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2·宜昌月考)美国学者在其著作《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描绘道: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

这反映出法国( ) A.摆脱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困境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C.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新问题D.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2.(2023·大同质量检测)如图是根据《武汉市志》整理绘制的1894-1924年武汉市人口与城区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前后的人口增长源于列强开埠通商B.1912年前后因革命战争推动城市面积扩大C.1916年前后人口变化直接由外部原因导致D.1894年以来武汉城市化发展整体向前移动3.(2022·福清西山学校期中)观察民国年间中国城市统计表。

等级规模/万1915年1933-1936年大于200 0 1100-200 2 450-100 12 520-50 11 1810-20 18 48合计43 76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A.城市化得到一定发展B.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C.城市化进程开启较晚D.城市发展速度不均衡4.(2022·重庆綦江中学质量检测)下表为1978-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这反映了( )A.城市化水平超越世界B.城市化的发展趋向平衡C.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D.城市社区自治发展迅速5.(2022·齐齐哈尔期中)20世纪90年代,美国部分地区开始引进带有计时器的交通信号灯,这种信号灯不仅能够指挥行人与车辆正常行驶,还能够预先告知红灯或绿灯所剩的时间,帮助人们判断何时起步、何时停车。

这种交通信号灯( )A.消除了交通事故的发生B.推动了交通工具的进步C.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D.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6.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进了电灯。

高三历史必修1第一轮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必修1第一轮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必修1第一轮基础复习题及答案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一些遗漏的地方。

所以,你准备好了做这一份试卷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三历史必修1第一轮基础复习题以供大家去学习。

高三历史必修1第一轮基础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工作面临的的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B.社会主义已经形成一个世界体系C.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D.亚非国家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2.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基本原则是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B.前提是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C.根本目的是为有计划地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D.具体政策是争取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支持,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3.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的首要目标是A.制定外交原则产B.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4.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A.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5.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的B.处理两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只适用于亚非发展中国家D.是解决民族间争端的原则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什么问题时产生的?A.西藏问题B.外蒙古问题C.台湾问题D.港澳问题7.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8.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与苏联的建交B.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C.1952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9.新中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亮相的国际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开罗会议11.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当年倡导发起这五项原则的国家中没有1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与苏联建交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育才中学月考)哥伦布晚年曾经写道:“神将我变成新天堂和新人间的使者,并明示我如何找到它。

”这说明哥伦布( )A.借助近代科技发现了新大陆B.因新教的建立而发现了新大陆C.实为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的先锋D.因某某热情的驱使而发现了新大陆解析:选D 由材料内容可知哥伦布认为是神指示其发现了新大陆,故A项错误;16世纪某某改革过程中新教产生,而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在1492年,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主X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哥伦布认为是神指示其发现了新大陆,说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着某某动力,故D 项正确。

2.“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X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解析:选C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的一种变化,与新航路的开辟无关,故选C项。

3.《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X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

材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C.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解析:选B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发生“商业革命”,与材料中“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相符,故B 项正确;材料中“16世纪末”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C项错误;由于黄金、某某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发生“价格革命”,与材料中“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不符,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检测(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启东中学月考)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

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C.割让某某便于商品中转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解析:选D 依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不断增加,与中国赔款无必然的逻辑关系,故A项错误;通商口岸增多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而非中国出口,故B项错误;“割让某某便于商品中转”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中“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不断增加的原因在于《某某条约》中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故D项正确。

2.(2019·某某一模)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某某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

这从本质上反映( )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不了解世界形势C.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D.不懂得国际公法解析:选C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只是表象,故A项错误;不了解世界形势也不是本质上的区别,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此时中国与英国在外交的礼仪上存在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的背后实质上是两国治理秩序的差异,一个是资本主义,一个是封建主义,故C项正确;不懂得国际公法只是外交知识的欠缺,也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质检)《某某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就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某某一口通商的时候已防不胜防,现在他们更可以横行天下,文人忧国者也莫不以此为华夏巨侮。

然而到了清末,统治者发现通商口岸无一例外都繁荣起来,于是又主动要求增开商埠。

清廷前后态度的巨大迥异反映了( )A.列强对华侵略放松 B.中国近代化渐成潮流C.列强资本输出减少 D.中国半殖民地化受阻解析:选B 通商口岸的开辟,促进了晚清社会的近代化,政府主动增加商埠就是为了适应近代化的潮流,故B项正确;晚清时期列强侵华是步步加深,故A项错误;清末列强资本输出加剧,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性测试题一(必修一第一专题评估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某某摸底)《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导学号 04430060(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答案]B[解析]西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听从周王的调遣,派兵随周王出征等,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

