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有什么教案修改后 2
空气中有什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罩子里没有空气了,所以蜡烛熄灭了。
看来,同学们都觉得这种现象和空气有关,但是蜡烛燃烧会用掉玻璃罩里所有的空气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出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二、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成分。
1、为了弄清空气中到底有什么,我们来做个实验。
板书模型示范:把蜡烛放入盛有蓝水的水盆里,要小心不要让水打湿烛芯,用去掉底的塑料瓶扣上,拧紧瓶盖。并观察现象。请每个小组的1号领取一个水槽。
学生实验
观察到了什么?
(1、)有水进入瓶子里。(是一下子把瓶子装满了?瓶子里除了水以外是不是空的?)
(2、)瓶子里和瓶子外的水位线差不多高。
板书模型示范:我们做的是一组对比实验,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盛有蓝水的水盆里,用去掉底的塑料瓶扣上,拧紧瓶盖。观察现象。
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78%的氮气,和1%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等。你能想想办法,把二氧化碳、水蒸气找出来吗?
小组讨论一下。
好的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研究。
(1、)蜡烛慢慢熄灭了。(是立刻就熄灭的吗?)
(2、瓶子里的水上升了。
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1、说明瓶子里的空气变少了(少了多少?你上来指指看。)这部分空气为什么变少了?因为燃烧。说明少掉的这部分空气是支持燃烧的。(出板书:支持燃燃烧)
2、学生不能明确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师引导:蜡烛燃烧前,瓶内水和空气的比例是这样的。
预设:生:(1、)A燃烧最持久,C最先熄灭。(你知道为什么吗?)
(2、)B燃烧最持久,A最先熄灭。(会这样吗?等下我们来看看。)
空气中有什么教案修改后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知识。
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精神和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在探究中会观察、分析、推断,并能从中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 三支相同的蜡烛、三块玻璃片、两只大小不同的无底塑料瓶、打火机。
分组实验: 水槽(红色水)、固定在玻璃片上的蜡烛、无底塑料瓶、长而细的铁丝、火柴、水。
一、导入新课,引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师:好,我们就来猜个谜语吧!(出示课件:谜语)(空气)师:同学们猜得这么准确,说明同学们对空气还是比较了解的。
我们周围有空气,书上说我们可以七天不吃饭,三天不喝水,但是一刻也离不开空气。
空气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么空气中到底有些什么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空气中有什么。
出示课件3)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可是他像其他的东西一样,需要占据空间。
举例:吹气球。
师:是呀,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可它和其它的物体一样,需要占据空间。
(板书:占据空间)二、实验探究,认识空气中至少有了两种气体1.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
谈话:同学们玩过蜡烛吗?今天老师带你们玩一个燃烧蜡烛的游戏。
(出示实验一的装置)师:观察这三个实验装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师:杯子里的空间现在被什么占据着?师:请你们猜一猜这哪支蜡烛先熄灭?哪支蜡烛燃烧得时间最长?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学生猜),学生可能会回答: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先熄灭。
师:大家猜得对不对呢?我们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哪支蜡烛先熄灭。
师:为了使实验更公平,老师手中的杯子应该怎么放?(边演示实验,边说明)生:同时放。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案
教学内容空⽓中有什么 授课时间 教学⽬标 1、探究过程和⽅法:会对⼩车实验数据进⾏分析、总结;会对⽐不同情况下⼩车运动的不同,总结出空⽓对它们的影响 2、知识与技能:知道有的飞⾏器要借助空⽓运动,例如飞机、帆船等;空⽓也可以对运动的物体形成阻⼒;了解喷⽓式飞机的⼯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活中体验科学的⽆处不在 激发学⽣对飞⾏器升空原理的探索兴趣,产⽣对⼈类发明的热爱。
课前分析及准备 长型⽓球2个、胶带、剪⼑、⼩车模型、卡纸、塑料绳、塑料纸、⽩纸,相关图⽚ 教学预设 教学⽣成 ⼀、导⼊⼀、导⼊ 1、这节课我们还是来研究空⽓,研究空⽓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板书课题 ⼆、⾃主学习⼆、⾃主学习 1、空⽓对运动物体的阻⼒作⽤(1)如果我要⼤家跑步的时候,拿⼀把打开的伞跑,你们有什么感觉? (2)为什么跑不快,⽽且觉得很累呢? (3)是什么有这么⼤的⼒⽓当住我们呢?请⼀位同学在教室外跑跑 (4)为什么不拿撑开的伞跑起来就快点?你想到了什么? 2、空⽓对不同形状物体运动的阻⼒作⽤ (1)⼩组讨论你们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商量个办法验证你们的猜想 (2)研究P9实验中的第⼀个问题:哪些条件应该相同?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3)⼩组实验分析⽐较实验记录。
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你还有什么发现? (4)描述不同外形的⼩车运动时,空⽓对它们的影响是怎样的提出假设把讨论的实验⽅案P73对⽐实验中的条件⼩组讨论分析数据,共同研究出结论 3、喷⽓式飞机的⼯作原理 (1)所以飞机是什么样⼦的?飞机有很⼤的翅膀,但从飞机前⾯看是什么样⼦的? (2)你知道现在最快的飞机是什么飞机吗?它是怎么飞上天的? (3)模拟实验,先讲解实验⽅法,提实验要求:它的⼯作原理是什么?充⽓多少与跑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出⽰飞机正侧⾯的图⽚提清楚实验要求,并把实验记录在P73上 4、具体运⽤ (1) 观察P11图⽚,哪些设计是借助空⽓或是为了减⼩空⽓阻⼒? (2)你还知道哪些?出⽰相关图⽚ 三、课外拓展三、课外拓展1、制作⽵蜻蜓、⼩降落伞 学⽣在⼀年级的⾃然课学习中已经对空⽓的性质有了⼀些初步的了解,不少学⽣也都知道空⽓中是有氧⽓的,因此本课就从学⽣的经验出发,由空⽓中含有⼀定量的氧⽓⼊⼿,然后再认识组成空⽓的其他⼀些⽓体。
