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 必修二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答案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答案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强化训练知识演练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回答1~2题。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实是D.民主集中制【解析】通过四个选项的比较可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

【答案】2.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依据是( )A.新时期党的强化训练本路线已经形成B.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解决了自1956年以没有解决好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答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回答3~5题。

3.“文大革命”结束后,生产责任制首先出现在( )A.山东省和安徽省B.安徽省和四川省.四川省和山东省D.安徽省和江苏省【解析】“文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和四川省率先在农村放宽政策,鼓励或肯定农民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生产责任制。

【答案】 B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 )A.自主经营B.土地私有制.包产到户D.土地入股【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所有制的变,而是农村集体经济管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所以B项错误;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所以D项错误。

自主经营和包产到户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征,但后者是前者得以实施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和前提,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5.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由( )A.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B.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农业大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D.人口多、耕地少的情况决定的【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正确把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明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由于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和管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徘徊局面。

高中历史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文革”结束后,他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时说的一番话。

答案 D2.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 ( )。

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所以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答案 D3.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解析“计划”一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于是“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答案 C4.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方面是 ( )。

A.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农村的基层组织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生产领域的变革,可先排除C 项。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既是实行的目的,也是实行的作用,可排除D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又可排除B项。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如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左”倾错误彻底肃清C.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改革全面启动2.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1979年中央又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我国国民经济经历的一次全面调整。

与前者相比,后者()A.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为重点B.结束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是在“左”倾错误影响下被迫进行的调整D.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行的主动调整3.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

”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A.建立人民公社B.包产到户C.农业生产合作社D.“耕者有其田”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

“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A.所有权、承包权B.经营权、承包权C.自主权、承包权D.所有权、经营权5.“个体户”是从20世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

下面两张图片是个体户经营情景。

这反映了中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6.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B.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型C.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D.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8.下面是1970—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2.下图所体现的内容( )A.推动了中国广大农村人口迅速增长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处分权C.有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D.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解析:题干图片反映了“包产到户”的实施,在之后迅速扩展到全国,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所以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故C项正确。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发生在21世纪以来,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故农村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化,D项错误。

答案:C3.(2018·金华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4.(2018·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表解读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7: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7: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基础达标]1.在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建议。

这次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决策『答案』 A『解析』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可知时间是1978年,再结合“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可知,A项正确。

2.(2017·6月山西学业水平考试)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国有企业的改革【考点】经济体制的改革【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C『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材料中播种面积减少了而总产量却增加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3.(2018·南昌高一检测)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图一图二图三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所有权C.劳动者的积极性D.劳动成果的分配【考点】经济体制改革【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判断,可知图一处于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图二处于人民公社时期,图三处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后。

农业生产合作社与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体使用土地,而1978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包产到户,土地使用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农民集体生产变为农民个体生产,故A正确。

4.“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0: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0: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2.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A.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B.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3.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从“吃不饱”到“吃不了”。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

”从后来的实践看,“好路”“新路”的“路标”是()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5.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

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保障企业的合法地位C.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D.限制企业的不法行为6.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多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单选题1.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多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时的中国A. 已经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B. 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探索时期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 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经济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确立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故A项错误;题干所述为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排除C 项;D项“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故选B。

2.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

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

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 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B.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C. 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 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首钢领导则认为,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说明企业想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关键是对材料“只知取蛋,不想养鸡”准确解读,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企业的改革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1)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2)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答案

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答案

感谢聆听 欢迎指正……
2、内容(P55) 项目 阶段
改革前
改革措施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
第一阶段 政策性调 所有制 整阶段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的公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有制经济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阶段 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 国有制 阶段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 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⑵基本特征: 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⑶积极作用: 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国家 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 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 ⑷消极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 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 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7.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 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 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 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 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 料反映了
经营方式的改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 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 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 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大包干,大包干,直 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 家的,留足集体的,剩 下都是自己的。”
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 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
行政机构的改变
为了加强和完 善农业生产责 任制,1980 年,四川首先 在广汉县进行 了人民公社政 社分开、恢复 乡政府的改革 试点。图为取 消人民公社后 全国最早建立 的四川广汉县 向阳乡人民政 府。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6: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6: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

