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四次错过机会--重看清末保路运动

合集下载

晚清阻击生死线:四川保路运动(一)

晚清阻击生死线:四川保路运动(一)

无 法 偿 还 , 广 袤 的 巴 蜀 大 地 上 , 绅 士 、 商 人 、 官 吏 以 及 民众 等 这 些 本 不 属 于 同 一 阶 层 的
【 风行天下 】 在尼 日 亚的西部 ,旅客千万不 能把碟 子上 的 肉或汤吃得一干二 净,至少要 留一 片东西在 利
碟 子 上






只 以 艰 于 转 运 , 百 货 不 能 畅 通 。 外 人 久 已 垂 涎 … … 若 不 及 早 主 张 官 设 公 司 ,招 集 华 股 , 自
保 利 权 , 迟 之 日 久 , 势 不 容 己 。 ”
张澜 等 ,后来都 成 为保 路运 动的 首领级 人物 。
编 练 新 军 和 兵 器 制 造 , 也 是 锡 良 变 革 的 要 务 之 一 。 中 日 甲午 海 战惨 败 , 长 期 积 弱 的 清 廷 有 所 警 醒 , 袁 世 凯 演 练 北 洋 军 ,提 供 了 一 个 成 功 的样 板 。l 0 9 4年 ,清 廷 决 定 在 全 国 编 练 3 6 镇 新 军 ,四 川 分 派 三 镇 。 10 9 5年 , 锡 良 设 立
定 府 ,暮 色 中 投 宿 时 , 老 天 忽 降 大 雨 ,夜 听 雨
声 , 想 起 与 张 之 洞 在 京 城 里 的 那 番 谈 话 , 又 念 及 即将 赴 任 的 新 职 , 不 由 得 心 潮 澎 湃 。 夜 不 能 寐 ,连 夜 起 草 了 一 封 奏 折 ,奏 请 设 立 四 川 铁 路 公 司 ,文 中写道 : 四川 天府 奥 区,物产 殷 富。 “
两个 总督 的 一 次 密谈
0 l 弘l 强 巷壤鬻警 黢 | 颦 l 0 1 裁 臻 . 蔼
10 9 3年 初 夏 ,时 任 热 河 都 统 的锡 良接 到

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

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

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萧功秦自辛亥革命以来,几乎每一部研究清末历史与辛亥革命史的历史著作均涉及到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以及由此引发的“保路运动”。

传统观点认为,清政府以铁路国有来出卖铁路主权,爱国的士绅商人与民众纷起反抗清政府的卖国行径,以“商路亡,中国亡”为口号,发起“保路运动”,最终导致辛亥革命并使清政权走向灭亡。

然而,重新来研究与反思这段历史,就会发现问题决非如此简单。

本文将对清末的铁路现代化政策的演变过程作一历史的回顾,并进而分析清政府与主张商办的士绅商民在路权国有与商办的问题上出现的分歧,以及由此引起的铁路风潮与政治冲突,通过研究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失败原因,发现许多发人深省的东西。

从官办到商办:路政策的演变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在铁路问题上经历了思想观念上的几次重大转变。

如果说,直到19世纪70年代,相当一部分的中国士绅官僚还把拆毁铁路视为是反对列强侵略的一种必要手段的话,那末,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尤其是庚子事变以后,上自朝廷下至士绅平民,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铁路对于经济发展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这就使得“赶造铁路为治内御外之唯一良策”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共识。

大体上,自甲午战争以后,清末的铁路政策经历了合股官办、商办与路权国有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合股官办”。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鉴于铁路对于国防的重要性,决定由国家筹集资金自办铁路。

然而,由于民间资金短少,清政府主要还是通过向国外贷款为主的筹资方式兴建铁路,从1896年到1904年间,一共兴建铁路一万三千余里。

这种“合股官办”建路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相当的问题。

首先,由于商股与官股不易筹集,清政府办的铁路总公司不得不依靠洋债作为主要资金来源。

作为回报,就把铁路的管理权、用人权、稽核权、购料权拱手让给外国的借款公司。

此外,外国公司从中获取的各种回扣、经纪费、余利,为数也十分巨大,导致了中国铁路利权的严重流失。

其次,更为严重的是,根据合同规定,中方必须以全路产业作为借款抵押,如果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外方将把铁路占为己有。

