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常见疾病CT诊断

合集下载

CT肝脏分段及读片

CT肝脏分段及读片
CT肝脏分段及读片
• 引言 • CT肝脏分段的方法 • CT肝脏读片技巧 • 常见肝脏疾病的CT表现 • 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解毒 、代谢、合成等。对肝脏进行准确的分段和读片,有助于医 生对肝脏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肝脏分段及读片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 供治疗方案的依据,有助于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肝脏分段及读片,医生可以更准 确地判断肝脏疾病的性质和程度,减 少误诊和漏诊。
提高医生对肝脏疾病的诊断能力
增强医生的专业技能
肝脏分段及读片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 和学习可以提高医生的专业能力。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已成为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手 段。通过对肝脏进行准确的分段和读片,可以更好地了解肝 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肝脏分段的重要性
肝脏分段是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通过对肝脏进行分段,可以更好地了解病 变的位置、范围和程度,为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要点二
特征
病灶多发,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
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
病因
多为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
鉴别点
肝脓肿增强扫描时病灶周围有环形强化,而肝转移癌无 此表现。
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
特征
肝实质密度普遍降低,无强化。
VS
病因
多为长期高脂肪饮食、肥胖引起。
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
肝硬化的CT表现
肝硬化的CT表现为肝脏形态改变, 肝叶比例失调,肝脏表面不光滑。
增强扫描后,肝硬化的肝脏实质 强化程度降低,且强化不均匀。

肝脏正常及异常CT影像

肝脏正常及异常CT影像

CT影像技术发展趋势
新型CT成像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CT成像技术如多层螺旋CT、双 源CT、能谱CT等不断涌现,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 丰富的信息。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通过深度 学习和图像识别等技术,能够提高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和效率。
分子成像和功能成像
肝脏形态不规则
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可能导 致肝脏形态不规则,CT影像上表现 为肝脏边缘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 调。
肝脏密度改变
密度增高
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情况下, 肝脏密度可能增高,CT影像上表 现为肝脏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地增
高。
密度减低
肝炎、肝衰竭等情况下,肝脏密 度可能减低,CT影像上表现为肝
密度不均。
原因及后果
肝硬化常见原因有肝炎、酒精 、药物等。晚期肝硬化可能导
致肝功能衰竭和死亡。
治疗建议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 、戒酒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
肝癌
肝癌定义
肝癌是肝脏的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 肝细胞或胆管细胞。
CT影像表现
在CT影像上,肝癌通常表现为低密 度或等密度肿块,有时可见钙化或出 血。
胆管系统包括左右肝 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负责胆汁的分泌和排 泄。
肝动脉是肝脏的滋养 血管,提供氧气和营 养物质。
02
肝脏异常CT影像
肝脏形态改变
肝脏体积增大
在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情况 下,肝脏体积可能增大,CT影像 上表现为肝脏边缘圆钝、肝脏/肋
骨比例增大。
肝脏体积缩小
在慢性肝炎、肝衰竭等情况下,肝 脏体积可能缩小,CT影像上表现 为肝脏边缘锐利、肝脏/肋骨比例 减小。

肝脏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双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脏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双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脏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双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之一,其重要功能之一是排泄和代谢,同时也是人体重要的血液储备器官。

但是,肝脏病变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其中肝脏癌症是我们常见的肝脏病变类型之一,而在此种病变的诊断中,双排螺旋CT技术的运用更是为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各位读者深入探讨:肝脏常见肿瘤肝脏肿瘤是指肝脏内生长的异常肿块,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肝癌占肝癌的90%以上,继发性肝癌常由转移性病灶引起。

而根据组织学分类,肝癌分为肝细胞肝癌(HCC)和肝外胆管癌(ECC)等多个亚型。

肝细胞肝癌肝细胞肝癌是发生在肝细胞里的癌症,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肝癌类型之一。

临床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肝区肿块、消瘦、黄疸等。

CT表现以单发或多发性肿块为主,肿块边界清晰,呈不规则状或结节状,有条索状强化。

并且,HCC有可能在肝内任何部位发生,甚至是肝内脓肿、血肿、囊肿等病灶中出现,这就给临床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肝内胆管癌肝内胆管癌是指病理学上起源于肝小叶内乃至肝段的肝内胆管的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与HCC相似,难以鉴别。

