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 教案

城市的标识教案教案标题:城市的标识教案目标:1. 了解城市的标识的含义和作用。
2. 探索不同城市的标识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城市的标识概念介绍:什么是城市的标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 不同城市的标识特点:通过图片和实例,了解不同城市的标识特点,如城市徽章、城市标志、城市颜色等。
3. 设计一个城市的标识:学生根据自己对城市的理解和认知,设计一个新的城市标识,并解释设计理念和意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城市的标识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标识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城市标识的作用,如区分城市、宣传城市形象等。
探索不同城市的标识特点: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城市的标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择的城市标识,并解释其特点和意义。
3. 全班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各个城市标识的特点和共同之处。
设计一个城市的标识:1. 学生个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城市的认知和理解,设计一个新的城市标识。
2. 学生解释: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城市标识,并解释设计理念和意义。
3. 全班讨论: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各自设计的城市标识,分享彼此的创意和想法。
总结活动:1.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设计和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城市标识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 学生回顾: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对城市标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资源:1. 城市标识的图片和实例。
2. 设计城市标识的素材,如纸张、彩色笔等。
3. 展示学生设计城市标识的方式,如PPT、海报等。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和解释城市标识的特点和意义。
2. 学生个人设计城市标识的创意和解释。
3. 学生对其他同学设计的城市标识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城市的标识,比较不同城市标识的特点和风格。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城市标识的展览或展示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城市标识的认识和理解。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把树作为城市的标识,珍爱树木,保护环境。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把树作为城市的标识,从而激发学生珍爱树木,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提到“珍惜”这个词你有什么感悟?2.用心去感悟生活,你就会发现有太多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惜了。
作家张抗抗以细腻的笔法,极富韵味的笔调,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齐读课题《城市的标识》。
它又让我们珍惜什么呢?二新课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回顾,课文一共分几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2.为什么作者把树作为城市的标识,默读7——16自然段,边读边作批注,找出答案。
3.学生汇报。
4.、地理环境的不同,所生长的树木也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5.杭州市——香樟树,它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去描写香樟树的?哪个字,哪个词运用得好?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带着感受,你能读一读吗?(作者19岁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杭州,去北大荒,一边参加劳动,一边进行文学创作,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当她回到家,在街角,发现了杭州的标识——那棵树——引读——)分别找出法国梧桐,榕树,椰树,油松,圆冠榆,国槐的特点。
(天津的白蜡,青岛的雪松,厦门的凤凰木,延吉的垂柳等,都展现了一个城市的性格)6.城市之间的雷同,仅剩下树形态各异,读14.15.16段,找出树的作用?7.树这么重要,我们要怎么做呢?齐读17段。
作者出了让我们爱树,更让我们珍惜什么?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8.体会本文让我们珍惜什么?三.领悟视角把树作为城市的标识,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是不是太绝对了呢?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本所表达的意图。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城市的标识》。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城市的标识及其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城市标识的特点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城市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城市标识的特点和作用,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城市标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
(2)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标识的了解和看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城市的标识》。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讲解。
(2)学生举例说明城市标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拓展讨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城市的标识》。
2. 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所在城市的标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朗读、生字词掌握情况。
2. 学生练习题完成情况,对城市标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城市标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城市标识的实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城市标识的作用。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城市标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设计理念和作用。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城市的标识》及相关注释。
2. 城市标识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 字典、词典等参考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六年级语文《城市的标识》教案

六年级语文《城市的标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标识的含义以及种类,如市徽、市花、市树等;2.掌握城市标识的制定和宣传方式;3.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4.提高学生对城市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内容课前预习让学生在家中寻找本地城市的标识,并了解其含义。
课堂讲解1.城市标识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2.具体介绍本地市徽、市花、市树等标识的图案含义和文化背景。
3.城市标识的制定流程和宣传方式。
课堂讨论1.分析不同城市标识的差异性,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就本地城市标识的优缺点展开讨论,如何提高其宣传效果和文化内涵。
课堂体验1.制作本地城市标识,让学生体验到城市标识的制定过程。
2.放映一些城市标识推广视频,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和感受能力。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组织课堂讨论;3.学生自学并互相讨论;4.制作城市标识,让学生实践。
教学评价1.学生对于城市标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2.学生制作的城市标识的质量和创意程度;3.课堂讨论和互动的积极性和表现程度。
教学延伸1.制作一份简易的城市标识轮廓图,并沿着轮廓涂上不同的颜色,来了解一个城市的城市标识和地理形态的联系。
2.以画一幅城市标识为主题,展开手绘、素描和书法等多种艺术语言的综合表现能力。
3.就不同城市标识对生活和文化的影响,展开综合性的作文和演讲。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到了有关城市标识的含义和种类,了解了制定和宣传城市标识的方式和方法。
在制作本地城市标识的过程中,学生维度学习到了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其艺术和审美能力。