四川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四川人民自办铁路,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要将路权收归,四川人民奋起反抗。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造成武昌空虚,为辛亥革命首役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
概述
清末四川人民的爱国运动,辛亥革命的重要导火线。20世纪初,四川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主权,由四川省留日学生首倡,经四川总督锡良奏请,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成都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第二年改为官商合办,1907年改为商办有限公司。采取“田亩加赋”,抽收“租股”为主的集股方式,自办川汉铁路。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强收川汉、粤汉铁路为“国有”,旋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总额为六百万英镑,公开出卖川汉、粤汉铁路修筑权。消息传到四川,川民极为愤慨。6月17日,成都各团体两千余人在铁路公司开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派人士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提出了“破约保路”的宗旨,发布《保路同志会宣言书》等文告,出版《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四处张贴,宣传保路。并派会员分路讲演,举代表赴京请愿。全川各地闻风响应,四川女子保路同志会、重庆保路同志协会和各州、县、乡、镇、街、各团体保路同志分会相继成立,会员众至数十万。
警电传至北京,清政府决定:饬派鄂、湘等6省援军赴川,催令端方迅速起程西上,起用曾任川督的岑春煊入川会同办理剿抚事宜。但是:鄂军入川,削弱了湖北的兵力,有利于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端方西上,仅至资州就被部众所杀;岑春煊“奉旨”后畏缩不前,后来见风使舵反而电请清廷“组织共和政治”。
在武装斗争中,同盟会员吴永珊(玉章)、王天杰宣布荣县独立,建立了同盟会领导的第一个县政权。川西、川北的藏族、彝族群众也投身起义。
要批准这个出卖路权的合同,必须将商办铁路收归官办。于是,清政府在5月9日下达了“干路均归国有”的“上谕”,5月20日正式签字借款合同。

晚清阻击生死线:四川保路运动(二)

晚清阻击生死线:四川保路运动(二)

九九 : 汉铁 路 的线路 要绕 开 长江 流域 ,改 成 川 经 当 阳、荆 门 、宜 城 至襄 阳 ,避 免铁 路 与水 路
两 条 黄 金 运 输 线 “ 驰 争利 ” 并 。 铁 路 修 筑 方 案 一 透 露 便 立 即 遭 到 鄂 省 绅 商 、 学 生 的 反 对 : 北 境 内 的 铁 路 ,为 什 么 要 湖 四 川 人 来 修 ? 一 时 间 信 函 纷 驰 ,说 客 盈 门 , 张
在 宦途 行走 多年 ,锡 良谙 熟 官场 中的诸多 潜规
则 ,他 读 懂 了 电 文 里 的 潜 台 词 , 皮 里 阳秋 的 文 字 ,暗 藏 着 夺 去 红 顶 子 的 机 锋 , 不 能 不 小 心 警
惕 。 他 亲 自拟 了 一 封 电 报 , 向 张 之 洞 详 加 解 释 ,说压 根 没有 停建 川汉 铁 路之议 ,也没 有铁
国留学 ,专 攻铁 路桥 梁 ,获 得硕 士学 位 ,说 话
很 有 声 望 。 他 在 ( 川 》 杂 志 上 发 表 文 章 川 ( 四 汉 铁 路 宜 从 何 地 开 工 论 》 支 持 铁 路 应 先 易 后 ,
塾鹅 ∞ 鏊 峨瓣@ g 键 瓣嚣 嚣
川汉 铁路 最初 的动议 ,与京 城那 次密 谈有 关 。按照 锡 良与 张之洞 原来 的 商定 ,这 条铁 路
的 上 段 —— 成 都 至 宜 昌 段 由 四 川 省 修 筑 ; 昌 宜 以 下 路 段 由 湖 北 省 修 筑 。 张 之 洞 心 里 还 有 个 小
难 的观 点 ,他 的文章 代表 了大部分 川 籍子 民的
声 音 , 得 到 了 川 省 留 日学 生 和 商 绅 士 子 的 认 同 和 支持 。 同 时 另 有 人 在 报 纸 上 撰 写 文 章 , 宣 扬 传 导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

斗争
四川省人民对“铁路国有” 四川省人民对“铁路国有”的卖路卖国的实质是 很清楚而深恶痛绝的。所以,当时全川142个州 很清楚而深恶痛绝的。所以,当时全川 个州 县的工人、农民、 县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市民纷纷投身于保路运 动之中,保路同志会的会员不到10天就发展到 天就发展到10 动之中,保路同志会的会员不到 天就发展到 万人。 万人。
发展
6月13日,四国借款合同寄到成都 月 日 6月16日,铁路公司举行紧急会议,决定马上组 月 日 铁路公司举行紧急会议, 织保路同志会 6月17日,成都岳府街上水泄不通。大会开始后 月 日 成都岳府街上水泄不通。 罗纶、邓孝可、刘声元等相继演说, ,罗纶、邓孝可、刘声元等相继演说,声泪俱下 ,保路同志会就此成立 。
矛盾
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 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 还有农民, 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 。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 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 还四川的股金。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 还四川的股金。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 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 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 的保路运动。 的保路运动。
结局
清政府获知成都被围和四川各地同志军起义的消 息后,吓得手忙脚乱, 息后,吓得手忙脚乱,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先 后调派端方从湖北带新军日夜兼程入川。 后调派端方从湖北带新军日夜兼程入川。 湖北新军被调入川,却造成了武汉空虚, 湖北新军被调入川,却造成了武汉空虚,给武汉 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这就 是闻名的“武昌起义” 是闻名的“武昌起义”
起义
首先起来反抗的是湖南人民。 首先起来反抗的是湖南人民。1911年5月14日, 年 月 日 长沙举行了万人群众集会。 长沙举行了万人群众集会。接着又举行了长沙至 株洲的万余铁路工人的示威,并号召商人罢市, 株洲的万余铁路工人的示威,并号召商人罢市, 学生罢课,拒交租税以示抗议。 学生罢课,拒交租税以示抗议。 在湖南人民的带动下,湖北、广东、 在湖南人民的带动下,湖北、广东、四川的人民 也都积极行动起来, 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保路运动很快发展成为声势 浩大的武装起义。 浩大的武装起义。