然而,通过双排螺旋CT的分析,可以发现肝内胆管癌通常呈半球形、椭圆形,边界不清晰,通常显示为低密度灶,但尤其注意的是,肿瘤灶周围可见到以血管为中心的强化环,有助于与HCC进行鉴别。

转移瘤肝部继发性肿瘤亦称肝转移瘤,是指恶性肿瘤在身体其他部位转移后进入肝脏生长。

临床表现通常为恶病质。

CT表现常为多个低密度息肉样病灶,界限较清晰,可集中在肝的任何部位,而且转移的肿瘤呈现的大小不一。

肿瘤样病变一些带有肿瘤样体征的非瘤样病灶,称为“肿瘤样病变”,因为在临床上,它们可能发生肿胀、癌生、转移或使用治疗后复发。

常见的肿瘤样病变有脂肪肝、肝硬化、肝内胆管扩张以及肝内血管病变等。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增多的疾病。

通过双排螺旋CT扫描,脂肪肝显示出较低的区域密度,肝包膜较为清楚,肝表面平坦光滑。

肝脏正常及异常CT影像

肝脏正常及异常CT影像

.
35
.
36
.
37
转移性肝癌CT表现
一般呈多发性散在结节状低密度影,少数呈单发结节 或肿块
增强后部分肿瘤由于血供不丰富,仍呈低密度,部分 肿瘤表现为低密度中更低密度,即“牛眼征”
.
38
.
39
动脉期
门脉期
.
实质期
40
肝脏良性疾病CT表现
.
41
脂肪肝
.
42
肝硬化
大小改变 轮廓改变 密度改变 继发改变
肿瘤周围血管影:在门静脉晚期和延迟扫描图像上,FNH周围可见 血管影,这与肿瘤周围扩大的血管、血窦有关
增粗的供血动脉:有人认为FNH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血流 灌注增加导致肝细胞增生,在动脉期螺旋CT扫描常常能显示异常动 脉
瘢痕和分隔:部分可以显示瘢痕组织,在平扫时呈低密度,增强扫 描动脉期,瘢痕内可显示供血动脉,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扫描时可见 瘢痕逐渐强化呈等或高密度,有时在增强时可显示辐射状纤维分隔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增强CT动脉期
.
26
门静脉期
.
27
肝实质期
.
28
肝脏恶性疾病CT表现
.
29
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
CT平扫绝大多数为低或略低密度,密度常不均匀,在 低密度中可见更低密度区,为病灶内坏死、囊变或脂 肪变性所致,边缘多不光整,部分有包膜者边界可清 楚
.
1
肝脏解剖
.
2
.
3
.
4
.

肝脏CT、MRI诊断

肝脏CT、MRI诊断

(2)脓肿内出现气泡(20%)具有确诊意义;
(3)环绕脓腔可见脓肿壁(密度低于肝而高于脓腔)和水肿带
增强扫描:典型脓肿由内向外分,
内 坏死区:低密度,不强化
脓肿壁及分隔:环形强化及蜂房状强化
水肿带:低密度
外 周围反应带:动脉期一过性强化(汇管区炎症导致肝内 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
螺旋CT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分别在肝动脉期、 门静脉期行全肝扫描,称肝脏双期扫描;双期 扫描后加作平衡期扫描,称三期扫描
.
5
肝脏动态增强技术
动脉期:腹主动脉的强化已到峰值,肝实质的强化尚未开 始或轻微,脾脏的强化开始,呈不均匀斑点或斑片状,标 志着动脉期的开始。起始时间约为注射造影剂后的20~25s, 持续时间约15~25s,故动脉期的中止时间是40~45s。
门静脉:主干长4.8~8.8cm,在第一肝门处为最粗的 管状结构,位于肝动脉(偏左)与胆总管(偏右)的 后方。肝门静脉分左右两支。
肝动脉:平扫时,肝动脉的肝内分支不能分辨,增强 后动脉期,肝固有动脉及左、右肝动脉分支的起始部 可呈高密度影。
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直径为1~3mm,伴随门静
脉和肝动脉走行。增强后. 胆管呈低密度管道。
提高恶性肿瘤分期准确性 确定并显示病变是否为血管性病变
.
3
对比剂选择和使用
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 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使用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 对比剂团注
80100ml 速度:3ml/s
.
4
肝脏动态增强技术
肝脏双重血供:肝动脉血供占25%,门静脉血 供占75%。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短期内肝动 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内对比剂浓度按先后顺序 在相应时间内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峰值, 称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

