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探索”何处求,“课堂追问”显实效
追问,语文课堂中最美的风景
追问,语文课堂中最美的风景作者:宋瑞玲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06期国际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说:“学习是对话与修炼的过程。
”通过探索自然实现与客观世界的对话,最终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意义,并且在相互追问中学习与他人对话,实现社会性发展,在自我追问中实现与自我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内心世界的意志、思考与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语文课堂定位为从“知识的传授”转型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上。
一堂语文课的成败与教师能否巧妙设问激活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一步步质疑、析疑、释疑有着密切的关系。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就同一个问题适时进行“二度发问”,也就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深入理解、沟通联系,以重新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向文本的深处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它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追问呢?一、追问可以激活师生的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是创造,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都精心备课,甚至备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精心设计教学案,设计到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学生的回答。
我们老师就是放不下这个心,生怕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一旦答错了题,拖延了教学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但是往往就是由于过多的预设,常常导致很多有价值的课堂生成与课堂教学擦肩而过,这就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创造,熄灭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其实我们老师大可不必如此预设,我们必须坚信,在我们的课堂中不是没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千里马”,而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课堂埋没了能够帮助老师解决这些问题的“千里马”的展示机遇。
新课改恰恰弥补了这个遗憾,给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借问促探,以问引思
借问促探,以问引思作者:钱宣鹏来源:《数学大世界·上旬刊》2019年第07期【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文主要从激发问题意识、培养质疑习惯、关注提问途径等角度阐述初中数学以问引思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以问引思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要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置于重要位置,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要具有独立提问的意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能力。
在当前教学中,教师从教材中提问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片面地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解题,问题源于教材与教师,因而缺少有价值问题的产生。
毫无新意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学生渐渐成为没有问题的人。
教师要树立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要以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也要鼓励他们善于提问、大胆质疑,帮助他们掌握提问的方法。
一、激发问题意识,促进数学思考二、借助数学问题,培养质疑习惯教师可以在班级里面设置两个“问题箱”,一个放入提出的问题,一个放入已经解决的问题,每天由记录员记录提问、解答的人,教师每周对记录的情况进行总结。
教师要在课前2分钟抽取一个问题进行讲解,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讲解。
但学生的提问往往是肤浅的,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学生要学会改变条件提问,能根据问题的结构,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方法,得到一系列的问题。
归纳类比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同一类别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质疑,让他们有所发现。
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问意识的形成,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提问”课,提出“主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提问。
有时,“提问课”没有专门的主题,学生可以通过相互提问、相互讨论、相互解答获得思维的提升。
教师要避免学生提问“走过场”的现象发生,可以参与到某一组的讨论中,如在探讨图形的轴对称内容时,教者提出“主问题”:“将两个等边三角形拼接在一起,有多少条对称轴?”学生针对这个问题提问,有“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接在一起,有多少条对称轴?”“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接在一起,如果顶点重合,会有多少条对称轴?”学生围绕问题产生思考,形成提问、质疑的习惯,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提高科学课堂实效,巧用“望闻问切”
提高科学课堂实效,巧用“望闻问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是当前对课堂教学的追求。
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既轻松愉快地掌握课堂知识, 又潜移默化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创新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成了小学科学教师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个人认为,科学教师应把好脉,巧用”望闻问切”能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即教师在课堂上要用眼获取信息,了解学生眼中渴望的知识;用耳搜索信息,捕捉时代的变迁;用脑思考问题,对应善变的世界;用行动证明事实,感知时代的脉搏。
一、望——用眼获取信息,提高科学课实效的前提望,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
它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与学和谐地发展,是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与学环境所必备的因素之一。
教师通过“望”,观察学生精神状态,上课注意力集中情况,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等。
因此科学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获取信息。