故应选B项。

2.(2015·某某红色六校联考)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以下评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04430061( )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②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④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春秋》把诸侯召见天子记载为“天子狩于河阳”,这属于春秋笔法,同时也体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

对这样的史料应该辩证地看待,③④明显不正确。

3.(2015·某某一模)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

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妫等。

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04430062 ( )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尊重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答案]D[解析]从材料“最早的姓氏,姬、姜、嬴、妫等”可以看出都有“女”旁,结合史实,分析原因,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

4.(2015·某某四地六校联考)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七第八单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七第八单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阶段检测卷(第七第八单元)注意事项: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某某写在密封线内。

3.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人口增长B. 稳定地方秩序C. 完善政绩考核D. 增加政府收入2. 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

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

此举反映了( )A.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 徽人独具商业传统D. 农产品商品化增强3.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土贵要予赋水轮》)该诗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4. 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A. 用于农田犁耕B. 借助水力鼓风冶铁C. 便于交通运输D. 利用水力灌溉农田5. 《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

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能先期成学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

盈期不成学者,籍书而上内史。

”材料说明当时( )A. 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B. 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C. 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D. 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6.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阶段检测(三)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三)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三)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明初,朱元璋在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

这一举措()A.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D.缓和了君相之间的矛盾2.明代,督抚是出于督察地方军事的需要设置的。

到了清代,督抚集地方司法、行政、军事等权力于一身,同时需把地方情况反馈给中央。

这一变化说明()A.皇权与相权矛盾得到缓和B.地方行政效率大大降低C.清政府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3.据史料记载,清代,皖南地区宣城、南陵二县姜的品质优良,植姜面积较广,姜类非常畅销,“宣城、南陵姜利最大,宣城黄渡产者无筋……上农夫家亩可数十石,计一乡可得数万石”。

这表明,当时皖南地区()A.经济作物开始大量种植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D.区域间的贸易较为活跃4.《清史稿·食货志》记载:“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

”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人身的控制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解决了人多与地少的矛盾D.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5.据记载,明永乐十三年,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

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而当西方已有的传统贸易商路被阻塞时,西方人急切地开辟新航路。

由材料可推断出中西方()A.经济形式不同B.国家制度不同C.对外政策不同D.思想文化不同6.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曾五次北征蒙古,与此同时,他还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先后派亦失哈5次巡视奴儿干,招抚女真各部。

结合下面表格,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朱棣五次北征蒙古时间亦失哈五次北巡奴儿干时间永乐8年2月出发永乐9年春出发永乐12年3月出发永乐10年冬永乐20年3月出发永乐13~18年冬永乐21年7月出发永乐18年前后永乐22年4月出发永乐21年春出发,22年秋返回A.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引发了明蒙战争B.奴儿干都司支持了明朝边疆战略的实施C.奴儿干都司的官员要定期朝觐述职D.奴儿干都司奠定了我国北部疆域的版图7.据史书记载,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阶段测试--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阶段测试--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阶段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至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有利于加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5、一般来说,汉代监察官只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

对监察对象的处罚要报请所属长官,或与司法部门协调处理。

各级官吏对监察官的行为也有监督作用,可以随时上书弹劾监察官。

这表明汉代A.监察体制完备具有独立性B.形成了对地方有效管理C.建立了对监察的反向机制D.监察体系具有多层次性6、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检测(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期末)14、15世纪以来,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圈地运动,新贵族力量逐步壮大;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获得极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却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为此,他们( )A.发动光荣革命,获取政治权力B.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权力C.发动工业革命,提高经济地位D.进行议会改革,更多参与政治解析:选A 根据所学,新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发动了光荣革命,议会的权力大增,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力的法案,获取政治权力,故A项正确;1714年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结束,1721年建立责任制内阁,故B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于1765年,故C项错误;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故D项错误。