肝脏常见病变CT诊断(一)

肝脏常见病变CT诊断(一)
• 肝裂增宽,胆囊外移
肝硬化
• 继发性改变 – 脾大,脾梗塞: 脾外缘>7个肋单元 脾前极、主A前缘水平线 厚度>5cm 比较肝、脾下缘 体积测量 – 门静脉扩张,血栓形成 – 侧支循环形成:脾门脾周、胰周、贲门胃底、 食管下段及腰旁静脉血管增粗扭曲 – 腹水
肝硬化:贲门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左膈静脉扩张迂曲
肝CT正常表现
• 腹部大体解剖:肝、胰腺、胆道 • 断层解剖表现:第二肝门、肝门 • CT正常表现:平扫、增强
肝脏大体解剖
• 肝脏大体形态:脏面“H”沟 – 横沟为肝门 – 左侧沟窄深,前肝圆韧带裂,后静脉 韧带裂 – 右侧沟宽浅,前胆囊窝,后腔静脉窝
肝脏血管
• 肝脏血管:肝A、门V和肝V(类圆或分支状低密度) – 肝A:腹腔A→肝固有A,门V前,肝总管内侧 – 门V:肠系膜上V和脾V,分左、右支,肝门后部 – 肝V:三支,汇入下腔V,左肝V于左叶段间裂内; 中肝V于左、右叶裂内;右肝V于右叶段间裂内
肝脏分段示意图
肝叶
– 肝叶 各叶分界为解剖上肝叶和压迹,以及 胆囊窝与下腔V连线(Cantlie’s) 右叶 线的右后外侧部 左叶 肝圆韧带裂左侧部 方叶 肝门前方,左、右叶之间部 尾叶 静脉韧带裂与下腔V之间部
肝段
• 肝段:依门V和肝A系统分支进行的分区
– 纵向:右、中、左肝V;横向:左、右门V主干
肝脏常见病变ct诊断ct左侧沟窄深前肝圆韧带裂后静脉韧带裂各叶分界为解剖上肝叶和压迹以及胆囊窝与下腔v连线cantlies右前叶上段ct肝门附近的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主干以及第二肝门附近的肝静脉较粗大显示为低密度树枝状阴影正常肝脏平扫ct肝静脉和门静脉显示为低密度树枝状阴影ct门静脉期
肝脏常见病变CT诊断

放射科实习医生影像学总结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要点

放射科实习医生影像学总结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要点

放射科实习医生影像学总结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要点放射科在医学影像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影像学的技术手段,能够帮助医生们实现病变的早期发现与准确诊断。

作为一名放射科实习医生,正确理解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对于提高临床工作的效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帮助实习医生们更好地应对临床诊断工作。

一、胸部疾病1. 肺炎:在胸部X线片上,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为片状阴影、实变或实变加暗区。

在CT扫描中,可见肺部实变、小叶中心坏死和纤维增殖。

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毒感染等相关因素。

2. 肺结核:胸部X线片上,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斑点状或结节状影像,常见于肺尖、肺门和上叶。

在CT扫描中,可见肺部浸润和空洞,结合结核菌素试验和临床症状有助于诊断。

3. 肺癌:胸部X线片上,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为肺实变或结节状阴影,有时伴有空洞形成。

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结合肿瘤标记物检测有助于诊断。

二、腹部疾病1. 肝脏疾病:在腹部CT扫描中,肝硬化的影像学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肝内窦扩张和肝内血流分流形成。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结节,边缘不规则或分叶状生长,增强扫描可见显著强化。

