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是家庭的必然选择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家庭情感伦理剧的现状与流行原因

浅析中国家庭情感伦理剧的现状与流行原因

浅析中国家庭情感伦理剧的现状与流行原因作者:于海军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12期于海军(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在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的今天,家庭情感伦理剧以相对开放的叙事立场、平民化的视角、人文关怀、现实生活以及独有的情感诉求去演绎生活塑造形象,逐渐成为电视荧屏的主角。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家庭情感伦理剧的现状,进而阐述其流行开来的原因。

关键词:家庭情感伦理;电视剧;流行原因中图分类号:J9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12—0013—02一、家庭情感伦理剧的概念1990年电视剧《渴望》的热播与成功,标志着中国电视剧艺术真正走向成熟,也带来了大量带有平民叙事风格的电视剧的产生。

通俗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了荧屏,征服了观众。

“通俗剧是以反映世俗的大众生活和情感为主要内容,以一定的程式化和模式化为主要形式,以给大众提供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明白晓畅,浅显易懂,便于接受的大众文化文本。

”而家庭情感伦理剧更有其特定的指向与内涵。

“广义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的爱情等人伦道德情感为主线、在展开人物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中表现理解、宽容、仁爱等主题的电视剧。

而狭义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人伦亲情和矛盾纠葛的电视剧;侧重表现一个家庭内部的喜怒哀乐的故事。

”概括地说,就是以家庭为表现对象,以社会和时代为故事背景,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透过一个或一组家庭中发生的错综复杂的事件,探讨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承、裂变与升华,在还原个体家庭生活的过程中,艺术地映射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家庭伦理剧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是社会发展的艺术记录。

二、家庭情感伦理剧的现状(一)数量激增,不乏精品2004年以后,家庭情感伦理剧数量猛增,不仅成为电视荧屏的常客,而且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

从受众心理看都市家庭情感剧的热播

从受众心理看都市家庭情感剧的热播

紧目丁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C H U A N B O传媒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研究从受众心理看都市家庭情感剧的热播关蕾(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综合频道福建福州350004)摘要:近几年来,都市家庭情感剧在各大电视台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不少剧都叫好又叫座,在都市家庭情感剧热播的背后,除了电视剧本身精良的制作水准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因素呢?本文尝试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来探讨都市家庭情感剧的热播现象,这类剧集除了给观众提供了娱乐性的功能外,还满足了观众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曝光效应让观众更喜欢收看这类电视剧,而移情现象让观众更容易入戏,伦理补偿心理使得观众在喜欢收看这类电视剧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通过了解受众的这些心理特征,我们发现都市家庭情感剧的热播具有其必然性。

关键词:心理需求曝光效应移情伦理补偿最近几年,以反映现代都市人爱情和亲情的都市家庭情感剧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深受观众喜爱,比如<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裸婚时代>、<蜗居>以及近期上映的(/b爸爸)、<辣妈正传>等,这些电视剧不仅在各大电视台取得了非常高的收视率,同时还引发了观众对剧中所反映的社会话题的热议。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从受众心理来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是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索尼娅利文斯通在(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中提供的基础性研究显示,观众是在他们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以多种方式解读电视节目的。

”1观众对电视剧的选择和接受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审美的情感体验过程,这种体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因此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社会性,而都市家庭情感剧热播的背后,恰恰折射出的是现代中国人在价值观混乱的社会中对家庭、亲情的再度思考,具有社会心理学的普遍意义。

一、都市家庭情感晨热播的社会青量和受众心理需求都市家庭情感剧是一类以表现城市中普通百姓生活为主,展现现代都市中人们所面对的矛盾冲突、情感纠葛,而不忘弘扬我们传统伦理道德的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4年时间,一个庞大的摄制组,制成电视剧25 集,在今天看来,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慢动作,而 央视拍摄此片的不计成本、精心打造,也可见一 斑。2019-2019年再次以原班人马拍摄续集,也 获得了许多观众的认可。






央视版红楼梦是1987年中央电视

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我国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
六、应对措施
1.大力重视培养青年专业导演人才
1. 只有重视培养编导人才,才能够使中国电视剧具有后劲,才 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2.2.要树立精品意识
3. 拍好戏,出精品。
3.紧跟形势变化,抢占自制剧的新高地。
以更加积极的态势投身于电视剧的拍摄。
1.4.保持中国民族特色
2. 中国电视剧的文本创作应该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特征,“越是 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四、中国电视剧的现状
1.中国电视剧在海外也受欢迎 2. 当代题材更能引起情感共鸣 3.题材雷同化趋势加剧。 4.精品匮乏,复播成瘾,翻拍成风,各大卫视轮番轰炸同一部剧。 5.好剧本难求,过硬的编剧队伍未能形成。 6.优秀电视剧导演匮乏 7.电视台、制片方、编剧方三方博弈。
美国 大陆 香港电视剧产业链的比较
5.发展“走出去”工程
通过自己的频道播出; 1. 和国外媒体的合作。
1981
三家亲
创 办 的 飞 天 奖

1981年播出的9集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是新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意义深远。时
家 佳 饰
隔27年,全新《敌营十八年》再度登场,剧集 罗
扩散为120集,由卧心、雄心、丹心三部曲组 茂
成。

全剧以中共秘密地下党员江波为主线,讲述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2框《爱在家人间》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2框《爱在家人间》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五四制

7.2《爱在家人间》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亲情,是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亲情,是孟母三迁的佳话;亲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

关于亲情,下列评论你不认可的是()A.亲情就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的那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B.有时我们感受不到亲情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感悟C.现实生活中,亲情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D.对成年人来说,亲情是可有可无的2、街道上,滂沱大雨,一位父亲被淋得全身湿透,而伞却一直举在儿子头上。

这一幕被网友捕捉到,传到社交网站后被疯传,短短13小时感动超250万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在作秀,为了提高网络关注率B.父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C.无私、永恒的爱,无微不至、不求回报的爱D.这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无需称道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游子吟》感动了无数人,诗中反映的是()A.子女对父母的思念和爱 B.思念故乡之情C.子女要孝敬父母 D.家庭中的亲情之爱4、观察下面漫画,你觉得下列属于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的是()①父母早起为我们做营养早餐②分享我们成长的进步③赋予我们健康的身体④陪同我们进出考场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5、到了初中阶段,同学们越来越希望父母能以平等的身份与自己接触,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教训自己,这反映了中学生()①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②渴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自己③懂的多了,觉得父母不如自己④越来越狂妄自大了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6、对下面的漫画认识错误的是()A.孩子的做法是不对的,当目的不能达成时也不要与父母进行“冷战”B.孩子应敞开心扉,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进行沟通C.当孩子与父母发生矛盾时应关闭心锁,拒绝沟通D.子女有心理问题要主动向父母回报,不应埋在心中7、周末,小雅写了一会儿作业,就到客厅看电视休息一下,被妈妈制止了:“不许看。

”小雅关上电视拿起漫画书,妈妈又说:“不许看漫画,写作业去。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史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史
电视的早期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电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 及。电视台的数量不断增加,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日益丰富, 从新闻报道到电影、音乐、体育比赛等各类节目。
广播电视媒介的普及
广播电视媒介的普及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本的降低,广播电视媒介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在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电视成为家庭中最重要的娱乐和信息来源之一。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融合
近年来,美国广播电视行业面临来自互联网媒体的竞争,开始与数字 技术和互联网融合,推出在线流媒体服务和数字化电视。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
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 广播电视系统,最初主要用于播放新 闻和宣传。
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快速 发展,电视成为家庭必备的大众媒介。
广告预算的转移
随着数字媒体的兴起,广告预算逐渐从传统广播电视媒介转移至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广播电视媒介需要寻 求新的盈利模式和增长点。
监管政策的影响
政府对广告内容的监管政策不断加强,对广播电视媒介的广告制作和播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严格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内容创新与监管政策
1 2 3
内容创新的需求
社会稳定与安全
广播电视媒介在危机时刻能够发挥重要的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作用, 维护社会稳定。
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与应用
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如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等。
产业融合与升级
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升级,推动了新 兴产业的发展。
人才培养与教育
06
案例分析:特定国家或 地区的广播电视媒介发 展
美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