整节课的教学程度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教师也会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和评价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
城市的标识教案设计

城市的标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城市标识设计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介绍城市标识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城市标识的作用:讲解城市标识在导向、提示、宣传等方面的作用。
3. 城市标识设计原则:阐述美观、简洁、易懂、创新等设计原则。
4. 城市标识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城市标识与城市环境、文化、审美等的相互影响。
5. 环保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作用和设计原则。
2. 难点:城市标识与环境的关系、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作用和设计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城市标识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标识设计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城市标识与环境、环保意识的关系。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设计简单的城市标识,提高设计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教学素材。
2. 投影仪、电脑、白板等教学设备。
3. 学生设计作品展示平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标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标识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授基本概念:讲解城市标识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城市标识的基本知识。
3. 分析作用:讲解城市标识在导向、提示、宣传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城市标识的实用性。
4. 讲解设计原则:阐述美观、简洁、易懂、创新等设计原则,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的设计美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城市标识与环境、文化、审美等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七、案例分析1. 展示精选城市标识案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标识案例,进行展示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关注设计特点: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中的设计元素,如颜色、形状、文字等。
3. 分析成功原因:讲解案例中标识设计的成功原因,如符合设计原则、具有辨识度等。
《城市的标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城市的标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第1篇:《城市的标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环节设计《城市的标识》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珍惜”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一篇散文。
文章篇幅较长,通过对城市现状的理*思考,表达了树是城市的标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珍爱、保护我们身边的树及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共存,共同发展的主题,其见解深邃而独到。
课文第一部分列举了许多观察到的城市雷同、相似的现象,引发人们的反思。
第二部分充分表达了树是城市的标识这一观点,对生长在不同地域,千姿百态树做了生动、细腻的描写,尤其是对杭州市香樟树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点明了主题。
在这次研讨课上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根据课时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1、由城市图片、城市标志*事物图片等一步步的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从字、词、多音字等几方面进行了检查)3、自读课文,勾画四字成语,并对应发放**卡片。
4、根据不同**的四字词语卡片归类,讨论整理出文章的结构顺序。
5、分部分学习课文内容:城市的雷同和千姿百态的树。
(重点句子讨论、表格填写等)6、总结本课二、教后反思(一)本节课成功的方面1、循序渐进式的课前导入有利于学生对于“标识”这个词语的理解,配上三个极其相似的城市的图片,一步步的添加信息,给出提示,让学生自己逐步意识到“标识”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
每个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当我给出图片一步步的让他们猜城市名的时候,学生的积极*被调动起来了,开始慢慢的融入课堂之中。
2、利用**卡片分类的形式会很清晰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班里的孩子学习程度各不相同,就拿给文章划分层次来说,那些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就能很准确很快的去划分,而一些语文基本功较弱的孩子就有些难度了。
所以我在想可不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提示去帮助孩子理清文章的脉络。
这也就是我这节课为什么会设计用不同颜*的卡片分类四字词语的缘故。
《城市的标志》教案设计

《城市的标志》教案设计第一章:城市概述1.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的定义、特征和功能,培养学生对城市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内容:城市的定义与特征城市的功能与分类城市的历史与发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二章:城市规划与设计2.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定义与目标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与案例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三章:城市基础设施3.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功能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与功能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与维护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四章:城市生态环境4.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内涵、问题和对策,培养学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城市生态环境的内涵与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案例与实践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五章:城市文化与生活5.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文化的特点、价值和保护,培养学生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2 教学内容:城市文化的特点与价值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城市文化的案例与实践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六章:城市经济6.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经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城市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6.2 教学内容:城市经济的概念与特点城市经济的作用与影响城市经济的案例与实践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七章:城市人口7.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人口的概念、特点和问题,培养学生对城市人口的认识和理解。
《城市的标志》教案(通用3篇)

《城市的标志》教案(通用3篇)《城市的标志》篇1教学目标:学会生字和新词。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向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段落。
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排比句。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向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和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城市的标志》2.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1)出示词语辨别轿车红杉婀娜熙攘火炬滋润日益忠心耿耿似曾相识茫然若失川流不息若有若无蔚为壮观(自己读,个别读,齐读)(2)读准字音苍劲曲折树冠(3)认清字形:熙(4)比一比,组词辨()轿()杉()镶()辩()骄()彬()壤()(5)理解词语似曾相识川流不息若有若无蔚为壮观忠心耿耿(读词所在句子,根据句意理解词义)3.了解作者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那些自然段讲城市的标志(7—14)。
