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

合集下载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 乳化液的制备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 乳化液的制备
游离脂肪附聚在搅打时形成气泡的周围, 促进空气混入,以提高冰淇淋的起泡性和膨 胀率。
冰淇淋的结构
在凝冻过程中,第三相的空气进 入配料,形成很大的气-液界面。这一 界面膜是由液相中的物质构成,通过 蛋白质获得一定的弹性,通过乳化剂 获得一定的韧性,由凝聚的脂肪球组 成的骨架被嵌入外相,赋于了气-液界 面膜的稳定性。
按乳化剂:油:水=5:47.5:47.5的质 量比混合,搅拌乳化。
静止24h 或经快速离心后,由观察乳化液 的分散情况来决定哪一个乳化效果好。
乳化油所需HLB值
根据HLB值确定乳化剂“对”
HLB值小 Span
HLB值大 Tween
复合
已知HLB值
根据所需乳化液的类型, 找出HLB值高低配合其中最 佳效果的一对。
乳化剂对中的乳化剂品 种的不能相差太大,一般在5 以内。
确定最佳的单一乳化剂
乳化剂“对”
HLB-a
HLB-b
具有此HLB值的各种乳化剂的乳 化能力是不一样的
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出效果最佳的
筛选的理论依据
➢ 亲油基和被乳化物结构相近 的乳化剂,乳化效果好。
➢ 乳化剂在被乳化物中易于溶 解,乳化效果好。
➢ 若乳化剂使内相液粒带有同种 电荷,互相排斥,乳化效果好。
➢使用方便,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确定最佳乳化剂的用量
在实际应用中油、水会有 不同的比例,乳化剂的用量也 会有多有少,所以要根据实验 确定出乳化剂的用量。
5.1.2 配比
不同HLB值的乳化剂能产生不同类型 的乳化液,所以在使用复合乳化剂时,要 使各组分的配比保证乳化液类型的要求。

具有布朗运动,产生较低的渗透压

乳浊液 脂肪
乳化剂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5.结果 (1)计算: 可乐型饮料中咖啡因含量ω
(4-2)
咖啡、茶叶及其固体制成品中咖啡因含量 (mg/100g)
(4-3)
咖啡、茶叶及其液体制成品中咖啡因含量(mg/L) (4-4)
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式 中 : ω—— 样 品 吸 光 度 相 当 于 咖 啡 因 浓 度 , μg/mL;
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原理 咖啡因的甲醇液在286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其吸 收值的大小与咖啡因浓度成正比,从而可进行定量。 2.试剂 (1)甲醇:HPLC试剂。 (2)乙腈:HPLC试剂。 (3)三氯甲烷:分析纯(必要时须重蒸)。 (4)超纯水(18.2MΩ)。 (5)无水硫酸钠:分析纯。 (6)氯化钠:分析纯。 (7)咖啡因标准品:纯度98%以上。
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5)15%(V/V) 磷 酸 溶 液 : 吸 取 1 5 mL 磷 酸 置 于 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6)20%(m/V)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 用水溶解,冷却后稀释至100mL。
(7)20%(m/V) 乙 酸 锌 溶 液 : 称 取 2 0 g 乙 酸 锌 [Zn(CH3COO)2·2H2O],加入3mL冰乙酸,用水溶解并稀 释至100mL。
相关系数:0.999。
方法回收率:91.9%~105.8%。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第四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3)允许差: 同一实验室平行测定或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绝
对值可乐型饮料为5%。
(2)标准曲线的绘制 从0.5mg/mL的咖啡因标准储备液中,用重蒸三氯甲 烷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5,10,15,20μg/mL的标准系 列,以0μg/mL作参比管,调节零点,用1cm比色杯于 276.5nm下测量吸光度,作吸光度-咖啡因浓度的标准 曲线或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3)样品的测定 在25mL具塞试管中,加入5g无水硫酸钠,倒入 20mL样品的三氯甲烷制备液,摇匀,静置。将澄清的三 氯甲烷用1cm比色杯于276.5nm测出其吸光度,根据标准 曲线(或直线回归方程)求出样品的吸光度相当于咖啡因 的浓度c(μg/mL),同时用重蒸三氯甲烷作试剂空白。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4.氟化钠(GB 1264),优级纯,含氟5μg/ml标准溶 液
称取2.2100g预先在110℃干燥2h的氟化钠于400ml 烧杯中,加入200ml水,搅拌使其溶解。用水定量转移至 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将此溶液转移至 洁净干燥的塑料瓶中贮存。此溶液含氟1mg/ml。使用前 吸取上述溶液5.0ml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此溶液含氟5μg/ml。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三聚ຫໍສະໝຸດ 酸钠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四、实验过程 1.校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1.0、2.0、3.0、5.0、 10.0ml氟化钠标准溶液3(4)至五个250ml塑料杯4(6)中 (每杯中分别含氟5、10、15、25、50μg),向各杯依次 加入50ml水,5ml盐酸3 (1),10ml柠檬酸钠溶液3(2)和 10mlEDTA溶液3(3),混合。将各杯中溶液分别定量转移 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分次冲洗塑料杯,并转移至容量 瓶使至刻度,混匀。此溶液的pH值应为5.5±0.1〔用酸 度计(4.5)测量之〕。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准备好仪器。 取上述溶液各50ml至125ml塑料杯(4.6)中,以氟离子选 择性电极为响应电极,单液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按氟 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测定各溶液的电极电位值。在半对 数坐标纸上,以对数坐标定浓度(μgF/100ml),十进坐 标定电位值,绘制电位/浓度对数(E/logc)校准曲线。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五、试验结果表示 样品中的氟化物含量以毫克氟每千克(mgF/kg)表示。 取两个平行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平行测定结果之 差应不大于3mg/kg。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添加剂安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食品中添加剂安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食品中添加剂安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第一章:引言食品中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限或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在现代生活中,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了。