1.学生的精神状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望”,能将师生感情进行交流。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很善于观察学生面部表情的变化,善于领悟学生言谈所包蕴的思维,根据有声或无声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保证教学向预先设计的理想化目标进展。
一句话,教师“读”懂学生,才能驾驭课堂教学。
2.学生课堂反映情况学生上课所表现出来神态,最能反映教师一堂的教学效果。
首先,关注学生上课时的神情。
若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凝神思考,会直视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兴趣,目光是兴奋的、是喜悦的,用自信的目光教师。
而那种目光也指向教师,眉宇舒展,面无表情的学生不是思想开小差就是没有积极性,目光游移不定,不敢正视教师。
种种无声地眼神,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加以破译,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
一堂课许多时候都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观察现象和材料的研究中能发现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解决问题,在交流讨论中还能发现新问题。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一是师生互动,用生动、形象、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中;二是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为学生提供一种”畅所欲言”的机会。
拨得云开见日出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追问的艺术
拨得云开见日出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追问的艺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课堂追问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追问是就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的课堂角色发生相对应的变化,教师要充当情感的支持者、教学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多种角色。
通过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等方式使师生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
英语教师要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乐趣,那么合理有效的“课堂追问”应该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
一、追问的目的要明确教师要考虑通过追问让学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认识什么,形成何种能力或品质等等。
如果教师追问缺乏目的性,无的放矢,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那么,通过追问应达到哪些目的呢1.课堂追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问题,知道学生的兴趣和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以便达到掌握课本内容和获取知识的目的。
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追问方式,一步一步地引起他们的兴趣,相信效果是非常好的。
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将他们引入英语之门的第一步了。
教学过程中倘若学生本身缺乏学习的兴趣,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势必妨碍学习过程的进行。
因此,追问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引起学习动机,唤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若再以这个问题为基点,不断的追问,就能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要思考判断,适时引导、点拨,切合学生的思维再次提出问题,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追问。
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
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及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
借问精彩何处有 巧问妙答是源头
借问精彩何处有巧问妙答是源头
鲁爱民
【期刊名称】《课外阅读:中下》
【年(卷),期】2012(000)015
【摘要】《周易》下:“变则通,通则久。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是在变中求“通”求“久”的过程。
它呼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摒弃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践行新的师生平等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机智,为学生的个性张扬提供平台,更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巧问妙答提供了生成精彩的源头。
【总页数】2页(P119-120)
【作者】鲁爱民
【作者单位】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湖北长阳443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巧问妙答美术课堂更精彩 [J], 范强
2.巧问妙答美术课堂更精彩 [J], 范强;
3.为有源头活水来:走进生活,精彩写作 [J], 梁红艳
4.源头有活水写话亦精彩——浅谈低年级写话教学的体会 [J], 陈静
5.寻源头活水润读写结合——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 [J], 杨成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问”促教,以“探”促学
以“问”促教,以“探”促学发布时间:2021-09-18T03:07:49.5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32期作者:林霖[导读] 关于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置,结合最近执教的《桃花源记》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以《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为例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山东省威海市第七中学264200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可以衔接课堂的环节,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有效课堂问题引导下,学生自主深入思考,教师以“问”促教,学生以“探”促学。
也正所谓,“问得好”才会“学得好”。
关于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置,结合最近执教的《桃花源记》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一、问题设计基于教学目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说:“教学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各个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教材中本单元、本课的教学要点等方面综合考虑后设计的。
《桃花源记》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在教材单元提示中提到“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单元教学建议中指出,除了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还建议“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丰富的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