第一单元3空气中有什么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空气中有什么》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有(1)三支蜡烛的燃烧比赛。
(2)用实验方法分析空气成分。
(3)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4)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学习目标: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
气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学准备:集气瓶、烧杯、长条金属片、短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玻璃杯、玻璃片、冰块、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预习任务1、说一说三支蜡烛哪支燃烧的最久,为什么?2、阅读资料,认识空气的组成。
3、知道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二、合作、探究、交流学习(一)用去底塑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里?接着实验,把瓶盖拧松,把瓶子拿起来,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盖上瓶盖,拧紧,观察有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二)学生分组做实验,收集二氧化碳。
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中,摇晃后,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往装有高低不同的两只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要沿杯壁慢慢倾倒),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三)讨论把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饼干会软,这是怎么回事?三、当堂检测填空题1、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___;他大约占空气体积的___%。
占空气体积78%的是___。
此外还有少量的___、___等。
2、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___的瓶子里,摇晃几下,澄清的石灰水会变___。
3、用杯子罩上点燃的蜡烛,过一会儿后蜡烛会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整理)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空气中有什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探究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能用简单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并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3、能用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4、认识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和有害的方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用实验探究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难点:掌握二氧化碳性质相关实验的操作。
三、教学准备:小苏打、醋、集气瓶、橡胶管、烧杯、长条金属片、长短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玻璃杯、玻璃片、冰块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空气的成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空气中有什么?它们各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2、你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一些性质吗?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二)认识二氧化碳:(1)制取二氧化碳:(拿出为各组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小苏打、醋、集气瓶、橡胶管)(2)学生分组做实验,收集二氧化碳(不要太多)(让学生注意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口朝上,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2、实验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谈话:(师拿出一瓶澄清石灰水)这是把生石灰放在水中浸泡,静置后取得的液体,叫澄清的石灰水。
大家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无色、透明)(2)学生分组实验: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中,摇晃后观察发生的想象。
(3)提问:看到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4)小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3、实验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
(1)学生猜测:向杯中倒入二氧化碳,阶梯状放置的燃烧着的蜡烛会不会熄灭?是否一起熄灭?(2)演示实验,并提问:发生了什么现象?哪支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3)小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三)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1、实验3: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1)谈话:从资料中知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2)教师出示饮料瓶、澄清石灰水,启发学生讨论方法。
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中有什么
科学教案空气中有什么科学老师:刘鑫班级四(3)班教案背景:空气中有什么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研究的是我们周围的空气。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并为下一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认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一、教学目的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难点:了解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主要气体,知道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大致含量。
