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要点
船舶行业的安全标准和合规要求保障航行安全
船舶行业的安全标准和合规要求保障航行安全船舶行业作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标准和合规要求对于保障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船舶行业中的安全标准和合规要求,从技术、操作和法律等方面探讨如何确保航行的安全。
一、船舶技术标准船舶的技术标准是其安全性的基础,包括船体结构、动力系统、通讯导航设备等方面。
船舶建造和维护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确保船舶的结构强度和性能达到要求。
船舶的安全标准还包括防火、防污染和电气设备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船舶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安全运行。
二、船舶操作规范船舶操作规范是确保航行安全的关键,包括船舶的驾驶、船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方面。
船舶操作规范需要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规则,同时根据具体船舶类型和用途制定相应的操作标准。
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也是船舶操作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安全程序,确保船舶操作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三、船舶安全法律法规船舶安全法律法规是维护航行安全的法律保障,包括国际法、国内法和地区性法规等。
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规则,如《国际海上人员培训、鉴定和认证规则》(STCW公约)、《国际船员证书和船员工作和休息时间公约》等,旨在确保全球范围内船舶操作符合最高安全标准。
国内法律法规则会根据国情和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安全要求。
四、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方法和程序,确保船舶安全和遵守相关规定。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
船舶公司和船舶管理机构应建立和落实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船舶、船员和货物的监管和评估,保障航行安全。
五、船舶保险和职责分工船舶保险是船舶运营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船舶和货物提供经济保障。
船舶保险的要求包括船舶的安全标准、船员的资质和经验、航行区域的风险等。
同时,船舶保险还要求船舶所有人和船舶管理者承担合理的职责,确保船舶和船员的安全。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要点
附件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一、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制定本规范条件。
(二)国家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提高船舶设计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
(三)国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船舶建造企业实行公告管理,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
(四)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符合CB/T 3000《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以下简称CB/T 3000标准)定义的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
二、基本要求(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范围包括船舶建造的有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禁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材料和生产工艺。
(七)应具有生产场所用地长期的合法土地使用权,生产用地面积应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
三、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要求(八)应具备与所建造船舶相适应的岸线、船台或船坞、舾装码头、起重设施、涂装设施、厂房和仓库,并应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及供电、供水、供气能力。
(九)应具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船体加工设备、机加工设备、喷涂设备等主要生产设备, 其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船舶建造的要求。
(十)应具备满足船舶建造要求的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设备,包括密性试验用设备、倾斜试验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测厚仪、理化实验设备等检测设备及各类计量器具。
四、建造技术能力要求(十一)企业的造船生产应满足现代总装造船的要求,具备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总装造船体系和作业流程。
造船生产管理体制和生产组织形式应与作业流程、工程分解方式相适应。
(十二)应按照精细化管理和准时化生产的要求建立工程计划管理体系,能够进行生产能力测算、生产资源与生产任务的量化平衡分析,具有企业标准作业周期和作业指导书。
船舶分类与注册了解行业标准与要求
船舶分类与注册了解行业标准与要求船舶是一种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它在国际贸易、海上运输、旅游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保证船舶安全、环保和规范运营,各国制定了严格的船舶分类与注册的行业标准与要求。
本文将介绍船舶的分类以及船舶注册所需遵守的标准和要求。
一、船舶分类船舶根据其功能、尺寸、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类。
常见的船舶分类包括货船、客船、油轮、渔船、拖船、驳船等。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规定,船舶可以按照总吨位、货舱容量、乘客数量等进行分类。
船舶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管理和监管各类船舶的安全运营。
二、船舶注册的行业标准与要求船舶注册是指船舶所有权人根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将船舶登记注册为该国籍船。
船舶注册的行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所有权要求:船舶注册要求船舶所有权人是具有该国籍的个人、公司或组织。
船舶所有权的合法性是注册的前提。
2. 技术要求:船舶注册要求船舶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船舶安全、环保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船舶必须通过相关检测和审核,确保满足国际标准。
3. 权益要求:船舶注册要求船舶的权益在注册国受到法律保护,并且船舶有权使用该国籍船旗和享受该国籍船的权益和待遇。
4. 所有权转让与抵押要求:船舶注册要求船舶所有权转让和船舶抵押权的登记制度。
所有权转让和抵押登记的目的是保证船舶权益的明晰和法律效力。
5. 定期检验要求:船舶注册要求船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技术检验,确保船舶符合运营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
三、国际船舶注册中心与行业标准为了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求,各国建立了国际船舶注册中心。
这些注册中心根据国际标准提供船舶注册服务,并且按照国际行业标准执行船舶注册。
例如,巴拿马船舶注册中心和马绍尔群岛国际船舶注册局等。
船舶所有权人可以选择注册适合自己船舶需求的国家或地区,同时需要满足该国籍的船舶注册要求。
四、船舶注册的意义与价值船舶注册的意义在于维护船舶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船舶安全和环保运营,促进国际海上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
