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教育摆脱苦口婆心的说教

合集下载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作者:赵季娟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3期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所说的话,比一个与他格格不入的受他们鄙视的人所说的话,他们接受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从后者口中说出来的即使是崇高的思想,也会变成可憎恨的东西,”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不需要教师讲一句话,而使学生受到感染,甚至产生久远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在学生中形成无穷的精神感召力,使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康发展,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一、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仿的榜样,教师的思想品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定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爱因斯坦在纪念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

”可见,人格的魅力是最宝贵的教材。

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

首先,他应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教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也才学得好。

其次,他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给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播下的希望的种子就会慢慢发芽,长成希望的小树。

三、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在美育中浸润德育

在美育中浸润德育

要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
毫无疑问,这个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世界不仅 仅就只是美的存在,当中必掺杂着不完美、不和谐 的事物。当前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学生从各种 渠道获得的信息量很大,学生的审美标准随时都可 能经受考验。社会生活中,有人靠金钱开路,办事 便可一路绿灯;有人有法不依,却仍逍遥法外;有 人靠溜须拍马而得利,便凡此种种行为,都是不美 的,可它又客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影响到 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
此时教师就应该有征对性地帮助学生剖析事理, 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想看待事物,用欣赏的眼光看 待世界,避免学生因受到负面信息的诱导而丧失对 美的认可和追求。可以告诉学生:现实世界中美与 丑并存,正义与邪恶同在,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 也会遭遇到不完美的客观存在。况且,事物不会总 是一成不变,只要条件具备,丑的、恶的也可能转 化为美的、善的,只要我们常备一颗寻美之心,世 界就很美。同学之间的猜疑嫉妒不美,遭猜疑嫉妒 的人抱以宽容大度真的很美;某位同学不认真完成 作业不美,可他的热心公益、关心集体却如珍珠一 样美;如玉盘般的满月是美,弯弯的月牙儿也很美。 只有懂得欣赏,学生才会从心灵深处生长出爱的种 子,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唯美地要求自己。
也许在学生以往接受的教育中,教师家长侧重于 让他们分清事物的对与错,导致现在的学生可能已经 习惯了纯粹用是与非来对事物进行评判,只要教师能 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审美意识,他们便会自觉地对事 物进行美与丑的评判。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其德育效 果必会远胜于教师苦口婆心地说教。当然,这种审美 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不仅仅只在 课堂上引导学生,更应该在生活中影响学生,从一言 一行中感动学生。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育素材,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美的存在。
众所周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绝不只是限 于思想品德课堂,学校的每个教职员工都有责任, 所以以上讲的这些做法是适用于学校全体员工的。 另外,在实际操作层面,并不需要向学生灌输纯 理论的东西,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生活中 自觉践行正确的审美取向,并适时给予学生点拨, 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都说,当前的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道德滑坡,老 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守护好自己的一小片天 地,为培养“四有”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吧!

初等学校道德教育反思

初等学校道德教育反思

初等学校道德教育反思当前初等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德育实效不高。

反思我国初等学校的道德教育,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应该认真反思的。

一、道德教育目标的理想化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目中无人”。

这与中国传统的“社会本位”德育观有关。

一提到德就非常理想化地将“无私奉献”、“先人后己”、“为祖国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所有美德集一身。

在教育当中,老师们也无不贯彻这种思想,孩子有一点点为私的念头,就大加斥责,视为变坏的苗头,全然不顾孩子们真情的流露,一心一意企图将孩子培养成“高风亮节”式的人物。

这样的道德教育“学生只能处于接受被塑造的客体地位,他们只能是一根根灌满了各项道德规范概念的香肠”,毫无自主性可言。

因此越是有良好愿望而脱离现实情境,忽视学生真实感受的德育,不仅不能培养出理想的具有高尚品格的人,而且使人容易走向另一极端。

应试教育盛行之时,语、数、外学习成为教学安排的重中之重,德、体、美只是一纸空文,一句空话。

为了升学一切均得让步,德育也不例外,前半节课匆匆讲完大道理,后半节课马上进入“正题”,或是习题讲解或是课文分析,德育教育成了名副其实的丑角、配角。

老师们不爱讲,认为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话;孩子们不爱听,认为没意思,大道理我们都懂。

