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胆囊癌的病理学分析
隐匿性胆囊癌的诊治分析
隐匿性胆囊癌的诊治分析
葛勇胜;许戈良;李建生;滕安宝;马金良;王成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年(卷),期】2005(008)005
【摘要】目的总结隐匿性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的13例隐匿性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均因胆囊良性疾病行开放性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其中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3例,乳头状腺瘤癌变5例;术后随访1~5年,3例死亡,现存活10例.结论术中对于胆囊标本的仔细检查有助减少隐匿性胆囊癌的漏诊率;单纯胆囊切除仅适用部分隐匿性胆囊癌,Ⅱ期根治性手术可作为备选术式.
【总页数】2页(P416-417)
【作者】葛勇胜;许戈良;李建生;滕安宝;马金良;王成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8
【相关文献】
1.隐匿性胆囊癌诊断分析 [J], 沈梓云
2.胆囊术后发现的隐匿性胆囊癌4例处理 [J], 周峰;李政文
3.隐匿性胆囊癌的病理学分析 [J], 韩扬;徐安安;符雪莲;顾俊毅;宋艳祥;王军臣
4.腹腔镜手术发现隐匿性胆囊癌的诊治 [J], 李志锋;刘进忠
5.隐匿性胆囊癌28例临床分析 [J], 朱为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常起源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具有隐匿性强、发现晚、进展迅速的特点。
本文将对胆囊癌的临床病理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致病机制及相关治疗方法。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胆囊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对长期患有慢性胆囊炎的患者进行病理学观察可以发现,炎症引起的黏膜萎缩和再生增生,易形成癌前病变。
其次,胆囊结石也被认为是胆囊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石搏动胆囊黏膜,引发反复炎症刺激,增加了胆囊癌的风险。
此外,慢性肝胆道疾病、寄生虫感染以及某些基因突变也与胆囊癌的发生相关。
二、病理特点1. 形态学胆囊癌的形态学特点较为多样,包括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等。
其中,腺癌最为常见,占据胆囊癌的大多数。
腺癌呈现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管状、囊腺、黏液腺瘤等,结构复杂且异质性明显。
2. 分级分期胆囊癌的分级分期对于确定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根据TNM分期系统,分为Ⅰ~Ⅳ期,Ⅰ期仅局限于胆囊黏膜或肌层,而Ⅳ期则直接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至远处器官。
3. 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在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免疫标记物包括CK7、CK20、CEA、CA19-9等。
阳性表达CK7、CK20和CEA的同时,阴性表达CA19-9有助于确诊胆囊癌。
4. 分子生物学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与其发生和发展相关。
例如,KRAS基因突变是胆囊癌中最常见的突变事件,与肿瘤的浸润和预后相关。
三、治疗策略对于早期诊断的胆囊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可采取胆囊切除、胆囊管切除或淋巴结清扫等不同的手术方式。
对于晚期胆囊癌患者,手术联合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策略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胆囊癌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潜力。
抗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用,使得晚期胆囊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改善。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一、背景介绍胆囊癌是一种相对少见但危险的恶性肿瘤,通常在晚期才会出现症状,使得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因此,了解和掌握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临床表现胆囊癌常常表现为类似胆囊结石的症状,包括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
在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相似症状的区别。
三、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胆囊癌患者往往会有白细胞增高、血红蛋白降低等异常指标。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异常常常是胆囊癌患者的常见表现。
3.肿瘤标记物检测:如CA19-9和CEA等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四、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是胆囊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明显观察到胆囊壁增厚、结节以及囊肿等。
2.CT或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胆囊癌的范围和侵袭程度。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胆囊癌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并送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明确病理类型。
六、鉴别诊断要点1.与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病常见,但影像学及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助于区分。
2.与胆囊炎:胆囊癌表现与胆囊炎相似,但胆囊癌常伴有肝功能异常和肿瘤标记物异常。
3.与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可疑为癌前病变,需要密切观察和定期检查。