2. 胰腺疾病: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为胰腺增大、密度增高,CT扫描上可见胰腺周围炎性渗出。

胰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结节或肿块,边界不清晰,增强后可见强化不明显。

3. 肾脏疾病:在腹部CT扫描中,肾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为肾脏实质内的低密度结节,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

肾结石的影像学表现为肾脏内大小不同的高密度结石,结石所致的输尿管梗阻可导致肾盂积水。

三、骨骼疾病1. 骨折:X线检查是骨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骨折的影像学表现为骨折断端的错位或接触不良,骨折线的形态和方向对骨折类型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2.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为骨密度减低,X线检查可见骨小梁稀疏细长,以及脊椎压缩性骨折。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诊断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诊断
肝脏的CT值低于同一层面脾脏的CT 值(肝/ 脾密度比值< 1) 即 可诊断为脂肪肝。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表现——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
中度脂肪肝
重度脂肪肝
轻度表现为肝衰减值轻度低于脾; 中度表现为肝衰减值明显大于脾,对比明显,肝内血管不显示; 重度表现为肝衰减值显著降低,并且肝实质与肝内血管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称为“假血管显影征”。
(c)病理标本显示肿块呈分叶状,黄白色,无包膜;附近胆管壁显著增 厚(胆管周围纤维化)(箭)。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表现——胆管细胞癌(胆管内型)
CT显示7段肝内胆管扩张(箭),右肝内胆管的密度高于左肝内胆管;MR T2显 示右后上肝内胆管信号强度(空心箭)低于其他肝内胆管(实心箭);切除样本 显示在扩张的肝内胆管内有细颗粒状、易碎的乳头状团块(箭)。

FNH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表现——肝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CT平扫病变等密 度,中央瘢痕低 密度;动脉期显 著均匀强化,中 央瘢痕及线样分 隔无强化;门脉 期病变强化密度 减低,中央瘢痕 和分隔开始强化, 延时10分钟病变 等密度,中央瘢 痕高密度。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表现——肝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肝转移瘤
牛眼征、靶征
局灶性结节增生 病灶中心可见低密度瘢痕,呈星芒状、点状、条状或不规则状
肝腺瘤
小病变均匀强化;大病变不均匀强化
Thank You
医者仁心
大爱无脉期
门脉期
CT增强扫描概述
增强扫描有助于发现病灶
由于CT部分容积效应,直径较小的病灶往往在CT平扫上 难以显示,或显示不清。
平扫
动脉期
CT增强扫描概述
增强扫描有助于肝脏病灶定性

最新肝脏正常及异常CT影像

最新肝脏正常及异常CT影像

Caroli病CT表现
肝脏腺瘤
肝脏梗塞
肝脏周边部,边 缘清晰锐利的楔 形低密度病变。 有时也表现为圆 形中央低密度, 梗塞灶内可含有 气体。常见于肝 移植后肝动脉栓 塞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平扫为低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晰,可有分叶。中央瘢痕呈 边界清楚星状或不规则更低密度影,可见斑点状钙化
动脉期肿瘤实质均匀或弥漫性早期强化,门静脉期肿瘤实 质强化消退快,密度较周围的肝组织低
中央瘢痕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大多无明确强化,少数可有 强化,且在延时期强化更加明显。是由于这些少数中央瘢 痕内含有血管间质成分所致,肝门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普 通型肝细胞癌
转移性肝癌CT表现
一般呈多发性散在结节状低密度影,少数呈单发结节 或肿块
增强后部分肿瘤由于血供不丰富,仍呈低密度,部分 肿瘤表现为低密度中更低密度,即“牛眼征”
动脉期
门脉期
实质期
肝脏良性疾病CT表现
பைடு நூலகம் 脂肪肝
肝硬化
大小改变 轮廓改变 密度改变 继发改变
肝血管瘤CT表现
肝脏正常及异常CT影像
肝脏正常CT表现
肝脏CT增强正常表现
增强后肝实质和肝内血管均强化,CT值升高(三期) 肝动脉期:肝动脉明显强化,30s左右,腹主动脉 及其主要分支增强十分显著,CT值达150-200Hu, 门、腔静脉尚未显影,肝实质无明显强化,脾脏 不均匀强化 门静脉期(非平衡期):持续60-90s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平扫:大多数FNH在CT平扫呈孤立的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其 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很少有钙化,少数在病灶中可见低密度 瘢痕,当肿块呈等密度时仅表现有占位效应或低密度中心瘢痕

