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合集下载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作者:夏青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8期摘要:扬州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扬州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生活。

扬州民歌的特征与扬州当地的环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生活习俗等均具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从地域特征、音乐创作特征以及方言特征三个方面对扬州民歌的特征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扬州民歌;地域特征;音乐创作;方言一、扬州民歌的地域特征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景色优美、风光无限。

扬州民歌的曲调主要由号子和小调构成。

号子的节奏感较强,是当地人民在工作和忙种过程中所演唱的民歌,能够给予演唱者积极向上的情绪,使人们在劳作时能够节奏一致,步伐统一。

高邮号子在扬州的名气颇盛,由于高邮地区盛产鸭蛋,鸭蛋号子可以用来帮助人们来计数,曲风结构在不断重复的节奏中不断变化,曲风新颖。

《数鸭蛋》是扬州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号子之一,曲子幽默生动。

《数鸭蛋》中模仿鸭子嘎嘎的叫声,充满了欢乐活泼的氛围,让人民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工作。

高邮号子是扬州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扬州地区的鸭、鱼、水、稻作等方面的元素进行了融合。

劳动号子有关于劳动的也有感叹劳动的艰辛生活反面的题材,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扬州人民的生活现状以及风土人情。

“扬州小调”受到江苏淮扬地区人民的深切喜爱。

扬州小调的旋律优美、结构整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远古时代,秦岭淮河以南的楚越、巴蜀地区河流众多、地广人稀,人民的生活安逸富足、无忧无虑。

扬州人已经适应了静谧祥和的生活氛围,性格温和。

再加上扬州地区气候湿润,雨后景色更加秀美,扬州人民的性格更加细腻多情。

因此扬州小调多是描写田园、水乡、花草等景色以及历史故事。

许多扬州民歌描述的是美好的爱情故事,更加凸显了扬州的风土人情。

曲子优美流畅,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扬州江南水乡的温柔美丽。

《茉莉花》是扬州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保留了《鲜花调》的基本旋律,具有南方项目的色彩,曲调优美。

清明时期是扬州民歌的再一次繁荣时期,当时的皇帝为了恢复经济,大力推行各类生产措施,进行了淮河、运河的整治以便农民进行灌溉。

浅谈江苏民歌《拨根芦柴花》艺术特点及演唱方法

浅谈江苏民歌《拨根芦柴花》艺术特点及演唱方法

浅谈江苏民歌《拨根芦柴花》艺术特点及演唱方法本文以《拨根芦柴花》为例,从扬州民歌演唱的方言特点、演唱技巧、情感处理,发音处理,文化传承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歌及民族独特的艺术。

本首歌的情绪欢快、激昂,同时又有含蓄,羞涩,扬州的地区优势,使得扬州民歌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格特色,既有南方方言的优美柔情同时也具有北方方言的豪放爽朗,因而在江苏民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民歌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民歌风格各异,江苏民歌极具个性、明快又优美的旋律、淳朴的歌词、具有特色的方言是江苏民歌的独特魅力,尤为突出的是扬州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本首民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扬州民歌;演唱方法;文化传承一、江苏扬州民歌演唱中方言的特点(一)发声方法,语言特色江苏扬州所在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区。

扬州属于江苏中部地区,方言特色有着苏南方言的轻柔圆润,同时也有苏北方言的干练豪爽,有着地方优势的扬州,方言极具特色,扬州传统的方言特色和地方民歌婉转优美的旋律结合在一起,使得扬州民歌存有不一样的风韵,画龙点睛。

扬州方言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通常区分不开“n”和“l”两个声母,前后鼻音没有区别,如“牛”,“刘”不分;“你”,“里”不分;“凝”,“林”不分等;平仄不分:如“早”,“找”不分;“cong”和“chong”,如“丛”,“重”不分等;扬州方言有许多的合音字,如“忙”是“马上”的合音,我忙来就是我马上来的意思;“供”就是“告诉”的合音,我供你就是我告诉你的意思等。

扬州方言的韵母特点,双元音变成单元音。

扬州方言也不区分尖音与团音(二)方言特征,地方色彩民歌通俗易懂就是人民的歌曲,它是从生活中创作的。

以各地方言为语言基础,从而有不同的韵味,通过方言的声调、语调的不同,形成优美的旋律。

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泥土气息,它的创作是即兴的,传播是口头的,内容是生活中而来。

