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共24张PPT)(推荐下载课件)

合集下载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 2.北朝
• (1)含义:4世纪末到7世纪初,北方先后存在的__北__魏___、东魏 和西魏、北齐和北周5个王朝合称北朝。
• (2)政权更迭:4世纪末建立北魏,__4_3_9__年统一北方;6世纪 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 北周内政修明,灭掉北齐;隋朝取代__北__周___,灭掉__陈__朝___, 完成统一。
• 3.“六朝”: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定都 今天的__南__京___,统称为六朝。
• 4.江南的开发 • (1)原因
• 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
• ②南方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 ③南方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被奉为正统的国君。这一角色是( A)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2、据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
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B )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
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板块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政权基础。(时空观念) 2.南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经历的4个王朝;“六朝”的 含义。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 (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大都采用 _中__原____模式 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民族差异逐渐缩小但 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 (3)淝水之战
• ①背景:4世纪下半叶,_氐__族____建立的_前__秦____统一北方,随 后进攻东晋。
• ②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矛盾重新加剧。
• 【概念阐释】(历史解释)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④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2、(消极影响):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 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1、(积极影响):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 了基础。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经验; 2、(消极影响):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 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的需要; 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搀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 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 这几家士族都是在战乱中从北方移居到南方的。 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东晋与南朝
公元312年,西晋宗室司马睿 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士族制度
含义:又称门阀政治,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 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 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 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 “门阀政治”。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 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 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 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至隋 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 姻不问阀阅。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角度
内容
续表
(1)民族迁徙,即东汉以来周边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这是民族交
融的一种重要方式
(2)友好交往,即北方其他各族逐渐改变以前的游牧生活,学习汉
形式 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汉族也学到其他民族的畜牧业经验
(途径)(3)联合斗争,即在反抗各族统治者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
加强联系和友谊
(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推动民族交融的作用
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国号 魏 蜀 吴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9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灭亡 司马炎代魏称帝 为曹魏权臣司马昭所灭
为西晋所灭
二、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266年,①__司__马__炎___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020安徽亳州利辛一中高一期中]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面食在南方非常流
行,甚至为朝廷规定的祭品。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C )
A.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民族交融的影响
D.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北方面食在南方非常流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这是北民南迁把北方的一些饮食习惯带到南方的结果,体现了当时南北方的
____淝__水__之__战_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二、北朝
1.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⑥__4_3_9__
年统一北方。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 5世纪后期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晋书》)
一、政治:短暂统一
2、西晋( 265-316 年)的短暂统一
西晋的灭亡:永嘉之乱 (307年—313年,历时7年)
五胡内迁:
(1)汉王朝的军事征服和招诱 (2)三国至西晋中原内乱,人口锐减
主要内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二、政治:偏安一隅
1、东晋的建立(317-420年)
衣冠南渡
人,亦无千金之家。 ( ——《史记·货殖列传》)
手工业:纺织、 矿冶、陶瓷、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 船、造纸等有了
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明显进步。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
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
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 商业:长江沿岸
,覆衣天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最为活跃,外贸
——《宋书·列传第十四》)
重点3:民族融合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 ,合称“十六国”。大多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 采取中原模式的国号、典章制度等打乱原有族群布局,缩 小民族差异前秦一度统一,经淝水之战迅速崩溃。
重点3:民族融合
淝水之战 ( 383年)
草木 风声 投鞭 东山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 皆兵 鹤唳 断流 再起
重点1:士族制度
1、东晋的士族门阀政治
把持选官的权力 九品中正制
中正官: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 品评的负责人。 品评内容:家世(家庭出身和 背景)、行状(个人品行才能 )、定品(确定品级)。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庶族名士:陶渊明