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

这()A.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D.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是在1983年撤销的,故C项错误;1973年是“文革”时期,材料内容出现在“左”倾错误严重的“文革”期间,不能系统纠正农村的“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A.城市B.农村C.沿海D.内地『解析』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首先在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B项正确;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故C项错误;“内地”一词不能体现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领域,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80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

”这反映出()A.下放权力解放了生产力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市场经济兼顾各方利益D.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农业经营自主权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 A4.(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1984年,是中国改革的小高潮年。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基础达标]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答案』B『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玲同学收集到一幅20世纪80年代初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

与漫画讨论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答案』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而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的;从“20世纪80年”及漫画“有自己的地种了”等信息可知,与漫画讨论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3.外国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完成了土地私有向公有的转变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答案』C『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A、D两项是指土地改革;B项是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目标。

5.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表明当时我国()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B.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答案』B『解析』从材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明当时我国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8: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8: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练习题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训练题组1经济体制改革1.(2019·唐山高一检测)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日本新干线,工作人员问他乘坐新干线有什么想法。

邓小平回答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此时邓小平的意思是()A.重新评价毛泽东的地位B.中国需要改革开放政策C.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D.决定实行城市经济改革『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中“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体现了当时中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强烈愿望,说明当时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

2.(2019·临沂高一检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作出的最重大的决策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拨乱反正,纠正重大冤假错案D.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案』 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作出的最重大的决策是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选B项。

3.在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建议。

这次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答案』 A『解析』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可知时间是1978年,再结合“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可知,A项正确。

4.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可知,已经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可知,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故C项正确。

高一历史必修2随堂课时作业: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高一历史必修2随堂课时作业: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时作业(十二)[学业水平层次(A)]1.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曲《我的一九七八》中唱道:“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歌词中的“大会”是指() A.中共七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九大D.十三届二中全会【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一九七八”,可知该“大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B2.(2014·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所示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C.国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D.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解析】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结束了粮食短缺的历史,导致了粮票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答案】 A3.(2014·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

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

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对外开放基本国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由市场调节经济,配置资源,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答案】 D4.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这表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扩大公有化规模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 C[能力提升层次(B)]一、选择题1.(2015·增城调研)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A.都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2.2021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一历史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邓小平南方谈话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3.中国当时仍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和农业人口占80%,生产力主要还靠人力,农民渴望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邓小平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农村形势马上改观。

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

材料表明A.“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B.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C.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D.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4.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5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89年,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模式。

这表明(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还很混乱B.计划经济地位逐步被政府淡化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企业认可D.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化5.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含答案

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含答案

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991年2月,《解放日报》先后发表四篇署名“皇甫平”的社评,社评高举改革开放大旗,指出“我们如果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

”随即,《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纷纷发文,对“皇甫平”的观点进行指责和围攻。

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未确立B.尚未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共识C.仍然坚持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D.苏联解体影响中国发展道路的抉择2、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面糊哈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天草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3、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时认为:20世纪“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

其中与“选饭吃”有关的是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4、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B.改拿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安徽的农民中盛传一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农民的拥护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④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对外开放的辉煌成就C.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与发展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

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2.下图所体现的内容( )A.推动了中国广大农村人口迅速增长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处分权C.有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D.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解析:题干图片反映了“包产到户”的实施,在之后迅速扩展到全国,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所以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故C项正确。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发生在21世纪以来,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故农村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化,D项错误。

答案:C3.(2018·金华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4.(2018·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表解读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解析