肝脏常见疾病CT诊断

肝脏常见疾病CT诊断

转移性肝癌—CT表现
增强
(1)病灶边缘强化 (2)病灶均匀强化 (3)出现“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 度坏死区,边缘为高密度强化带,最外层低密 度带为正常肝组织和血窦受压改变
五、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CT表现
平扫
1、肝内低密度灶
2、轮廓清楚 3、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 度区
五、肝血管瘤CT表现 增强
脂肪肝—CT平扫
脂肪肝—CT增强
二、肝硬化
肝硬化-- CT表现
1、肝脏大小及形态改变 ① 肝脏பைடு நூலகம்积缩小,各叶比例 失调,常表现为右叶萎缩, 尾叶或/和左叶增大 ②肝表面凹凸不平,呈波浪 状或分叶状 ③肝裂增宽,肝门区扩大
肝硬化-- CT表现
2、肝脏密度改变:密度高低 不一
3、继发性改变 ①脾大 ②腹水 ③门脉高压,门脉主干扩张, 侧支血管扩张,扭曲,增 强扫描明显强化
肝硬化-- CT表现
肝硬化-- CT表现
三、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分型
肝癌分三型 ①巨块型:直径≥5cm ②结节型:直径<5cm ③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 布全肝
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结节或 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
原发性肝癌—CT表现
(1)平扫 ①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 则型低密度灶,有分叶, 大小不等,密度不均 ②境界清楚或不清楚 ③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 ④常同时合并有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CT表现
(2)增强 1、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 常为不均匀强化,高于肝 实质 2、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 降,低于肝实质 3、延迟期扫描病灶呈低密 度
“快进快出/速升速降”
(3)转移征象
①门脉内癌栓:受累门脉 扩大,增强后充盈缺损

最新肝脏疾病CT诊断

最新肝脏疾病CT诊断

肝脏正常CT表现
➢ 正常肝脏轮廓光滑,形态及解剖结构依断面位 置不同而不同
➢ 肝脏分左叶、右叶和尾叶。左叶以肝圆韧带 (纵裂)分为左内和左外叶,右叶以肝右静脉 分为右前和右后叶
➢ 肝实质密度均匀,50~60HU,较脾脏高
肝脏CT

肝脏CT
肝脏疾病CT诊断
• 局限性病变 实性病灶
肝海绵状血管瘤 原发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
增强扫描后“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
2、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CT特点
三条金标准: 1、早期边缘结节状致密的强化 2、随时间延长强化区向中心扩大 3、延迟扫描病灶全部被造影剂充填
3、小肝癌和小血管瘤如何鉴别?
• 小肝癌: “快进快出” • 小血管瘤: “快进慢出”、“早出晚归”
4、包虫囊肿与一般的肝囊肿有何不同
其它征象:①侵犯血管:门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 表现为充盈缺损; ②肝门区、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肝硬化并发小肝癌
巨块型肝癌侵犯门静脉
肝癌 平扫
动脉期
门静脉期
肝硬化合并多发肝癌
肝转移癌
(secondary tumors of liver)
➢转移性肝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
转移到肝脏的肿瘤常有四条途径: 1、临近器官肿瘤的直接侵犯; 2、经过肝门部淋巴结转移; 3、经门静脉转移,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肝
①单发/多发囊性病灶,边缘锐利,有 均匀薄壁,可见环状/线状囊壁钙化。
② “囊内囊”为特征表现,即母囊内有大小 不一子囊。
③内外囊分离征象“双边征”,“飘带征”
多发多子囊包虫
内囊完全分离型“双边征” 飘带征
(二)泡状棘球蚴病CT表现
平扫:境界不清的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区,可 见广泛的颗粒状或不规则钙化,病灶 内可见液化坏死区。

