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中国最早年画在那里
年画知识点
年画知识点
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通常用来描绘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
以下是年画的一些知识点:
1、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唐朝。
它的发展和流传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尤以山东、河北、陕西等地最为典型。
2、年画通常采用彩色水墨绘画,色彩鲜艳,图案简洁明快。
它以红色为主调,寓意吉祥、喜庆、祝福。
3、年画的题材多种多样,包括神仙、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故事、家庭生活等。
例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等,都是经典的年画题材。
4、年画的绘制技巧丰富多样,常用的有素描、水墨和丙烯等。
其中,木刻年画是年画的主要形式,它通过雕刻木版来制作印刷版,使年画可以大量生产和流通。
5、年画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是春节时期的重要装饰物,被用来贴在门上和墙上,以祈求喜庆、平安和健康。
年画也成为人们传递祝福和爱的方式。
6、现代年画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例如,在绘制题材上加入当代的科技元素,融入新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等。
7、年画的艺术价值受到了普遍认可,被中国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国内外展览和活动中广泛展示和推广。
年画也成为中国文化与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和情感表达。
年画的知识点
年画的知识点
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
以下是关于年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起源与发展:年画起源于明代,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到了清末民初时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题材。
年画通常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人物、动植物、民俗风情等为题材,以祈福、辟邪、庆祝农历新年等为主题。
2. 特点:年画的特点是构图丰富、色彩鲜艳、线条简练,形象生动、夸张,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
年画的制作多采用木版水印的方式,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木版印刷技艺。
3. 题材:年画的题材广泛,既有反映农耕生活的农民年画,也有宗教神话的庙会年画,还有以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为题材的文人年画。
4. 艺术流派:年画有多个地区和流派,其中以天津杨柳青年画、宜兴年画、扬州年画和山东寿光年画等最为著名。
5. 社会功能:年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社会功能。
年画在中国农村地区是春节期间的重要装饰品,可以用于祈福、驱邪、祭祀等活动。
年画也被用于向外界展示中国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民族和文化意义。
总结起来,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题材、独特的风格和印刷技艺,是中国民间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超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彩陶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者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岩画:岩画是古代描绘或者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3.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4.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壁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5.“迁想妙得”:“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迁想”的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6.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
少年时以其天才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闻名,并为上层人士所器重。
他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家,他在绘画及文学方面艺术方面才华横溢。
有绘画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在艺术上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传神写照”7.张僧繇:江苏人,生于南齐时期,主要艺术活动在整个梁代。
他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8.“畅神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畅神说”,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畅神说”使中国画“以神写照”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
9.“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既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10.《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
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者、纵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笔墨简练、形象生动而逼真,体现出深厚朴实的艺术风格。
年画
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
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年画的艺
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
表现在制作上。
*
14
山东潍坊杨家埠
*
15