想想,其他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四、作业:1.生字词书写2.比一比再组词:这类课文学生学起来兴趣浓,能通过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并解答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此类文章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学生能够主动做积累。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每一座城市的标志的树是哪一种,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
《城市的标识》教案

《城市的标识》教案《城市的标识》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作品。
全文紧紧围绕"标识"来写。
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为下文写城市的标识做好了准备;接着正面写城市中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遗赠,使城市仅存的个性。
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一起发展。
同学状况分析:六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些同学思维活跃,用于展现自我,已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识字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教学时应放手让同学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同学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同学多问,多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张抗抗的文学常识,识记理解重要字词。
2、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维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学习的重点,难点重点: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识,那么,你知道那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谁来把你课前查阅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呢(同学上课交流自身查找的资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有关各国的国花和中国各个城市的市花的图片和文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来看一看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划出本课中您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借助字典或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新词。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品味本文精当严密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理解城市与树木之间的关系。
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讨论、比较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学习并领会本文精当严密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城市环境的担忧和对树木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精当严密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城市的夜晚》和《乡村小景》两段录像(或展示城市和乡村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比感受城市和乡村不同的景致。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扫清阅读障碍1、学生说出自己查出的生字词并互相纠错。
2、教师明确并领读下列词语:树冠树影颓败赋予漂泊欺侮贫瘠颠沛葱茏黯然失色摇曳生辉千篇一律弥足珍贵无与伦比为所欲为不胜枚举莫名其妙不容置疑争奇斗妍落英缤纷亭亭玉立浑然一体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稍逊一筹推波助澜应接不暇瞬息万变水木清华万籁俱寂如影随形无所遁形忍俊不禁门可罗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作者用哪些词语描述了北京城缺乏独特的标志?作者用哪些词语表达了人们对于标志的渴望?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下列问题:城市除了标志之外,不可缺少的是一种什么?为什么?四、再读课文,讨论探究下列问题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精当严密而富有哲理的语句。
并就这些语句进行讨论探究:这些语句为什么精当严密而富有哲理?它们对于表现城市个性和塑造城市形象有什么作用?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明确下列语句的含义和作用:a.“城市是可以触摸……可以与之融为一体的。
城市的标识教案设计

城市的标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城市标识设计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城市标识设计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介绍城市标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城市标识的作用:阐述城市标识在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 城市标识设计的原则:介绍城市标识设计的美学、功能和可持续性原则。
4. 城市标识设计的欣赏:分析国内外优秀城市标识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5. 城市标识设计的实践:分组进行城市标识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作用和设计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优秀城市标识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实践法:分组进行城市标识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案例图片和设计工具。
2. 安排课堂实践环节的分工和材料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城市标识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城市标识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作用和设计原则。
3. 欣赏:展示国内外优秀城市标识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4. 实践:分组进行城市标识设计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
5. 总结: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内容和收获。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收获,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城市标识设计的学习效果。
八、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城市标识展览或实地考察优秀城市标识,拓宽视野,提高学生对城市标识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城市标识设计教材或资料。
2. 案例图片:国内外优秀城市标识案例图片。
3. 设计工具:如绘图板、彩笔、软件等。
十、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城市的标识教案设计

城市的标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城市标识设计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介绍城市标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城市标识的作用:讲解城市标识在引导、提示、警示等方面的功能。
3. 城市标识设计的原则:阐述设计美观、简洁、易识别等原则。
4. 城市标识的设计元素:介绍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的应用。
5. 城市标识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优秀城市标识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标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激发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城市标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城市标识的基础知识。
3. 作用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城市标识在引导、提示、警示等方面的功能。
4. 设计原则:阐述设计美观、简洁、易识别等原则,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设计的关键要素。
5. 设计元素:介绍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城市标识设计的基本技巧。
6. 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优秀城市标识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培养审美能力。