肝淤血ct诊断标准

肝淤血ct诊断标准

肝淤血ct诊断标准
肝淤血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常由于血液循环受阻或肝脏功能异常引起。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肝淤血。

以下是肝淤血CT诊断的一般标准:
1. 肝脏密度增加,肝淤血时,肝脏密度通常增加,CT图像上呈现为肝脏密度增加,密度不均匀,甚至出现斑点状高密度影。

2. 血管影像改变,肝淤血时,CT可以显示肝脏内外的血管影像改变,如门静脉及其分支扩张,肝静脉充盈不良等。

3. 肝脏体积增大,肝淤血时,肝脏体积通常会增大,CT可以显示肝脏体积增大,甚至出现肝脏边缘模糊。

4. 腹水表现,在一些情况下,肝淤血会导致腹水的产生,CT 可以显示腹腔内积液的存在。

5. 其他表现,肝淤血时,CT还可以显示肝内静脉血栓形成、肝组织结构改变等其他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肝淤血的诊断不仅仅依靠CT表现,临床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因此,如果怀疑患有肝淤血,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检查以获取准确的诊断。

肝脏影像学表现

肝脏影像学表现

肝脏影像学表现肝脏影像学表现一、肝脏解剖结构在肝脏影像学表现的讨论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右上腹部,主要由左右两叶组成。

肝脏表面有包膜覆盖,内部则由肝小叶组成,肝小叶又由许多肝细胞组成。

肝脏的血供主要来自门静脉和肝动脉。

二、常见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常采用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方法来进行诊断。

在超声影像上,肝囊肿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

CT影像上,肝囊肿呈现为低密度区,一般不强化。

MRI影像上,肝囊肿呈现为高信号,T2加权图像上高信号更为明显。

2、肝脏肿瘤肝脏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

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有肝细胞癌和肝胆管细胞癌。

在CT和MRI影像上,肝细胞癌通常呈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或高信号病灶,且常伴有血供异常。

肝胆管细胞癌则呈现为多发结节状低密度区或高信号病灶,并可出现胆管扩张的征象。

3、肝脓肿肝脓肿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做出诊断。

在CT影像上,肝脓肿呈现为低密度区,边缘可见壁结节,周围有压迫性改变。

MRI影像上,肝脓肿呈现为高信号病灶,T2加权图像上高信号更为明显。

4、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慢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常见的病因有慢性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等。

在超声影像上,肝硬化呈现为肝脏回声增强,结构紊乱。

CT和MRI影像上,肝硬化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边缘不规则,同时可见肝内血管形态改变。

5、肝血管疾病肝血管疾病包括肝脏动脉瘤、门静脉高压等。

在CT和MRI影像上,肝脏动脉瘤呈现为局灶性增大的动脉,周围可见包膜。

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内静脉扩张和侧支循环形成。

6、肝脏损伤肝脏损伤可以是创伤性的,也可以是非创伤性的,如药物性肝损伤等。

在CT和MRI影像上,肝脏损伤呈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区或高信号病灶,边缘模糊,可伴有血肿形成。

附件:本文档没有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门静脉高压:也称为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晚期的表现,主要特征是门静脉及其分支的血液压力升高。

肝脏炎症性疾病的CT诊断

肝脏炎症性疾病的CT诊断

肝脏炎症性疾病的CT诊断肝脏炎症性疾病是一组常见的肝脏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常伴有肝脏的炎症反应,导致肝脏细胞损伤和纤维化等严重后果。

CT技术因其非侵入性、检查速度快、成像准确等优点,逐渐成为肝脏炎症性疾病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枚利器。

CT检查技术CT检查采用X线的衍射原理,将X线透视的结果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重构,形成高分辨率、清晰的三维图像。

相比于传统的透视X线检查,CT检查可以检出更小的病变,同时还可以对病变的位置、性质、范围等情况进行精确描述。

在CT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检查床上,通常需要服用口服造影剂或静脉注射造影剂,以增强血管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提高图像的对比度。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身体部位不动,直到拍摄完整组图像。

肝脏炎症性疾病的CT诊断病毒性肝炎的CT诊断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丙型、戊型等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常见于青壮年人群。

