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评审小儿门诊外科诊疗常规
小儿外科临床操作规范完整版
小儿外科临床操作规范完整版一、前期准备工作1.正确核对患儿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2.提前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手术相关信息和风险,获得家属的同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3.确认患儿是禁食禁饮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解除体表金属物品、进行尿排空等。
4.安排好手术室和手术器械,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
5.配备好专业人员,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师、护士等。
二、手术操作规范1.患儿手术体位: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要求确定患儿手术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等,并给予必要的固定。
2.皮肤准备:对手术部位进行皮肤消毒,按照消毒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
3.麻醉:确保患儿处于深度适当的麻醉状态,同时保证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
4.手术切口:按照手术部位和手术需要切开皮肤和软组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5.手术操作:根据具体手术要求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如切除病变组织、修复受损器官等。
6.出血处理:对出血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处理,避免过多失血。
7.引流:对手术部位进行必要的引流操作,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和干燥。
8.消毒缝合:对手术切口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并进行正确的缝合操作,保证切口的良好愈合。
9.包扎敷料: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要求进行包扎敷料的固定和覆盖,确保创面的安全和保护。
10.结束手术:确认手术操作完成后,进行必要的冲洗、清理和整理手术场地。
三、术后处理和护理1.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等,及时进行记录和报告。
2.监测患儿麻醉恢复情况,确保患儿平稳脱离麻醉状态。
3.对手术部位进行注意观察,避免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4.给予患儿适当的镇痛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减轻疼痛和预防感染。
5.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护理,包括深静脉血栓预防、伤口护理、换药等。
6.定期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解释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和儿童生活方式等。
四、手术并发症的处理1.对于可能出现的手术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损伤器官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处理。
儿科诊疗常规
儿科诊疗、操作规范2019.7第一次修订(医务科审核)目录第一部份儿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 (1)一、小儿腹泻病 (1)二、急性喉炎 (2)三、支气管肺炎 (3)四、急性支气管炎 (4)五、热性惊厥 (5)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6)七、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7)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8)九、支原体肺炎 (9)十、流行性感冒 (11)第二部份儿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13)一、气管插管术 (13)二、新生儿气管插管 (17)三、儿童氧气疗法 (19)四、早产儿治疗用氧指南 (21)第一部份儿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一、小儿腹泻病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索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
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疾病。
本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
本病以夏秋季多见。
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秋冬季节,大肠埃希菌感染等引起者以夏季多见。
根据病因,小儿腹泻可分为:①感染性腹泻: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所致;②非感染性腹泻:包括饮食性、症状性、过敏性和其他原因所致。
【病史采集】1. 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
2.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3.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4.有无中毒症状。
5.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检查】1.全身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及脱水情况。
2.血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及肾功能检查。
3.病毒学检查,大便细菌培养。
【诊断】1.根据大便性状、次数即可诊断,病因未明确之前,统称腹泻病。
2.尽可能找出腹泻的病因以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1.合理饮食。
2.控制感染。
3.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
4.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脱水程度、中毒症状严重又缺乏相应检查及治疗手段者需送上级医院治疗。
【疗效标准】1.治愈: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脱水纠正。
2.好转:大便次数减少,性状明显好转,脱水基本纠正。
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二甲