清廷四次错过机会--重看清末保路运动

清廷四次错过机会--重看清末保路运动

清廷四次错过机会--重看清末保路运动
宋石男
【期刊名称】《同舟共进》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铁路作为近代最具革命性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命运非同寻常。

起初,它被当作“怪物”遭到国人拒绝。

后虽有洋务派倡导修筑,但清政府内部对是否需要铁路认识不一,致使兴办铁路在很长一段时期处于“无人敢主持”,“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的状态。

【总页数】5页(P54-58)
【作者】宋石男
【作者单位】文史学者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双城记:清末保路运动中的上海与成都
2.两湖人士在清末保路运动中的合作关系
3.清末时期云南的保路运动
4.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
5.清末立宪派与四川保路运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

志 军 “ 皆 呼 号 而 起 ” , “ 每 县 数 起 , 每 起
与 清 军 激 战 。 仅 在 十 余 天 内 , 成 都 附 近 州
领 下 , 四 面 围 攻 省 城 , 在 城 郊 红 牌 楼 、 犀
载 赓 、 龙 鸣 剑 、 侯 宝 斋 、 张 捷 先 、 张 达 三
民 为 主 体 的 同 志 军 , 在 同 盟 会 员 和 哥 老 会
“ 厝 皇 基 于 万 世 之 安 ” ; 另 一
“ 竭 尽 赤 诚 , 协 助 政 府 ” ,
隐 晦 的 言 词 , 一 方 面 要 川 人
议 代 表 。 《 商 榷 书 》 以 巧 妙 而
股 东 大 会 时 , 散 发 给 入 场 的 会
日 川 汉 铁 路 公 司 照 例 举 行 特 别
人 自 保 商 榷 书 》 的 传 单 , 于 月
数 十 万 。 从 而 形 成 以 成 都 为 中 枢
各 团 体 保 路 同 志 分 会 相 继 成 立 ,
保 路 同 志 协 会 和 各 州 、 县 、 乡 、
分 会 和 协 会 , 四 川 女 子 保 路 同 志
请 愿 。 全 川 各 地 闻 风 响 应 , 纷 纷
传 保 路 。 并 派 会 员 分 路 讲 演 , 举
罗 纶
“ 破
“ 四
街 铁

川 。
8 2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月 日 , 成 都 开 始 罢 市 罢 课 , 声
, 逐 渐 冲 破 立 宪 派 “ 文 明 争 路 ”
开 川 汉 铁 路 股 东 特 别 大 会 , 斗 争
85
、 有 领 导 的 新 阶 段 。
月 日 ,
帝 爱 国 联 合 阵 线 , 把 保 路 斗 争 推

保路运动的发生时间

保路运动的发生时间

保路运动的发生时间
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是相互联系的。

是为了让清政府收回铁路国有的决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保路运动的发生时间,希望大家喜欢!
保路运动的发生时间
保路运动时间是1911年5月9日,在这一天,清政府宣布了铁路国有的政策,川汉铁路与粤汉铁路被清政府收回。

这两条铁路是民间集资修建的,集资股东中有商人、绅士、地主,还有农民参与其中,清政府的政策引起了这些人的反对,他们掀起了保路运动。

铁路国有的政策对清政府来说是一步险招,清廷也知晓其中的要害。

但是英美法德四国的银行团逼迫清政府偿还贷款,清政府只能将川汉铁路与粤汉铁路卖给西方列强,以此偿还贷款。

铁路国有政策宣布后,利益受到牵连的四个省份民众相继掀起保路运动。

清政府灭亡的时间是1911年,与保路运动时间正好是同一年。

保路运动爆发后,清政府派遣武昌新军入川镇压叛乱。

武昌新军入川后,武昌空虚,城中的革命党趁机起义,发动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为辛亥革命打响了头一枪。

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打击下灰飞烟灭。

清朝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与督办大臣端方向四川总督发电,告之朝廷收回铁路的政策。

电文被公开后,四川全省哗然。

在第二天,成都的岳府街上挤满了抗议政府的人。

示威人群成立了保路同志会。

继四川掀起保路运动后,湖南、湖北、广东三省相继掀起了保路运动。

湖南长沙在1911年5月4日举行了万人集会,广东的粤汉铁路股东也召开万人大会。

在海外的侨胞和留学生也举行集会,支持国内的保路运动。

晚清三次变革的历史启示

晚清三次变革的历史启示

晚清三次变革的历史启示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晚清三次变革对当代中国的历史启示严格地说,中国近代化进程是从晚清开始的。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一个西方近代文明与中国民族主义互动的一个过程:面对西方自由主义文明的挑战,统治者和社会政治精英不断反思自己的统治策略和政治体制,采取各种措施向西方靠拢;面对“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民族主义情绪在朝野上下不断上扬。

所以,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所有变革具有既学习西方,又具有抵制西方的双重性质。

晚清中国,由统治层发动的应对西方文明挑战的重要变革有三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三次变革,在认识层面上一次比一次深入,在变革范围上一次比一次宽泛。

