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零售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型零售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姓名:李定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贺爱忠
20070521
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以中国商业联合会公布的百强零售企业以及上市零售企业为样本,将其认定为大型零售企业,以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四方面的财务指标为数据依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零售企业的成长性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得出了1997年至2006年的成长性排名以及四个财务指标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中国零售企业成长的相关建议。
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就企业成长理论、企业成长模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以及零售企业成长性理论等众多研究成果做了简要概述。
其次,对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成长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从传统百货主导、超级市场开始涌现、跨国公司进入与连锁零售企业快速推进等方面说明了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四个阶段。
从规模日益扩大、国内竞争加剧、集中度不断提高、民营与外资加快扩张、跨区域经营增多以及并购加剧等方面论述了成长的特点。
从持续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国家扶持政策、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自身实力的提升等方面论述了成长的原因。
从市场定为模糊、规范化程度低、物流配送体系与信息管理不完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方面论述了制约其成长的因素。
再次,对大型零售企业成长性评价进行了研究设计和实证分析。
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评价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指标体系、分析方法;利用SPSS软件,以20家大型上市零售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的模型,分析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四方面的财务指标对零售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得出了实证结果,并从不同企业成长趋势不同、大规模不等于成长性好、小规模不等于成长性差、上市企业不等于效益好的企业、业态相似不等于业绩相似、企业成长路径千差万别等方面给出了分析结论。
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从科学的战略定位、实施连锁经营、实现规模经济、信息化及高效物流配送系统、确立品牌战略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成长性提出了若干建议,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与局限之处,以及该领域将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型零售企业;企业成长性;因子分析法;评价研究
大型零售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s the one hundred strong retailers announced by the Chinese commercial federation and list CO. as samples, and takes them as large-scale retailers, using profit ability, repay ability, operation ability and growth ability as the data basis, exercising factor analytic method, giving evaluation and order to the growth ability of retailers, and has obtained their growth order from 1997 to 2006,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s of this four financial indexes to the growth ability, and then giving relative proposal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nese retailers.
Firstly, this article has made a simple summarize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ing fruit such as enterprise growth theory, enterprise growth model, enterprise growth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 of enterprise growth and retailer growth theory made by domestic and abroad scholars.
Then, made a describing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large-scale retailers, explained the four stages of retailers’ development from general merchandises orientation, supermarkets’ appearance, MNC enter to the fast promotion of chain retailers; dissertated the growth features of retailers from scale expand, competition intense, concentration enhance, investment expand, multi-district running increasing, merge intense and so on; then dissertated the reason of growth from macro-economy, policy, law, internal ability and so on. This article finally dissertated that the blur orientation, low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faultiness of logistic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short of excellent management people are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retailers’ growth.
Continually, this article makes research design and demonstration on the evaluation of large-scale retailers.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is article build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n large-scale retailers. Using SPSS soft, making 20 retailers as samples, using factor analysis model,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four financial indexes to the retailers’ growth, obtains demonstration results, and has concluded that different enterprise has different trend, scale doesn’t mean growth, list CO. doesn’t mean good benefit, similarity of industry form doesn’t mean similarity of achievement, the route of enterprise is different, etc.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demonstration results, this article brings about some proposals such as scientific strategic target, chain running, scale economy,
informationization, efficient logistics system and brand strategy, etc. Still, this article has much deficiency and needs further study.