无论是单元阅读提示,还是课文预习提示,多次提到“美好”,因此,课程设计由“美好”缘起。
围绕“世外桃源”的美好,我设置两个核心驱动问题:1.用一个字形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2.为什么如此美好的桃花源仅仅存在于“世外”?教学目标不应追求全面开花,而是应该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
备课、磨课过程中,曾经也有彷徨与误区,比如:单元目标中的“积累文言词语”是否需要在本课中落实?钱梦龙先生曾于1997年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
掌控“四为”瞄准“四问”打造求真务实的高效课堂
掌控“四为”瞄准“四问”打造求真务实的高效课堂什么是“四为”和“四问”高效课堂?在教育教学领域,高效课堂一直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
而为了打造求真务实的高效课堂,教师们需要掌握“四为”和瞄准“四问”的方法。
本文将从掌控“四为”和瞄准“四问”的角度,探讨如何打造求真务实的高效课堂。
一、“四为”是指教师要做什么?“四为”分别是为知、为能、为乐、为美。
教师在高效课堂中需要做到这四点,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为知:教师首先要教学生知识。
这包括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提炼,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以及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讲解知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
2. 为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案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3. 为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感受到乐趣。
教师需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并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为美:高效课堂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这四个问题是教学中需要注重回答的问题,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1. 什么:教师要清楚地告诉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知识点、学习目标等,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2. 为什么: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所在。
3. 怎么样: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理解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
4. 怎么办:教师需要告诉学生遇到问题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四为”和“四问”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小学科学“问—探—问”循环发展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生本课堂“问—探—问”循环发展教学模式小学科学“问—探—问”循环发展教学模式是在生本课堂思想指导下,依据课标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借鉴外地经验,构建的一种以问题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基本理念:“以问题引领探究,以探究生成问题”。
该模式以探究为核心,以发展为目的,以问题为动力,充分发挥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以问促探,以探促问,循环推进,滚动发展,在积极主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
教学原理:“问——探——问”。
围绕“问题—探究—问题”线索组织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进而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体验探究的快乐“!”;最后通过应用拓展巩固新知,并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将探究向课外延伸,从而形成“?—!—?”循环发展课堂学习模式。
主要特点:探究性、发展性、开放性。
1、探究性。
突出强调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科学探究贯穿整个课堂始终,力求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探究环境,促使学生紧张有序、积极主动的投入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2、发展性。
在关注课堂进程发展的同时把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上。
模式不仅仅把“问—探—问”当作一种课堂运行的外在形式,更把它当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来对待。
通过“问—探—问”循环发展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是科学教学追求的目标。
3、开放性。
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主动探究、主动发展。
教学时空上实现大课堂,向课外延伸和拓展;学习内容上实现大链接,体现科学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学科整合性;学习方式上实现大包容,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
课堂环节:四环节。
创境生疑→探究体验→交流反思→应用发现?———————!——————?(一)创境生疑主要任务:教师根据课题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现象入手,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并在观察、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引入探究活动。
以“问”促学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特别要求教师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知,激发学生的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地去探究、自觉的寻求答案。
在教学中,以“问”促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挖掘教材问题,以“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可。
而新教材所设计的“问题探讨”、“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就突出地体现了这一教学特点。
这些栏目中都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体现了以“问”促学,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教学中不能忽视教材所设计的问题对完成教学的作用。
首先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然后引导分析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猜测”和分析归纳引入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讨本节内容,可以调动学生对本节内容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新教材的每节内容都以“问题探讨”专栏开始,所问问题主要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但也有一定的深度。