不与庶族通婚

其时士庶之见,深入人

心,若天经地义然。今所见
士 王
于史传者,事实甚显。大抵 其时士庶,不得通婚。 (吕思勉《大中国史》)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历史影响 (1)孝文帝通过推行均田制、整顿吏治,大大推动了北方经 济的恢复,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2)鲜卑统治者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 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政治社会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3)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 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 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 哪些深远影响。
【教你读史】 材料二概述了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并阐 述了改革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的结论】影响:孝文帝改革使北魏走向强盛,促进了 民族交融,为后来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论从史出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1.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孝文帝改革顺应 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适应了鲜卑贵族封建化的要求。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 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 度、生活习俗,有利于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孝文帝在面临重重社会 阻力的情况下,毅然进行社会改革。
【教你读史】材料一反映了出西汉时南方生产耕作方 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贫富分化不明显。
【我的结论】 不同:汉朝时江南地区经济落后,人烟 稀少,商品交换不发达;南朝时的江南地区繁荣富饶,经济 发达。原因:汉朝时期江南地区尚未得到开发。魏晋以来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 了劳动力,使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2)内容:迁都 洛阳 ;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 魏国——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 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一、三国与西晋
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曹丕死后辅 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死时,托付曹爽与 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他死后,先后由其 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权。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二、东晋与南朝
二、东晋与南朝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 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 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 主持 ,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与 与 西 晋 01
政权更迭 江南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
江南开发
02 东 晋 与 南 朝 03 十 六 国 与 北 朝
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与社会经济、民族 唯物史观
关系的发展。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 时空观念 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文献资料记载,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影响。 运用文献资料,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历史解释 。 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融合趋势增强 家国情怀 。
鲜卑
羌 (qiāng)
氐(dī)
鲜卑
匈奴
羯 ( jié)
五胡内迁
1.背景: 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 及劳动力,强迫西、北 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 原;②少数民族自身经 济发展的需要。 2.影响: ①促进江南开发; ②有利于少数民族逐渐 封建化; ③促进民族融合; ④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民 族矛盾。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世说新语》
“晋武帝始即位时提倡节俭,平吴后则日益骄侈,荒淫怠政,后宫姬妾多达近万。门 阀士族垄断高级职务的格局初步形成,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已十分明显……大臣多是累 代富贵,习惯于骄奢佚乐,不以国事为念。”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衰落:至隋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创作于公元192年前后)
310年,整个黄河流域遭受大蝗灾,草茎树叶甚至牛马毛都被吃光,接着发生大瘟疫, 饿死、疫死以及被寇贼杀死的人,“流尸满河,白骨蔽野”,不再似人间世界。
——据《晋书•食货志》改写
451年,北魏攻宋,宋朝南兗、徐、兗、豫、青、冀六州,都遭受大破坏。魏兵经过 的郡县,房屋被烧毁,变成一片白地,春燕归来,只好在树上造巢。
匈奴刘渊
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 沸,兴邦复业,此其时也。
——《晋书》
晋武帝 “太康之治”
晋惠帝 “八王之乱”
晋怀帝 “永嘉之乱”(外族)
晋愍帝 西晋灭亡
永嘉之乱 八王之乱使得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内迁的少数民族乘机发动叛乱。永嘉 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之子刘聪率军攻晋,攻破洛阳,俘获晋怀帝。 永嘉七年晋怀帝被杀死,司马邺于长安即皇位, 316年,刘曜又攻入长安,俘 晋愍帝,西晋灭亡。中国再次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
王敦
王导
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琅琊王氏家族的王导、王敦兄弟大力支 持。在此期间,王导主内,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 己出。王敦主外,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 朝中官员 四分之三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西晋后期皇族内乱,史称“八王之乱” ,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并逐渐主导了局势。
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战乱幸存 者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 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衣冠南渡
材料:战火不断,饥荒和瘟疫 更多,百姓的生命受到严重威 胁,及惠帝之后,政教陵夷, 至于永嘉,丧乱弥甚......人多相 食,饥疫总至,百官流亡者十 八九。
学思之窗 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人口 社会 地理 政府
北农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江南雨量丰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材料三 中国的第二个寒冷期是东汉至隋朝(公元初至7世纪)。
余,士庶莫有至者。
——《晋书·王导传》
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
材料二 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王”指琅琊王氏,“谢”指陈郡谢氏,他们都是 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曾先后把持东晋政权。
门阀政治
知识链接
汉末,察举制逐渐演变,到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 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 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 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战争
北人南迁
人口流动
胡人内迁
江南开发 民族交融
为隋统一奠基
东 晋 与 南 朝 政 治 经 济