电影和电视的利弊

电影和电视的利弊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看电视、电影已然成为现代人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电影和电视的利弊这一话题,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电影和电视的相关知识:长期以来,尤其是在中国,电影和电视一直被作为“影视艺术”并列提出,甚至认为,电影和电视因为同属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第三信息载体电磁波,因而是同一类艺术——“影视同一”,同属第七艺术。

就电影电视而言,相并列的意义在于关注的是电影与电视的共性,确切地说,是电影与电视剧的共性,即将电视当作是“延伸”的电影看待,在一定意义上,把电视的荧幕当作是“家庭化”的银幕,是高科技化的“家庭影院”。

其实,电影与电视之间虽有相同之处,但其间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别:1、概念和性质不同电影20世纪诞生的一种艺术类别。

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着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银幕形象,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一般而言,电影是一种综合了艺术和科技的综合性艺术,电影还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

不仅如此,电影还是一种由纯视觉艺术发展而成的视听艺术。

蒙太奇是电影最基本最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

电影的蒙术奇,除了镜头内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关系外,还包括画面与音响、音响与音响之间的组合关系,由此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片。

电影还可称为时空艺术,它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能将各种形式的时空组合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现物质世界的时间、空间关系。

银幕上的世界是一个特殊的时空复合体。

电影是各类艺术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导演是影片摄制的中心,他必须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进行全面设计、总体构思,充分调动各个艺术和技术门类的创造性,共同完成影片创作。

电视剧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电视剧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

电视机发展趋势

电视机发展趋势

电视机的发展趋势产设131李辉201311314105电视机自1925年发明后,迅速在全世界推广开来,早已经是每个家庭的常规家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机从最初的几英寸大的不清晰的黑白电视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电视到液晶电视再到现在的智能电视,人们对电视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电视受到强烈冲击,但电视机作为最普及的媒体娱乐工具其还是不可替代的,并且现在电视机也越来越朝智能化发展了。

1从电视机的形态来讲其发展趋势是大尺寸,超薄。

未来大板的趋势是必然的,原来的21、26寸基本没了,最小是32寸。

过去家里买一个34寸已经很大了,现在家里买一个46寸已经显小了,未来电视会越做越大。

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了,而大屏幕的电视更能满足人们对观看视频、玩游戏的需要2高清,3D,全息。

从最初的黑白到彩色再到现在的3D,电视机显示的画面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实。

如今的3D电视已经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3D电视现在也不在需要带3D眼镜就可以观看到3D效果了。

而现在已经出现了全息技术,全息电视机可以让画面就在人们眼前360度立体呈现,人们可以从任何角度观看,真正的身临其境,现在这种技术还不成熟,但这必将成为未来电视机的发展趋势。

3智能化是主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颠覆了整个电视行业,让电视产品拥有了更多可能。

电视机不仅仅用来观看电视节目,实际上,通过电视的大屏幕,我们可以与其发生更为丰富的互动,获得更多的服务,像是查看新闻、语音操控甚至体感游戏,许多曾经只会在电影中出现的画面俨然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

我们不再是被动的观看电视节目,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并且可以暂停、保存不要需要担心错过精彩节目。

我们可以不用遥控器只用语音就控制电视机。

智能电视机是电视机的发展潮流,而智能电视机的发展趋势:3.1:流畅的电视大屏游戏。

如今,很多人的休闲娱乐方式是宅在家里玩电脑游戏,长时间身体前倾,近距离固定姿势面对电脑屏幕,一伤视力,二伤身体。

小孩子看电视的好处和坏处

小孩子看电视的好处和坏处

小孩子看电视的好处和坏处孩子看电视的坏处1、视力下降看电视是属于画而整体认知,电视画面往往将人的视线相对集中在一个方向,看电视时人的眼球一般处于静止状态, 这对儿童的视力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学龄前的儿童,正是眼睛形成固定折射的时期,眼球的前后径短,晶状体尚未发育成熟,睫状肌很娇嫩,长时间看电视,减少了练习眼球运动的机会,导致视力下降。

中小学生近视和假性近视的逐渐增多与看电视过多存在着很大关联。

2、肥胖看电视是一种消极休息的亚状态,它远比参加户外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少。

儿童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缺少户外活动, 能量消耗减少,再加上电视广告常常能够促进食欲,儿童在看电视时常常吃很多零食,造成热量过剩,导致肥胖。

3、思考能力受到限制阅读文字的过程,需要我们充分的思考,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然而,与文字不同的是,电视以清晰、直观、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图像呈现信息,这种特点容易使儿童只看到结果, 忽略问题的产生,放弃思考和追问事物的本质,使得他们习惯于〃看〃而不愿也无需、无暇去〃想〃,感性取代了理性,造成他们思考能力的下降。

同时,生动形象的画面不如文字可以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想彖空间,导致他们思考能力受到限制。

4、想象力缺乏看电视占去了儿童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同时也减少了他们看图片、看画册、读书、游戏的时间。

然而,这些活动对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及其重要。

儿童在阅读时,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设想文字描写的情景,在这一过程中,其创造力、想象力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在游戏时,儿童通过不断实践,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其创造力也在其中得到发展。

然而,电视把现成的情景摆在儿童面前,他们既不用费心去想象,也不用费心去创造,而是直接接受,其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自然而然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导致想象力的缺乏。

5、影响亲子关系儿童看电视过多,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时间必然减少,而且许多家庭都拥有一台以上的电视机,父母和孩子各自看不同的电视节目,造成了一种新的隔离,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的淡化,削弱了亲子关系。

影视精品赏析(下)——电视新闻赏析

影视精品赏析(下)——电视新闻赏析

影视精品赏析(下)——电视新闻赏析影视精品赏析(下)——电视新闻赏析电视新闻的定义作为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电视因其听觉、视觉形象直接传送的传播特点和深入家庭、自由接收的传播优势,已成为具有最广泛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其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当代信息社会,电视新闻成为人类信息沟通的最重要渠道,对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组织作用和推动作用。

可以预见,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媒介生存环境的变革,电视新闻事业将进入一个更为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而数字化浪潮的涌起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必将进一步完善电视新闻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功能——人类信息接受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传播必然朝着更完美地传播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方向发展,这就决定了网络媒体需要更多地整合电视传播视听综合的传播特点,电视新闻将通过网络进入更为广阔的传播领域;另一方面,作为现代电子媒介的电视始终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趋于完善,在网络媒体时代电视仍然可能成为网络媒体的最佳载体——因为电视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系统轻易实现双向互动、提供交互式信息服务,所以说网络传播时代电视新闻与网络媒体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冲突,数字技术也将使电视新闻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关于电视新闻的界定曾有过种种论说。

上述定义的确立,是立足于概括其共性与个性:“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用以界分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新闻、电影新闻片的不同个性;“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则是对电视新闻作为新闻共性的界定了解电视新闻的概念,需要明确“正在”和“发现”这两个关键词。

正在——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使记者可以在新闻事件现场随着事态的发生、发展做同步的现场报道,卫星传送可以对远隔大洋的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让观众看到与事态本身同步进展的新闻报道,电视新闻将新闻的时效由“今天的新闻今天报道”变成了“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

