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纲要
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工作大纲一、研究背景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简称"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确立了粤港合作的新思路,并明确要将"大珠三角"打造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
在2004年举行的第七次联席会议,双方一致认为要发挥区域的经济潜力,必须加强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协调。
在规划发展及跨界基建的前期研究过程中,粤港双方应就两地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等,并在双方共同关心和互相影响的领域展开研究。
双方亦成立了"粤港城市规划及发展专责小组" (简称"专责小组"),同意在近期开展"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 (简称"大珠三角规划研究" )。
二、研究目的粤港澳三方一致认为,今后10至20年,广东要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香港要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以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中心之一,澳门要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吸引力的博彩、旅游中心之一和区域性的商贸服务平台。
为此,要努力将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三角”建设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实现多赢的共同目标1。
开展"大珠三角规划研究" 的目的是:在"一国两制" 的框架中,以前瞻性的视野考虑和分析"大珠三角" 的发展方向,藉此制订城市与区域的发展策略;通过协调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城镇及交通的发展,促进区域环境改善,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确保"大珠三角" 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利用三地资源,促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三地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通过拓展"泛珠三角" 的发展腹地,提高"大珠三角" 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级城镇群。
三、研究组织架构(一) 专责小组主要负责总体统筹该规划研究工作,并对有关工作部署作出决定。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四、重点任务
2.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 —创新合作方式: 鼓励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广东与港澳共 同编制区域合作规划。完善粤港、粤澳行 政首长联席会议机制,增强联席会议推动 合作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发挥企业和社会 组织的作用,鼓励学术界、工商界建立多 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
四、重点任务
(三)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3.建设水平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 统筹协筹水资源的水利、运输、防灾、 工业及生活、环保等方面的功能。
4.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 打造数字珠江三角洲。
四、重点任务
(四)统筹城乡发展: 1.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新机制。
19051.4
8667.3 3884.7 17.6 403.6 1978年 1988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8
二、加快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重 要 背景-广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8年,广东人均GDP达到37588元(按 6.9:1折算,约为5411美元),城乡居民恩 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49.6%;三次产业 比重5.5:51.6:42.9,城市化率64%,人均 预期寿命75.3岁。
粤北山区
西翼
东翼
珠江三角洲
二、加快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重 要 背景-广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8年广东不同地区财政预算收入占比
东翼 西翼 3.18% 粤 北 山 区2.97 % 4.08%
省级财政 22.3%
珠江三角洲 67.92%
二、加快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重 要 背景-广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370 1962 1978年 1988年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战略规划(2004-2020)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文本(送审稿)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四年五月前言一、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现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推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发展要求,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消除发展障碍,走出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更好地发挥“排头兵”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关于“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高起点地做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珠江三角洲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精神,朝着“拿出最好的成果”的工作目标,在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部的领导下,由广东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规划工作组,在199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和2003年开展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于2003年7月启动了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同年9月底完成了规划纲要。
