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腐败过程的原因与控制
食品腐败过程的原因与控制
食品作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和质量一
直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食品很容易腐败和变质,对
人类健康产生威胁。有关部门和生产者一直在探索食品腐败过程
的原因和控制方法,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一、食品腐败的原因
1.微生物的生长
食品腐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食品是微生物的营养
基质,它们能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快速繁殖,从而导致食品变质。各种微生物都能够在食品中繁殖,如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其生长速度和数量的增加取决于温度、湿度和营养成分等因素。
2.氧化和酶的作用
氧化和酶的作用也是导致食品腐败的原因之一。当食品与空气
接触时,其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糖等成分就开始氧化,产生气味
和变质。同时,食品中的各种酶也能够导致变质,如维生素C、
酪蛋白酶等。
3.化学污染
食物中存在的化学物质也会导致变质。化学污染物包括农药、
重金属、添加剂等。如果食品中存在过量的化学物质,就会导致
食品质量下降,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二、食品腐败的控制
1. 温度控制
在防止食品腐败和变质的过程中,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是通
过温度控制。温度越低,腐败的速度就越慢。因此,我们需要冷
藏或冷冻食品来延长其保质期。同时在食品生产和储存的过程中,也需要控制温度条件,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2. 包装和储存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以及规范储存方式也是控制食品腐败的
重要策略。对于易腐食品,应该尽可能避免长时间放置在室温下。一些封闭式的包装材料,如罐头、塑料包装等,可以有效减缓食
品腐败和变质的速率。
3. 加工和处理
第九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控制
章名:09|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A.巴氏消毒
B.干热灭菌
C.间歇灭菌
D.高压蒸汽灭菌
答:A
2.鲜乳的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条件为()
A.61〜65℃30min
B.70〜75℃15〜16s
C.80〜95℃瞬时加热
D.135〜137℃3〜5s
答:D
3.在缺氧环境下,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不可能是()
A.酵母
B.霉菌
C.细菌
D.细菌或酵母
答:B
4.毛霉分解()能力最强。
A蛋白质B淀粉C纤维素D果胶
答:A
5.一般干制食物的AW值保持()以下,即可达到防霉目的。
A.0.64
B.0.85
C.0.90
D.0.95
答:A
6.下列哪种保存方法会降低食物的水分活度()
A.腌肉
B.巴氏消毒
C.冷藏
D.酸泡菜
答:A
05判断题(每小题1分)难度:1|易1.乳中三大营养物质的含量较均衡,所以及易被微生物腐败。
答:J2.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蛋白质在有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称为腐败。
答:J3.能分泌胞外蛋白酶的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弱。
答:J4.蛋白质分解菌能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中良好生长,即使无碳化合物存在,生长繁殖也很旺盛。
答:J5.不能分泌胞外蛋白酶的细菌虽然也是有一定的蛋白质分解的能力,但这种能力较弱。
答:J6.大多数酵母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都很强,因为蛋白质类食品中
N/C比值较高,有利于大多数酵母菌生长。
7.许多霉菌能分泌胞外蛋白酶,因而有较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
答:J8.大多数细菌都能分解单糖和双糖和淀粉。
答:X
9.梭状芽孢杆菌属的某些种能分泌果胶酶,使果蔬的组织变软。
食品变质腐败的防止措施
食品变质腐败的防止措施
食品变质腐败是指食品在存储和加工过程中发生不可逆转的质量变化,使得食品的口感、色泽、气味等方面出现异常,甚至导致食品变得不适合食用或带来安全隐患。为了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食品变质腐败。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止食品变质腐败的措施。
1. 温度控制
温度是影响食品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食品在较低的温度下变质的速度较慢,因此,控制食品存储和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是防止食品变质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
•存储温度:不同种类的食品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应根据食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存储温度。一般来说,低温能有效延缓食品的变质速度,尽量将存储温度控制在0-4摄氏度之间。
•加工温度: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加热杀菌,以去除潜在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同时,适当的加热还可以改变食品的结构,提高其质量和口感。因此,在加工食品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确保食品杀菌彻底。
2. 包装和密封