德育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我们不禁要问德育到底怎么了?对于德育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首先要提高德育的实效,必须要使德育回归于“人”,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主体性德育观。

主体性德育观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

这是促进、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自我教育。

他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确立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要尊重受教育者主体。

第三,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对学生而言,要使自己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要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主体,仅仅具有自我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即主体能力。

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摘要] 在职教中心的日常课教学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思想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则极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相反,如果双方感情交流出现障碍,则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关键词] 职教中心政治课思想教育一、引言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基础课,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渠道。

在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学生政治课和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课题。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的走向。

因此,总结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特点,搞好中学政治课教学,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问题。

二、当前中学生思想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概括地说,当前中学生思想教育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非主流因素的对学生的影响,二是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问题。

随着社会环境日渐开放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盛,社会商业化环境越来越浓,社会一些非主流的消极思想意识对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影响较大,中学生在道德追求方面有弱化趋势。

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当前家庭教育几乎完全用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甚至不惜从“娃娃抓起”,而把道德教育放在了次要位置甚至忽略了。

再加之“流动学生”、“留守学生”比例不断加大,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家庭与学校的联动教育难以实现。

而非流动人口家庭的父母则普遍忙于工作,多数父母只把满足子女物质需求作为尽责的标准,很少顾及子女的精神需求。

还有的家长整天沉迷于麻将场、娱乐场,带头搞“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这种“以身作则”给子女树立了非常差的“榜样”。

如此种种,难免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

学校在苦口婆心地讲思想道德教育,而学生在家接受的现实教育却又是另一回事,任何高尚的思想说教也很难抵挡住这种不良倾向的冲击。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方面,教育界一直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思想道德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一、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方面,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十分重要。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打破课堂的壁垒,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二、倡导德育课程的全面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学校应该注重德育课程的全面发展。

除了传授基本的道德知识和规范外,德育课程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培养。

通过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大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的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的重要性和实践道德的行为。

三、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家庭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家长应该注重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引导,塑造他们正确的人格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传授,更要通过家庭环境的塑造和家庭成员的榜样引领,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此外,家长还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四、推行德育评价的全面改革德育评价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德育评价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和成绩排名,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推行德育评价的全面改革,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和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综合素质评价、360度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总结起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界应该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倡导德育课程的全面发展,家长要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学校要推行德育评价的全面改革。

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总结

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总结

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总结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品德的重要环节,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至关重要。

在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下面,我将总结我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我认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需要我们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

我们要努力做到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

只有在行为表率上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其次,我发现抓住学生兴趣是有效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课外活动、学习、交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维护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

比如,在课堂上,我会利用学生喜欢的明星做道德教育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教育。

再次,我发现与学生进行互动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分享,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道德问题。

在课堂上,我常常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思考道德问题,并与他们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思想道德教育中,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我发现思想道德教育应当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我们要把学生的思想导向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悟、体验和总结道德价值观。

在日常教育中,我常常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分享一些道德感人的事迹,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来感悟和理解道德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我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学校和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后,我认为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思考道德问题,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愈发重要。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输入,更重要的是要塑造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一、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如焦虑、失眠、抑郁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门课程可以教授学生情绪管理、压力释放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心理适应策略。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应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环保、扶贫等,让他们了解社会问题,并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

三、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文献、道德故事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同时,可以开展道德讲座或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社会公德,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设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学校可以设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班级会议选举班干部,统筹协调班级事务;同时,学校可以设立学生议事会,让学生代表参与学校重要决策。

这样的机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也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五、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家庭是孩子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通过举办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学校可以向家长传递教育理念,引导家庭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六、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等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校可以丰富课外活动内容,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审美能力,对他们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生活化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生活化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生活化《思想品德》教材是围绕初中学生的生活来组织编写的,教材的内容体现了生活化的课程理念。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我们思想品德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实现教育生活化。

首先,要优化、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素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都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挑出考点。

