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变革和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2)内容 ①19 世纪 60 年代, 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19 世纪 70 年代, 打出“求富”的旗号, 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 办的形式, 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3)评价 ①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中国早期近代化起到 了推动作用。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二、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逐渐发 生变化, 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 和国家富强的新的历史任务已经摆在了中华民族的面前, 中国 革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然而新的社会阶级结构尚 未形成,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 农民阶级已经无法完成历 史提出的新课题的重任, 新时期的中国需要一个代表时代发展 方向的阶级力量来领导, 太平天国运动无疑具有它的局限性。
易错点分析: 恩格斯的评价表明这次战争的受益者包括 英国、法国和俄国, 而俄国受益最大。据此可判断这次 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因为俄国在这次战争后, 除了获 得英法所取得的特权外, 还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本题考生易错选 A 项, 其原因是新课标教材没有对两次 鸦片战争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详细的讲述, 考生知识范围 相对狭窄。对于文科考生而言, 知识面的宽窄对于能否 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从这一角度来说, 文科 生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 应注意按照新课 标的要求充实丰富历史知识。答案为 B。
鸦片战争后, 中国社会的变革实际上是工 业文明冲击的产物, 也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政治上 的民主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 思想上的人文化等是工业文 明的基本特点, 中国近代化首先从经济开始, 洋务运动是中 国工业化的起点。
一、考向聚焦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鸦片 农民阶级、 五四 无产阶 新中国
· · · 战争 资产阶级领导 运动 级领导
1840
1919
成立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两大任务: 反侵略反封建或反帝反封建 反侵略或反帝→追求民族独立 反封建→追求民主进步
一、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 革与转型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 代化迈进。
㈠鸦片战争
1、发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 料和市场 导火索: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状况:政、经、思 中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
3、鸦片战争的结果
①《南京条约》1842
A.开放广、厦、福、宁、上为通商口岸 破坏贸易主权 B.割香港岛 破坏领土主权 C.关税协定 破坏关税主权
实战演练 ►对近代列强经济侵略的认识
1.烟台是近代山东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近代百年的烟台史就是一部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下列三幅图代表19世纪中后期云集烟台的三种不 同类型的企业。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872年,德国商人率先在烟台创办蛋粉厂,生产蛋粉出口,当年出口量达 46.76担。这是烟台境内第一个外资工业企业。同年,德国人在烟台开设缫丝局 (即为工厂),将汽锅、铁紝等先进缫丝技术传入芝罘湾畔。1879年,德国商人 在烟台创办“弗兰大”机器纺织厂,这是山东省内最早的机器纺织企业。外国资 本势力的入侵,极大地刺激了烟台的华商。
(2)简要分析这几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此时云集烟台的社会原因。
考查知识点:西方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民 族资本主义企业。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专题五:中国近代文明(1840~1949)第一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考情分析:从近年高考看,一是要注意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二是重点关注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三是注意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萌发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课本内容: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11课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第五单元的相关内容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主干知识整合: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这是工业革命时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
中国近代化特别是工业化起步。
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3、洋务企业的特点、性质(1)、具有浓厚的封建性;(2)、具有严重的依赖性;(3)、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种混合物,是官营工业向资本主义企业转化的过渡形式。
正因如此,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①投资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少。
②集中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江或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较发达。
例谈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例谈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本专题内容是新课标全国文综高考卷历史试题考查的重点之一。
从考查内容方面看,主要集中考查晚清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等主干,对近代中国外交观念的变化也有所涉及。
具体考查的知识点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等。
从命题的方向方面看,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注重对价值观的引领。
例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8题,以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洋货日益增多为背景考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28题,以晚清时期一外交事件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一外交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结束了中国闭关自守的状态,中国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阻止琉球国进贡这一事件属于涉外事件。
地方督抚在上奏中提议按照“万国公法”来评判日本阻止琉球国进贡这一事件,说明当时国人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念。
故D选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故A选项错误。
模块二 第1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51张ppt) - 副本
D.“英中战争”掩盖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实质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小农经济的“织”与 “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中国逐渐被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 1、原因:
鸦片战争前
独立自主 社会性质 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矛盾 地主阶级与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反对本国 封建统治
农民阶级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 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
反侵略和反封建的 双重任务 民主革命
农民阶级 反封建斗争
结论: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是中国近代史和民主革命的开端。
• 破坏性:
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其后,外患接踵而 至,中国主权逐渐丧失,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建设性:
鸦片战争打开尘封很久的中国大门,带来了先 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思想,促使中国人觉醒 ,推动中国历史进步。
[拓展归纳]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史学范式 理解与认识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 国“闭关”的局面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
世 界 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水 平最高
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 度 装备先进,成为海上霸主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主题深化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
中国
西方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自主的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势力弱小,封建政府限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鼓励
政
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模,征收重 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自由主
府
税
义
国内 环境
市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关卡林 场 立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技
——《刘坤一集》 【问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坤一为什么认为郭嵩焘的 禁烟之策“朝廷”会“不再垂询”?