扬州百姓地道的方言演唱更是为其地域性增加风韵。

扬州民歌

扬州民歌
扬州民歌是由“劳动号子”和“民间小 调”结合而成方流传的民间音乐特 色编曲而成。 扬州小调曲调优美、委婉、流畅,结构严 谨整齐,是中国民歌中的佼佼者。 如著名歌谣《茉莉花》和《拔根芦柴花》。
《茉莉花》这首扬州民歌被意大利 著名作曲家普契尼选用为歌剧《图 兰朵》的主题音乐而享誉世界后, 成为了扬州的市歌。 这首民歌风格清新、旋律优美、内 涵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凝聚了 扬州建成2500年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了东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 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歌的 艺术魅力。
这是一首扬州民间小调, 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 而得名。这首小调歌词 不固定,常填入诙谐, 风趣,欢快的词句,本 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 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 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拔根芦柴花》来源于邵伯秧号子, 是劳动妇女在繁重的栽秧农活中, 表述心迹,解乏助兴的一种民间歌 曲。相传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其内 容有表达男女爱情的、有如怨如诉 的、还有历史知识的等等,无所不 唱。形式有齐唱、独唱、对唱,一 般是“一人唱众人和”。栽秧领趟 的妇女,既是栽秧能手,又是唱秧 号子的能手,由她唱“头号”,众 人唱“吆号”。

扬州地方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扬州地方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扬州地方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地方音乐来源于地方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它是中国民间音乐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源泉。

扬州地方音乐作为我国民间音乐中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中国民间艺术之林。

在笔者近几年专业的学习研究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论文时发现大多学者在扬州地方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他们着重于研究扬州音乐的历史、方言运用、艺术特色等,研究得十分透彻。

但笔者着重在传承与发展方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究,扬州地方音乐离不开人民,离不开传承与发展,因此我们真正应该研究的是其未来的传承与发展路径,为扬州地方音乐发展探寻出路。

一、扬州地方音乐文化的特点(一)扬州的音乐文化特点1.地方文化与音乐交融并包扬州的音乐文化有着刚柔并济、兼济南北的艺术特征,它既包含了江南音乐的清恬、淡雅,也包含了北方音乐的张力、豪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时代特征、丰富的文化背景以及优美的音乐旋律,无一不体现着这座文化古城的魅力。

2.地方经济与音乐相辅相成扬州这座古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吴王夫差时代开始,经历了多次兴衰变换,后至汉高祖时代,建都广陵,也就是今日的扬州,从而将扬城推向了繁荣时代。

而后,隋炀帝令开凿大运河,使得扬州成为了当时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大促进了扬州的发展。

再到唐代至清代,扬州都是东南地区粮运、盐运和对外贸易中心,是全国的经济都会。

也正是由于扬州在经济、政治上的繁荣,从而带动了扬州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

3.古今中外音乐的传承与借鉴下文所讲到的扬州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中,既有繁荣,也有挫折。

在现今这个信息化、人工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传统文化的扬州地方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多样冲击与机遇。

对此,很多音乐家们通过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融合,创造出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扬州音乐。

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茉莉花》,其最初曲调采样地就在扬州,艺术家们通过采集、整理、改编,从而形成了今天大家所听到的版本。

扬州栽秧号子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探究

扬州栽秧号子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探究

扬州栽秧号子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探究扬州栽秧号子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探究第一章:引言扬州栽秧号子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珍贵遗产之一。

扬州号子作为江苏地区民歌的瑰宝之一,源自宋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扬州栽秧号子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演唱技巧。

第二章:扬州号子的特点1. 起源与历史:扬州号子起源于宋代,经历了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壮大,成为江苏地区民歌的代表之一。

2. 音乐形式:扬州号子一般由乐器伴奏,结合演唱舞蹈,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3. 曲调与节奏:扬州栽秧号子的曲调简单明快,旋律高亢激昂,常常能够唤起人们积极向上的情绪。

节奏明快稳定,具有律动感,有助于表达歌曲主题。

第三章:扬州栽秧号子的演唱技巧1. 声音技巧:扬州栽秧号子的演唱要求喉咙发声,音色明亮且富有穿透力,同时要注意气息的掌握,以保证音准和持久的唱功。

2. 音域变化:演唱扬州栽秧号子时,歌手需要较大的音域变化,使歌曲旋律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要注意音调的准确性和音色的柔韧性。

3. 情感表达:扬州栽秧号子歌词通常表达对劳动、生活的赞美和感恩之情,演唱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来传递歌曲的情感内涵。

第四章:扬州栽秧号子的演唱探究1. 扬州栽秧号子的演唱者:大多为具有丰富表演经验的专业歌手,他们依靠自身音乐天赋和刻苦训练,能够准确表达号子曲调的优美和情感。

2. 演唱形式:扬州栽秧号子通常在民间庆典、婚礼等场合演唱,演唱者常常以团体形式演出,通过合唱和舞蹈形式,增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3. 社会意义:扬州栽秧号子作为江苏地区传统民歌的代表,一方面保留了古代农耕社会的劳动精神和农民生活的习俗,另一方面也具有温情脉脉的时代意义和社会历史价值。

