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1教案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专题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第1节种群的特征目标导航学习要求1.列举种群的特征,并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
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4.阐明群落的演替。
知识网络课前导读学习准备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生物的全部个体。
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⑴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⑵调查方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⑴概念: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比率。
⑵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4.年龄结构⑴概念:一个种群中个体数目的比例。
⑵类型:、、。
⑶意义:可预测的变化趋势。
5。
性别比例:种群中的比例。
三、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做到。
常用的方法有:和。
破疑解难一、种群概念及其实质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一个种群中有不同年龄的个体;一个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种群是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备的特征;个体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不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1.实习原理: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在一般情况下,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是困难的。
常常用取样调查法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
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2.常用方法植物多采用“样方法”;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三、“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有关问题这种方法是在原形示范和具体指导下,让学生完成尝试、模仿性的操作。
【精】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3、黑光灯诱捕法
双子叶草本植物容亿辨别个体树木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的样方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 变式训练
阅读教材实验,可以根据当时环境条件考虑实验的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我国生态工作者对某草原进行调查时,将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
二、合作学习,解惑答疑
探究实验,阅读课本61页回答以下问题: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2、为什么要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3、为什么要做到随机取样?
答案: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 于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作物植株上的蚜虫。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⑴概念:种群在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 最基本的特征。
⑵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注意: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断变化。
思考: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2、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3.一块农田长100 m,宽30 m,在对该地块中的荠菜种群密度调查时,设10个样方,那么从长的一边计起,第三样方的中心应在地长的25m,地宽的15m处。若图为一样方ABCD,统计该样方植株数为10或9。
六、推荐作业:状元之路
调查面积cm2
10
×
10
江西省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练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通过练习巩固,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的掌握
教学反思
(2)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_________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3)年龄组成:预测_________的变化趋势。
(4)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4.种群的空间特征
二、习题讲解
世纪金榜课时作业本“课时作业十二”
三、习题巩固
1、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
【互动探究】若要调查此地段中的跳蝻的种群密度,应采取哪种调查方法?试解释原因。
2.(石家庄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点:
(1)影响出生率的因素:环境和性别比例。
(2)年龄结构类型: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稳定型的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衰退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解析】选B。A项中,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中新生个体数为20,出生率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死亡率为10%,种群年增长率为10%,故错误;B项中,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的动物,当雌雄比为1∶1时,每个个体都能产生后代,此时的出生率最高,所以雌雄比越接近该比例,出生率越高,故正确;C项中,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动物的繁殖时期推迟,会导致出生率降低,故错误;D项中,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故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教案(4)
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必修三《环境与稳态》一书的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从个体水平看,生物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自身的稳态,完成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而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从第4章开始我们要转变视角,以群体为研究对象。
本节内容包括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和数量特征两部分内容。
了解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是学习群落以及后面第五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种群的概念,性别决定,生物因素中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等生物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和分析本节内容中的有关问题。
学生掌握的数学上比例的知识可以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将数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进行渗透。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建立数学模型;(2)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的影响。
能参与我国人口问题的讨论,关注我国的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政策,形成社会责任感,并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五、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意识。
教学要符合多元智能理论与智慧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
六、整体设计思路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激趣、创新、应用、拓展”的原则做了如下尝试:其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 种群的特征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4.1种群的特征2
①增长型: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种群的个体数越来越多。
②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③衰退型:老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少。
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一般说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4)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①概念: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②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2.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四、课堂训练。
【人教版】2020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 种群的特征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种群特点: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而是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
4.1种群的特征1
教学目标
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重点
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
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时间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一、检查预习
检查世纪金榜自主预习【41】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以问题探讨导入
三、推进新课
1.种群的概念及举例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种群概念的理解:
【样方的计数】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位于样方边线上的,只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内的种群密度,然后取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单位:株/平方米或个/平方米)。
②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调查方法
①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适用范围】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如双子叶植物;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如蜗牛。
江西省南昌县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1 种群的特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
1. 性别比例
比较面积
雌雄个体数之比,正常值不一定为1:1
偏大偏小会影响出生率
标志重捕法
初捕标记数 再捕标记数
1.
