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园林树木》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园林树木学》教学大纲资料
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64周学时数:4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必修开课(系)院:建筑工程学院一、课程说明1、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主要研究园林树木的系统分类、形态特征、生态学特性、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认识和应用园林树木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风景园林、花木生产与经营等相关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2、同其他课程的关系:园林树木学与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有着密切联系,是园林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等课程的基础,对园林规划设计、绿化施工以及园林树木栽培等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答疑、期末考试等。
在理论教学中,列举各科常见的代表树种,着重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产地分布、繁殖栽培、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方面加以介绍,在实践环节中,通过对校园、公园等各类园林绿地中应用的树木加以实地介绍与观察,利用活立木标本的形象材料,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总结和积累等方面的习惯与能力。
4、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理论课与实验课穿插进行。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使用幻灯片、录像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总论内容略简,可适当补充;各论介绍树种比较多,可根据课时,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取舍。
二、教学时数分配表三、教学大纲内容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和内容,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了解园林树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重点和难点]1、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的概念2、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意义3、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内容提要]1、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2、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意义3、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4、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5、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园林树木学的学习方法[自学指导方案]1、指导学生复习,掌握园林、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等基本概念。
园林树木学教案
园林树木学教案授课对象:园林专业基本教材:卓丽环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参考教材: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教学时数:总的学时:54学时课堂讲授:36 学时实验时数:18 学时教学实习:3天课程性质和任务: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技能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正确识别和鉴定树木种类,能根据园林绿化的综合功能要求,对各类园林绿地的树种进行选择、搭配和布置。
教学目的:1、通过讲授与实验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等基本知识,熟识园林树木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2、为学生以后从事园林设计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1.本课程是应用性专业课,讲授本课程时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课堂讲授与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密切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2.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多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运用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本课程的实验课的具体操作在实习基地完成,并可根据季节和生产条件随时调整授课顺序。
教学重点:1.园林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
2.园林树木种类的识别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课堂讲授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
2. 实验课与园林树木的物候期出现不一致时,会影响到教学目的的实现。
难点的突破办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教学进程、内容以及学时的分配教案一(2学时)教案二(2学时)教案三(2学时)教案四(2学时)教案五(2学时)教案六(2学时)教案七(2学时)教案八(2学时)教案九(2学时)教案十(2学时)教案十一(2学时)教案十二(2学时)教案十三(2学时)教案十四(2学时)教案十五(2学时)教案十六(2学时)教案十七(2学时)教案十八(2学时)。
园林树木授课教案编制
园林树木授课教案编制第一章:园林树木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园林树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态习性。
培养学生对园林树木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园林树木的定义与功能园林树木的分类及特点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及其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树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态习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对园林树木的认识。
1.4 教学资源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园林树木。
视频:播放园林树木的生长过程及应用场景。
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园林树木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园林树木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繁殖与栽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园林树木的繁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培养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栽培技巧,提高园林树木的成活率。
2.2 教学内容园林树木的繁殖方法: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
园林树木的栽培技巧:土壤选择、种植时间、浇水、修剪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树木的繁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实践操作:演示园林树木的栽培技巧,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2.4 教学资源道具:展示不同繁殖方法的实物道具。
示范场地:提供园林树木栽培的示范场地。