然而,在添加剂的使用中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成为了当前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概述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变或增强食品的性质而在加工过程中被加入到食品之中的化学物质。

其主要分为增稠剂、防腐剂、甜味剂、色素、膨松剂等。

它们在食品工业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加美味、分类的食品。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食品添加剂不可避免地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首先,添加剂的过量使用,或是添加不当会产生毒副作用。

例如,亚硝酸盐的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硫磺二氧化物的储存、加工与使用上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其次,食品加工厂商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一些不合适的添加剂,这样就会给消费者的健康产生风险。

最后,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对于添加剂缺乏了解,不知道添加剂是否影响了其健康。

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的解决方案1.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添加剂使用量过多或是添加过多种类的添加剂不仅表明食品本身的质量不够好,同时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要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和种类,尽量使用天然、安全的原料来代替添加剂。

2.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科学的标准来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让食品加工厂商在添加剂的使用上更加严格和合理。

此外,应该加强监督和检测,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与健康。

3.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学习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使消费者能够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针对没有明确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如果存在使用不当或是过量的情况,要及时向食品生产企业或监管部门举报,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第五章:结论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 面粉处理剂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 面粉处理剂
(C6H5CO)2O2 + H2O → 2C6H5COOH + [O]。
初生态氧可以氧化面粉中的不饱和脂溶性色素和 其ຫໍສະໝຸດ 有色成分而使面粉变白,但对麸皮无效。
过氢化苯甲酰性状
(二)性 状
无色、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或略有苯甲醛味;
溶于二硫化碳(1g/40ml),可溶于苯、氯仿和乙醚,微 溶于水,难溶于乙醇,1%水溶液PH值为6~9,于103~ 106℃可熔化并分解;
通过氧化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提高面粉的白度,而且也提高 出粉率。一般可以使面粉的白度提高3~5个点;在小麦出粉率方面, 提高2~3个百分点。
§2.面粉处理剂及各论
§2.面粉处理剂及各论
一、漂白剂、增筋剂
过氧化苯甲酰(BP)、偶氮甲酰胺(ADA) 、过氧化钙。早期使 用的溴酸钾、碘酸钾已经禁止使用(2005年)。
次氯酸钙
禁用的处理剂
•漂白精
– 学名为次氯酸钙,
– 由于漂白精的强烈氧化性,因此被用于纺织、造 纸等工业的漂白剂和消毒剂。尽管漂白剂对面粉也有
很好的漂白效果,但由于其毒性是严禁在面粉中使用
的。
END
作业
作业 1.面粉处理剂包括的内容。 2.试述面粉处理剂的作用。 3.过氧化苯甲酰的漂白与增筋原理。 4.还原型面粉处理剂的作用及用途。
偶氮甲酰胺具有氧化性,是一种速效氧化剂,其活性能 保持较长时间,通过NN双键,脱掉蛋白质中的-SH基中的 H原子(本身变成缩二脲),从而使蛋白质链相互连结而构 成立体网状结构,改善面团的弹性、韧性及均匀性,使生产 出的面制品具有较大的体积,较好的组织结构。
性状、毒理、用量
[偶氮二甲酰胺](Azodicarbonamide)
在高温的作用下,面 筋蛋白变性,赋予制 品以特有的质地:酥、 软、保水等性质。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着色剂和护色剂解析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着色剂和护色剂解析

食用色素可分为天然物( 天然提取和生物合成) 和人工化学合成色素两大类。在德国,合成色 素的使用量是天然色素的两倍,但在日本,合 成色素的使用量不到天然色素的1/10。
近年来,国外正致力于的发展聚合物合成色素 的开发,这种聚合色素相对分子量30000到 130000,这种色素在生理上不活跃,并经同位 素标记证实几乎完全不会吸收,摄入人体内由 肠道排出,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适用多种 食品着色。
§1着色剂概述 一、着色剂的分类
常用的食品色素按来源分两类:天然色素与合 成色素。
天然色素来自生物机体,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 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 有机与无机色素,主要是指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 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有机色素。
§1着色剂概述
/nm 400 ~ 450
450 ~ 480 480 ~ 490 490 ~ 500 500 ~ 560 560 ~ 580 580 ~ 610 610 ~ 650 650 ~ 760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互补光 黄绿
黄 橙 红 红紫 紫 蓝 绿蓝 蓝绿
发色团 在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nm)具有吸收峰的 基团被称为发色团,发色团均具有双键。
一、着色剂的分类
按溶解特性,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目前使用的合成着色剂 均为水溶性(!!!)。我国允许生产色淀,以改变它们的 剂型。目前主要使用的是铝色淀(××铝色淀)。
食用色淀是一类水/油不溶性合成着色剂,它是有相应的水 溶性色素吸附于氧化铝水合物基质上,经色淀化而制得的。
国外食用铝色淀除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外,绝大多数用 于无毒油漆、涂料、装饰材料、印刷材料、玩具材料、食品 包装材料等。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香料、香精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香料、香精
香料、香精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风味和口 感的需求,提升食品的品质和吸引力,增加食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 香料、香精的使用也能够提高食品的卫生和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 权益。
02
香料种类与特性
天然香料
天然香料是指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 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物理处理的芳香 物质,如香草、香叶、香果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 香料、香精
目录
• 引言 • 香料种类与特性 • 香精的制备与用途 • 食品中香料、香精的应用与法规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引言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分类
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 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22类。
新型香料、香精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香料、香 精的研发将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风味和口感的不 同需求。
新型香料、香精的应用
新型香料、香精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不仅局限于食品领域,还将拓展到日 用品、化妆品等领域。
天然香料、香精的开发与利用
天然香料、香精的提取技术
随着提取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更加高效地提取天然香料、香精,提高其纯度和 品质。
在规定的使用限量内使用。
食品中添加的香料、香精必须具 有质量合证明,确保来源正规、
质量可靠。
食品中香料、香精的添加原则与注意事项
食品中添加香料、香精应遵循“必要、合理、安全”的原则,尽量少用或不用。