第五章:结论通过对扬州栽秧号子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探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这一民间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更能够理解扬州号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表达了对劳动、生活的赞美和感恩之情,同时也凸显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扬州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扬州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扬州民歌的起源与发展摘要:扬州民歌是指流传于现今扬州、泰州两个大市辖区得一些号子、小调和风俗歌等民间歌曲。

它是江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间歌曲花苑中的一株奇葩。

有人曾将扬州民歌归纳到“江南民歌”之内。

当然,这里的江南是指“文化江南”,并非一般的地理概念。

其实,扬州民歌同真正吴侬软语的江南民歌还是有明显的差异的。

扬州民歌是指流传于现今扬州、泰州两个大市辖区得一些号子、小调和风俗歌等民间歌曲。

它是江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间歌曲花苑中的一株奇葩。

有人曾将扬州民歌归纳到“江南民歌”之内。

当然,这里的江南是指“文化江南”,并非一般的地理概念。

其实,扬州民歌同真正吴侬软语的江南民歌还是有明显的差异的。

扬州民歌同扬州的总体文化相似,也有着“融汇南北,兼济刚柔”的特征。

东去的扬子江与南下的大运河有幸在扬州交汇,它们同时用江水与河水浇灌着这方土地,也滋润了扬州民歌这株美丽的花朵。

并使之形成独特的个性;既有着大江的汹涌澎湃,也有着运河的静谧深沉;既展示了苏北平原的辽阔悠扬,好渗透着江南水乡的钟灵毓秀,所谓“难揉北刚,南圆北方”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而和谐的统一。

于是《拔根芦柴花》、《茉莉花》、《剪剪花》,香花朵朵,芳馨四溢;《撒趟子撩在外》、《杨柳青》,细雨轻风,清新宜人;至于兴化《小妹妹》之豪爽,宝应《绣兜兜》之委婉,高邮《数鸭蛋》之幽默,泰兴《到春来》之明快,仪征《胥浦农歌》之高亢,更是沁人心脾,美不胜收。

还有姜堰、邗江的花鼓,兴化、泰州的道情,前者活泼机趣,后者洒脱飘逸,都似陈年佳酿,馨香醉人。

千百年来,扬州民歌如同扬州的水一样,不仅滋润着扬州人的心田,也让许多乡外人流连忘返。

源远流长的扬州民歌扬州民歌源头在何处?从原始民歌的产生先于语言的观点出发,最原始的民歌当发端于黎明期。

高邮龙虬庄的先民早在7000千年前就生活在我们现在这块土地上了,也就是说古老的“龙虬民歌”至少在7000年前就该诞生了。

遗憾的是民歌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像石器、陶器那样存留下来,古民歌的形态我们无从窥视。

弘扬民族文化,感受民歌魅力

弘扬民族文化,感受民歌魅力

弘扬民族文化,感受民歌魅力作者:袁玉峰来源:《家长·下》2022年第04期将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需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这其中就包括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小学生的歌唱水平、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弘扬民族文化,也让小学生能深刻感受到扬州民歌的独特魅力。

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应重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对小学音乐教材的研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扬州民歌融入教学活动中,丰富扬州民歌的教学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对扬州民歌的文化认识,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

一、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困难将扬州民歌融入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需思考并解决多个问题,一是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小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不同、家庭条件不同,他们的音乐素养也有很大差别。

二是学校的音乐教学条件有限,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音乐专业能力和乐器设备上。

大多数的学生都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不会在音乐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也是如此,没有将过多的资源都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三是教育工作者在落实素质教育上还不够彻底。

从实际情况来看,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育没有全面的认识,对音乐的认识还停留在教唱歌上,认为音乐在义务教学活动中可有可无,忽略了音乐的育人功能。

事实上音乐教育对人产生的影响潜移默化,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影响人价值观念的形成。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教育工作者逐渐开始重视音乐的育人功能,但是这种功能的发挥还不够充分。

四是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形式简单,大多为音乐鉴赏课程,也会教学生一些乐理知识。

音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识音符,一起练习歌唱一些曲目。

在教学实践中容易会出现音乐课停上的情况,也就是说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难以为继。

原本能极大丰富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音乐课程,却令学生感到枯燥无聊,这是小学音乐教学需要重点反思之处。

二、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一)扬州民歌融入教学,促进民歌发展与传承1.弘扬扬州民歌的迫切需要目前蕴涵传统文化的民歌受到流行音乐的冲击,人们对民歌关注较少。

