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季学期青岛版六三学制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图形的能力,以及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命名,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特征,如边的数量、角的大小等。
3. 平面图形的组合和分解,以及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分类和特征,以及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对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理解图形的边和角的概念,以及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平面图形。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共同探索和学习平面图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如交通标志、建筑图案等,引起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
4. 活动二: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平面图形,如拼图、找不同等。
5. 活动三: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索和学习平面图形的分类和特征,以及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精神。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学生的成绩。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第四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单元重点: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单元难点: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
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以真实的照片呈现了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塑料球,饮料桶等实物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的情境。
通过小朋友的对话,提出了“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这一问题,引入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在认识过程中,先把一个小朋友摆“火车”用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初步抽象出标准的几何形体让学生认识,在学生有了初步表象的情况下,让学生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清这几种形体,初步记住它们的样子。
“自主练习”中“连一连”、“圈一圈”等动手活动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通用6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教学重点: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1、积木各小组一套;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
”(积木)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
挑好的请举手?(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
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8页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7~91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拼搭、分类,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在拼、搭、摸、滚、说等活动中,掌握每种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每种图形的特征,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知道每种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实物。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学具模型。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拼一拼、搭一搭,初步感知每种图形的不同1、欣赏作品,激发兴趣导语:同学们,你们搭过积木吗?你们用积木搭过什么作品?今天老师这儿有一些用特殊的积木搭的作品,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拼搭的作品,一起欣赏。
)你们想不想也用面前的这些物体来拼一拼,搭一搭?2、学生拼搭作品在拼搭之前请同学们先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拼搭什么,再动手拼搭,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并给它取个名字,看一看在拼搭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或发现什么问题,拼搭完要马上坐好,比比哪个小组拼搭的又快又好,比比谁的手儿巧。
(板书课题:谁的手儿巧)听清要求了吗?请同学们开始吧!(学生交流、拼搭)3、小组展示作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噢,都想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我们先从一组开始吧,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搭的是什么?(学生分组介绍)4、学生评价作品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那你们最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为什么?(学生评价)5、说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简直就是小设计师。
老师想采访一下我们的小设计师,在拼搭作品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或发现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从搭积木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形状的不同。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一年级《认识图形》。
本节课是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比较熟悉,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创设了小朋友们欣赏“牧童骑牛”的纸贴画情景,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习兴趣。
情境图中用到的图形有的是学生已经认识的,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有的学生并不熟悉,如平行四边形,所以他们迫切的希望认识所有的图形。
此时,我鼓励学生分组自主动手探究新知,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玩中初步建立了各种图形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认识图形的名字,初步感知图形特点;二是感知“面来自体”。
教学第一部分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按照形状将图形分类。
这一分类活动的参与,学生不仅直观地认识了图形,而且获得了观察与操作、分类与整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部分的学习,主要设计了从学具中找图形、借助学具描图形、从生活中找图形三个数学活动,以学生的角度,从土体入手,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研究面,从而建立了形的概念。
同时,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藏骑来的图形,充分调动学生眼、手、口等感官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从而掌握了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三、实践操作,积累经验本环节鼓励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在小组里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图形,然后组织学生欣赏,在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
四、总结全课,拓展实践。
组织学生回忆、交流。
系统回顾小结,能引起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兴趣。
【教学实录】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绘画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想一想,这些图画都是怎样制作的?(对,他们都是用各种图形拼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二、新课: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副非常有趣的“牧童骑牛图”,它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都认识上面的哪些图形(生到前面指图)师:大家认识这么多图形呀!可是,怎么看起来有点乱,你能不能想办法把它们分分类?(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你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分的时候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分类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看?生:我们组是按颜色分的。
把相同颜色的放一块。
生:我们组是按形状分的。
师:你们能不能说说为什们这样分/生:(走到前面指着)因为长长的和长长的是一类,方方正正的是一类,尖尖的是一类,圆圆的是一类,这个单独放在一类。
0师:其他小组也是这样分的吗?生:是。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类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我们怎样记住它?生: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生:它们的边都是平平的。
生:他们的四个边都不一样长。
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
师:真会观察,它们是长长的,因此我们给他起名叫长方形。
(板书:长方形)师;你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个长方形呢?师:再来看看这类图形,它们又有什么特点?生:它和长方形一样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这些图形看起来怎么样?生:方方正正的。
师:怪不得我们叫他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你能不能也用手比划比划?师:所以像这样长长的就叫长方形,方方正正的就叫正方形。
师;你能不能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呢/生;长方形的四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一样的。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将这些图形分为一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呢?生:因为它们都是圆形的。
师;所以它的名字就叫圆。
(生齐声说名字)(板书:圆)我们能不能也用手比划比划他的样子?师;它跟我们前面认识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他的边是圆弧的,而不是像正方形那样直直的。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时间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辨认和区分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2.初步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自主分类归纳图形特点。
教学准备
PPT,微课视频,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