4.与其他腹部肿瘤:如胰腺癌、肝癌等需通过全面检查和组织病理学鉴别。
七、结语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手段。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全面检查。
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预防性胆囊切除适应症
• 直径>3cm 的胆囊结石; • 合并有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 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瓷性胆囊; • 胆囊息肉直径≥10mm;胆囊息肉直径<10 mm 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或无蒂的息肉 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 • 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囊腺肌症; • 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性病变; • 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胆囊结石 • 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 • 结石患者患癌风险是无结石人群的13.7倍,直径 >3cm是<1cm的10倍 胆囊慢性炎症 • 胆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 约25%瓷性胆囊与胆囊癌高度相关。
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肥胖和糖尿病 • 肥胖症者[体质量指数(BMI)>30kg/ m2]可明显增加胆囊癌发病率,其BMI每增 加5kg/m2,女性患胆囊癌风险增加1.5 9倍,男性增加1.09倍。 • 糖尿病是形成结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结石协 同促进胆囊癌的发生 年龄和性别: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 势,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6倍。
淋巴结清扫范围
• T2期胆囊癌:术中根据13a组淋巴结活查结果 决定是否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 T3/T4期胆囊癌: 16组淋巴结活检阴性者,主 张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术,16组淋巴结阳性视为 远处转移(M1期),失去根治意义,不建议行 手术治疗
肝外胆管的处理
术中根据胆囊管切缘活组织检查结果,阳性需联合肝外胆 管切除,范围从胰头后上方至第一肝门部,行胆管空肠R oux-en-Y吻合 • Tis期或T1a期胆囊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达R0切 除 • T1b胆囊癌如果胆囊管切缘阳性需联合切除肝外胆管 • T2/T3期胆囊癌如果胆囊管切缘阴性不建议常规行肝外胆 管切除术 • T3期,不建议对T3期胆囊癌患者行常规肝外胆管切除术, 建议术中行胆囊管切缘活组织检查. • T4期胆囊癌:对于无远处转移(T4N0-1M0期)的 胆囊癌,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仍有望达到R0切除,改善 预后,可根据患者情况行联合肝外胆管切除术。
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胆囊癌的病理分级与分期
胆囊癌的病理分级
胆囊癌的病理分级是依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进行的,分为高分化 、中分化和低分化三种类型。
胆囊癌的分期
胆囊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进 行的,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04
胆囊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胆囊癌的临床表现
症状
血清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检查等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胆囊良性疾病
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病 情发展与治疗方式不同。
其他恶性肿瘤
如肝癌、肝门部胆管癌等,需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其他检查结 果进行鉴别。
05
胆囊癌的治疗与预后
胆囊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
对于早期胆囊癌患者,胆囊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开腹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 。
胆囊癌的发病现状
胆囊癌的危险因素
• 胆囊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 断上升•Biblioteka 胆囊癌主要发生在50岁及以上的 成年人
•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 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病(FAP)患者易发生胆囊癌 • 饮食中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
分摄入增加患病风险
胆囊癌的预防措施
需要进一步研究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 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和 治疗靶点,以提高胆囊癌的预后。
临床实践建议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胆囊癌的认识 和警惕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加强遗传咨询和 筛查,以及预防性胆囊切除等措施。
对于确诊为胆囊癌的患者,应根据病理学特 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改 善预后。
胆囊癌查什么指标
胆囊癌查什么指标背景介绍胆囊癌是发生在胆囊内胆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于消化系统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
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晚期才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一些指标来帮助诊断胆囊癌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1.胆囊肿瘤标记物CA 19-9CA 19-9是一种糖蛋白类肿瘤标记物,胆囊癌患者常常会出现CA 19-9的升高。