这一点很多老师都做到了,除了把握好课本,还要参考教师教学用书里的教学分析、教学建议和从网络中收集相关的最新的教学资料,全面把握课程的目标,展开教学。

其实备课的关键是要懂得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这样学生才会兴致盎然,而且真正地达到教育的效果。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给我们的是一个启示,我们大可不必全部用教材里面的资料,而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合理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甚至可以适当的加上我们本地区的一些生活元素,灵活处理教材,在生活中备课,学生易接受,而且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而不是满堂灌,纸上谈兵,也免去了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

其次,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有所用。

一要贴近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

所选取的事实要注意从学生的同龄人或其身边选取。

只有选出那些既有教育意义又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作佐证,才会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好奇心和关注度,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在教学“责任与角色同在”时,举例:班级的卫生搞得不好,地板比较脏,显然是昨天的值日生未打扫,于是即兴发挥,先让学生检查讨论班级的卫生状况,要求谈谈他们自己的感受。

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一、道德教育不是说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固然需要一定的“说教,”但是“说教”并不是唯一的教育方法。

其理由有二:第一,是学生个体情况是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

道德不是自发形成的,道德行为是发自个人内心的自觉才能奏效。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的科学性、灵活性,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思想教育,规范道德行为,让学生真正接受,达到入脑、入心的程度,才能由理解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

这样道德氛围才能形成,思想道德教育才能真正见成效。

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要的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确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缺乏,对许多问题无法理解和认识。

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内容不加选择、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方法上又实施大量的强输硬灌。

这样极易造成学生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甚至不知错,更谈不上改错。

第二,不妨抓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要精心组织设计面向中学生的旅游、参观、考察等活动,丰富中学生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

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

每年"公民道德宣传日",也要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确定鲜明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形成宣传热潮。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远比空洞的说教的效果好得多。

二、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据着首要位置。

道德教育方法与技巧是实现德育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

道德教育方法与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及目前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我们在道德教育中,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关注道德教育方法与技巧的研究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最新润物细无声 德育在无痕

最新润物细无声 德育在无痕

润物细无声德育在无痕一位外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你让学生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那么这个教育可能会是失败的”。

一位中国的教育家也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

”润物细无声,德育在无痕——我想这应该是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德育无痕”描绘的是德育的一种境界,它不是简单说教,也不是批评责备,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智慧,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体验和感悟的教育。

我结合我们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我自己的见解,谈一下我对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谈起思想品德课,大家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印象:老师在苦口婆心的说教,学生却在无动于衷的听。

的确,我们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功能很强的一门学科,所谈的也是一些苦口婆心的道理,因此一向被认为枯燥、乏味,说教味浓重,不容易得到学生的真心喜欢。

而且我们面对的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时期,逆反心理相对来说比较浓重一些,如果我们教育过程中过早的暴露教育意图,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等等。

在这些客观因素下,我认为在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恰当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我们思想品德老师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以身示教,让我们德育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中,更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体验感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活动引领教学”的理念,恰当的组织一些活动、创设一些情景,设计一些问题,重视教育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和感悟,则会达到“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

比如,在七年级第一单元的珍爱生命的教育中,我们直接谈生命多么可贵,我们要怎样珍惜爱护生命等等,学生可能会觉得很茫然。

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假如你能活到一百岁,你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剩下来的时间你打算干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讨论或者交流的过程中对珍爱生命的感悟就会更深刻。

思想品德课家庭作业布置的一点经验

思想品德课家庭作业布置的一点经验

思想品德课家庭作业布置的一点经验家庭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课堂的回声和余音。

思想品德课的本质是面向社会、面向学生心理品质、紧跟时代步伐的一门学科,与实践亦步亦趋是其关键。

如果将课堂看作是理论学习,将家庭看作是实践学习,那么只有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完美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本质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的家庭作业不应是习题、教材知识的再重复或者其他,而应是社会实践活动。

现将笔者多年来布置家庭作业的一点经验总结出来,供大家商讨。

1.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完成家庭作业。

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应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如走访、座谈、调查、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换位家庭成员角色承担责任、感受大自然、课本知识现实演绎等。

在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方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书面的可供教师阅览和学生深入地相互学习;口头的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概率统计和问答的形式来呈现。