三、教学准备:挂图、三支同样长的蜡烛、三块玻璃片、两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水槽、饮料瓶、火柴、细铁丝四、教材分析:空气的物理性质是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感知、体验的,但它的内部组成则需要我们进行实验活动观察、猜测、分析研究和总结。
本课以三个实验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这三个实验相互关联,逐步深入、层层递进。
其中蜡烛燃烧比赛的实验起一个引领过渡的作用,旨在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空气与蜡烛的燃烧有关,激发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引导学生解释原因,引出分析空气成分的活动,并为下面研究空气中有气体支持燃烧做好了前提和准备。
探究空气中有气体支持燃烧的活动是重点,它是将实验一的装置进行了改装,从而让我们看得见燃烧后空气变化的情况,明确实验步骤、准确进行实验操作、组织学生有效探究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所在。
第三个实验是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实验的猜测、设计、操作、讨论均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观看比赛吗?咱们一起看一场关于三只小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比赛好不好?教师出示如教材第9页上的三支蜡烛燃烧的实验装置:1、提问:三块同样的玻璃片,蜡烛也相同,不同的是第二只和第三只蜡烛上面分别罩着一小一大两个杯子,请同学们猜猜看,哪支蜡烛最先熄灭,哪支燃烧的最久呢?2、学生猜测:3、同学们猜测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看一看现场实际比赛的情况。
五年级科学上册《空气中有什么》教案设计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空气中有什么》教案设
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空气中有什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属性。
2. 掌握观察、实验和记录科学现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 课件和投影仪
- 实验材料: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样品
- 气球、蜡烛、玻璃杯等道具
- 实验记录表格和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引导学生讨论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并背诵相关知识。
2. 游戏环节:设置小组游戏,让学生猜测不同气球中充满的气体,并观察结果。
3. 实验探究:展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记录
实验结果。
4. 实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气体的特征和
区别。
5. 深化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问题,并
展开讨论。
6. 课堂小结:复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布置相关作业。
拓展延伸
- 学生可自行开展更多与空气相关的实验,扩大知识面。
-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界中的现象,进行科学思考和分析。
教学评价
-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探究和讨论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合作
程度。
- 实验记录: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小结和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空气组成
和属性的理解程度。
该教案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空气组成和属性的兴趣,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中有什么教案
3.空气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教学难点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水槽、去底的饮料瓶、一盒火柴、细铜丝、蜡烛、玻璃片、一块橡皮泥、红墨水一瓶;一份小苏打、半杯白醋、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大烧杯、短蜡烛、一盒火柴、一杯澄清石灰水、细铜丝、饮料瓶一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谜语导入新课,复习空气的性质有哪些?2.点题: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空气的秘密——空气中有什么。
二、探索空气的成分1.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的?2.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他们的燃烧情况有什么不同?谁来猜猜看3.实验验证猜想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来解释一下?(用空气会流动解释现象,实验说明燃烧离不开空气)5.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烧掉了瓶里的全部空气吗?(1)介绍实验器材(2)抽生读试验步骤,明确实验任务(3)学生操作书上实验。
并记录实验现象(4)学生汇报: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4)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课件演示。
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现象。
说明了什么?介绍氧气及性质(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呢?我们再看。
(6)教师演示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9)教师介绍空气的成分。
6.读空气歌加深理解三、认识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
《空气中有什么》教案最新版
《3. 空气中有什么》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难点1、了解空气的成分。