山东潍坊杨家埠 杨家埠年画始于明代中后期,雍乾年间已有不 少画店。同治时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画店遂达 百家之多,进入极盛时期,形成自我风貌。 特点: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 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
23
印 印刷木版年画的印刷有
裁纸、调色、对版、刷
刷 印几个工序。
*
24
裁纸 将纸裁成印画所需要的相应尺寸
调色 按画面要求,调制出印刷年画所 需要的颜色
对版 依三点定面原理按照线版的位置, 用手摸版,对好线版 刷印 套色印刷时,色块的多少与印刷 顺序成反比。
*
25
装裱工序有洗面筋、做
面粉、开水冲浆糊、托
6
年画的发展
明代
明代后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与需求、 版画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年画得到了 进一步的推进。明代后期已陆续出现
的印绘年画的作坊。
清代
木板年画则深入到农 村、城镇的每个角落。
*
7
年画的主要产地
河南开封 朱仙镇
山东潍坊 杨家埠
江苏 桃花坞
天津 杨柳青
*
8
年画的流派
• 朱仙镇木版年画 • 桃花坞木版年画 • 天津杨柳青年画 • 山东潍坊杨家埠 • 四川锦竹年画
*
9
朱仙镇木版年画
*
10
朱仙镇木版年画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堪称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它具有 用色讲究、色泽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 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等特征,以传统技 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 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论中国民间年画的传承发展
论中国民间年画的传承发展中国民间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描绘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节庆的祝福。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民间年画已经成为人们迎接新年的重要表达方式,成为一种寄托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媒介。
民间年画起源于宋朝,清代逐渐发展壮大。
中国民间年画最早起源于寺庙的壁画,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流行于民间的年画形式。
民间年画一般采用绢、纸等作为画面材料,使用水墨、颜料等进行绘制。
主题多样,包括神话、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等等,形式多样化,既有大幅的立体画,也有配有吉祥文言的剪纸。
无论是图案还是颜色都富有鲜明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寓意性。
民间年画的传承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农村地区,民间年画一直是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历新年到来之际,人们会用彩纸贴在门窗上,做成彩色画卷,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在一些地方依然非常盛行。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传统习俗逐渐减少,民间年画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文化界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民间年画得到了一定的扶持和关注。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涉及到了民间年画的保护和传承,使得民间年画逐渐走出农村地区,进入到城市的文化交流活动中。
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也开始对民间年画进行创新和发展,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使得民间年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中国民间年画的传承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通过政府的扶持和保护,民间年画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一方面,通过革新和创新,民间年画已经走出传统的框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这种传承和发展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民间年画的传承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让中国民间年画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独特和丰富的魅力。
木版年画发源地
木版年画发源地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河南开封朱仙镇。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木版年画起源于汉代,到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鼎盛阶段。
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
木版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
2011年11月,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启动。
年画的风格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总的说来,有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杨柳青年画;有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的山东潍坊和河北武强年画;有造型生动活泼、色彩对比强烈,充满生活气息的梁平年画有以细腻工整的桃花坞年画;有古朴稚拙的河南朱仙镇年画,它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年画;还有大写意风韵的色彩浓艳的四川绵竹年画;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福建漳州年画和广东佛山年画,它们多以红黑色打底,神佛类画丰富多样。
这些年画丰富了中国年画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使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朱仙镇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位于开封南15公里处,南邻尉氏,西接中牟,北连古都开封,总面积70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朱仙镇辖15个行政村(估衣街村、老饭店村、北辛庄村、木鱼寺村、小店王村、贾寨村、黄岗村、何寨村、韩岗村、腰甫村、老谭寨村、徐寨村、西街村、河东村、仰韶新村),总人口达3.79万人,有汉族、回族等7个民族。