Keywords: Large-scale retailers; Enterprise growth ability; Factor analysis method;
Evaluation research
插图索引
图1.1 研究流程图 (4)
图3.1 2002-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24)
图3.2 2002-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24)
图5.1 1997-2006年20家零售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趋势图 (44)
大型零售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附表索引
表2.1 企业成长模式确定两种观点的比较 (10)
表3.1 2005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前十强 (19)
表3.2 中国零售业百强新入围企业数量 (20)
表3.3 2001-2005年中国零售业百强部分经济指标比较 (20)
表3.4 中国零售业百强百货店数量 (21)
表4.1 零售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 (31)
表5.1 20家零售上市公司2006年的财务指标数据 (36)
表5.2 相关系数R的特征根、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38)
表5.3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 (39)
表5.4 因子载荷矩阵 (39)
表5.5 2006各主因子和综合因子的得分及排名 (41)
表5.6 1997-2006零售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表 (42)
表5.7 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指标财务数据表 (46)
表5.8 益民、百联、中兴股本比较 (46)
表5.9 武汉中百与汉商集团1997年月2006年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46)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绪论
本章共分为四节,第一节简要概括了本研究的背景,后三节对研究目的、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流程与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经营正在成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大型零售企业或集团的战略选择。
据统计,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零售集团中,有一半以上实行跨国经营战略。
例如,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除在美国本土有3500多家分店外,还有1000多家分店分布在世界各地[1]。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自2004年12月11日起,除化肥和汽车零售外,我国零售业开始对外资全面开放,地域、股权等方面的限制已全部取消。
外资零售企业主要围绕“开店数量、股权和地域”这三个方面展开“圈地运动”。
目前,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40多家在中国“抢滩登陆”。
其中,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日本伊滕洋华堂、荷兰万客隆、泰国的易初莲花等零售巨头已遍地开花。
在全球零售企业200强中,已有12.5%的企业进入亚洲[2],并拟订了庞大的“中国发展计划”,随时准备进入中国。
在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扩张步伐明显加快,扩张中呈现如下特点:其一,进入的速度明显加快。
仅2005年,商务部共批准设立1027家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是2004年以前商务部批准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总数的3.27倍,开设店铺1660个,营业面积468.34万平方米。
2005年批准设立零售(含批零兼营)企业187个,是2004年批准的零售企业的6倍多。
其二,独资化趋势明显。
在2005年商务部批准的187家外资零售企业中,外商独资的企业达124家,比重占63%。
此外,先前进入的外资零售企业如麦德龙等,也纷纷从内资合作企业中回收股权,实行独资经营。
其三,通过加快新店开发速度和并购,规模快速扩大。
到2005年底,沃尔玛在我国大陆的店铺已达56家,2005年新开13家店,增长30.2%;家乐福店铺已达70家,2005年新开店铺15家,增长27.3%;百安居店铺已达48家,2005年通过收购欧倍德和开新店,共新增店铺27家,增长56.3%;易初莲花店铺已达71家,2005年新开店30家,增长73.2%;麦德龙店铺已达28家,2005年新开5家[3]。
其四,加快了向二、三级城市扩张的速度,如沃尔玛,2005年分别在晋江、玉溪、芜湖、潍坊、岳阳开设了新店,易初莲花在嘉兴、绍兴、温州、泰州、南通开设新店。
外资零售企业在给中国零售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更大程度地加剧了国内零售业领域
大型零售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本已激烈的竞争。
为了积极应对入世后外资零售企业带来的激烈竞争,国内零售企业也纷纷迅速扩张。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零售企业百强排名资料显示,近几年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零售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商品销售额过10亿元的零售企业为56家,2001年为78家,2002年为83家,2003-2005年中国零售业百强企业销售额均高于10亿元。
二是超大型零售企业发展迅猛,2000—2001年零售业百强企业中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只有联华超市1家、2002年增加到5家、2003年为10家、2004年为15家、2005年为21家。
三是单个企业销售额迅速提升,2000年销售额111.4亿元排名第一,2005年这一数字改变为720.7亿元,6年增加了609.3亿元,增幅达546.95%[4]。
四是零售企业并购重组不断加剧,2001年华润收购万佳,超市发与天客隆合并,北京西单商场、北京超市发、上海华联超市共同投资成立北京西单华联超市有限公司。
2003年4月,原上海一百、华联、友谊和上海物资总公司归并整合成百联集团[5]。
2005年连锁百强前10位中的内资企业共发生收购活动14起,构成了收购活动的主体,在企业规模增长中占有较大比重。
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百思买控股江苏五星电器,家得宝并购家世界家居,特易购增资并控股乐购,百盛收购输出管理百货店[6]等。
尽管近10多年来我国我国零售企业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但经营管理水平就总体而言还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大型零售企业经营品种无特色,千店一面,这与其市场定位趋同相关。
各大型零售企业竞相将眼光盯住人数不多的高收入阶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专业商店、专卖店也以高收入者为目标市场。