然而,CA 19-9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高,因此并不是单凭CA 19-9的升高就可以确诊胆囊癌。
CA 19-9的升高也可能与其他良性疾病,如胆石症、急性胆囊炎等有关。
CEACEA是一种肿瘤胚胎抗原,其浓度在胆囊癌患者中普遍升高。
然而,CEA的升高并不具备鉴别胆囊癌的特异性,因为其他原因也可以导致CEA的升高,比如炎症、吸烟等。
因此,CEA主要用于评估肿瘤的病情进展和预后,并不能作为胆囊癌的特异性指标。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对于早期胆囊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胆囊壁的增厚、结节或肿块的存在。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胆囊内结石的存在及其对胆囊癌诊断的干扰。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通过CT扫描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胆囊的形态、大小、壁厚以及周围组织是否受侵。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评估胆囊癌的分期、分级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MRI扫描MRI扫描是一种对软组织具有很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胆囊癌的定位和分期具有一定优势。
MRI扫描可以显示胆囊癌的形态、大小、浸润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
3. 胆囊镜检查胆囊镜检查是一种通过胆囊镜直接观察胆囊腔内病变的方法。
通过胆囊镜可以观察到胆囊腔内是否存在肿块、息肉、溃疡等病变,并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一步病理学诊断。
胆囊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操作风险需要慎重考虑。
胆囊癌的最终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2019版)
(二)术中再次分期评估
● 可根据术中超声、诊断性腹腔镜探查、剖腹探查结合可疑转移结节快速冰 冻切片、淋巴结活检等进行评估。术中应常规行腹主动脉旁(16组)淋巴 结的病理学检查,16 组淋巴结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作为放弃根治术的依据。
● 对于术前评估为T3期及以上分期的胆囊癌,因有较高概率存在腹膜和肝脏 远处转移,建议先行腹腔镜探查,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 (1) Ⅰ型:腹腔型;T2 期肿瘤位于腹腔游离侧, 未浸透浆膜,T3期及以上肿瘤穿透浆膜,可侵犯 邻近器官或结构;
● (2)Ⅱ型:肝脏型;T2 期肿瘤位于肝脏侧,T3 期穿透浆膜,侵犯肝脏,未侵犯邻近器官或结构;
● (3)Ⅲ型:肝门型;T2 期包括颈部及胆囊管癌, T3 期及以上肿瘤穿透浆膜,可侵犯胆管和(或) 肝门血管结构;
癌的发生风险增加,可能与雌激素促进胆汁淤积、结石形成有关。
6.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胆 囊息肉的患者,胆囊癌的发生风险增加。
7.遗传学和基因突变:有胆囊癌家族史者,其发病风险增加;有胆囊结石 家族史者,胆囊癌发病风险亦增加。
8.吸烟:吸烟是胆囊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剂量、吸烟时间呈线性正相关。
4.“保胆取石”术后胆囊:“保胆取石”术后,导致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和胆囊炎症未消除。
(二)可能的危险因素
1.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胰胆管汇合异常是一种 先天性畸形,胰液逆流入胆囊,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引起黏膜反复再生和修复,最终导致胆囊恶变。约
1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胰胆管汇合变异。
2. 胆囊腺肌症:约 6% 的胆囊腺肌症患者合并胆囊 癌。胆囊腺肌症合并胆囊结石时,或当术前影像学 检查不能确定胆囊腺肌症是否癌变时,特别是胆囊
胆囊癌的研究进展概述
胆囊癌的研究进展概述胆囊癌分子基因学研究对寻找胆囊癌的血清标志物以及判断其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就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病理学路径及分子形态学进行综述,以期为推动胆囊癌临床研究献出微薄之力。
[Abstract]Molecular genetic studies on gallbladder cancer is essential for identification of serum markers in diagnose of gallbladder cancer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gnosi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isk factors,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for gallbladder cancer,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clinical researchon gallbladder cancer.[Key words]Gallbladder cancer;dysplasia;molecular pathology胆囊癌在发生率上存在着地理学的差异,在印度和智利发生率较高,而在许多西方国家发生率相对较低。
高危险因素包括胆石病、感染和胆胰管汇合部发育异常。
目前,临床在胆囊癌的临床、影像特征和其他的高位因素方面等做了大量工作,表明了胆囊癌的高风险性。
本文就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和分子形态学进行综述。
1 流行病学胆囊癌在大部分西方国家较为少见,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较常见。
据报道,胆囊癌发病率最高的是印度(21.5/100000)、智力(18.1/100000)、巴基斯坦(13.8/100000)、和厄瓜多尔(12.9/100000)[1]。
我国胆囊癌发生率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占第5位。
高发年龄为50~70岁,女性多发于男性2~3倍。
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等中欧和西欧的国家发病率也较高。
胆囊癌的影像诊断与TNM分期及评估
转移途径
• 直接侵犯:其发生的频率依次为肝、胆管、胰腺、胃、十二指 肠、网膜、结肠和腹壁。