CT检查病毒性肝炎患者通常可以发现以下几种表现:1.肝脏体积增大:肝脏体积增大是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CT检查可以测量肝脏体积,确诊肝脏体积是否增大。

2.肝脏密度异常: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密度通常偏低,且容易出现弥散性改变。

3.门脉高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出现门脉高压的症状,CT检查可以观察到门脉及其分支血管直径的变化和肝脏内静脉扩张等表现。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CT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类罕见的肝脏疾病,主要由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常见于青中年女性。

CT检查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通常可以发现以下几种表现:1.肝脏密度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脏密度通常偏高,且容易出现弥散性改变。

2.肝脏大小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脏大小通常不同于正常人的大小,CT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的形态和大小变化。

3.肝内胆管扩张: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常常伴随肝内胆管扩张的症状,CT检查可以观察到肝内胆管和胆管树的扩张情况。

药物性肝病的CT诊断药物性肝病是由滥用药物、长期用药、药物过敏等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罕见于老年人群。

肝脏疾病CT表现

肝脏疾病CT表现

肝血管瘤的CT表现
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肝血管瘤在CT上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 度影,边缘清晰锐利。
延迟期强化
在延迟期扫描时,肝血管瘤可能出现均匀强 化。
增强后边缘强化
在增强扫描时,肝血管瘤边缘可能出现明显 强化。
病灶内钙化
部分肝血管瘤内部可能出现钙化。
脂肪肝的CT表现
肝实质密度降低
肝脏边缘圆钝
详细描述
脂肪肝时,肝脏密度降低,与脾脏相 比密度更低。肝脏/脾脏密度比值降低 ,有助于脂肪肝的诊断。同时,肝脏 轮廓可能显得饱满或圆钝。
THANKS
02
代谢性疾病
如脂肪肝、肝豆状 核变性等。
04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自身免疫性肝炎
03
等。
肿瘤性疾病
如肝癌、肝血管瘤 等。
肝脏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肝区疼痛
肝脏疾病可能导致肝区疼痛,表现为隐痛、胀 痛或刺痛。
黄疸
肝脏疾病可能导致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 染,尿液颜色加深。
消化系统症状
肝脏疾病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腹胀等。
度降低。
肝肿大
肝炎可能导致肝脏体积 增大,边缘可能变得圆
钝。
脾脏增大
肝炎可能伴随脾脏增大 ,这是由于门静脉高压
导致的。
肝硬化的CT表现
肝实质密度不均
肝硬化时,肝实质密度可能不均 匀,部分区域可能出现低密度灶