朱仙镇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西瓜,其中畜牧业发达,是豫东地区牛羊肉深加工和水产鱼苗繁育基地,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亿元,工业总产值2.526亿元,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同为全国"四大名镇"。
年画里的记忆:山东年画的文化意蕴
年画里的记忆:山东年画的文化意蕴【摘要】山东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其特点在于用色浓烈、线条简练,寓意丰富。
山东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显赫,被誉为"中国年画之乡"。
历史沿革上,山东年画起源于农民文化,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形式。
其艺术特色在于形式古朴、内容丰富,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文化内涵则体现在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
年画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巨大,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山东年画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困境。
保护与创新成为珍贵的课题。
山东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其传承发展需在保护与创新上加强措施。
【关键词】山东年画,文化意蕴,传统文化,历史沿革,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当地民众生活,传承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创新。
1. 引言1.1 年画的起源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
据记载,最早的年画起源于唐代,当时人们将帝王的画像贴在家中,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画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成为民众欢度新春的重要表达方式。
在宋代,年画逐渐流传到山东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山东年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山东年画以线条简洁、色彩明快、形象生动而著称,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传承着古代的祭祀仪式和信仰观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动展现。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传统年画面临着失传和衰落的困境。
加强对年画的保护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能让年画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
1.2 山东年画的特点山东年画作为中国传统年画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
山东年画在题材上以民俗传统为主,多描绘民间生活、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
中国四大年画生产地
制作杨柳青年画,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 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 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 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 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由于彩绘艺人的表 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 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 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 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 容丰富。杨家埠木版年画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 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 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 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 最后修版装裱而成。
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 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 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 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 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 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 颗明珠。 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 尚,以祈求人寿年丰、招财进宝、镇邪除妖。后来北宋没 落、灭亡,开封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到了明 代,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明 朝末年洪水泛滥,开封被淹没,百业俱废,朱仙镇便成了 木版年画的中心。明、清时期,朱仙镇就有300多家木版年 画作坊,至清末有七十多家,其中以“万通”、"天兴德"、 "德胜昌"、"天义德"较为有名。其作品畅销各地,于是开 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
中国年画四大产地
中国年画四大产地1.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国木版年画兴盛于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随后传播或影响到全国其他地区。
历史的原因使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被视为中国木版年画发展的“鼻祖”。