这也体现了新教材改革重视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二、以“问题”拓展课堂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掌握,应当是在动态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和形成的。
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充分运用教材内容,找到一些不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生活贴近而又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见到?-??-?联想到直线斜率,见到()2-()2姨想到两点间距离,见到A()2+B()+C想到二次函数等,结合其他条件看能否进行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看到教材设计“问题”的用意,也要根据本地区资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的内涵。
捕捉“追问”契机 开启智慧课堂
捕捉“追问”契机开启智慧课堂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而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后的深入交流引导。
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避免了机械地重复学生的答案。
捕捉“追问”的契机,适时有效地进行追问,能使学生探究更深入,学得更有效,于痕迹不露中形成教学美妙的起承转合。
以智慧开启智慧,课堂定会呈现“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喜人景象。
一、在思维搁浅时追问----茅塞顿开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思考不能深入,想说又说不出来之际,这时教师应通过追问,帮他们打开思路,让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名师黄爱华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第一轮游戏中,两个队的代表已分别抽出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
黄河队准备抽千位上的数字,他适时追问黄河队:希望自己抽几?黄河队的同学齐答:抽9。
教师又问:长江队的同学,你们希望黄河队抽几?长江队的学生有的说抽1,有的喊抽0。
这时,长江队的一位同学抢着说:不能抽0,因为规则规定,哪一队抽到的四位数大,那队就赢。
比的是四位数的大小,千位是0的话,就不是四位数了。
所以应该希望他们抽1。
黄老师精心预设的,在抽千位上的数字这一关键时刻,适时介入,通过追问“长江队的同学,你们希望黄河队抽几?”,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千位上的数字的决定作用。
同时,还巧妙地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了千位上的数字不为零的关键。
上例中,黄老师通过适时地追问,适时地延迟判断,有的放矢,为学生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其开拓思路,突破难点,活跃思维,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
教师追寻学生的思维轨迹,不断地紧追不舍,不断地由此及彼,由浅入深,思路就越追越清,问题就越追越明,知识就越追越多。
这看似简单、平常的一问一引却蕴含着智慧,孕育着深刻,点亮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发了学生的推测、推理,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因境·开放·引导: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追问的探索
因境·开放·引导: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追问的探索发布时间:2022-12-29T06:14:05.24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56卷第16期作者:李佳静[导读]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提问的二次补充或是深化问题。
追问,追其思维,问其关键。
李佳静金华市湖海塘小学【摘要】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提问的二次补充或是深化问题。
追问,追其思维,问其关键。
有效的课堂追问,能最大限度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潜力。
本文在阐明追问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追问对打造语文品质课堂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三点关于语文课堂追问的方式,通过更有效地追问,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为了主动参与,打造更高效益的课堂,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因境追问;开放式追问;引导式追问教学中,我们往往非常关注学生在课堂中获取了多少知识,而我认为,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思考,才是教学艺术的魅力所在。
我们发现,把有效、合理的追问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锻炼能力,从而提升了课堂的品质。
一、追问,何为追问“追问”,字面意义是多次的问,是追根究底的问。
“追问”不同于一般的提问,它是对原有的基础问题再次或者多次提问。
是否要追问直至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的呢?我认为并不需要。
在我看来,语文课堂追问的过程往往结果更为重要。
要问课堂中,何为追问,答曰:追其思维,问其关键。
二、追问,追出品质在语文课堂中,追问其实并不带有很强的教学目的,它不像数学是为了探究求解的多种方法,而更在于当下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化学反应,更为注重过程。
追问,是在学生回答完基础问题上展开的“多次提问”,这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互动,学以致用,提高课堂品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激活学生思维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一问一答的节奏看似很完美,但是如果每个问题都在一问一答后结束,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潜能无法被挖掘出来,所以需要教师进行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孩子能够踮起脚尖去触碰更高的地方。
巧妙启思提问,构建高效课堂董淑萍
巧妙启思提问,构建高效课堂董淑萍发布时间:2021-09-24T07:31:30.584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0月作者:董淑萍[导读] 立足有效,才能高效,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作为课堂交际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提问,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
顺义区南彩二小董淑萍立足有效,才能高效,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作为课堂交际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提问,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的重要学习方式,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
但在传统的课堂上,提问只是教师的行为。
所以,新课程改革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此,教师要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也是课堂效能的关键所在。
只有更多的画龙点睛式的启思性提问,才能演绎更多的精彩有效课堂教学。