2、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三只相同的蜡烛、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红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胶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实验1: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1)展示三只点燃的蜡烛,按图所示。
(2)猜一猜:这三只蜡烛中,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4)学生讨论: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产生?2、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你能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些问题。
二、研究空气的成分1、实验2: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师:为了弄清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我们做个实验。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瓶内水上升)(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瓶内水上升,因为瓶子内的空间原先被空气占据着,蜡烛燃烧时燃烧了一部分空气,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间,这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2、实验3: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1)想一想:饮料瓶中剩下的空气还能不能支持燃烧呢?(2)学生实验:我们继续分组实验,按要求做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火柴熄灭了,不再燃烧了。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火柴不能继续燃烧,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6)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7)小结:剩下的这部分空气不能支持燃烧,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
《空气中有什么》教案(20201012114623)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下而的三支蜡烛哪支最先熄火,哪支燃烧最久?生:答案多样。
教师一一列举在黑板上。
师:演示实验。
请学生观察。
生:说岀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师:讨论一-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赔烛会慢慢熄灭?为什么罩上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上小玻璃杯的蜡烛燃烧时间长?生:学生回答正确一致。
只是氧气与空气混淆不淸。
师:蜡烛燃饶会用掉杯子里的所有空气吗?杯子里还有没有空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1-3空气中有什么)(二)通过实验来认识空气的成分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师:为了弄淸楚蜡烛罩上玻璃杯熄火的原因,我们来做个实验。
师:不点燃蜡烛,用去底的塑料瓶把蜡烛扣上,水能否进入瓶子呢?为什么?生:不能。
因为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
师: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生:看到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
师:讨论一1.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为什么瓶内的空气会减少了?生:讨论。
师:那瓶子里还有空气吗?为什么?演示实验。
生:有。
讲明原因。
实验2: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师:瓶子里剩下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生:答案不一。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生:看到燃烧的火柴迅速熄灭。
师:讨论一1.刚才的现象说明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2.相对的,被烧掉得气体有什么性质?3.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生:讨论。
师:小结一-通过以上研究可知,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三)总结师:查阅书本P10的资料,查明这两种气体是什么,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
生:阅读。
发言。
(板书:1.氧气2.氮气。
苏教版科学四上《空气中有什么》WORD教案
课题: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含氧气和氮气等。
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3.了解氧气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描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描述空气支持燃烧,
能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与联想来描述氧气的用途
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
能做空气成分的有关实验。
教学用具:
三只相同的蜡烛、大小不同的两只玻璃杯、火柴、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去底塑料瓶、水槽、红色水、细铁丝。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空气中有什么》教案
教 学 过 程
二次பைடு நூலகம்课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三支蜡烛哪支最先熄灭,哪支燃烧最久?
生:答案多样。教师一一列举在黑板上。
师:演示实验。请学生观察。
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师:那瓶子里还有空气吗?为什么?演示实验。
生:有。讲明原因。
实验2: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师:瓶子里剩下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
生:答案不一。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生:看到燃烧的火柴迅速熄灭。
师:讨论---1.刚才的现象说明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2.相对的,被烧掉得气体有什么性质?