北宋年间的汴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在这一时期,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使供不应求的笔绘年画转向刻印年画,并且官办与民办作坊齐开,使开封木版年画的印刷及销售盛况空前,很快影响到全国。
开封木版年画的内容多反映中原传统民俗文化,艺术风格体现了京都官雅文化与市井文化并存的较精细的主流风格。
公元11世纪以后,中原大地经历了长期的民族纷争、战乱和自然灾害,到明朝初年,开封所处的中原地区被毁坏得满目疮痍,人民大量迁徙,城镇极度衰落,中原文化主流失去了北宋时期较为精致的官雅和市井文化风格,而形成一种粗犷甚至比较粗糙的带有乡土味的文化传统与风格。
这一时期的开封年画线条粗犷,形象夸张,头大身小,幽默稚拙,构图饱满,左右对称,色彩鲜艳厚重,乡土味浓,无脂粉气,无媚态,艳而不俗。
朱仙镇年画影响了整个北方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构图古朴、夸张、粗犷、威猛,色彩鲜明,以橙、绿、桃红三色为主,还有其简洁、鲜艳、明快的手法等,都极具北方乡土味道。
2.天津杨柳青年画誉满京畿杨柳青年画明代的杨柳青是南运河上的一个重镇,随着南运河的开通,其经济日渐繁荣。
到明代中后期,杨柳青初步产生了木版年画艺术,明末出现了最早的画铺,到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才逐渐繁荣起来。
清代京津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中心,社会文化十分繁杂,皇家文化和贵族文化汇聚满汉文化精要,官绅文化聚合儒士官吏文化潮流,市井文化则集中了金、元、明、清四朝京城民间习俗。
杨柳青镇位于南北交通要道,经南运河与南方联系密切,因而其生活习俗既有北方的风格,又有南方的味道。
天津是京城对海外的主要口岸,具有外交和贸易双重功能。
年画的介绍问题回答
年画的介绍
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中国农历新年期间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品之一。
它通常用于装饰家庭和商业场所,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历史上,年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当时,它被用作佛教寺庙的壁画和门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年画通常由纸张制成,而且颜色非常丰富。
它们通常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和场景,包括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民间故事、动物、植物等等。
其中最常见的主题是关于春节和财富幸福的吉祥图案。
另外,不同地区的年画也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在山东地区,人们喜欢使用鲤鱼图案来象征好运;在四川地区,则喜欢使用竹子和熊猫图案来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爱护。
除了作为装饰品外,年画还承载了许多文化和历史的意义。
它们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在清朝时期,年画被用来宣传儒家思想和封建道德观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年画则被用来宣传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现在,随着社会的变迁,年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一些艺术家开
始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来创作年画,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例如,
在上海地区,有一些艺术家使用电脑绘制年画,并将其印刷到纸张上。
总之,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承载了丰富多彩
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元素,并且在中国人民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构成及文化意涵
其历 史及发展进程 , 随后对其制作工 艺及构成进行较 为详尽 的讨论 。在此基础 上 , 者对其主题 的文化 意涵做 了较 作 为深入 的分析 , 出年画与模仿巫术及 自我 实现预 言的 内在 关联及 意义所在 , 指 并对其 艺术风格 的 内源性 宗教 指 向进
强 、 西 的凤 翔 、 陕 湖南 的滩 头 、l 的I 、 t 西 临汾 广东 的佛 1
山、 福建 的漳 州等 , 过最 为 出名 的产 地 主要有 河南 不 开 封 的朱仙镇 、 津 的杨 柳青 、 州 的桃 花 坞 、l 天 苏 L东 J 的潍坊 等地 。年 画也 随之 以地 名 著 称 , 次 为朱 仙 依 镇年画、 杨柳 青年 画 、 花 坞 年 画 、 坊 年 画及 绵 竹 桃 潍
作者简 介 : 月(9 9 ) 男 , 张 15 一 , 河南开封人 , 社会 学博士 , 州大学文 学院教授 , 士生导 师 , 郑 硕 艺术 学、 艺学学科 带头人 , 文
研 究方向为 : 艺术社会 学、 组织社会 学等。
画便 由用笔 绘制 转 向刻 版 印刷 , 绘 年 画 也 变成 了 手 木版 年 画 。木 版年 画虽 是 刻 版 印 刷 的 画 , 首先 还 但 是要 用 笔绘 制 , 随后 刻版 印刷 。
第2 9卷
Vo . 9 12
第 2期
N . o2
中 州 大 学 学 报
J RNAL OF Zt 0U tONG ZHOU UN VER IY I ST
21 02年 4月
Ap . 01 r2 2
朱仙镇木版年 画的构成及文化 意涵
年画小知识
年画小知识年画是指流行于民间的、木版印制的年节装饰画,它以富于民间乡土气息和年节民俗的喜庆色彩而具有独特的风貌。
明代后期,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雕版印刷的繁荣和彩色套印技术的进步,年画得到了空前发展,清代则是年画艺术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
明代后期已经出现印制木版年画的作坊,至清代前期又继续扩大与发展,全国相继形成了若干年画刻印和销售的中心,最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河北武强等处。
重复构成的形式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一、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包括神码、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剧小说、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
在画法风格上,明显受到殿版版画与宫廷绘画的影响,追求绘画效果,单色版印刷后,再辅以人工填色开脸,线刻精工细腻,色彩鲜艳辉煌,以典雅细丽为主要特色。
乾隆以后,反映现实的作品有所增加。
代表作《嬉叫哥哥》。
二、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内容也以故事性画面为多,最受欢迎的题材是表现日益繁华的城市景观与表现市民生活的时装美人等。
采用套色木刻的方法,开始调子不是很协调,至乾隆时加强了色彩晕染,并且吸收了西方铜版画排线的手法,注意透视明暗、空间纵横的表现与墨色的变化。