【解读】
解读项目
解读结论
史料来源 信息
洋务派代表、清朝重臣
问题限定 信息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刘坤一认为”
考查主题 信息
史料有效 信息
清政府允许鸦片贸易的原因
(1)从刘坤一主张“万不能行”和“想朝廷不再垂询”可以得出“清 政府支持鸦片种植”的结论 (2)从“此项巨款为接济京、协各饷及地方一切需要”并结合所学 可以得出“鸦片财政关乎清朝的国库收入和地方的开支”的结论 (3)从“讵有既经禁烟仍收税厘之理”可以得出“如果禁烟就没有 理由再收厘金(税源锐减)”的结论
依赖西方技术,国内人才不足 术
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市场统一 教育发达,技术先进
资 缺乏原始资本积累,资金匮乏 拥有雄厚的资金,金融业发达
金
国际环境
缺乏国际市场的开发,海外利益 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国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法得到政府的保护
极力维护本国的海外利益
史料解读
【史料】 1877 年,驻英公使郭嵩焘连上两道奏折,请求朝廷主持禁烟, 两广总督刘坤一在一封私人信函中如此评价郭嵩焘的建议:“郭筠仙侍 郎禁烟之议,万不能行。即以广东而论,海关司局每年所收洋药税厘约 百万有奇,讵有既经禁烟仍收税厘之理!此项巨款为接济京、协各饷及 地方一切需要,从何设法弥缝?……顾据实直陈,必触忌讳,不如暂缓置 议,想朝廷不再垂询。”
高三教学案例1: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阶段特征】这一阶段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阶段。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教学设计与反思师生互动,导入教学:联系晚清(鸦片战争)前的中西社会的情况,让学生说出这时期中外的不同,为本次教学打下基础。
师生合作,解读探究以图片形式展示这时中国转型的特点:时代特征由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演进;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具体体现政治上:侵略与反侵略;民主革命兴起经济上:传统经济遭到破坏,工业化开始起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思想上:由妄自尊大到师夷长技生活方式: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一、两次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②借口: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①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中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③思想上,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权益。
(2)过程①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一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根据材料信息“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故A项 与问题不符;根据材料信息“乡农卖丝争赴市”“申江鬼国正通 商”说明农产品商品化并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故B项与问题不符;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企业出现的依 据主要是采用机器生产,材料中不能反映,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 材料信息“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农业和商业的关 系发生了变化,故D项与问题不符。
三、“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
1.林则徐、魏源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著 《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 第一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以 此为指导掀起了洋务运动,但仍然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浅 层次上。
农学、林学等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学、药学
——据 1904 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A.标志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B.体现维新派的政治诉求 C.以“中体西用”为办学思想 D.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
解析: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故A项错误;材 料没有涉及君主立宪制的信息,故B项错误;从表格中开设的课 程既有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政治法律知识,也有中国传统文化和 伦理道德,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故C项正确;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3.早期维新派 王韬、郑观应等是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其提出 了振兴工商业、实行西方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 技术的主张,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提升到制度的层次,是康梁维 新变法思想的基础。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知识结构
阶段特征:
四条基本线索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中国人奋起反抗、抗击侵略的抗争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的发展史 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考向一 近代列强侵华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视角 1 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角度考 查东西方观念的冲突 【典例1】 (2014·江苏)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 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考向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视角 从东西方文明交流角度考查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典例5】 (2014·天津)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 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 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 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 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4、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①经济上: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主要是从经济 上建立机器大生产。具体表现为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 兴起、发展 ②政治上: 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是从政治 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国家。具体表现 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③文化上:从辛亥革命失败到五四运动,主要从思想文 化上试图建立起以民主、平等、自由为核心的社会文化 为近代化提供思想基础,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
命题预测
1、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特别是用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多角度分析列强侵华 的灾难和客观性的影响;
2、从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的角度考查中 国近代化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
中国的近代化
1、什么是近代化?
