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诗歌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纳兰性德
诗歌专题训练---纳兰性德诗歌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纳兰性德【清代】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
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衣匹马”,写词人着短衣,乘骏马,奔驰在路上,一“匹”字,尽显轻松惬意。
B.“萧萧落木不胜秋”,承首句之“遥山如画”,景物之萧瑟和意境之深远,历历如绘。
C.“柔肠萦挂”,词人以直白的语气写出了浓烈的思念之情,在别后更显得孤寂和落寞。
D.纳兰词“以情真取胜”,本词感情真挚自然且感伤凄婉,而语言清新流畅,不事雕琢。
2.现代学者张秉戍《纳兰词笺注》:“这首小词作法很别致,即虽然仍用上景下情的常见之法,但此篇却在落笔的角度上有所变化。
”结合全词,指出上下片落笔角度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若只如初见”指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
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
B.“何事秋风悲画扇”,扇子是夏天用来驱走炎热的,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C.“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D.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充满深深的愤怒和不满之情。
4.请你简要分析“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一句话。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docx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室雪晴送王宁李硕少室①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② 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③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④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注释】① 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 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
② 见:同“现”。
③ 过景:落日余辉。
④ 行人:指王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以拟人手法,写少室山晴雪不同的座座山峰,似与王宁分别。
B.三、四句“连”字,写岀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雪峰的高峻。
C.五、六句写落日斜照山峰,说不清其奇妙;白云婀娜多姿,难以形容。
D.尾句写送别远望,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A( 2)①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诗的前六句对少室山的雪景做了大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少室山绮丽雪景的喜爱之情。
② 与友人游玩时的畅快之情。
“行人与我玩幽境露出作者与友人游玩时的畅快。
③ 与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诗的最后直言”一句透“惜别”,更以举头遥望的动作体现不舍之意。
【解析】【分析】( 1) A 项,开头两句“少室山峰三十六,其中几峰更特别”没有运用拟人手法故,本题选 A 项。
( 2)开头两句,诗人写雪后少室众峰,能从大处着笔,写出众峰同中之异,别具特色。
第三,四句是对第二句的展开,以“半山青松”写晴峰,以“素色峨峨”应雪峰,一个“连”字,写出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雪峰的高峻,在色彩上青白相间,非常素美。
第五、六句写晴。
雪后初晴,天空湛蓝,落日斜照,几缕欲尽未尽的白云缠于山腰,浮予松上,青、红、蓝、白四色辉映,白云、斜晖,青松、雪峰动静相衬。
同时,半山青松,松上自云,云上雪峰,雪映落霞,层次鲜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太白岭王安石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是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B(2)①动静结合。
“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
“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
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
“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
故选B项。
(2)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行动变迟缓了。
从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作答:①动静结合。
“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
“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同,完成各题。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张惠言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
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
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搓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①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
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
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
待扶桑净洗,冲融②立马,看风帆稳。
【注释】①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
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
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
②冲融:从容。
(1)词中“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之情。
“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2)请分析说明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情况。
【答案】(1)孤寂;体验或领会(2)①词作下阕“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②接着想明朝“雪昏云醒”的光景,营造沉寂、凝重的氛围;③结尾峰回路转,“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以超旷的胸襟,表达对美好前景的期待与肯定。
【解析】【分析】(1)从“琼楼寂历”中的“寂”可知,是“孤寂”之情;结合“省”的占义可知,是“体验或领会”。
(2)题干已经表明本词的下阕,词人情感是有变化的,答案需要表现这种变化。
抓住关键词“愁深梦浅”“雪昏云醒”“看风帆稳”作答即可。
下阕继续写涛声,以呼应开篇。
其中,“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而其具体意蕴究属怀知音还是伤逝者、悲时局还是感身世,抑或兼而有之,已无从实指。
云情雪意,通力营造沉寂、凝重的氛围,折射出人的心态。
但是读下去却又不是一味清愁不断,词的最后出现了对未来的壮美憧憬,对光明的热切期待。
路转峰回,词人也已自行解开了连环情结。
故答案为:⑴孤寂;体验或领会⑵①词作下阕“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②接着想明朝“雪昏云醒”的光景,营造沉寂、凝重的氛围;③结尾峰回路转,“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以超旷的胸襟,表达对美好前景的期待与肯定。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读书诗