2.(2019·某某期中)176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接任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尚未形成B.光荣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C.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D.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解析:选D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英国国王试图控制议会和内阁,权力有上升的趋势,但已经不是专制的国王,光荣革命结束王权专制的任务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与议会、内阁的斗争,故C 项错误;材料中英国国王试图控制议会和内阁,权力有上升的趋势,说明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

3.(2019·某某调研)17世纪英国议会斗争常用的方式是弹劾,但仅用此对付叛乱者、叛国者和滥用公款者。

18世纪早期,下议院采取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取代弹劾制,即对政府某项政策或措施进行谴责,或者对国王的某个大臣投不信任票。

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 A.责任制内阁逐渐成熟B.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C.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D.政府大臣无需再对国王负责解析:选B 责任制内阁是指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制度,材料主要说的是议会加强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故A项错误,B项正确;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故C项错误;在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下,政府大臣在形式上是要对国王负责的,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近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某某潍坊二模)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

这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解析:D 仅从材料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的变化不能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升降与否,故A项错误;洋务思想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材料中的时间是19世纪30年代,故B项错误;仅从材料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的变化中得不出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的结论,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是在鸦片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天朝”使用次数的减少和“中国”使用次数的增多分析可知,清朝统治者开始摒弃传统的天朝上国意识,开始向西方学习,逐渐用平等眼光看待世界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外交理念,故D项正确。

2.(2017·某某某某一模)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B.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C.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X的主要方式D.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解析:A 由材料可以看出把外国的工厂视为不能消除的疾病,反映出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对中国的危害,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领土主权受损,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X的主要方式,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是在鸦片战争后,而列强在华设厂热潮出现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故D项错误。

戊戌维新 检测试题--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戊戌维新 检测试题--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戊戌维新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1. (本题4.0分)关于公车上书一事,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记载:“……乃合十八省举人……为万言书……至四月初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

”现代学者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等档案编成《戊戌变法史事考》一书提出“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由此可以得出A.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接近历史事实B.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史实C.通过后人研究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占有更多原始史料更有利于探寻真相2. (本题4.0分)1898年春,总理衙门先后代递了康有为的五个奏折和他所进呈的《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泰西史新揽要》《列国变通兴盛记》四部书,希望皇帝“假日本为向导,以日本为图样”,发愤维新,“重起天地,再造日月”。

这表明当时()A.总理衙门已成为维新变法机构B.光绪帝决心变法挽救危机C.维新派已拉开变法图强的序幕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3. (本题4.0分)据统计,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在1896年销量达到7000多份,次年销量高达12000份,最高时竟然达到17000份,出现了“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局面,连《万国公报》的主笔林乐之都称赞其“议论明通,识解超卓”。

《时务报》的畅销A.使宣传西方思潮成为主流B.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创造了舆论氛围C.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使维新运动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4. (本题4.0分)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唔《六经》也。

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

由是观之,他们意在()A.维护儒学地位B.调和中西文化C.倡导变法图强D.抵制共和革命5. (本题4.0分)康有为在早已了解西方进化论的情况下,却仍旧用儒家公羊学派“张三世”学说,指出人类历史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递嬗而进,即从君主专制而君主立宪而民主共和,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6(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6(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6(含解析) (测试范围: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6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20个小题,共40分)1. [xx·北京东城期末]“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 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 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 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 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解析:本题实际要求回答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思想多元,故A项正确;黄老学说被尊崇一般在朝代建立之初,故B项错误;儒、释、道并存开始于汉,而不是战国,故C项错误;拜金逐利盛行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应该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A2. [xx·河北保定模拟]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 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 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 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解析:本题以孔子在历代王朝的地位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材料反映了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是因为儒家思想是官方统治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C3. [xx·江苏徐州一模]《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调研)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认同感。

“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一方面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项正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代是前后相继的过程,不属于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材料是“祭祀”方面,属于宗族意识,不是政治制度和农耕经济方面,故C、D两项错误。

2.(2018·某某某某二调)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

当时的移某某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

此举(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解析:B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秦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中,对一些地方的人口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故B项正确。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前,关中地区经受战乱破坏,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优势,故A项说法错误。

秦朝移民中“迁豪富、强族于关中”是为了加强监管,尤其是迁六国贵族,是为了削弱六国贵族势力;“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是为了减少边疆少数民族叛乱,C项排除。