每一次变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三次变革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一、矛盾与困惑:晚清的三次变革的曲折进程洋务运动源于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令清廷上下感到西方强权政治和国内呼吁应对西方文明挑战的双重压力。

总结战败的教训,清朝统治层主流派认为中西的根本差异在于器械的落后。

议政王奕欣说: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1]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2]这两位权臣的话在当时的清廷,颇有代表性。

于是一场以“求强”、“求富”为主题的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90年代展开。

在洋务运动中,一大批近代军工企业在中国建立起来,而军工企业的开办,又附属地产生了一大批近代民用、民办企业。

对于洋务运动,李鸿章非常乐观,他说: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叫该商董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

[3]历史在此似乎表明:中国近代化的工业框架就要构成,中国已经露出跨入近代化国家行列的征兆。

但历史的发展并非如此平坦。

洋务运动从始至终充满着矛盾与困惑,充满着权力的交锋与管理的腐败。

晚清阻击生死线四川保路运动(七)

晚清阻击生死线四川保路运动(七)

晚清阻击生死线:四川保路运动(七)作者:张永久来源:《百家讲坛》2011年第07期【上期回放】成都的罢市罢课,迅速遍及整个四川省。

罢市后第七天——8月31日,赵尔丰与蒲殿俊、罗纶等四川立宪派领导人商议后,发起成立了“官绅商学界联合维持会”。

第二天召开股东会时,会场入口处有人在散发宣传单,标题是《川人自保商榷书》。

这一宣传单,名为商榷自保,实则是煽动四川独立。

看到《川人自保商榷书》之后,赵尔丰下令逮捕了立宪派首领蒲殿俊、罗纶等人。

蒲殿俊等人被捕,各种传说纷至沓来,民众听到这些传闻,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要求释放蒲殿俊等九人。

正闹得不可开交时,忽然枪声大作,子弹的呼啸声使人群安静了片刻,随即响起了一阵更为嘈杂的喧哗声。

“成都血案”发生后仅仅两三天时间,各地哥老会首领浩浩荡荡向成都进军,在同盟会的宣传鼓动下,群众的情绪像点火后的干草,迅速向四处蔓延。

那么,如火如荼的保路运动又将何去何从呢?第七章:会党与革命四川同盟会早期活动清末政局有三种政治力量激烈角力,分别是清政府、立宪派和同盟会。

作为清政府的对立面,立宪派和同盟会共同的目标都是推翻清政权,但是具体的施行方法却大不一样。

同盟会认为社会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必须通过暴力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先建立军政府,继而走向共和。

而在立宪派看来,为了减轻因社会剧变而带来的剧烈阵痛,应该采纳渐进的方式,走宪政之路,他们担忧暴力革命成功之后会产生暴民政治,社会形态会从旧专制走向新专制。

立宪派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后来的历史轨迹恰恰如此。

早期同盟会带有浓烈的会党印记,新会员入会时,孙中山要求他们采用类似洪门会党的联络暗号。

1906年,留日的四川泸州人佘英被孙中山委以“西南大都督”的头衔,负责联络川、滇、黔三省哥老会会众,组织武装起义。

在佘英领导下,同盟会以泸州为策源地,先后有杨庶堪、朱之洪、谢持、曹叔实、易倩予、张培爵等上百人加入,这些会员渗入哥老会组织,先后密谋策划了多次武装起义,四川之革命从此发轫。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二十四日,内阁奉上谕前经降旨,铁路干路收归国有,并派端方以候补侍郎,充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饬令迅速前往妥筹办理。

自降旨之日起,所有川湘两省租股一律停止。

”朝廷的这份文件,意思就是各省所有集股商办的铁路干线由国家收回,统一投资建设。

这样一个政策是从哪儿来的?它的出台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规模的起义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20世纪初, 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清政府从洋人手里赎回路权,转由民间集资修筑。

广东、四川、湖南、湖北四省人民,采用征集“民股”的办法,由地方政府在税收项下附加租股、米捐股、盐捐股、房捐股等,来筹集筑路的资金。

也就意味着无论贫富贵贱,与铁路利益攸关。

川汉铁路最初计划从成都起,经内江、重庆、万县、奉节、秭归、宜昌到汉口,全长3000公里。

但是这条线路最终没有能够全部建成,只建成了西段的成渝铁路。

粤汉铁路自广东番禺县起,经湖南到湖北武昌县,全长1095公里。

但是在盛宣怀看来,这两条铁路修建,是办事拖沓、进展缓慢的工程。

他是从利益的角度考虑,却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也忽略了这两条铁路途经省市的民众对铁路的财产投入。

盛宣怀,是何许人也?他是官办商人出身,是中国近代优秀的实业家。

1911年5月9日,刚刚上任的清廷内阁邮传大臣,宣布铁路国有化。

1911年5月14日,湖南长沙万人群众集会,甚至连地方官员都站出来反对。

长沙首先开始了万人集会、罢市、罢工、拒交租税等一系列活动表示抗议。

但是盛宣怀对这些完全不为所动。

盛宣怀就代表朝廷,和英法德美四国银行签订了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合同里规定粤汉铁路的总工程师必须是英国人,川汉铁路的总工程师必须是美国和德国人。