2003年10月8日,张德江书记、汪光焘部长、黄华华省长及钟阳胜、汤炳权、许德立等省领导在广州听取了规划工作思路的汇报,对规划工作的初步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了“拿出最好的成果”,给省委、省政府提供可操作的“抓手”,在省建设厅的精心组织下,规划工作组在其后近半年的时间里,反复征询了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多次实地走访了珠江三角洲的有关城市,深入细致地调研踏勘,并与有关领导、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为了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规划内容,除了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征求珠江三角洲各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以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意见,并提交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外,建设厅还组织召开了多次研讨会,既有省内规划专家研讨会,也有各省直部门及各市政府参加的研讨会。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和规划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和规划第一章:引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群之一。
该城市群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9个城市,以及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14个城市。
该地区拥有密集的河网、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科技水平,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并不平衡。
一些城市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城市形态不够现代化,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在规划和发展中,必须考虑如何实现城市群的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城市群发展的现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根据数据显示,该地区GDP已经超过了台湾省、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的总和。
在这一地区,广州、深圳被誉为中国的“双引擎”,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而沿海城市的对外开放,则吸引了大量人才的流入,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城市群。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压力。
例如,最大的城市广州,由于其空间经济的发展受制于地理条件,市中心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状况。
而深圳、珠海等城市对外开放较早,但在产业布局上存在一定的平衡问题。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城市形态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第三章:城市群发展的规划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政府对城市群的发展进行了规划。
首先,政府在布局上加强了城市的联系和协调。
例如,在交通方面,政府启动了“十字”铁路和“三纵三横两环一圈”高速公路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联系。
在产业方面,政府着力推动企业的平衡发展,避免集中在某一地区。
其次,政府注重城市形态的建设。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城市形态的设计,避免了城市建设中的“人工美化”现象。
例如,在内环线的广州越秀区内,政府大力推广“地上挂园”空间设计理念,使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第四章:城市群发展的展望在政府的规划和发展下,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未来仍然充满着发展的机遇。
珠三角城市群规划
04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交通网络布局优化
建设高速公路网
01
构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辐射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网,提
高城市群内部交通效率。
完善铁路网
02
加强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等铁路网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的铁路
交通体系。
优化航道网
03
提升珠江-西江黄金水道等航道通行能力,促进水运交通发展。
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
02
完善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促进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03
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机制
1
建立珠三角城市群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大基础 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群建设,鼓励企业通过发 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
珠三角城市群规划
目录
• 引言 • 现状分析 • 总体规划方案 •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 政策保障与实施机制
01 引言
规划背景与意义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
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区域一体 化加速推进,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 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空间载体。
共享交通
鼓励发展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共享交通模 式,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
公交优先
推行公交优先政策,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 局,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效率。
慢行交通
建设完善的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设 施,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05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明确珠三角地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范围,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空间。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
划(2004-2020)》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5.08.31
•【字号】粤府〔2005〕76号
•【施行日期】2005.08.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法
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2004-2020)》的通知
粤府〔2005〕76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已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建设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PPT 63页)
④能源、资源约束明显,特别土地开发强度大。
• 珠三角地区100%的煤炭、95%的木材、86%的成品 油、72%的钢材、22%左右的电力等需要从省外调 入或进口。
