常用于盛肉品,后引伸为切肉用的砧板。 鸟兽之肉不可盛于祭器之上,《左传〃隐公五年》:“鸟 兽之肉不登于俎”。 甲骨文 金文
四、上古农业工具、粮仓和农家 1.“辛”
本义是刀。 远古用这种刀在奴隶或罪犯脸上或身 上刺字。《说文》:“辛,罪也。” “辛苦”的本义是艰难、繁重的劳动。 “宰”,由“辛”合意而成。
三、上古的祭祀习俗
中国古代对自然神、对先祖狂热迷信,各种祭祀活动 十分活跃。 1.“祭” ,甲骨文的字形,左边是一块鲜肉,似还滴着鲜 血,右边是一只手,似乎是手拿鲜肉举行祭祀之礼。 到了金文时,下方加一个“示”表示祀神。
2.“祝”,甲骨文、金文的祝字,其左边“示”(衤)表示 神灵,右边“兄”是一个面朝左边跪着的人,表示祈祷、 求福。“祭祀必祝之”,这是古人祭祀之礼。
传统民居——苏州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值
署 衙 门、 道 寺庙 、 会罐 公所 、 糯 釉 亭各种
古 建 巍 不 仅 数 量众多 , 且 门类 齐全 。 中数 而 其 量 最 为可 观 忠 实 而 丰 富 的 记 录 下 苏 州 城 朝 代 更 替 、 史 发 展 的 演 变 ' 目与 民 众 生 活 皂 皂相 历 并
ign tr n dat t n auea ri i s cmo d whc o , ihm a e hefl wel so ttn ig i hewo l. ha’ k st okd lng usa dn nt i rd W tSmo ,S z o e r uh u
o k d l g r l oi o tnt c r so hep ii , c n m , f l weln s a e a s m p ra e o d ft o lt s e o o y a d c t r . ef l we l g r tl i r c n ul e Th o k d l s a e s l u n i i f ci n a a re n d ar mi d ro h e Ct Sh s rc u t r . un t sa c r i ra e n e ft i o y’ i t i a c l e o l u
式 , 创 造 出 了 融 自 然 、 艺 术 意 境 于 一 体 的 空 间 环 境 , 是 世 界 民 居 建 筑 苑 中 的 一 枝 奇 葩 。 同 时 , 传 统 民 居 从 一 个 侧 面 记 录 下 了 苏 州 政 治 、 经 济 和
文 化 的 发 展 进 程 , 是 研 究和 了解 苏 州 历 史 、 传 统 文 化 的 重要 实物 资 料 。
P i i g c r i ga dh r c lu e ae c mbie wi l e au et f r e au i d s a e e v r n n ham o i - ant . a vn n n o t u t r I o i n d h t t i r t r o o g n t p c n io me t r n z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汉字本身的结构和文化内涵也有重要的作用。 拼音文字是线性文字,方块汉字是平面性文字,在单 位面积里,汉字的信息量最大。例如,表示“书”: 汉字一个字符“书”, 英语四个字符:b—o—o—k。
汉字最简约、最经济,很合乎控制论的要求,是最理想 的文字。
汉字有深刻的文化性。初民在造字之处,便使汉字嵌 入文化内涵,各种象形字、会意字的形体,都与人们所认 识的自然现象或社会文化现象联系在一起。如“里”。 “恃田而食,恃土而居”。平安里,和平里,厚德里....