央视经济节目传播语态探析

央视经济节目传播语态探析





l t r e 媒
研 究


语态 , 语言形态 的简称。媒介传播语境决 定着 媒介 的传 播语态 , 什么样 的语境决 定什 么样的表达 语态 , 么样 的表 什 达语态为什么样 的语境服务。通过最佳 的表达获得最 大的传 播效果是任何传播所追求 的终极 目的。而传播语态 的选 择基 本上取决于传 播者的定位 、 传播的 内容 以及传 播形式 。作 为 家庭 媒体 , 电视是 中国老百 姓 日常生活 中必不可 少的一 部 分, 电视 的家 用性特征 对于其语 态有特 殊要 求 , 媒体 传播 语 态 的选择不能不考虑这种特性。因此 , 探讨与研究传播语态 ,
央视经济节 目传播语态探析
孙凤 毅
( 中央财 经大学文化与传媒 学院 北京 10 8 0 0 1)
摘 要 :媒介传播语 境决定着媒介 的传播 语 态, 选择传 播语 态的根本依 据在 于传播者 的定位 、 传播 的 内容 以及传播 形式。电视 经济节 目因其特殊性 而在传播过程 中不时会 受到 阻碍 , 电视 家庭 性 的收 视 特 征 决 定 其 必 须选 择 恰 当的 传 播 而 语 态。本 文从传播 学 角度 , 目前 中国经 济媒体 传播语 态进 对 行探讨 与分析 , 以中央电视 台经济频道 为例 , 并 以期 对 于提 升 电视经济传媒的影响 力有所裨益 。 关键词 :电视 经济媒 介 经济资讯节 目 传播语 态


其 次 ,我 国现有的经济 形势和 广播 电视体 制 ,也 使得 C T一 C V 2很难能成长为一个专业财经频道。就我 国现有 的经 济体制 和发展 水平而言 , 无论是从信 息 的资源 , 还是从 信 息 的 开 放 度 和 信 息 的含 金 量 上 来 看 , 不 足 以支 撑 一 个 经 济 专 都 业频道。专业财经频道 的出现将在很 大程度上 受制我 国的经 济 环境和发展水平 , 同时 会受制于我国收费 电视体制 的成 也 熟 。 如今 的 条 件 下 , 在 中央 电视 台一 2经 济 频 道 选 择 “ 经 济 ” 大 的传 播理念有其合理 性与现实意义。在这 里“ 大经济” 已经 不 是一个经济专业 性的概 念 ,而是一 个社 会传 播领域 的概 念 , 对其外 延的定 位 , 不是沿 用经济领 域 的标 准 , 而是借 用 了社 会学范畴的标; 隹。由此 , 我们可以看出 ,大经济” “ 不是抛弃而 是包含 了原有的经济理念。“ 大经济” 是一 个动态和倍增 的具 有高度 时代性的范畴。通俗地说 , 凡是与钱 , 与财 富和其 转移 相关的就是大经济。 最 后 ,专 业 ” 众 的 需 求 绝 非 是 “ 业 的 ” 专 业 人 士 也 “ 受 专 , 同样会 有大 众化的普遍 或者 共同 的喜 好 , 在传播 过程 中“ 窄 众 ” “ 众 ” 间 不 是对 立 的 。电视 是 大 众 传 媒 , 囿于 我 国 与 大 之 而 市场经 济的 发展水平 , 经济类 的观众 仍然只能 是一个 “ 纯 小 众” 。高人户率与低收视率之间的偏差 , 就是这种 现状 的真 实 表现。当然 , 我们并不排斥 “ 小众 ” 目的存在 , 节 但是“ 小众 ” 节 目的入 口必须 是开放 的 , 也就是说 , 它必须假 定观众 是没 有 任何 的基础 性知 识储备。按专业 类别分割的小众节 目, 充斥 了大量 的专 业化术语 , 从大众接 受的角度 , 为收视 提升设 置 了人为 的屏障。专 业并 不意味着排 斥其它, 走上 “ 对” 绝 之路 , 做 “ 粹” 正如哲学而言 , 纯 , 世界 的事 物是对立统一 的, 是互相 联系 的。 电视是 大众媒体 , 是为大多数人 的利 益服务 的。其 实, 国 C B 美 N C财 经 频 道 在 周 末 的 时 间 里 也 播 出大 量 的 休 闲 娱 乐节 目: 录 片、 口秀 、 险 、 育 、 量 的赞 助节 目等 纪 脱 探 体 大 等; 非财经 类节 目也 占了 5 %。世界上 的事物并不 存在 “ 0 非 黑 即白”没 有绝 对的事情 , , 极端多元化与极端 专业化一样 不 可 取 , 要 在 两 极 之 间 求得 均 衡 。 既 防止 专 业 象 牙 塔 又 避 免 需 多 元拼盘 , 平衡 专业化和 大众化 , 抓牢 目标 观众也 兼顾扩 大 观 众 面 。 这 样 可 以 比较 好 地 平 衡 专 业 化 与 大 众 化 之 间 的 矛 盾, 同时也可以有利于实现“ 双赢 ” 。 二、 口语体 : 变权威语言 为叙事语育

影视鉴赏课程第一章 影视艺术总论

影视鉴赏课程第一章  影视艺术总论

第一章影视艺术总论第一节电影与电视电影和电视是众多的艺术门类中最年轻的现代艺术,两者共同组成了影视文化,对20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正如贝尔所断言,“当代文化正变成一种影像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书写)文化。

”①虽然人们将电影和电视同称为“影视艺术”,但实际上两者是有一定区别而又十分相近的两种艺术。

不过,电影和电视在审美特性上有着相同之处。

对于影视艺术进行鉴赏,首先就要了解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基本区别以及两者共同的审美特征,这是鉴赏的基础所在。

一、电影与电视的区别艺术种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不同的物质手段,如绘画的物质手段是线条、色彩,文学的物质手段是文字,舞蹈的物质手段是人体等等。

人们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物质手段的感知来区分不同的艺术形式。

同时,一种新的艺术往往是随着新的物质手段而出现的,如电影是由于活动摄影机和放映机的发明而诞生的,电视是随着电子传播手段的发展而问世的。

所以,电影和电视在形象构成、传播和接受的物质方式上的不同形成了这两种艺术的基本区别。

“电视的视觉要求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完成的作品是播映在一个很小的屏幕上的,并且往往是供家庭观众在一间半明半暗的房间里观看的,同时还有各种分散注意的情况。

因此,远景镜头、中景镜头和结构上的细微变化大都不能引人注意,就像一幅出色的绘画印在邮票上会使细节丧失无遗一样。

只有特写镜头具有视觉感染力。

照明处理也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只剩下一个或亮或暗的画框。

尽管在视觉影像上进行了富于创造性的努力,但是最后播放的仍然是一幅完全缺乏微妙细节的非常小的画面,而在放映影片时,视觉影像正是由这些细节构成的。

”②这段话大致说出了电影与电视之间的差异。

(一)成像原理不同。

电影是光影成像,它的传播工具是摄影机、感光胶片和放映机等光学设备。

摄影机通过感光将拍摄对象摄取在胶片上,经过胶片冲洗,复制拷贝,最后由摄影机将影像投射在银幕上。

相比于以光学、声学、化学、机械学等为技术基础的电影,电视是一种电子传媒,它是电子信号成像。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名词解释部分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名词解释部分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名词解释部分1. 广播电视文艺广播电视文艺通过广播电视媒介欣赏的文艺,它是文艺与现代化传播手段的结合,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按照一定的社会目标,反映或直接组织社会艺术创作活动,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加以广播化或电视化的再创作,并最终以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表现形态播出。