而1905年制定的川汉铁路总公司集股章程,第一条,川汉铁路系奏明,自办川省绅民皆自愿筹集股份,恳请不招外股,不借外债是以专集中国人股份,其非中国人股份一概不准入股,并不准将股份授予非中国人。

在用人上,公司章程也作了硬性规定,就是铁路的总工程师必须是中国人。

晚清阻击生死线:四川保路运动(三)

晚清阻击生死线:四川保路运动(三)
此 前公 布宪 法 。
任 何 改 革 都 不 可 能 一 蹴 而 就 ,在 施 行 了 几 千 年 封 建 专 制 的 中 国 进 行 民 主 宪 政 改 革 ,尤 其
需 要 超 人 的 政 治 智 慧 。 更 何 况 ,清 廷 统 治 者 习 惯 了 专 制 , 当 民 主 宪 政 的 巨龙 还 在 窗 外 徘 徊 低

开错 了处 方抓 错 了药
魏赣 鼍 l |壤
成 立 皇 族 内 阁 , 等 于 是 将 权 力 从 左 手 移 交 到 右 手 , 国 人 普 遍 感 到 失 望 , 部 分 激 进 者 极 力 倡 导 暴 力 革 命 。 连 ~ 向 温 和 的 立 宪 派 也 难 免 表 露 出
当 时 社 会 各 种 矛 盾 已 是 白 热 化 , 尖 锐 激 烈 的 程 度 超 出 了 一 般 人 的 想 象 ,皇 族 内 阁 “ 一 第 政 策 ” 一 出 台 , 犹 如 丢 了 颗 炸 弹 ,引 爆 了 轰 轰
烈 烈 的 保 路 运 动 , 除 了 将 清 王 朝 送 上 不 归 路 外 ,那 些 权 力 圈 中 的 人 物 也 一 个 个 被 送 入 政 治 漩 涡 的 中 心 ,成 了 火 炉 中 的 烤 鸭 。
要 求 中 国 采 用 立 宪 政 体 的 呼 声 越 来 越 高 , 由 于 像 张 之 洞 、 袁 世 凯 那 样 的 地 方 实 力 派 加 入
墨 水 。 这 种 愤 怒 情 绪 ,随 着 皇 族 内 阁 执 掌 政 ” 权 后 具 体 政 策 的 出 台 ,迅 速 波 及 全 国 ,犹 如 池 塘 里 投 了 枚 石 子 , 涟 漪 向 四周 扩 散 。 更 有 甚 者 , 皇 族 内 阁 成 立 的 第 二 天 ,颁 布 了 铁 路 国 有 政 策 ,宣 布 将 此 前 已 批 准 交 商 办 的 铁 路 干 线 由 国家 收 回 ,强行 接 管广 东 、 四川 、 湖 南 、湖 北 四 省 的铁 路 公 司 ,并 与 英 、法 、德 、 美 四国银 行签 署借 款协 议 ,以路权 相交换 。

保路运动的历史意义

保路运动的历史意义

保路运动的历史意义保路运动的历史意义邵喆泰、雷博文蜿蜒崎岖的宜万铁路于2003年正式动工,它全长377公里,总投资225.7亿元,遍布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成为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公里造价最高、历时最长的山区铁路。

施工难度如此之大的铁路其实早在1903年修建方案即被提出,它的前身即使著名的川汉铁路。

是什么让这条铁路修了整整100年?1903年7月,一份奏折匆匆从四川送往北京,摆在了光绪皇帝的案头。

这份奏折由四川总督锡良拟就。

在奏折里,锡良奏请朝廷批准川人自筹资金修建川汉铁路。

而它的奏折受到了朝野的一致赞赏。

光绪皇帝欣然批准川人自筹资金修建铁路。

1903年12月,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各省官商只要经过政府批准,都可以修筑铁路。

商办铁路自此成为一条国策。

次年年初,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设立。

其预定路线自成都,经重庆、宜昌,达汉口,全长3000公里。

修建川汉铁路所需大量资金,主要用“田亩加赋”的办法来筹集。

至此全川7000万人无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成了川汉铁路的“原始股民”。

然而事情到了1010年却发生了改变。

那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

次年5月9 日,清廷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

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还四川的股金。

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如今提到保路运动,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辛亥革命。

由此可见,保路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而其意义所在,大致可分为思想和现实两方面。

一.保路运动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在经历了清政府长达200多年的封建统治,到了清朝末期,人民思想早已被禁锢,软弱臣服的概念深入人心,普通老百姓更无从谈及抗议和反对,只是任劳任怨。

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袁伟时: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贵开端——我看清末新政1.政治制度改革当断不断。