这种市场定位错置,导致经营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二是零售企业的投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一哄而上大干蛮干,仍然是商业投资中的普遍现象,经营者风险意识淡薄,经营观念亟待更新。
三是零售企业的竞争手段单一,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虚假的“降价”策略往往使经营成本和收益秩序出现混乱。
四是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连锁经营企业权利义务关系扭曲,配送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不被重视,难以形成真正的连锁经营体系,因而难以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
论文利用企业成长理论,分析中国大型零售企业的成长阶段、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零售企业成长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我国零售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取市场的掌控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场不断成长壮大。
1.2 研究目的
本论文研究以企业成长理论作为楔入点,力图运用实证及归纳的方法对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特征、条件、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揭示大型零售成长的
硕士学位论文
模式,制定有效对策和措施为加快中国大型零售的成长提供有益参考。
因此本题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和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为政府制定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零售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打拼,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要想进一步拓展市场,发展壮大自身,必须实施超常规发展的措施。
但依据目前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运作中所形成的惯性思维、做法很难适应这种巨大变化。
论文将提出一整套适合中国大型零售企业快速、健康成长的政策建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可以据此对中国大型零售企业发展状况作出整体判断,制定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促进中国大型零售企业的健康发展。
2.为大型零售企业制定成长战略提供行动的指南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成长性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其成长的规律。
实证结果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判断本企业在本行业和全产业中的业绩水平的依据;同时,依据“企业成长指数”和“个体指标成长指数”能够进一步分析企业的成长源和潜力点,有助于企业明确强化管理、提高成长速度、经营管理水平的具体方向。
3.有助于社会研究机构开展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我国零售企业的成长性问题研究属于起步阶段,各种可供研究的数据、资料还十分匮乏。
开展零售企业成长性评估工作,可为社会各界提供大量的实证分析和数据支持,有利于深化零售企业问题的研究。
4.完善我国在零售企业成长问题方面的研究
目前,我国虽然在企业成长、零售企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但研究零售企业成长的系统研究成果还未形成,经过该论文的研究将丰富已有的研究成果。
1.3 研究范围
本研究范围设定为大型零售企业。
本文主要从企业发展规模、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对大型零售企业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建立数理统计模型,利用SPSS软件,探究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规律。
有关理论方面主要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西方企业成长理论;二是企业成长模式;三是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四是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五是零售企业成长性理论。
实证研究样本,主要以中国商业联合会提供的零售百强企业、中国商业联合会提供的连锁百强企业以及国内零售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其界定为大型零售企业。
1.4 研究流程及主要内容
(1) 研究流程。
本作者在先期搜集整理、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主题与动机,提出了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建立了本研究之观念性构架与研究假设,搜集了大量由权威机构公布的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数据资料,并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提出了研究之结论与建议。
详细的研究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流程图
(2) 研究内容。
本文拟以西方企业成长理论为切入点,提出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判别标准、成长性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运用SPSS软件,通过对具有典型性的大型零售企业的实证研究,分析中国大型零售企业的成长阶段、成长的原因、成长的途径以及制约成长的因素,提出提高大型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加快成长的对策。
全文共分4章:
第1章绪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提出研究问题,阐明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流程及行文结构。
第2章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介绍了西方企业成长理论、企业成长模式、评价企业成长性的指标体系、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以及零售企业成长理论概述,为模型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第3章现状分析:描述性地论述了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阶段、成长性特征、成长性原因以及成长的制约因素。
第4章研究设计:首先提出大型零售企业成长性的统计界定,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设、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及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研究的理论模型。