种群数量
再捕总数
若标志物易脱落,种群数量估计值会偏
大
。
2. 若被捕过的个体部分避而不出,则偏
大
。
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最直接因
素
出生率
死亡率
有时为
零
初始总数 P(增长率)=P生-P死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 素P(增长率)=P生-P死+P入-P出
迁入率 迁出率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间接因 1. 年素龄组成(结构) 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不一定准)
4.1种群的特征
1. 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叫种群。
2.
2.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研究生 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关系,叫做 生态学。
3.
3. 出种群生特率征和有死:亡种率群、密度个、体、群落等
4.迁入率和迁出率、ຫໍສະໝຸດ 年龄组成其他生命系统 不具有
4.
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 1.逐个计数法(分布小,数量少,个体大) 2.取样调查法(估算) ① 样方法(植物、活动力弱的动物) ② 标志重捕法 (活动力强的动物)
样方法
1. 随机取样
10m
2. 样方数足够多
3. 样方大小适当
草本1m2,灌木16m2, 乔
10m
木100m2
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 1. 准度备
2. 确定调查对象(易辨别,易计数) 3. 随机选定样方(五点、等距) 4. 计数 样方内+两邻边及其顶角压线个体数 1. 统计(估算值) 所有样方个体数的平均值 样方面积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1)
课程标准描述
了解并简单运用种群的特征
大纲标准描述
了解的概念,在理解此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种群的特征,以种群密度为主线,理解种群的各个特征的作用
学生分析
学生在必修一对种群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在大量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来了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让学生理解种群的特征,相对较好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较高
学生完成导学提纲中题目,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学、群学,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展
组织学生对于以上讨论环节得出的学习成果,学习心得和本组的困惑与全班同学分享,并激励组与组之间互相解答问题,形成互助模式
小组内派代表发现,分享学习成果与体会,并提出本组疑惑,为其他小组成员解决问题
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分享和为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
根据上一环节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释说明,并利用PPT梳理本节知识结构,重点强调以下几点:1.种群、种群密度的概念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经典例题的分析讲解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
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识记并理解知识点,整理导学提纲和笔记.
检
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随堂练习
学生利用一分钟整理思路,起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答案
学习目标
进一步加深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重点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
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备注)
导
问题导入:分析一下各项是不是一个种群
(1)某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不是一个种群?为什么?
(2)某池塘中所有的蝌蚪是不是一个种群?为什么?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专题4.1种群的特征(基础(讲)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专题4.1 种群的特征(基础版)(讲)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专题4.1 种群的特征(基础版)(讲)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专题4.1 种群的特征(基础版)(讲)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专题4。
1 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特征【知识点讲解】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4.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例题讲解】下列关于某地区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种群数量变化制约因素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生殖年龄与个体数【答案】D【变式训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蚜虫在植物上的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 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C。
2020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1 种群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
重
捕
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问题探讨:
观察课本 P60中的模 拟草地,思
考如何估算这 块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
探究:阅读课本61页,回答:
1、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2、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何为性别比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何?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最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结论:
1、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
2、和__________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应取。
结论:
1、对于、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 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2、对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结论:
出生率是_____________;
死亡率_________。
对于一个种群来说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______ ,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结论:
结论: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性别比例是指
高考链接
4.1种群的特征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能力目标
1.尝试建立数学 模型。
2.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生物教案
第1节种群的特征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举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1)(2)。
(1)池塘中全部鲤鱼。
(2)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菌落。
(3)被污染培养基上生长的多种细菌菌落。
二、种群密度及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1)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2)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
3.调查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范围:植物的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
②步骤准备:观察地形,注意安全↓确定调查对象:如一块农田中的荠菜或蒲公英等的种群密度↓选择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计数并记录↓计算种群密度(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②步骤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在该种群生存环境中,均匀设置捕获点,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并记录个体数(M )↓重捕,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计数数量(n )及其中被标记的个体数(m ),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计算种群密度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1)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1)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种群密度变化类型出生率与死亡率趋势增长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增大稳定型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基本不变衰退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减小(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四、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江西省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2种群数量的变化1教案新人教版
①λ:表示相邻两年(生物的两代)种群数量的倍数。在公式Nt=N0λt中, λ=N1/N0
②增长率=(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N0λt+1-N0λt)/N0λt×100%=(λ-1)×100%。
四、课堂训练
例: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t年后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t=N0λt。下列关于该表达式参数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4.2种群数量的变化1
教学目标
掌握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
重点
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
难点
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
教学过程
时间
检查世纪金榜自主预习【45】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以问题探讨导入
三、推进新课
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_____或它的_____的数学形式。
如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那么该种群在当年的增长率为(b-a)/a.