(1)定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现代化(近代化)的内容: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3)近代化的类型和特征 史学界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各国的现代化 历程又不尽相同,类型也有区别: ①英法美等国率先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并通过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变革而逐步实现的现代化,称为“早 发内生型现代化” ②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开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现 代化探索的国家的现代化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的 近代化属于后一种类型。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变式训练】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 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 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状况来说明材料中所说 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据材料,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思想: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经济: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解析:19世纪60—90年代是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转型体现在政治、 经济、思想等各个领域。本题以严复早期经历为切入点,考察学生对19世纪 60---90年代阶段特征的掌握。通过本题考察学生准确解读图表,获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调动所学知识来归纳概括的能力。
鸦片战争前的上海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 到了1850 年以后,上海的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超过广州,成为中国最重 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并且迅 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 都市,被称为‚东方 巴黎‛、‚远东第一都市‛、‚魔 都‛。 上海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 口岸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原因有哪些?(8分) (1)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最早接受了西方的先进的生产 方式和思想观念
【重点深化2】
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
背景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任务新:
方案新: 败因新: 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外来侵略
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方案《资政新篇》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变式训练】
专题四_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五、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 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
(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
(2)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
思想 生活
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 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开始萌发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 式传入中国,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开始发生变化
一、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等西方列强 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 (3)影响 ①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 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③思想上,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 到猛烈冲击,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评价: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进程,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 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企业的诱导。 (3)影响
①经济上,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②政治上,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无
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5)社会思想: “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 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济南模拟)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这一认识的局限是( )A.表达了英国的贸易诉求B.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C.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D.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解析:B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从材料信息看,费正清认为,这场战争是由于“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造成的,即把战争发生的原因归结于清政府不愿意与英国进行平等的商贸往来,这从根本上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故B项正确。
A、C、D三项都没有从战争的本质角度分析,排除。
2.(2014北京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解析:D 由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向美国出口货物需缴纳高额关税,而美国向中国出口商品却仅需缴纳极少关税甚至免税,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之“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洋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的,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3.(2014年重庆文综,6)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
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解析:D 解答本题应注意三点:一是时间“1876年”,二是李鸿章的身份(“中方谈判首脑”)和所属阶级、派别,三是材料的内容。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
4,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 1949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1949 1927 条件:适应列强需要,凭借国家政权,依托英美支持. 条件:适应列强需要,凭借国家政权,依托英美支持. 过程: 过程: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统治地位的建立. 统治地位的建立. 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统治地位的建立 抗战时期—恶性膨胀 恶性膨胀. ②抗战时期 恶性膨胀. 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膨胀和走向崩溃. 进一步膨胀和走向崩溃. ③解放战争时期 进一步膨胀和走向崩溃 建国后初期——(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④建国后初期 (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5,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 1949 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49 1927 发展过程: 发展过程: 产生(1927~1937):土地革命(农业和工业). ):土地革命 ①产生(1927~1937):土地革命(农业和工业). 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 ②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 交息及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7 1947年 交息及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土地 法大纲》及解放区土改的完成. 法大纲》及解放区土改的完成.