船舶行业安全标准
船舶行业安全标准船舶行业是一个关键的行业,它承载着海洋贸易、人员运输和旅游等重要活动。
然而,由于船只运行环境的特殊性,船舶行业的安全问题引人关注。
为了确保船舶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船舶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重点介绍船舶行业的安全标准。
一、船舶结构和设备安全标准船舶的结构和设备是保证船舶运行安全的基础。
在构造设计方面,船舶应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公约要求,包括船体强度、舱室布置和结构、防火防爆设计等。
同时,船舶设备也必须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如救生设备、消防设备、导航设备等。
船舶的结构和设备安全标准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提高船舶的适航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船员培训和规范船员是船舶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的技能水平和作业规范直接影响船舶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因此,船舶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船员培训和规范要求,以确保船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培训内容涵盖了安全操作、紧急情况处理、航海知识等方面,要求船员经过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同时,船舶行业还建立了船员服务规范,规定了船员在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和职责。
三、船舶维护和检查标准船舶维护和检查是保持船舶运行安全和良好状态的重要环节。
船舶行业颁布了一系列的维护和检查标准,包括船舶定期检查、船舶维护计划、船舶保养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船舶在使用过程中的定期检查项目、维护方法和频率,以确保船舶各项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四、船舶运行管理标准船舶运行管理是船舶行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为了保证船舶运行安全,船舶行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运行管理系统,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包括船舶运行规程、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船舶安全检查等。
船舶运行管理标准要求船舶运营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流程,制定安全规程和操作程序,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船舶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船舶事故应急响应标准船舶事故是船舶行业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事故的发生时有发生。
航海行业规范与条例
航海行业规范与条例在航海行业中,各种规范、条例和标准是确保船舶运行安全、提高船员素质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基础。
本文将为您介绍航海行业规范与条例的相关内容。
一、船舶安全规范船舶安全是航海行业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为确保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安全,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系列的船舶安全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船舶结构强度的标准、船舶火灾和事故应急处理的规程、船舶设备和仪器的维护要求等。
1. 船舶结构强度标准船舶结构强度标准是确保船舶在海上承受自然力和运行负载时不发生结构破坏的重要规范。
这些标准包括各类船舶的结构设计强度、船体材料的选择和船舶建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船舶结构强度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可以有效预防船舶在海上发生破裂、倾覆等事故,保障船舶和船员的生命安全。
2. 船舶火灾及事故应急处理规程船舶火灾和事故应急处理是船舶安全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船舶火灾和事故的发生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船舶火灾及事故应急处理规程旨在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处置船舶火灾和事故。
根据这些规程,船舶必须配备相应的火灾探测和灭火设备,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应急处理培训,并在紧急情况下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应急处理。
3. 船舶设备和仪器维护要求船舶设备和仪器的维护要求是保障船舶运行安全和船员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
船舶设备包括主机、航行设备、通信设备等。
船舶仪器包括测量仪器、控制仪表等。
船舶设备和仪器的维护要求涉及到设备和仪器的定期检查、保养和修理。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船舶设备和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提高船舶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船员管理规范船员是船舶正常运行和安全的关键。
为了保证船员素质的提高和船员管理的规范化,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船员管理规范。
1. 船舶船员培训和证书要求船舶船员培训和证书要求是确保船员具备适当的航海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重要规范。
根据这些要求,船员必须经过正规的航海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船员证书才能上岗工作。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船舶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船舶行业标准作为规范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保障船舶安全、提升行业水平、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船舶行业标准的重要性、制定过程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船舶行业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船舶作为海上运输的重要工具,其安全性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
而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船舶的设计、建造、操作等方面的要求,从而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航行效率,保障船员和乘客的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促进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专业的技术评审。
在制定船舶行业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国际标准和国内实际情况,结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经过专家的讨论和评审,最终确定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内容。