清政府虽然把原定十年的预备立宪年限缩短为五年,仍然扭捏作态,不肯在翌年立即召开,坚持在1913年才开国会。

1911年5月说是组织责任内阁,却换汤不换药,弄出一个不伦不类的皇族内阁。

改革时机,稍纵即逝。

当断不断,并且一再激怒各种社会力量,通过体制内改革整合社会的机会白白流失了。

2.无力制止贪污。

3.重蹈国有经济的死胡同。

一是直接侵犯广大民众的权益,触发众怒,犯了一般统治者通常不敢犯的错误。

收回铁路利权,不是一般商业行为,而是经济利益和捍卫主权的政治行为相结合的群众运动。

二是重蹈洋务运动覆辙。

将筑路权收归国有的唯一藉口是这些公司管理混乱,筑路进展缓慢,成效很差。

这符合事实。

它体现了中国企业家成长缓慢,法治不健全的现实。

萧功秦:清末新政时期的立宪论争及其现代启示清末现代化过程就面临着这样一种深刻的矛盾:清末新政的立宪之争体现的就是这种深刻的两难矛盾。

这种两难困境导致清末现代化处于进退失据的两难困境:要通过集权的开明专制来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政治整合,则清政权已经陷入合法性危机;要通过加快立宪来扩大政治参与,则由于立宪所必需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缺乏,而导致政治整合的严重困难。

这种两难矛盾是清末新政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我从保路运动这一个案分析中指出,权威合法性已经大量流失的政府,即使推行的国策是基本正确的,合理的,由于缺乏权威与驾驭改革的能力,也会遭到利益集团的反抗而使改革失败。

清末推行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的政策总体上是合理的,却因地方势力与革命派相结合而引发不满现实的民众的共同抵制,最后导致清朝的崩溃。

杨小川则认为,“皇权弱化注定了宪政的短期而亡”,“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宪政失败的根源”。

孙代尧、王文章认为由于清统治者“动机极其狭隘,内部纷争”,也“由于满清朝廷失去了领导中国进行现代化所应必备的权威,因此,清末…新政‟最后也未有任何功效,并且反而成了清朝崩溃的催化剂”。

保路运动过程简介 保路运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保路运动过程简介 保路运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保路运动过程简介保路运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本文导读:盛大臣卖国13日,四国借款合同寄到成都,罗纶起草文章,逐条批驳,并联合2400余人请求王人文代奏朝廷。

邓孝可也勃然大怒。

他以《卖国邮传部!卖国奴盛宣怀》为题著文,痛骂“盛大臣卖国奴”。

铁路公司举行紧急会议,决定马上组织保路同志会,不能等待特别股东会,连夜即发通知,翌日即宣布成立。

国家存亡成都岳府街上水泄不通。

大会开始后,罗纶、邓孝可、刘声元等相继演说,声泪俱下。

罗纶登坛,向满场一揖,开口便说:“川汉铁路完了!四川也完了,中国也完了!”言罢大哭,顿时满场号啕,连在场的警察也在哭。

哭声长达二三十分钟。

随后罗纶一拳砸在桌上,吼道:“我们要誓死反对!我们要组织一个临时的机关,一致反抗,反抗到底!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人抗纳租税!”台下同呼“赞成!”保路同志会就此成立,会长举蒲殿俊,副会长举罗纶。

下分四股办事,为总务股、文书股、交际股、游说股。

大会临时动议,与会人员全体到总督衙门向王人文请愿,要求代奏。

王人文出见群众表示同情,说只要于国计民生有关休戚的事,他无论怎样也应当据理力争。

17日,王人文致电内阁:“本日未前,各团体集公司开会,到者约二千余人,演说合同与国家存亡之关系,哭声动地,有伏案私泣。

”“惟哀痛迫切之状,实异寻常”。

19日,王人文再奏说:“成都各团体集铁路公司大会,到者一千余人,讨论合同及于国家铁路存亡之关系,一时哭声震天,坐次在后者多伏案私泣,臣饬巡警道派兵弹压,巡兵听者亦相顾挥泪。

日来关于铁路合同攻难之文字、演说纷纷四出,禁不胜禁,防不胜防。

”同时上疏严参盛宣怀丧路权、国权,要求治以欺君误国之罪,并请将自己治以“同等之罪”,“以谢盛宣怀”。

27日,他又把罗纶等2400余人签注批驳川汉、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的原件及公呈人全体姓名上奏,并附片自请处分。

清廷申谕严饬,并将王人文革职。

铁路风潮清朝末年掀起的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是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

辛亥首义——清末保路运动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四川保路运动100周年。

传统观点认为,清政府以铁路国有来出卖铁路主权,欲强行收回本来已允许商办的川汉铁路的修筑权,因而激起四川爱国的士绅商人与民众纷起反抗,于是以“商路亡,中国亡”为口号,发起“保路运动”。

清政府派当时驻扎在武汉的川汉铁路大臣端方带兵入川镇压,造成武汉防务空虚,革命党人趁机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由此爆发。

孙中山曾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

”“天下未乱蜀先乱”,保路运动作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清末新政和商办铁路大规模地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是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及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早在十九世纪后期,俄、英、德、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就把中国当作铁路投资和贷款的主要目标,随着铁路的延伸,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侵略进一步加深。

清朝末年,由于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列强的政治压力,当时的清政府和军队已经无法应付当时的政治局势,财政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亏空,这使清朝统治着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因此,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成为统治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于是,1901年,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

其提出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的措施中,清政府于1903年9月7日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这里面就包含有《铁路简明章程》。