• 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瓶颈:一是资源要素对 外依存度高,相应保障能力较弱;二是环境容量 小、环境压力大。 (2007年,珠三角9市平均土地开发强度为 15.91%,其中深圳达到46.5%;珠三角地市灰霾天 气天数呈增加趋势,部分城市一年多达230天,9 个市有8个市都是重酸雨地区。)
08.11.2019
加工贸易企业的订单显著减少会带来一些企业的生产 规模收缩,严重者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的破产与倒闭。
金融危机带来的重要战略资源,如石油、矿产、有色 金属价格跳水导致企业投资失误,许多企业资金从实 体经济进入虚拟经济,但这又导致了企业经营风险的 加大。
此次金融危机将在未来几年导致进入广东的国际产业 资本总量收缩,可能难以支撑广东的经济转型与产业 升级。
区域差距:
全省各区域第一产业比重
25.0%
20.0%
15.0%
10.0%
5.0%
0.0%
珠三角
东
西
北
120% 100%
80% 60% 40% 20%
0%
东西北GDP占珠三角比例
珠三角
东
西
北
1978 2007
城乡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0年的2.72︰1,扩大到目 前的3.28︰1。2001-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 增长6.4%,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低2.5个
08.11.2019
另一方面,广东和珠三角的发展也面临着 重大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从国际上看,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简介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编制起止时间:2003.7—2004.8项目参加人员项目承担单位:广东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规院主要参加人员:李晓江朱波张全孔令斌卢华翔徐泽张永波龚道孝罗赤范钟铭张浩等一、项目背景1、2003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组织4个单位联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组,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共同承担《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院在项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中国城市规划院在项目中的主要工作及成果技术要点。
2、中国城市规划院在珠三角地区有着长期而丰富的经验积累,近年来先后参与了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等城市的发展战略研究,承担了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中山、惠州等城市的总体规划或市域规划。
这构成了中国城市规划院在本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作基础,也使得本次城镇群规划能够与各市的总体规划有着良好的衔接。
3、本规划过程中,先后两轮到各市调研和补充调研,三次征求各城市、各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
保证了规划成果能够较全面地综合区域发展中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的要求和意见,保障与地方性规划和行业规划的较好衔接。
二、技术要点珠三角的空间发展模式在国际、国内城镇化过程中是十分独特的范例,珠三角正面临发展目标与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变。
本次规划以对地区发展规律、特征研究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主线,一方面突出发展主题,为未来继续快速发展做好用地空间和基础设施的准备;一方面强调以生态保育、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和谐、文化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构筑引导区域全面、健康发展的空间体系和支撑体系。
规划工作同时重视发展目标与空间体系构建、空间管理与控制、近期重点行动计划三个方面。
1、规划确定了目标与问题双重导向的工作思路,目标导向注重国际背景和国家战略下的区域目标定位;问题导向注重对现实与潜在风险、问题的识别。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建设厅•【公布日期】2004.09.15•【字号】粤建规字[2004]135号•【施行日期】2004.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粤建规字[2004]135号)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局(建委)、规划局(规划国土局)、房地产管理局、城管局(公用事业局、市政园林局):《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粤发[2004]7号,以下简称《通知》),是我省推进城镇化的纲领性文件。
为认真贯彻落实《通知》及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实现《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特作如下通知:一、认真组织学习,全面深刻领会《通知》精神目前,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
推进城镇化,是我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署,是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推动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年初在广州召开了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这是一次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远的重要会议。
会后,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从规划广东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蓝图和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方向、任务和空间战略及制度安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广东城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全省建设系统各部门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充分认识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把握机遇期,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分析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推进城镇化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尽快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有图