3.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生:讨论。
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知,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三)总结
师:查阅书本P10的资料,查明这两种气体是什么,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
生:阅读。发言。
(板书:1.氧气
2.氮气
3.二氧化碳
4.水蒸气)
媒体使用
播放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板书设计
1-3空气中有什么
师:为了弄清楚蜡烛罩上玻璃杯熄灭的原因,我们来做个实验。
师:不点燃蜡烛,用去底的塑料瓶把蜡烛扣上,水能否进入瓶子呢?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
师: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生:看到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
师:讨论---1.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是由氧气、氮气、水蒸气等组成的。
2.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透明塑料杯、醋、小纸条。
2.教具:纸板、画笔、图片等。
3.参考资料:空气组成的相关知识和实验的步骤。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准备两份装有水的杯子,一杯旁边贴上氧气标识,一杯旁边贴上氮气标识。
让学生观察杯中的水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氧气杯中的水比氮气杯中的水发生变化得更快?2.实验观察(20分钟)教师向学生分发透明塑料杯和小纸条。
学生将纸条折成小块,并整理好观察记录表。
教师示范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将透明塑料杯倒置,慢慢地将杯子底部浸入裹有醋的容器中,观察杯子的变化。
同时,将纸条放入透明塑料杯内,观察纸条的变化。
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观察杯子内壁和纸条上是否出现了水珠?醋为什么能使杯子内壁和纸条上出现水珠?4.知识总结(15分钟)教师用纸板画出空气由氧气、氮气、水蒸气等组成的图示,向学生解释图示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实验步骤和观察现象,总结并确立空气由氧气、氮气、水蒸气等组成的知识点。
5.小结(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氧气、氮气和水蒸气,空气中还有哪些其他物质?请同学们留意身边的实验和生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
要求学生完成小结作业,写出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的方式,使学生亲身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关注的问题较多,导致时间不够充分,下节课需要加强时间管理。
另外,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修改
教课文案《空气中有什么》教课目:程与技术目:1.学用察、、思虑的方法剖析空气的成分。
2.培育初步的技术。
科学知目:1.知道空气是由不一样气体混淆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其余成分。
2.知道氧气支持燃,认识氧气用途。
感情度与价目:培育敢于表自己的解、愿意合作沟通的科学度。
②教课内容和重、点;③学情剖析《空气中有什么》是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上册第一元《我周的空气》中的第三,通前方两的学,同学已空气有了必定的:空气是真存在的,空气能占有空,空气无色、无味、透明,空气能流,空气有重量,空气能⋯⋯是在些的基上和同学一步研究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有什么》。
《空气中有什么》可分两部分行教课,第一:空气是由不一样气体混淆而成的,一部分支持燃(氧气),一部分不支持燃。
第二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本是第一的教课。
④教课媒体的和教:三只同样的蜡、大小不一样的两只去底塑料瓶、火柴,多媒体件学生:6厘米的蜡、去底小塑料瓶、高8厘米的塑料水槽、色的水、20厘米的、火柴。
⑤教课程学生/教互的教课步互性目的教:三只同样的蜡、大小不一样的两只去底前准塑料瓶、火柴,件学生:6厘米的蜡、去底小塑料瓶、高准资料1约8厘米的塑料水槽、带颜色的水、长约20厘米的细铁丝、火柴。
导入新课经过前方的学习,你认识了空气的哪些知识?(空气能占有空间)认识学生相关空气知识的认识(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塑料瓶:那个瓶子中容纳的空气多一些?)蜡烛熄灭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1、出示课件(实验一):请学生展望,哪支蜡导入课题。
烛先熄灭,哪支焚烧的最长久?为何2、师演示实验考证。
这说了然什么?(空气能支持焚烧)3、焚烧是否是用去了杯子里的所有空气呢?(我们用实验来考证一下)出示课件(实验二):目的:认识焚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猜想)利用假定提早对可(假定:瓶子内所有充满了水,说了然什么?能出现的现象解瓶子内还有一部分空气,说了然什么?)释,更简单得出结论在这个实验中,你感觉该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养成谨慎的实验态度,培育合重申试验中注意的问题(课件)作精神。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案-最新
学具
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
板书
设计
2.空气中有什么(1)
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作业
设计
1.网上查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其它用途。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
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吗?你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里,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
(4)演示实验
(5)仔细观察蜡烛为什么由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和空气的轻重比较,是否支持燃烧?
(6)教师演示实验。
(7)澄清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学生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三、巩固
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小组交流,观察三只蜡烛燃烧的情况
瓶子里的空气燃烧了一部分
4.它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来解释以下?
二、教学新课
1.空气的成分
(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再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
(2)教师演示实验
(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
(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塑料瓶子里,说明了什么?