目录一、小儿肺炎二、小儿腹泻三、支气管哮喘四、急性肾小球肾炎五、肾病综合征六、血尿七、病毒性心肌炎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十、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十一、小儿急救1、心肺复苏2、感染性休克3、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综合征4、哮喘持续状态 5、呼吸衰竭6、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急性肾功能衰竭8、热性惊厥9、癫痫持续状态十二、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十三、新生儿颅内出血十四、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十五、新生儿溶血病十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3、新生儿破伤风十七、小儿出血性疾病十八、各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法洛四联症十九、川崎病的诊治二十、小儿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二十一、过敏性紫癜二十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二十三、急性感染性喉炎二十三、急性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概述】小儿肺炎系有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所至的肺部炎症。
【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2、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叩诊多正常。
3、辅助检查:(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2)CRP:细菌感染时CRP浓度上升。
(3)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分离鉴定。
如咽拭子、胸腔积液、痰、肺泡灌洗液等。
(4)血气分析:适用于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
(5)血清学检查:可做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等。
4、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
【肺炎的分类诊断】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指无免疫抑制儿童在医院外或住院48h内发生的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为主。
2 、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指住院48h后发生的肺炎。
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除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外,尚有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等)、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厌氧菌、嗜肺军团菌、真菌、疱疹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医院儿科分级诊疗
儿科常有疾病分级诊断指南社区获取性肺炎社区获取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 CAP)是指本来健康的少儿在医院外获取的感染性肺炎。
依据上述定义,依照以下分级诊断指南实行救治:一级医院轻度 CAP,患儿精神反响好,无显然呼吸困难、低热3天之内、胸片仅提示斑片状暗影患儿,能够在一级医院治疗。
治疗 48h 无效,连续高热 3 天以上、胸片出现单叶病灶交融病变患儿及短期内病变进展患儿一定实时转二级医治疗二级医院接受及诊治一级医院转诊患儿,假如出现连续高热7d 不退或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以及胸片等影像学证明两侧或多叶受累或肺实变并肺不张、胸腔积液或病情快速恶化,患儿出现休克、意识阻碍、呼吸窘况或衰竭征象者需转三级医院治疗。
有先本性心脏病、先本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本性呼吸道畸形、重度贫血、重度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者需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
三级医院三级医院依据。
少儿社区获取性肺炎管理指南。
对患儿进行诊治。
需具备内外科综合实力,有经验丰富的小儿呼吸专科、完美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条件,具备纤支镜等特别检查治疗手段, 有呼吸机等重症急救设施。
病情缓解可转二级医院治疗。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含炎性细胞、气道构造细胞和细胞组分参加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类慢性炎症致使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响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要素时 , 发生宽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进而惹起频频发生的喘气、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 ( 或) 清早发生或加剧,多半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哮喘可分为三期:急性发生期、慢性连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哮喘急性发生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过程,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色,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引发。
其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有时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赐予实时有效的紧迫治疗。
哮喘急性发生期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临床特色分级轻度中度重度危重度气短走路时说话时歇息时体位可平卧喜坐位前弓位发言方式能成句成短句说单字难以说话精神意识可有忧虑、浮躁常忧虑、浮躁常忧虑、浮躁嗜睡、意识模糊呼吸频次轻度增添增添显然增添减慢或不规则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常无可有往常有胸腹失常运动哮鸣音散在,呼气末期响亮、洋溢响亮、洋溢、双相减弱以致消逝脉率略增添增添显然增添减慢或不规则奇脉 (kPa) 不存在可有往常有不存在 ( 提示呼吸肌疲惫 )< 1.33 1.33 ~3.33 2.67 ~ 5.33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80 60~ 80 < 60 或治疗效应< 33 剂后PEF占正常估计值或本保持<2 h人最正确值的百分数( % )PaO2 ( 吸空气 )(kPa) 正常>8<8 , 可能有紫钳呼吸衰竭PaCO2 (kPa) <6<6≥6,短时内显然呼吸衰竭上涨SaO2 ( 吸空气 ) > 0.95 > 0.92 ~0.95 0.9 ~ 0.92 < 0.9 依据上述定义,依照以下分级诊断指南实行救治:一级医院轻度哮喘发生,在一级医院进行治疗。
小儿外科常见诊疗常规
小儿外、普外科病房常见病诊疗常规一、腹外疝1、主要检查:(1)血18项;尿常规;大便常规(2)胸部正位片;心电图2、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及体征(2)必要时彩超检查3、治疗原则:手术修补4、预后:如采用巴德网塞及补片修补,术后复发率低于1%。
二、急腹症(一)急性阑尾炎1、主要检查:(1)血18项;尿常规(2)腹部平片;胸正位片;心电图;B超(3)必要时腹腔穿刺2、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及体征(2)相关实验室检查3、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4、预后:预后多良好,但感染严重时预后差。
极少数出现阑尾残株炎。