2. 调频立体声广播调频立体声广播是1979年8月黑龙江省广播事业局开始研制立体声广播,于当年9月做出了中国第一台立体声调制器,12月开办了立体声广播。

立体声广播利用人的双耳特性,在节目中同时发出左右两个声道的信号,使收听者从收音机左右两个声道的喇叭中同时听到声音,从而得到全方位、层次分明的立体感和临场感。

它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听觉审美欲求,丰富与提高了受众的听觉感受力。

3. 双向交流双向交流,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热线电话的反馈,将受者当下的审美感受即时回传给传者,实现艺术传播与欣赏反馈的共时性。

4. 多极交流多极交流指的是受众之间通过热线电话以主持人为中介实现的交流。

5. 广播剧广播剧是伴随无线电的诞生而问世的特殊剧种,是以电磁波为载体深入千家万户的“无限电剧”(或称“空中戏剧”),它以广播为媒介,运用戏剧技巧,将思想、文学与动作转化为听众头脑中的赏心悦目的图景,是一个富有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听觉艺术、想象艺术。

6. 传统形式传统形式就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戏剧式的(或小说、故事式)结构形式,传统的音乐、音响运用形式。

7. 电视文艺电视文艺以先进的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电视独特的声画造型为表现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对各类文艺作品进行加工、综合、创造,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的特殊屏幕艺术形态。

它具有视听艺术的综合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8. 样板戏样板戏是“文革”期间出现的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

指一批创作于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主要反映传统政治立场的作品,其政治意义远超过文化价值。

样板戏的影响力在文革达到顶峰,不仅是国家当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

雷蒙德·威廉斯电视理论解析

雷蒙德·威廉斯电视理论解析

摘要威廉斯作为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理论家之一,他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本人论文的重点是威廉斯的电视理论,论文共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集中分析电视的先进性。

威廉斯为电视正名,充分肯定电视作为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提高民众文化水平、推动民主建设、促进全球范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集中分析电视的局限性。

随着电视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威廉斯对电视也存在进一步的认知。

他认识到在电视美丽的外表下,暗藏着某些利益者的祸心,这些破坏民主的邪恶力量充斥在电视发生作用的每一个环节。

具体表现在知识的全景展示带有选择性,民主的表现带有局限性,更重要的是电视推动了文化帝国主义的进程。

第三章,在威廉斯对电视正反两当面作用的分析之后,我们面对电视需要树立理性态度。

首先重视知识给予和体验的有机结合,其次,突破电视民主体现的局限性,追求表象与实践的统一。

再次,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背景下,追求文化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完美融合。

总之,威廉斯的电视理论是其反精英文化思想的有力呈现,了解思想的具体内容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威廉斯的文化理想,另一方面,我们以威廉斯的电视理论为武器,全面分析电视利与弊,理性面对电视推动的全球文化交流的碰撞与融合。

关键词雷蒙德·威廉斯电视文化利与弊AbstractWilliams as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theorist is one of the founder of the Birmingham School, and his book "Culture and Society" and the "long revolution" has opened up the culture of anti-elitist way for the laid the foundation of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Williams scope of the study involving almost all fields of social science, and have made high attainments. Our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focus on Williams's television theory, his theory is the television part of the study the entir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The main research focus on "communication" and "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Form", "Materialism and cultural issues" (1980) monograph. Williams opened up the research results spread Marxist theory of the British precedent, and through his writings on the field had a lasting impact.Williams, the television we hav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or analysis theory, the first part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television. Williams TV rectification of names, fully affirmed the TV as a unique form of culture, in raising the level of popular culture, promoting democracy, promoting global cultural exchange active role.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limitations of television.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systems, Williams on the TV there are further awareness. He recognized the beautiful appearance on the television, the hidden interests with those of the evil in some of these undermine the democratic forces of evil play a role in the television filled with every step. Embodied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panoramic display with a selective, wit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erformance of democracy, is more important is television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imperialism. The third part, in William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face of television analysis of the role, we need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approach to face television. First,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mbination, followed by the breakthrough of democracy reflects the limitations of television, the pursuit of the unity of appearance and practice. Agai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ultural exchange, the pursuit of cultural nationalization of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with the world.Key Words Raymond Williams the television Cultur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引言引言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是英国文化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伯明翰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电视剧观众调查报告流行剧集和观看习惯的变化

电视剧观众调查报告流行剧集和观看习惯的变化

电视剧观众调查报告流行剧集和观看习惯的变化电视剧观众调查报告:流行剧集和观看习惯的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视剧观众的观看习惯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通过对电视剧观众的调查研究,探讨流行剧集和观看习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一、调查背景为了解电视剧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对流行剧集的喜好,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观众,调查内容包括观看电视剧的频率、观看平台的选择、喜欢的剧集类型等。

二、观看频率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观众对电视剧的观看频率有了明显的变化。

过去,观众通常会每天晚上固定收看电视剧,而现在,观众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观看。

有些观众会选择在周末或休息日一次性追剧,而有些观众则会选择在碎片化的时间段观看,比如在上下班途中或者休息时间。

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时间变得更加宝贵。

观众们更希望能够自由安排观看时间,而不是被固定的播出时间所限制。

三、观看平台的选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观众观看电视剧的平台选择也发生了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电视剧,而不是传统的电视机。

这主要是因为网络平台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观看方式,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选择观看剧集,而且还可以随时暂停、回放和跳过广告。

此外,网络平台还提供了更多的剧集资源,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观看,而不再受限于电视台的播出安排。

这种观看方式的改变,使得观众更加自主和多样化。

四、流行剧集的变化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观众对流行剧集的喜好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观众更倾向于追逐热门的偶像剧和家庭剧,而现在,观众更加注重剧情的质量和创新性。

他们更喜欢那些有深度、有内涵的剧集,比如古装剧、悬疑剧和科幻剧等。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观众对电视剧的审美要求提高了,他们希望通过观看剧集来获取更多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的文化素养提高,观众对剧集的要求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电视媒体悲剧时代的到来

电视媒体悲剧时代的到来

电视媒体悲剧时代的到来陈刚【期刊名称】《中国传媒科技》【年(卷),期】2013(000)023【总页数】2页(P19-20)【作者】陈刚【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从整个传播的进程来看,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报纸的悲剧时代。

2010年美国报业广告收入(含报纸网站收入)相当于1950年的水平,2011年,再创1950年以来最低水平,2012年继续下降6.8%,2013年预计下降7.3%。

也就是说,报业的规模已经无可逆转地退回到1950年以前。

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美国报业的灭顶之灾以直播的形态惊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近年来,中国的报纸也开始呈现明显的日落西山之象,广告收入不断下滑,而据了解,报业的利润滑坡的更为严重。

但过去的十几年来,互联网并没有对电视媒体带来大家所想象的那种恐怖的冲击。

还是以美国为例,美国电视广告的收入近十几年来一直高位波动,较为稳定,甚至还略有增长。

那么,互联网的大潮是不是不会波及到电视媒体?还是没有开始?将来电视媒体的命运也会同报纸媒体一样,覆巢之下,没有完卵?我个人的观点是,电视媒体的悲剧时代,刚刚开始。

美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在80%左右,远远超过中国,这么高的普及率,电视发展仍然很稳定,原因在哪里?而且美国的视屏网站发展也较为成熟,似乎对电视媒体的发展没有太大影响,怎么解释?我认为,首先由于影视内容不像平面媒体内容的生产那样简单,对专业性和技术有特殊的要求,电视媒体长期积累的内容生产的优势,是互联网平台在短期内无法超越的。

而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无论是互联网的桌面PC、Pad,还是手机,都是个人终端。

家庭是社会最重要的核心单元,在家庭空间中,电视始终牢牢地占据着自己的位置。

也就是说,之前阶段的互联网无论怎样发展,都没有冲击电视作为家庭中不可替代的终端的位置。

电视作为占据这个空间的唯一的家庭终端,其价值当然是比较稳定的。

每个人会自己上网,看Pad,玩手机,但回到家庭,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电视是无法逃避的选择。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在当今这个新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广播电视节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广播电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创新发展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信息传播的快速与便捷。