第 12 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后篇稳固提高学业水平指引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个根本上从头恢复和确了中共八大的正确估”,最根当地体在全会决定()A.从头确定事求是的思想路B.停止使用“以斗争”的口号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移到建上来D.行改革开放分析中共八大社会主改造达成此后,人民日趋增的物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与落伍的社会不可以足种需要之的矛盾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国家必集中力量搞建。

所以 ,C 是切合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C2.“ 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由法律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之外,属于集体所有 ;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种土地制度并无从根本上改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不过将土地的所有、分开了。

” 里描绘的是()A. 新中国成立早期的土地改革B.社会主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D.家庭承包任制分析合所学知可知 ,在家庭承包任制下 ,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 ,民不过得土地的和支配 ,故 D 。

新中国成立早期的土地改革 ,民得了土地的所有 ,所以清除 A ;社会主改造的目的是把民的个体成集体,B 不切合意;人民公社化运下土地的所有和并无分开,故清除 C 。

答案 D3.20 世 80 年月中期 ,有者去山烟台村采,听到了的声音:“我不要一刀切地搞分承包,要在集体下搞汽运、海养殖、城市建筑⋯⋯去。

” 明()A.分承包已不合适中国村的B.分承包束了村生力的展C.农民呼喊经济系统改革的深入发展D.中国农民没法理解联产承包的长处分析分户承包的推行有益于解放乡村生产力,促使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农民要求进行多种经营 ,进一步将乡村经济系统改革推向深入。

答案 C4.导学号 34224030 据统计,与1978年对比,1987年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从 120 种减少到60 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0%降落到 17%。

指令性计划的减少()A. 切合乡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需要B.使乡镇公司充满了活力C.有益于城市经济系统改革的推动D.致使了市场次序的杂乱分析指令性计划主假如国家对国营公司和集体所有制公司下达的计划,它的减少 ,是城市经济系统改革的结果 ,也推动了城市经济系统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时作业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一首首老歌都是一个个时代风貌的缩影。

有首歌这样唱道:“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

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与该首歌曲创作直接对应的历史背景应是(C)A.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成功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C.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展开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

根据材料“讨论真理标准”可知应为1978年,故C项正确;A项是1956年,B项是1976年,D 项是1984年,故排除A、B、D三项。

2.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辅助作用”。

这主要表明(D) A.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已经很明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开始起步C.中共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双重作用D.关于市场作用的原有认识被突破解析:由“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辅助作用”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共中央在强调了计划经济主导地位的同时,意识到了市场对经济调节的作用,即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A、C两项错误,D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于1984年,故B项错误。

3.曾任四川广汉县委书记的常光南回忆道:“在人民公社20年时间里,向阳公社人均分配从68元到74元,只增加了6元钱。

”1980年,该地区撤销人民公社,成立“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1997年,向阳农民人均收入2 677元,比1978年净增2 000多元。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A.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化B.农业生产技术获得突破C.土地私有促进农业发展D.确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解析:依据材料“撤销人民公社”“1997年,向阳农民人均收入2 677元,比1978年净增2 000多元”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练习解读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练习解读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右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次会议公报,其核心内容是()A.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决定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贡献。

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应选C项。

答案:C2.新中国建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比较缓慢,造成这一状况的相关因素包括()①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②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③政治上的“左”倾错误④没有可供出口的产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解析: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之所以发展缓慢,有内因也有外因。

内因是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外因则是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答案:B3.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重要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A.系统地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B.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伟大决策C.形成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D.大大提高了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解析: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进入由城市来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B4.如图与20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同之处是()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C.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D.中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析:解答此题要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内容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B项不适合人民公社化运动,A、C两项既不适合人民公社化运动又不适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只有D项正确,都是中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2013-2014年选择题和非选择题;2007-2012年选择题2014年题组19.A [解析] 本题以学者关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中“公社体制改革”说明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渐被废除,故①正确;材料中“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说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②正确;现代企业制度提出是在1993年,故③错误;我国经济一直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故④错误。