浅谈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

浅谈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

有 了很 好 发 展 而且 扬 州 占 有 的 地理 位 置
和 交通 条件 也 很 发 达 . 这 就 使 得 扬 州 在 商
中赶 牛 的 “ 牛号子” 栽 秧 号 子 在 高 邮 湖 西
城 乡之 间 文 化 之 间 的相 互 影 响 都 反 映 出
了扬 州 地 区的 风 格 特 色 . 表 现 出 了地 域 文
工 业 为题 材 创 造 了很 多 脍 炙 人 口 的 民歌 清 代 时 期 ,扬 州 戏 剧 比 较 受 百 姓 欢 迎 。 1 7 9 0年 ,为 了给 乾 隆 皇 帝 过 8 O岁 生 日,
当 时 宝 应 的 三 庆 班 被 宣 进 宫 里 给 皇 帝 演 出. 这 一 举 动 给戏 剧 的 发展 带 来 了很 大 的 发 展 影 响。 清 代 的扬 州 在 评 话 、 清 曲 等 都
润. 外面 的天气经常会 下起雨 来 , 雨 过 后 再 看 扬 州 的 景 色 非 常 秀丽 . 这 样 使 扬 州人 的 性 格 变 得 更 加 细腻 所 以 小调 的 内容 大
速 地 干 活 。在 专 门进 行 表 演 时 , 需 要 两 个 人 专 场 号 子 部 分 . 一 个 人 敲 锣 并 担 任 主 唱, 另 一 人 打 鼓 配 合表 演 , 没开始之前 , 必
中 国 的 传 统 文化 是 以 农业 文化 为 主 .
每 个 地 区的 文 化 也都 显 示 出 农业 文化 但
活 泼 歌 曲 中 有模 仿 鸭子 “ 嘎嘎 ” 的叫声 ,
这让整个歌词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 让 人 民
河 以南 的楚 越 , 巴 蜀 之地 . 河流很多 , 地 多 人少. 每 天 百 姓们 就 是 在 田 地 干 农 活 或 者

扬州民歌的音乐创作特点

扬州民歌的音乐创作特点

扬州民歌的音乐创作特点
陈哲
【期刊名称】《《21世纪》》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

它是广大群众在口头传唱过程
中发展起来的,并和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扬州民歌具有独特的方言特色,浓厚的乡土气息,人文气质和生活情趣的结合也赋予了扬州民歌鲜明的地方特。

黾旋律刚柔结合,衬词衬腔恰当的运用、与地方戏曲音乐的融合等都是扬州民歌的音乐特点。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陈哲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3
【相关文献】
1.试论扬州民歌的三个特点 [J], 袁野
2.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及其思考 [J], 何磊政
3.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J], 纪婕
4.中国音乐创作中江苏民歌元素的地域文化特点研究 [J], 陈锐
5.中国音乐创作中江苏民歌元素的地域文化特点研究 [J], 陈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

浅谈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

浅谈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作者:章莉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24期摘要:扬州民歌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其音乐特点的形成和发展与扬州的环境、经济、文化、历史、人民群众的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扬州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方面的发展自然就在地方文化上有所体现出来。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有时候了解一个地方的民间歌曲,就能从歌曲里了解这个地方的真正历史。

本文从扬州民歌的体裁形式、方言特色、题材特色、音乐特色这几个方面来探索和分析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

关键词:扬州民歌地域文化音乐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化为主,每个地区的文化也都显示出农业文化。

但是扬州地区的文化却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大运河在炀帝时被开通然后连接了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河流,扬州成为水运中心,不仅方便了农作物灌溉,而且促进了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河流的经济、文化和交流的发展。

扬州水运的发展,使扬州民歌很快传播出去,使卖场的艺人流向各地,当时扬州商业也比较发达,有些民歌也随着商人流传到了外地。

在唐代,扬州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出现了许多作坊和手工工场。

民间艺人们以农业和手工业为题材创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民歌。

清代时期,扬州戏剧比较受百姓欢迎。

1790年,为了给乾隆皇帝过80岁生日,当时宝应的三庆班被宣进宫里给皇帝演出,这一举动给戏剧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影响。

清代的扬州在评话、清曲等都有了很好发展,而且扬州占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也很发达,这就使得扬州在商业方面逐渐发达,加上丰富淳厚的物质文化也支持了扬州祖先的文化发展及变化,这无形中给扬州民歌提供了庞大发展的舞台。

一、扬州民歌的地域体裁形式扬州民歌的曲调基本由号子和小调构成,其中的号子是百姓们在干活、忙种时所唱的各种歌曲,由于节奏和趋势的原因,号子给演唱者带来的积极情绪,能使得人们在干活时步伐统一,从而激发更大的干劲。

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及其艺术特色

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及其艺术特色

张美林中国音乐【季刊)2005年第2期CHINESEMUSIC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及其艺术特色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揭示其所表现的独特的时代性、实践性和人文性,从一个侧面反映扬州民歌对扬州清曲、戏曲等艺术流派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扬州民歌;文化地位;艺术特色;历史贡献中图分类号:J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923(2005)02—0185—03一、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扬州民歌《茉莉花》继走出国门,被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契普尼选用为歌剧《图兰朵》主题音乐而享誉世界后,2003年初,扬州市人大会议通过决议,将《茉莉花》确定为扬州市歌。

