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辽宁卷)

合集下载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考点详解以及2016预测试题及答案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考点详解以及2016预测试题及答案

1、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3.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熌灼shuò曲折q? 山坳ào 石磴chãngB.熌灼shuò曲折qū山坳yòu 石磴dângC.熌灼zhuó曲折q? 山坳yòu 石磴chãngD.熌灼zhuó曲折qū山坳ào 石磴dâng4.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2、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3.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熌灼shuò曲折q? 山坳ào 石磴chãngB.熌灼shuò曲折qū山坳yòu 石磴dângC.熌灼zhuó曲折q? 山坳yòu 石磴chãngD.熌灼zhuó曲折qū山坳ào 石磴dâng4.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2012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辽宁卷)

2012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辽宁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出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高考语文试卷辽宁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辽宁卷含答案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辽宁卷)含答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B.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C.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2、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3、写作 70分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2012年高考语文辽宁卷

2012年高考语文辽宁卷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己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

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环境当作资源的概念。

2012年辽宁高考试卷(语文)

2012年辽宁高考试卷(语文)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2012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答案

2012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答案解析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C【解析】原文第一段倒数第四行是这样表述的,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倒数第三行,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选项表述与这两句都不相符。

2.【答案】A【解析】原文第二段第三行“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原文表述的是“三个层级”并非“三个方面”。

3.【答案】D【解析】原文第三段第五行,这里的‘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

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并未强调,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答案】D【解析】横,无端,无缘无故。

5.【答案】B【解析】都体现了周顗的率性自然。

6.【答案】B【解析】并非两次都对皇帝进行批评,第一次是批评,第二次是为皇帝的过失开脱。

7.【答案】(1)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

(2)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解析】从:表示叔伯关系。

折:压倒。

校:动词,计较。

宗:尊崇。

为有司所纠:被动句。

纠:检举。

亮:通“谅”,谅解。

黜:贬斥。

(二)古代诗歌阅读8.【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1)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2)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

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9.【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B.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C.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4、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最新考试试题库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最新考试试题库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3、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3分)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

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1分)(2)修改:。

(2分)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亲和力声名鹊起闹别(biâ)扭称(chēng)心如意B.倒胃口皇天后土瞭(liǎo)望哨金蝉脱壳(qiào)C.哈蜜瓜明眸皓齿撑(chēng)场面姹(chà)紫嫣红D.敞篷车异彩纷呈差(chà)不多白雪皑皑(ái)6、写作 70分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整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整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己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

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

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

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汇总试题及答案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汇总试题及答案

1、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

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兮B、哉C、夫D、矣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3分)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3分)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

(3分)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B.氛(fēn)围吝啬(sâ)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D.模(mó)板怯(qiâ)懦签(qiān)署断壁颓垣(yuán)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2·辽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己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

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

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

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练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2012语文(辽宁卷)

2012语文(辽宁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0写在本试卷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出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考点详解以及2016预测试题及答案

2012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考点详解以及2016预测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真谛睿智勤能补拙夙兴夜寐B.甘霖磨砺积腋成裘蔚为大观C.宵汉崔嵬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韬略谙熟飒爽英姿风弛电掣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C.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5、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3.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熌灼shuò曲折q? 山坳ào 石磴chéngB.熌灼shuò曲折qū山坳yòu 石磴dèngC.熌灼zhuó曲折q? 山坳yòu 石磴chéngD.熌灼zhuó曲折qū山坳ào 石磴dèng4.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答案解析1.【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解析】原文第一段倒数第四行是这样表述的“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倒数第三行“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选项表述与这两句都不相符。

【答案】C2.【考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析】原文第二段第三行“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原文表述的是“三个层级”并非“三个方面”。

【答案】A3.【考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析】原文第三段第五行“这里的‘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

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并未强调“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答案】 D【方法点拨】解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原文,将题中选项与原文一一对照,找出异同点再作出判断。

4. 【考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解析】横,意外。

【答案】D5. 【考点】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

【解析】B都体现了周顗的率性自然。

A第一句体现周顗的谦虚,第二句流露了对皇帝不能诛杀王敦的不满。

C第一句体现了周顗的宽容,第二句体现了他的忠诚。

D第一句体现周顗的率性自然,第二句体现他的忠诚。

【答案】B6. 【考点】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并非两次都对皇帝进行批评,第一次是批评,第二次是为皇帝的过失开脱。

【答案】B【方法点拨】解答此题,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逐项核对。

7.【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解析】(1)从:表示叔伯关系。

折:压倒。

校:动词,计较。

宗:尊崇。

(2)为有司所纠:被动句。

纠:检举。

亮:通“谅”,谅解。

黜:贬斥。

【答案】(1)(5分)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

(译出大意给2分;“折”“校”“宗”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译出大意给2分;“纠”“亮”“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