本题选择A项。

39.[答案] (1)知识进步的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

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雏形。

(2)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

(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解析] 本题以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容易得出孔多塞是从知识进步这一角度阐述历史的;影响从经济、促进文明发展等角度作答。

第(2)问从材料中判断一战对世界的影响和二战前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第(3)问从经济的转型和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角度作答即可。

2013年题组1.【答案】D【考查点】人民公社化运动2.【答案】A【考查点】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3.【答案】B【考查点】国有企业改革4.【答案】A5.【答案】C【考查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6.【答案】D【考查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7.【答案】D【考查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2012年题组1.【解析】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A项不符合题目时间;从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低于农村,但无法得出D项;从材料也无法判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市,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答案】B2.【解析】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

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项错误。

【答案】D3.【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容易错选,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A2011年题组1.【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中国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

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

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

2.【解析】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说。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

因此排除A,C。

B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可排除。

【答案】D3.【解析】材料表明职工收入要与经济效益挂钩,A项错误;材料只提工资总额,无法体现B项;D项明显与材料相悖;材料说明工资增长是建立在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之上,故选C项。

【答案】C4.【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改革发展沿革历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体制创新;B项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D 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C项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5.解析】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A6.【解析】抓住关键词“198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得十四大。

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个体经济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单一公有制的局面,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是在1984年展开,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C7.【解析】从题干可知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即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

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末涉及到承包土地等,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D8.【解析】人民公社体制下,经营规模扩大,直接导致家庭个体经营形式的消失,所以A符合题意,选A。

所有制仍然是公有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排除B。

由于实行统一的分配体制,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排除C。

由于该体制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得不到发展,工业化的基础也得不到增强。

排除D。

【答案】A2010年题组1.【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②,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③。

【答案】B2.【解析】②选项,前半部分正确,属于其积极意义,但是后半部分与当时阶段特征不符合,因为当时刚刚改革开放,还不可能做到与外企合作生产。

所以选C。

【答案】C2009年题组1.【解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文革”结束后,他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时说的一番话。

【答案】D2.【答案】D3.此题根据1984年时间和厂长经理呼吁‘松绑’信息容易确定是C。

【答案】C4.【解析】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答案】D2008年题组1.【答案】C2.【答案】A1.【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C2.【解析】材料中有分田到户,自主经营的描述,这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才出现的。

【答案】D3.【解析】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取得突破。

【答案】C第二部分2007-2012年非选择题1.【答案】(1)意义:催生了现代公司,为个投资公司提供法律保障。

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引领管理制度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2)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3)面对困境,求变求强。

第一次: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文革”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境。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第一次: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的机遇;第二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推行改革开放的机遇。

大胆探索,改革创新。

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

2.【答案】(1)文化艺术异彩纷呈;哲学气魄雄浑、模式阔大;科学居世界领先地位。

汉朝成为当时东方一大文明中心;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2)发展生产力;从建国起,用一百年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解析】第(3)题,原因从材料中的“农业部发布”等方面分析,趋势可从劳动者、动力、技术进步等角度思考。

【答案】(3)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

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古代、近代劳动者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当代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

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古代主要使用人畜力;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当代普遍使且农机具,广泛运用农业科技。

4.③从企业经营角度中国经济状况:(1)1900—1925: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2)1925—1956: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3)1956—1999: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4)1999—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革深入。

5.【答案要点】(1)美国对华采取遏制政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增设重兵;国防安全面临威胁;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不利于备战。

(7分)(2)改变了工业布局;促进了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西部开发。

(3分)6.【解析】(1)从1978年入手即可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可从不同视角入手,中国,世界,21世纪这些角度分析。

(3)只要结合改革开放这一主题展开分析即可。

【答案要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可从三方面展开。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WTO等。

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所有这一切都源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

(3)本题答案开放。

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做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给分。

7.【答案要点】(3)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答案要点】(1)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

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改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

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1963-1965年是计划经济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