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这使得他们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期待值更高。

传统的定时定点播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众的选择,而新媒体平台则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创新方面需要下足功夫。

首先,节目选题应更加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例如,针对当下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养老问题、教育改革等热门话题,制作深度报道和讨论节目,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挖掘一些鲜为人知但具有价值的故事和人物,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角和体验。

其次,在节目形式上也要大胆创新。

传统的访谈、新闻播报等形式已经不能完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可以引入真人秀、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多元化的形式,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比如,一些电视台推出的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通过设置各种有趣的任务和挑战,展现明星的真实一面,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再者,注重节目品质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画面质量、音效还是剪辑手法,都要向高标准看齐。

运用先进的拍摄设备和技术,打造出更加精美的视觉效果;精心挑选和编辑背景音乐,营造出合适的氛围;通过巧妙的剪辑,使节目节奏紧凑、引人入胜。

在新媒体时代,互动性成为了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让观众能够实时参与节目讨论、投票、提问等,增强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联系。

比如,一些新闻节目在播出过程中,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收集观众的观点和意见,并在节目中进行展示和回应。

此外,跨平台合作也是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与网络视频平台、移动终端等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例如,将热门的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并在电视台和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电视与电影的区别

电视与电影的区别

电视与电影的区别一电视和电影都是声话艺术的综合表现形式,它们有着很多内在的相通性,但是也存在和很大的区别,我们就其各自的特点来看一看它们之间有那些区别:1.发展历史不同:电影诞生于1895年,而电视诞生于1936年11月2日;电视是在借鉴电影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视是对经验的累积,电影是对未知的探索;电视节目更多的是对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模式的再创造,电影是去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电视在历史中,电影在未来中;2.制作流程不同:随着新技术的运用,电影与电视两者之间的传统区别正在逐渐消失,甚至两者开始趋于结合,如今在影院上映的电影成为电视节目早已不足为奇了;而用电视的编辑方法来制作电影,也已很普遍;作为两种相似却有不同的媒介,电影和电视之间自然是会有它们在制作工艺流程是的异同;电影和电视制作流程上的差异,应该从拍摄和后期制作两个大步骤中去寻找;首先,从拍摄过程上来看,主要是设备选择、图像制作以及布光和录音上的区别:第一、设备选择方面的不同,是指化学影像和电子影像所需要的设备上的不同;一般,电影所使用的是胶卷,而电视则是使用磁带;电影的黑白与彩色多是取决于电影胶卷的,且电影胶卷的选取要顾及拍摄地点的光照;而磁带本身并不决定拍摄颜色;另一方面,电影一般是使用摄影机;而电视则是使用摄像机;摄像机所摄取的光、色信号不仅可记录在磁带上,还可通过录像机直接传送到电视台的播放系统;第二、图像制作方面,不同点是镜头上的讲究及颜色;一般电影十分注重镜头,如果拍摄中达不到导演的预期效果,一个镜头就会NG很多次;而在电视现场直播节目中,反复预演是不可能的;在色彩方面,电影胶片有彩色和黑白之分,通常是通过使用与所用的光匹配的胶卷来补偿彩色的变化的;第三、照明布光,以及录音上的差异;在布光上,产生同样的效果,电视节目比电影花的时间要多很多;电视倾向于在整个表演区域布置大量的光,形成相当平的布光,也因此电视制作应避免强背光照明和极端的高亮度;但由于胶片的较高光敏感度,所以电影外景地使用更低光照度和更逼真的照明技术会更易更节约时间,但同时电影的单机拍摄方法却也很耗时间;录音方面,电影制作一般使用双系统记录,电视是使用单系统录音的;其次,后期制作过程中,电影与电视的主要体现在步骤上,使用设备上,以及编辑上的差别:一、在后期制作步骤上,电影与电视相比较,电影步骤更麻烦;胶片在编辑之前要进行冲洗底片和印制样片的过程;而在编辑之后,还需进行双片受审、套底、转录光学底声、声画合成、校正拷贝、标准拷贝、发行拷贝等程序;这些对于电视而言是不需要的;在设备上,由于后期制作中电影所要进行的程序更多,所以其所需设备也相应更多;;电影在后期制作中要用到的设备有:量片机、套片机、声画编辑机、接片机、接片器、洗片机和印片机;在放映过程中,电影需要放映设备、放映场所、放映银幕等组成完整系统,而电视则是通过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受来实现播放的;在编辑上的差别,一般电影是以物理方法剪辑,也就是将一个个拍摄素材镜头分剪开来,形成独立的素材片段,修改时需要新剪辑再接好;并且在声响编辑方面,电影要把剪辑后的各种声音都混录到同一磁片上,然后进行转录光学底声,最后根据画面进行声画对位;由于录像机在电视制作中采用数字非线性编辑,由此,电影所需进行的编排、修剪对齐、挑出落选镜头等工作在电视编辑中都由编辑内部电子化地完成了;电视通过数/模转换系统进行素材数字化,而电影若需要进行数字非编,则需先进行胶转磁的程序;总体而言,电影在制作工艺流程上要比电视讲究,也比电视的制作更麻烦;而电视相比较而言则简单了许多;但其实电影和电视在技术上早已相互交织在一起了;胶转磁、磁转胶设备的应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3.收视成本不同:包括收看成本和资金投入成本不一样,收看电影除网络电影和电视电影外需要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属于一种集中收看行为,并且,观赏电影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即电影门票一般都在几十元以上;而收看电视是一种随意性较强的观看行为,收看电视一般在家中,收看成本也比较低;电视是每天用的,电影是奢侈品;所以,有钱有时间时才可以消费电影;电视是消耗时间,电影是节约时间的;电视动辄几十集,对于家庭主妇等人非常合适,电影1、2个小时,对繁忙的人比较有用;电视五花八门,电影相对独立;看电影的人共同点较多,而所有人都可以看电视,他们领域也有所不同;相同时间长度的电影经济价值高于电视;4.拍摄方式的不同:1纪录介质还原度不同带来的拍摄方式不同,影摄影采用胶片机,记录的介质是胶片;而电视摄像机录的介质是磁带;二者的还原度不同将导致对物体表现方式的不同;2作品播放屏幕的尺寸不同带来的拍摄方式不同,摄影机常用在电影、广告等节目上,表现的是大屏幕、大场景;而摄像机用在电视栏目、电视剧上,表现的是小屏幕;这种不同将体现在拍摄的理念上;例如:电影的屏幕很大,我们可以看清楚细节,所以摄影常用远、全;而电视的屏幕小,摄像就常用中、近景;3拍摄设备使用方式不同,摄影机用的是胶片和DAT,而摄像机用的是磁带;拍摄录制的方式都不同;5.