2.5 教学评价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对园林树木栽培技巧的掌握。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份园林树木栽培计划,包括树种选择、繁殖方法、栽培技巧等。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修剪与造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园林树木修剪与造型的重要性,提高园林树木的观赏价值。
培养学生掌握园林树木修剪与造型的基本技巧。
3.2 教学内容园林树木修剪与造型的重要性园林树木修剪与造型的基本技巧:修剪时间、修剪方法、造型设计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树木修剪与造型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技巧。
实践操作:演示园林树木修剪与造型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4 教学资源道具:展示园林树木修剪与造型的工具。
示范场地:提供园林树木修剪与造型的示范场地。
3.5 教学评价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对园林树木修剪与造型的掌握。
园林树木授课教案编制
园林树木授课教案编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园林树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识别方法、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园林树木的基本概念:树木的定义、特点、功能。
2. 园林树木的分类:按照形态、习性、用途等方面进行分类。
3. 园林树木的识别:学习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花果特征等。
4. 园林树木的生长习性:了解树木的生长周期、生长速度、影响因素等。
5. 园林树木的生态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温增湿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园林树木的基本概念、分类、识别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园林树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树木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园林、公园等场所,亲身体验树木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作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树木识别、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园林树木的教材或参考书籍。
2. 图片:收集各种园林树木的图片,以便于教学演示和学生识别。
3. 实地考察场地:联系园林、公园等场所,安排实地考察时间。
4.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园林树木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树木识别和生态功能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园林树木的试题,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课时1-2:园林树木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课时3-4:园林树木的识别方法课时5-6:园林树木的生长习性课时7-8:园林树木的生态功能课时9-10:实地考察与实践课时11-12:小组讨论与成果分享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园林树木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园林树木》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课程,是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植物造景设计、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通过园林树木教学,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能够编制简单的分类检索表。
2.掌握园林绿地中常见的100~150种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
3.学会使用植物分类工具书,正确检索和鉴定树种,编制检索表、拼读拉丁学名以及采集植物标本等基本技能和方法。
4.掌握园林观赏、绿化树种调查与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建议本课程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观赏树木的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熟悉观赏树木的作用,掌握常见观赏树木的形态特征、观赏习性、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使学生能根据所学的树种知识分析树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观赏树木物候期记载方法。
2.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园林树种的选择、规划、配植应用等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一系列专业技能,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作贡献。
2.2知识目标2.2.1 了解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2.2 掌握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植物群落知识。
2.3素质目标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4.1.1 教材选用《园林树木识别与应用》,陈秀波,张百川,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4.1.2 参考资料选用《园林树木》,卓丽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园林树木学》,陈有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中国树木志》,郑万钧,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园林树木1000种》,张天麟,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90《陕西树木志》,牛春山,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植物配置与造景》,苏雪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4.2教学建议4.2.1教学条件和环境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条件,使理论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充分利用校园教学实践基地—树木园及园林植物实训室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到各园林绿地中参观考察识别,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应用。
园林树木授课教案编制
园林树木授课教案编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园林树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物学特性;(2)掌握园林树木的栽培养护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3)学会园林树木的观赏评价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增强学生对园林树木产业的认知,提高学生从事园林事业的兴趣;(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园林树木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园林树木的定义及功能;(2)园林树木的分类及特点;(3)常见园林树木的识别。
2. 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1)生长习性及生态习性;(2)生殖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3)适应性与生态适应性。
3. 园林树木的栽培养护技术(1)栽植技术及要点;(2)浇水、施肥、修剪、疏枝等养护管理技术;(3)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4. 园林树木的观赏评价及应用(1)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及评价方法;(2)园林树木的应用类型及实例;(3)园林树木配置及景观设计。