粤府办〔2010〕44号━━━━━━━━━━━━━━━━━━━━━━━━━━━印发《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七月三十日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目录一、发展背景和现状分析(一)要求: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导向(二)现状: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导向(三)背景: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国际背景和经验借鉴(四)转型: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的主题和途径二、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三)规划目标三、主要任务和规划措施(一)构建低碳生态化、高效能、高品质的城乡规划建设模式,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一体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二)建设广州、深圳世界城市,打造珠三角世界城市区域,提升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三)携手港澳共建宜居湾区,打造新型发展模式示范区,携领区域一体化(四)引导区域公交网络与城市-区域空间发展良性互动,促进城镇群紧凑、有序和一体化发展(五)划定区域绿地、推进区域绿道建设,实现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完美结合(六)重点优化城市(镇)增长区,培育新城和新型社区,促进城乡融合(七)推进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优化城乡服务中心体系(八)推进绿色城乡设计,建设珠三角魅力城乡四、机制创新和政策保障(一)加大体制改革力度,落实各项行动的保障政策(二)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促进规划一体化(三)完善规划法规、标准,增强城乡规划的统筹能力(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实施评估考核五、近期重点项目附图1:珠江三角洲城乡建设用地拓展图附图2:珠江三角洲各市、镇总体规划拼合图附图3: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空间结构图附图4:珠江三角洲区域公交走廊与集聚中心图附图5:珠江三角洲区域绿地图附图6: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图城乡规划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从“珠三角城镇体系”到“大湾区集合城市”
从“珠三角城镇体系”到“大湾区集合城市”它们分别回应了什么样的需求、又为珠三角的未来铺设了怎样的道路?——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李永洁总规划师提炼了珠三角5次重要规划的要点,并对“大湾区”时势下的珠三角规划提出了5个方向的展望。
二篇根据凌嘉勤先生在“大湾区规划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从社会论述、区域协作、城市行动三个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
当透过南中国珠江入海口的云层向下凝望,一个聚合11座城市,近7000万人的世界级湾区徐徐展开在你的面前。
珠三角1988珠三角20151粤港澳关系演进国家意志体现经济规律使然海丝起点: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灵渠,连通长江和珠江的支流,从此中央政府的影响力可以更好的深入到现在的广东与广西的区域。
至汉代丝绸之路开启,第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在徐闻,随着唐代宰相张九龄开辟梅关古道,打通岭南与中原沟通的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逐渐从徐闻转到广州。
西岸先发:1553年,澳门开埠,澳门成为西方的文化经济输入到中国大陆的桥头堡,所以相当长时间内,珠三角的西岸,佛山一带的经济比东岸繁荣。
穗港双核: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香港成为西方技术、商品输入中国大陆的桥头堡,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广州面向内陆中转港口的地位。
近代,穗港双核,广州成为香港向内陆的一个转运枢纽。
粤港脱离,香港从港口城市一跃成为工业城市。
香港凭借着“一国两制”的优势,无缝嫁接全球贸易体系,成为东方转口贸易基地和国际性商业都会。
多核崛起:21世纪,随着广东改革开放的发展,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崛起,粤港澳湾区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已经不是香港的一枝独秀,而是形成了一种湾区上的多核崛起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先发城市各自寻求自己的主力位置:•全球城市香港随着内陆对外开放,香港海外市场的桥头堡作用弱化,但仍是中国内陆企业开外拓展的重要平台。
•枢纽中心广州广州与全球城市联系紧密,是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重要枢纽中心。
•创新中心深圳通信设备转型升级,互联网服务迅速壮大;创客群体崛起,成为产品创新转化中心。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一、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珠江三角洲是当前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现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推动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对于珠江三角洲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消除发展障碍,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遵循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东“继续当好排头兵”的讲话精神,根据张德江书记关于“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高起点地做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珠江三角洲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在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部的领导下,广东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技术骨干联合组成了规划工作组,于2003年7月启动了本次《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朝着张德江书记提出的“要拿出最好的成果”的目标,规划工作组在199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和2003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细致分析,反复地深入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城市政府进行调研、走访、座谈、论证和征求意见,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论证会、咨询会30余次,先后提交了多次阶段性成果:《规划》思路在2003年10月8日向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的领导同志作了汇报;《规划》纲要在2004年1月13日提交给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进行了讨论;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深化、完善,于2004年5月完成了《规划》初步成果;2004年7月25日至26日,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联合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了评审,根据领导会议讲话和专家评审意见,会后对《规划》成果进行了再次的修改、完善,形成了《规划(送审稿)》上报省人民政府;2004年12月6日,十届53次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规划(送审稿)》,原则同意该《规划》,并议定:该《规划》是珠江三角洲城镇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发挥好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规划》的实施、协调和监督机制,通过省人大立法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同时对《规划》提出了相关修改意见,根据粤办会函[2004]106号文的要求,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规划(草案)》。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11月1日开始施行
项 目管 理 与 工程 总 承包 的最 新 动 态 和科 技 成 果 .