总得来说,只要是适合课程需要、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一切便于操作的形式,都可以采用。

2.紧扣教材主题,做教材的现实例证。

思想品德课教师常有这样的经历,苦口婆心地说教,常常换来的学生的感觉是枯燥和乏味,甚至是质疑和抵触。

这是因为我们常说的都是社会实践问题,而这个“说”又常是要么脱离学生的实际观感,要么违背学生的现实需要,要么内容和实质于学生的阅历、感受、经验、接受能力等没有关系,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深不可测。

人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通过家庭作业取得第一手资料,来佐证教材知识,用鲜活的事例让教师的讲解和说明变得生动活泼、充实有力、行之有效,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发现社会上的正面的和反面的各种现象,学生会在不自觉先进行正反对比,再运用教材知识进行评价,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应当学习的和应当摈弃的,且对应当学习的印象深刻。

3.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

家庭作业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的,也就是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就在学生的身边,能随处可见,随手拈来。

班主任说教技巧

班主任说教技巧

班主任说教技巧每周一节班会课,班主任免不了要批评一些不良现象,说教部分违纪同学。

逆耳之言如何让学生听得进、记得牢?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揣摩了点体会,就教于方家。

一、欲抑先扬,美中不足谈遗憾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先天欲望。

欲抑先扬的手法就是指出其优点,先把学生捧得高高的,然后“啪叽”一松手,让学生在跌落的反差中体会遗憾。

有一位班长,学习成绩优异,道德品质良好,管理才能出众,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恃才自傲。

我在教完《杨修之死》这篇课文后找他谈话:“你怎么看杨修这个人?他是怎么死的?懂事的班长好像明白了我的谈话意图,低头不语。

这时我语重心长地说道:××啊,我教了这么多年的学,从来未遇到过像你这么有才华的学生。

你如此聪明,又这么好学,肯定前途无量。

但你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和杨修一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我可不想让我最欣赏的学生有半点瑕疵啊……”事后证明,这次“话疗”效果显著。

二、旧话新谈,换种方式效果好班训敬竞净静意不同,×班班训记心中。

自尊自爱敬为先,自立自强竞成龙。

干净添美入仙室,安静凝志出神功。

师长尽心我尽力,不领风骚亦英雄。

班会课上,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讲究卫生,保持安静……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枯燥乏味但又不得不谈,怎么办呢?新学期初,我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用楷体写下四个大大的美术字:敬、竞、净、静。

然后给出首联,让学生续诗——这种“新瓶装老酒”的说教模式不仅使常规教育深入扎实,出奇致胜;无形中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爱好。

三、恩威并用,苦口婆心多劝导严是爱,松是害,恩威并用显手腕。

一个好班主任,必须处处显威严,等学生犯了错误再疾声厉色搞批评为时已晚。

多用肢体语言,苦口婆心在先,防患于未然,方显管理才干。

这就要求师生关系融洽还不能融合,更不能没大没小。

调皮的学生无记性,需要掐破耳朵来嘱咐。

比如,学生说脏话,我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学生常用下列语句来劝导:不要说脏话,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骂人就等于骂自己;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浅谈“德育无痕”的数学策略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浅谈“德育无痕”的数学策略