那一天,所有的扬州市民沉浸在《茉莉花》所表现的风格清新、旋律优美、内涵丰蕴的曲调里。

和琼花被定为市花代表了扬州市民的心声一样,《茉莉花》荣登市歌宝座同样是众所归望。

这流传了数百年的淮左民间小调以市歌的方法进行文化定格,足足证明了扬州二千五百年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引导我们深思,如何继承和弘扬扬州民歌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而要珍视这份遗产,首先必须研究扬州民歌在扬州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地位。

l、先秦与秦汉时期。

扬州最早的政权组织形式,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开邗沟。

此后怀王在此建立楚政权,并取“广陵”名称。

到了汉初,扬州又是吴国的分封中心。

可以说,扬州最初乐舞与民歌融合了相当的吴楚成份。

伯牙的名曲《高山流水》,形成与流传都在江淮一带。

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对民歌的社会功用及音乐审美已经有所阐述,表明此时以扬卅I为中心的淮南大地民歌已经有了相当水准。

2、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史段,扬州民歌出现新一轮创作高潮。

嵇康以《聂政刺韩王曲》为题材构思《广陵散》,声调绝伦,流传至今,千年不衰。

又鲍照所作《碣石调幽兰》,桓伊所作《梅花三弄》,无不渗透扬州吴文化的内涵。

3、隋唐时期。

隋炀帝从政的三十年差不多有一半时间呆在扬州,他不仅欣赏“六么”“水调”杨柳枝等民歌,而且他自己也是作词曲的里手,《江都宫》就出自他的手笔。

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

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

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引言:扬州清曲,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一支重要分支,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扬州清曲以其独特的旋律、优美的音乐结构和深沉的情感,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眼球。

然而,对于扬州清曲的音乐稳态特征的研究尚显不足。

因此,本文将从音域、音程、节拍和节奏四个方面,探讨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的研究成果。

一、音域:扬州清曲的音域较为广泛,一般覆盖了中、高音区域。

早期的扬州清曲注重低音的深沉和高音的明亮,通过音域的宽广,给人以开阔、典雅的感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清曲的演唱方式逐渐演变,音域也有所收窄,重心逐渐向中音和高音区域转移。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氛围的变迁。

二、音程:扬州清曲的音程变化较为丰富,既有跳跃的大音程,也有相对平缓的小音程。

通过音程的运用,扬州清曲在表达情感和塑造形象方面具有独特魅力。

例如,在描绘忧伤和痛苦的情感时,常常使用大音程,并加入一些变化的音程,以增强表达力。

而在描绘欢乐和愉悦的情感时,则倾向于使用小音程,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三、节拍:扬州清曲的节拍多为四分之二或六分之一拍,注重节拍的稳定性和规律性。

它遵循着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规律,通过合理的节拍分配,使音乐旋律更加流畅和谐。

在扬州清曲中,节拍的处理是与旋律和情感相辅相成的重要手法,通过恰到好处的节奏变化,使音乐更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

四、节奏:扬州清曲的节奏变化丰富多样,常常运用重音、连音等手法,以增强音乐的韵律感和动感。

节奏在扬州清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音符的节奏处理,扬州清曲使音乐更加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

节奏的稳定和变化也是扬州清曲音乐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艺术感。

结论:通过对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的研究,我们发现扬州清曲音乐具有广泛的音域、丰富的音程变化、稳定的节拍和多样的节奏。

这些特征使得扬州清曲在表达情感和刻画形象时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也有所演变。

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分析

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分析

I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一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分析孙荟涵沈阳音乐学院摘要:扬州清曲是在扬州民歌的基础之上诞生出的古典曲艺文化,是扬州面向世界宣传的文化名片。

扬州清曲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起源于元代的“小唱”,到了明代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扬州清曲真正兴旺还是在清代,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随着历史的推移,扬州清曲这门丰富多彩且蕴含无限魅力的艺术保留了下来。

作为扬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清曲至今回响在扬州的大街小巷。

本文重点分析扬州清曲所蕴含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种,同时对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扬州清曲音乐审美特征文化内涵分析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1-0069-04—、扬州清曲的基本概述扬州清曲的形成虽然局限在扬州一带,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与周边地区的文化相互融合,具有通俗性特征的同时也展现出了较强的艺术特征,受到了不同人群的共同喜爱。

虽然扬州清曲都是基于劳动人们的生活进行取材的,但是题材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除了对广大劳动人们的赞颂这一永恒的主题之外,扬州清曲当中还包含了对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的宣传、对爱情与亲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赞美等。

这些主题当中既融合了故事传说,也包含了市井杂声,既融合了抗战时期扬州地区人民的爱国主义举动,又包含了妓女、吸食鸦片者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将扬州地区人们的生活百态展示出来,为扬州历史的研究、扬州人民所特有的文化审美心理分析都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扬州地区本土的音乐大多具有平和、婉约的特点,但是扬州清曲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融入了北方音乐,在婉约与豪放相互碰撞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扬州清曲,它的曲调柔婉而不失钢韧、清丽而不失爽朗,展现出了优美和谐的整体特征。