包装和密封是防止食品变质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当的包装和密封可以有效地隔绝食品和外界环境的接触,减缓食品的氧化速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包装材料选择:应选择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如食品级塑料、金属和玻璃等。同时,包装材料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包装方式:不同种类的食品适用于不同的包装方式。如蔬菜和水果可以采用透明的塑料袋包装,以保持其新鲜度;肉类和鱼类可以采用真空包装,延长保质期。
3. 防腐剂的使用
防腐剂是指能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酶和氧化反应的物质。适当使用防腐剂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腐败。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水分活度(AW ):表示食品中可以被微 生物利用的水,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 内的水蒸气压(P )与纯水蒸汽压 (P0 )之比。
食品的水分活度(AW )值在0~1之间。
一般认为:食品水分活度(AW )在0.64 以下,是食品安全储藏的防霉含水量。
AW 值在0.80~0.85之间的食品,一 般只能保存几天,在0.72左右是食品 可以保存2~3个月,在0.65以下的, 则可以保存1~3年。
(二)、化学鉴定
微生物的代谢引起食品化学组成的变 化,并产生多种腐败性产物,因此可 以直接测定腐败产物作为判断食品质 量的依据。
1、挥发性盐基总氮: 衡量含氮高的食品需氧性败坏的化学指
标。是在样品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 蒸气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 2、三甲胺:可用气相色谱法进喜定量测定。 3、组胺:圆形滤纸法进行定量测定。 4、K值:适于鉴定鱼类早期的腐败 5、pH值变化:
很多微生物都能利用比较简单的碳水 化合物,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直接利 用单糖。
(3)、分解脂肪类食品的微生物:
一般对蛋白质分解能力强的需氧性细 菌多数都能分解脂肪。
霉菌中能分解脂肪的种类比细菌多, 曲霉属、白地霉等等
酵母菌中能分解脂肪的种类不多,主 要是解脂假丝酵母。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由于目前使用的防腐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 化学防腐剂,超标准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一 定损害。因此,我国对防腐剂的使用有着 严格的规定,明确其使用应该符合以下标 准: 1.合理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 2.不影响消化道菌群; 3.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 4.不影响药物特别是抗菌素的使用; 5.对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分。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 水分活度:细菌芽孢在低水分活度时有更高的耐热性。
▪ 杀灭肉毒杆菌在干热条件下121℃需120min,湿热条件下121℃,4~
10min即可 。
❖ 脂肪:脂肪含量高则细菌的耐热
性会增强。
▪ 加热时间为10min,埃希杆菌在不同
介质中的热致死温度如右表所示。
食品介质
奶油 全乳 脱脂乳
乳清
肉汤
致死温度/℃
第65页,共65页。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26页,共66页。
(二)微生物的控制
❖ 3 PH值的控制
微生物
适宜的pH值
迅速生长繁殖
偏离生长 的pH值
生长繁殖 受到抑制
降低PH的方法 发酵产酸降低食品的PH值
加酸型防腐剂
第65页,共65页。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27页,共66页。
(二)害虫和啮齿动物
第23页,共66页。
(二)微生物的控制
❖2 )加热杀菌的方法
❖ 巴氏杀菌:杀菌温度65℃—80℃,主要用于不耐热的 食品。
果汁、果酒等
❖ 常压杀菌:指101.325KPa、100℃条件下的杀菌处理。适用于 酸性食品的杀菌。PH<4.5
❖ 高压杀菌:指101.325KPa以上、100℃以上的杀菌。适用于非 酸性食品的杀菌。PH>4.5
73 69 65 63 61
(食品营养与卫生第三版)任务十一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的定义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由微生物污染、酶的作用 和其他生物化学过程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导致食品感官性状和营养价值 降低,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继续食用的现象。
食品腐败变质通常表现为食品色泽、气味、质地和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营养成 分的损失和有害物质的产生。
(食品营养与卫生第三 版)任务十一控制食品 的腐败变质
REPORTING
https://wenku.baidu.com
• 引言 •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 控制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 • 食品腐败变质的检测与评估 • 食品腐败变质的预防措施 • 结论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02
指导消费者正确理解食品标签,了解食品的成分、生产日期、
保质期等信息,避免购买和使用过期或不合格食品。
合理储存和加工食品
03
教育消费者如何合理储存和加工食品,避免食品在家庭环境中
发生变质和交叉污染。
PART 06
结论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控制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