中外项 目管 理 与 工程 总 承包 的发展 趋 势 和成 功 经 验 , 新项 目管理 方 法 和技 术 等方 面 进行 研 究 . 最 并
作 用 。在推行 我 国工 程总 承包 的过程 中 。 要充 分发
协会 、 高校 等 机构 的 培训 作 用 . 强对 企 业需 求 的 加
工 程 总承包 复 合 型人 才 和专 业 人才 的培 训 ,为 企
挥 行业 协会 、 高校 和大 型 企业 的特殊 作用 。 条件 有
业人才需求搞好服务 。( 来源: 中国建筑业协会)
地 区发 展 规划 和 建设 协 调 的地 方性 法 规 。其立 法
实施 .为珠三角区域空间发展事务的协商搭建了 平 台。提供保障和监督区域发展决策工作的民主
性 和科 学性 。保护 了 区域 的长 远利 益 和 社会 公 共
利益 。此外 , 由于《 条例》 注重从 区域层面调整 、 规 划城 市 之 间在 空 间发 展方 面 的关 系 , 因此 , 在一 定 程度上也弥补了我国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不
监控 系统 等手 段 确保 区域 的协 调发 展 。 《 例》 条 的
r
维普资讯
的直接 对象 不是 老 百姓 , 是 《 划》 而 规 的实 施 主体 ,
即区域 内各级 政府 及其 相关部 门 。因此 , 级政 府 各 及 其 相关部 门要深 入领 会 法 规 的主 要 内容 和 基本
制度 。
须 依法 予 以纠 正 , 成 重大损 失或 者工 作 失误 的 , 造 追 究直 接 负责 的主 管人 员 和其 他 直接 责任 人 员的 法 律 责任 。
珠三角经济发展论文:浅谈珠三角的经济发展
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论文:浅谈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圈开始了其飞速发展的阶段,一跃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经济贡献力量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近年来也表现出了它的薄弱之处和发展瓶颈,以及需要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
笔者通过对珠三角主要城市的走访观察,基于本文谈谈对其经济发展之路的认识。
珠三角;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珠三角,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路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
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现状是:经济已经实现了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急升至2005年的2321.7亿美元。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
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
城乡均衡协调发展。
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
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_报告出炉
2009年11月第11期城市道桥与防洪从图4中可以看到,车辆的平均延误时间有所下降,平均速度得到了提升。
4结论根据对组织方案的评价,本报告所建议的交通组织改善、路段和交叉口交通设计改善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方案,对于有效疏解客运中心的交通,支撑周边土地开发,以及协调对接城市周边交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宏观测评和微观的仿真评价,对于缓解未来交通压力效果明显。
我国首个跨不同制度边界的空间协调研究开花结果。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香港发展局和澳门运输工务司三方,首次合作开展的策略性区域规划研究《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已完成研究报告。
近日,粤港澳三地政府在澳门联合发布成果,由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组成的“大珠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和世界级的城镇群。
作为我国首个跨不同制度边界的空间协调研究,该报告制定的分区目标是:珠三角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香港要继续巩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之一,努力建设享有优质生活的全球城市;澳门要成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休闲中心和区域性商贸服务平台。
大珠三角城镇群地域范围包括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市的全境,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和惠阳区、惠东的博罗县,肇庆市的端州和鼎湖区、高要和四会市,土地面积超过42831.5km 2。
研究报告提出构建大珠三角的多层次、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其中,“一湾三区”是指珠江口湾区和广佛、港深、澳珠三大都市区。
对外,它将以“标志”角色形成类似于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空间;对内,以“中枢”角色带动大珠三角城镇群、环珠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
未来,通过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大珠三角将实现城际一小时交通圈。
《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出炉道路交通27。
协调珠三角城镇群
奖励 。 次 大赛 由2 0 年世 界 水 大会 筹备 委 员 本 06
会 办 公 室和 ( 设 科 技 )杂 志承 办 建
主要 调 查 内容 1 调 查 了解有 关 区域 和城
市 水 域 环 境 和 水 污 染 状 况 .城 市 水 源 自 备 水 源 情 况 . 近 5年 来 城 市 用 水 变 化 及 规 律 城 市 用水 结构 城 市 水 价 调 整 与 节 水 效 果 2 调
大 学校 园 用水现 状 厦 学生 的 节水 意识 .提 出校
园 节 水 行 动 方 案 6 调 查 了 解 城 市 水 的 历 史 ,
为 提高 我 国公 众 的 水资 源忧 患 意 识和 节 水意 识
增 强全 社 会 文 化 和 人 文 景 观 7 调 研 内 容 还 可 根 据 情 况 适
中冶 集 团 - 京 钢 铁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国 石 化 集 团上 海 1 E 工程 有 限公 司 、 国建 筑 设计 研 究 院 上 海现 代建 筑 中 设 计 ( 团 )有 限 公 司 、武 汉 钢 铁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中 集
提 出 了珠 三角 地 区 区域 发展 的 空 间战略 . 筑 了 区域 的 构 总体 空 间格 局 及 其支 撑体 系 . 定 了协 调 发展 的 近期 行 制
水 的 专 家 编 制 规 划 。 划 工 作 于 去 年 7 正 式 启 动 历 规 月 时 一 年 编 制 完 成 。该 规 划 以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和 科 学发 展 现 为指 导 透 过 判 断发 展前 景 预 测 空 间需 求 .