(5)杯子里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
没有消失
说明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
至少有两种,一种支持燃烧,另一种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交流总结
教学
反思
制作二氧化碳时,由于准备不足,漏气。实验效果不理想,以后一定注意实验过程,提前多做一些预案。
空气中有什么
《空气中有什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3、空气中有什么一、教学目标: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重证据的科学品质。
3、知道空气是有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含氧气和二氧化碳。
4、知道氧气支持燃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三、教学材料:三只相同的蜡烛、大小不同的两只玻璃杯、火柴、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去底塑料瓶、水槽、红色水、细铁丝。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空气,现在大家睁大眼睛,看看你眼前的空气,伸手摸一摸周围的空气,然后用力用鼻子吸一些空气,那么谁来给这眼前无处不在的空气做个自我介绍?小组内交流,个别汇报。
(看不见,摸不着,动植物都需要,占据空间,有一定重量,能够流动,有一定弹性,具有压缩性)板书实践表明,我们可以7天不吃饭,3天不喝水,但一刻也离不开空气,空气和水一样,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这节课我们继续去了解空气。
(板书)(二)师的演示实验老师这里有三支同样的蜡烛,把他们固定在大小、材料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是1号,2号,3号蜡烛,现在老师把这三支蜡烛点燃,在2号,3号蜡烛上罩上一小一大两个杯子,让他们进行燃烧比赛,请你们猜测这三支蜡烛哪支燃烧的最久会得冠军,哪支最先熄灭?(学生猜测)猜的对不对,我们怎么来证实?是的,只有动手做一做,你的观点才更有说服力,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赛开始了。
师用打火机将三支蜡烛点燃,注意倾斜打火机,不要烧着手,大小两个杯,同时扣上去,仔细观察,有何结果?(汇报)猜对的请举手,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汇报)空气少,支持蜡烛燃烧的时间短,空气多一些,支持蜡烛燃烧的时间长。
那么燃烧会不会耗完杯中的所有空气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空气中有什么。
板书课题、齐读。
(三)学生分组实验一1、在实验中寻找答案请看实验一的要求,学生分条读,边读边说这一条的重点。
(老师演示操作)2、接下来同学们分组动手实验,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二)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提问: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其中支持燃烧的成分是什么?占空气体积的多少?不支持燃烧的主要是什么?占空气体积的多少?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我们来研究研究。
二、学习新课(一)认识二氧化碳1. 制取二氧化碳。
(1)讲解并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学生分组做实验,收集二氧化碳(注意:不要太多)。
2. 实验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谈话:这是把生石灰放水中浸泡,静置后取得的液体,叫澄清石灰水。
大家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无色、透明)(2)学生分组实验: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中,摇晃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3)提问:看到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4)小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3. 实验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
(1)学生猜测:向杯中倒入二氧化碳,阶梯状放置的燃烧着的蜡烛会不会熄灭?是否一起熄灭?(2)演示实验,并提问:发生了什么现象?哪支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3)小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设计意图:二氧化碳性质的这两个实验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操作不当都会出现意外,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一个实验关键是二氧化碳的量不要过多,否则会重新变清,所以可以就教师事先控制好白醋和小苏打的量来控制,可以有学生动手分组实验、探究。
第二个实验,倾倒二氧化碳有一定难度,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能较好的达到实验的目的(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谈话: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老师把冰块放进杯子里,盖上玻璃片(同时请一个学生摸一摸,杯子的外壁是干的)。
过一会儿,我们再来观察发生的现象。
2.讨论:(1)把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饼干会变软,这是怎么回事儿?(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观察实验4的装置,提问:有什么现象发生?(杯壁外有许多水珠)证明了什么?5.小结:实验结果和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知识。
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精神和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在探究中会观察、分析、推断,并能从中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 三支相同的蜡烛、三块玻璃片、两只大小不同的无底塑料瓶、打火机。
分组实验: 水槽(红色水)、固定在玻璃片上的蜡烛、无底塑料瓶、长而细的铁丝、火柴、水。
一、导入新课,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好,我们就来猜个谜语吧!(出示课件:谜语)(空气)
师:同学们猜得这么准确,说明同学们对空气还是比较了解的。
我们周围有空气,书上说我们可以七天不吃饭,三天不喝水,但是一刻也离不开空气。
空气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么空气中到底有些什么
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空气中有什么。
出示课件3)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可是他像其他的东西一样,需要占据空间。
举例:吹气球。
师:是呀,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可它和其它的物体一样,需要占据空间。
(板书:占据空间)
二、实验探究,认识空气中至少有了两种气体
1.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
谈话:同学们玩过蜡烛吗?今天老师带你们玩一个燃烧蜡烛的游戏。
(出示实验一的装置)
师:观察这三个实验装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师:杯子里的空间现在被什么占据着?