217年
220年 266-316年
渐成 鼎足之势
三国鼎立
西晋
316年,匈奴人刘曜率军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东晋统治南方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 加上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为“十六国”。

人教版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哪些?
思考点:
少数民族内迁并能灭亡西晋建立十六国政权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对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向往 可能原因: 1.两汉王朝的军事征服 2.自然环境的恶化,逐水草而居 3.西晋王朝因大封同姓王导致八王之乱,政权动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统治基础薄弱。,少数民族趁虚而入。 4.家国观念上,西晋士族以振兴家族为己任,家国观念淡薄,与中央政权有——田Fra bibliotek庆《东晋门阀政治》
• 所谓门阀政治是指土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 的皇权政治的变态。核心的要点有二:一是门阀政治的表象是士 族与皇权的共治;其次,门阀政治是集权政治的一种变态.因而 不可能长期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在于东晋一朝。它 的存在是暂时的: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回归于皇权政治。
较强的离心力。 5,各个势力为巩固军事地位,吸收少数民族作为战斗力量。
back
“王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皇权与门阀共治)
(门阀:指士族中的高门—王、庾、桓、谢)
思考:东晋为何会形成门阀政治?
两晋之际,胡羯交倾,民族危机骤现。南渡士族既是晋室
臣民,以避胡羯侵凌晋室而南渡,自然不会也不可能舍弃晋 室而另立新朝。他们只有奉晋室正朔,拥晋室名号,才是保 全自己家族利益的最好办法。既然武、惠、怀、愍的皇统已 没有继承人……据有江左地利的司马睿自然成为他们瞩目的对 象,这是司马睿得以继承晋统的有利条件。这就形成了皇权 和士族结合的门阀政治较为广阔的社会基础。不过皇权与士 族毕竟是两回事,他们之间从来不是交融无间。元帝正位时 佯装姿态,并不是王与马完全协调一致的表现,它只是表明 王马之间,也就是士族和皇权之间,由于特殊的原因,暂时 处于一种不平常和不正常的状态。
• 自秦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就开始出现皇权政治,从 此延续了两干多年。在理论上,皇权至高无上;制度上,全国任 何重大政务,未经皇帝首肯、批准,便不能决定。在中国历史上, 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皇帝基本掌握大权,推行皇权政治:但在特 定条件下,也会出现其它政治、社会力量平行于皇权,甚至超越 皇权的现象。由于皇权至高无上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些政治、社 会力量,在特定条件下虽然控制皇权、觊觎皇权,但是依旧需要 “假皇帝之名行事”,他们的权力来自皇权政治,只是对皇权的窃 取,而不是对皇权的否定。东晋门阀政治,也并未偏离皇权政治 传统。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课件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课件
【课堂探究】阅读上述材料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想一想江南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哪些?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东晋与南朝
4.江南开发 开发原因: ①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迁至江南,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 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秩序安定。
开发成果: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 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 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材料三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关于东晋后期南方情形的记载
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
建 立 者:曹丕
从前秦统一北方到淝水之战 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
都 城:洛阳
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鲜卑贵族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
起止时间:220-265
【思考】五胡缘何内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五胡趁虚 而入。
5.西晋灭亡 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自此,
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
◎八王之乱形势图
东晋与南朝
1.东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崛起(课本P28左边小字) 【东晋士族门阀政治】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 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 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 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 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 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不与 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 文官职位。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
图片情境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地图内容,概括东汉以降西、北边陲哪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状况如何?这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的原因、影响有哪些?
自主学习
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还有活动在长城边缘的鲜卑。他们受到官府和汉族地主豪强的剥削压迫。
师生探究
原因:少数民族内迁主要是由于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的吸引,而中原战乱使他们趁机入主中原。
影响: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加强全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平衡性;促进落后民族的进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问题情境
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东晋与南朝的政权是如何更替的?你如何理解教材历史纵横提及的“东晋的士族专权”?
【讲授新课】
三国与西晋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三国与西晋是如何更替的?
自主学习
1、魏、蜀、吴的建立: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刘备相继称帝。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孙权定国号吴,定都建业。
2、三国鼎立局面: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重难点
1.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
2.难点:多角度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第一幅是三国演义电视剧剧照,第二幅是三国演义书影。大家思考一下,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三个国家?对了,魏、蜀、吴!那么,从三国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得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得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公元221年, 夷陵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2、西晋短暂统一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统一过程:
266,
代魏 ,史称西晋;
280,西晋 ,完成统一。
(2)短亡原因
五胡乱华(影响?)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大臣石崇与国 舅王恺斗富
何不食肉糜
3、南北政权的对立