7.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设计一款城市标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8.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城市标识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城市标识设计原则和元素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优秀城市标识案例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市标识图片:用于导入和案例分析。
2. 教学PPT:展示城市标识的基本概念、作用、设计原则和设计元素。
3. 设计软件:用于实践活动,如Adobe Illustrator、CorelDRAW等。
4. 评分标准:用于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标识,并讨论其设计理念和创意过程。
城市的标识.doc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作品。
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详尽地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的现象,接着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
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馈赠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脉。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品读,来感受城市的雷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词语的品悟,感受城市的雷同。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设计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1、看图猜一猜。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城市的标识。
(注意纠正识应读zhì)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并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理解的词语用笔作个标记,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师相机引导正音)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轮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
2、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四、学习一至六自然段1、默读课文的1~6自然段,画出描写城市雷同事物的句子。
2、根据学生读的句子板书,重点指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摘抄句子。
板书设计城市的标识(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城市的标识教案设计

城市的标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城市标识的设计原则和要素。
2.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理进行创意标识设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城市标识的设计方法。
2. 运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城市标识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关爱城市环境,提高审美情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标识的设计原则和要素。
2. 城市标识的分类和作用。
3. 城市标识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4. 创意标识设计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城市标识的设计原则和要素。
2. 城市标识的分类和作用。
3. 创意标识设计实践。
难点:1. 城市标识的设计原则和要素的理解与运用。
2. 创意标识设计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城市标识图片和案例。
2. 准备设计软件或手绘工具。
3. 分组合作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城市标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标识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城市标识的设计原则和要素,如简洁性、易识别、准确性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城市标识的分类和作用,如交通标识、公共设施标识等。
4. 设计方法与步骤:讲解城市标识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如观察、创意、绘制等。
5. 实践操作:分组合作,进行创意标识设计实践。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城市标识,分析其设计特点。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优秀城市标识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风格和特点。
2. 对比不同城市标识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和设计理念的差异。
七、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和创作的重要性。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不同城市的标识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风格和特点。
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城市标识,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意设计。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4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每一座城市的标志的树是哪一种,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认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城市中这一鲜活生命”的赞美和珍爱之情。
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理清文章的线索,学习为下文做铺垫的写作手法。
3.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把城市的树称为城市的标识,抒发作者对“树——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最后馈赠”的珍惜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城市中这一鲜活生命”的赞美和珍爱之情。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增强我们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把城市的树称为城市的标识,抒发作者对“树——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最后馈赠”的珍惜之情。
【教学具使用】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查阅资料,了解哪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向往城市的生活吗?座座高楼林立,小车川流不息,人们衣着时髦风尚,仿佛生活在时代的前沿。
可有的人对城市的珍爱并非这些,而是代表城市个性的事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
我们已很难从建筑、街道、车辆、行人以及垃圾上区分你身在哪个城市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的标识》一课,看看作者为什么把树作为城市的标志。
作家:张抗抗,生于杭州,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当代女作家,这是她的一篇散文。
2、板书课题,齐读:城市的标识。
解题:什么是标识?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
课前,你了解了哪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提出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句子读不通,师生交流。
(2)练习读难读通的段或句子,读通为止。
2.检查预习效果:出示易读错的词语读正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城市的标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城市的标识》一、导入1.板书课题(城市的标识)谁来读课题?(指生读题,强调“识”的读音)。
2.解题:“标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交流:说到城市的标识,你想到的是哪些事物?(生自由说)大家说到的这些都是城市的标识。
作家张抗抗笔下的城市的标识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咱们就来读读这篇文章。
二、预习探究1.课前,老师已经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自由朗读课文,对照预习提示,整理自己的预习所得,待会交流。
(出示预习提纲)预习提纲:1.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想一想,填一填:课文围绕“城市的标识”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3.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把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与同学交流。
4.对于“城市的标识”这个话题,你还想了解什么?你想做些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合作交流1.检查词语。