腐败变质的食品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食用者健康造成威胁,控 制食品腐败变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计数法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判断食品是否符合卫 生标准。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使食品的营养价值或商品价值降低或失去的过程。食品的腐败变质可能由于微生物污染、昆虫和寄生虫污染、动植物食品内酶的作用、化学反应以及物理因素等方面引起。其中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类型包括:①细菌引起的腐败变质。细菌主要作用于食品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②霉菌引起的食品霉变。霉菌作用于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③食品发酵现象。食品中的糖类的发酵,如酒精发酵、乙酸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等。
因此,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实质上是食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污染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变化,产生有害物质的过程。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后,很容易发生变质。一般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对食品是否发生腐败变质进行鉴定——感官鉴定、化学鉴定、物理鉴定和微生物鉴定。
1.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是指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来查验食品初期腐败变质的一种简单而灵敏的方法。食品在初期腐败时多会产生腐败臭味,发生颜色的变化(褪色、变色、着色和失去光泽等),容易出现组织变软、变黏等现象。比如鱼、肉等食品腐败时,由于蛋白质分解,所以食品的硬度和弹性下降,组织失去原有的
坚韧,其外形及结构均发生改变,并且出现难闻的臭味。经研究证明,人的嗅觉对硫化氢、三甲胺及氨都很灵敏。鱼、肉食品脂肪酸败时脂肪变黄,并有“哈喇”味。
上述这些变化都可以通过感官分辨出来。
2.化学鉴定
食品微生物学-第十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3 组织形态:发生软化、变形,弹性丧失,严重的发生表面粘稠, 析出液体等。
4 化学测定:常常过氧化值升高、pH值变化、挥发性盐基氮总氮 升高(鱼肉30mg/100g判定为变质)、三甲胺(新鲜的肉类中没 有,初期腐败时其量可达4-6mg/ 100g)。
四 腐败变质的处理原则:销毁这类食品。
五 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特征:
榨菜自动烘干
酱油生产的车间和肉品生产车间
2 加强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应用先进的食品质量管理方式:
(1 )食品的GMP(良好制造规范):二战以后,人们经历了多次 药物灾难后,逐渐认识到成品抽样分析检验结果为依据的质量控制 方法有一定缺陷,不能保证生产的药品都做到安全并符合质量要求。 美国FDA在1963年制定了医药的GMP,并于次年开始实施。其目 的是要从医药的原料接收,到最终产品的制造阶段,一直到产品出 厂进行充分的质量管理,以防止劣质药品的出现,确保医药品的高 质量。这种想法被国际上所接受,WHO于1969年劝告各成员国制 定“医药品的GMP”。同年美国公布了“食品的制造、加工、包装, 保管的一般适用标准规范”,即食品的FMP基本规范,以后逐渐应 用在肉品、乳品、饮料、糕点等食品中。
厌氧菌、嗜 各种肉类产 121 ℃
食品 (5.0~7.0) 温性兼性菌 品和肉类与
③食品的水分:食品有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均含有水分。
化学结合水 :结合稳定,干制时不易除去。
第二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三、由食品中酶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 氧化酶类、脂酶、果胶酶、蛋白酶、 氧化酶类、脂酶、果胶酶、蛋白酶、淀粉酶 1、氧化酶类(oxidase) 、氧化酶类( ) 多酚氧化酶、脂氧合酶、过氧化物酶等 多酚氧化酶、脂氧合酶、过氧化物酶等 (1)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多酚氧化酶( , PPO),又叫多酚酶、酪氨酸酶、酚酶等。是以铜元 ),又叫多酚酶、酪氨酸酶、酚酶等。是以铜 ),又叫多酚酶 素作为辅基的一种酶类,广泛存在于动、 素作为辅基的一种酶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 多酚氧化酶以食品中酚类、黄酮类、单宁类为 多酚氧化酶以食品中酚类、黄酮类、单宁类为 酚类 底物,催化形成醌类,再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黑色素, 底物,催化形成醌类,再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黑色素, 形成黑色素 出现食品的褐变或黑变、异味和营养成分损失。 出现食品的褐变或黑变、异味和营养成分损失。
4、蛋白酶(protease) 、蛋白酶( ) 主要存在于肉类食品中,水解蛋白质主要三种酶: 主要存在于肉类食品中,水解蛋白质主要三种酶: 左右。 ①中性多肽酶:作用PH=7左右。 中性多肽酶:作用 左右 作用PH=5.5~6.0。 ②组织蛋白酶L :作用 组织蛋白酶 。 ③组织蛋白酶D :作用 <5.5。 作用PH< 。 组织蛋白酶 肉类的成熟与自溶主要由这三种蛋白酶依次作用 肉类的成熟与自溶主要由这三种蛋白酶依次作用 成熟 结果。 结果。
第1章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其控制
保存期: 指在规定的保藏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
期,超过此日期的食品质量可能发生劣变,不允许继 续销售。
保质期与保存期的关系:
①保存期时间>保质期; ②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仍可食用, 超过保存期的食品则不能食用。
4.2食品标签
指食品包装容器上的文字、符号、图形等。 4.2.1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幻灯片 29 4.2.2必须标注的内容幻灯片 30 4.2.4推荐标注内容 4.2.5对食品标签的要求
细菌
在绝大多数场合,细菌是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 细菌引起的变质一般表现为食品的腐败; 细菌会分解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臭味或 异味,甚至伴随有毒物质的产生; 细菌的芽孢耐热性强,在土壤和空气中分布广泛。幻灯