食品添加剂公示制度范本

食品添加剂公示制度范本

食品添加剂公示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安全、合法、诚信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销售第五条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并按照生产许可证的规定生产食品添加剂。

第六条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

第七条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应当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编号、成分、用途、使用方法、贮存条件等信息。

第八条食品添加剂的销售企业应当建立进货查验制度,查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并保存相关凭证。

第九条食品添加剂的销售企业不得销售无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或者质量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第十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合理、适量、安全的原则。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根据食品的性质、加工工艺、消费者需求等因素,合理选择和使用食品添加剂。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制度,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时间、使用对象等信息,并保存相关凭证。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时间、使用对象等信息。

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的公示第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食品添加剂公示栏,公示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时间、使用对象等信息。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定期更新食品添加剂公示栏的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 调味剂和增香剂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 调味剂和增香剂

敏感:高 → 低
咸味 苦味
苦味 甜味
通常用阈值表示呈味物质的敏感性,阈值越低,表示感受到某 种物质味道的最低浓度越低,即. 其感受性越高
几种物质的呈味阈值
名 称 味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T
名称
味道
蔗糖
甜 3.010-2 mol/L 磷酸

氯化钠
咸 1.010-2 mol/L 酒石酸

味精
鲜 6.2510-4 mol/L 乳酸
唾液是呈味物质的天然熔剂,而且还可以洗涤味蕾,使其更精 确地辨别味道。唾液的分泌量和成分与食物的味道、水分含量 有关。如鸡蛋黄,口腔中可分泌出大量富含酶的唾液,而对于 醋、口腔只分泌较少量酶的唾液
三、呈味速度与阈值(Critical Threshold,CT)
味道的感受快慢和敏感不同:
速度:快 → 慢
的调香剂和增香剂。
.
酸奶中丁二酮是其特征风味成分。 奶酪的风味在乳制品中是最丰富的,有酯类、羰基化合物、 游离脂肪酸等。
.
第二节 调味剂
.
一、酸度调节剂(Acidity Regulators)
定义:维持或改变食品酸度的物质。亦称pH调节剂 分类:①酸味剂、②碱剂、③盐类(具有缓冲作用)
我国已批准许可使用的酸度调节剂有:柠檬酸、乳酸、酒石酸、 苹果酸、偏石酸、磷酸、乙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NaOH、 K2CO3、Na2CO3、NaHCO3、柠檬酸钠、柠檬酸钾、柠檬酸一钠 等17种。 作用:调节食品pH值、控制酸度、改善风味,其它功能特性。 特点:①以有机酸及其具有缓冲作用的盐为主。
相加
.
五、嗅感
食品的风味通过嗅觉来实现。悬浮于空气中的食品挥发物质 的微粒,刺激鼻孔的嗅觉神经,传输至大脑中而引起的感觉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

LD50(50% Lethal dose)值 半致死量 又称半数致死量,亦称致死中量,它是
粗略衡量急性毒性高低的一个指标。一般 指能使一群被试验动物中毒而死亡一半时 所需的最低剂量,其单位是mg/kg(体重)。
试验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主要是经口 的半数致死量。
LD50数值越小,毒物的毒性越强; LD50数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
N N
O H
苏丹红一号[Sudan(Ⅰ)]
含有苏丹红成分的食品
“辣椒红”一号添加剂
• 滥用柠檬黄等加工情人梅。
一、食用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是指存在于自然资源中的有色
物质。 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
素和微生物色素和无机色素; 按照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四毗咯衍生物、
异戊二烯衍生物、多酚类色素、酮类衍生物、 醌类衍生物等;
水、蔗糖、果肉、 卡拉胶、乳酸钙、 柠檬酸、香料、甜 酸素、山梨酸、柠 檬黄、胭脂红 。
QQ糖配料:
白砂糖,麦芽糖,明胶, 柠檬酸,胭脂红 ,柠檬黄, 荔枝香精。
第三节 营养强化剂
传统的食品并非营养俱全,同时食 品中的营养素会在加工、烹调等处理中 丧失,因此往往需要在食品中添加营养 强化剂以提高营养价值。
但合成色素多属于煤焦油染料,不仅毫 无营养,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因此目前 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已从100余种 缩小到10余种。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7种: 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赤藓红 、靛蓝 、亮蓝 。
苋菜红
诱惑红
柠檬黄
落日黄
赤鲜红
胭脂红
靛蓝
亮蓝
果冻配料表:
第二节 食 用 色 素
食用色素:用于食品着 色的添加剂。其目的是 增加对食品的嗜好及刺 激食欲。