• 淋巴转移:最常见肝门部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胆囊癌 淋巴结远处转移的分界点。
• 血行转移:不到1/5,常累及肺、骨骼和肾脏。 • 胆管腔内转移。 • 腹腔内种植转移。
分期
• 目前常用的胆囊癌分期方法有两种,一种为Nevin 分期,另一 种为AJCC参与制定的胆囊癌 TNM 分期(临床最常用)。
• Nevin 分期简单明了、便于记忆,但在肿瘤透壁浸润和器官侵 犯方面未进行区分,也未细分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 精准和客观的病理分期是胆囊癌合理选择手术范围的必要前提, 术前影像学检查可提供胆囊腔内包块、胆囊壁厚度、肿瘤侵犯 邻近脏器和血管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信息。
TNM分期-T分期
• T1期:T1a肿瘤侵及固有层;T1b肿瘤侵及肌层。
• 可能的危险因素: ( 1) 胆囊腺肌症; ( 2) 吸烟; ( 3) 代谢紊乱综合症: • 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 • 建议对有症状或无症状但结石直径>3 cm 的胆囊结石患者,以及息肉
直径>1 cm 或息肉血管丰富的胆囊息肉患者,应行胆囊切除术预防肿 瘤的发生。
病理
• 大体:胆囊壁局部或全层增厚、硬化;胆囊壁局部腺瘤样占位病灶; 胆囊腔内 实性变;肿瘤侵犯胆囊床肝组织(原因:肝脏侧胆囊无浆膜层,癌细胞可直接 浸润造成肝床的微转移;腹腔侧胆囊浆膜层和肌层间有丰富的淋巴管和毛细 血管网络,癌细胞可经胆囊静脉早期转移至肝组织),表现为肝组织内实性 肿瘤病灶;胆囊腺瘤、息肉及炎性疾病等良性疾病发生恶变时,胆囊良性病灶 及恶性病灶可共存于同一组织标本,应尽可能多部位取材以避免漏诊。
• 镜下:胆囊腺癌,为主要组织学类型。包括: 非特指型腺癌、乳头状腺癌、肠 型腺癌、胃小凹型腺癌、黏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 癌;其他组织学类型少见,包括: 腺鳞癌、鳞状细胞癌、 小细胞癌、大细胞神 经内分泌癌、类癌; 细胞分化程度、周围组织侵犯、淋巴侵犯及转移是影响胆 囊癌预后的主要显微镜下因素。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摘要】为规范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基于循证医学原则,从胆囊癌的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胆囊癌的TNM分期、病理学类型、诊断依据、术前和术中评估、治疗原则与方法、随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证。
强调术前应根据多排螺旋CT和(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肝功能状态评估对胆囊癌的分期及可切除性做出判断;术中需结合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组织检查(13a组、16组)再次进行胆囊癌TNM分期,以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并建立基于T分期选择肝切除范围、基于淋巴结活组织检查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基于胆囊管切缘病理学选择肝外胆管切除范围的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原则。
1 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1.1 胆囊结石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
1.2 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组织慢性炎症与胆囊肿瘤关系密切。
1.3 胆囊息肉近5%的成年人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但多数为假性息肉,无癌变可能。
胆囊息肉具有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⑴息肉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⑵息肉直径<10mm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⑶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
年龄>50岁胆囊息肉患者,恶变倾向增高,需动态观察1.4 胰胆管汇合异常1.5 遗传学1.6 胆道系统感染1.7 肥胖症和糖尿病1.8 年龄和性别推荐1:为了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出现下列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且胆囊标本应广泛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⑴直径>3cm的胆囊结石;⑵合并有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瓷性胆囊;⑶胆囊息肉直径>10mm;胆囊息肉直径<10mm 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或无蒂的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⑷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囊腺肌症;⑸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性病变;⑹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推荐2: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间隔6~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胆囊:⑴胆囊息肉;⑵年龄超过50岁,特别是女性;⑶肥胖症;⑷有胆石症或胆囊癌家族史。
胆囊癌的临床现状
胆囊癌的临床现状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与其他消化道肿瘤如胃癌和结直肠癌相比,胆囊癌仍是一个罕见的、实体的肿瘤。
胆囊癌缺乏典型的、特异性的临床症状, 甚至手术时亦难识别,明确诊断时已多为晚期。
手术是治疗胆囊癌的首选方法,现就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做一介绍。
1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1.1 发病率:女性患胆囊癌几率比男性多3倍,大多数人在40岁以后患病。
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是智利、波兰、印度、日本、以色列的女性[1]。
在我国胆囊癌占同期普通外科疾病的0.1%~1.1%,平均0.28%;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平均1.53% [2]。
胆囊恶性程度高, 预后极差, 总的年生存率在0%~10%[3]。