同年,四川总督锡良上奏清廷,提出“自设川汉铁路公司,以辟利源而保主权”。

1904年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岳府街成立,1907年又改为商办,1909年宜昌至万县段开工。

锡良(1853—1917),字清弼,拜岳特氏(巴岳特氏),蒙古镶蓝旗人,同治十三年进士。

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辛亥革命之后在没有出来做官,临终前让儿子向废帝溥仪上表以示忠忱。

清朝后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清朝后期的历史事件介绍

清朝后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清朝后期的历史事件介绍

清朝后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清朝后期的历史事件介绍清朝后期,侵略者接连不断的海上入侵和边防蚕食致使中国边疆动荡不安,直接刺激着清朝后期国防思想的大变革、大发展,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清朝后期的历史事件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朝后期的历史事件介绍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至1894年),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因为清军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沉重打击了清廷的信心,洋务运动黯然收场。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发展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

“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和“师夷之长技以求富”分别是前期与后期的运动口号和目标。

该运动自1861年至1895年,持续约35年。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西方工业运动,它在封建皇权的背景下发生的。

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科技及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的公司体制则为国帯来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有助中国走上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然而当时的中国,却难逃洋务运动失败的命运。

因为清军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的信心,使洋务运动黯然收场。

洋务派事工业的革新看成是首要的突破点,提出了“自强”的口号。

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晚清三次改革失败原因再探

晚清三次改革失败原因再探

晚清三次改革失败原因再探作者:迟云飞来源:《决策探索》2016年第15期经过庚子事变的打击,1901年以后清政府决心推行新政。

这一次改革的力度、范围、深度,远超洋务运动,也超过了戊戌变法。

新政虽取得了相当成效,但改革的好时机已经错过。

自19世纪60年代起,晚清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即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清末新政。

三次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若以富国强兵的目标衡量,可以说都以失败告终,也没能挽救清王朝的灭亡。

三次改革失败的原因,已有多人论述,笔者近几年思考晚清改革,主要是从改革者主观得失的角度,还是有一些心得,愿得指教。

洋务运动:片面改革需要指出的是,清廷本应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始仿效西方的改革。

而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也即第一次鸦片战争20年后才开始,改革已丧失了最佳时机。

20世纪80年代,洋务运动曾是史学界讨论的热门,当时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赞许者,多认为洋务运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进行政治改革。

时至今日,我们完全可以理性、冷静地思考:在当时条件下,要求李鸿章等改革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无异要求工业时代以前的人造出航天飞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仅如此,政府机构和人事的改革也困难重重。

我们不能苛求前人做出超出他们时代的事情。

另外,在洋务运动刚开始就进行政治改革,会引起混乱,无异拔苗助长,而那个时代,中国也不具备实行所谓君主立宪制的条件。

既然问题不在于没有进行政治改革,那么,洋务运动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当然不是,洋务运动还是片面改革。