食品添加剂--生物膨松剂

食品添加剂--生物膨松剂

第五节 疏松剂
2.优越性
⑴ 提高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
成份 蛋白质 脂肪 钙
铁 VB1 VB2 泛酸 尼克酸
含量100g 45g 4-7g 100mg 18mg 7mg 3mg 3-9mg 56.8mg
第五节 疏松剂
2.优越性
⑴ 提高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 ⑵ 增加发酵食品的风味
产生出氨基酸、低聚糖、酯类、醇类、酸类等物质
①价格较高 ②除法国燕牌外,其它大部分品牌制作 的面包风味较平淡,香味不浓 ③发酵耐力差,经过两次发酵后显得后 劲不足 ⑤需要低温贮存 ⑥长途运输不需要冷藏车
生物膨松剂的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液体酵母 (4)老酵面
a.定义 b.优点
老酵面也叫面肥。
a.缺点
生物膨松剂的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液体酵母 (4)老酵面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①活性和发酵力比干酵母稍低 ②活性不够稳定 ③贮存条件严格 ④贮存时间短 ⑤不易长途运输 ⑥使用前需要活化
生物膨松剂的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液体酵母 (4)老酵面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活性干酵母是将鲜酵母中大量水除 去,压榨成短细条状或细小颗粒状,经 低温干燥制成干酵母。通常是由比高活 性鲜酵母含氮量低的酵母所制成,干物 质达到92%~94%。温度控制在32℃~ 33℃下保存。
a.缺点
生物膨松剂的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液体酵母 (4)老酵面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活性较高,质量稳定,发酵力大, 发酵速度快,发酵耐力强。突出特点是 醒发时后劲足,入炉烘烤时急胀性好, 面包长得大。特别是面包风味好、香味 浓,并且使用方便、价格较便宜。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第三节 红曲色素的测定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第三节  红曲色素的测定

第三节 红曲色素的测定
(4)火腿肠:称取30g火腿肠,捣碎,加海沙少许, 混匀,每次加入50mL石油醚提取脂肪,共提取三次,每 次提取45min,过滤,滤液弃去,残渣放通风橱中,用 吹风机吹干,用50mL甲醇提取红曲色素30min,共3次, 过滤,合并滤液,滤液中加入3mL的钨酸钠溶液沉淀蛋 白,弃去蛋白,滤液减压浓缩至10mL,此液供测定用。
第三节 红曲色素的测定
8. 红 曲 色 素 的 标 准 溶 液 : 取 1 g 红 曲 色 素 , 加 入 30mL甲醇溶解,然后加入5g硅胶,拌匀,装入50硅胶层 析柱中(湿法装柱),将拌有硅胶的红曲色素装在柱顶, 后用甲醇洗脱;直至洗脱下来的甲醇无的为止,然后减 压浓缩至膏状,于60~70℃烘箱中烘干,约剩下0.89g 的红曲色素作为薄层分析用标准品。用甲醇配成1mg/mL 的标准溶液。
9.红曲色素标准使用液:临用时吸取标准溶液 5.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此溶液 每毫升相当于0.1mg红曲色素。
第三节 红曲色素的测定
三、仪器 1.微量注射器10μL。 2.展开槽25cm×6cm×4cm。 3.薄层板:市售预制硅胶GF254板。 4.层析柱。 5.接收瓶。 6.全玻璃浓缩器。 7.真空泵。
第三节 红曲色素的测定
2.测定 (1)点样:取市售硅胶GF254板(4cm×20cm),离底 边2cm处,点上述样品溶液10μL,同时在右边点2μL色 素标准溶液。 (2)展开:将上述已点上样品与标准品的二块板, 分别放入试剂“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5∶3∶2)” 和“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5∶3∶2)”中展开,待 展开剂前沿至15cm处,取出,放入通风橱,晾干,在 UV254 nm下观察,试剂“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 (5∶3∶2)”得到4个点,Rf值分别分0.86,0.71,0.54, 0.38,试剂“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5∶3∶2)”得 到3个点,Rf值分别为0.86,0.69,0.57。样品与标品 的斑点的Rf值一致。则证明样品的色素为红曲色素。

食品添加剂第4章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第4章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研究
严格评估与检测
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的评估和 检测,确保其安全性。同时,建 立完善的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价体
系,确保安全风险可控。
长期影响研究
对食品添加剂的长期影响进行深入 研究,了解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 标准提供依据。
联合作用研究
研究食品添加剂之间的联合作用及 其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为制定更 加科学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方案提供 支持。
管理措施
为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制定了 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标准,包括添加剂的允许使用种类和限量 、生产和使用过程的卫生规范等。
02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特性
防腐剂
01
02
03
04
种类
苯甲酸、山梨酸、丙酸及其盐 类等。
特性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 保存期限。
用途
广泛应用于饮料、果酱、醋、 酒类、罐头等食品中。
食品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
营养平衡研究
深入研究食品添加剂对营养平衡 的影响,指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
品,维护身体健康。
过敏反应研究
对食品添加剂引起的过敏反应进 行深入研究,了解过敏原和过敏 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毒理学研究
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毒理学研究, 了解其急性、慢性毒性以及致畸、 致癌等潜在危害,为制定安全限
注意事项
应严格控制使用量,过量摄入可能对人体健 康产生负面影响。
乳化剂
种类
大豆磷脂、硬脂酰乳酸钙(SSL)、 单硬脂酸甘油酯(MG)等。
特性
改善食品质地,提高食品稳定性。
用途
常用于冰淇淋、巧克力、面包等食品 中。
注意事项

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监管措施

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监管措施

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监管措施第一章:引言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加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食品提供了改善质地、延长保质期和增加口感等功能。