霉菌
➢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能够生长发育; ➢在无氧的环境可抑制其活动; ➢水分含量低于15%时,其生长发育被抑制;在有氧、 水分少的干燥环境能够生长发育; ➢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容易生长霉菌,出现长霉现象;幻
对同类食品保藏起重要作用的因子可能只有几个, 须通过科学分析和经验积累,把握其关键因子。
3.3栅栏技术的应用 ⑴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的微生物控制; ⑵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的工艺改造、新产品开发; ⑶与HACCP有某些相同的作用。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4 食品的保存期和标签
4.1食品的保存期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掌握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需要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了解鲜乳、肉类食品
的腐败变质现象、原因及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保藏方法、原理及其他卫生管
理措施。
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鉴定,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控制食
品的腐败变质,保障食品的安全性的方法
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图片演示,同时采用提问法、比较教学法、总结教学法、
反馈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进行知识的讲解,举例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
变质的鉴定,腐败变质食品的处理原则,鲜乳、肉类食品腐败变质的特征。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的污染,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使理化性状及感
官性状发生改变、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
学性质或者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者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如鱼肉的腐臭、油脂的酸败、水果蔬菜的腐烂和粮食的霉变等。
食品的腐败变质原因较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如动、植物食品组
织内酶的作用,昆虫、寄生虫以及微生物的污染等。其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
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故本章只讨论有关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一讲(3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需要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了解鲜乳、肉类食品的腐败变质现象、原因及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保藏方法、原理及其他卫生管理措施。
重点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鉴定,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保障食品的安全性的方法
难点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多媒体图片演示,同时采用提问法、比较教学法、总结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进行知识的讲解,举例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导入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
教学内容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腐败变质食品的处理原则,鲜乳、肉类食品腐败变质的特征。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的污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使理化性状及感官性状发生改变、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如鱼肉的腐臭、油脂的酸败、水果蔬菜的腐烂和粮食的霉变等。
食品的腐败变质原因较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如动、植物食品组织内酶的作用,昆虫、寄生虫以及微生物的污染等。其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故本章只讨论有关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1.影响食品变质的因素
某种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并不是任何种类的微生物都能在其上生长繁殖。微生物能否在这种食品上生长繁殖以致使其腐败变质,首先取决于微生物能否利用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与食品本身的基质条件及环境因素有关。
1.1食品的营养组成与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关系
1.1.1食品的营养组成
食品中的基本营养物质,除含有一定的水分外,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构成。不同原料来源的食品,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有着明显的差异。
由表可见,水果蔬菜及谷物食品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较少的蛋白质,而脂肪的含