2.“仓”
《说文》:“仓,谷藏也。”
这种粮仓建筑的样式科学,密封性好,地面垫石头防 潮湿。反映我国早在商代便已有储藏粮食的习惯和技术。
3.“家”
甲骨文 《说文》:“家,居也。” 会意字,表示屋子 里养着猪(豕)
五、上古的一些武器
1.“王”
甲骨文 ,本义斧形武器。
斧头在上古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武器,有了这种武器, 就表明掌握镇压之权。帝王的“王”由此引申而来。
第一节
从汉语认识古代社会
一、关于远古畜牧业
通过《说文》《尔雅》考察“六畜”的名称。 “马”的专名51个,“牛”的专名18个,“猪”的专名13 个,“羊”的专名11个,“犬”的专名10个,“鸡”的专 名6个。
从丰富的马、牛和羊的专名词汇中,可以看到我国远 古时期的畜牧中,马、牛、羊曾是很重要的畜牧对象。
王国维《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论》 郭沫若、胡厚宣的甲骨学研究。
第三节
汉语词源考释与历史名物掌故
汉语词源考释的方法有:
(1)以形说义法。《说文》中许多字的释义。
(2)义训法。不谈文字构造,直接训词释义。如,“孝”和 “友”。
《尔雅》:“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3)音训法。从语音求字义,包括从假借求本字。《释 名》:“春,蠢也;物蠢动而生也。”“土,吐也;吐生万 物也。”
“盥”这种洗手盆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早在商代时期, 生活文化方面已达到一定水平,人们已有洗手讲卫生的习 惯。
3.“鬲”
甲骨文和金文都有这个字,属于烹饪之类炊具的名称。
其上端有盖,中间可装东西(食物),下部有三足, 底下可以烧火。圆口,有三个空心足。 《汉书· 郊祀志》云:“空足曰鬲”。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它在最初造字中,往往嵌入社 会文化的因素。考察汉字的本来形体,可使我们洞悉上古或 史前时期先民的文化遗迹及其社会的一些器物、习俗。
2.“戈”
甲骨文
3.“戍”
本义是一种古代的武器。甲骨文 《说文》:戍,守边也。从人持戈。
4.“殳”
会意字,上部是一支弯柄的武器,下部是一只右手,表 示手拿武器的意思。甲骨文 金文
“殳”的用途在于防守,诗曰:“伯也执殳,为王前 驱。”由“殳”组成的会意字含有与打、击、杀相关的意 义。“殴”字含有打的意义;“殺”是杀戮的意思; “敲”,本义是击头。
祭,杀戮。
上古奴隶社会里,战争中被俘的奴隶,许多被作为祭 品而惨遭杀害,成为人祭习俗的牺牲品。据载,商代一次 祭礼先王的“多妣”,杀男女奴隶共60人作为人祭。 通过对“祭”为杀戮的考释,可揭示远古人祭的历史。
二、“陶”的考释与上古制陶工艺
我国古代是陶器手工业较先发达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 代的仰韶文化中便已发现丰富多彩的陶器。 考释“陶”、“均”、“坏”(坯)、“膊”等字的词 源本义,可使人们了解上古陶器制作的生产技术。 “陶”有两种意义:一指陶器;一指烧瓦灶。
第一章 汉语 ——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语言的历史与文化的历史相辅而行。 “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 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 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 朽。”(怀特) 语言是文化的最佳表达符号。通过对语言的考 察,可以了解世界,认识自然,也可以洞察历 史。
2. 《广雅》:我国最早一部百科词典。 3. 《释名》:训解词义的书。汉末刘熙作。从语言声音的
角度推求字义由来。
4. 《方言》:作者杨雄,汉代训诂学重要书,中国第一部
汉语方言比较词汇集。
5. 《说文解字》: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著。我国第
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一、“祭”的考释和远古人祭习俗
从文字的角度看,甲骨文的“祭”字可以见到人们手 拿着血淋淋的鲜肉。 像手持 滴血的肉块 造字本义:用生肉敬供神佛 祖宗。《説文》: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大戴礼记〃夏小正》:“正月,獭兽祭鱼。十月, 豺祭兽。” 《礼记〃脍》:“春之月,鱼上水,獭祭鱼……。孟 秋之月,鹰乃祭鸟,用始于行戮。……仲秋之月,豺乃祭 兽,戮兽。”
三、上古的祭祀习俗
中国古代对自然神、对先祖狂热迷信,各种祭祀活动 十分活跃。 1.“祭” ,甲骨文的字形,左边是一块鲜肉,似还滴着鲜 血,右边是一只手,似乎是手拿鲜肉举行祭祀之礼。 到了金文时,下方加一个“示”表示祀神。
2.“祝”,甲骨文、金文的祝字,其左边“示”(衤)表示 神灵,右边“兄”是一个面朝左边跪着的人,表示祈祷、 求福。“祭祀必祝之”,这是古人祭祀之礼。
汉字不是简单的语言书面符号,而是与文化有 深刻联系的文字。
“前人所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汉字
汉字形体结构的可解性。