然而,由于不当使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加强对其监管成为必要之举。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常见种类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可分为增稠剂、稳定剂、抗氧化剂、食品酸、甜味剂等。

其中,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和增稠剂等。

这些种类的使用在食品加工业中广泛存在。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1 长期摄入食品添加剂可能引发健康问题长期或大量摄入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过敏反应、呼吸道炎症和肠道问题等。

一些人群如儿童和孕妇对食品添加剂更为敏感。

3.2 部分食品添加剂可能致癌一些食品添加剂被研究发现可能存在致癌风险,如亚硝酸盐和苯并芘等。

这些物质的过度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监管措施的必要性4.1 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和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措施,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安全、健康的食品。

4.2 维护行业形象良好的监管措施有助于提高食品行业的整体形象,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促进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五章: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措施5.1 食品添加剂的审批和标签规定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严格审批程序方可使用,并在产品标签中明确说明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和含量。

5.2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对市场上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和规定。

5.3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监管作出明确规定,从制度层面上保障食品安全。

第六章:国际经验及启示国际上,一些国家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食品添加剂监管措施。

例如,欧盟食品添加剂法规对添加剂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审批和使用规定。

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加强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工作。

食品添加剂04 食用着色剂

食品添加剂04 食用着色剂
一、花色素苷
(一)萝卜红 (二)葡萄皮色 (三)红米红
(四)越桔红
(七)桑椹红
(五)黑豆红
(六)玫瑰茄红
二、黄酮类
(一)高粱红 (三)菊花黄 (二)红花黄 (四)黑加仑红
(五)沙棘黄
(六)可可色素
三、类胡萝卜素
(一)β-胡萝卜素
(三)栀子篮
(二)栀子黄
(四)玉米黄
(五)辣椒红
四、酮类
(一)姜黄和姜黄素 (二)红曲米和红曲红



最好在煮沸后,温度开始下降,二氧化硫含量达到最低点时,加入浓缩色素
溶液,使用溶解度高、色彩鲜明的色素较理想。

罐头食品:选用耐热,耐果酸色素。利用赤鲜红遇酸沉淀性能着色樱桃罐头, 这样色素不会渗入到罐头溶液中
食品着色剂


1、常用的合成着色剂有哪些,其应用?
2、常用的天然着色剂-胡萝卜素 、辣椒红、姜黄)

水溶性(苋菜红 、胭脂红、赤藓红 、柠檬黄 )


按结构分:
合成色素分为:偶氮类色素、非偶氮类色素、色淀、聚合色
素等

天然色素分为:吡咯类色素(叶绿素、红血素等)、多烯类
(类胡箩卜素)、酚类(花青素、儿茶素、花黄素等)、醌酮类 (红曲色素、姜黄素、虫胶色素等)、其他
合成色素(artificial color)

合成着色剂的原料主要是化工产品。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列
入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赤藓红、 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8种。 合成色素存在形式:可溶性粉末、预制溶液、易溶 性颗粒、膏体、胶体或固体条块等。最常见的形式
第四章 食品着色剂

食品添加剂检测

食品添加剂检测
50,100,150,200,250mg山梨酸或苯甲酸。 由测得苯甲酸的量乘以1.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概述 测得峰高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也是先分离再测定。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检测
HPLC、薄层色谱、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纳氏比色法荧光法、气相色谱法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检测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检测
都制订了相应的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 准》。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检测
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1.食品添加剂应该是无毒无害的
各种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按《食品安全性毒理 学评价程序与方法》,证明其在使用限量范围内 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或国外使用的依据充 分证明其无毒无害,也不应有其它有毒杂质。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检测
2.不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影响食品的 感官性状,对食品的质量及风味不发生不良 影响。
3.应是使用最低剂量,而达到提高食品品 质量的显著效果。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检测
4.不得用来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手段, 粗制滥造 , 欺骗消费者。
如:异味蛋糕:以黄色素代替鸡蛋,糖精代替沙糖, 化肥(碳酸铵、硫酸铵)代替小苏打,所制蛋糕氨味 浓,故称为异味蛋糕。 三精汽水(糖精、色素精、香精)。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了解食品添加剂的 生产和市场概况、使用规范、过量使用食品添 加剂的危害,掌握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检测 方法。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检测
§1 概述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按照GB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
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为 “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 满足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 的化学合成物或者天然物质。” 该法还规定了食品强化剂的定义是“为增强 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 的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最新第4章食品添加剂PPT课件

最新第4章食品添加剂PPT课件
• 防腐剂是防止因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食品腐败 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一种食品添加剂, 属于化学法。
• 各国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盐、山梨酸 及其盐、对羟基及其酯类和丙酸及其盐类这 四大类。
4.2.3 常用食品防腐剂
(1)苯甲酸及其钠盐
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杀菌剂,在PH值2.5~4 之间,对很多微生物都有效。苯甲酸进入人体后,大部分与甘氨 酸化合成马尿酸,剩余部分与葡萄糖醛酸化合而解毒,并全部从 尿中排出,不在人体内蓄积。ADI值为0~5mg/Kg、LD50为 2.70~4.44g/Kg。主要用于汽水、果汁、酱油、酒类等。不允许用 于食用肉类。
• 以上毒性指标是通过动物的急性毒性实 验、亚急性毒性实验和慢性毒性实验而 获得的。其毒性包括致癌性、遗传毒性、 催畸性和叠加毒性。
表1-1 LD50值与毒性分级和对人的毒性对照
毒性程度
LD50(大鼠经口) (mg/kg)
对人致死推断量
毒性程度
LD50(大鼠经口) (mg/kg)
对人致死推断量
极大 大 中
天然防腐剂的发展
天然防腐剂具有抗菌性强、安全无毒、水 溶性好,热稳定性好、作用范围广等合成 防腐剂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天 然防腐剂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成了食品工业 的一个热点。
主要品种:
那他霉素、葡萄糖氧化酶、鱼精蛋白、 溶菌酶、聚赖氨酸、壳聚糖、果胶分解 物、蜂胶、茶多酚等。
4.3 食品增稠剂
• 定义: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质量、方便加工、延长保存期、增强 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过程中添加的精细化 学品。这即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
• LD50值(半数致死量,亦称致死中量): 一般指能使一群被试验动物中毒而死亡一 半时所需的最低剂量,其单位是mg/kg (体重)。