师:请你们猜一猜这哪支蜡烛先熄灭?哪支蜡烛燃烧得时间最长?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学生猜),
学生可能会回答: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先熄灭。
师:大家猜得对不对呢?我们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哪支蜡烛先熄灭。
师:为了使实验更公平,老师手中的杯子应该怎么放?(边演示实验,边说明)
生:同时放。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你们将会看到什么现象?
生:小杯子里的蜡烛最先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小杯子里的空气最少,所以最先熄灭。
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蜡烛周围的空气多,所以燃烧的时间最长。
(课件展示实验现象)这说明了什么?(课件展示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问:杯子里的空气是不是全被烧没了?
生:是/不是/不知道
师:杯子里的空气是不是被全部用掉了,我们能直接观察到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空气是看不见的。
师:所以我们就要借助某种看得见的物质来观察,假设杯子里的空气减少了,就应该有别的物体占据这部分空间,那么应选择什么样的既能看得见又能摸得着的物体,让它自己就能进到杯子里占据这部分空间便于我们观察呢?
生;水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水?
生:水会流动。
引导学生想:把实验放在水中进行。
如果杯子里的空气被全部烧掉了,水会进入杯子,占据杯子里的全部空间;如果只是烧掉一部分空气,那么水就会占据杯子里的一部分空间;如果空气没有减少,水就进不去。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办法来验证一下蜡烛燃烧是用去一部分空气还是用去全部空气呢?怎么做?请看实验器材(出示课件5)讲解实验的操作方法。
(出示课件6)
师:进行这个实验有哪些需要大家注意的?谁来说一说?
师强调:我们要轻轻地操作,静静的观察。
实验结束后不要乱动实验装置,要保留实验结果。
下面请同学们先分好工然后再一起完成这个实验。
并填好探究记录。
(指导学生做实验)
师:在这个实验中,你看到哪些现象?(课件展示实验现象: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一小截。
)
师:这些现象能说明什么呢?
生:蜡烛燃烧只是用去了一部分空气,瓶内还有气体存在。
(课件展示实验结论)
师:被用掉的这部分气体还在的时候蜡烛怎样?这部分气体被用掉了就怎么样?这说明这部分气体有什么特性呢?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燃烧只是用去了空气中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
师:蜡烛燃烧只用去了空气中一小部分气体,我们把能够支持燃烧的这部分气体叫做氧气(齐读)
2.认识空气中还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师:杯中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
师:我们怎样证明杯中剩下的气体能不能支持燃烧?
让学生思考知道,能不能燃烧最简单的方法可以用火去试。
师:那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一下
师:为了方便实验,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根长杆火柴,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课件展示实验二(2)步骤)
师:那做这个实验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什么呢?
生:观察火柴的火苗是否熄灭。
师:老师给大家只准备了一根长杆火柴,请大家在实验的时候仔细观察,不要重复实验。
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师:下面我们一起交流这个实验的收获,谁来说?(课件展示实验现象)
师:那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课件展示实验结论:瓶内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说明:这种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二氧化碳。
三、阅读资料,认识空气的成分
师:从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推出,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它们有什么特性呢?
生: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也含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课件展示这两个实验的结论)
师:那空气的大家庭中到底有哪些成分组成呢?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课件9:空气的成分)
为了更好的观察、了解空气的成分还可以它做成统计图。
(课件展示)
师:这个统计图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能支持燃烧的叫做氧气,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
生: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生:其他成分占空气体积的1%。
师:(板书:氧气,氮气,其他成分)
说明:其他成分分别是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师:空气是人类以及一切动植物的生命之柱,是我们大自然中最最宝贵的一种资源,我们要用行动来保护它,爱惜它,让空气这个大家庭永远和谐,让我们永远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