1.2 危险因素1.2.1 胆石症:95%以上的胆囊癌患者都伴有胆石症。
在不同的对照研究中,胆石症和胆囊癌的的相对危险性为2.3~34.4倍[1]。
同时也发现,胆结石的尺寸和患胆囊癌的风险性有关联。
大于3cm以上胆石的患者,患胆囊癌的几率大约高10倍。
1.2.2 体重指数升高的和经产:挪威的一项包括超过200万人和1715例胆囊癌案例的研究中,显示年龄在20-44岁、体重指数大于30的女性,患胆囊癌相对风险为:2.53[4]。
1.2.3 沙门氏菌感染:最令人注目研究就是来自Caygill等的队列研究[5]。
该研究基于1964 苏格兰伤寒爆发时期507例伤寒或副伤寒的病例报道。
带菌的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150倍。
印度最近的研究[6]发现,伤寒菌阳性的携带者比未携带者患胆囊癌的风险大8倍。
1.2.4 腺瘤癌变:Yang等[7]人回顾182例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胆囊息肉标本,术前在胆囊壁上息肉状物的超声有93%的诊断准确性。
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腺瘤性息肉,13例(7%)被发现是恶性。
Yeh等[8]在123例胆囊息肉的调查中发现,恶性肿瘤的可能和息肉大于1cm以上、病人年龄在50岁以上有关。
单独孤立的息肉,宽大的无蒂息肉可能是恶性的,是手术切除的适应症。
避免意外胆囊癌漏诊方法探讨
尿素氮升 高 , 白蛋 白降低 , 尿蛋 白阳性 , 尿胆红素 阴性 , 各种 肝 炎标 志物 阴性 , 白细胞计 数升高 、 血 血小板减 少。④影像 学检
查: B超提示肝 区弥散的密度增 高影 , 呈雪花状 , 强弱不 均 , 有 “ 亮肝 ” 之称 , 符合脂肪肝波形 。 T提示肝内多余脂肪, c 肝实质均 匀一致密度减低。⑤肝穿刺病理学检查为肝细胞弥散性 、 微滴 性脂肪变性 , 炎症 、 坏死不明显 , 肝小叶结构完整 。虽然这是诊
者往往有胆囊结石等疾病症状 的掩盖 ,缺乏 自身特异性症状 , 早期诊断较为 困难 , 术前 常被诊 断为 良性胆囊疾病 而行 L , c 从
料, 对其影像 学检查作 出评价 , 并分析 漏诊原 因。 结果 漏诊的
客 观 因素 为 症 状 隐 匿、 像 学检 查 的局 限和 腹 腔 镜 手 术 方 式 的 影
着L C的广泛开展 , 意外胆囊癌 的数量逐渐增加 , 据报道 , C手 L
作者简介 : 牛鸿九 , 本科 , 男, 主治 医师。 E maI ih n j 1 8 8 — i u o i 6 8 8@1 3c r : n gu 6 .o n
急性结 石性胆囊 炎 7例 , 性结石 性胆囊 炎 1 慢 9例 , 囊息 肉 胆 2 。临床症状多为间断性反复发作右上腹部疼痛或餐后上腹 例
化道症状较少发 生 , 者一般 情况较好 , 验血 清胆汁酸水平 患 化
物如氯丙嗪 、 甲睾酮 、 抗结核药、 磺胺类药 、 四环素 、 巴比妥等引
起; 而过量饮酒可 以导致中毒性肝炎 。 由于 目前 除迅速 终止妊娠外 , 尚无对 A L F P有效的治疗方 法, 所以早期诊 断是降低 A L F P合并 症发生 率 , 减少孕产 妇和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有哪些胆囊癌的治疗胆囊癌的晚期症状胆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有哪些胆囊癌的治疗胆囊癌的晚期症状胆:// dannangai胆囊癌诊断和鉴别1.ERCP:有人报告ERCP关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0%~90%,但ER-CP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胆囊。
其影像表现可分三种情形:(1)胆囊胆管显影良好:多为早期病变,典型病例可见胆囊充盈缺损或与囊壁相连、基底较宽的隆起病变。
胆囊壁浸润者可见囊壁僵硬或变形。
(2)胆囊不显影:多属中晚期病例。
(3)胆囊不显影并有肝或肝外胆管狭窄:充盈缺损及梗阻上方肝胆管扩张已是晚期征象。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2.CT扫描:CT扫描对胆囊癌的敏锐性为50%,专门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US及EUS。
CT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①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充满不规那么增厚。
②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腔内,胆囊腔存在。
③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胆囊癌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
假如胆囊癌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国内文献报告,在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专门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胆囊癌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点。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4.超声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害,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75%~82.1%,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但B超(US)易受腹壁肥厚、肠管积气的阻碍,同时不易判定结石充满型及萎缩型胆囊壁情形。
近年来,人们采纳EUS(内镜超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US的上述问题。
EUS用高频率探头仅隔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极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检出率,同时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胆囊癌浸润的程度。
因而人们将EUS作为US检查后的进一步精确判定方法。
不论US或EUS,其早期胆囊癌的超声图像要紧表现为隆起型病变与局限性囊壁肥厚,亦有两者混合型。
胆囊癌诊断和鉴别5.胆囊癌标记物:在胆囊癌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的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100%。
胆囊癌诊治指南
胆囊癌诊治指南(共2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胆囊癌的诊治指南第一节胆囊癌的诊断胆囊癌病人由于常有胆囊结石等疾病症状的掩盖,就诊时往往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生存期短。