列 出 20 年 全 国 工程 勘察 设 计 咨 询行 业全 年营 业 收 03 八前 10名 名 单 其 中名列 前 十 名 的企 业为 .由冶 赛 0 迪工 程 技术 股 份有 限 公 司 、中国 石化 工程 建设 公 司 ,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交通体系规划 (图)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交通体系规划 (图)《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交通体系规划(图) 整合区域高速公路、铁路、城际轨道、航道和机场、海港、内河航运港等交通通道和交通枢纽,构筑由“两环六横十三纵”的高速公路网络、“三横七纵”的干线铁路网络、“四横四纵”的城际轨道网络、“三横三纵”的干线航道网络以及由五大机场、四大深水枢纽港区共同组成的水陆空并举、干支相连、集疏成网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多元化交通方式一体运作、多层次交通枢纽紧密联系、多方位交通通道网络分布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对外强化区域辐射、对内促进区域协调的交通运输功能。
1、航空:强化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作为枢纽机场的核心辐射作用,发挥深圳机场作为区域航空枢纽的重要补充作用,加强珠海机场对广东西翼地区的干线机场服务功能,条件成熟时建设惠州、肇庆支线机场,并通过通航权资源开放和机场经营权开放,促进珠江三角洲主要机场之间以及与香港、澳门机场之间的经营协作,整合“大珠三角”的航空资源。
2、水运:发挥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国家级主枢纽港的主导作用,培育惠州枢纽港。
重点发展广州南沙、深圳盐田、深圳西部港区、珠海高栏等深水港区,培育惠州大亚湾等深水港区,加强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等支线港、喂给港与各主要深水港区的联系。
利用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的特点,发展以西江为主,北江、东江为辅的内河航运网络,加强港口的陆路疏运网络的建设,改善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交通联系。
3、高速公路:适时建设(东岸)机荷高速跨珠江口连接(西岸)西部沿海高速、江中高速的南部跨海高速公路通道;延伸常虎高速、莞惠高速向西经西岸都市区至云浮、广西,向东至揭阳、福建,形成珠三角中部高速公路通道;建成京珠高速、粤赣高速、广贺高速、广梧高速、广清高速(北延)、广从高速(北延)、博深高速(北延),打通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珠三角北部高速、广珠西线(太澳)高速、江肇高速、江珠高速、广深沿海高速、增深高速、深惠沿海高速,加强城镇群内部及与港澳之间的交通联系,与现有高速公路一道,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城市型与产业聚集型两种空间发展模式并存
城市型空间发展模式以各城市主城区为 代表,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由城市政府 主导的集约发展模式,建城区内城市服务功 能 完善,土地利用效率高。 产业聚集型的空间发展模式以村镇建城 区为代表,体现了一种“自下而上”由基层
政府主导的粗放发展模式,建城区内人居环
对外交通网络规划形成7条高速公路,8条铁路(其中三条辐射沿海和北部的高速铁路) 向泛珠三角经济腹地辐射;形成5个机场组成联合体和5个枢纽港口组成的港口枢纽辐射国 内其他地区、东南亚和世界各地;通过粤港交通网络的一体化,全面提高了香港与珠三角 各地的联系。
内部交通网络规划形成11条纵向,5条横向贯穿珠三角东西岸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 络;四纵四横的铁路网络,大大提高了珠三角铁路网络的密度,并将珠三角的主要发展地 区联系起来;四纵两横的城际快速轨道网络,将珠三角内部已经形成的中心区和将来有发 展潜力的服务中心集中地区联系起来。
判断:如何在促进区域整体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地
区之间发展差异,走向共同发展,是区域面临的一项政治任务。
4.其它特征
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制造业基地
产业发展呈现专业化聚集与分工的趋势 经济发展吸引了高比例的暂住就业人口 基础设施建设结构性失调 人居环境建设滞后
二、区域发展前景预测
“一带”——南部广阔的近海水域和海岸带,包括珠江口湾区和近海岛屿是珠三 角的门户屏障,是生态敏感的海陆交接带,也是港口、工业用地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 区。
“三核”——三个区域生态绿核,指广州的白云山地区、中山—新会地区、东 莞—惠州地区三个以山体为主的绿色地区,是珠三角外围森林自然生态区、海洋生态 区与中部平原水网生态区之间的生态过渡区域,对珠三角城镇连绵区的生态环境改善 有着重要作用。
“三圈五轴”的内部整合结构