代表作《花果山猴王开操》。
三、杨家埠年画杨家埠年画在山东潍县城东北,印刷方式主要是木板水印分色套版,只有大幅年画的人物面部略作人工烘染。
造型夸张,构图饱满,富有装饰性,线条简劲洗练,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对比强烈,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象征性,风格质朴生动。
四、河南朱仙镇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最为悠久,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和发源地。
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狂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刘海戏金蟾》《麒麟送子》。
五、河北武强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构图饱满,线条粗狂,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郁,代表作《三月争鱼》。
年画ppt课件模板
年画的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随着社会变迁,年画的传统市场逐渐萎缩,年画艺人的生存环境堪忧。 其次,年画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导致传承困难。此外,现代文化的冲击也使得年 画的受众群体逐渐减少。
年画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传承方式
年画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社区传承。家族传承是指家族内部代代相传;师徒传 承是指在师傅的指导下,徒弟学习年画的技艺;社区传承则是通过社区活动等方式,将年画技艺传授 给更多的人。
年画ppt课件模板
$number {01}
目录
• 年画的起源与历史 • 年画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 年画的制作过程与材料 • 年画的应用与价值 • 年画的保护与传承
01
年画的起源与历史
年画的起源
1 2
3
起源时间
年画起源于汉代,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逐渐发展成为 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起源地点
将画作晾干,以免颜料未干 造成模糊。
将画作装裱在纸板或木板上 ,便于展示和保存。
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元素保留
在传承年画的过程中,应保留其传统 元素和文化内涵。
结合现代科技
将年画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服装、 家居等领域,以拓宽其应用范围和市 场前景。
创新表现形式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创新 的表现形式和技法,以吸引更多年轻 人关注和喜爱年画。
年画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
文化体验
游客通过欣赏年画,可以 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和风俗习惯。
艺术收藏
年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 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和收藏价值。
旅游纪念品
年画可作为特色旅游纪念 品,推广当地文化,增加 旅游收入。
年画的起源特点含义等知识
年画的起源特点含义等知识一、概述:1、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年画。
2、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幅年画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
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
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
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3、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年画由此定名。
4、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
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祗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
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清代中期,尤见盛行。
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5、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
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
中国木版年画鼻祖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之一,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一直延续至今。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鼻祖。
木版年画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是以手工刻制的形式进行传播,主要用于农村庙会时的宣传和招揽生意。
到了元明清时期,木版年画逐渐成为年俗节庆时的不可或缺的物品,人们在春节时贴在门窗上或在家中悬挂,用以祈求福祉和团圆美好。
木版年画的内容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吉祥图案、迎神送神图、花鸟鱼虫、民间故事等。
其中尤以吉祥图案为主,如龙凤、寿桃、福字、鱼等,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设计、稿刻、雕版、印刷等步骤。
工匠们根据节庆主题和寓意,设计出图稿,然后在木板上刻出图案和文字,利用雕版工具将图案和文字凹凸不平地雕刻在木板上,再将木板上的沟槽填满颜料,饱和墨厚的地方承印得越为清晰。
传统的木版年画使用的颜料比较简单,主要为红、黄、蓝、绿等几种颜色。
将制成的木版放在纸上,用力压制使颜料转移至纸张上,形成成品。
木版年画的传统制作工艺,要求画家必须手工刻制木板,再进行印刷,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与其他版画相比,木版年画具有印数多、价格低廉、内容贴近民间生活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因此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民间艺术的复兴,木版年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了文化传统和文物保护的对象。