一、启思性提问的时机有讲究1、在教学关键处提问;2、在学生的探究出提问(探究之时就是提问之机);3、在知识的辨析出提问;4、在知识的总结出提问;5、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二、课堂启思性提问要遵循的原则1、精问,遵循针对性原则提问应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合理设计问题的切入点,选择适当的视角来提问。
提出的问题既要选在知识的关键处,同时也要选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
设计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设置梯子,是为激起学生思维因子,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去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遵循启发性原则提问要有启发性,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达到促进知识理解,提升思维能力的目标。
巧思,巧问,引领课堂风彩
巧思,巧问,引领课堂风彩【摘要】通过巧思、巧问来引领课堂风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巧思是设计课堂内容的关键,要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巧问则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方式,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而引领课堂风彩则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巧思、巧问如何有效引领课堂风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互动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创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引领课堂风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巧思和巧问,我们可以引领课堂风彩,让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关键词】巧思、巧问、引领、课堂风彩、学生参与、活跃、教学案例、创新思维、课堂互动、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教学能力、教学水平。
1. 引言1.1 巧思,巧问,引领课堂风彩巧思、巧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
通过巧思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巧问则是通过巧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引领课堂风彩,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各种巧妙的引导和激励方式,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氛围,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活力。
教师在引领课堂风彩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巧思、巧问如何有效引领课堂风彩,从而提高课堂的互动质量。
2. 正文2.1 巧思:如何用巧思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内容巧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巧妙的思考和创意,设计出引人入胜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思的运用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教学经验,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有几个关键要点可以帮助教师运用巧思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内容。
首先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巧思,巧问,引领课堂风彩
巧思,巧问,引领课堂风彩学校是一个充满知识的场所,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上课,积极参与讨论。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老师具备巧思和巧问的能力,引领课堂风采。
本文将从巧思、巧问和引领课堂风采三个方面阐述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展现自己的魅力。
一、巧思巧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聪明才智,善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的一种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灵活度,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巧思,老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只有深入理解所教授的内容,才能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得心应手,不至于出现窘迫的场面。
老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引导。
老师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使课堂永远保持新鲜感。
二、巧问巧问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问的方式和问题的内容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氛围和效果。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巧问,老师首先要善于抓住教学主题与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进行合理的提问,切忌提问无休止。
老师还要具备辨别学生思维的能力,从而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引导。
老师还需不断丰富提问的方式和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提问形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三、引领课堂风采引领课堂风采,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魅力和能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氛围不断升温,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课堂风采不仅包括老师的魅力,还包括学生的活跃和积极参与,而这些都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引领课堂风采,老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个人魅力,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吸引学生的注意。
老师还需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宽松而严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自由和积极的氛围中学习。
“问”出学问,方能出“彩”——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方法与策略