“三圈”的目标是强化中心城市 功能,形成以广州为主体,包括佛山、 肇庆、惠州的中心都市圈;以深圳、 东莞、惠州南部组成的东部都市圈; 以珠海、中山、江门组成的西部都市 圈。 “五轴”的功能是按照区域内南 北向城镇连绵带和交通走廊的格局整 合和培育区域内部次一级城镇产业空 间。 即莞深高速公路沿线城镇产业 轴 、京九铁路沿线城镇产业带 、惠 澳大道沿线城镇-产业带 、105国道 沿线城镇-产业带 、江肇、江珠高速 公路沿线城镇-产业带。
2.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2002年珠三角GDP总量为8536.36亿元。 1980-2001年珠三角的 GDP年均增长率为22%,1998-200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2.5%。考虑到 区域经济总量扩大和近年的发展趋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超常规 增长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根据国内外的有关预测分析,未来我国仍将 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因此,本次规划采取12%、10%、8%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增长
五大支撑体系----(1)产业空间体系
总体目标是:构筑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幅射力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建设 世界级的产业基地。
产业空间规划结构:
打造聚集区域核心功能“脊梁”(中轴),聚合高端产业职能——以中轴聚合穗、 莞、深、港四城市的高端服务产业职能,海港与客货运与物流职能,带动沿线高新技 术产业、重型装备制造业、一般加工业的发展与提升。
2002年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4546.4 平方公里。
延续现有的发展模式:
如果保持1995-2002年间8%的增长速度,2020年 建设用地的规模将达到17800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
积的43%。这势必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量林地、
水面、耕地被占用。
采取集约发展模式:
通过土地资源保护政策与集约化发展模式的实
三极城镇网络,大都市连绵带
政府市场共赢,健全协调机制 重视内射通道,拓展发展腹地 加强分工合作,提高竞争能力
完善保障体系,提升人力资源
维护生态系统,确立安全底线 改革土地制度,高效利用资源
• 目标:南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世界现代制造业基地, 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制度创新的先锋
主要工作内容
识别区域空间增长特征、问题和趋势 透过判断区域发展前景,预测空间发展需求 初步建立区域空间结构框架体系 提出引导空间增长的对策 制定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近期行动计划 逐步推进区域协调机制
从目标规划走向行动规划
——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主要思路
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编制组 二OO四年二月
总报告的重要判断
• 评价:执第一次现代化之牛耳,按照新的发展观, 在第二次现代化中领先的难度较大; • 战略:增长模式超越,生态优先,人力资源开发, 城镇化 • 对策: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升级
“网络廊道”——以沿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东江两岸及珠江三角洲诸河为主, 各城市绿环及主要交通通道的绿地形成的生态网状廊道,形成完善的生态过渡带。
已经形成国际地区性的机场枢纽,机场之间的合作已经开始 港口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航运中心 铁路运量大,但网络稀疏 公路网络发达,但辐射范围不广 城市交通各自为政
之间,以上方法预测的人口规模平均值为7374万。
本次规划提出珠三角区域总人口的高、中、低三个方案:其中高方 案为10000万人,中方案为8000万人,低方案为6000万人。 规划建议人口的发展按照中方案8000万来引导,区域性基础设施的 规划建设规模参照总人口8000万的目标。
3.城镇空间发展前景预测
五大支撑体系----(2)生态环境体系
总体目标是:通过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生态型城镇体系和健全的基础设 施体系的全面建设,使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全面治理与解决,使珠三角走上生态环 境可持续发展轨道。 构建“一环一带三核网状廊道”的生态体系结构:
“一环”——珠三角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连绵的山地森林环,是珠三角重要的 环状生态屏障。
五大支撑体系----(4)人文环境体系