这样才能确保船舶行业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船舶行业标准的实施对于行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船舶行业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船舶的设计和建造质量,推动船舶制造技术的进步,提升船舶的航行性能和经济性能,从而提高行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船舶行业标准的实施可以规范船舶的操作和管理,提高船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船舶和海洋环境的安全。
综上所述,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船舶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船舶行业标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船舶行业朝着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船舶规范——精选推荐
总则1 性质与宗旨1.1 中国船级社(以下简称本社)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关法令注册登记的、为社会利益服务的专业技术团体。
1.2 本社的服务宗旨是:对船舶、海上设施提供合理和安全可靠的入级标准和技术规范,并通过本社的检验工作和技术咨询,为航运、海上开发及相关的制造业和保险业服务,为促进海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与保护海洋环境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
2 主要业务2.1 本社的主要业务如下:(1)制订各种船舶、海上设施、集装箱及相关工业产品的入级规范和技术标准,并及时进行更新;(2)承担各种船舶、海上设施、集装箱及相关工业产品的入级检验、鉴证检验、公证检验并签发相应的证书和必要的文件;(3)代表中国验船机构参加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等有关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政府主管机关组织下,参加国际海事组织(IMO)有关会议和技术活动;(4)接受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或地区政府的授权,代行法定检验和发证工作、认证工作以及有关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和标准的编制;(5)接受其他方授权或委托进行检验和认证工作;(6)进行有关安全技术和入级标准的研究和试验;(7)依据IMO«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 code)要求对船舶及其公司执行安全管理体系(SMS)认证;(8)按ISO 9000 等系列国际标准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9)提供保障安全生产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10)出版船舶录和船用产品录。
3 申请与费用3.1 申请本社服务者,均需由申请人向本社或本社指定单位或本社的当地分支机构提交书面申请或本社统一的申请表,并应提供从事上述服务所需的图纸和技术文件。
3.2 申请人应按本社检验费规或服务协议支付费用和交通费以及其他必要的费用。
4 责任4.1 本社的责任是聘用有专门学识和检验技能的适任人员担任验船师或聘用有资格的人员担任本社非专职验船师,按规定完成服务项目。
4.2 本社承担的船级业务是在所涉及的设计、建造、船东等其他方履行各自职责的基础上进行的。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船舶行业标准是指在船舶设计、建造、维护、操作等方面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
船舶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在海洋运输、港口作业、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航行安全、提高船舶运输效率、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船舶行业标准涉及船舶设计和建造。
船舶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海事规则和国际公约,确保船舶结构强度、稳性、操纵性等符合要求,同时考虑船舶在不同航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船级社规范和国际标准,确保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船舶行业标准涉及船舶设备和系统。
船舶设备的选型和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国际和行业标准,包括主机、辅机、船用电气设备、舾装设备等。
船舶系统的设计和布置也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包括动力系统、舾装系统、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此外,船舶行业标准还涉及船员培训和操作规范。
船员的培训应符合国际海事组织的《国际公约关于船员培训、认证和值勤规则》(STCW公约)要求,确保船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船舶的操作规范包括航行指引、作业程序、应急预案等,旨在提高船舶的安全运行水平。
最后,船舶行业标准还涉及船舶维护和管理。
船舶的维护应符合相关的船级社规范和制造厂家要求,确保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船舶的管理包括船舶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质量管理等,旨在提高船舶运营的整体效率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船舶行业标准对于船舶设计、建造、维护、操作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才能保障船舶的安全、环保、高效运行,促进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船舶相关企业和机构应当高度重视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自身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为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船舶行业服务规定
船舶行业服务规定一、导言船舶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和物流运输方式,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船舶行业的安全和高效运营,制定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船舶行业的服务规定,以确保船舶运营的安全和可靠。
二、船舶安全措施1.船舶维护规范船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检修和维护,以确保船体、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船舶维护规范应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的时间表、维修项目和标准,以及维护记录的保存要求。
2.船舶航行规定为确保航行安全,应制定船舶航行规定,包括船舶驾驶员的资质和培训要求,航行过程中的速度和航线规划,以及遵循的导航标准和交通规则。
此外,还需要规定船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操作和应对措施。
3.船舶装卸操作规程船舶在港口进行装卸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程和操作指南,确保货物的安全装卸和船舶的平衡稳定。
装卸操作规程应包括装卸设备的使用要求、货物搬运操作的流程和安全措施,以及相关人员的协同配合要求。
三、船舶环境保护措施1.船舶废物处理规定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油污水和化学废物等,需要经过合理的处理和处置,以避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船舶废物处理规定应包括废物分类和储存的要求,以及废物处理设施和服务的配备要求。
2.船舶排放控制标准为减少船舶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应制定船舶排放控制标准,包括船舶尾气排放的限制要求和监测措施,以及船舶污水排放的处理要求和技术标准。
3.船舶能耗管理规定为提高船舶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和碳排放,应制定船舶能耗管理规定,包括船舶能效指标的要求和评价体系,以及节能措施的推广和实施要求。