5. 园林树木案例分析(1)国内外优秀园林树木应用案例介绍;(2)分析园林树木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园林树木相关教材及辅导资料;2. 课件:园林树木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课件;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园林树木种植基地、公园等场所;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案例分析。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实验操作中的表现;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测试学生对园林树木知识的掌握程度;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考试成绩,进行全面评价。
园林树木授课教案编制
园林树木授课教案编制第一章:园林树木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园林树木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1.2 教学内容园林树木的概念与特点园林树木的分类及应用园林树木的功能与价值园林树木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树木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等。
实践法: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园林树木,了解其生长状况和管护方法。
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园林树木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观察中的表现及对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的了解。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园林树木的生理生态特性影响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因素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生理生态特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影响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因素。
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影响园林树木生长发育因素的认识。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种植技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种植技术,提高树木成活率。
3.2 教学内容园林树木的种植准备园林树木的挖掘与运输园林树木的栽植技术园林树木的支撑与固定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树木种植技术的基本要点。
实践法:带领学生进行园林树木的种植实践。
3.4 教学评价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种植实践中的表现及对种植技术的掌握。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园林树木种植技术要点的理解。
第四章:园林树木的管理与养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园林树木的管理与养护方法,确保树木健康生长。
4.2 教学内容园林树木的浇水与排水园林树木的修剪与整形园林树木的施肥与病虫害防治园林树木的监测与评估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树木管理与养护方法的基本要点。
实践法:带领学生进行园林树木的管理与养护实践。
4.4 教学评价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管理与养护实践中的表现及对方法的掌握。
园林树木教案
园林树木教案教案标题:园林树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园林树木的种类、特点和功能。
2. 掌握园林树木的基本养护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园林树木的保护意识和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1. 园林树木的种类和特点。
2. 园林树木的基本养护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园林树木的保护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2. 园林树木的图片或样本。
3. 园林树木养护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园林树木的概念,向学生展示一些园林树木的图片或样本。
2. 提问学生对园林树木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园林树木的种类和特点,如乔木、灌木、草本等。
2. 分析园林树木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和功能,如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防风固土等。
三、园林树木的养护方法(20分钟)1. 讲解园林树木的基本养护方法,包括浇水、修剪、施肥等。
2. 演示正确的浇水和修剪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操作实践。
四、园林树木的保护与环境意识培养(1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园林树木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对环境的贡献。
2. 讨论园林树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
3. 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园林树木的保护行动,如参加植树活动、节约用水等。
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园林树木的种类、特点和养护方法。
2. 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积极参与园林树木的保护和环境保护。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园林景观,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的园林树木。
2. 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实际动手种植园林树木,增强对园林树木的实践认识。
教学资源:1. 园林树木的图片或样本。
2. 园林树木养护工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实践报告。
3. 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园林树木知识的掌握程度。
园林树木说课程教案
4
10
八、被子植物亚门
8
16
30
34
3)本课程教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园林树木不仅与植物学及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气象学、土壤营养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密切相关,也与花卉学、观赏树木栽培与养护、观赏植物保护学、园林苗圃学等专业课存在着彼此衔接、交织关系,也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程课的基础。
1、教学理念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企业紧密结合,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园林技术专业的整体目标是为本地区园林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根据《园林树木》课程特点,由教研组编写的《园林树木》实训指导书、《园林树木》习题集和《校园观赏树木名录》等参考资料的针对性、适用性更强,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园林树木》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训指导书与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内容接轨、与生产季节相吻合。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扩充学习相关知识和新进展,效果明显。
2)实物教学
利用植物的枝条、叶片等,进行树木的鉴别特征介绍。
3)现场教学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植物资源,进行现场树种识别、树木的整体形貌观察及植物配置和应用情况调查,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滨海新区优越的区位环境为树木学的教学提供了现场教学和实习实训的理想场所。
随机抽10种全部能分科分属,正确描述形态特征