②种群增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量。
计算公式:种群增长速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时间=(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
同样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其种群增长速率为:(b-a)/1年。种群增长速率可以看种群增长曲线的斜率。
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______型。
(3)种群增长率、增长速率变化图像
由图可知,“J”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不变,而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补充)增长率≠增长速率
①种群增长率: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率,即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种群增长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上次总数×100% =出生率-死亡率。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tqrt .、八:课刖II--先学案--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1 •列举种群的特征。
2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预习导学】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 种群密度:(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全部个体。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__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厂(1)‘ (2) ___________________注: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 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数目占总种群个体数的比率。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数目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3. 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迁入率或迁出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比例指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目的比例,它能决定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第4章种群和群落教案示范
第4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2教案示范三篇种群的特征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2。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和年龄结构等特征。
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种群及其特征,并能够辨别不同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和年龄结构等特征;2. 理解不同因素对种群数量和增长的影响,如生物学的生长过程和行为习惯等,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3. 掌握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1. 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等基本特征;2. 不同因素对种群数量和增长的影响;3. 以及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 如何利用原理和方法描述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2. 如何了解不同因素对种群数量和增长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如环境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的分类和特征,以及生物种群的基本概念。
但是,学生对于生物数量模型的掌握和数学计算可能会有困难。
教学策略:1. 定义与关注:解释关键概念,如种群数量、密度、分布及年龄结构等,引导学生概念化和反思;2. 迁移与联系:引导学生将物种数量增长速率和环境因素联系起来,建立起生态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3. 探究与实践: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观察和模拟计算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和计算。
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概述各种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来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际案例;4. 计算模拟:通过数学计算,模拟分析生物数量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及造成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的特征教案2一、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内容:回顾“种群的特征1”教学活动:1.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回忆“种群的特征1是什么”。
2.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尝试通过讨论,写出来“种群的特征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个体通过有机结合组成的整体为种群。
②物种因地理隔离形成不同种群。
③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
①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种群所处的___________。
②种群密度是种群_______的数量特征。
(3)调查意义:对农业害虫的___________,渔业上
_________的确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课堂训练
例:下列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多次取样,应舍弃数据悬殊的个别样方,取其平均值
B.随机选一个样方,其密度就是整个种群的密度
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
D.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不一致则舍弃
(2)调查方法
①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适用范围】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如双子叶植物;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如蜗牛。
【注意事项】:生物个体分布范围要大,取样要随机,不能有主观因素。
3
1
30
6
4
1
检查预习情况,为讲解新课铺垫。
导入新课,口述学习目标
讲授分析,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当堂训练,检测知识运用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
(1)两个要素:“同种”即同一物种,“全部”即全部个体,不分性别和大小。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种群特点: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而是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
【样方的计数】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内的种群密度,然后取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单位:株/平方米或个/平方米)。
②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4.1种群的特征1
教学目标
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重点
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
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时间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一、检查预习
检查世纪金榜自主预习【41】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以问题探讨导入
三、推进新课
1.种群的概念及举例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种群概念的理解:
答案:选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多次取样,若某样方的数据与其他样方相差悬殊,可能存在操作误差,应舍弃,取剩余样方的平均值,A项正确;应取多个样方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B项错误;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C项错误;不同的人所选取的样方不同,数据可能有所不同,D项错误。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和预习
1、预习种群的特征第2课时
【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计算公式】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可得,N=
【注意事项】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应相同。
b调查期间无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无外界的强烈干扰。
c标志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不能过分醒目,要牢固,不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