四、船舶服务品质保证1.船舶服务标准船舶服务标准应包括船舶服务项目和质量要求,以保证船舶乘客和货主在航行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服务。
船舶服务标准应涵盖餐饮服务、客舱设施、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服务态度要求。
2.船舶服务投诉处理为提高船舶服务的质量,应建立船舶服务投诉处理机制,确保对乘客和货主的投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处理。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船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和国防实力。
为了规范船舶行业的发展,提高船舶建造、运营和维护的质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船舶行业标准。
首先,船舶设计标准是船舶行业中的重要一环。
船舶的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性、航行性能和经济性。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船舶设计标准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船体结构、船舶稳性、动力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同时,不同类型的船舶也有相应的设计标准,比如油轮、集装箱船、客船等。
其次,船舶建造标准也是船舶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船舶建造标准涉及到船舶建造材料、焊接工艺、涂装工艺、舾装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船舶建造标准的合理实施,可以保证船舶的结构强度和船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降低船舶建造过程中的事故风险,保障船舶建造的质量。
另外,船舶运营标准也是船舶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船舶运营标准包括船舶的航行管理、船员管理、船舶维护和修理等方面的要求。
船舶运营标准的合理实施,可以保证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也可以保障船员的权益和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转。
最后,船舶维护标准也是船舶行业中的重要环节。
船舶维护标准包括船舶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修理等方面的要求。
船舶维护标准的合理实施,可以保证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船舶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延长船舶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船舶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船舶行业标准是船舶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船舶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才能保证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海洋经济的繁荣。
希望各国船舶行业能够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共同推动全球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与船舶管理
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与船舶管理船舶行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涉及到海运、港口管理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船舶管理。
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和船舶管理对于保障航行安全、提高效率、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和船舶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船舶行业的规章制度是指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的对于船舶行业进行规范管理的法规、规章、规程等文件。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规章制度:船舶安全是航运行业的首要责任,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国家法律法规都要求船舶按照一定的安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例如,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的《国际船舶安全规则》(SOLAS)就是全球性的船舶安全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保规章制度: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船舶行业也逐渐加强了对于环保的重视。
国际海事组织颁布的《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MARPOL)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规章制度之一,要求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减少废弃物、控制污染排放的产生。
3.航行规章制度:船舶在进行航行时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航行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航行安全规则、航线规定、水域管制制度等。
这些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船舶的航行安全和有效的航行管理。
二、船舶管理船舶管理是指对船舶进行组织、协调、监管和支持的工作体系。
船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船舶的经济效益、安全性能、环保水平和服务品质。
船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船舶运营管理:船舶的运营管理是指对船舶的航行计划、船舶运输合同、船舶经营等进行管理。
这包括船舶的航次安排、货物装卸、船员管理、经营管理等。
2.船舶维护管理:船舶作为一个复杂的机械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船舶维护管理包括对船舶设备、船体、船舶系统等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船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船舶安全管理:船舶安全是航运行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船舶安全管理包括对船舶的航行安全、消防安全、救生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管理。
船舶公司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船舶的安全性能和灾害应对能力。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评审细则
①合法诚信经营:
②依法纳税; ③用工制度。
10
④专业化管理队伍。
5.3.13 质量保证体系评价要素
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5.3.14 安全生产评价要素
①安全生产达标。
5.3.15 节能环保评价要素
①环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②节能环保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③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5.3.16 职业健康评价要素
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5.3.17 社会责任评价要素
5.3 .4计量检测评价要素
①检测手段: ②仪器设备。
5.3.5 总装造船在去评价黯
①总装造船;
②作业主流程:
③生产组织形式; ④工程分解方式。
5.3.6 生产管理评价要素
①工程计划管理体系:
②生产资源与生产任务的平衡分析; ③标准作业周期和作业指导书。
5.3.7 生柑哟码介要素
①独立的设计机构~j 叫主
④涂敷系数:
⑤分段无余量制造率;