(二)急性肠梗阻1、主要检查:(1)血18项;尿常规;电解质(2)腹部正、侧位片;胸片;心电图;B超2、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及体征(2)相关实验室检查(腹部正、侧位片)3、治疗原则:(1)保守治疗(胃肠减压、补液等)(2)手术治疗(解除梗阻)4、预后:预后多良好,但合并感染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则预后差,少数因肠粘连再次出现梗阻。
(三)胃肠道穿孔1、主要检查:(1)血18项;尿常规;电解质(2)腹平片;心电图;B超(3)腹腔穿刺2、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及体征(2)相关检查(腹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3、治疗原则:(1)保守治疗、观察(2)手术治疗4、预后:良性病变预后良好,严重感染及恶性病变预后差。
三、胃肠癌1、主要检查:(1)血18项;尿常规;大便常规(2)电解质;肿瘤相关因子检查(3)胸片;心电图;B超;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腹部CT及MRI(4)病理检查2、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及体征(2)纤维胃、结肠镜发现肿瘤(3)病理3、治疗原则:手术治疗4、预后: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关。
四、痔疮1、主要检查:(1)血18项;尿常规;大便常规(2)胸片;心电图;B超;(3)必要时行肠镜检查2、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体征3、术前准备:术前一天肠道准备4、治疗原则:(1)痔疮切除术:主要针对外痔(2)PPH痔上粘膜环切术:主要针对Ⅲ~Ⅳ环状痔五、小儿疝气、隐睾1、主要检查:(1)血18项;尿常规;大便常规(2)胸片;心电图;2、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体征3、术前准备:术前6小时禁食禁饮,注意避免感冒4、治疗原则:手术治疗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主要检查:(1)血18项;尿常规;大便常规(2)胸片;心电图;钡灌肠2、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体征3、术前准备:术前两周清洁来回灌肠4、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前注意事项1. 常规检查:入院次日晨做抽血及大小便检查。
河北省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准入评估标准
河北省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准入评估标准(总分100分)1河北省小儿内镜诊疗技术准入评估标准(二)河北省小儿内镜诊疗技术准入评估标准(三)2评估意见:同意不同意(写明理由)整改(整改内容)专家签字:年月日3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一)四级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1.胸腔镜诊疗技术(1)胸腔镜下支气管裂伤修补术(2)胸腔镜下食道闭锁手术(3)胸腔镜下食管贲门失驰缓症Heller 术(4)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修补术(5)胸腔镜下食管病变切除术(6)胸腔镜下食管吻合术(7)胸腔镜下选择性肺叶、肺段切除术(8)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9)胸腔镜下先天性膈疝修补术(10)胸腔镜下膈膨升膈肌折叠术(11)胸腔镜下悬吊治疗叉状肋技术2.腹腔镜诊疗技术(1)腹腔镜下脾切除术(2)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3)腹腔镜下先天性膈疝修补术(4)腹腔镜下膈膨升膈肌折叠术(5)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6)腹腔镜下食管贲门失驰缓症Heller 术(7)腹腔镜下Ladd手术(8)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9)腹腔镜下胆道闭锁Kasai手术(10)腹腔镜下长段型巨结肠手术(11)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12)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吻合术(13)腹腔镜下次全结肠切除术(14)腹腔镜辅助肠闭锁肠吻合术(15)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16)腹腔镜下腹腔实性肿物切除术(17)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18)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腹腔镜下胰腺部分切除术(20)腹腔镜下胰管空肠吻合术(21)腹腔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及引流术(22)腹腔镜下门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23)腹腔镜下门脉高压症贲门胃底切除术(24)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25)腹腔镜下重复肾及输尿管切除术(26)腹腔镜下肾全部或部分切除术(27)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28)腹腔镜下输尿管结石取石术(29)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30)腹腔镜下重复膀胱切除术(31)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32)腹腔镜下膀胱输尿管再植手术(33)腹腔镜下膀胱颈成形术(34)腹腔镜下膀胱颈悬吊术(35)腹腔镜下结肠代膀胱术(36)腹腔镜下前列腺囊切除术3.腔镜下包虫病手术4.输尿管软镜检查(含活检、异物取出术)(二)三级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1.胸腔镜诊疗技术(1)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2)胸腔镜下肺叶楔形切除术(3)胸腔镜下胃食管反流胃底折叠术(4)胸腔镜下后纵膈囊肿切除术(5)胸腔镜下纵膈病变活检术(6)胸腔镜下Nuss漏斗胸矫治术(7)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2.腹腔镜诊疗技术(1)腹腔镜下卵巢切除术(2)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物剔除术(3)腹腔镜下脐尿管囊肿切除术(4)腹腔镜美克尔憩室切除术(5)腹腔镜肠重复畸形手术(6)腹腔镜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7)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8)腹腔镜下常见型巨结肠手术(9)腹腔镜下大网膜囊肿切除术(10)腹腔镜下肠系膜囊肿切除术(11)腹腔镜下胸骨后疝修补术(12)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及引流术(13)腹腔镜下肝边缘病灶切除术(14)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15)腹腔镜下急性胰腺炎引流术(16)腹腔镜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17)腹腔镜下发育不良肾切除术(18)腹腔镜下肾上腺良性肿瘤切除术(19)腹腔镜下F-S隐睾下降固定术(20)腹腔镜下膀胱憩室切除术(21)腹腔镜下两性畸形性腺切除术(22)腹腔镜下睾丸切除术3.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诊疗技术(1)膀胱镜下经尿道膀胱粘膜病变切除术(2)膀胱镜下经尿道膀胱血管瘤电凝术(含出血灶电凝止血术)(3)输尿管镜下经尿道尿道狭窄内切开术(4)输尿管镜下经尿道尿道瓣膜切除术(5)经皮肾镜检查术(6)经皮肾镜取石术(限单发性肾盂结石,含异物取出术)(三)二级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1.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2.