8-9种能正确分科分属,正Fra bibliotek描述形态特征6-7种分科分属,能正确描述形态特征
园林树木学课程设计
园林树木学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园林树木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树木的分类、生长习性、栽培与管理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园林树木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为今后的园林设计、管理与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2. 授课内容2.1 园林树木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树木的基本概念,包括树木的外形特征、组成部分、生理结构等内容。
2.2 树木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树木进行分类,介绍各类树木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3 树木的生长习性介绍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树木的生长方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吸收等内容。
2.4 树木的繁殖和培育介绍树木的繁殖方式和培育方法,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播种和扦插等内容。
2.5 树木的管理介绍树木的管理方法,包括栽植前的基础工作、树木的生长环境管理、树木的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3. 学习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学生需认真听讲,结合教材和实验室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4. 实践教学本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 树木分类实验通过观察树木外形、组成部分等特征,对树木进行分类,加深学生对树木分类的理解。
4.2 树木繁殖实验对不同的树木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让学生亲自完成树木的培育过程,加深其对树木的了解。
4.3 树木管理实践在校内的园林中,对园内的树木进行管理,并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掌握实际的树木管理技术。
5.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5.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综合评定。
5.2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查,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的园林树木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6. 参考教材6.1 园林树木学罗马,吕瑞惠等6.2 园林植物分类学Simpson, Michael G.6.3 园林树木繁殖学阎培渝7. 参考链接无8. 联系方式教师:张XX邮箱:************.cn电话:XXX-XXXX-XXXX。
园林树林学教案5篇
园林树林学教案5篇第一篇:园林树林学教案园林树林学教案绪论一、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的定义1、园林树木——凡适合于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园林树木。
2、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和应用等方面系统研究的学科统称为园林树木学。
本教材包括绪论、总论和各论三部分。
二、学习园林树木学的目的和任务总的来说:学会应用园林树木来建设园林的能力,并能使其较长时期和充分地发挥其园林功能。
从客观来讲,园林绿化工作的主体是园林植物,其中又以园林树木所占比重最大。
从园林建设的趋势来讲,必定是以植物造园(景)为主流。
因此,学好园林树木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绿化施工、以及园林的养护管理等实践工作是有巨大意义的。
三、园林树木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1学习方法:园林树木种类多,地域差异大,形态各异,学习难度较大,可采取下列方法:①多看实物多看花、果、叶、枝、干、树形、生长的环境、搭配的树种,便于记忆②多解剖、多鉴定经过解剖知道其特征、构造,不易忘记。
还因我们讲的树种有限,有许多讲不到,所以应会鉴定。
③善于总结如春季花灌木有哪些树种;秋季观果的树种有哪些;春色叶树种有哪些;秋色叶树种有哪些;彩色叶乔、灌木;常绿阔叶树;名优新产品不断出现,及时了解2.学习要求:认识一定数量的树种,至少150种如:白皮松松科松属 Pinus bungeana 分布北方,主要是陕西、山西;习性阳性树种;繁殖种子繁殖;园林用途观赏树皮、常绿孤植、列植,在宫廷、寺院、名园、墓地。
掌握鉴定树种技术通过学习后能将不知道的树种,从花、果、叶、枝、干的生长方式、形状颜色等情况根据参考书检索判断,确定科、属、种。
上课记笔记、记要点、实习作记录,完成实习、实验报告。
3.学习方法:由于园林树木种类多、地域性差异大、生态习性各有不同,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
特点----直观、记忆性东西多,多实践。
四、祖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种质资源我国被西方人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树木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各国园林界、植物学界对之评价很高,视为世界园林植物重要发祥地之一。
园林树木课程标准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1 -《园林树木》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园林树木》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物学习性、生态学习性、地理分布和园林用途,为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及以后的园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以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及实践教学共同进行。
讲授中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有重点阐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树木识别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园林树木的物候观察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工作及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通过树木的学习,要求在获得植物分类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主要科属的特征、特性、分布和利用价值,了解树木分类的基本方法,学会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四个气候带,西半部有青藏高原隆起,全国地形非常复杂,树种资源及为丰富。
为了适应我国树种分布地域性广的特点,所编树种从全国着眼,以乔木为主,灌木和藤本中具有明显园林价值者列入。
本课程在实际教学时间内要讲授树种的数量通常在100~150种左右。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2 -1.以“工种(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园林树木》是一门季节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繁琐、难记,易忘等特点,为此我们在园林树木教学中主要设计理念为是改革以“学科”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建立以“工种技能要求”为标准的课程体系,把所有知识整合梳理,按项目要求,分解成各项工作任务,与生产过程组织起来,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规律,有利于培养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技能型复合人才。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将理论与实操对应起来,使理论真正起到指导实操的作用。
《园林树木》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课程总体目标:掌握园林树木的基本知识,熟悉上海地区常用园林树种,具备识别鉴定树种的基本技能,具备正确应用园林树木的综合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园林植物养护栽培、园林设计、园林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一)素质目标1、热爱园林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保护生态的专业意识。