⑥分段上船台(进坞)无余量搭载率,
9
⑦下水(出坞)前舶装工程完整率。
5.3.10 技术创新评价要素
①研发机构: ②研发投入。
5.3.11 产品要求评价要紊
①产品的符合'性;
②船检合格证书; ③售后服务。
5.3.12 人员要求评价要素
①企业技术、质量领导;
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③企业技术工人;
②生产设计出图方式:
③生产设计出图深度 p
i4
5.3.8 信息化管理评价要素
①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和分析系统;
②数据信息共享;
③企业资源计划 CERP) 普及率:
④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
⑤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
(一般要求及干货船) 船舶规范
第7章完整稳性1 一般规定1.1 适用范围1.1.1 除另有规定外,本章适用于船长为20m及以上的排水型海船,但不适用于下列船舶:(1)帆船;(2)机帆船;(3)非营业游艇。
1.1.2 对远海航区船舶,除双体客船、拖船、起重船和挖泥船外,如全部引用《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4篇附则3的规定,则可等效代替本章2和3的所有要求,但对油船还应满足本章37的要求。
1.1.3 对本章未涉及的船舶,除本规则另有规定外,可根据其特点参照本章的规定,并应经同意。
1.1.4 船舶因改装或修理使稳性变化时,应按本章要求核算其稳性。
对营运中船舶的稳性发生怀疑时,应校核其稳性。
船舶如因特殊原因需进行预定用途以外的作业和营运时,应事先核算其稳性并经审批。
1.2 空船排水量与重心位置的确定1.2.1 新建船舶完工时,应进行倾斜试验。
同一船厂同批建造的同型船舶,第一艘应作倾斜试验,以后建造的船舶如有修改及变更而影响稳性时,应重新进行倾斜试验。
1.2.2 改装或修理中使稳性变动较大的船舶,在完工时应进行倾斜试验。
对稳性发生怀疑的营运中船舶也应进行倾斜试验。
1.2.3 对各类客船,在间隔期不超过5年的每一周期中,应进行一次空船排水量和重心纵向位置的核查,然后将检验结果与已批准的稳性资料相比较,如空船排水量的偏差值超过2%或重心纵向位置的偏差值超过0.01L(L为船舶垂线间长),则应重新进行倾斜试验。
1.2.4 倾斜试验的目的在于确定空船排水量和船舶重心的实际位置,试验结果应给出空船状态下的排水量、重心位置及初稳性高度,编制倾斜试验报告并提交验船师。
1.2.5 倾斜试验可按认可的有关标准执行。
1.3 稳性计算与稳性报告书1.3.1 为便于驾驶人员掌握船舶的稳性情况,船上应备有“船舶稳性报告书”或“船舶装载手册”,报告书或手册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1) 船舶主要参数;(2) 基本装载情况稳性总结表;(3) 主要使用说明;(4) 各种基本装载情况稳性计算;(5) 液体舱自由液面惯性矩表及初稳性高度修正的说明;(6) 进水点位置及其进水角曲线;(7) 许用重心高度曲线图或最小许用初稳性高度曲线图;(8) 油船装卸操作手册。
船舶行业的重要法规与合规要求确保在船舶行业中合法合规经营
船舶行业的重要法规与合规要求确保在船舶行业中合法合规经营船舶行业是全球贸易和物流运输的关键组成部分,为确保船舶行业的合法合规经营,各国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规和合规要求。
本文将介绍船舶行业的重要法规与合规要求,以确保船舶行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一、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法规要求国际海事组织(IMO)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全球船舶行业的法规和标准。
IMO颁布的法规包括国际公约、规则、准则等,涵盖船舶安全、环境保护、航行安全等方面。
1.1 船舶安全法规要求船舶安全是船舶行业的首要任务之一,IMO制定了一系列船舶安全法规要求。
其中包括船舶装备要求、人员培训要求、船舶维护要求等。
船舶经营者必须确保船舶的设备安全、工作人员合格,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行。
1.2 环境保护法规要求环境保护是船舶行业的重要议题,IMO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要求。
其中包括针对船舶废水、废气和废物的排放限制,以及船舶使用的燃油要求等。
船舶经营者必须符合这些法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船舶对环境的影响。
1.3 航行安全法规要求航行安全是保证船舶安全抵达目的地的关键。
IMO制定了一系列航行安全法规要求,包括航行规则、导航设备要求、航行通信要求等。
船舶经营者必须遵守这些法规要求,确保船舶的航行安全。
二、国家法规与法律要求除了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法规要求外,各国还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法规和法律要求,以确保船舶行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2.1 船舶登记与执照要求各国对船舶登记和执照有着严格的要求。
船舶经营者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船舶登记和执照,确保船舶具备合法的身份。
2.2 劳动法与劳动保护要求船舶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各国根据自身的劳动法和劳动保护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船舶经营者必须遵守这些规定,为船员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并保障其劳动权益。
2.3 财务与税务法规要求船舶经营者在经营船舶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财务与税务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二稿)二〇一八年四月目录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1)二、修订背景 (1)1、配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实施需要修订标准 (1)2、评价和规范企业的生产条件需要修订标准 (1)3、船舶企业造船技术水平提高需要修订标准 (2)三、标准修订的思路和原则 (2)1. 标准定位 (2)2.总体思路 (3)3.标准编制原则 (3)4. 修订主要原则 (4)四、编制过程 (5)1、资料收集和整理 (5)2、开展问卷调查 (5)3、召开标准编制研讨会 (5)4、修改完善标准征求意见稿 (6)5、标准第一次征求意见 (6)五、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6)1、关于船舶生产企业的分级分类 (6)2、关于评价要素的选取 (7)3、删除注册资本金 (7)4、增加建造技术能力要求及评价方法 (7)5、增加技术创新和产品要求 (8)6、关于人员问题 (9)7、关于计量检测设备 (9)8、关于生产设施 (10)9、关于生产设备 (10)10、改写管理要求及评价方法 (11)11、增加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要求及评价方法.. 1112、关于达标项及评价分数的设置 (11)13、关于是否保留附录的内容 (12)六、与现行法规、标准的关系 (12)七、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的建议 (12)1、及时进行宣贯 (12)2、建立审核员队伍并做好培训 (12)附件:《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调查问卷 (13)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2016年12月,工信部联装函(2016)548号文《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集装箱船、客船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研究等16个项目立项的批复》,下达了“船舶行业管理和基础类标准研究”的项目计划。
修订CB/T 3000《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是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解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解读工业和信息化部于近日发布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对于中国船舶制造业、运营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对该规范条件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于中国船舶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规范背景及概述《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船舶制造业、运营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行业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该规范条件由前言、总则、船舶制造业规范条件、船舶运营业规范条件、船舶相关服务业规范条件、附录等部分组成。