腹腔镜鞘突高位结扎术3.腹腔镜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4.腹腔镜精索曲张静脉结扎术5.腹腔镜腹内病变活检术6.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7.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腹腔镜探查术9.腹腔镜胆囊置管冲洗术10.腹腔镜肠套叠注:新生儿相同诊疗技术升一个级别4。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目录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溶血病支原体肺炎新生儿败血症重症肺炎的诊治小儿腹泻规范体液疗法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儿童甲亢、甲减、及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肺结核病诊疗常规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急性呼衰的诊疗方案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新生儿访视技术常规血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支气管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诊断:一、病史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
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min≤3分,并延续至5min时仍≤5分;经抢救10分钟后开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00。
二、症状和体征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h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征状 (呼吸节律改变、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部分患儿可有眼球震颤。
前囟张力增高。
HIE的神经症状在出生后是变化的,症状可逐渐加重,一般于72h达高峰,随后逐渐好转,严重者病情可恶化。
临床应对出生3d内的新生儿神经症状进行仔细的动态观察,并给予分度。
HIE临床分度三、辅助检查1、脑电图在生后1周内检查。
表现为脑电活动延迟(落后于实际胎龄),异常放电,缺乏变异,背景活动异常(以低电压和爆发抑制为主)等有条件时,可在出生早期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 (aEEG)连续监测。
2、B超可在HIE病程早期(72h内)开始检查。
(1)脑室内广泛分布的轻度回声增强,伴脑室脑沟及半球裂隙的变窄或消失,和脑动脉搏动减弱,提示脑水肿存在。
(2)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呈双侧对称性强回声,提示存在基底神经节丘脑损伤。
小儿外科门诊工作制度
小儿外科门诊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小儿外科门诊工作制度旨在规范小儿外科门诊的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儿安全,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制度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二、组织与管理1. 小儿外科门诊设于医院门诊楼3楼304诊室,每周二至周日都将有小儿外科专家坐诊(周六、周日开诊)。
2. 小儿外科门诊由门诊部主任负责管理,门诊部主任应当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3. 小儿外科门诊应当设立专门的诊疗科目,如新生儿外科、小儿普外、小儿泌尿、小儿肿瘤疾病等,以满足不同病患的需求。
4. 小儿外科门诊应当配备充足的医疗设备和器械,确保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诊疗流程1. 挂号与分诊患儿家长应当到挂号窗口进行挂号,挂号窗口工作人员应当核对患儿信息,确保挂号无误。
分诊台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患儿病情和预约情况,合理分配就诊序号,并告知家长就诊时间。
2. 候诊与就诊患儿和家长应当在候诊区等待就诊,保持安静,遵守就诊秩序。
医生应当按照就诊序号依次接诊,全面了解患儿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并根据病情开具检查、治疗方案。
3. 检查与治疗患儿应当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关检查,如检验、影像学检查等。
医生应当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并与家长充分沟通,告知治疗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 复诊与出院患儿按照预约时间返回门诊复诊,医生根据患儿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患儿治疗结束后,医生应当告知家长出院注意事项,如药物使用、饮食调理等。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1. 医生应当具备小儿外科专业背景,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
2. 医生应当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对小儿外科门诊的诊疗活动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4. 医院应当设立医疗事故处理机制,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及时处理,保障患儿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五、感染控制与卫生1. 小儿外科门诊应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儿科门诊工作常规
儿科门诊护理工作制度
儿科门诊工作常规,犹如一位灵巧的舞者,跳动在门诊的舞台上,她肩负着调和矛盾、提高效率、 增加满意度的使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门诊的繁忙中,她犹如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忙碌而有序。面对候诊病患的种种困扰,她总是微 笑以对,用那温和却坚定的语气,像是一股清泉,化解他们的疑虑和不安。
设备
1.儿科门诊应设有预检室、挂号室验室、隔离室及取药室。如有条件,儿科门诊最好与他科门 诊分开。
2.候诊室宜宽大,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并应备有有关卫生宣传、育儿知识的图书、画片、玩 具,有饮水、热奶的设备,附近应有厕所,一切设施应适应儿童的特点和具有安全性。
3.诊断室须备有腋表及肛表、听诊器、小儿血压计、五官电检查镜、压舌板、手电筒、卷尺、 叩诊锤、身长体重计(儿童磅秤和婴儿磅秤)、直肠指诊用品以及各种医用表格。诊断室应有消毒 洗手设备。
谢谢观看
(4)有传染病接触史者,慎重考虑是否为传染病前驱期,必要时留观或邀传染病科会诊处理,病 情较重须住院时,转传染病院(科)观察治疗。
(5)高热伴腹痛而疑为菌痢者,虽无腹泻及脓血便,应用冷盐水灌肠或行流动灌肠查大便,以期 确诊。疑为急腹症者应请外科会诊。
(6)伴有尿频尿急者,应查尿常规以除外肾盂肾炎,女婴尤为重要。
(2)在急救同时,询问病史及体检,着重了解昏迷为骤发抑缓起,昏迷前有无发热、惊厥、头痛、 呕吐等前驱症状,有无外伤、服药、癫痫、糖尿病、肝肾疾病等病史,同时应作必要的检验,查 明原因,作出诊断。
(3)伴有高热或惊厥者,可按各类常规进行处理。
(4)有休克症状者,应按病因进行抗休克处理。
(5)有脱水及酸中毒症状时,应取血测定钾、钠、氯、二氧化碳容量及pH等。根据病史及临床表 现拟定初步补液计划,纠正脱水及酸中毒。