电影场景比较唯美电视剧比较简单:电影由于时间较短,对故事的浓缩、提炼,追求最强的艺术性;而电视,比如电视剧,由于连续性播放的特点,播放持续时间长,在故事情节上能够充分展开,容易让观众觉得电视看起来浅显易懂;电影所表现的是故事的结构,拍摄的手法;以及他的综合性的艺术体现;音响、剧情、主题曲、导演、编剧、制作等等;而电视剧他是个细腻的东西;电影可以极端点,跳跃大些,结构要求更严谨,要能让人一口气看下去,可以适当地刺到痛处;适合在黑暗里独自品味;电视相对要中庸些,温馨些,结构可以适当松散些,要能让人从中间看起,也能看懂看下去,看完一集还得留些余味想看第二集,搔到痒处就差不多了;要适合一家人边吃晚饭边一起看; 例:电影与电视剧的区别:一个人很忧伤电影:是一个近景或特写镜头,一张忧愁的脸;电视剧:乙对甲说:甲,你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好,是不是有什么心事6.技术上的差异:电影是“光和影造成的”它用摄像机将人物或其他摄像的活动影象摄取在条状赛璐格胶片上,然后通过电影放映机传动系统投影于荧幕……简言之,电影是按照视觉暂留特性,光影生成和物象反映的原理成像;而电视是用电子方法传送活动图象,它由电视播控、电视发射和电视接收三大技术系统组成电视总系统……所以,电视是“像素成像”成像原理不同必然带来视觉效果的差异,电视影象的清晰度一般都低于电影;所谓“热”传播媒介,就是指电影画面的清晰度高,还原好,纵深感、层次感鲜明;而电视影象清晰度低,解像力差,透视感弱,属“冷”传播媒介;同样一部影片,在电影院放映或在电视台播放,效果往往不同;7.剧本创作方面不同:电视剧剧本,故事性是第一位的.文字要清楚交代人物关系,事件发展要有常规逻辑性.细节处理最好严密,人物相对电影要多,关系也相对复杂;单线条的故事是很难受欢迎的,但多线条关系必定是条理清楚的;电影剧本基本分两类,商业类电影,艺术类电影;商业类电影有部分类似电视剧剧本,即故事是第一要素,叙事讲究基本逻辑;而艺术类电影,情绪是第一位的,文字是为心情服务的;故事可以跳跃,甚至可以根本抛弃故事,人物关系可以非常规.但两类电影剧本,都以烘托气氛为主;简单说来,电视剧是讲事的,电影是讲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而电影则是导演的艺术了;8.电视与电影的区别最关键的是在于存储的介质:传统的电视应该是“磁传教的”,传统的电影侧是“胶片传教”;我说的是传统的;比较老的电影,都是胶片拍的,胶片的质量也不一样,一般而言,胶片拍的电影是比较不清晰的,不过现在的电影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大体与电视差不多;传统的电视是磁带,所以叫磁传;9.宽容度不同:电视摄像的宽容度是1:32,而彩色电影的宽容度是1:64,黑白的是1:128,都大于电视;宽容度就表现了摄像机所能正确反映景物的最高亮度最底亮度的范围比;电视摄像的宽容度值是影视造型艺术中的最低值;如果电视摄像的宽容度小于1:32,将无法再现自然界景物的真实感觉;10.电视剧重在剧情,而电影就是重在影象效果:电视情节的曲折和扣人心弦,能够让观众忽视演员的表演;加上电视是连续剧,一场紧接着一场,偶尔有什么瑕疵,观众也会理解;电视剧可以靠语言来推进情节,许多细节,均可以为语言掩盖或者强调;电影则不同,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要演绎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靠的不一定是情节,而是人物性格;语言在电影中要求特别精炼,说多了废话,电影肯定不经典;如果人物性格不突出鲜明,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演员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只能说是失败了;电影需要演员有一定的演技实力,所以一般演员都会先选择演电视剧;电影的时间较电视剧短很多,它要求演员必须精确完美地展现每一个画面与镜头,对演员的演技要求很高;电视剧重视的是连续性,它要求演员具有演技的持续性,拍部连续剧有时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期间走遍各个不同环境和气候的地区,需要演员十分敬业和十足的耐力,所以应该来说,电视对演技的要求没有电影高;11.关于电影与电视品质的区别:1从图像结构的组成上,电影胶片与电视不同,表现在电影是以一幅一幅完整画面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是逐行扫描方式,而电视一般采用隔行扫描的方式;2目前为止电影胶片的成像质量具有很高的水平,在动态范围上,胶片的动态范围超过电视摄像机的5倍;而且由于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过程不一样,所以类似伽马曲线特性不一样;3对于电影摄影机来说每秒所拍摄的格数是可以任意设定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拍摄格数来实现速度效果,放映时的速度是不变的;而电视在实现变速效果是采取另外的方式,摄像机的拍摄速度是固定的而要实现变速效果只能通过改变重放速度来改变,这就使得慢速重放高速运动画面时由于过多的重复同一幅画面而使得图像不够连续;12.针对受众范围不一样:电视是大众化的,而电影相对来说是一种小众传播;13.宣传力度不一样:电影的宣传投资费用及力度都相对电视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最终的赢利方式不同;14.传播技术手段不一样:现在电视多是卫星传播,可以使世界范围内的观众在不同的场所内却可以同一时间观看同一节目,传播范围比较广泛,而电影主要靠固定的电影院放映;15.艺术种类不一样:电视发展形成多种艺术种类,比如说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音乐、电视广告、电视综艺节目等;电影则没有这么多的种类,主要是电影故事片;电视的再生产成本来源主要靠广告,电影则主要靠票房收入;16.普及率不一样:电视普及方便所以普及率高,而电影需要播放接收设备比较昂贵电影与电视的区别二长期以来,尤其是在中国,电影和电视一直被作为“影视艺术”并列提出,甚至认为,电影和电视因为同属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第三信息载体电磁波,因而是同一类艺术——“影视同一”,同属第七艺术;就电影电视而言,相并列的意义在于关注的是电影与电视的共性,确切地说,是电影与电视剧的共性,即将电视当作是“延伸”的电影看待,在一定意义上,把电视的荧幕当作是“家庭化”的银幕,是高科技化的“家庭影院”;其实,电影与电视之间虽有相同之处,但其间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别:1.电视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无论从艺术形象的形态时空、动静,传播和接受途径视觉、听觉及想象等,还是创造形象的手段形体、色彩、线条、声音等来说,其媒介和手段都是不相同的;有些人认为,现在是“后电影时代”,电影片也可以制成VCD、DVD,甚至通过数码传播,直接在电视上播放,故而影视是同一体的;其实,这正是“影视同一”造成的误认;电视艺术作为一种艺术门类,除了电视剧外,它还包括MTV、电视舞蹈、电视广告艺术,以及正在成型的电视漫画、电视漫画小品等,我们能要求观众买票到电影院关在全黑的大房间里“看”MTV吗显然是绝对行不通的;即使是电视剧,因为电视剧的主要形态是电视连续剧,我们能要求观众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场所中观看电视连续剧吗显然也是行不通的;至于将电影片拿到电视上放,或者是依据电影故事片的艺术原则拍摄成的电视片——被称作为电视电影或电影电视,两者在实质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在根基上它们仍属电影艺术类型;2.