与此同时,纵观整个发展历史,扬州清曲音乐在传唱与发展过程当中使用过的伴奏乐器种类众多。

发展至今,扬州清曲的伴奏展现出了新颖独特的特征,十多种乐器都流传了下来,还形成了瓦碟、酒杯等具有特色的乐器。

关于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比较研究_31

关于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比较研究_31

关于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比较研究[真诚为您服务](论文关键词)扬州传统民歌新民歌比较研究[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比较法对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从题材、音乐形态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因同源而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分析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改善,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又存在着各自独特的艺术内涵。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历史上一直是富甲天下的鱼米之乡,大运河的开凿,使扬州成了全国水陆交通枢纽,发达的交通,繁荣的经济,促使扬州自古以来便成为歌舞胜地。

明清以来,扬州民歌经过民间艺人的实践创造和文人士大夫的加工锤炼,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民歌小调,如著名小调《茉莉花》、《八段景》、《杨柳青》、《撒趟子撂在外》等,由于这些小调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以至于多少年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名扬全国。

本文所指的扬州新民歌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由民间艺人、专业文艺工作者新创作或经过专业人员改编的扬州民歌,这一类民歌对于扬州民歌的传承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试从题材、音乐形态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对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进行比较研究,阐述异同,探索扬州民歌的继承发展方向。

一、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题材比较任何民歌的题材总具有本地区的时代特色、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传统扬州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题材也具有以上特点。

所以,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既有相同的题材,又有不同的题材,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两类民歌范例中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经济继唐朝的空前繁荣后再一次兴盛,特别是清统治者在占领扬州后,为了稳定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积极推行垦荒政策,大力整治淮河、运河,以便利农业灌溉;同时随着手工业、运输业,特别是盐业的发展,很快使扬州地区出现了经济的繁荣。

经济的变化必然要在文化上反映出来,在传统的扬州民歌中便出现了与新民歌相同的对纯真爱情的赞美、对生产劳动的表述、对大自然的赞美、对风俗人情的描述等题材。

扬州民歌的文化特征研究

扬州民歌的文化特征研究

州 民歌 同真正吴侬软语的江南名歌有着很大 的 别,扬州民歌有着 “ 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特征。本文从扬州民歌的艺术 特征风格 、演唱特征风格 以及文化价值三方面分析 了扬州 民歌 的别样风情。
【 关键词 】扬州 民歌
演唱特征 艺术特征 文化价值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4 8 1 0( 2 0 1 5) 1 2 — 0 1 9 5 —0 2
2 .扬 州 民歌 在 演唱 中衬词 的运 用
【 中图分类号 】 G 6 0 7
扬州是一座历史久远的文化古城 , 水美 、 人美 、 歌更美。 扬州民歌的音乐 , 不仅旋律优美动人 、 流畅清晰、 结构精巧 ,
而且其调式和调性也非常丰富、 变化 自然, 具有扬州本地的
地方音乐色彩。它不仅有大江的汹涌澎湃, 还有运河的深沉 静谧 ; 既展示 了苏北平原的辽阔悠扬 , 也渗透着江南水乡的 钟灵 秀美。千百年来 , 扬州民歌就如扬州柔情的水一般 , 不 仅滋润着扬州人 的心 田, 也让很多的异乡异客流连忘返 。 扬 州民歌是一个很大的范畴, 它并不是局限在某一个方面。 它 包括 了扬泰地区流传的劳动号子、 休 闲小调、生活音调以及 宗教歌曲等。我们要充分地 了解扬州 民歌 的文化特征 , 必须 全方位地去了解研究 。 本文从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 、 演唱特 征以及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三方面来全面地分析扬州民歌 , 让更多的人在品赏扬州民歌 的过程中由表及里、 由点及面地 体验扬州 民歌别样 的风情。
扬 州 民歌 的演 唱特征 1 .扬 州方 言 的地方 色彩

扬州处在长江三角洲的杨子江北岸 , 这里属于江淮方言
中国不 同地域的民歌都会使用极具特色的衬词来为 自 己地区的民歌增添地域色彩。扬州民歌也不例外 , 所以在演

论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以《拔根芦柴花》为例

论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以《拔根芦柴花》为例

2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01句7-10小节;第三乐句11-12小节;第四乐句13-16小节。

很容易可以看出《拔根芦柴花》的曲式结构并不具有良好的方整性,这也是与许多民歌相区别的。

比如说著名的《茉莉花》、《孟姜女》等都是每四小节一句的常规的方整性结构。

中国的音乐作品有多种旋律发展手法,常见的有像《金蛇狂舞》的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起承转合的发展手法。