材料为巩固国家统一措施,D项排除。

【教师备用】【新知生成】秦朝保障统一的配套措施(1)全国必须在经济、文化上高度统一。

这就是所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简言之就是度量衡、文字、货币、车道,乃至意识形态,都趋于高度统一,使中央政令可以畅通于各地,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检测卷1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检测卷1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

检测卷1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2.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

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

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

据此可知,当时可能()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B.形成礼乐制度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D.出现早期国家“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玉礼器系统”等,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已出现城市文明和玉器文明,根据题干材料“贵族墓地”,可知出现了权贵阶层,而城市文明和贫富分化的产生说明当时可能出现早期国家,故选D项。

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是()A.禹死后其子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可知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这是对“天下为公”的破坏,故选A项。

4.西周通过“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秦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与行政区域划分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而不是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故B 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官员世袭产生,郡县的主要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保证专制皇权的强化,故D项错误。

5.西周时期,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大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练习(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阶段过关卷(一)古代中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练习(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阶段过关卷(一)古代中国

阶段过关卷(一)古代中国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34分)1.(2022·湖州高三模拟)浙江良渚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古文明遗址,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有水稻、蚕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以及丝麻纺织物,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

据此可知合理的推论是()A.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B.良渚文化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C.黄河流域文明并非中国文明源头D.南方文化已经受到北方文明影响答案B解析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后期,据不同墓葬的显著规模差异可以看出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由此推断良渚文化已经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故选B项。

2.(2022·济南模拟)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

他意在说明()A.诸子百家彼此借鉴学习B.对百家思想研究尚有不足C.儒学走向正统的必然性D.法家集各家思想之大成答案A解析据图示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间大都存在师徒或熟识关系,这种关系明显有利于他们思想的相互传承与联系,故选A项。

3.(2022·绍兴高三月考)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宣称自己是“汉氏之甥,约为兄弟”,立国号为“汉”,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并声称“吾所欲除者,司马氏耳”。

材料反映出西晋末年()A.匈奴族与汉族关系较好B.司马氏的统治遭到士族反对C.民族交融趋势日益明显D.蜀汉政权的影响较为巨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匈奴人刘渊宣称自己与汉朝皇帝的关系以及将国号定为“汉”,体现了他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晋末年民族交融趋势日益明显,故C正确。

4.(2023·温州模拟)以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如晋地纪念介子推,吴地纪念伍子胥等。

最终,以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龙舟竞渡、采艾插蒲等习俗也相继为各地人民所采用。

端午节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防疫和卫生意识的逐渐普及B.民族交融与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C.中原地区民间风俗成为正统D.儒佛道合流的局面促进思想趋同答案B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主要体现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劳动方式的改变。

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

这揭示了()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B.闭关锁国导致传统贸易体系解体C.中国对外交往趋向近代化D.开埠通商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2.在《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中,英使璞鼎查向清政府表示,如果中国允准其他各国来五口通商,英国“断不阻止”。

维多利亚女王在将《南京条约》送达国会的咨文内更明确地说:“我们的宗旨是,同样的权利,要给予一切工业的国家享受。

”上述主张旨在() A.促成列强共治中国局面B.实践自由主义经济理论C.实现殖民利益的最大化D.敦促清廷扩大开放范围3.1927年初,汉口、九江人民经过斗争强行收回英租界。

同年3月,英国人于北伐军到来之际主动放弃了镇江英租界的管理权。

不久,中国政府收回了镇江英租界的主权。

据此可知,镇江英租界的收回主要得益于()A.国共合作的推动B.民主意识的觉醒C.中国国力的增强D.外交策略的得当4.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继畬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A.已经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实践B.知识界充分认识到中西差距C.天朝上国的旧观念被完全颠覆D.“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萌发5.太平天国运动在宣传“四海皆兄弟”等观念的同时,又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各有名分,“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的指导思想B.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仍受传统思想观念和道德束缚D.与传统农民起义斗争方式一致6.下表为晚清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创办的机器厂矿和公司状况表。

它反映了我国()类型数量经费或投资额(单位:两)工人(单位:人)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 5 000万10 000洋务派民用企业27个 2 964万25 500~29 500私人资本企业170个879万60 000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民主革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D.“实业救国”思潮高涨7.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来之风”往往会成为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均是开始于中国的南方地区。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

该材料反映出( )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3、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5、“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悉隶三司。

”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A. 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B. 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C.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6、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