东 汉
魏吴 蜀

东魏
北齐
西
十六国
魏 西魏

北周
北方 隋

东晋(317-420)
宋 齐 梁 陈 南方 朝
从2世纪到5世纪……先后出现了四次由“乱”到“治”的局面。一是从东汉末
年三黄巾国起两义晋失败南后北,军朝事集阶团段间特的混征乱:到曹操统一北方;二是从西晋短期统一,到西晋 末政年统治治上阶:级内封士部建族争国门夺皇家阀位分政的裂治斗争,和政北权方少交数替民频族统繁治,者割分据裂混中战的孕十育六统国时一期,到 前经秦苻济坚上统:一黄北河方流农域;三耕是经从济淝水遭之到战破后前坏秦,瓦江解到南北经魏济统一得黄到河开流域发;四是从北 魏民分裂族到关北系周统:一继北春方。秋战国后—再—次摘掀编自起刘民芃族、朱交汉融国高主编潮《历史学习精要》
是一丘般穆陵世族。 穆
尉迟

北魏文官俑
影响:
材料1:(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
虏汉相杂。
(1)促进民族交融,缓解民族—矛—唐盾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2: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 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 四方之极。 (2)促进北魏的经济发——展(和东社魏会)杨繁炫荣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 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
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区域开发。 2.认识东晋士族的特殊社会地位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积极意义。
【学习目标】
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 唯物史观
迭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 时空观念 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通过文献资料记载,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史料实证 影响。 运用文献资料,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 历史解释 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家国情怀 ,民族融合趋势增强。
萧道成建立 (479—502)
陈霸先建立 (557—589)
萧道成建立 (479—502)
结合教材,概括东晋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以发 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放火烧荒,种水田;
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西汉)
材料二: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江南土地肥沃,百姓勤奋,丰收的年头,一年的收获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生产 的丝绵布帛能供天下人穿用。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 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看:
①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 治,希望秦军失败;
②秦军中的汉人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
③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从东晋方面看:
①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 高昂;
②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2.北朝代表政权—北魏
背景: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各民族的融合趋势加强; ③社会矛盾激化; ④孝文帝改革的决心。 措施: ①迁都洛阳;②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③均田制;④鼓励鲜 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⑤三长制。 意义: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 ②促进北魏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④全面推行汉化,丧失了民族独立性,失去了尚武的民族精神。

人教版高一开始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教学参考】

人教版高一开始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教学参考】

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概念:1、军阀:军阀是指在正常的国家体系内,由自成派系的军人组成军事集团,对国家地域划分势力范围,使用军事手段割据一方,并控制其割据地的行政,司法,教育,税务等政府机构和所属官员的任命。