肝门静脉扩张
肝硬化时,肝门静脉可能扩张, 这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
脾脏增大
肝硬化时,脾脏可能增大,这是 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
肝脏疾病CT表现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 肝内外血管显示清楚。
第12页/共156页
CT平扫 2时48分07秒
第13页/共156页
CT 增强扫描 2时50分27秒
肝动脉期扫描:注药后20—30秒
第14页/共156页
CT 增强扫描 2时51分16秒
静脉期扫描:注药后60秒
第15页/共156页
CT 增强扫描 2时54分56秒
肝实质期扫描
第24页/共156页
• 腹胀
肝硬化-临床
• 消化不良
• 消瘦
• 乏力
• 贫血
• 黄疸
• 低热
• 腹壁静脉怒张
• 肝大
• 脾大
第25页/共156页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脓肿多为单房,少数为多房
第57页/共156页
❖ 临床分期: ❖急性期:局部肝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白细胞
浸润,细胞液化、坏死,形成脓腔。肉芽组织 增生形成脓肿壁。 ❖病变进展:脓肿不断扩大,穿破,形成膈下 脓肿、脓胸、肺脓肿等。
第58页/共156页
CT表现: • 1.平扫 • (1)肝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稍高于水,CT值20-40HU,少数可
原因:吞食绦虫卵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酶作用, 蚴虫脱壳而出,穿入肠壁小静脉,随门静脉到达 肝脏寄生,发育成棘球蚴囊。
第16页/共156页
肝脏异常CT表现
肝脏异常CT表现
• 大小改变 • 形态改变 • 边缘改变 • 密度改变 • 占位性病变 • 肝血管的改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肝血 管瘤
肝血管瘤CT平扫呈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缘较清。
精品课件
肝血 管瘤
腹主 动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精品课件
肝血 管瘤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精品课件
肝血 管瘤
3、继发性改变 ①脾大 ②腹水 ③门脉高压,门脉主干扩张, 侧支血管扩张,扭曲,增 强扫描明显精品课强件 化
肝硬化-- CT表现
精品课件
肝硬化-- CT表现
精品课件
三、原发性肝癌
精品课件
原发性肝癌—分型
肝癌分三型 ①巨块型:直径≥5cm ②结节型:直径<5cm ③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 布全肝
“快进快出/精速品课升件 速降”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转移征象
①门脉内癌栓:受累门脉 扩大,增强后充盈缺损
②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癌栓: 表现为静脉扩大,增强后内有 充盈缺损
精品课件
(3)转移征象 ③淋巴结肿大:肝门区、腹膜 后淋巴结肿大 ④肝内、外胆管扩张:系肿大 淋巴结或位于肝门的癌压迫或 侵犯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
精品课件
肝脓肿--CT表现
(2)增强:脓肿壁环状强 化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谢谢!
学习犹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精品课件
肝脏常见病CT表现
精品课件
一、脂肪肝
精品课件
脂肪肝--病理 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 沉积,又名肝脏脂肪 浸润
精品课件
脂肪肝--CT表现
平扫:肝体积正常或增 大,肝密度弥漫性或局 灶性减低,低于脾脏密 度
精品课件
脂肪肝--CT表现
增强:脂肪肝增强特征与 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持 相对低密度;肝内血管强 化显影特别清楚,走行及 分布正常
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结节或 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
精品课件
原发性肝癌—CT表现
(1)平扫 ①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 则型低密度灶,有分叶, 大小不等,密度不均 ②境界清楚或不清楚 ③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 ④常同时合并有肝硬化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原发性肝癌—CT表现
(2)增强 1、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 常为不均匀强化,高于肝 实质 2、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 降,低于肝实质 3、延迟期扫描病灶呈低密 度
精品课件
脂肪肝—CT平扫
精品课件
脂肪肝—CT增强
精品课件
二、肝硬化
精品课件
肝硬化-- CT表现
1、肝脏大小及形态改变 ① 肝脏体积缩小,各叶比例 失调,常表现为右叶萎缩, 尾叶或/和左叶增大 ②肝表面凹凸不平,呈波浪 状或分叶状 ③肝裂增宽,肝门区扩大
精品课件
肝硬化-- CT表现
2、肝脏密度改变:密度高低 不一
精品课件
四、转移性肝癌
精品课件
转移性肝癌—CT表现
平扫
1、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 低密度灶,大小不等
2、边界清晰或不清晰 3、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4、部分病例可出现钙化,如结肠 粘液癌、胃粘液癌、卵巢癌、骨肉瘤 等的转移灶。
精品课件
转移性肝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表现
增强
(1)病灶边缘强化 (2)病灶均匀强化 (3)出现“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 度坏死区,边缘为高密度强化带,最外层低密 度带为正常肝组织和血窦受压改变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五、肝血管瘤
精品课件
肝血管瘤--CT表现
平扫
1、肝内低密度灶
2、轮廓清楚 3、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 度区
精品课件
五、肝血管瘤CT表现 增强
①动脉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 节状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 变中央推近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 密度
“早出晚归”
平扫:肝内圆形、类圆形水 样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界 清楚锐利,大小不等,数目 不等;
增强:不强化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七、肝脓肿
精品课件
肝脓肿--CT表现
(1)平扫 ①肝内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边缘清楚或不清 楚
②脓肿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的环形带, 称为环征或靶征
③病灶有气体时诊断可肯定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六、肝囊肿
精品课件
肝囊肿--病理
1、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或退行 性病变
2、由胆小管扩张演变而成,囊 壁衬以分泌液体的上皮细胞
3、临床多无症状。
精品课件
肝囊肿—CT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