经济工业化: 经济工业化:
近代五种经济形态: 近代五种经济形态:
① ④
② ③
1840
1870
1900
1927
1949
1,自然经济 特点:占据主导地位,但已经逐步解体. 特点:占据主导地位,但已经逐步解体. 历程:鸦片战争——二鸦 二鸦——甲午 甲午——消亡) 消亡) 历程:鸦片战争 二鸦 甲午 消亡 作用:( :(经 为近代经济的产生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作用:(经)为近代经济的产生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农民破产造成革命力量形成. (政)农民破产造成革命力量形成.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趋势:依靠殖民优势逐步壮大—消失 趋势:依靠殖民优势逐步壮大 消失 表现:倾销商品—资本输出 放松侵略—日美争夺 资本输出—放松侵略 日美争夺— 表现:倾销商品 资本输出 放松侵略 日美争夺 日本殖民掠夺—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美国独占中国市场—没收在华企业 日本殖民掠夺 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没收在华企业 原因:适应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实力, 原因:适应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实力, 借助于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借助于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2.1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
【即时点拨】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影响、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要频点之一。近年高考考查题目较 多,预计今后高考仍可能设置新情境,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发展,考查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影 响。
对近代列强经济侵略的认识
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造成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贫困,因而具有“破坏”
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所坚持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观念及习俗的变化。 近代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相当繁琐,故A项与材料不符;习俗的演变,城乡 差异巨大,故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
命题考查的高频点。复习时要重视分析农民阶级探索的主要
表现、特点及影响,特别是注意理解农民阶级在近代抗争中 的地位及局限性。
2.经济上 (1)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 事工业和民用工矿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 件及管理经验。
(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大生产方式
和科技人才,开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 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
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 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 何妨损上而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 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 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
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2)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 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 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3)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洋务运动 前期局限于“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 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
经济 人类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 小农经济由非常稳固到开始解体,但在这一时期 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仍根深蒂固;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
经典再练
1.(2017江西鹰潭二模,29)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 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 能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 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 ( )
1886(光绪十二年) 1891(光绪十七年)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 1896(光绪二十二年) 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1901(光绪二十七年)
19世纪后期中西文明的嬗变
西方 中国
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拓展和完善;工人运动 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出现全球范围的 建国家,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民族资产 海外扩张 阶级产生;清政府适当调整了统治政策
D.扭转中国对外贸易不利局面
A
考向三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考向专练
(2017河南郑州一中高三4月模拟,28)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当 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 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该学者旨在说明 ( ) A.“中体西用”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 B.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客观条件 C.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 D.政治体制改革是近代化的前提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900年
3.通讯工具 (1)电报:19 世纪 70 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在上海建起一个 电报机房;1877 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 线。 (2)电话:19 世纪 80 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4.大众传媒的发展:19 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19 世纪 70 年代起,开始出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 规律启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大多发生在 通商口岸的大城市中,主要与这些地区较早受到外来侵略、 自然经济 瓦解较早有关。而广大农村地区,相对比较封闭、落后,社会习俗变 化不大。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英、法为主角,俄、美为帮凶。 (2)结果:英、法攫取了更多的在华权益,俄 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1.“对一个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下列说法 符合该观点的是( B ) A.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太平天国运动在形式上仍是旧式农民运动 D.义和团运动是两种文明的碰撞
三、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思考: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 (1)鸦片战争前中经济结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 占据主导地位。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近 代民族工业兴起。 2、洋务运动——晚清王朝的第一次自救运动(19世纪60—90年 代) 思考:用现代化史观评述?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思考:民族工业产生的必然性? A、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地点: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C、产生途径(三条):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 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 企业;一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企业。 D、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E、概况:投资资本额逐年增加;主要分布在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 后 政治 挨 打 经济 必 然 军事 性
中
自然经济
国
英
国
封建制度腐朽
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和巩固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船坚炮利 夺取市场和原料产 地加紧对外扩张 殖民扩张 经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闭关锁国 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外交 思想
鸦片战争英国取胜、中国战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夺取原料产地。直接原因:维 护英国的鸦片走私。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对不对,为什 么?(必然性和偶然性)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中国:封建制度腐朽和中国落后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政、经、军)
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 “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查办,中国就不会失败” 这个观点对不对?请结合史实说明。
此观点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趋势
结合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带来的影响?
政治上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平等条约, 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领土 、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考向聚焦
不同的历史史观范式下的鸦片战争的影响 1)现代化史观:经济上促使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政治上促使先进中 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热潮兴起;对外关系上 封闭状态被打破;社会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2)整体史观: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的革命与社会进 步和世界密切相连。 3)文明史观:农业文明内部斗争;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矛盾;中华 文明和欧美文明的碰撞。
阶段特征
1政治上:中国主权受到破坏,民族危 机不断加剧,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反侵略斗争兴起,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 力。 2经济上: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 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向近代化迈
一.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结果影响) 2第二次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战争(原因过程结果影响) 3三元里抗英
三新思想的萌发
1背景:鸦片战争是士大夫从天朝上国迷梦惊醒。 2代表人物及作品:林则徐,魏源 3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四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西装西餐西式建筑)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 1)1865年第一艘轮船 2)1866年海关考试试办邮政。 3)1877年台湾架设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 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 2)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战后中国 经济上 社会的变 化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 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 步解体
思想上
萌发开眼看世 界的新思想
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专著:《海国图志》等
二.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2)标志:手工棉纺业的衰败 3)表现:中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 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第二产生 时间,原因,途径(地主官僚商人投资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 采用机器生产),地点,代表,特点,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