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例如设立纪念馆、举办展览、开展技艺传授等,以期挽救木版年画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
一些民间工艺大师也积极投身于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他们致力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
年画
历史背景
后来,逐渐形成了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年画在此时完成了向祝福年话演 进过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典籍,都记载了宋代京城春节期间出 售年画之类吉祥装饰品的景况,当时年画的张贴已普及于城镇居民之中,从中也可看出年画已相 当盛行。
历史发展
历史发展
清代年画《母子图》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 望 。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 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 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 潍坊年画《麒麟送子》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 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 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 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题材
世俗生活的题材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息劳作、节令风俗、时事趣闻等。 (三)娃娃美人 这种题材在民间年画中占有很大比例,表达了人们早生贵子、夫妻和美的良好愿望。 (四)故事传说 这一部分大多取材于历史事件、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笔记小说以及戏曲等,其中戏曲题材比重 最大。这类年画常见的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白蛇传》、 《牛郎织女》等。人们往往通过这类题材增长了知识,并接受了传统的道德教育。
制作技艺
制作技艺
组图
中国木版年画产地介绍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画作为优秀民间艺术瑰宝,认真研究、继承、挖掘它的文化、价值有着特殊的意义。
2019年春节即将到来,今天,我们来了解下我国各地的木版年画有哪些不同特点。
一、开封朱仙镇 许多名家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
鲁迅先生曾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
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
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朱仙镇木版年画。
二、天津杨柳青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例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
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杨柳青木刻年画始于明崇祯年间,清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产地而得名。
杨柳青年画盛于清雍正、乾隆至光绪初年。
最早开业的画铺为崇祯年代的戴廉增、齐健隆两家,后又有惠隆、美丽、宪章等字号。
初期年画保存中国木版年画产地介绍强 者下来的很少,现在多见的是明末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优秀作品。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制作上。
其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板、套印、彩绘、装裱。
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板套印;而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
而且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独自的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存中國最早年画在那里?
出自黑水城远居彼得堡
刘兆和
年画是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画种。
一般是春节时人们张贴在家居内外,表达辞旧迎新、节日喜庆、祝福吉祥、除魔驱邪、消灾避祸的愿望和期盼。
现在研究成果表明,在上古尧帝时,每当新一年开始的“元日”人们在门窗上置凤鸟或类似的鸡图画以避邪;汉代画“神荼”、“郁垒”作为门神驱妖,这是年画的萌芽阶段。
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推动年画印制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题材主要是门神、灶君、财神、土地、天地等神祗宗教之类画像。
北宋时期年画在民间艺人的推动下,出现世俗题材,如一些说唱话本中的人物故事出现在年画中。
明末清初时期,雕版年画进入鼎盛时期,但当时还不叫年画。
在清道光以后才有了年画这一名称。
过年买年画,贴年画,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是普通百姓家庭不可缺少的习俗。
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艺术品呢?根据目前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致认为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埃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的《四美图》和《关羽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年画,也是中国年画的始祖,平阳年画是中国年画的源头。
2005年,笔者与内蒙古文物界的同事访问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
淡绿色的规模宏伟的冬宫,座落在波光粼粼的蓝色涅瓦河畔。
博物馆的二楼有两个展厅集中陈列着中国蒙元时期的如中统宝钞等珍贵文物。
这些展品大部分是1908年——1909年科兹洛夫从额济纳旗黑城盗挖运回俄罗斯的。
一些出土于“辉煌舍利塔”的卷轴画和唐卡,精美异常。
其中有两幅版画,一幅是《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俗称“四美图”;另一幅是《义勇武安王位》,即“关羽像”。
这两幅宋金时期印刷的黑白颜色的版画,精美的艺术,令人惊叹不已。
这两幅版画就是现在已被学界公认为中国最早的年画。
《四美图》高57厘米,宽32.5厘米,表现的是汉晋时期的四大美人。
从左至右为班姬、赵飞燕、王昭君、绿珠。
王昭君是是汉元帝时期的美女,公元前33年嫁与呼韩邪单于,使汉朝和匈奴之间偃息刀兵,和平相处几十年,是声名远扬的历史名人,后称明妃。