2、具有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
3、具有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善于沟通的职业素质。
(二)知识目标1、掌握树木茎、叶、花、果等形态术语。
2、掌握树木分类、习性、观赏性、应用配置等基本知识。
3、了解裸子树种、观花树种、色叶树种、观果树种、藤本树种等各类树木在园林中的作用、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掌握常见树种的形态特点和重要习性。
4、掌握树木系统分类的基本知识。
5、掌握裸子植物树种的特点与分类,掌握重点科的关键形态特征与分类依据。
6、掌握被子植物的特点与分类,掌握重点科的关键形态特征与分类依据。
7、掌握园林树木应用调查的方法。
(三)能力目标1、掌握识别、鉴定树木的基本方法。
2、学会制作树木腊叶标本与数字标本。
3、熟练识别上海地区常用园林树木150种以上。
4、学会正确合理选择、配置园林树木。
5、正确区分、调查、分析各类树种的园林应用方式、景观效果等。
6、学会园林绿地树种应用调查的方法,能撰写调查报告。
7、具备搜集、整理、归纳、分析参考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7、初步具备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以“树木识别”和“树木应用”两个能力核心目标,将教学内容整合为8个项目、13个工作任务。
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条件见下表。
项目一:园林树木识别与应用基础学时数: 14学时项目二:裸子植物树种的识别与应用学时数: 4学时项目三:观花树种的识别与应用学时数: 20学时项目四:色叶树种的识别与应用学时数: 8学时项目五:观果树种的识别与应用学时数: 4学时项目六:藤本树种的识别与应用学时数: 4学时项目七:园林树木的系统分类学时数: 8学时项目八:园林树木应用调查学时数: 8学时三、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实训》-课程标准 (2)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园林树木栽培学实训》课程标准一、学时数和适用专业学时数:24适用专业:园艺技术专业(三年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三年高职)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园林树木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是基于种苗工、花卉工、绿化工等具体的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教学标准,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开展工学结合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任务:掌握园林树木栽培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具备指导和组织园林树木栽培的施工能力,达到高级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熟练掌握《园林树木栽培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园林技术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园林行业企业园林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敏锐的观察与思维能力,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养成严谨务实、吃苦耐劳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课程结业后,学生能胜任种苗工、花卉工、绿化工等岗位的工作。
三、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前导课程:植物生长与环境、园林树木、花卉学等。
后续课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配置、园林建筑设计等。
四、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生态环境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2.掌握园林树木繁殖育苗技术、园林树木的栽植、培育、养护的方法。
3.掌握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规划与选择等内容,学会园林树木整形修剪技术,使同学们理解园林树木栽培的基础原理,了解园林树木栽培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掌握园林树木栽培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具备指导、组织园林树木栽培及施工的能力,达到高级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五、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在统筹选取教学内容上,始终围绕课程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设置及要求来进行,突出每一模块的应用性,而不是学术上的理论性。
园林树木授课教案编制
园林树木授课教案编制第一章:园林树木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园林树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种植技术和养护管理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园林树木的审美意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园林树木的定义及分类2. 园林树木的作用3. 园林树木的种植技术4. 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方法5. 园林树木的审美价值及保护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园林树木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园林树木的种植和养护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园林树木的保护和审美价值。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园林树木的图片、案例资料。
2. 准备园林树木种植和养护的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园林树木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园林树木的分类、作用、种植技术和养护管理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园林树木的种植和养护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园林树木的保护和审美价值。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园林树木种植技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
2. 培养学生具备园林树木种植的基本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园林树木种植前的准备工作2. 园林树木的种植方法3. 园林树木的种植技术要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园林树木种植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2. 演示法:展示园林树木种植的操作过程。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种植技术。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园林树木种植的工具和材料。
2. 准备园林树木种植的操作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园林树木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种植方法和要点。
3. 演示:展示园林树木种植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园林树木种植技术。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2.《园林树木》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园林树木》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园林树木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内容广泛,它系统研究植物学分类方法、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基本要点;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主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及主要的园林用途;学会综合运用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根据环境和景观要求,正确选择园林树木,做出合理的配植;了解园林树木规划的原则和树种调查的方法。