量则更少;鱼、禽、肉、蛋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只含有较少的碳水化合物;而乳中三大营养物质的含量较均衡。
1.1.2微生物对食品中各类营养物质分解作用的选择性
在微生物的生理学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要求,特别是对碳源和氮源的要求是不同的。因而对含有不同营养成分的食品来说,微生物在其上生长的能力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就微生物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利用的能力不同来加以说明。
(1)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蛋白质在有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称为腐化。在腐化过程中,
分解作用进行得比较彻底,最后形成一些简单的产物,如CO
2、H
2
O、NH
3
、H
2
S等,而在厌氧
条件下蛋白质被分解的过程称为腐败,在腐败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进行得不够彻底,最后形成的是胺类和有机酸等有机物。在食品卫生学中,我们通常把蛋白质因微生物的作用而造成的败坏通常为腐败,而把碳水化合物或脂肪被微生物分解产酸败坏成为酸败。
分解蛋白质的细菌:许多细菌都具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菌所分泌酶的种类和性状。能分泌胞外酶的种类和性状。能分泌胞外蛋白酶的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强,如芽孢杆菌属、假单孢菌属、变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不能分泌胞外蛋白酶的细菌虽然也是有一定的蛋白质分解的能力,但这种能力较弱。蛋白质分解菌能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中良好生长,即使无碳化合物存在,生长繁殖也很旺盛。
分解蛋白质的酵母菌:大多数酵母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都很弱,因为蛋白质类食品中N/C比值较高,不适合大多数酵母菌生长。某些酵母菌能使凝固的蛋白质缓慢分解,如红棕色拿逊氏酵母菌、白色拟内孢霉、巴氏酵母、啤酒酵母等。红酵母属中有些种能分解酪蛋白,促成乳制品变质。
分解蛋白质的霉菌:许多霉菌能分泌胞外蛋白酶,因而有较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特别是在基质中同时存在有碳水化合物时,霉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较强,如青霉属、曲霉属、根霉属、毛霉属、木霉属和复端孢霉属中许多种,特别是沙门柏干酪青霉和洋葱曲霉能迅速对蛋白质进行分解。
(2)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微生物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双糖和单糖。多糖包括淀粉、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碳水化合物是食品主要的成分之一,也是微生物的重要碳源,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分解利用的
能力有很大的差异。
分解碳水化合物的细菌:大多数细菌都能分解单糖和双糖,但能分解多糖的细菌比较少。芽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的一些种能分泌淀粉酶,可强烈地分解淀粉。如枯草一般感觉、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淀粉梭状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等。
能分解果胶的细菌有欧文氏菌属中的某些种,如胡萝卜软腐败文氏菌、软腐病欧文氏菌等。梭状芽孢杆菌属的某些种能分泌果胶酶,使果蔬的组织变软。
分解碳水化合物的酵母菌:从生理习性上来说,酵母菌是一类喜糖的微生物,但由于绝大多数酵母菌不能分泌淀粉酶,所以酵母菌能分解利用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单糖及双糖。极少数种类的酵母菌能分解某些多糖,例如脆皮酵母具有分解果胶的能力。
分解碳水化合物的霉菌:绝大多数霉菌都具有分解简单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许多霉菌还能分解利用多糖。如常见的曲霉、毛霉、根霉等均能分解淀粉。少数霉菌能分解纤维素,特别是绿色木霉具有强烈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有些霉菌能分解果胶,活力较强的如黑曲霉、米曲霉、灰绿青霉等。
(3)分解脂肪的微生物
分解脂肪的细菌:一般而言,具有强烈分解蛋白质能力的好氧性细菌,同时也有较强的脂肪分解能力,如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中一些种,特别是荧光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分解脂肪的能力。
分解脂肪的酵母菌:能分解脂肪的酵母菌很少。但少数酵母菌,如解脂假丝酵母菌具有很强的分解脂肪的能力。油脂的酸败主要由化学因素引起,但在某些情况下亦应注意有否分解脂肪的酵母菌的污染。
分解脂肪的霉菌:霉菌中能分泌脂肪的种类比较多,在食品中常见的有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毛霉属、芽枝霉属及白地霉等。
总之,具有不同营养成分的食品,能适应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种类是不同的。一般地说,对蛋白质分解作用强的是一些细菌和霉菌;对碳水化合物分解作用强的是霉菌、酵母菌及少数细菌;而对脂肪而言,某些霉菌及少数细菌能分解。因此,根据食品营养组成成分的特点,参考其他环境因素,就可大致推测引起某种食品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
1.2食品的基质条件与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关系
如果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对某种微生物来说是适宜的,那么这种微生物能否在食品上生长并引起变质,还取决于食品本身的基质条件及食品所处的环境因素。这些基质条件主要包括食品中的水分、pH值及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