人 的道德修养归根到底不是“ 出来 的, 教” 道德从根本上是实践的,要在实践活动中建立 起为学生所认 同和接受的规范、 价值 , 并促进学 生的 自我认识和成长。所以。道德实践是一堂 优 秀课 的灵 魂 。有 了它 ,思想 品德课 才会 有 生 命力。如在“ 善于尊重他 人” 的教学时 我设计
做? 要求每组 同学设计一个短剧并表演。 在表演 中, 学生进入了所创设 的情境 , 身临其境 , 自我 选择 , 自我教育 , 明是非 、 辨美丑 , 所展示的正确
行为和价值观得到师生的赞同和共鸣 。 2实践 是体 验 的最好途 径 。 .
同中, 从而使德性在心灵深处得以升华 。因此 , 教师要注重发挥情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 用, 重视 以情动情 , 重视内心体验 , 以情导行们讲述 了徐秀 娟与白天鹅 的故事并- 起观看了 F s《 _ l h ÷个真 a 实的故事》 当歌声响起 , 。 课堂格外安静 , 的悲
壮, 音乐 的渲 染 , 整个 氛周 令 人心 灵震 撼 。. 使 . 许
要 求教师在教育教学 中尽 可能地 隐藏教学意 图, 让学 生 在潜 移默 化 中提高 认识 , 立 起正 确 树
苏霍姆 林斯 基说 过 :道德 准 则 只有 当它 们 “ 被 学生 自己去追 求 、 获得 和亲 身 体验 过 的时候 ,
造真情课堂。 例如 , 在上《 世界因生命 而精彩》 这
节课时 , 在一活动 中, 我请同学们讲述了感人 的
只有 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 的个人信念 的时候 ,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这说明道德教 ” 育 必须 通过 受教 育者 的内 心转 化 , 而非 教育 者 苦 口婆心 的说教 才能 达 到实效 。无痕 德 育就 是

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知行脱节现象的思考

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知行脱节现象的思考

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知行脱节”现象的思考湖北省浠水县绿杨中学周五毛一、值得关注的现象:“认知了,却不见行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作为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学科——思想品德课,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何打造高效的思品课堂,如何突出思品课德育的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关注”。

坚决摈弃“口号式”“标签式”的空洞说教,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认识;致力于“明理、激情、导行”的实践探索,已成为他们的共同行动。

然而在平常的思品课教学中,笔者常常遭遇或看到这样“不和谐”的现象:有时候我们苦口婆心地循循善诱,但学生却无动于衷;有时候我们精心设计的课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深有感触,非常激动,但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却不见行动;学生可以在思品课考试中轻松地拿个高分,但在班主任和家长眼中却是个不折不扣地“问题学生”……思品课在教学中究竟该承担多大的育人责任?究竟该怎么评价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成败?“认知了,心动了,却不见行动”,知行的严重脱节现象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蕴含的理念是完全不相符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清晰地告诉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教材对知识的系统而准确地掌握上,它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达到知、情、行的高度统一,是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要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追因溯源,学生“没有行动”的原因冷眼凝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知行脱节”的现象,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教师在教学上没有真正触动学生“心动”的琴弦。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些教师出于考试的压力,出于功利的需求,常常是偏重于“认知”,“热衷”于主干知识点的罗列堆砌。

师生的情感无法有效沟通、交流、共鸣,以致于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无法点燃情感的火花,自然也就无法促进知、情、行的和谐统一;还有一些教师“钟情”于课堂活动,活动往往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看似热闹非凡,但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自然也就无法达到知行合一的和谐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将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的心灵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集体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情感等。

通过生活实践、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取向,增强对国家、民族、人民的热爱和责任感。

其次,我们要重视知识教育。

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灌输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再次,我们要强调实践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观。

最后,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思考和探索,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思想品德教育摆脱苦口婆心的说教
关键词:德育;网络资源;现代传媒技术;交流平台
道德品质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最重要的功能和目标,德育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和生命,是本课程的根本价值所在。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该课程的德育实效严重影响着整个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德育的质量和成效。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提高本课程的德育功能是我们永恒的思索和追求,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行动和宗旨。

苏霍姆林斯基说:“金玉良言也不能再三重复,否则就会成为陈词滥调,变得像懒散匠人手中的工具那样拙钝。

”因此,思想品德课若再不摆脱苦口婆心的说教,再不改变“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的传统,那不仅不能起到本课程的基本功能,甚至会把该课程拖到消亡的边缘。

特别是在信息日新月异、世事瞬息万变的今天,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已成为每一个现代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而现代教育先进的技术设备就是让我们德育“致千里”的“车马”,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就是让我们德育“绝江河”的“舟楫”,如何利用好时代的馈赠,真正善假于物,育人千里呢?在日常的教育实践和总结反思中,笔者也有了如下的一些心得与体会,供大家商讨研究。

一、利用多彩网络资源构建开放课堂
有境才能有情,有知才能有行。

知识如盐,情境如汤,盐只有溶入汤中才能被很好地吸收,因此,正确的道德认知、科学的道德品质也要在特定的教学情感中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唤起他内心的自觉,更外化为一种高尚的行动。