电视与电影科技上的差异:电影是“光和影造成的”,它用摄像机将人物或其他被摄体的活动景象摄取在条状的赛璐格胶片上,然后通过电影放映机传动系统投影于银幕,简言之,电影是按照视觉暂留特性,光影生成和物象反映的原理成像;而电视用电子方法传送活动图象,它由电视播控、电视发射和电视接收三大技术系统组成电视技术总系统;所以,电视是“像素成像”;成像原理的不同,必然带来视觉效果上的差异,电视影象的清晰度一般都低于电影;所谓“热”传播媒介,就是指电影画面的清晰度高,还原好,纵深感、层次感鲜明;而电视影象清晰度低,解像力差,透视感弱,属“冷”传播媒介;同样一部影片,在电影院放映或在电视台播放,效果往往不同;3.电视与电影欣赏形式的不同:群体性的电影放映场所,固定式的观众观看点,与私密性很强的家庭电视机摆放,非常随意的“个体式”观看,造成了电影的定向性观赏与电视的随机性观赏、电影观赏的确定性与电视观赏的不确定性的不同; 4.电视与电影的评判标准不同:电视依靠的是收视率来评定成败,节目质量的好坏和在受众中的预期传播效果是否实现的标准,而电影重要是靠票房,叫座率;5.电视与电影传播的技术手段不同:电视的发展经历了卫星传播和有线传播,特别是卫星传播的运用,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观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方却能够同时接收、观看同一节目;而电影却受着观看场所和放映时间的限制,是一个固定时空的接受——观众必须集中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场地,比如:剧场、电影院; 6.电视与电影选择性的不同:电影院的电影是放映给一种“不自由的观众”,他们或多或少是被强制地在那儿看影片,因为他们是买了票来看电影的;但电视却是在家里放的,不是为“不自由的观众”播放的;电视的观众不仅不必买票,而且只要按一下遥控器,自己就可以随意观看自己喜爱的任何节目;7.电视与电影的放映环境及观众的注意力不同:在漆黑一片的电影院里,观众的注意力几乎是处于一种催眠状态中,他们死盯着闪烁的银幕,目不转睛,除了揉搓纸袋声、吃爆米花声、情人的私语声、孩子们蠕动声以外,足以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减少到了最低度,因此观众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电影吸引的;但电视却不同,人们是很少在一片黑暗中看电视的;这里没有反映机催眠的嗡嗡声,而是室内人们的说话声,闲聊声,都在干扰观众在看电视时已经很弱的注意力,并且又有一个数字按扭,容许观众改看另一个更有趣的好节目;8.电视与电影在节奏上的不同:电视剧画面与电影的差异,就在它的节奏上,一般认为,在蒙太奇的节奏控制上,电视剧要比电影缓慢、平直一些,电视剧尽量减少节奏上的冲突;电视画面的功能总体来说以叙事为主,而电影画面的功能除了叙述以外,还负载了很大程度上的艺术表现功能;这一差别导致了电视与电影在剪辑上的许多差异;例如,电视画面的剪辑一般来说,较为平实、遵循一定的模式,力求准确地揭示情节和人物,变化较少;而电影画面的剪辑则是千变万化,每个导演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剪辑方式,以达到他们对生活、社会的不同观念的展示;电视的拍摄中,要求用简单的镜头准确地展示环境和人物关系,而且电视相对电影来说,时间较为充裕,所以在剪辑中,一场戏的镜头往往较少,节奏也显得慢一些;而电影的拍摄中,每场戏的镜头力求精美和全面,要完整地展示空间和人物的情绪,并且电影的时间相对较少,所以每场戏的镜头较多,节奏也比电视快;如果说电影画面的节奏是“艺术”节奏,那么,电视剧画面的节奏就是“生活”节奏;电视剧的这种画面节奏避免了电视图象与生活图象之间的强力反差而引起的审美上的不适应,因为电视剧的观看本身就是家庭“生活”,而电影的观赏因为是在封闭、黑暗的电影院环境中,“艺术”的假定是观众倾向于画面节奏与生活节奏的巨大反差,这也是摄影特技和剪辑特技多用于电影,甚至成为电影的主要特长之一的原因;9.电视与电影声画造型上的不同:由于大银幕和影院内的特殊观赏环境,是电影艺术更加关注造型力度,往往以新颖鲜明的声画造型来打动观众的心;10.电视与电影叙事方式上的不同:电影也离不开叙事,但它的叙事强调浓缩、残缺、不完整,并跳荡性较强,只是为了连接、铺垫一些精彩的造型点;当然这里还包括声音造型,如果失去了声音,将会弱化甚至失去立体感;突出造型的冲击力是电影的一个显着的艺术标志;当声音进入电影时,电影用画面造型来叙事的特征已经非常成熟,因而声音便也自然承担了这种“造型”叙事功能;而电视剧的声音是一开始就与画面“共存”的,因而声音和画面一样,更主要的是承担起以“叙述”为主的功能;11.电视与电影观看的视角不同:电影为我们虚构了另一个世界,是一种飞跃的现实;观看电影,人们仿佛在观看自己生活以外的另一个世界里故事,人物之间的情感等,而观看电视,人们看到是自己周边的人、情、事,是现实的延长;比如电视剧,人们或多或少的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真实生活中的影子,仿佛在看自己的日常生活;12.电视与电影观看的兴趣点不同:电影叙事较强的浓缩、残缺、不完整,并跳荡性,观赏者面对对捉摸不定的故事情节,强烈的窥探欲让其对故事的结局非常关心;而,面对电视,比如电视剧,由于其有一定的相当固定的模式,再加上电视剧连续播放的特点,其长的特性,使得观众对电视剧故事过程的关注多于结局; 13.电影与电视空间造型的功能不同:空间造型对于电影来说,主要是承担制造画面情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电影更偏重于在大场面、大空间内展现的题材,高视点、大视野;这是因为电影银幕大,观赏环境和条件特殊,可以运用远景、大全景来描写广阔的场面,体现出一种纵深感,造成一种大气势,渲染出一种特殊的氛围,从而瞬间爆发强烈的冲击力;对于电视来说,比如电视剧,空间造型的这种功能被更多地“转移”到了人物语言中;14.电影的“画”与电视的“话”的不同:一般来说,在同样的篇幅里,人物对话,电视剧比电影多;以叙事见长的电视剧通过大段的对话弥补小屏幕画面信息量的不足;而且,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不可能时刻凝神于屏幕之上,通常是边看边听,边听边看,甚至是只听不看也能明白剧情;而电影,主要是视觉的艺术,其次才是听觉的艺术;15,电影与电视的观赏感觉不同:随着电视普及率的提高,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拥有电视,电视越来越作为一件“家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观看电影可能被视为一种“艺术享受”,然而,收看电视节目,比如观看一部电视剧、新闻、天气预报等等,仅仅是一种随意的“生活享受”而已;16.电视画面和电影画面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1画面小,家庭化电视画面就其外形而言,虽然有尺寸的变化,但不会无限变大,小屏幕是电视的独特之处,也是和电影的主要区别,人们把电视称作小电影;具说索尼公司在筑波科学博览会上展出了宽40米,高25米的巨大荧光屏幕,比电影宽银幕还要大,尽管制作大屏幕电视已成现实,但决不会深入到家庭;电视画面面积小是个局限,但却是家庭化所必需的,这也正是它的优势所在;可以断言,电视画面小的特点永远不会消失,因为要每个家庭都安装电影银幕那么大的电视机是不现实的;电视画面小的特点,要求多拍一些近景和特写,有人把电视称作特写艺术;这种提法有点绝对化,这是从画面小的特点提出的;其实电视画面小,并不排斥全景和远景的运用,关键不能太多;电视画面小,是个弱点;人物多了就看不清面孔,其气氛镜头远不如电影出效果;所以很多电视剧创作者主张在一个场面里的人物不能过多,要尽量避免群众性的大场面,2画面层次不如电影丰富这一特点,是从摄像造型这个角度提出的;是个技术问题,但和艺术效果有密切联系;电视画面层次少主要是摄录设备的动态范围小的原因所至;所谓动态范围是指摄录机按比例传送和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本领;类似电影胶片的宽容度;电视摄象机的动态范围一般在1:28-1:30之间,而现代的彩色电影胶片的宽容度在1:128左右;电视画面影调层次不如电影的另一原因是和摄像器件光电转换特性有很大关系;电影胶片感光特性曲线有直线部分,还有趾、肩部等曲线部分;了解这一特点,在选光和用光时,应注意亮度间隔不能太大,光比也不宜太大;对夜景处理要注意光的配置,避免整个画面发灰;画面的这一技术特性,对空间深度的表现不如胶片;我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布置一个立。