这一改革有助于()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决策效率C. 加强宰相权力D. 规范政务运作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2018、11、1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2、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

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4、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

由此可知,该学者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5、2015年12月25日,由中国倡议、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虽然美国没有加入,但它的主要盟友几乎都是其成员。

这表明A、美国与盟友矛盾加剧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多极化政治格局形成6、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其意在说明A、政治教化以百姓富裕为前提B、以德治民与依法治国相结合C、改善民生与思想教化相辅相成D、重义轻利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7、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8、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这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B、提倡公平法治C、以天下为己任D、反对宋明理学9、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

”从中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10、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11、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从十多万片甲骨中精选41956片分类进行编排,共分成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历法、祭祀等二十多个类别。

由此可推知A、史家的研究大都具有主观偏见B、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C、当时已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D、当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12、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13、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C、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14、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A、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B、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C、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D、论天主教、新教,信徒地位没有变化15、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 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想自由。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A、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B、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C、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D、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16、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并强调君主拥有一切权力的同时其权力也是有限的。

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优越性B、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C、宗教改革的深刻影响D、限制君权的必要性17、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

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49分。

1、(2018北京文综,41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徽州商人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

其商业活动遍布全国,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邏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徽商的商业成绩与他自身坚持的义利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徽商在坚持中国传统重义的大环境下,合理地注入利的成分因素。

徽商的义利观促进了商业活动中诚信观念的形成,对商业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他毕竟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根植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土壤中,商品经济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所以他本身就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在徽商经营商业获利之后,也都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信条,把获得的钱财,用于购置土地或者买官。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二近代早期(1500~1750年),海道大通打破了地区间闭塞和隔绝的状态,给商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英国抓住机遇,实施重商主义政策,迈入了“商业资本主义”的时代。

商人建立贸易公司,探寻新的贸易路线,积极从事海外贸易等活动,使英国的各条商路大开,英国的贸易触角深入世界各地。

随着商业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财富迅速增加,促进了商人资本的积累,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

英国商人在城市政权中几乎是一统天下,控制伦敦政权的主要是伦敦12大同业公会的成员及各贸易公司的主要人物。

商人在议会中的总人数在15%~17%之间。

商人在议会中人数增加,就有优势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并通过种种措施促使议会通过有利于本阶级的议案。

——据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徽商的价值观,并对其作简要评析。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变迁的视角指出,与明清时期中国相比,英国近代商人群体崛起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原因。

(13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文化传统的生命延续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动态过程。

每当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文化传统都能发现新的意义,做出新的解释,添加新的成分……社会历史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地传承和创造传统的过程,社会转型归根到底是传统的转型,即社会习惯用新的时代精神整合扬弃原型社会中的旧传统,从而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并且能够满足现实人类实践活动需要的新传统。

——摘编自钱国旗《儒家文化传统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根据材料,就古代文化传统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转型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3、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

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据张瑞璠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材料二 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

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

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

(8分)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CBAC 6、CBCDD 11、BDACD 16、BA二、材料解析题1、答案(1)价值观:以义为利,讲究诚信;以义取利,肯定利益,义利相通;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6分)评析:徽商吸收传统思想中“以义为上,诚信为先”的核心价值,并将之作为商业活动的指导原则,推动了徽商的发展与壮大;“以义取利”冲击了传统思想观念,适应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新时代前期商品经济因素的注入;“以末起家,以本守之”仍然保留着农本商末的迂腐保守观念,致使商业资金不能更好地运用到商业经济活动中去,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6分)(2)不同: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群体没有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英国商人群体有力的推动社会转型。

(4分)原因:英国商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推动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英国商人较大程度地参政,有利于英国较早地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英国商人的思想解放。

(9分)2、示例:观点:古代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发展是一个继承、认同、改造和创新的文化重建过程,其每一次的发展与创新都对中国社会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3分)阐述: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思想,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孟的思想,主张礼仪法度并用,对于推动当时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有重要的意义;西汉建立后,董仲舒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文化传统,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大一统的儒家思想新体系,适应了汉代大一统的发展需要;宋明理学是南北朝、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长期合流的文化成果,适应了长期分裂战乱复归统一后的国家文化重建的需要;明清之际,传教士东来,西学东渐,由中西结合出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代新儒家力倡儒学复兴,实际上反映了后现代社会重建人类道德、促进经济与道德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