第5章实证分析:首先,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构建思路及样本数据,运用SPSS软件,找出公共因子;其次,利用KMO和Bartlel检验是否可以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再次,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因子得分及综合评价。
在此基础上,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论。
结论:通过对实证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整合,提出成长建议,指出本研究的研究局限性及后续研究方向。
第2章文献综述
本章共分为五节,分别对西方企业成长理论、企业成长模式、企业成长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成长评价方法、零售企业成长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作了基本梳理。
企业成长理论起源于对大规模生产规律的研究,并广泛涉及企业行为、企业成长组织结构以及管理等内涵,是人们依据企业的现有发展状况和其他内外部客观因素所做出的对该企业的一种未来发展预期。
企业的成长表现为质的变化和量的变化两方面。
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企业素质的提高。
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的扩大。
目前,对企业成长的研究涉及的面较广泛,主要包括:
2.1 西方企业成长理论
2.1.1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
(1) 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
古典经济学用分工的规模利益来解释企业成长问题。
斯密(1776)通过制针工厂的例子说明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和原因,即企业作为一种分工组织,其存在的理由是为了获取规模经济的利益,分工使更高的产量以更便宜的成本获得,因此,单个企业的成长与分工的程度正相关。
同时,随着分工的自我繁殖,新企业会不断形成,以此来解释国民经济中企业数量的增加和单个企业的规模扩大这两个层次的企业成长问题[7]。
马歇尔(1890)在坚持规模经济决定企业成长这个古典观点的同时,也试图把它与稳定的竞争均衡条件相协调。
针对企业规模扩大后形成的破坏自由竞争的垄断状态,他引入了外部经济、企业家生命有限性和居于垄断地位的企业避免自由竞争的困难性,把稳定的竞争均衡条件与古典的企业成长理论相协调。
马歇尔认为,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导致企业灵活性的下降,从而竞争力下降,使企业失去成长势头;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的成长,企业家的精力和寿命均对企业成长形成制约,而且新企业和年轻企业家的进入竞争,会对原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形成挑战,从而制约了行业垄断结构的维持[8]。
斯蒂格勒(1975)以企业的功能划分为基础,根据产业生命周期分析了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重新解释了基于规模经济利益的企业成长与稳定的竞争均衡条件相容的原因。
他在《市场容量限制劳动分工》一文中指出:在一个产业成长的初期,市场规模较小,这个阶段的企业成长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分工来实现,企业大多数是“全能”企业。
随着产业和市场的扩大,各再生产环节的规模大到足以独立进行时,企业内部分工便转化为社会分工,各专业化企业会出来承担各个再生产环节,产业社会分工扩大则导致企业数量的增加,因此,
这个阶段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数量的增加这两个范围的企业成长同时出现;在产业衰落阶段期,随市场和生产规模的缩小,各再生产环节只得重新组合起来,社会分工又转化为企业的内部分工[9]。
(2)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就是企业规模调整论,企业成长的动力和原因就在于对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追求。
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视作一个生产函数,作为一般均衡理论的一个组件,企业内部复杂安排均被抽象掉,“代表性企业”概念排除了实际企业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别。
因此该理论中不存在独立的企业成长论。
仅有的关于企业成长思想是作为成本分析的一个附带内容,即静态的最优企业规模,在这种最优企业规模的分析中,企业成长部分地与调整机制松散联系,即企业的成长就是企业调整产量达到最优规模水平的过程。
或者说企业从非最优规模走向最优规模的过程。
而且这个过程是在利润最大化目标既定、所有约束条件已知情况下,根据最优化规则进行的被动选择,没有企业任何主动性的余地(纳尔逊和温特[10],1982)。
在新古典理论中,成长的企业基本因素均是外生的。
如果企业面临的成本或需求曲线变动了,企业就会扩大规模。
成本变化的原因通常来自技术变革或要素价格变化。
需求变化则是由于收入变化或偏好变化所致。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长期均衡条件下,企业成长与利润之间没有预期的关系,只是在短期会出现资源向利润率高的企业或产业移动,这时形成企业成长与利润之间的正向关系。
(3)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
从新制度经济学看来,企业成长就是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分析企业成长的因素也就是探讨决定企业边界的因素,企业边界包括纵向边界、横向边界和多元化经营边界,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主要分析纵向边界的扩展。
科斯(1937)认为,由于市场交易存在诸如签约、监督履约和追索违约等相关的交易费用,这种情况下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由企业家权威来支配资源,就可以节约上述利用市场机制的交易费用,因此,企业是市场机制的替代物,市场交易费用与组织协调管理费用相等的均衡水平确定了组织的边界,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考虑是企业成长的动力[11]。
杨小凯和黄有光 (1995)认为应该考虑经济主体的交易效率因素,即市场发达程度提高,扩大市场交易范围,一方面增加了交易费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交易效率,并且后一方面更为重要,只要交易效率提高的利益大于交易费用,市场的发达与企业的成长就可以齐头并进[12]。
威廉姆森 (1975,1985)从资本专用型、不确定性和交易效率三个维度定义了交易费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边界是确定的原则,同时还从企业核心技术角度提出企业“有效边界”的概念。
企业是一种连续生产过程的纵向一体化实体,这一连续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如果通过市场交易关系相联系,就需要签订一系列的合约,而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签订的合约不可能是完全合约,这就给经济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