关注电视对智力有什么影响?

关注电视对智力有什么影响?

关注电视对智力有什么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已成为家庭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人们对电视对智力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关注电视对智力的可能影响。

一、电视对智力的积极影响1. 提供知识与信息电视节目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还对观众进行启发性的教育与培养。

例如,纪录片、科学节目和新闻报道等可以拓宽视野,增加观众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2. 增强观察力与注意力观看电视节目时,观众需要通过观察和专注来理解剧情和角色的细节。

这种习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有助于加强大脑的认知功能。

3. 培养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电视节目中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观念,观众需要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批判性思维来辨别信息的真伪。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观众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电视对智力的负面影响1. 增加注意力分散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娱乐性往往使观众难以专注。

频繁的剧情转换和刺激性的画面可能导致观众的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2. 促进消极行为模仿一些电视节目中展示的消极行为和错误价值观可能会对观众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有很大的影响。

他们可能模仿电视中的行为,而无法正确理解其后果。

3. 限制社交交流频繁观看电视可能会限制观众与他人的交流机会,导致社交能力的缺乏。

这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处于学习社交技巧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关键阶段。

三、合理利用电视的方法1. 控制观看时间和内容家长应该合理控制孩子的电视观看时间,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锻炼。

同时,选择有教育成分的节目,避免暴力和低俗内容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2. 鼓励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家庭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其他形式的娱乐活动,如户外运动、阅读、艺术创作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

3. 与电视节目互动观众可以通过与电视节目的互动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莫让孩子成为“电视控”

莫让孩子成为“电视控”

莫让孩子成为“电视控”作者:刘桂芹来源:《中国德育》2014年第16期又是一年暑假,孩子们终于可以放下沉重的学习包袱,轻松一下了。

据报道,一些孩子闭门不出,整日在家看电视。

“因为儿子霸占着电视机,家人无法观看新闻和其他电视剧,无奈之下只好多买了一台电视给孩子看。

”陈先生如是说。

目前,电视作为一种融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媒介,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而观看电视似乎也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暑假到了,孩子们书包一扔,兴奋地大喊“这回终于可以看电视了”,此时电视机成为孩子暑假中形影不离的“伙伴”。

一些父母也认为孩子平时功课紧张,暑假不应该再控制孩子看电视了。

很多父母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是:让孩子看电视到底好不好呢?其实,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它本身无所谓好坏,如果孩子们能够合理使用它,它就可以成为孩子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有效渠道;但是,如果孩子使用不当或沉溺于电视节目中,孩子就会成为“电视控”,电视就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第一,观看电视时间太长会导致孩子睡眠时间减少和睡眠质量下降。

在暑假里,孩子们放松下来,会经常出现白天晚上一直看电视的情况。

有一位研究者让11名学龄儿童参加了一项睡眠研究,让被试长时间地观看电视节目,然后在夜晚采用多导睡眠仪器测量被试的睡眠参数。

结果发现,过度观看电视会导致睡眠效率显著下降,严重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

而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下降,又会间接影响孩子身体的成长。

第二,长期沉迷于电视会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和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沉迷于电视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缺乏交往主动性,他们整日坐在电视机前,心无旁骛地两眼盯着电视屏幕,完全忽视了其他人的存在。

众所周知,人和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系,是我们的基本心理需求,对此电视是无法满足我们的。

由于孩子把时间都用在了看电视上,这就大大减少了他们和家人、朋友交流、玩耍的机会。

这既会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又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第三,长期观看电视可能会导致孩子注意力问题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是家庭的必然选择
绪论:
电视机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让世界各地不同时段发生的事情同一时段同一窗口地展现出来,然而它的伟大却受到网络以及其他一些新媒体的冲击。

在当前形势下,电视会不会被网络或者是号称“三网融合”技术下诞生的新媒体所取代,就成了很多电视人,更可以说是媒体人关注的又一重点。

作为电视这一媒介核心的受众群体,家庭这一既感性又理性的团体,就是对电视未来存在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核心研究对象。

一、当代媒介优势比较
首先明确一点,受众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选择电视。

因为在没有其他媒介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受众的选择能动性是被钳制住的。

这种选择多样性涵盖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以及微博、车载电视[1]等新媒体。

横向对比比较可以看出,在引导大众理性思考方面,报刊杂志有优势;在不具备电视机这一客观条件下,以及比较艰苦的山区等,广播的信息获取成本更为廉价;在信息交互时代,信息的容量和自主选择方面,网络是主力军;在即时性、交互性、个性化以及信息的接受者亦是发布者来说,新媒体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以上各种媒介的比较似乎恰巧印证了,当今社会各种媒介并肩发展互补不足的态势,以及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以诞生更为全能的媒介方式的现在,各种媒介都不容或缺。

然而,电视传播的优势又在哪里呢?其实发展了这么多年的电视媒介,其优势数不胜数,但最重要的是情感的维系。

二、电视是家庭情感的维系物
或许很多人认为媒介只是一种传播手段,是技术的外在表现形态。

并不具备所谓的高级进化生物体——人类,所具有的情感。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年三十,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所蕴含的情感,尽管节目不尽如人意。

上班时间电视是纯粹的幻想,但到了下班时间,电视就是实实在在的必需品。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饭,看着电视,聊着天。

这种有了电视之后的生活模式在大多数家庭中都比较常见。

难以想像,一家人坐在客厅里,全都打开手机互发微博来沟通交流。

家庭需要情感和沟通来维系,而维系也需要物质作为依托,或许仅仅是几句关心的话,或许就是电视节目本身。

电视不仅仅作为家庭情感的维系物,同样也是和电视机前的一家子的一个交流对象。

正如王晓虹老师所讲:“电影是里面的人和里面的人在说话,而电视是里面的人和我们在说话。

”在家里看电视很可能会被认为是单向传播,但打开电视机、选择频道本身就是一种讯息;而且观众常常很可能做出更加积极的回应,或致信电视台,或直接给电视台打电话,或者同潜在的收视者交谈[2]。

[1]具体是不是新媒体,有待进一步学习
[2]威尔伯·施拉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6-47
至于交谈的内容和技巧就要看播出的内容和节目的质量了。

以影视剧节目为例,电视剧大家都看过,但好的就耐人寻味而令人生厌的也不胜枚举。

这除了和个人好恶有关之外,与片子的沟通技巧有关。

情节倘若俗套就如同两个人谈话,其中一个人刚一出口对方就知道最后要说什么了,这就不免使谈话显得肤浅。

落入这个怪圈,片子恐怕有再好的宣传也会收视极低。

但是众多的频道和时段以及节目类型的多样化,也使得受众更加广泛。

其中有青少年喜欢看的《快乐大本营》也有老中青三代喜欢的《非诚勿扰》,不同的口味有不同的菜与之对应,虽然比不上网络更自由,但是选择的有限对于不善选择的受众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受众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把电视作为获知新闻的第一选择。

[3]早上上班或者上学之前打开电视,看看早间新闻。

省去筛选报纸的时间,也从更为直观立体的角度去看待事件。

中国电视的发展也有不少的年头,在1960年以前,北京电视台每星期只播出两三次节目,之后的很长时间虽然每天播出节目,但播出时间每天不超过四个小时,遇到一些重大事件则只能随时直播。

然而现在央视正在筹建世界各地的站点,随时随地向电视机前的观众发来最新消息,从实力来讲,电视媒体仍然是很强势,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发生改变,家里的电视机不断在更新换代,但却不会退出家庭的舞台。

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因而他们对于信息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其特性发生了一个转变,以亲情为纽带就会缠绕着家里的每个人去向着同一个窗口望去,那就是电视机。

张绍刚老师一直擅长于分析中国的收视数据,在课堂上有同学提出网络的影响已经大于电视传媒的论点,他予以解释,中国电视机社会保有量4亿台以上,按每台电视前面坐1个人,开着的电视只有十分之一,那么同时段受众也会在4000万左右。

这个数字绝对是网络所难以赶超的。

足以说明电视的影响力和每个家庭对于电视的需要和看重。

结论:
电视是工具,电视传播是途径,电视也是每个家庭信息获取和沟通交流的必要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 孙玉胜,《电视是个技术的媒体》
[2]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何道宽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孙玉胜.《电视是个技术的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