班姬为汉成帝后宫的婕妤,貌美才高,初为成帝宠爱,后为赵飞燕夺爱,自动退居长信宫陪奉太后,做团扇歌,哀婉悲切。
赵飞燕代替班姬成为汉成帝宠妃,舞姿优美,轻盈如燕,与妹妹赵合德蛊惑皇帝,致成帝暴死,后被废为庶人自杀。
绿珠是西晋初年巨富石崇的艺妓,姿色绝美,多才多艺,当时执掌朝政的赵王司马伦索要绿珠,石崇不许,得罪赵王。
当赵王派兵捉拿石崇时,绿珠为报答主人宠爱跳楼殉情。
画面中四位美人造型体态丰盈优美,雍容华贵,典雅庄重,神态怡然安详,属于唐朝和南宋时期对美女的审美取向。
人物背景为盛开的牡丹、嶙峋的太湖奇石、折曲的玉石栏杆。
雕刻的线条细腻,特别是四美女,姿态各异,服饰不同,都予以细致入微的刻画。
服装的折痕和质料的花纹刻画的更是令人惊叹。
四美女上方均刻有名字。
画面四周用回纹装饰。
画框上方饰以惊燕、凤鸟,下部饰以蔓草。
整幅画作布局巧妙,造型生动;雕刻刀法娴熟,线条流畅;是中国古代雕刻版画的旷世珍宝。
画中有一竖雕有边框小字:平阳姬家雕印。
用现在的话说这是出版商署名,也就是版权的标志。
平阳,现在的山西临汾,当时是中国年画生产中心。
《四美图》画面上方有一通栏横披“隋朝窈窕呈倾国
之芳容”。
对此,目前尚未见到学界发表解释。
是隋朝时期推崇的四大美女,还是隋朝时期已有此画宋金时期平阳姬家画坊予以复制?要么“随朝”一词为相随朝代之意。
汉晋两朝为相随相连的朝代。
四大美女为宋金时代公认的汉晋两朝的“倾国之芳容”?我觉得“随朝”表示后一种的意义的可能性较大。
近日,笔者拜访临汾版画专家赵大勇,他与笔者观点一致。
《四美图》的传播首先赖于日本学者。
据学者周亮研究,1915年日本著名学者狩野直喜游历欧洲时在俄罗斯亚历山大第三博物馆看到《四美图》,激动不已。
在当时彼得堡大学教授后来著名的黑城文献研究专家伊凤阁的帮助下,狩野直喜将该画拍摄了图片携带回国。
1916年狩野直喜在日本《艺文》杂志三月号上介绍了这幅稀世珍宝画作,该杂志编辑植田寿藏从美学角度对该画进行了考证,认为该画右边还有一幅与之对称的画作。
后来日本学者那波利贞在《支那学》杂志1929年(昭和四年、明国十八年)三月第五卷第一号上发表《科兹洛夫发现南宋版美人图考》一文,我国贺昌群翻译后发表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国军官学校》校刊,开始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注意。
《关羽像》高72.3厘米,宽34.2厘米。
关羽处于画面中心,他头戴软巾,身着锦袍,足登云头战靴,端坐于交椅之上,双手置于腿上,目光炯炯,美须飘然,神态安详。
关羽神态自信,乐观,坚毅,勇敢,威武,似描绘大战在即发布军令之前一刹那的情景,关羽盖世英雄的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围绕关羽为有五位战将和武士。
左后方应是关平,两手在胸前相摩,似摩拳擦掌之意;右后边是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
关羽背后还有一位武士手持随风飘荡的“关”字大旗,前边是两名背负盾牌和手持令旗的兵勇,持令旗者似探马。
画面后部有枝叶虬劲蓬勃的古松,危耸嶙峋的山岩,婀娜飘荡的烟云,烘托关羽及部下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画面布局丰满,人物描绘细腻生动。
尚无明清之后供奉关羽的神祗画的呆板僵化模式之气。
其中关平和周仓的形象及站立为止与后来的关羽的神祗画完全不同。
画幅周边饰以回纹,上方也有一通栏横披,文字为楷书“义勇武安王位”。
该画画框上有“平阳府徐家印”字样。
这幅精美的关羽像,从“义勇武安王位”字样判断,是中国传统供奉神祗画像无疑。
这种样式的关羽供奉神像,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四清”之前。
制作年代,从关羽封号推断,应在公元1123年——1128年之间,即北宋徽宗宣和五年、金太宗天会元年之后的五年之内的可能性较大。
关羽的封号从东汉以后历经了一个“侯——王——帝——圣——天”不断升格的过程。
其中北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被封为“义勇武安王位”,到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又被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
关羽作为战神和义士,从宋元时期逐步成为庙宇和家庭供奉的主神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关羽有了新的封号后人们不会再用过去的封号。
所以,可以判定此画制作于公元1123年——1128年期间。
《四美图》的雕刻印刷时间,亦应在《关羽像》出版前后。
有的学者认为,金朝在1126年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后,俘虏徽宗和钦宗两个皇帝,并强行将汴梁的演杂剧、说书、耍木偶、打筋斗、弹琵琶、吹笙、绘画、雕刻等工匠艺人150余家,迁到黄河以北的平阳府。
平阳即现在地处山西汾河谷地的临汾市,平阳及附近的洪洞、赵城,曲沃、襄汾、稷山等地,生产著名的洁白柔软的白麻纸,不腐不霉,直到清代一直是朝廷的贡品,另外,这里的枣木、梨木、核桃木等都是雕刻印版的上好材料,为雕版印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平阳一带有着悠久的雕版印刷传统。
平阳在汴梁被破城以前的1121年即金天辅五年已经被金朝所占领,金朝又将汴梁的工匠艺人安置到平阳,并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管理印刷出版的机构,平阳很快成为金代的雕版印刷中心,也是后来中国年画的发祥地。
平阳当时著名的私家雕版印刷作坊有陈家、陆家、张家和姬家、徐家等。
《四美图》和《关羽像》就来源于其中的姬家和徐家的私家印刷作坊。
这种雕版画作,是为了满足当时民间在春节时家居张贴需求,大量印刷,被通过车船贩运至各地出售。
《中国印刷史》认为这两幅画为中国最早的版画,也是最早的招贴画也就是年画。
中国第一任文物局长、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在《中国木刻画史略》中,对这两幅画作的绘制雕
刻高超技艺和精美予以高度评价。
郑振铎先生在书中记述有的人甚至对如此精美的画作产生于宋金时期不相信,认为是元明之际的作品。
《四美图》是中国年画题材在民间艺人的推动下,在宋代出现历史性的突破,从神向人发展的代表作品。
《四美图》和《关羽像》是从黑城以西380米出的佛塔出土的,同时出土有2000余卷刻本和手写本西夏时期的文献,其中有说唱印本《刘知远诸宫调》,足以说明宋金时期世俗题材的绘画等艺术品已经开始大量出现。
这些珍贵的文物入藏这座佛塔,是在1226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攻克黑水城之前封闭完成。
至于一些学者探讨宋金时期的这两幅惊世年画为什么从山西平阳府到了西夏黑水城,其实很简单。
中国北宋、南宋政权,只是占据着是中国半壁江山。
宋、辽、西夏鼎立,宋、金、西夏三分天下,宋、蒙古抗衡,少数民族政权与赵宋政权并存是宋朝存在的300余年间的特点。
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统治区有大量的汉族居民,也有许多汉族高官,辽国和西夏甚至出现过汉族高官把持朝政的现象。
亦战亦和,时战时和,不战不和,是这一历史时期并存政权之间关系的显著特点。
生活资源的相互依存,使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官方和民的往来不可避免。
在北宋政权灭亡100年后,两幅雕版印刷画作在西夏黑水城入藏佛塔,正是这种中原与边疆地区人民割不断的相互交流与依存的历史见证。
画作在黑水城入藏前的所有者,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官员或者僧侣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