“问”出学问,方能出“彩”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方法与策略发布时间:2021-03-25T10:36:32.7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作者:赵平[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策略之一赵平(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中心小学湖北十堰 442500)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策略之一,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层级性和引导性的教学问题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有效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但通过综合的观察与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可以发现,有很多教师在实际应用追问教学开展教学活动时,由于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该教学方法的教学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基于此,本文将以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追问教学法时所存在的问题为依据,从设计教学问题、把控问题难度、掌握提问时机三个方面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追问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追问策略一、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追问教学法时所存在的问题(一)问题要点不明确有效应用追问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但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使得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追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难以正确的掌握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连接点,从而导致教学问题的问点不明确,学生脱离教学重点,不但无法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还严重损耗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二)问题难度不当问题难度不当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追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常见的教学问题,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问题难度过浅,二是问题难度过深,无论是哪种问题形式都很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追问教学的全部教学价值。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若想有效应用追问教学法,就要重视教学问题的设计,从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追问”驱动探究 促学练提升素养
“三追问”驱动探究促学练提升素养作者:胡超周宏达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7年第08期作为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的一个教学步骤,及时有效的追问是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机智的体现。
反观小学体育课堂,在需要教师追根究底时,只有“一问”,没有“再问”,更有甚者直接将自己预设的答案告知学生,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想要改变现状,需要教师以恰当的追问替代冗长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想问题。
一、“追”在点上,“问”出精彩在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面对教师的提问总有学生不知所措,或者学生的回答跟教师的预设不一致。
这时就要求教师迅速准确地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并灵活处理这些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1.正确时“挑刺”,追问促深思在体育课技能学习时,教师应深思学生的“正确回答”可能隐藏着的片面、模糊、肤浅的理解,抓住学生的“正确回答”再次追问,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小学五年级《肩肘倒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后倒向上举腿练习。
学生尝试后倒举腿比高练习后,教师请优秀生展示。
师:为什么这位同学的腿可以举得那么高?生1:他后倒的速度很快。
生2:他在后倒的时候屁股用力地向上抬。
师(思索后追问):如果没有了后倒的速度,腿还能举高吗?生3:不能,因为腿太重,会掉下来。
(众生赞同)师(追问):两臂伸直,紧靠身体,用力下压垫子,腿不是也能举高吗?大家一起试一试。
分析:重新组织学生尝试举腿练习后,学生验证了这一观点,随后教师请几位学生进行展示。
在教师不断地追问和挑刺中,学生的思考更全面了,认识到肩肘倒立的举腿动作,不仅需要后倒时的速度,更需要通过两臂压垫给身体提供一个发力的支点。
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直至全面、准确为止,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
在“回答正确”之处适时追问,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无疑是医治学生“似懂非懂”的一剂良方。
2.错误时“潜伏”,追问诱反思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面对学生答错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正确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予以纠正,也应该运用“追问”策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批判性地反思,让学生自我改正,走出错误认知。
借问“探索”何处求
p 一 .、一 05 p lq 2的三组解 。 = 05 q .或 = ,一 追问 1 上述三组解 是否均成立 ?——显然第二组解不成 立。 : 追问 2 那么, : 第二组解 为什么会 产生?——学生往往不明 白。 追问 3若试用韦达定理求解结果如何?— —可以得到二组解。 : 追问 4 比较两种解 法 , : 你认为有什么区别? 探索学习的 目的就是既要学生“ 知其 然” 也要 让学生“ , 知其 所 以然” 。这里 的方 程二根 时, 有可 能存 在 p : 与方 程的根 、: 不一样 , x ≠ 若 l ! , pq : 或 : 的情形 , 第二组 答案恰恰是这 种
应码上解答 ,而应 留给学 生适 当而足够 的时间和空间去思 考、 讨 论、 纳, 归 在巡视 中及 时捕 捉信 息 , 了解他们运用知识分 析 、 思维 、 归纳 、 达的情 况 , 现 问题 的错 误解 答 , 表 发 允许学 生 发表个 人 意 见, 张扬个 性 , 允许学 生相互交 流 、 也 合作探 究 , 鼓励学 生敢 于思
1 问错 误 , 取 经 验 . 追 获
在教学中 , 当遇到教材 内容 的重点 、 难点或学生 容易出现思维
要静观其变 , 直接 得出正确结论 , 不 而应设计问题 , 让学生 那 么 , 何 才 能 有 效 地 培 养学 生 自主 探 索 学 习 的 能 力 呢 ?我 认 为 障碍处 , 如 思考 , 自己去探索 、 自己来 纠正 , 获得解决 问题 的经验 , 培养科学探 关键在 于教 师能否在课 堂上进 行有效 地追 问 , 某一题 目、 一 就 某
情形 , 这就是用代入法求解与用韦达定理求解的本质不同。
2追问变式 , . 增加深 度
考、 敢于质疑 , 而保 护学生的好奇心 、 从 求知欲和想象力 。
“巧”问引思,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人 心 ,如 何 提 高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的 实 效 性 越 来 越 引 起 教 师 们 的关注 和 思考 。通 过 多年 的教 学 实践 ,我认 为 , 要 提 高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的 实 效 性 ,教 师 的 课 堂提 问起 着重 要 的作 用 ,因为课 堂提 问是教 师 与学 生 交 流 的 最 基 本 的 手 段 ,是 学 生 获 得 知 识 的 主 要 途
明 确 重 点 难 点 ,激 发 学 生 对 新 知 产 生 学 习疑 问 。
例 如 ,教 学
《 百分 数 的 应 用 ( 四) 》 增 强 自豪 感 ,培 养 了表 达 能 力。 这 类 突 出 实 践 性 的 作 业 主 要 是 让 学 生 通 过 操 作 、 探 究 等 实 践 活 动 获 得 能 力 和 素 养 , 这 样 的 作 业 设 计 比 较 注 重 让 学 生 进 行 采 集 编 创 、 现 场 演 说 、 调 查 访 问 、考 察 探 究 和 实 验 操 作 , 它 更 关 注 的 是 技 能 的 获