本课程通过“以岗位工作任务驱动、生产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从事园林树木的生产应用、园林绿化施工、园林绿化养护及园林树木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在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应承担的职业能力培养任务具体有:1、专业能力理解植物学分类方法、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基本要点;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主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及主要的园林用途;学会综合运用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根据环境和景观要求,正确选择园林树木,做出合理的配植;了解园林树木规划的原则和树种调查的方法;园林树木周年繁殖生产及移植操作;根据园林树木生态习性调控环境条件;园林树木种子播种及播后管理、分株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移植、整形修剪技术;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及化学除草等养护管理工作;树木的质量评价、检疫与消毒、包装和运输、贮藏等工作;园林树木的业务;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获取信息与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三)教学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熟练理解和掌握植物学分类方法、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基本要点;熟练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主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及主要的园林用途;学会综合运用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根据环境和景观要求,正确选择园林树木,做出合理的配植;熟练了解园林树木规划的原则和树种调查的方法;熟练园林树木周年繁殖生产及移植操作;熟练根据园林树木生态习性调控环境条件;熟练园林树木种子播种及播后管理、分株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移植、整形修剪技术;熟练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及化学除草等养护管理工作、树木的质量评价、检疫与消毒、包装和运输、贮藏等工作、园林树木的业务、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使之成为园林树木企业生产、管理的高技能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树木》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园林树木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内容广泛,它系统研究植物学分类方法、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基本要点;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主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及主要的园林用途;学会综合运用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根据环境和景观要求,正确选择园林树木,做出合理的配植;了解园林树木规划的原则和树种调查的方法。
本课程通过“以岗位工作任务驱动、生产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从事园林树木的生产应用、园林绿化施工、园林绿化养护及园林树木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在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应承担的职业能力培养任务具体有:1、专业能力理解植物学分类方法、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基本要点;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主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及主要的园林用途;学会综合运用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根据环境和景观要求,正确选择园林树木,做出合理的配植;了解园林树木规划的原则和树种调查的方法;园林树木周年繁殖生产及移植操作;根据园林树木生态习性调控环境条件;园林树木种子播种及播后管理、分株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移植、整形修剪技术;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及化学除草等养护管理工作;树木的质量评价、检疫与消毒、包装和运输、贮藏等工作;园林树木的业务;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获取信息与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三)教学目标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熟练理解和掌握植物学分类方法、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基本要点;熟练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主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及主要的园林用途;学会综合运用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根据环境和景观要求,正确选择园林树木,做出合理的配植;熟练了解园林树木规划的原则和树种调查的方法;熟练园林树木周年繁殖生产及移植操作;熟练根据园林树木生态习性调控环境条件;熟练园林树木种子播种及播后管理、分株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移植、整形修剪技术;熟练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及化学除草等养护管理工作、树木的质量评价、检疫与消毒、包装和运输、贮藏等工作、园林树木的业务、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使之成为园林树木企业生产、管理的高技能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认识和应用园林树木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从而达到高级园艺工、高级园林绿化工、高级园林养护工等职业资格相关要求,为园林苗木产业化生产、经营和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配植及应用等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按照园林树木的生产管理全过程进行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具备再学习的工作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具体目标为:1、职业技能目标熟练理解和掌握植物学分类方法、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基本要点;熟练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主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及主要的园林用途;学会综合运用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根据环境和景观要求,正确选择园林树木,做出合理的配植;熟练了解园林树木规划的原则和树种调查的方法;熟练园林树木周年繁殖生产及移植操作;熟练根据园林树木生态习性调控环境条件;熟练园林树木种子播种及播后管理、分株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移植、整形修剪技术;熟练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及化学除草等养护管理工作、树木的质量评价、检疫与消毒、包装和运输、贮藏等工作、园林树木的业务、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使之成为园林树木企业生产、管理的高技能型人才。