小儿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应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手术指征、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同时,需要对手术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备好相关药物和生产用品。
二、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和整洁,手术台、手术灯等设备应准备好。
手术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确保手术室内无尘、无细菌污染。
三、患儿的安全在患儿手术过程中,应确保其身体安全。
操作人员在手术前应正确核对患儿身份,确认手术的部位和范围,及时记录。
四、手术前消毒手术前要进行适当的消毒操作,包括手术室和手术器械的消毒。
消毒要按照规范操作,使用专业的消毒剂,并根据不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五、无菌操作在小儿外科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非常重要,以避免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者必须穿戴消毒后的手术衣、手术帽、口罩和手套,并注意手术区域与非手术区域的有效分隔。
六、麻醉操作小儿外科手术中麻醉操作也是关键环节之一、麻醉医师在进行麻醉前,应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测。
麻醉医师应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麻醉剂,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监测。
七、手术操作规范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手术者必须严格按照手术指南进行操作。
手术者应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刀具和器械,并进行规范的切口和缝合操作。
手术者要修养良好,保持专注,避免分心和疲劳。
八、术中监测在小儿外科手术中,术中监测是十分重要的。
手术团队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九、手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应及时对患儿进行术后处理。
手术者应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和敷料更换,并嘱咐患儿家属注意术后护理。
十、手术记录手术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手术过程、操作步骤、器械使用情况、术中发现和处理的问题等信息。
手术记录应准确、规范,并且要有医生的签名和时间。
儿科医院科室分级制度范本
一、总则
为了规范儿科医院科室分级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科室分级原则
1.按照科室的功能、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将科室分为不同等级;
2.科室分级应遵循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
3.科室分级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三、科室分级标准
1.一级科室:具有独立诊疗功能,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科室;
2.二级科室:具有独立诊疗功能,承担专科医疗服务的科室;
3.三级科室:具有独立诊疗功能,承担疑难杂症、急危重症医疗服务的科室。
四、科室分级评定
1.医院成立科室分级评定小组,负责科室分级的评定工作;
2.科室分级评定小组由医院相关领导和专家组成;
3.科室分级评定依据科室的功能、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进行评定;
4.科室分级评定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科室人员结构、医疗设备、医疗质量、科研教学等方面;
5.科室分级评定结果应在医院内部公示,接受全院职工监督。
五、科室分级管理
1.医院根据科室分级结果,对科室进行分级管理;
2.一级科室负责承担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3.二级科室负责承担专科医疗服务,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
4.三级科室负责承担疑难杂症、急危重症医疗服务,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5.科室应根据分级标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六、科室分级调整
1.科室分级评定结果每三年进行一次调整;
2.科室在评定期间如有重大突破或变化,可向医院提出调整申请;
3.医院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对科室分级进行调整。
七、附则
1.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医院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试行版.doc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儿科疾病分级诊疗,基层医生能够以及应该承担哪些工作?安徽省出台的《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所承担的儿科疾病工作内容。
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危、急、重症多,接诊医院需设有新生儿病房、拥有新生儿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的专科设备等条件。
因此,原则上新生儿疾病应在具备一定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以确保医疗安全。
早产儿胎龄≥35周和出生体重>2500g,无高危因素,生命体征平稳的早产儿可在具备治疗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
疑有并发症时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可在具有黄疸监测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
病理性黄疸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现疑似新生儿患儿,需及时转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现有口吐泡沫、气促等疑似新生儿肺炎症状的患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腹泻病诊断腹泻病的新生儿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持续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减少等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症状,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窒息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产妇建议二级以上医院待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新生儿窒息史,临床上疑似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立即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病房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现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立即转诊上级医院治疗(转诊中注意头部制动)。
新生儿破伤风疑似新生儿破伤风的患儿应转三级医院治疗。