(完整word版)食品添加剂习题第四章 着色剂 护色剂 漂白剂

(完整word版)食品添加剂习题第四章 着色剂 护色剂 漂白剂

第四章着色剂、发色剂和漂白剂复习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 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

(书P126)2. 生色团:凡是有机分子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内(200~800nm)有吸收锋的基团都称为生色团。

一般包括双键、羰基、醛基、羧基和硝基等。

3. 助色团: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可能发色,但与发色团相连后,可使整个分子对光的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此类基团被称为助色团。

(书P128)4. 色淀:是由水溶性色素沉淀在许可使用的不溶性基质(通常为Al2O3)上所制备的特殊着色剂。

适用于各种粉状食品、小吃食品、胶姆糖、糖果(尤其与二氧化钛配成悬浮液后的涂层或片状糖果)和各种压片食品。

5. 天然等同色素:化学合成的,但是在化学结构上与自然界发现的完全相同的色素,如β-胡萝卜素。

6. 坚牢度:是指被染色物质的色调稳定性或色素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

包括的指标有: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抗氧化性,还原性,耐紫外线(日光)性,耐盐性和耐细菌性。

7.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是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8. 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二、单选题1. 合成色素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类和非偶氮类,下列色素中化学结构不是偶氮类的是( B )A. 苋菜红B. 赤藓红C. 胭脂红D. 柠檬黄2. 食用合成色素中,只有我国许可使用的染料是( C )。

A. 胭脂红B.诱惑红C. 新红D. 赤藓红3. 下列色素中,哪个属于天然等同色素( D )A. 苋菜红B. 类胡萝卜素C. 胡萝卜素D. β-胡萝卜素4. 根据食用天然色素的来源分,不属于植物色素的是( A )A. 类胡萝卜素B. 胡萝卜素C. 叶绿素D. 花青素5. 食用天然色素根据结构分类,属于异戊二烯类衍生物的色素是( D )A. 叶绿素B. 花黄素C. 红曲色素D. 类胡萝卜素6. 下列颜色中,哪一个不是基本色( B )A. 红B. 绿C. 蓝D. 黄7.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菌丝产生的色素,含有6种不同的成分,其中不包括( C )A. 红色色素2种B.黄色色素2种C. 橙色色素2种D.紫色色素2种8. 不溶于冷水的色素是( A )A. 姜黄素B. 栀子黄C. 菊黄素D. 柠檬黄9. 我国未许可使用的焦糖色素是( B )A.Ⅰ普通焦糖B.Ⅱ苛性亚硫酸盐焦糖C. Ⅲ氨法焦糖D. Ⅳ亚硫酸铵焦糖10.在我国,下列漂白剂中不可作为面粉漂白剂使用的是( C )A.过氧化苯甲酰B. 溴酸钾C. 亚硫酸钠D. 偶氮甲酰胺11. 由于有一定的致癌作用而被不少国家禁用的漂白剂是( D )B. 过氧化苯甲酰C. 偶氮甲酰胺D. 溴酸钾A. SO2具有强还原性,可使果蔬褪色,但是对( A )漂白效果较差。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习题解答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习题解答