教学 j i a o X U e
课 文 只 是 案 例 , 它提 供 的 只 是 一 个 范 本 , 其 中 的 大 量 信 息 需 要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去 拓 展 , 去 延 伸 , 因
此 , 教 师 可 以 借 作 业 这 个 平 台 , 带 领 学 生 从 封 闭
的 课 堂 走 向 广 阔 的 生 活 ,扩 大 学 生 视 野 ,提 高 语 文 素养 。
得 、 能 力 的 提 高 , 形 式 上 比 较 开 放 , 不 仅 题 型 开 放 , 而 且 完 成 的 方 式 开 放 ,甚 至 于 答 案 也 是 开 放 的 。 它 要 求 教 师 为 学 生 提 供 一 定 的 实 践 条 件 , 比 如
掌控“四为”瞄准“四问”打造求真务实的高效课堂
掌控“四为”瞄准“四问”打造求真务实的高效课堂“四为”的意思是指为教学目标,为学生需求,为课程形式和为教学方法。
而“四问”则指的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追问问题和再问问题。
掌握“四为”瞄准“四问”,可以打造一个求真务实的高效课堂。
教师要为教学目标而努力。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并且通过教学评估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为学生需求而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渠道获取学生的需求信息,比如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困难,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反馈。
只有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做到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为课程形式而设计。
课程形式是教师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课程形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教师还应该关注课程形式的可持续性和可评估性,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衡量性。
教师要为教学方法而调整。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程和学习目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掌握“四为”瞄准“四问”的原则,可以打造一个求真务实的高效课堂。
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注重课程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还应该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问“探索”何处求,“课堂追问”显实效
摘要:自主探索学习的本质应该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永远不可能被“教”给某个人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进行积极有效地追问,通过指导、激励、帮助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观、培养主观能动性、发掘思维的潜力、构筑自己的理解与深层次的探究,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追问;策略初探
本文从追问错误、追问多解、追问变式、追问信息、追问链接和追问应用六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追问,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知识的顺利迁移和创新应用能力,真正有效地实现“轻负多效”,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学习几乎在每堂课中都能或多或少地体现。
教师的课堂小结语也从原来的“你听懂了吗?”“你会做了吗?”变为现在的“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你还能得到什么?”等等。
但是我很担心这种善意的询问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初中生不能进行比较有效地自主探索学习,这不仅受他们目前仅有的基础知识、经验水平、生活阅历和思维特征所限,而且还取决于教师的“导”是否
到位。
学生的智慧潜能犹如宝藏,需要开采、需要激发。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关键在于
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追问,就某一题目、某一问题、某一现象,逐步设问,深入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探索,使他们思考的层面由浅入深,思维的角度由窄变宽,逐渐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形成独立研究的能力。
二、有效追问三部曲
1.评估学生
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动态的评估。
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智力加工,具有很强的个体特色,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与解决途径。
教师在学生读题、思考的时候,不应插话干预,也不应马上解答,而应留给学生适当而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归纳,在巡视中及时捕捉信息,了解他们运用知识分析、思维、归纳、表达的情况,发现问题的错误解答,允许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张扬个性,也允许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2.选择问题
选择恰当的问题目标,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知识基础,不至于过难或过易;选择恰当的问题思路,要有相关性,使学生感觉到几个追问是紧密相连的、类似的,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滴水不漏,体现数学的严谨与逻辑性;选择恰当的问题内容,尤其是重要性,
应择重而问、择优而问,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冲淡了主题;选择恰当的展示形式,以新鲜活泼的问题形式,风趣、幽默的问题语气,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积极探索。
3.搭建平台
当学生正处于最近发展区时,我们既不能对学生的困难置之不理,也不能全程包办,给学生提供有效支持的教学应该起到一种脚手架的作用,让他们借助这种辅助物完成个体以前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
所以,追问充当的作用是“脚手架”,教师搭建了几个高低适宜的脚手架平台,让学生可以借助它们一步一步地走上去,既给学生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又给他们每一步提供歇脚的平台,经过几次努力拼搏,就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三、课堂有效追问的操作策略
追问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中教师应选择最佳时机、最佳方法、最佳策略,有效追问,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追问错误,获取经验
在教学中,当遇到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思维障碍处,要静观其变,不直接得出正确结论,而应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去探索、自己来纠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科学探索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毅力。
例:已知关于x的方程x2+px+q=0的二根分别为p、q,求p与q
的值。
学生往往容易将x=p、x=q分别代入方程,得到p=0、q=0或p=-0.5、q=-0.5或p=1,q=-2的三组解。
追问1:上述三组解是否均成立?——显然第二组解不成立。
追问2:那么,第二组解为什么会产生?——学生往往不明白。
追问3:若试用韦达定理求解结果如何?——可以得到二组解。
追问4:比较两种解法,你认为有什么区别?