其中起承转合的发展手法用的最为普遍,《拔根芦柴花》亦是用这种手法来发展全曲。

“起”的是动机,是全曲要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承”是“起”的延续,既有首句的音乐动机,又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达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情感和叙述上使之更加饱满;“转”是创新,是全曲中最能表现特殊情感的地方;“合”就是把三者音乐元素结合,作情绪、逻辑、意义上的升华。

由费克先生改编后的《拔根芦柴花》,在原来的基础上特地在“承”和“转”之间加了8小节,用扩展动机的创作手法使“转”的内容更加充实,其旋律发展更加不稳定,刺激了“合”句的发展,结束全曲,直截了当,大快人心。

既达到了结构的平衡,又充实了作品的内涵。

(三)旋律的细腻优美“扬州民歌除了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时代烙印以及丰厚的文化背景,她所以为人们喜闻乐见,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她优美的音乐旋律,让人百唱不厌,回味无穷。

”①《拔根芦柴花》的节拍为拍,体现了强弱的节拍规律,节奏欢快明朗。

全曲为典型的C 宫民族五声调式,以宫音1为起音,进行了大三度的跳进,构成了全曲的动机。

第二小节重复了动机,使人印象深刻。

一般的江南民歌的开头都使用级进音,而这首民歌为跳进,使具有北方民歌的豪爽风格,并且这种大三度的音程贯穿其中,这就是北方的刚硬直爽。

再往下研究,《拔根芦柴花》的旋律基本遵循了南方民歌的旋律发展手法,音与音之间跨度不大,使作品更具有温婉细腻的一面。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新添加的“蝴蝶那个恋花啊,牵姐那个看呀”这一段,巧妙地运用小三度进行重复,形象的体现出江南女子娇羞、含蓄的心情,把南方姑娘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完整版)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

(完整版)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

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一、扬州民歌的艺术特色扬州民歌是江苏民歌的代表之一,它以独特的乡土气息,朗朗上口的旋律而广受欢迎。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扬州民歌也越来越被全国各地的人所熟悉。

扬州民歌在扬州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地位。

从秦汉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扬州民歌都在不断的充实,不断的演变发展。

扬州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题材。

和其他民歌一样,扬州民歌的语言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广为流传。

但各地的民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扬州民歌有着它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它的方言,这是各地民歌都不一样的。

方言是民歌的典型特征,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从方言来判断一首民歌属于哪个地区。

其次是他独特的生活内涵。

一首民歌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活,民歌中很多用词都是和生活紧紧相关的。

山区、水乡或者高原地区,他们的生活总会反映在民歌上。

扬州是个鱼米之乡,小河特别多,所以扬州的民歌常常得以和水联系在一起,如《拔根芦柴花》、《数鸭蛋》、《撒趟撩在外》等等。

二、《杨柳青》的音乐特点(一)歌曲简介《杨柳青》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首独具特色的民歌,它的旋律明快而又活泼,节奏简短而又跳跃,填词热情洋溢又不乏幽默风趣,是扬州最受欢迎的民歌之一。

虽然篇幅较之于一般歌曲来说,稍显简短,但因其独特的乡土气息以及歌曲中所展现出来的农民在乡间快乐劳作的情景而被广泛流传。

这首歌具体的创作年份已不得而知,大约是来自清朝,后经多年的改编而成。

在民间,当农民们在田里劳作时,这首歌就会成为他们消减疲劳的良方。

(二)音乐技法分析1.结构分析以国外的旋律分析法来看,《杨柳青》是一个四个乐句的一段体歌曲,为非方整性结构。

前三个乐句都是6个小节,第四乐句只有五个小节。

每个乐句稍长于一般歌曲,四个乐句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从其填词来说,《杨柳青》又是一个带有衬腔补充的民间二句体乐段。