11.以下哪些是食用酸味剂。( ABD )。
A.柠檬酸; B.醋酸; C.苯甲酸; D.乳酸;
12.以下哪些是合成甜味剂。( CD )
A.蔗糖;B.甘草甜素;C.糖精 ;D.甜蜜素
13.下列物质属于甜味剂的有 ( BC )
A.苯甲酸 ;B.木糖醇;C.甘草;D.山梨酸
14.下列甜度最高的是( C )。
4.甜蜜素属于( B )。 A. 营性甜味剂; B.非营养性甜味剂; 5.果糖属于( A )。 A. 营养性甜味剂; B.非营养性甜味剂; 6.阿斯巴甜是指( C ) A.山梨糖醇; B.二氢查耳酮 ; C.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D.木糖醇 7.基本味感包括( ACD )。 A.甜; B.辣; C.酸;D.鲜 8.鲜味剂包括(ABD )。 A.谷氨酸钠; B.5′-鸟苷酸二钠; C.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D.肌苷酸二钠 9.天然甜味剂包括( ABD )。 A.蔗糖; B.甘草甜素; C.甜蜜素;D.甜菊苷 10.合成甜味剂包括( AC )。 A.糖精; B.甘草甜素; C.甜蜜素;D.甜菊苷
不同调味剂能相互掩蔽彼此的不良风味,或能形成消费者适宜多种的风味;
复合使用方便添加、省时,提高效率。
7.使用调味类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根据功能和生产需要确定调味剂的种类、用量,不同调味剂的比例; 符合消费者对风味的要求,使用调味剂的食品风味能被消费者接受或不能 被察觉异味,而且符合当地的使用习惯; 使用调味剂,食品生产商应能降低生产成本; 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 1.味精的学名( A )。 A.谷氨酸钠; B.5′-鸟苷酸二钠; C.天门冬氨酸钠 ;D.琥珀酸二钠 2.醋酸指的是( C )。 A.柠檬酸; B.酒石酸; C.乙酸 ;D.乳酸 3.用于可乐型饮料的酸味剂是( D )。 A.柠檬酸; B.酒石酸; C.乙酸 ;D.磷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磷酸盐在肉类的制品中可保持肉的持水性, 增强结着力,保持肉的营养成分及柔嫩性。 提高肉的持水性的机理性为: ①提高肉的PH,使其偏离肉蛋白质的等电点 (PH5.5)。 ②螯合肉中的金属离子,使肌肉组织中蛋白 质与钙、镁离子螯合。 ③增加肉的离子强度,有利于肌肉蛋白转变 为疏松状态。 ④解离肌肉蛋白质中肌动球蛋白。
第六节 漂白剂(Bleaching agents)
• 漂白剂 漂白剂能破坏或抑制食品中的发色因素,使 色素褪色,有色物质分解为无色物质。 • 漂白剂分类 漂白剂分氧化漂白及还原漂白两类。 • 漂白剂应用 氧化漂白除了面粉处理剂中的溴酸钾 、稀释 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品种外,实际应 用很少,主要使用还原漂白剂,并且大都属 于亚硫酸及其盐类。
三、食品中的缓冲液和pH控制 • 缓冲体系 • 能抵抗少量外加酸、碱或稀释的作用,而本 身的pH值不发生显著变化的体系称为缓冲体 系(buffering system)。 •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使体系的pH稳定在预 期的水平,必须通过缓冲体系。缓冲体系的 主要成分是弱有机酸和它的盐。 • 在食品工业中,葡萄酸、醋酸、柠檬酸和磷 酸的钠盐经常用作控制pH和调节酸味。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
教学目的: • •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功效和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 掌握几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发色剂、酸味 剂、增稠剂、甜味剂、食用香料等) 教学重点: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效 教学难点: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结构及性质
第一节 概 述
• 食品添加剂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昧以及为防腐和加 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 物质。
• 亚硝酸盐具有一定毒性,尤其可与胺类物质 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 为了促进护色和防止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在使用亚硝酸盐腌肉时,用0.55g/kg抗坏血 酸钠或异抗血酸钠,以降低腌肉中形成的亚 硝胺量。
第十节 乳化剂(Emulsifieres)
• 乳化剂 • 乳化剂是一种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 物质。它可介于油和水的中间,使一方很好 地分散于另一方的中间而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 乳化剂分类 • 乳化剂大体可分为造成水包油(油/水)型 乳浊液的亲水性强的水溶性乳化剂,和造成 油包水(水/油)型乳浊液的亲油性强的油 溶性乳化剂两大类。
(2)乳酸(α-羟基丙酸)透明无色或淡黄色 糖浆状液体,无臭或有轻微酸味,与水、醇、 甘油可任意混合,有吸湿性。可以淀粉、糖蜜 为原料以乳酸菌发酵制取,并具有较强的抑菌 作用。用于发酵食品、饮料、配制酒、果酱、 罐头和糖果等。 (3)酒石酸: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易溶 于水,稍有吸湿性 。用于生产芳香饮料及糖 浆,柑橘类果味、果酱、罐头、糖果、葡萄汁 enhancers)
• 增味剂及分类 • 增味剂或称风味增强剂,是补充或增强食品 原有风味的物质,我国历来称为鲜味剂。 • 鲜味剂按其化学性质的不同主要有两类,即 氨基酸类和核苷酸类。 • 增味剂应用 • 目前我国批准许可使用的增味剂有谷氨酸钠、 5’-鸟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苷 酸二钠和琥珀酸二钠等6种。
• 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作用:
– 改善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
– 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 有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 – 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节 酸度调节剂(Acidity regulators)
第十六节 营养强化剂(Nutrition intensifiers)
• 营养强化剂 •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 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 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 分类 • 通常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脂肪酸 四类
• 复合膨松剂一般由三种成分组成:碳酸盐类、 酸性盐类、淀粉和脂肪酸等。
• 复合膨松剂按碱性原料可分为三类: – 单一剂式复合膨松剂 – 二剂式复合膨松剂 – 氨系复合膨松剂 • 复合膨松剂依产气速度可分为三类: – 快性发粉 – 慢性发粉 – 双重反应发粉
• 我国情况 • 我国准许使用的蓬松剂有:碳酸氢钠、碳 酸氢铵、磷酸氢钙、硫酸铝钾(钾明矾)、 碳酸钾、沉淀碳酸钙、复合疏松剂等。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膨松剂中的铝对人体 健康不利,因而人们正在研究减少硫酸铝钾 和硫酸铝铵 等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第七节 膨松剂(Bulking agents)
• 膨松剂 膨松剂是在以小麦粉为主的焙烤食品中添加, 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 胚起发,形成海棉状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 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一类物质。 • 分类 膨松剂可分为生物膨松剂(酵母)和化学膨 松剂两大类。
• 化学膨松剂分类 化学膨松剂是由食用化学物质配制的,可分 为单一膨松剂和复合膨松剂。 • 常用的单一膨松剂为NaHCO3和NH4HCO3。
一、酸酸度调节剂 • 酸度调节剂又称酸味剂、酸化剂,是赋予食 品酸味的添加剂。 • 酸味剂可分类 (1)无机酸:磷酸 (2)有机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延 胡索酸、抗坏血酸、乳酸、葡萄糖酸。
注:食品中用酸味剂,半数以上是选用柠檬酸,其次 是苹果酸、乳酸、酒石酸、醋酸及磷酸
• 影响酸味的因素:
– 一般温度对酸味影响较小。 – 酸与甜味有相乘效应,与咸味有消杀效应。
• 被膜剂 • 用于食品外表涂抹,起保质、保鲜、上光、 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的物质称为被膜剂。 • 我国允许使用的被膜剂品种有紫胶(虫胶)、 食品级白油、食品用石蜡、吗啉脂肪酸盐果 蜡、巴西棕榈蜡 、硬脂酸 、硬脂酸镁等。
第十五节 水分保持剂(Humectants)
• 水分保持剂 • 水分保持剂是有助于保持食品中的水分而加 入的物质,多指用于肉类和水产品加工中增 强其水分的稳定性和具有较高持水性的磷酸 盐类。 • 我国规定许可使用的水分保持剂有:磷酸氢 二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 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钙、磷 酸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 二氢钾共11种。
• 消泡剂 消泡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降低表面张力, 消除泡沫的物质。 • 消泡剂分类 – 一类能消除已产生的气泡,如乙醇等; – 另一类则能抑制气泡的形成,如乳化硅油 等。
• 我国许可使用的消泡剂有乳化硅油、高碳 醇脂肪酸酯复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 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 丙烯甘油醚和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聚二甲基硅氧烷等7种。
第八节 着色剂(colour)
• 着色剂 • 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通常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 类。 • 着色剂应用
– 食用天然色素是来自天然物,利用一定的加工方 法所获得的有机着色剂,我国批准使用的食用天 然色素有66种。 – 我国许可使用的食品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 赤藓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 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以及酸性红、β-胡萝 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共22种。
• 酶制剂 • 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生 物催化能力的物质,辅以其他成分,用于加速食品 加工过程和提高食品产品质量的制品,称为酶制剂。 • 我国已工业化生产的、用于食品工业的酶制剂有α淀粉酶、高温α-淀粉酶、β-淀粉酶、异淀粉酶、糖 化酶、葡萄糖异构酶、果胶酶、改性蛋白酶、细菌 中性蛋白酶、β-葡聚糖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 酶等。
• 其它作用 1. 各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不同。常常发现 几种抗氧化剂的组合有更大的保护作用,显 示出协同效应。(如:抗坏血酸可以使参与 脂质氧化链反应的酚类抗氧化剂获得再生或 形成大的供氢体。) 2. 螯合剂可作为抗氧化剂的增效剂,它们大 大增强了酚类抗氧剂的效果。
第五节 消泡剂(Antifoaming agents)
• 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主要应用在焙烤食品及 淀粉制品、冰淇淋、人造奶油、巧克力、糖 果、口香糖、植物蛋白饮料、乳化香精中。 • 我国批准使用的有30种,如单硬脂酸甘油酯、 蔗糖脂肪酸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 醇酐三硬脂酸酯、木糖醇单硬酯酸酯等 。