军阀是国家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衰弱的产物。

军阀一般都无视中央政府的存在,有的甚至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其军事集团只服从于军事首领,并不服从于中央政府。

2、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3、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4、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知识拓展:1、东晋南朝江南经济的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北民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新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也传到了南方南方自身的发展潜力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保障影响:促进了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加强了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2、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_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_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胡人内迁 北人南迁
民族融合 江南开发
时间
魏晋
东晋 以来
背景
气候 动荡 战乱 观念 ……
途径
迁徒(五胡内迁、北民南迁) 战争 共同生产生活 改革
结果
“胡”汉互化——文化认同 胡人政权——“中国”扩大 江南开发——重心南移 其他……
……
中学历史园地
1 (1 )统一东方六国。公元前2 3 0 年—公元前2 2 1 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 相继灭 掉东方 六国。 (2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滇、黔一带 西南夷 的控制 。 (3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4、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 问问自 己,将 来的打 算,并 朝着那 个方向 去实现 。而不 是无所 事事和 做一些 无谓的 事。 5、修改自己就是修改世界,天生我 材必有 用,自 己是整 个宇宙 中很重 要的一 个程序 ,要相 信自己 的潜力 。 A、打击 封建, 引起政 治和权 力结构 的变化 ,湘淮 系官僚 集团形 成,汉 人权力 增长, 中央权 力下移 ,对此 后历史 的发展 产生重 大影响 。 1、直接影 响:严 重削弱 了太平 天国的 战斗力 和凝聚 力,出 现了“ 国中无 人”、 “朝中 无将” 的危险 局面
【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 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 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 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 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 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 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

材料: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 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 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形。
——《 东 晋 门 阀 政 治 》
势和覆亡大局的原因之一。
任务二:动 荡 孕 育 交 融 — —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的 民 族 交 融
【重点探究3】( 一 ) 民 族 交 融 的 原 因 和 表 现
导入: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你知道些什么故事或成语?
同学提供的成语或典故(预习学案)
三顾茅庐
火烧连营
火烧赤壁
草船借箭
高平陵之战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七进七出
三气周瑜
三分天下
三足鼎立
水淹七军
暗度陈仓
乐不思蜀
王与马共天下
八王之乱
青梅煮酒
诸葛亮北伐
七擒孟获
孝文帝改革
刮骨疗伤
洛水之誓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司马昭之心路人 皆知
东魏 北
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420-589)
公元581年