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5年生存率<5%,随着根治性和扩大根治性手术的开展,胆囊癌恶劣的预后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经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
(一)临床表现胆囊癌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不易引起注意。
癌肿发展后可出现下列表现:1.右上腹部疼痛右上腹部疼痛是胆囊癌最常见的症状。
约有80%的胆囊癌病人以右上腹部疼痛为首发症状。
疼痛多为钝痛,于脂肪餐后往往加重。
偶尔可为绞痛,并往往逐渐加重。
由于部分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或因右上腹部疼痛就诊时经B超提示为胆囊结石,所以该症状易被首诊医师和病人忽视。
当胆囊癌位于胆囊颈部或合并的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时,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和胆囊肿大。
在术前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而急诊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约有1%的病因是胆囊癌。
这类癌肿常属早期,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均较满意。
2.右上腹肿块当胆囊癌或合并的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时,在右上腹部可触及肿大胆囊并伴急性胆囊炎征象。
当右上腹部出现质硬、固定和表面高低不平的肿块时,往往表明胆囊癌已属晚期。
3.黄疸胆囊癌病人中,有明显黄疽者约占45%。
当癌肿侵犯肝门部或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压迫肝外胆管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
癌肿组织坏死脱落进入胆总管也会引起阻塞性黄疸,同时也可伴有胆绞痛。
胆囊癌患者出现黄疸是病程已属晚期的征象之一,85%左右的病人当黄疸出现时已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
4.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癌肿组织坏死脱落后所致。
也可是癌肿侵入邻近血管所引起的出血,此时出血量可较大。
胆囊癌患者出现胆道出血时可伴有黄疸、上腹部绞痛等症状。
当肿瘤侵犯到胃流出道或结肠肝曲时,可出现消化道梗阻的临床表现。
胆囊癌解读
• 一个是具体T(原发肿瘤)、N(淋巴结)、M(远处转移
)的定义及分类。目的主要是判断肿瘤的外科干预程度, 如T1-2是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T3可能达到根治性切除, 但预后相对较差,T4提示无法根治性切除。
• 另一个是将TNM组合的肿瘤分期,主要侧重于判断肿瘤的
早中晚期及预后。
AJt metastases • M1: Distant metastases
AJCC 6.0 2002
AJCC7.0 2010
• • • • • • •
Stage Grouping IA T1 N0 M0
IB T2 N0 M0
IIA T3 N0 M0
IIIA T3 N0M0 IIIB T N1M0
?1987年起国际抗癌联盟uicc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在恶性肿瘤tnm分期标准上达成共识并于1992年共同推出第4版tnm肿瘤分期手册原则是根据肿瘤的解剖部位按照侵犯深度及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状况利用逻辑理论及统计学方法对全身肿瘤进行分类分期并以68年的周期予以更新
胆囊癌AJCC7.0,JSBS分期 及NCCN V2. 2012解读
50%的病例;
• 肝门途径淋巴结着色者只见于20%的病例。
对胆囊癌淋巴结引流分站的研究,目前一般认为分为三站:
• 第一站为胆管旁淋巴结、肝门淋巴结(包括肝动脉、门静
脉周围淋巴结);
• 第二站为胰头、十二指肠、肠系膜上血管、肝总动脉周围
、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
• 第三站为腹主动脉和腔静脉周围淋巴结.
而在AJCC 肿瘤分期第7版中仅将淋巴结分为两站,且将腹腔干、十二指肠旁、 胰腺周围、肠系膜上动脉等淋巴结认为是远处转移。
流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淋巴结引流途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最新版
·指南解读·《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最新版[关键词]胆囊癌;指南解读;肿瘤外科治疗;胆囊癌预防;肿瘤辅助治疗胆囊癌总体预后差,为贯彻胆囊癌预防为先的策略,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和总体治疗效果,改善我国胆囊癌总体预后,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制定了2019版的《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1]。
2019 版指南从七个方面对胆囊癌的预防、诊治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精要论述[1]:(1)胆囊癌发病危险因素及可能相关因素;(2)胆囊癌TNM分期、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型;(3)诊断依据;(4)胆囊癌术前与术中评估;(5)胆囊癌外科治疗;(6)胆囊癌非手术治疗;(7)随访。
本次指南提出胆囊癌的的危险因素包括明确危险因素和可能危险因素[1-2]。
明确危险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慢性炎症、“保胆取石” 术后胆囊。
和以往相比,本次指南首次明确把“保胆取石”术后胆囊作为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认为保胆取石后的胆囊,致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和胆囊炎症未消除,“保胆取石”术是不科学不规范的治疗手段。
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胆囊腺肌症等。
指南同时明确对伴有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应择期行胆囊切除术。
若不手术者,应每 3 个月到大型医院肝胆胰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行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并进行密切随访。
对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论述必须从预防胆囊癌的角度高度重视,因为和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相比,中晚期胆囊癌预后较差,早期胆囊癌诊断率非常低,但胆囊癌的发生有明确的病因,而这些诱发胆囊癌的胆囊良性疾病通过超声就能获得诊断,通过胆囊切除术就能干预,因此,只要医护人员和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高度重视,胆囊癌的发生率是可以显著下降的。