二、对于规范条件的解读1. 规范条件的宗旨和原则首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宗旨是明确了中国船舶制造业、运营业和相关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加强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该规范条件以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为原则,指导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创新化发展。
2. 船舶制造业规范条件船舶制造业规范条件是该规范条件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主要是指对于船舶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要求,以确保船舶制造的质量和安全。
该规范条件涉及了船舶制造人员的资格、设备的购置和使用、材料的选用和检验、工艺的表述和控制、船舶试验和验收等多个方面。
3. 船舶运营业规范条件船舶运营业规范条件是该规范条件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其主要是指船舶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规范和标准化要求,以确保船舶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该规范条件涉及了船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船舶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证书的要求、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多个方面。
4. 船舶相关服务业规范条件船舶相关服务业规范条件是该规范条件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是指各个船舶相关服务业的规范和标准化要求,以确保服务质量的提升和顾客满意度的提升。
该规范条件涉及了船舶保险、船舶修理及维护、船舶拖航、船舶租赁等多个方面。
船舶行业标准
船舶行业标准船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标准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船舶行业标准是指对船舶设计、建造、检验、运营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是保障船舶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就船舶行业标准的重要性、内容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首先,船舶行业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船舶作为海上运输工具,其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规范船舶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保障船舶在海上航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同时,船舶行业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船舶的经济效益,推动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船舶行业标准的内容涵盖了船舶设计、建造、检验、运营等多个方面。
在船舶设计方面,标准通常包括船舶结构、动力装置、舾装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在船舶建造方面,标准涵盖了船体制造、焊接工艺、涂装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在船舶检验方面,标准要求对船舶的材料、焊接接头、设备安装等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定;在船舶运营方面,标准规定了船舶的维护保养、操作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内容的规范化,对于提高船舶的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船舶行业标准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国际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方向不断推进。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船舶行业标准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之间加强标准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船舶行业标准的统一和互认。
同时,随着船舶技术的不断进步,船舶行业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和细化。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将成为船舶行业标准发展的新方向,智能船舶、智能船厂等新技术的出现,将对船舶行业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之,船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推动船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和执行船舶行业标准,才能保障船舶在设计、建造、运营等方面的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促进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全球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船舶行业标准也将不断向着更加严格、规范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船舶行业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运输行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确保船舶行业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营,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条件。
首先,船舶行业需要遵守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国际公约和规则。
这些公约和规则主要包括安全、环保和劳工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国际船舶安全公约》和《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船舶行业必须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操作和管理。
其次,船舶行业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各国都制定了船舶行业的管理和操作规定,例如船舶安全法、航道管理法等,船舶行业必须遵守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运营。
第三,船舶行业需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标准体系。
船舶行业各个环节都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例如船舶设计标准、船舶建造标准、船舶运营标准等,这些标准可以保证船舶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船舶行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和机构。
船舶行业需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对船舶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例如海事管理机构、船级社等,这些机构可以协助政府对船舶行业进行监管,确保其安全运营。