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

【参考译文】周顗字伯仁,年少时就有威重的名声,神采飞扬。

司徒掾贲嵩有高尚的节操,见到周顗,赞叹说:“汝颍本来就多奇特的士子啊!”自顷雅以来道德衰落,现今又见到周伯仁了,他将振起古风,清平我们的邦族了。

” 周顗的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

二十岁的时候,周顗世袭了父亲的爵位武城侯。

中兴建立,官位吏部尚书。

不久,因为醉酒,又因为门生砍伤人而犯罪,被免除官职。

太兴初年,又授职太子少傅,依旧担任尚书。

周顗上疏辞让说:“我退而省察自身,学问不能通一经,才智不足授予一官,知止知足的确很难,不能安守本分,于是忝列显要的职位,名位超过气量。

”坚决推辞不接受。

皇帝下诏不允许。

庾亮曾经对周顗说:“诸人都把您比拟为乐广。

” 周顗回答说:“怎能刻画无盐女,来唐突西施呢。

”皇帝设宴款待群公,饮酒至酣畅时,舒缓地说道:“今天各位名臣共同集会,和尧舜时比怎么样呢?”周顗因醉酒厉声说道:“现在虽然您同尧舜一样是人主,但是怎么能比得了尧舜时的盛世呢。

!”皇帝大怒,亲手写诏交给廷尉,将要杀害他,关押了多天才赦放他。

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周顗待人宽容友爱。

弟弟周嵩曾经醉酒后对周顗说:“您的才能不及我,怎能意外得到重名!”用燃烧的蜡烛投掷他。

周顗神色没有变化,徐徐说:“阿奴用火攻击,本来就是下策罢了。

”王导非常器重周顗。

周顗曾经在王导的座位上傲然啸咏,王导说:“您要想效仿嵇康、阮籍吗?”周顗说:“怎敢就近舍您,就远效仿嵇康、阮籍。

”等到王敦谋划叛逆,温峤对周顗说:“大将军的这种举动似有所在,应当没有失实吧?”周顗说:“您年少没有经历事情。

人主不是尧舜,怎能没有过失,臣子怎可举兵威胁主上!共同推重拥戴,不能数年,一旦像这样,怎能说不是叛乱呢!”王敦傲慢没有主上,他的意愿怎能有满足呢!”不久王敦的军队败了,周顗奉诏书到王敦那里去,王敦说:“你辜负了我!”周顗说:“您兵车冒犯和顺,我亲率六军,不能不做事情,让天子的军队打败仗,因为这辜负了您。

”王敦忌惮他的言辞正当,不知如何回答。

皇帝召见周顗,对他说:“近日发生的大事,宫内宫外都没有受害,诸人都平安,大将军还符合众人所望吗?”周顗说:“宫内宫外自然如英明的诏示,对于臣子等还是没有什么可知道的。

”有人劝周顗躲避王敦,周顗说:“我位列大臣,朝廷风纪沦丧,怎可再到民间求生存,向外投靠胡越之族呢!”不久周顗被拘捕,经过太庙,大声厉骂贼人不绝,请求快速诛杀王敦。

话还未说完,看押的人用戟击伤了他的嘴,血流到脚,周顗脸色不变,举止自若,观看的人都为他流泪。

于是遇害,时年五十四岁。

8.【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

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

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

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

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

二可看抒情字眼。

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9.【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

(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

(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0.【考点】考查识记名篇名句【解析】第一句中注意“藻荇”的字形,第二句中注意“晦朔”“蟪蛄”的字形,第三句中注意“幽”的字形。

【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方法点拨】名篇名句的背诵,功夫要下在平时,要将考纲中规定的背诵篇目识记准确。

11. (1) 【考点】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解析】B项并没有形容身体长得快的意思。

C项“语言平实”“情节跌宕起伏”“叙事手法新颖”的分析都不够恰当。

D项“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的分析是错误的。

爷爷专注看染布,起初是对染布有兴趣,后来大灾后才成为爷爷谋生的职业。

【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

(2) 【考点】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解析】这是一句有关人物的动作描写。

动作是人物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体会时要结合上下文,尤其要考虑败家父亲对爷爷的影响。

【答案】(6分)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

分析:①“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②“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

(答出心态给2分,每点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要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 【考点】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析】题目中“嚼黄豆”是小说主要人物的一个习惯动作,而且问的是“在全文”有何作用,因些回答本题除考虑到结构上起到线索的作用外,主要应围绕小说三要素与主题的关系来分析。

【答案】(6分)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和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最后的黄豆”既是“爷爷”留给我的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也是“爷爷”留下的人生教训。

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像小说中的父亲,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到头来也只能挥霍一空。

题目中“最后”可谓“题眼”,引人深思。

【答案】(8分)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

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

启示二:就亲情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启示三: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答出寓意每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论述启示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启示或其他启示进行论述,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2分。

)【方法点拨】本题借对小说标题的探究来探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解析时既要紧扣文本内容,又要根据要求联系现实谈出自我的感悟。

探究时应注意选择“最深的一点”。

12. (1) 【考点】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解析】A与C可以说是相对项,A项中“全方位”分析错,本文只是“择取”。

E项原文第二段第三行“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并非“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