先天性梅毒疑似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病小儿诊断为急性腹泻病轻型或仅伴有轻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可在一级医院就诊。
如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则需转二级医院诊治。
急性胃炎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仅为低热,不伴有消化道出血、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尿量正常,进食基本正常。
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效果不佳,则应转二级医院就诊。
慢性胃炎一级医院对疑似慢性胃炎患儿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可转往二级医院治疗。
儿科诊疗常规标准
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 简称上感,俗称“感冒”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侵犯鼻、咽和鼻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冬春季多发,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约占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及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其次为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
【诊断】1、一般类型上感(1)年长儿症状较轻,常于受凉后1-3 天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痛、发热等;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着而全身症状重,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食欲差,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2)有些患儿可伴有呕吐、腹泻、阵发行脐周疼痛。
(3)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等。
肺部呼吸音正常;部分患儿可有不同形态的皮疹。
(4)可伴有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年长儿若患链球菌性上感可引气急性肾炎、风湿热等(5)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分类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如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
分类以中性淋粒细胞增多为主。
(6) C 反应蛋白:取微量血送检,可辅助鉴别感染源。
细菌感染早期可升高,单纯病毒感染时正常。
2、特殊类型的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系柯萨奇A 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
表现为急性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 m的大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 周左右。
(2)咽- 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 ); 由腺病毒3、7 型所致,常发生于春夏季,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流行。
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伴胃肠道症状。
医院外科门诊工作常规常规
医院外科门诊工作常规常规(一)外科门诊护理工作1、按门诊一般护理工作常规施行。
2、候诊室护士应做好门诊预诊、分诊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定期的专科门诊,缩短候诊时间,使门诊工作有秩序地进行。
3、治疗尚未结束的复诊患者(如换药、封闭等),可直接前往换药室、治疗室治疗,遇有问题应及时请医师复诊。
4、门诊外科应设换药室及无菌治疗室。
(l)换药室及无菌治疗室应有专人负责,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物品、器械应固定放置。
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整顿及空气消毒。
(2)换药室内可进行感染创口的敷料更换、脓肿穿刺抽脓及表浅脓肿的切开引流等。
遇有结核、炭疽、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应实行隔离,用过的敷料、器械应另行灭菌或焚烧等处理。
(3)无菌治疗室内可进行无菌创口的拆线、封闭治疗、无菌病变及关节腔的穿刺注射等。
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4)换药室与无菌治疗室内的敷料及器械不得混用。
(5)如不能设立无菌治疗室,应按无菌操作原则分别处理无菌与感染创口。
无菌器械及污染器械必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明确标记,以免混用。
5、门诊设有手术室,进行各科门诊小手术及各种有关特殊检查。
应有专人负责该室的全部工作(各专科有手术室时,可在各专科进行手术)。
(二)外科门诊诊疗工作1、按门诊一般诊疗常规施行。
2、详询病史,细致检查。
尽量采取简单、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
对复杂病例,可根据初诊印象进行有关的特殊检查,包括检验、X线、放射性核素、超声、内镜、CT及活体组织检查等,务求早期确诊,为进一步诊洽提供必要依据。
3、涉及其他专科的疾病,应及时请有关专科医师会诊。
4、诊断确定后,须在门诊治疗者,应作出治疗计划(如理疗、药物治疗、门诊手术等)及具体安排(如疗程、药物用量、手术日期、人员等)。
5、外科门诊常见疾病处理注意事项(1)疖、痈及蜂窝织炎等软组织感染,如全身症状较轻,一般可在门诊治疗;如炎症已局限形成脓肿者,应及时切开引流,亦可用穿刺抽脓或贴敷中药等方法治疗;对全身症状严重或疑有败血症、脓毒血症等者,应及时住院治疗。
儿科诊疗规范标准
对宫内窘迫胎儿进行处理及监护,做好复苏的准备,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迅速、正确、有效的复苏。
1.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有羊水胎粪吸入者必要时予气管插管,行气管内清理,操作在1分钟内完成,确保呼吸道通畅。
2.建立呼吸、增加通气、保证供氧。有重度窒息需较长时间加压给氧、应用气囊面罩复苏器仍然紫绀及需气管内给药者予气管内插管,频率以40次/分为宜。
【检查】
1.体格检查:娩出后在复苏的同时在1分钟内对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对刺激的反应等进行评估。
2.血气分析。
3.检测窒息缺氧后可引起的多脏器损害:测血糖、血钙、血钾、血钠、心肌酶谱、肾功能、摄胸部X光片、脑B超、脑CT等。
【诊断】
孕期及分娩中有缺氧史,出生Apgar1分钟评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若生后1分钟Apgar评810分,而数分钟后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亦属窒息。有条件单位可做脐血PH检测以作为Apgar评分的补充。
7.必要时腰椎穿刺查脑脊液。
【诊断】
通过上述病史、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特殊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应与新生儿颅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及其他惊厥病因相鉴别。
【治疗原则】
1.供氧;
2.止惊:用苯巴比妥、安定;
3.脱水剂:速尿、20%甘露醇;
4.稳定血压:可用多巴胺等药;