歌词的内容主要在前两句中,而后两句基本是由衬词组成的,这是民歌独特的形式之一,很多民歌都具有这样的衬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28期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文化艺术 .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夏 青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文化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扬州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扬州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生活。 扬州民歌的特征与扬州当地的环境、政 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生活习俗等均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地域特征、音乐创作特征以及方言特征三个方面对扬州民 歌的特征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扬州民歌;地域特征;音乐创作;方言
四、结束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文从扬州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扬州小调、地域特色、 音乐特色以及方言特色等多个方面对扬州民歌的特征进行阐 述。扬州民歌从方方面面展现了扬州独有的地方特色、文化 特色和历史积淀。民歌不仅仅是民歌,更重要的是对地方风 土人情、风俗习惯的描写和刻画。因此,应将扬州民歌中所 蕴含的浓厚的地方特色传承下去。
二、扬州民歌的音乐创作特征
扬州民歌的旋律特点是柔中带刚,传统扬州民歌包括俗 曲和杂调两大类。俗曲从明清时代流传至今,期间经过了多 次修改形成了特定的曲牌。杂调是节假日以及劳作时用于娱 乐的曲调。杂调的音域较小,情感的波动也较小,但是曲调 婉转动听。 扬州乡村地区的春秋劳作时节流行的是插秧号子。插秧
5
三、扬州民歌的方言特征
扬州民歌的形式多样,每一首民歌都独具特色,需要演 唱者对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全 面的把握。在进行演唱时必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扬州各 地区的方言有所不同,所演唱出来的字韵感觉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演唱扬州民歌时需要对方言进行完美的处理。如扬 州小调《茉莉花》中“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里的“白” 字,以及“我有心采一朵戴”的“戴”字都需要使用扬州方 言进行演唱。再比如在演唱过程中运用口语都是扬州民歌的 方言特色 。 如扬州人民经常说的 “ 姑老太 ”、“ 歇脚 ”、 “伸懒腰”、“哪块”、“甩上天”等都具有显著的扬州地 方特色 。《 扬州号子 》 中的 “ 缈窗捂在外 , 请问一声姑老 太,哥哥上扬州奔哪块”就体现了扬州独具的本土特色,具 有浓郁的地方味道。许多扬州民歌中的衬词需要演唱者在演 唱过程中唱出衬词所具有的韵味 , 口腔应到位 , 如在听到 “杨柳青子青儿虐”、“拔根芦柴花”时能够给人浓厚的扬 州风韵。
一、扬州民歌的地域特征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景色优美、风光无限。扬州 民歌的曲调主要由号子和小调构成。号子的节奏感较强,是 当地人民在工作和忙种过程中所演唱的民歌,能够给予演唱 者积极向上的情绪,使人们在劳作时能够节奏一致,步伐统 一。高邮号子在扬州的名气颇盛,由于高邮地区盛产鸭蛋, 鸭蛋号子可以用来帮助人们来计数,曲风结构在不断重复的 节奏中不断变化,曲风新颖。《数鸭蛋》是扬州民歌中最具 代表性的号子之一,曲子幽默生动。《数鸭蛋》中模仿鸭子 嘎嘎的叫声,充满了欢乐活泼的氛围,让人民在轻松愉悦的 环境下工作。高邮号子是扬州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扬州 地区的鸭、鱼、水、稻作等方面的元素进行了融合。劳动号 子有关于劳动的也有感叹劳动的艰辛生活反面的题材,真实 的反应了当时扬州人民的生活现状以及风土人情。 “ 扬州小调 ” 受到江苏淮扬地区人民的深切喜爱 。 扬 州小调的旋律优美、结构整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远古时 代,秦岭淮河以南的楚越、巴蜀地区河流众多、地广人稀, 人民的生活安逸富足、无忧无虑。扬州人已经适应了静谧祥 和的生活氛围,性格温和。再加上扬州地区气候湿润,雨后 景色更加秀美,扬州人民的性格更加细腻多情。因此扬州小 调多是描写田园、水乡、花草等景色以及历史故事。许多扬 州民歌描述的是美好的爱情故事,更加凸显了扬州的风土人 情。曲子优美流畅,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扬州江南水乡的温 柔美丽。《茉莉花》是扬州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保留了《鲜 花调》的基本旋律,具有南方项目的色彩,曲调优美。 清明时期是扬州民歌的再一次繁荣时期,当时的皇帝为 了恢复经济,大力推行各类生产措施,进行了淮河、运河的 整治以便农民进行灌溉。扬州经济在当时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扬州民歌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描写爱情、劳作以及 风土人情的民歌题材较多。扬州民歌中以爱情为题材的各区 是长久吟唱的主题,在扬州民歌中得以保存下来。劳动号子 和扬州小调是扬州民歌的两大重要题材,是城乡文化互相交 流影响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扬州的地区特色,也印证了地域 特征对扬州民歌特征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媛.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演唱解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4. [2] 邵萍.扬州民歌演唱中的方言运用及其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版),2009(04):119-125. [3] 杨殿斛.扬州民歌没有山歌体裁吗——兼说中国民歌分类问题[J]. 艺术百家,2014(04):166-172+181. [4] 邵萍.扬泰文化中的民歌奇葩——扬州栽秧号子结构分析[J]. 南京 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03):67-73.
号子的曲调宽阔,衬词独具特色,详细的描述了农作时的情 景,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扬州民歌充分的运用了润腔和衬 腔衬词,使得扬州民歌更具特色。在扬州民歌中润腔的应用 十分广泛,润腔在扬州小调中的应用使其更具流动感,形象 的描述和刻画了扬州民歌优美的已经。通过润腔的点缀使得 田秧号子的艺术感染力更强。除此之外,扬州民歌充分结合 了地方戏曲音乐元素,如香火戏、维扬戏、花鼓戏、评话以 及清曲等格式各样的艺术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