师提要求: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播放微课视频)
五、课外拓展,培养兴趣
请同学们回家用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建造一栋美丽的建筑吧。
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
立体图形
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导学案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图形的认识
4 图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10--116页,右上角板块图形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教学提示借助实物,在说一说、分一分、捏一捏等活动中进一步从感性上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特征。
右上角板块主要是“立体图形”等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1)通过“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引导学生对这学期所认识图形进行回顾。
(2)在情境图中寻找所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等图形,如:雪人的头的形状是球体……(3)列举生活中的圆柱、球、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图形,将图形拓展到生活中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也可以利用情境图中的人数资源再次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强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感性特征的认识,能准确的分辨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感知图形的特征,正确分辨各种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准确的分辨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教学难点:能准确分辩出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形状的各种实物,补充练习。
学生准备: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复习立体图形1、大家还记得这个学期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吗?学生说,教师板书立体图形的名称你能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在你心目中个字是什么样子吗?学生描述。
说明:不要求学生用较准确的数学名词来描述,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认识就好。
教师贴出四个立体图形的结构图。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不管说的是否深刻是否正确,教师除了加以引导,使其清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外,更要注意对学生收获的肯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91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1、经历对实物的辨别过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在观察和触摸活动中,感知平面和曲面,初步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初步体验空间感。
3、在动手操作和共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搭积木游戏1、学生分组搭积木。
2、你在搭积木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3、出示课题:认识图形4、请个别能力强的同学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5、为什么这样分?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摸一摸。
6、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7、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二、猜一猜1、认识了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你猜一猜哪一种物体滚得最快?2、学生大胆猜测。
3、做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猜测结果。
4、为什么球滚得最快?(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三、游戏:你说我摸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说形状,一个同学按要求从袋子中摸出物体。
四、评价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讨论交流的习惯。
勇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自主练习第1题:连一连。
1、学生独力做。
2、说说想法。
3、举生活中的例子。
第2题:我说你摸。
学生分组,可多次玩。
第4题:找一找。
分类练习。
巩固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的认识。
第7题:摆一摆,数一数。
1、想一想。
2、用学具摆一摆。
3、交流。
我学会了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
下面,我从说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首先,说教材,《认识图形》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共分两课时来进行教学,《认识图形》是这一单元的第2课时,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015年秋季学期青岛版六三学制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单元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只安排了1个信息窗。
信息窗呈现的是“拍手游戏”的情境,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游戏过程。
借助学生熟悉的“拍手游戏”的画面,引起学生对“上下”、“左右”的回顾,进而提出问题“哪边是左,哪边是右”引发对“左右”方位的讨论和辨认。
在“自主练习”中,通过“指鼻子”等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对“方位”的认知。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认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学会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2、经历用上下、前后、左右辨认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方位感。
3、在现实、有趣的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的直观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教学内容里的“上下、前后、左右”这3个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3个方向,所以本单元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基础。
生活中经常需要对物体的相对位置做出描述,如学生排队时,排在某位同学的左右等,所以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
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用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辨认“左右”。
因为“上下”、“前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容易界定,所以“左右”的辨认就成为重点。
教学难点是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如说清“xx在xx的左面”、“xx的右面是xx”等等,描述时要说清参照物,这对于刚刚能辨认自身左右的学生来说不容易,同时这也是后面认识“东西南北”等方位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措施】:1、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
注意引导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逐步巩固。
4、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
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对实物的辨别过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在家里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过搭积木的游戏。
屏幕显示:小朋友搭积木图。
同学们想不想搭积木?现在,我们也准备了一些积木,同学们想搭什么就搭什么,看你还能发现什么,看谁发现的多!
二、自主探索:
(一)拼一拼,搭一搭。
(学生小组间可合作进行操作活动,然后汇报拼搭出的形状,并说明自己的发现)
小组活动时同时放音乐,增强氛围,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进行汇报。
生:旅馆、幼儿园、别墅……
师:你们搭的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
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生: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师:你们在搭积木的时候,是不是发现有些积木特别爱滚动?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
生:球、圆柱。
师:从积木中找出形状不规则的积木,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点学生找。
我们一块研究剩下的积木。
据你搭建积木过程中的观察分分类。
(二)分一分。
学生分组分类,教师指导。
指名学生分类,投影显示。
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原因。
学生甲:长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角很尖,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学生乙: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角很尖,它们是正正方方的。
学生丙:球的形状象个皮球,面是曲的。
学生丁:圆柱的形状像个筒,它的两头是圆的,它上下一样粗,它的中间圆的,
很光滑,像个柱子。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四种形状的物体。
”
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三)拓展应用。
学生拿出学具盒放到面前,打开。
教师:里面有没有这四种形状的物体?有圆柱吗、球、长方体、正方体吗?
让学生数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面前。
师:用8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长方体。
看谁搭的好?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
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对于学生的摆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师:用8个小正方体,能摆一个更大的正方体吗?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
要求学生把学具收拾好。
师:这四种形状物体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屏幕出示。
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些形状的朋友吗?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有这些形状的朋友。
可见,认识物体的作用可真不小!”
(四)课间休息
1、“老师说四种物体的形状,你来想他们的模样。
”同时放音乐。
2、教师说名称,让学生从桌子上摸出这些物体,举给老师看。
3、请学生在封闭的口袋里摸,并说出它的名字。
4、小组之间进行摸物体游戏。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师生共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