指南引导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到大型医院的专科进行检查和随访,有利于科学的决策,减少误导。
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型。
本次指南继续推荐使用AJCC和UICC联合发布的TNM分期系统,因为该分期提供了胆囊癌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统一标准,对胆囊癌的局部浸润深度、邻近器官侵犯程度、门静脉和肝动脉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给予了全面评估,有助于评估胆囊癌的可切除性、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对临床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胆囊癌分期及分型影像表现
年龄和 升 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 趋势,此外,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6倍 性别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因
推荐:为了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出现下列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行胆囊切 除术,且胆囊标本应广泛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 (1)直径>3 cm的胆囊结石 (2)合并有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的胆囊炎以 及瓷性胆囊 (3)胆囊息肉直径≥10 mm;胆囊息肉直径<10 mm合并胆囊结石、胆囊 炎;单发或无蒂的息肉且迅速增大者 增长速度>3 mm/6个月)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囊腺肌症 (5)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性病 变 (6)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统感染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菌诱导胆汁酸降解有关。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因
肥胖症和 糖尿病
肥胖症者[体质量指数(BMI)>3 kg/m2]可明显增加胆囊癌发病率,其 BMI每增加5kg/m2,女性患胆囊癌风险增加1.59倍,男性增加1.09倍。糖 尿病是形成结石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与结石协同促进胆囊癌的发生
结的分界点,16组淋巴结是胆囊癌淋巴结远处转移的分界点 目前,从影像学角度判定淋巴结是否转 常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淋巴
结的最短径≥5 mm;强化;融合分叶或毛刺状;淋巴结内部坏死等
影像 分型
1 腔内结节型:结节状突向腔内,基 底部较宽,基底部囊壁不规则增厚
2 厚壁型:胆囊壁局部或弥漫性不规 则增厚
3 肿块型:胆囊被肿块所替代,形成 软组织肿块
TNM分期-T分期
T3:肿瘤穿破浆膜(脏腹膜)和(或)直接侵及肝脏和(或)1个邻 近的器官或结构,如胃、十二指肠、结肠、胰腺、网膜和肝外胆管
TNM分期-T分期
T3:肿瘤穿破浆膜(脏腹膜)和(或)直接侵及肝脏和(或)1个邻 近的器官或结构,如胃、十二指肠、结肠、胰腺、网膜和肝外胆管
胆囊癌查什么指标[1]
胆囊癌查什么指标引言胆囊癌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恶性肿瘤,它通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腹痛、暗黄色尿液和淡色大便出现。
胆囊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在医学诊断中,一系列的检测指标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是否存在胆囊癌的风险。
肿瘤标记物肿瘤标记物是一种用于筛查、诊断和监测肿瘤的指标物质。
在胆囊癌的研究中,许多肿瘤标记物被发现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胆囊癌检测指标:1.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糖蛋白,在许多恶性肿瘤中都会升高。
对于胆囊癌的筛查和监测,CEA也是常用的指标之一。
2.糖类抗原CA19-9:CA19-9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胆管和胰腺癌筛查和监测的标记物。
虽然CA19-9也可以升高于胆囊癌患者中,但其特异性不高,因此结合其他检测指标使用更具有临床意义。
3.糖类抗原CA125:CA125是一种特异性较低的肿瘤标记物,其在卵巢和子宫内膜癌的监测中更为常见。
然而,一些研究也发现CA125在胆囊癌中的升高与其临床阶段和预后有关。
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在胆囊癌中也可以升高,该指标与肝转移的存在和预后有关。
然而,由于其在其他疾病中的升高,NSE仅作为诊断的补充指标使用。
影像学检查除了肿瘤标记物之外,影像学检查也是胆囊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提供更直观的肿瘤形态和位置信息。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超声检查:超声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初步筛查和检测囊肿、结石或肿瘤等胆囊疾病。
超声可观察到胆囊内部的肿瘤形态和大小,对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胆囊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以X射线为基础的影像技术,可以提供更具体的胆囊和肿瘤信息。
通过CT扫描,医生可以看到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信息。
3.MRI扫描: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图像的技术。
与CT相比,MRI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可以更精确地诊断和定位胆囊癌,并评估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8
投稿邮箱:zuixinyixue@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1
·医学影像·
隐匿性胆囊癌的病理学分析