5.限制液量:6080ml/kg.d,纠正酸碱紊乱、电解质紊乱;
2.实验室检查: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作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等相关检查,针对原发病作相关检查及心电图、肝脏超声、X线检查,有条件者可作血游离氨基酸、血清酶、血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含量测定。
【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消瘦型、水肿型、混合型)和程度(轻、中、重)。
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模板
小儿普外疾病第一节甲状舌管囊肿与瘘甲状舌管囊肿与瘘切除术【适应证】囊肿或瘘管一经确诊即可行手术治疗, 手术宜在2岁前进行。
【禁忌证】囊肿继发感染时不适宜行切除术, 预先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 待急性炎症消退后2~3个月再行手术切除。
【操作措施及程序】全身麻醉取颈部横切口, 有瘘口时取横梭形切口, 切除瘘口。
完整剥除囊肿及瘘管, 如瘘管在舌骨后方, 应切除0. 5~lcm舌骨向上继续剥离瘘管, 尽量靠近盲孔部位予以结扎切除。
必要时助手将示指伸入舌根部向下推压, 以利于高位结扎切除瘘管。
切口内置橡皮片引流24h。
【注意事项】甲状舌管囊肿有时合并异位甲状腺, 故术中检查囊肿若有实体组织应谨慎看待, 暂缓切除, 必要时迅速冷冻。
如证明合并异位甲状腺应予以保留, 防止后来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
结扎瘘管应在靠近舌骨盲孔部位, 术中务求高位结扎, 以减少复发旳机会。
尽管如此, 术后仍有一定比例旳复发患儿, 如瘘管复发, 3~6个月后可再次手术切除。
第二节脐疝脐疝修补术【适应证】2岁以上患儿如末自愈可行手术修补。
【禁忌证】1. 在正常状况下, 脐环2岁前仍可以继续狭窄, 故多数患儿可在2岁内自愈, 不需特殊治疗。
2.若患儿有引起腹压持续增高旳疾病, 如先天性巨结肠、顽固便秘性疾患、腹腔内肿瘤、大量腹水等在处理原发病前不应做脐疝修补术。
【操作措施及程序】1. 麻醉可选择全身麻醉、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麻。
脐部下方横切口, 游离疝囊, 小旳疝囊可不必切开, 待疝内容物还纳后将疝囊内翻, 在基底部缝合数针, 然后将脐孔修补。
2.疝囊较大时, 疝内容物还纳后将多出疝囊切除, 然后缝合疝囊颈部腹膜, 继之以丝线或可吸取缝线修补脐孔缺损, 缺损过大时可采用腹直肌鞘或带蒂肌瓣或涤纶片修补腹壁缺损。
第三节腹股沟疝小儿腹股沟疝为常见旳先天性发育异常, 一般在生后或数月后出现, 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前者更常见。
腹股沟斜疝【适应证】1. 手术治疗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旳基本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80%在出生后3个月内出现,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以腹股沟斜疽为常见,直疝较罕见。
【病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受激素作用及引带的牵引由腹膜后间隙下降至阴囊的同时,腹膜在内环处向外突出形成腹膜鞘状突并穿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
在女性,相当于男性胎儿睾丸下降的时期,也有一腹膜鞘状突穿过腹股沟管降入大阴唇内,称为Nuck管,在正常情况下出生时约90%的腹膜鞘状突尚未闭合,至生后第二年约半数仍然呈开放状态。
鞘状突的开放和腹腔压力的增高,如便秘、咳嗽、腹水、腹部肿瘤和长期哭闹等使腹腔内脏器进入鞘状突便形成腹股沟疝。
男孩右侧睾丸较左侧下降晚。
右侧鞘状突闭合相对较晚是右侧腹股沟疝发病率高的原因。
鞘状突部分未闭合时使鞘状突形成一狭窄的管腔,腹腔内脏器难以进入,但腹腔中的液体可以进入其中,从而形成多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病理】根据鞘状突闭塞的不同形态小儿腹股沟斜疝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腹膜鞘状突完全末闭,疝囊的主要部分为睾丸固有鞘膜囊和精索鞘膜,睾丸在疝囊内,称为睾丸疝,此种类型多见于睾丸下降不全的病例;另一种类型是鞘状突位于精索部分未闭合,疝囊止于精索固有鞘膜之间,疝囊内看不到睾丸,称精索疝。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疝,约占95%以上。
疝内容物随不同年龄有所不同,婴幼儿时疝内容物多为小肠、盲肠,有时阑尾也可进入疝囊;年长儿大网膜可进入疝囊内。
女性疝内容物除上述以外,有时还有卵巢输卵管。
极少数患儿疝囊较大,盲肠、膀胱或卵巢构成疝囊的一部分,称为滑动性疝。
疝入的脏器有时容易发生嵌顿,但因小儿腹壁发育较差疝囊颈组织薄弱,腹横筋膜多有弹性,腹股沟管比较短,因此较少发生坏死,且多数可通过手法复位获得成功。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是一侧腹股沟出现一个圆形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大多数出现在婴儿期,小儿哭闹、大便、站立、腹部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增大,腹压减低时包块变软或还纳。
还纳过程中常可听到气过水声,俗称"疝气"源于此体征。
将肿块还纳后可扪及该侧皮下环扩大、精索增粗,患儿咳嗽或腹部用力时用手指触摸皮下环内有冲击感,手指离开皮下环时肿物又复出现。
还纳肿物后用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则不再出现。
一般疝内容物降下时并无症状,年长儿可能有下坠感,在男性60%腹股沟斜疝在右侧,左侧占30%,双侧腹股沟疝在国内报告约20%,国外有人报告超过30%。
检查腹股沟疝患儿同时应注意有无隐睾、鞘膜积液的存在。
【诊断及鉴别诊断】典型病例阴囊或腹股沟部有可复性肿物诊断并不困难,但有时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鞘膜积液阴囊或腹股沟部有一囊性肿物,边界清楚,透光试验阳性,甚难还纳,有时疝与鞘膜积液合并存在。
2.睾丸下降不全睾丸下降不全时,腹膜鞘状突未闭可在腹股沟管内扪及睾丸,质软为实质性与腹腔内肠管不难鉴别,有时二者可以合并存在。
3.睾丸肿瘤阴囊内肿块为实性、质硬,不能还纳腹腔。
【治疗方案及原则】小儿腹股沟斜疝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
手术的时机最好在6个月后进行,如发生疝内容物的嵌顿,手术应当提早进行以防反复嵌顿导致严重后果。
手术前应治疗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等慢性疾病,以防术后复发。
1.非手术疗法 6个月以内的小儿因有严重的疾患不宜手术时可暂时采取疝带疗法,期望其自行愈合,方法是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后使用疝带或采用纱布压迫法压迫内环口,以防疝内容物脱出。
使用时应放好位置并随时观察疝内容物有无脱出,否则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引起疝内容物嵌顿。
故对小儿腹股沟斜疝还是主张手术治疗。
注射疗法由于是盲目的,且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故小儿外科界始终不主张采用。
2.手术疗法适应于6个月以上的腹股沟斜疝及有嵌顿历史的腹股沟斜疝。
一般采用腹横纹切口,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或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
尽管双侧患病的约占20%,但国内不主张常规探查对侧,除非手术前已诊断为双侧腹股沟疝。
国外有的主张常规探查双侧或单侧手术时以腹腔镜经疝囊检查对侧。
近年来国内外使用小儿腹腔镜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创伤小、安全可靠、恢复快且不易影响精索肇丸的发育,可同时治疗双侧疝或治疗一侧探查对侧而不增加痛苦,正在国内小儿外科界推广应用,有条件时可选用。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指脏器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狭窄发生嵌闭而不能自行还纳,继而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紧急状态。