出示第一组词语:掳掠偌大喀什干涸(指名朗读,纠正字音,齐读)出示第二组词语:多胞胎克隆复制(指读)知道这些词语在文中都表示什么意思吗?(理解词语意思:表示城市的雷同)出示第三组词语:婀娜苗条的椰树玲珑精致的树冠遒劲而伸展的树枝秀气而坚韧的国槐馈赠“馈赠”,在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赠送,有时也指赠送的东西或礼品。
(出示)联系馈赠所在的句子,你认为在这里应当选择哪种解释?(生选)这形态各异的树木,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再来读读这组词语。
(齐读)2.(出预习提纲)课文围绕“城市的标识”首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指生填,板书)这就是课文的叙述顺序,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读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交流。
(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总结)我发现,大家的问题几乎都围绕城市的雷同、为什么说树是城市的标识展开的。
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大家会解决这些问题。
四、品读体验<一>感受城市的雷同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6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写城市的雷同的?找出有关的句子,把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
《城市的标识》教案

《城市的标识》教案教案:《城市的标识》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标识的概念和作用;2.学习常见的城市标识,并了解其设计原则;3.培养学生对城市标识的观察与分析能力;4.通过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市标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城市标识的例子;3.纸张、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4.剪刀、胶水、彩纸等手工制作材料;5.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制作设计稿。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与导入1.教师放映一些城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照片是哪个城市的标识?-你们对这些城市有何了解?-你们觉得这些标识表达了什么信息?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城市标识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标识?Step 2 概念与知识解释1.教师简要介绍城市标识的概念,即城市特有的图形、文字、颜色等标识,用于在广告、街头、建筑等地方展示,并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2.教师提供城市标识的设计原则:-简洁明了,能够快速传达信息;-突出城市的独特性和特色;-设计要具有辨识度和记忆度;-颜色的选择要有意义;-设计要适应不同媒体的使用需求。
Step 3 学习案例分析1.教师放映一些城市标识的例子,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标识有哪些特点?-这些标识传达了什么信息?-这些标识的设计有何特色?Step 4 实践活动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们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市标识。
设计稿可以用手绘或计算机制作。
2.学生开始策划并设计自己的城市标识。
他们可以参考之前学习过的城市标识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Step 5 综合评价1.教师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主要考察标识的设计是否符合设计原则,并能够传达城市特色和信息。
2.学生间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Step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反思,讨论他们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以及对城市标识的看法与认识。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九营小学罗云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把树作为城市的标识,珍爱树木,保护环境。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出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大家边欣赏边猜猜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国家?(生欣赏,并及时反馈)这些建筑物代表着不同的国家,它们真可谓是各国的标识。
(板书:标识)那么,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什么标识呢?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张抗抗的散文——《城市的标识》。
(强调“识”字的读音,并标注拼音。
)请同学们齐读两遍课题。
(师补充题目,板书:城市的)(首先,我们来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师读)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把树作为城市的标识,珍爱树木,保护环境。
2、体会文章的写法。
三、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请大家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你总结的真好!)过渡:作者把不同的树作为不同城市标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板书:树)四、独具慧眼找“标识”。
(一)探究树木的“异”。
(请同学们)1、自由读课文7—13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树,这些树各有什么特点,是哪座城市的标识?”2、小组内合作交流,统一意见,完成表格。
城市树木树木的特点杭州香樟树端庄的王者风度南京或上海法国梧桐具有浪漫气质福州或广州榕树如一座绿色的小岛海口椰树婀娜苗条长春油松挺拔苍劲新疆喀什圆冠榆玲珑精致北京国槐秀气而坚韧全班交流:(边交流边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描写香樟树片段的朗读。
这是杭州西湖边的香樟树,也是作者故乡的树,她是怎样描写自己故乡的香樟树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描写香樟树的句子读一读。
1、谁来是这读一读。
(指名读)注意端庄的王者风度、遒劲而伸展、葱郁、淡淡地袭来等词语。
(请同学们捧起书齐读这一段,再次感受香樟树的王者风度。
)2、一起来认识这些城市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城市的标识》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主要写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许多城市已经逐渐变得雷同,变得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让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唯有那充满活力而又各具特色的树能够引领你找到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希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文章语言细腻、优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特别是写城市的“同”与树的“异”时所使用的衬托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仔细体会这种写法的作用,并在城市的“同”与树的“异”的比较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珍爱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逐步凸显,能在学习时做到自读自悟、写简单批注、查找资料、与同伴交流等,因此在教学时,老师不宜抓得过紧,而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感悟、在交流中去发现,老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即可。
三、设计理念:
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平等轻松地课堂氛围,密切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完成对文本的领悟内化与积累外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a 、学会“标识、似曾相识、茫然无措、遒劲”等生字词语,并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掌握“识、爪”两个多音字在文中的读法。
b、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积累文中关于树的描写的优秀片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学写批注、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发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引导学生思索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时候人
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一主题。
五、教学重难点:
体会城市的“同”与树的“异”,弄懂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七嘴八舌谈“标识”。
1、板书:标识,这个词怎么读呢?(正音:biāo zhì)是什么意思?(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
2、师: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红十字是医院的标识,你还知道什么是什么的标识呢?