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的设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源远流长的道德故事、寓意深刻的小品相声、发人深省的文字记录、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从古至今、本土西洋,信手拈来,育人于无形。

除了这些预设性较强的静态资料外,更前沿、更真实、更鲜活的网络博客、网络论坛、微信等更增强了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性、时代感、可信度。

通过妙用网络论坛,可以适时引入具有争议的观点,在课堂中引起有的放矢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妙用现在风行天下的微博、微信,可以把正确的道德认知、高尚的人格情操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避免了灌输与说教的牵强和生硬。

名人博客、个人微信、各个论坛随手翻点,信手拈来,育人于无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网络素材浩瀚无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和变化,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取,引入课堂,让这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化作学生心间的股股清泉。

二、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深化学生体验
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通过多做题、多运算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多阅读、多练笔提升,而学生内心的道德评判、优秀
的道德品质必须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才能获得,正如西方谚语说的:“我听过,我忘记;我看过,我记得;我做过,我理解。

”真正让学生形成稳固优良的情感情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践参与、多看多做。

俗话说“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与其义正词严要求他关爱社会、关心他人不如真正让他去体验一次敬老爱幼;与其殷殷嘱托希望他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不如放手让他为家人做一件实事;与其小心翼翼期盼他珍爱生命、珍惜光阴不如让他亲身直面生命的脆弱;与其切切叮咛希望他心怀感恩、对人感激不如让他切身体会付出后的快感……而这些学生切身的参与和体验是无法在课堂完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思想品德课堂从学校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甚至整个社会,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内化品质。

比如,在教学《珍爱生命》后,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写一篇你身边的病人(或老人)生命感言的采访稿并上传到我的留言簿,下次上课在班级当场打开点评,再次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可贵和伟大;在教学《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时,我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为父母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并以相片或录像与父母感言的方式上交作业,第二周上课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投影展示并让学生上台解说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和感悟,大家用同学的所作所为给了自己再一次的教育;在教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前,我布置学生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课四人一小组制作一个祖国改革开放成就展的ppt课件,下节课上请小组代表上台讲解介绍。

生活即最好的教育,体验是最有效的教育,学生在这些异样的作业完成和检查中,不仅感受到了思想品德课的实用性、趣味性,更让学生在行动中感悟,感悟后践行,践行后收获了能力的积累、心灵的感悟、人品的优化、境界的提升。

三、利用多种交流平台形成德育合力
德育是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所有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的又一重点,更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是全社会的义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而整合这四股分散的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就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强大利器。

其中,家校合力是最有效、最迫切的手段,而校信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校交流的平台。

家校之间经常性的、方便快捷的沟通可以让双方及时、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更要交流观察、协调汇总,个性化、个别性地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方便双方作出适时得当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网络交流因为它的随机性、随意性、隐秘性而让年轻人推崇备至。

甚至我看到一些学生在日常交往中羞涩胆小而在网络交往中活泼
大方、滔滔不绝。

因此,师生、生生、家校之间通过qq群、微信群、班级博客、班级网站等的交流沟通能相互增进了解,给出更多元、更全方位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比如,我班的运动会口号、班歌比赛的曲目、班级公约条款、值日班长人员的确定等都是通过qq群交流后出台的,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主人翁精神,更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凝聚力。

在班级博客群中我会每周写一则班级一周回顾,发表自己对班级人和事的看法和感慨,也会选择某学生的一周感悟,以引发其他学生和家长的共鸣和回应。

经常转发一些励志话语,主要在于自我激励,但往往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大量转发;更会转发一些对时事政治的评论评析,带领学生走出书本,关注社会,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很多分歧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走向一体,一些误会也在这样的开诚布公中慢慢消解,积极的理念也在这样的频频转发中悄然形成。

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是一个新奇而多彩的全新领域,它需要我们大胆尝试、不断探索,更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积极行动。

让我们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作用,把信息网络资源和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为我们的德育插上隐形的翅膀,育人于无形,育人于无声,育人至千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编辑马燕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