总体目标是:通过人文与社会发展制度建设和营造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城镇空 间环境和文化氛围,将珠三角建设成为安全、健康、舒适、品质高尚的宜居创业型 地区和高度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制度创新的试验区。 具体内容:
确立较高的城镇建设标准 建立和完善社会文化网络
为吸引和培育人才提供保障
关怀社会弱势群体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城镇文化特色
方案分析2020年区域GDP总量,则2020年区域GDP总量将会分别达到
73400亿元、52100亿元、36800亿元。
2.人口发展前景预测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珠三角地区人口达4078万人,城
市人口为2920万人。总人口中外来人口达到2000万。
综合运用回归分析法、综合增长法、环境容量法、经济相关法等各 种人口分析预测方法,珠三角未来的总人口规模的幅度在6000-10000万
区域总体空间格局
“一脊三带”的外向辐射结构
“一脊”的功能是聚合区域核心功能,增加区域向内陆和外海的辐射与影响。即广州主 城区、南沙、虎东莞虎门、深圳到香港前海、中环一线,位于珠三角中轴区位。 “三带”的功能是向东、西方向传递区域辐射作用。包括北部城市功能拓展带、南部 滨海功能拓展带、中部产业功能拓展带
五大支撑体系----(3)交通运输体系
总体目标是:通过区域内部交通的整 合和优化,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外联拓 展,加强与经济腹地的联系,发挥对泛珠 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与国内其 他地区以及东南亚的联系,影响东南亚, 提升珠三角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强粤港 澳合作,推进大珠三角一体化。 区域交通设施整体布局:
1. 区域合作促进珠三角持续成长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建立将带来 巨大的市场机遇,而珠三角与东盟的合作将会得地 利之先。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将为珠三角的长远发
展提供广阔的内陆经济腹地。 香港与澳门先后与内地签署CEPA协议, 大珠三角区域的经贸合作将会更加紧密。 珠三角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带动 作用日益明显,互补发展前景看好。 珠三角内部各城市的协调机制将逐步完善, 从竞争走向竞合乃大势所趋。
一、区域空间发展现状与解读
1.中国连绵程度最高的城镇密集地区
珠三角城市间平均距离不到10公里,城镇密
集程度达100个/万平方公里,为国内最高。GDP、
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等经济要素在单位国土面积上的集聚 程度也为全国最高 。
判断:虽然空间的粗放式增长促进了区域 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对整体生态环境已造 成沉重压力 ,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有待进一 步提高。
重点建设区域四大基础产业、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区域产业结构重型化战 略调整。
重点培育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带(区),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升自有知识产权 水平。 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中心,带动传统制造业的升级。 合理开发沿海旅游资源,培育沿海休闲、娱乐产业带。
扶持外围层副中心城市发展综合服务产业职能和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增强区域 产业幅射与扩散能力。
施,将2003-2020年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控制在3%~ 4%左右,那么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将控制在8000 平方公里以内,占区域总面积的20%左右。这样区 域核心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将得到控制,并可能 进行逐步改善。
三、空间推进策略与远景空间结构
花都
强化中心,整合中轴,打造区域发展“脊梁” 优化东片,提升西片,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培育滨海功能带,提高外向开放水平 扶持外圈城市与产业发展,增强内向辐射能力
惠州 肇庆
广州
佛山
东莞
大亚湾 江门 中山
深圳
珠海
香港
银洲湖
澳门
要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港口与产业发展条件, 应当重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培育,发挥惠 培育航运与港口服务业、临港基础产业、航空 提升西片 优化东片 包括三个部分的策略计划。 州、肇庆、江门等区域次中心城市传递区域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