第十一节 酶制剂(Enzyme preparations)
• 常见酸-盐体系的缓冲范围是: 柠檬酸和柠檬酸钠 pH2.1~4.7 醋酸和醋酸钠 pH3.6~5.6 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 pH6.0~8.0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pH9.0~11.0
第三节 抗结剂(Anticaking agents)
• 抗结剂 抗结剂又称抗结块剂,是用来防止颗粒或粉 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 物质。 • 我国许可使用的抗结剂目前有5种:亚铁氰化 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和微晶 纤维素。
第十三节 面粉处理剂(Flour treatment agents)
• 面粉处理剂 • 面粉处理剂是使面粉增白和提高焙烤制品质 量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 我国批准许可使用的面粉处理剂有溴酸钾 、 稀释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 7种。

第十四节 被膜剂(Coating agents)
(一)防腐作用 (二)抗氧化作用 (三)缓冲作用 (四)其它作用
• 常用酸味剂的性质与用途: (1)柠檬酸(枸橼酸,2-羟基丙三羧酸)无 色透明结晶,或白色颗粒、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味极酸适用于清凉饮料、果酱类、罐 头、糖果、糕点馅、羊奶、使用量不限;调 节酒类pH值,用于肉制品可使颜色和风味更 持久。
• 食品中酸味剂在饮料中的应用是最广泛的, 酸味剂在饮料中的作用如下:
– 使用饮料产生特定的酸味。 – 改进饮料的风味与促进蔗糖的转化。 – 通过刺激产生唾液,加强饮料的解渴效果。 – 具有防腐作用,一般清凉饮料中添加0.01~ 0.3%的酸味剂,使pH值下降,细菌难于生长。
• 酸味剂除了调味作用外还有以下作用:
• 一些常用抗结剂使用范围
名称 硬脂酸镁 亚铁氰化钾 硅铝酸钠 磷酸三钙 磷酸三钙 磷酸三钙 磷酸三钙 使用范围 糖果 食盐 植脂性粉末 小麦粉 固体饮料 油炸薯片 复合调味料 蛋粉、奶粉、 可可粉、可可 二氧化硅(矽) 脂、糖粉、 植脂性粉末、 速溶咖 啡、 粉状汤料 名称 使用范围 二氧化硅(矽) 粉末香精 二氧化硅(矽) 固体饮料 二氧化硅(矽) 粮食 微晶纤维素 植脂性粉末、 稀奶油 微晶纤维素 冰淇淋 微晶纤维素 高纤维食品、 面包 微晶纤维素 各类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