第五,船舶行业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
船舶行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密集的行业,需要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人员培训体系,确保船舶行业的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和能力。
最后,船舶行业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行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例如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对船舶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利用电子航海图对船舶进行导航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船舶行业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总之,船舶行业的规范条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国际公约和规则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遵从、建立标准体系、建立组织和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等。
只有符合这些规范条件,船舶行业才能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一、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制定本规范条件。
(二)国家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提高船舶设计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
(三)国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船舶建造企业实行公告管理,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
(四)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符合CB/T 3000《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以下简称CB/T 3000标准)定义的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
二、基本要求(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范围包括船舶建造的有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禁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材料和生产工艺。
(七)应具有生产场所用地长期的合法土地使用权,生产用地面积应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
三、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要求(八)应具备与所建造船舶相适应的岸线、船台或船坞、舾装码头、起重设施、涂装设施、厂房和仓库,并应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及供电、供水、供气能力。
(九)应具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船体加工设备、机加工设备、喷涂设备等主要生产设备, 其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船舶建造的要求。
(十)应具备满足船舶建造要求的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设备,包括密性试验用设备、倾斜试验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测厚仪、理化实验设备等检测设备及各类计量器具。
四、建造技术能力要求(十一)企业的造船生产应满足现代总装造船的要求,具备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总装造船体系和作业流程。
造船生产管理体制和生产组织形式应与作业流程、工程分解方式相适应。
(十二)应按照精细化管理和准时化生产的要求建立工程计划管理体系,能够进行生产能力测算、生产资源与生产任务的量化平衡分析,具有企业标准作业周期和作业指导书。
(十三)应设有专门的生产设计部门,具有现代造船生产设计能力,建立区域生产设计模式,船、机、电等专业能够按区域配套出图,为区域造船提供完整、准确、可靠的工艺信息、生产信息、物量信息和管理信息。
(十四)应具有与总装化建造技术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集成能力,建立船舶建造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和分析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普及率应达到80%以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应达到85%以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应达到70%以上。
(十五)企业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应达到:造船综合能耗每万元增加值不高于0.20吨标准煤,钢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焊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65%以上,涂敷系数不高于2.2,分段无余量制造率不低于70%,分段上船台(进坞)无余量搭载率不低于80%,下水(出坞)前舾装工程完整率不低于80%。
上述指标评定按照CB/T 4335《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方法》执行。
五、技术创新和产品要求(十六)企业应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具有省级及以上部门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2%。
(十七)企业所建造的船舶产品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和国际公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十八)企业所建造的船舶应按照要求通过船舶检验机构的审图、相关建造工艺认可,完成船舶建造各阶段验收,获得船舶检验合格证书。
(十九)应具有完整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和保修(包修)制度,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
六、人员要求(二十)企业领导中应有专人负责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并具有相应的技术职称和主管相关工作的经验。
(二十一)应配有适任的、能覆盖船体、船机、船电等专业的技术、检验和检测人员。
(二十二)应具有与生产规模和所建造的船舶相适应的技术工人,全部船舶焊工均应持有船舶检验机构颁发的焊工证书,持证上岗。
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持证上岗。
(二十三)应建立企业发展规划、经济分析、风险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七、质量保证体系(二十四)应按ISO 9000系列标准或GB/T 1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认证。
(二十五)应制定企业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并建立采购质量控制制度、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库房及原材料管理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外包(外协)管理制度等。
(二十六)应建立与所建造船舶相适应的质量检验部门并配备专职质检人员,质检人员应具备相关岗位任职资格。
归档保存船舶建造过程中全部检验资料和全套完工图样,交付时应有船舶检验机构颁发的检验合格证书,并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
八、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二十七)企业应按AQ/T 7008《造修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