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

第一,军事改革偏重武器。

军事改革是李鸿章等人首先做的也是一直努力做的,他们觉得西洋人之所以能打败我们,就在于他们的洋枪洋炮,以为只要我们有了同样的武器就可以战胜或至少有能力抵抗侵略者。

但是,其基本缺点是重武器装备,轻人、轻制度体制。

运用新式武器的同时,应该有新的战略战术,有新的军队体制,有熟悉新的战略战术的军官和士兵。

新式枪炮的作战方法,与冷兵器时代有很大区别,相应的体制也要有变化,军官士兵素质的变化,尤其懂得近代战争的军官更为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洞用6 5 0 万美元 巨资从美 国赎 回粤汉 铁路修 都是 当时官吏 中第 一流的 。他新上任 邮传 部 尚
筑权 。此后 的1 9 0 5 年至1 9 0 8 年 问 ,各省商绅 陆 书 ,立 即精确 阐述 了路权必须 国有 的理 由 :首 续赎 回沪宁铁路 、苏 甬杭铁路 、广九铁路等 承 先 ,湘 、鄂两 省设 立拒款会 ,不借外债 ,筹款
族 内阁遂力挺其 铁路 国有政 策。有意思 的是 ,
铁路 国有政策 出台后 ,各省反应 迥然不 同 ,不 是因为 “ 爱 国程度 ”有深浅 ,而是因为利益 盘 算各 不 同。支持 者有 云南 、贵州 、广西等边 远 省份 ,云贵总督李 经羲看得 清楚 , “ 滇 、黔 、 桂 以无力望 国有 ,非 若湘 、粤 、蜀为私利而妒 国有 ” 。反对者 主要 在湖南 、湖北 、广东与 四 川 。这 四省 中湖南反 应最早 ,四川 虽然反应最 慢 ,但正是 四川人将保路运 动酿成大波。
办权。
自办 ,只是徒 托空言 ,毫无成效 。其 次 ,向外
然 而 ,商办模式也 有硬伤 。如萧 氏所 言 :
国借债虽非万 全之策 ,但只要政府在 与外 国谈
“ 中 国处 于长期 与 外 世 隔绝 ,缺 乏 资金 、技 判签约 时 ,能 “ 严定 限制 ,权操 于我” ,使外 术 、管理经验 的情况 下 ,要通过商办方 式独立 人 只有投 资得 息之利 ,无干预造路用人 之权 , 建造遍及全 国各 地的数 以万里计 的铁路 ,决非 则借外款 以筑路利大弊小 ,切实可行 。
易事 。”据 1 9 0 9 年邮传 部查勘各地 自办铁路 实
5 4
盛宣怀 的分析 打动了 以摄政王载沣 为首的
以史 为 鉴 ■
清廷政要 ,加 上盛宣怀本人公 关能力一流 ,皇
与 四国银行 团借 款合 同的内容传 至成都 。借 款
总额 为6 0 0 万英镑 ,规 定此 铁路建 造工 程及 管
洋人 总工程 师 的数量 、职权范 围 ,明确规定其 听命 于中方 总办或督 办。最后 ,合 同明确规定
现在看来 ,清廷铁路 国有政策虽合 理 ,但 未必合情 。 自两次鸦 片战争 、甲午 海战 、庚子 事变后 ,国人 民族情绪普 遍高涨 ,对 外人深怀
警惕乃 至深恶痛绝 。多次沉重赔款 的经历 ,又
铁路成 为清末 的一项基本 国策 ,乃是 2 0 世纪之 划 中的全 国路 网迟迟不能实现 。
清廷铁路 国有政策 :合理但不合情
据萧功秦 梳理 ,清末铁路政 策经历 了合股 5 5 0 万 英镑 ,利息 五厘 ,以建造 湖广境 内 的粤 官办 、商办与 国有三个 阶段 。 汉 与 川 汉铁 路 。这 一 草约 的 签定 当 时并 未遭 合股 官办起于 甲午之后 ,主要 方式为 “ 对 到士绅 阶层或 基层 民众 的强烈抵 制 。但4 个月 外贷 款为主 、对 内募股 为辅 ” 。但这种建路模 后 ,张之洞病逝 ,由声名欠佳 的盛宣怀接手铁
持”, “ 两宫 亦不能定此大计 ”的状 态 。兴办
后 的事 。
方铁路联 网 ,完全属 于 “ 自娱 自乐 ” ,导致规 在 对 全 国商 办 铁路 进 行 调查 后 ,清延 铁 路 国有 政 策在 1 9 0 9 年 大致 成 形 。先行 者 是张 之洞 。是年6 月 ,张 之洞代 表 中国政府 与美 、 英 、德 、法 四国银行签订借 款合 同,总计借款
四国银行及 其政府为贷 款方 ,并不拥 有经济利
益 以外 的政 治附加条件 。然而 ,在 当时排外情
绪高涨 的背 景下 ,合 同内容一传到成 都 ,就被
任意解读 。舆论立 即哗然 ,指控 “ 国有 就是卖 亡种 ”等危言泛滥如潮 。 此 时如果清廷 接受J l I 汉铁 路股东照数 归还
式存 在相 当问题 ,导致 中国铁路利权严重对外 流失 ,于是在 1 9 0 4 年, “ 拒外 债 、废成约 、收 路 自办”成为全 国士绅 的响亮 口号 。是年 ,张
路事宜 。以地方谘议 局为 中心舞 台的士绅们 开
始喧嚣与躁动 ,抵 制铁路 国有运动渐起 。 盛宣怀个人 品行虽 未见佳 ,但能力与 眼光
三个历史转折点 ,清廷全部错 过机会
使得 向外人 借款容易触 动民族 的敏感 神经 。更
统揽一切 ,在出 台铁路 国有 政策上违 背程 序正 义 ,终于激起立 宪 ,却 仍 由 皇权 路 ,卖路就是 卖 国” ,于是 川人大 噪 , “ 亡 国
路 款 的要求 ,事情 仍有 转机 。但6 月1 7日,清
成都人民公 园的 “ 辛亥秋 保路 死事纪念碑
铁 路作 为近代最 具革命 性 的交通工 具, 在 况 的报 表 ,川 汉 、西 潼 、洛 潼 、江 西 、安 徽 中国 的命 运 非 同 寻常 。起 初 ,它被 当作 “ 怪 合计估算 资金应 为7 2 0 0 万两 ,实 际到位仅 1 3 1 0 物”遭到 国人拒绝 。后虽有洋务派倡 导修 筑 , 万两 。铁路估算 里程为3 4 2 0 里 ,实 际建 成仅8 9 但 清政 府 内部 对是 否 需要 铁 路认 识 不一 ,致 里 。此外 ,不少地方 的 自办铁路技 术标准与其 使 兴办 铁 路在 很 长一 段 时期 处 于 “ 无人 敢 主 他地方不 统一 ,而且一开始就不 打算与其他地
理等 一切权利全 归大清政府独 自办理 ,但聘请
英 、德 、美人各一 名为总工程 师。平心而论 , 这项 商业 合 同谈不上 “ 卖 国”。首先 ,年利 息
5 %的贷 款属 于低 利率 ,清末 中国钱庄 的平均 利息就高达 1 2 . 5 % ~1 4 . 8 %。其次 ,在 当时 中国 缺乏铁路 建造技术能 力的情况下 ,雇用西方 工 程技术专 家无可厚非 ,何况合 同还 严格限制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