如不及时处理往往造成绞窄性肠梗阻,甚至肠坏死而引起严重后果。
【病因、病理】由于腹腔压力增高,迫使更多的脏器经过疝环而进人疝囊内,腹腔压力减小后疝环变小,大量疝内容物难以还纳,此时疝囊内压力不断增加静脉血流障碍使疝内容物更加水肿,最后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形成绞窄性肠梗阻。
婴幼儿嵌顿疝中由于精索血管长期受压,可发生睾丸坏死。
【临床表现】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时可引起剧烈的疼痛,患儿哭闹,继之发生呕吐,腹股沟或阴囊肿块变硬,明显触痛,不能还纳。
继之可出现血便,伴有中毒症状时则多有肠绞窄,如不予复位则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诊断及鉴别诊断】既往有腹股沟疝历史,突然出现腹股沟或阴囊不能还纳的肿块且伴有剧烈疼痛症状时诊断多可确立。
但鉴于腹股沟斜疝嵌顿多发生于2岁以内,病史常常模糊不清,有时也可与下列疾病相混淆。
1.鞘膜积液当患儿不明原因而哭闹时,家长可能偶尔发现阴囊内有肿物或原有鞘膜积液合并感染,或反复触摸后局部发生炎症则甚难与嵌顿疝相鉴别,本病透光试验阳性,不伴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2.睾丸扭转睾丸及其附件扭转后阴囊肿物增大伴剧烈疼痛及触痛可能与嵌顿疝相混淆,但此时睾丸肿大,为实质肿物,阴囊根部及皮下环处无肿物,B超有助于鉴别。
3.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早期即发生红肿热痛,局部触之有压痛的淋巴结,但与腹股沟管关系不密切。
4.肠梗阻忽略嵌顿疝嵌顿疝是引起肠梗阻的原因,但有时患儿诊断为肠梗阻却忽略了嵌顿疝引起,其原因主要多为患儿肥胖,嵌顿的疝内容物较小,检查时易被忽略。
另外有时医生检查患儿时未将腹股沟及阴囊部位暴露因而造成漏诊,故任何小儿急性腹痛时均应常规暴露小儿腹股沟部。
治疗方案及原则1.手法复位凡嵌顿时间不超过12小时,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时应先予手法复位。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注射足量镇静药,待患儿入睡后术者一手轻按外环处,以减轻局部水肿,然后另一手轻轻持续挤压疝内容物,复位后常觉得有少量气体通过的感觉,然后疝内容物还纳,患儿变得安静人睡,2~3天后待局部水肿消退后可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①嵌顿时间超过12小时。
②嵌顿疝发生后有血便。
③手法复位不成功。
④手法复位成功疑有肠穿孔(腹胀、腹膜刺激症状,腹透膈下游离气体等)应立即手术探查。
【预后】据国内文献报道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成功率97.1%,手术治愈率97.5%以上,术后出现辜丸萎缩的发生率2.3%~15%,疝复发率1.1%~2.2%。
肠梗阻【概述】肠梗阻指肠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受阻,通过肠道发生障碍,为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
由于它变化快,需要早期做出诊断、处理。
诊治的延误可使病情发展加重,甚至出现肠坏死、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死亡等严重情况。
【病因】1.机械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系肠管内或肠管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肠管堵塞,梗阻原因包括先天性畸形及后天性因素。
梗阻类型分为肠腔内梗阻及肠腔外梗阻。
(1)肠腔内梗阻:多由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先天性肛门闭锁等先天性疾病引起。
也可由肠套叠、蛔虫性肠梗阻、肠管内异物及粪石、肠壁肿瘤等后天性疾病造成。
(2)肠腔外梗阻:引起肠梗阻的先天性疾病包括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腹内疝、先天性纤维索条、梅克尔憩室索条、胎粪性腹膜炎后遗粘连等。
后天性疾病包括手术后粘连、腹膜炎后粘连、结核性粘连、胃肠道外肿瘤压迫、肠扭转等。
2.动力性肠梗阻系胃肠道蠕动功能不良致使肠内容传递运转作用低下或丧失,多因中毒、休克、缺氧及肠壁神经病变造成,常见于重症肺炎、肠道感染、腹膜炎及败血症的过程中。
梗阻类型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及痉挛性肠梗阻,前者发生在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或急性腹膜炎病儿,后者可见于先天性巨结肠病儿。
【病理】肠梗阻发生后,肠腔内因积聚大量气体和液体而致使肠膨胀,引起肠腔内压增高,肠壁变薄,肠壁血循环受到严重障碍。
梗阻持久时,肠壁张力持续升高,导致肠坏死、肠穿孔。
【临床表现】各种类型肠梗阻虽有不同的病因,但共同的特点是肠管的通畅性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地通过,因此,有程度不同的临床表现。
1.症状(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呈阵发性剧烈绞痛,腹痛部位多在脐周,发作时年长儿自觉有肠蠕动感,且有肠鸣,有时见到隆起的肠形。
婴儿表现为哭闹不安,手足舞动,表情痛苦。
绞窄性肠梗阻由于有肠管缺血和肠系膜箍闭,腹痛往往是持续性伴有阵发性加重,疼痛较剧烈。
绞窄性肠梗阻也常伴有休克及腹膜炎症状。
麻痹性肠梗阻的腹胀明显,腹痛不明显,阵发性绞痛尤为少见。
(2)腹胀:腹胀发生于腹痛之后,高位小肠梗阻常表现上腹部饱满;低位梗阻的腹胀较高位梗阻为明显,表现为全腹膨胀;闭袢式肠梗阻出现局限性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呈全腹膨胀。
(3)呕吐:高位梗阻的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呕吐物为食物或胃液,其后为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低位梗阻呕吐出现迟,初为胃内容物,静止期较长,后期的呕吐物为积蓄在肠内并经发酵、腐败呈粪样带臭味的肠内容物;绞窄性肠梗阻呕吐物呈血性或咖啡样;麻痹性肠梗阻呕吐次数少,呈溢出性。
低位小肠梗阻的呕吐出现较晚。
(4)排便排气停止:排便排气停止是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梗阻早期,梗阻部位以下肠内积存的气体或粪便可以排出。
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便。
2.体征(1)全身情况:单纯梗阻的早期,病人除阵发性腹痛发作时出现痛苦表情外,生命体征等无明显变化,待发作时间较长,呕吐频繁,腹胀明显后,可出现脱水现象,病人虚弱甚至休克。
当有绞窄性梗阻时可较早地出现休克。
(2)腹部检查:可观察到腹部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在腹壁较薄的病人,尚可见到肠形及肠蠕动波。
单纯性肠梗阻的腹部虽胀气,但腹壁柔软,按之犹如充气的球囊,有时在梗阻的部位可有轻度压痛,特别是腹壁切口部粘连引起的梗阻,压痛点较为明显。
当梗阻上部肠管内积存的气体与液体较多时,稍加振动可听到振水声。
腹部叩诊多呈鼓音。
肠鸣音亢进,且可有气过水声及高声调的金属声。
绞窄性肠梗阻或单纯性肠梗阻的晚期,肠壁已有坏死、穿孔,腹腔内己有感染、炎症时,则体征表现为腹膜炎的体征,腹部膨胀,腹部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有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腹壁有压痛,肠鸣音微弱或消失。
直肠指检:直肠空虚无粪便,且有裹手感,提示完全性肠梗阻;指套上染有血迹,提示肠管有血运障碍。
【诊断】1.病史及临床表现典型的肠梗阻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胀、呕吐、排便排气停止等自觉症状,腹部检查呈现腹胀、肠形、压痛、肠鸣音亢进等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