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二十八)企业应按ISO 14000系列标准或GB/T 24000系列标准、ISO 50001或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建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规章制度,制定能耗限额标准和节能减排措施,落实单位产品生产能耗限额标准。
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粉尘、噪声等处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扩建项目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并应通过环境保护部门验收。
(二十九)企业应按OHSAS 18000系列标准或GB/T 28000系列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并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设置完善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工作场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工作。
(三十)企业应合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用工制度应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九、规范管理(三十一)企业规范条件的申请、审核及公告:1.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船舶行业规范管理工作。
申请企业须编制《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申请报告》(要求附后)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通过本地区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其中中央企业(集团)总公司所属企业通过所在企业(集团)总公司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并抄送企业所在地省级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地区船舶企业的申请进行初审,中央企业(集团)总公司负责对所属船舶企业的申请进行初审。
初审须按规范条件要求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核实,提出初审意见,附企业申请材料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3.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相关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等依据规范条件组织专家对申请企业进行评审。
4.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通过评审的企业进行审查并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告。
(三十二)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公告企业名单进行动态管理。
地方各级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总公司每年要对本地区或所属企业执行规范条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公告企业进行抽查。
鼓励社会各界对公告企业规范情况进行监督。
公告企业有下列情况的将撤销其公告资格:1.填报相关资料有弄虚作假行为的;2.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3.不能保持规范条件的;4.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撤销公告资格的,应当提前告知有关企业,听取企业的陈述和申辩。
(三十三)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应按照规范条件要求进行整改。
各地应综合运用经济、市场和法律手段,积极推动企业改进和完善生产条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十四)列入公告的企业名单将作为相关政策支持的基础性依据。
对未列入公告名单的企业,相关政策将不予支持。
十、附则(三十五)对本规范条件的第五至第十条、第二十至二十六条,应按照CB/T 3000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
(三十六)本规范条件所引用的标准均以最新有效版本为准。
(三十七)本规范条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进行修订。
(三十八)本规范条件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
附: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申请报告附船舶行业规范申请报告企业名称:(加盖公章)申报级别/类别:联系人:联系电话:申报日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制船舶企业规范公告申请报告大纲一、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登记注册类型、注册地址、成立时间、法定代表人、现有职工人数、现有造船能力,上年度造船完工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生产经营情况(并附表格,格式见附表1)。
需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有关项目核准或备案等审批文件、土地证等基本证件复印件。
二、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1.企业的岸线、船台或船坞、舾装码头、起重设施、涂装设施、厂房和仓库情况描述。
2.企业的船体加工设备、机加工设备、喷涂设备等主要工艺设备的配备情况。
3.企业的密性试验用设备、倾斜试验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测厚仪、理化实验设备等主要计量器具的配备情况。
(需附表格,格式见附表2~4,主要装备可配照片)三、建造技术能力1.企业的总装造船体系、作业主流程、生产管理体制、生产组织形式、工程计划管理体系的描述。
2.企业生产设计能力的描述。
3.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描述。
4.企业主要生产技术指标的描述。
(需附表格,格式见附表5)。
四、技术创新和产品1.企业研发机构、研究成果、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情况的描述,省级及以上认定的研发机构批复文件或认定证书复印件(需附表格,格式见附表6)。
2.企业已完工交付或在建的重点船舶产品描述。
3.售后服务体系和保修(包修)制度的描述。
五、人员1.企业领导中负责技术、质量工作人员的描述,任命及职责分工的文件材料。
2.企业技术人员的描述。
3.企业技术工人的描述,焊工和无损检测人员的资质证书。
4.企业专业管理队伍的描述。
(需附表格,格式见附表7)。
六、质量管理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描述,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2.质量管理制度的情况描述。
3.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情况。
七、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描述,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的证明,及申请当年及上一年度未发生过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证明材料。
2.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情况描述,主要建设项目的环评批复及环保验收文件复印件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3.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情况和主要节能措施描述,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4.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情况描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5.企业上缴税收和交纳职工社会保险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