3、你认为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板书:城市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提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漫谈城市的标识是什么,启发学生各抒己见,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
)
二、独具慧眼找“标识”。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A、体会城市的“同”。
(1)城市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似曾相识,理解词语。
(2)你从哪些语句看出这些城市让作者觉得似曾相识?请用波纹线标出。
(师巡视)。
(3)学生汇报。
a、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翘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
b、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
c、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
……
(4)站在似曾相识的接头,迷路的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茫然无措,理解词语。
品读句子: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引导学生体会茫然无措的心理状态,再感情朗读。
)
师小结:是啊,这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城市,带给我们的只能是茫然无措。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一个城市的标识呢?
B、探究树木的“异”。
(1)当作者迷失在城市里的时候,她突然发现了什么?
出示句子:
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
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地袭来……
a、感受香樟树的特点:具有王者风度。
(从树干粗,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
等方面探讨,联系上下文理解遒劲的意思。
)
b、指导朗读:指一优生声情并茂的朗读。
(正音:龙爪的“爪”读音“zhǎo”)同学们,你们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如果你在这棵树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请带着这样的感觉齐读这段话。
c、展开想象。
这段末尾的省略号你认为省略了什么内容呢,你能补充下吗?
小结:是啊,这样一棵具有王者风度的树,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许多关于这个城市的回忆,这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大地上还有着许多形态各异的树,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来寻找吧!
(3)你最喜欢哪个城市的树,为什么?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从树的特点来说)(4)展示朗读。
请6位同学分别朗诵自己最喜欢的树木的段落。
(注意突出树木的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围绕城市的“同”与树的“异”两个话题进行探讨,通过感情朗读、品词析句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各种树木的独特,意识到树木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的礼物。
)
三、潜心会文悟“标识”。
1、作者为什么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请在文中找找相关句子,并写好批注。
(师巡视)
2、学生汇报。
出示句子1: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指导对比朗读。
(让学生把这句话与第6段的“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的心理,进行感情朗读。
)
出示句子2: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
a、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b、表达了作者对树怎样的感情呢?(生自由汇报,相机板书:鲜活生命、不可替代、不可置换、独特个性)
c、师生接读。
d、仿写练习。
如果人类再这样肆无忌惮地破坏大自然,各种动植物都慢慢地濒临灭绝。
最后只剩下了人类,;只剩下了人类,
;只剩下了人类,。
3、师指板书小结:每一棵树都是鲜活的生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是一个城市不可替代、不可被置换的印记,甚至有一天树会成为一个城市的灵魂,所以作者才如此的喜爱树,才认定树是城市的“标识”。
4、写法提炼。
既然城市的标示是树,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城市的雷同呢?(引导学生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衬托手法的作用等方面来说。
)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后畅谈体会,并通过师生接读的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以仿写的形式来落实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
四、齐心协力护“标识”。
1、引导学生讨论: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切现代文明都可以复制,而树却是不可复制的,对于象征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的树,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
2、学生汇报。
(从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等方面来引导学生。
)
3、拓展。
你觉得什么是你家乡的标识呢?
4、小结:同学们说得对,这些代表着每个城市的不同文化、不同地理特征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识,不论这些事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还是我们的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我们都应该细心呵护,世代传承。
5、作业。
请用你的笔来写一写你家乡的标识,如果能像作者描写香樟树一样写出你家乡的标识的特点来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也要与生活对话,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深化学生体验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
附:板书设计
城市的标识
鲜活的生命不可替代
独特的个性不可置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