王丹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53)
0 引言
胆囊癌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易早期浸润和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据研究发现肿瘤组织学类型、分期等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而隐匿性胆囊癌是指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未检出,而在胆囊切除术后被病理证实的胆囊癌。
其隐匿性高,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大多因胆囊良性病变从而偶然发现,缺乏特异性术前检查手段[1]。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0例隐匿性胆囊癌患者,分析影像学检查特征和病理学特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筛选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的患者中,选取术后被诊断为隐匿性胆囊癌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术后诊断为隐匿性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术前怀疑或术中证实的胆囊癌、临床资料不完整。
选取的患者中,男20例、女30例;发病年龄35-85岁,平均(65.12±0.24)岁,术前诊断为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胆囊息肉、胆总管结石、慢性胆囊炎分别有30例、10例、5例、5例。
患者实验室肝脏功能检查正常。
根据UICC 胆囊TNM 分期,0期、Ⅰ期 、Ⅱ期、Ⅲ期分别有2例、20例、21例、7例。
1.2 方法。
搜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大体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
固定所有病例标本,切片(4 μm )、H-E 染色,分析其组织学特点。
2 结果
2.1 影像学特点。
术前,对所有患者行腹部B 超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患有胆囊炎,显示胆囊大小正常的9例,胆囊壁轻度增厚41例,其中10例出现胆囊扩增,7例合并胆囊息肉。
其中伴有胆囊结石、伴有胆管结石分别有29例、4例,2例患者行薄层CT 扫描出现胆囊壁不规则增厚。
2.2 病理学检查。
根据病理学检查发现,患者发病部位在胆囊颈部、体部、底部分别有5例、30例、15例。
肉眼观察与正常胆囊大小无明显差异的患者有15例,胆囊壁类似正常胆囊。
发现23例患者胆囊增大,囊壁不均,胆囊壁厚0.5-1.7(0.89±0.12)cm ,增厚区范围不一,切面质地韧、呈灰白色。
有3例表现为息肉样,边界不清、呈孤立性生长。
有10例病
例可见胆囊呈囊性增大,黏膜粗糙,呈乳头状。
在显微镜下,有30例为浸润性癌,占大多数,肿瘤细胞在胆囊壁内呈浸润性生长,胆囊壁广泛增厚变硬,切面灰白色,也可或易见神经侵犯,且少数病例出现促纤维增生反应;以粘膜内癌为主,单纯黏膜内癌2例,呈乳头状生长,腺体异型性明显,可累及正常腺体;囊内乳头状肿瘤伴浸润性癌有8例,呈乳头状生长,形成复杂乳头结构,细胞有异型性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易见核分裂,肌层或全层内可见异型腺体浸润。
组织学类型上可见普通型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鳞状细胞癌分别有38例、10例、1例、1例。
3 讨论
胆囊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强,接近一半患者都是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而被诊断出,患者预后较差。
隐匿性胆囊癌缺乏有效术前检查手段,在常规病理检查中才被发现,因此缺乏对其组织学特征的认识,不利于该病的诊治[2]。
隐匿性胆囊癌患者特征性临床表现缺乏,无特异性术前检查手段,且术中肉眼检查病灶无特征性,导致其常常与胆囊良性病变相混淆。
因此要深入对隐匿性胆囊癌组织学特征、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本次研究中,50例隐匿性胆囊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体征、症状与慢性胆囊炎患者类似,如右上腹部疼痛。
术前腹部B 超检查,均显示有胆囊炎,41例(82.00%)患者显示胆囊壁轻度增厚。
而伴有胆囊结石患者较多,有29例,与王家斌研究相符。
单纯依靠影像学检查难以评价肿瘤囊壁浸润,需充分取材进行肿瘤病理学检查,才能评价有无浸润。
综上所述,隐匿性胆囊癌大多数伴有胆囊结石,主要组织学类型为腺癌;病理形态以浸润性癌为主,伴有浸润囊内乳头状肿瘤次之,肉眼观病变局限,需充分取材,准确分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范晓春,李云霞,张宁兰.16例胆囊癌临床病理分析[J].宁夏医
科大学学报,2014,36(7):824-825.
[2] 史永平,宗明.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分析[J].中华
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2(11):4734-4738.
摘
要:目的 分析隐匿性胆囊癌的病理学特点。
方法 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的患者中,选取术后被诊断为隐匿性胆囊癌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分析隐匿性胆囊癌病理学特点。
结果 术前腹部B 超检查,所有患者均患有胆囊炎,显示胆囊大小正常的9例,胆囊壁轻度增厚41例,其中10例出现胆囊扩增,7例合并胆囊息肉。
其中伴有胆囊结石、伴有胆管结石分别有29例、4例,2例患者行薄层CT 扫描出现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发病部位在胆囊颈部、体部、底部分别有5例、30例、15例;肉眼观察有15例胆囊大小与正常大小胆囊无明显差异。
发现胆囊增大,囊壁不均病例有23例,胆囊壁厚0.5-1.7 cm ,平均(0.89±0.12)cm ,有3例表现为息肉样,有10例病例可见胆囊呈囊性增大;在显微镜下,有30例为浸润性癌;普通型腺癌38例、乳头状腺癌10例、粘液腺癌1例、鳞状细胞癌1例;单纯黏膜内癌2例,呈乳头状生长,囊内乳头状肿瘤伴浸润性癌有8例,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生长。
结论 隐匿性胆囊癌大多数伴有胆囊结石,肉眼观病变局限,主要组织学类型为腺癌、伴有浸润囊内乳头状肿瘤次之。
关键词:隐匿性胆囊癌;病理学;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5.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51.124本文引用格式:王丹.隐匿性胆囊癌的病理学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