公元589年 统
南下灭陈

宋齐梁陈
时代特征:国家分裂、政权更迭、江南开发、民族交融
任务一:分 裂 孕 育 统 — —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的 政 权 更 迭
【重点探究2】 门 (P30历史纵横“东晋的士族专权”) 阀 ( 士 族 ) 政 治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 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 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 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
【本课小结】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北朝
三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消极影响):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 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 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 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 归于灭亡。
隋朝的建立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 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 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 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 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 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 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 裂局面。
形成原因:
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 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土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衰落原因:
①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 甚至缺乏生存能力;
②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
江南的开发
背景:魏晋南北朝 江南迅速开发,南 北经济差异明显缩 小,趋于平衡,为 唐朝安史之乱后经 济重心南移创造条 件。
原因:
①中国北方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 术、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 富的资源优势;
③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一定程 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
④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寒族地主乘机以军功崛起,进一步摧垮了腐朽 的土族。
历史窗口
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郡(y)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 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救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 时称“王与马④,共天下”。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 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搀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此后, 川庾氏、逸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 这几家士族都是在战乱中从北方移居到南方的。
东晋与南朝
公元312年,西晋宗室司马睿 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士族制度
含义:又称门阀政治,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 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 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 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 “门阀政治”。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 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 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 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至隋 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 姻不问阀阅。
④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
⑤一些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 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北方农业虽遭到破坏,但总体上还在恢复和发展。曹魏时, 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史料研究
《宋书》中概播南朝前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写道至于元 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 粮栖亩,户不夜扁2(jm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 勤本业,一岁成稔③(mn),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 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鄒(h)、社之间,不能 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 利,充仞入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本课小结
三分天下,司马一统,八王之乱,五胡内迁,北方战乱,司马重建。 东晋士族,国家支柱,朝代更替,建康依然,江南开发,进步明显。 北方十五,还有成汉,汉族制度,影响深远,淝水之战,重现混乱。 孝文改革,全面学汉,缓解矛盾,社会发展,再次分裂,隋文一统。
用微笑告诉别人,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强。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孤独是 每个强者必须经历的坎。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会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只有经历人生 的种种磨难,才能悟出人生的价值。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学会坚强,做一只沙漠中永不哭泣的骆驼!一个人没有钱并不一定就穷,但没 有梦想那就穷定了。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炫丽的彩虹,永远都在雨过天晴后。没有人能令你失望,除了你自己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 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 脚也无法到达。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有福之人是那些抱有美好的企盼从而灵魂得到真正满足的人。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 会及时把握机会。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 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 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行动是理想最高贵的表达。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不举步, 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不知道明天干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不要让安逸盗取我们的生命力。别人只能给 你指路,而不能帮你走路,自己的人生路,还需要自己走。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 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 只有那些能耐心把简单事做得完美的人,才能获得做好困难事的本领。生活就像在飙车,越快越刺激,相反,越慢越枯燥无味。人生的含义是什么,是奋 斗。奋斗的动力是什么,是成功。决不能放弃,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放弃。未跌过未识做人,不会哭未算幸运。人生就像赛跑,不在乎你是否第一个到 达终点,而在乎你有没有跑完全程。累了,就要休息,休息好了之后,把所的都忘掉,重新开始!人生苦短,行走在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得失和起落。 人生离不开选择,少不了抉择,但选是累人的,择是费人的。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 现其实那都不算事。要先把手放开,才抓得住精彩旳未来。可以爱,可以恨,不可以漫不经心。我比别人知道得多,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你若不想 做,会找一个或无数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想一个或无数个办法。见时间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飞过一片时间海,我们也常在爱情里受伤害。1、 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人生就像奔腾的江水,没有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一定也能做到。不 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逆境中,力挽狂澜使强者更强,随波逐流使弱者更弱。凉风把枫叶吹红,冷言让强者成熟。努力不不一定成 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永远不抱怨,一切靠自己。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 路。社会上要想分出层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竞争,你必须努力,否则结局就是被压在社会的底层。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 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 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赚钱之道很多,但是 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
措施:
1.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鲜卑贵族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3.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汉语; 4.改鲜卑姓为汉姓,皇族拓跋氏改姓元; 5.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 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影响:
1、(积极影响):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 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 下了基础。
十六国与北朝: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 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 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 的成汉,称合“十六国”。
北魏孝文帝改革
史学前沿:
历史上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存在很大的争议,早在古代,批评孝 文帝汉化政策的言论就多见于有关典籍,马端临、叶适、王夫之、 赵翼等人均在自己的著作中斥责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是 “好名慕古而不实见国家大计”,强调“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一传而宣武,再传而孝明,而鼎祚移矣” 。指出孝文帝是典型 的虚伪之徒,“拓跋宏之伪也,儒者之耻也。夫宏之伪欺人而遂 以自欺久矣”。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 “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前导入
此图记录的是东晋时期 文人雅客的聚会,可以 看出他们饮酒奏乐,浪 荡不羁,好不自在,与,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们 这种生活方式呢?
课标要求
通过把握三国至唐前期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 期民族交融、 区域开发、制度创新及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 以及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新成就。
知识建构
政治上:国家6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统,各民族政权的 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 经济上:由于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文化上: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 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学承上启下,丰富 多彩; 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