探索学习的目的就是既要学生“知其然”,也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这里的方程二根x1、x2与方程的根x1、x2不一样,若x1≠x2时,有可能存在p=q=x,或p=q=x2的情形,第二组答案恰恰是这种情形,这就是用代入法求解与用韦达定理求解的本质不同。
2.追问变式,增加深度
当一道题讲解完毕或学生练习正确,教师往往认为大功告成了,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失去了例题应有的作用。
一道题往往可以派生出很多新题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往往对中考中的很多题目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追问变式,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思维方法,逐步培养自主探索、增加深度的能力。
例:已知实数a、b满足方程a2-2a-4=0,b2-2b-4=0且a≠b,求a+b的值。
显而易见,学生直接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得。
追问1:若题目中去掉a≠b这一条件,将会得出什么结论?
追问2:若a、b满足方程a2-2a-4=0,4b2+2b-1=0且ab≠1,求
a+1/b的值。
3.追问多解,拓宽思路
在解题中,不同的学生由于思考的起点,方法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解题过程。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张扬个性,既有助于学生间相互启迪,拓宽思路,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例:在△abc中,ad是∠a的平分线,be是ac边上的中线,be交ad于f点,若bd=3,bc=5,求■的值。
学生均可以证明:
∵ad是∠a平分线,be是ac边上中线
∴■=■=■
∴■=■=■=■=■=3
∴■=3
追问:此题条件涉及角平分线与中线,根据惯例,是否可以通过作平行线,利用比例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证明?看谁的方法多。
于是学生能通过a、b、c、d、e五点做出10种(其中①②各有两种不同作法)不同的解法如下:
■
4.追问信息,开放思维
现代社会各种信息数量极大,变化极快,数学题型也如此。
有一
些阅读类型的信息题,不光是字数多达数百个,而且有些语言、符号很特殊,让初中生很难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多次推出新概念、新题型、新信息,既可让学生见识新情况、新事物,也可培养学生分析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已知单项式2am+2nbn-2m+2与a5b7是同类项,则mn值为多少?
追问1:若最简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则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
追问2:若■+■+y2-2xy-5=0,求■的值。
5.追问链接,获得新知
呈现在试卷中的数学题目是单个的,但是反映出来的数学知识点却越来越趋于综合,一个题目往往需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来解决,而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要求学生能对特定的数学活动进行观察、实验、推理,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所以教师对数学知识点必须有意识地加以横向联合和纵向深入,以链接的形式加以训练。
例:已知ab⊥bd,cd⊥bd,ad与bc交于e,ef⊥bd,求证■+■=■
■
追问1:若把垂直改为斜交(见上图),ab∥cd,ef∥ab,此结论
仍成立否?
追问2:探求s△abd、s△bed、s△bcd间的关系式。
6.追问应用,提升能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纯数学问题一旦移到实际生活环境中去解决,学生的兴趣会空前高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超乎想象的提高。
例:垂径定理的应用:直径ab=2,cd⊥ab,cd=1,求oe的长。
追问1:若设be=x,cd=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
追问2:一圆形木头(见上图),以横锯之,纵深多少时截得的宽度可达■米?
四、值得商榷的问题
1.如何确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因为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不为人知的,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动态发展的,如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恰如其分地追问发展点,对学生的全面评估在目前大班化教学中教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很难关照到每一个学生。
所以要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学生”轻负多效”实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
2.如何确定学生的发展水平
因为教师与学生是完全不同发展的人,教师并不能真正完全了解教育对象,这常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发展过程不能一致,这也是遏制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最大因素。
3.如何因材施教
新形势下应该追求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发挥。
我们应该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创造主动探索的良好氛围,让他们不再重复老师已经获得的经验,而是要不断努力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甚至超越老师,从中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数学世界带来的无穷乐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积极发挥思维潜能,开发多元智能,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研究。
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在正规学校接受教育结束后,不断学习、不断思索、不断进步,开创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顾明元.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3-04.
[2]孙宏安.数学课程问题.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