“居今日而欲知茫昧之古代社会,史策既无徵考,则 惟有求诸古来之余形遗迹,俾可想见其一斑而已…… 世界言象形文字者,必推吾国。则此文字者,诚有史以 前,先民遗迹之所留,曷藉之以窥政俗之梗概,以补史策 所未及者乎。”——张世禄《文字上之古代社会观》
“分类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命名活动本身即依 赖于分类的过程。”“人类语言总是符合于并相应于人类 生活方式。” ——卡尔西《人论》
二、关于远古社会的贸易
从汉语文字中却可以得到远古贸易的一些信息。《 尔雅》《说文》中,有许多带“贝”的词汇,这些带“贝 ”的词汇大多与贸易、借贷有关。
(1)表示买卖的贸易活动——买(買)、卖(賣)、販、 贸、购等。 (2)表示借债活动——贷、貣、贳、赊。 (3)表示抵押——赔、赘、质。 (4)表示送礼——贽、赞、赂、赠。 (5)向上纳税和向下赏赐——贡、赋、赏、赐、赉。
秦以后,开始用灯。
《三秦记》:“始皇墓中燃鲸鱼膏为灯”。 《西京杂记》:“(汉)高祖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室, 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璠螭以 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
唐以后出现“灯笼。
3.箕
原字为“其”,造字本义是“竹篾编制的簸具”。后被 假借,本义消失,另造“箕”代替。
六、上古的生活用品
1.“皿”
甲骨文 上古早期人们所使用的装液体的盆状, 下部为器具的底座。后来有关的家用盛液体用具的 名称,都与“皿”字组成会意字,如:盆、盂、盏、 盥、盈、益等。
2.盥
甲骨文 下部是皿,皿的上部装满“水”,左右两只 手,表示是双手在水中互相搓洗的器具。 《礼记·内侧》:“清沃盥”。“沃者,自上浇之;盥者, 手受之而自流于槃。”
《说文·缶部》作“匋”,云:“匋,瓦器也。” 孔颖达《毛诗正义》:“匋,烧瓦灶也。” 段玉裁:“烧陶器之炉灶”。
“均”:即“钧”,制陶器的转盘,是制造各种各 样圆形陶器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 “坏”(坯):《说文·土部》:“坏,一曰,瓦 之未烧。”又称为“垺”。 “膊”:用于对陶器之坯进行测量的工具。《考工 记》:“膊崇四尺,方四寸。”
2.灯(燈):本作“镫”。
《说文》:“镫,锭也。” 徐铉注:“锭中置烛,故谓之镫,今俗别作灯,非是。”
古代灯由金属制成,故字从金旁。
秦汉以前,没有灯,只有烛。
《周礼·秋官》:“司恒氏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 郑玄注:“坟,大也。树于门外曰大烛,树于门内曰庭燎,皆所 以照众为明。”又云:“燎,地烛也。”
五、从“针”“灯”“箕”的词源考释看古代家庭用品 1.针:古代写作“箴”,如《礼记·内则》:“衣裳绽裂,
纫箴请补缀”。从字形构造推知最早的针是用竹制成。 《説文》:箴,綴衣箴也。从竹,咸聲。
后来“箴”写成“鍼”和“针”,表明改用金属制成,故字 有金旁。
王嘉《拾遗记》: “魏文帝美人薛夜来,妙于鍼工,虽处深帷重幄之内, 不用灯蜡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 曰鍼神”。 “箴”改写为“鍼”,说明魏时的针已是金属所作。
(4)以共名训别名法。如《尔雅·释诂》: “昂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这是说“我”是 共名。“昂 吾 台 予 朕 身 甫 余 言”九个字 的意义都是“我”的意思。
汉语考释的内容多见于各类训诂辞书。
1. 《尔雅》:我国最早一部解释词义专著。“尔
(迩)”, 近也;“雅”,正也。接近、符合规范的标 准语。
一、崇拜自然神的信仰
在古文字中,凡与拜神有关的字多从“示”旁,如,神、 祗、祖、祢、禘、祝、祷、禋、社等。 《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 二、三垂,日月星也。观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学者们从对“示”的考察认识到,远古初民的信神,最早 是对自然神的崇拜信仰。“示”是远古初民信仰自然神的 “活化石”符号。
二、上古的居家建筑
远古时期“构木为巢”,房屋结构均衡对称。通风、采光。 1.“宀”(音miǎn),《说文》:“交覆深屋也,象形。” 在汉字中,由“宀”组成的字,许多都与房屋有关,如: 室、宅、宿、家等。
2.“向” 从字形看,很像一座房子,在墙壁上开了一个窗户。 本义正是窗户的意思。《说文》:“向,北出牖也,从 宀、从口。”初义专指朝北的窗户。《诗经·豳风·七月 》:“塞向谨户。”
第二节
从汉字形体考察历史文化
1. 汉字有广泛的民族文化心理作基础。 表音文字:慨念——语音——字形
表意文字:概念——自然物象——字形
古代哲学讲求“观物取象”,取万物之象,加工成象征 的意义符号。如“水”。
2.中国的历史始终没有给汉字向表音文字转变的机遇。历史 上没有一个入侵民族的文化发达程度超过汉族。 3.汉语方言的差别,尤其是各方言语音上的巨大差异,为汉 字的存在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条件。语音不统一,无法创制 统一的拼音文字。 “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 入,梁益则平声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