2、职业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团队合作能力;能吃苦耐劳和克服生产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3、职业拓展目标能够学会举一反三,归纳总结,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园林树木生产和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等实际经验。
(四)教学内容(五)实施建议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任务驱动、产教合一”教学模式,以及本课程的特点,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在进行园林树木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重点培养岗位职业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指导他们利用图书馆、电子网络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在保证总体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补充进去,既让学生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又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直观教学根据园林树木直观性较强的特点,课程组老师采用电子课件、现场参观、电化教学等,实现全程多媒体教学。
购买与当前园林绿化树木生产与应用密切相关的电教片,定期给学生观看。
运用大量的多媒体图像资料,使学生看到各种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繁殖和栽培方法以及园林应用的实际效果等,增强课程教学的直观性,丰富和活跃了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场教学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园林树木生产、生活实际和园林绿化相结合。
根据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生产实际应用,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参与到园林树木生产应用过程中,掌握园林树木种类识别、园林树木生产设施、园林树木繁殖技术等,结束后由教师总结学生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动手,边讲解边示范,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成立园林树木绿化课外兴趣小组,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观校外园林树木实训基地,使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
——互动教学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习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为了提高讨论效果,督促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往往作为思考题提前布置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围绕该课题进行开放式讨论。
如在校园绿化养护中出现园林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或死亡、园林树木选择与配置不当时,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增长知识。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根据园林树木直观性较强的特点,课程组老师对教学全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将园林树木图片、园林绿化设施、园林树木生产过程及绿化树木应用形式及方法等表现得直观而生动,丰富了课堂内容,扩展了教室的空间,节省了大量时间,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传统教学方式。
——现场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发挥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在现场讲授课堂内容,力求屏弃空洞、呆板、说教式的教学,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结合校园绿化,智能温室绿化苗木生产等生产管理任务等开展教学。
要求学生直接参与科研课题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互动式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职业习惯养成、组织与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注重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
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阐述见解、归纳中心内容、设计作业题等活动。
每个学生为了很好的展现自我,在心理调整、知识综合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准备。
尽管在起始阶段水平不高,但学生得到的收获却是高水平的教师也很难办到的。
这种学生和老师角色互换的活动,有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还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并建立了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良好关系。
——生产实习与顶岗实习结合二年级阶段性生产实习和第五学期中后期、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加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提前融入职业角色。
真正增强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六)教学安排(七)课程考核在考核方法上从一张考卷定成绩,到考核方法的多样化。
既注意学生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又注重学生的的掌握。
除理论考试按要求统一规范命题、进行考试外,还采用现场绿化树木识别、现场技能操作、生产的结果等多样化的技能考核形式。
使学生不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方法的训练。
1、理论考核内容与方法理论知识考核包括平时考核(作业、提问等)和期末闭卷考试方式。
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的基本要点;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见园林树木的主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及主要的园林用途;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植原则和方法,园林树木绿化繁殖栽培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应用能力的掌握,同时也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考核内容与方法实践考核包括实践项目考核、平时考核和实践结果三部分组成。
实践口试和实践操作考核可同步进行,要求安排在课程理论考试前1周完成。
(1)实践项目考核根据现场操作质量按照评分标准评定。
(2)平时考核根据现场操作情况、实习纪律和实习态度、实习报告(作业)等综合评定。
(3)实践结果考核由专业教师对实践结果进行评定。
3、成绩评定标准4、考核评分(每项考核均以百分计)优秀(90分以上):理论知识扎实,操作熟练、规范,实践结果良好;良好(80-89分):理论知识扎实,操作熟练、基本规范,实践结果较好;一般(70-79分):理论知识较扎实,操作较熟练,动作较规范,实践结果一般;及格(60-69分):理论知识基本掌握,操作基本正确,不太熟练,实践结果一般;不及格(60分以下):理论知识不扎实,操作不熟练,实践结果较差。
(八)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1)通过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见课程教学效果反馈表)。
(2)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测评,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见学生评教反馈表)。
(3)通过对互动环节中学生提问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成效和自评情况。
课程教学效果反馈表学生评教反馈表2、教师评价(1)通过教研室和系部同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全面了解教师教学情况(见教师同行评教反馈表)。
(2)通过随机抽取学生提问和技能操作检验,点评和了解学生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