诗歌专题训练-------读书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读书宋琬〔清代〕久抛青简束行幐,白鸟苍蝇甚可憎。
身是蠹鱼酬夙债,黄河浪里读书灯。
【注】①宋琬:清初著名诗人,顺治四年进士,“两度系狱”,饱尝过宦海沉浮的险恶“风涛”。
②行幐(téng):行囊。
幐,盛物的布袋。
③白鸟:蚊子。
④蠹鱼:这里指书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可见诗人身在旅途舟车劳顿,“久抛”一词写出诗人不想读书已有一段时间了。
B.第二句中直写舟中蚊子、苍蝇惊扰,令人憎厌,因此诗人不能静下心来读书。
C.第三句诗人将自己比作书中的书虫,表明自己对读书的热爱。
D.全诗借舟中读书之事,抒发诗人悲苦生涯中的哀愤之情。
2.诗的最后一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读书乐·冬翁森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歌咏读书之乐的劝学诗,它将冬季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体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
B.第一句描写叶落之树、水尽之崖,渲染出冬日的萧索与凄凉;第四句描写大雪压庐,暗示了心境的压抑与寂寞。
C.“灯动壁”写出了灯光摇曳映照墙壁之景,“高歌”写出了诗人纵情放歌之声,视听结合,妙不可言。
D.冬日的夜晚室外冰天雪地,室内火炉热茶,特别适合读书。
边饮茶边读书,浸染熏陶,诗人感到身心俱清。
4.这首诗是如何把冬季与读书之乐联系起来写的?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唐]高适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
B. “乘兴乃无恒”一句,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
C. 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
D. 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
(2)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案】(1)C(2)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
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
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
【解析】【分析】(1)C项曲解诗意。
“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错误。
此项是对诗歌尾联的理解赏析。
本诗借拜访朋友来抒发心中“块垒”,尾联是借酒浇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
故选C。
(2)本题中,颈联是写景,意象“穷巷”“乔木”“深斋”“古藤”,营造了古朴幽深的意境为;这两句诗在结构上点题,为尾联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蓄势,作铺垫。
按照意境赏析题的答题规范整理答出即可。
故答案为:⑴C;⑵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
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
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
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 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C.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 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B(2)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解析】【分析】(1)B项,“官场失意”错误,应是“孤苦无依”。
故选B。
(2)此诗的颔联写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答题时注意根据“角声”“月色”概括孤寂悲凉的氛围,根据“悲自语”“好谁看”分析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故答案为:⑴B;⑵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
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含
答案)
1. 诗歌阅读
题目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诗,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描述诗人在何时何地写下这首诗?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诗人在宿舍的夜晚写下了这首诗。
2. 诗人表达了思乡之情,寂寞和孤独的心境。
题目2:
下面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
2. 诗人在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1.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夜空、农田和村庄的情景。
2.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家乡的想念。
2. 文言文阅读
题目1: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请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答案:
"有真知识的人不会迷惑,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
"
题目2:
下面是《史记》中的开头一段,请简要概括其内容: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答案:
这段文字指出了天地宇宙是万物存在的场所,光阴如百代过客,而人的一生很短暂,如同梦中仅是一瞬间,人生欢乐又有多少呢?
以上是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专题训练的部分题目和答案,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过黄河许有壬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
雄壮势、隆今昔。
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
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
我欲乘槎①,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②。
【注】①槎:竹、木複。
②传说汉代张赛乘槎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头两句从大处着笔,从时空角度写黄河气势之大、存在之久,奠定全词基调。
B. 黄河浪涛激越飞腾,气势磅礴,声响如震天之雷,让游赏者心生惊恐,徘徊不前。
C. “歌声、响凝空碧”描写手法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纤歌凝而白云遏”相似。
D. 下片中“鼓枻”“乘槎”为实写,“直穷银汉”为虚写,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2)前人认为本词风格豪放,请结合“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作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从意境角度,用词雄壮,意境开阔。
“壮”有力量感,“汗漫”“绵邈”等词有开阔感,“飘飘”有洒脱感,营造出雄浑辽阔的意境。
②从诗人形象角度,诗人形象豪迈狂放,洒脱不羁。
诗人胸怀壮志,游览祖国壮丽河山,并希望能够咏唱吟颂。
③从情感角度,表达了作者壮游天下的雄心和吟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
【解析】【分析】(1)B项,“让游赏者心生惊恐,徘徊不前”无中生有,结合诗歌“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只是写出黄河波浪气势磅礴。
故选B。
(2)从取境角度,“壮游”指怀抱壮志而远游,“绵邈”指辽远,这里指山川绵远辽阔,“飘飘”表现人物的洒脱自在,所以说用词雄壮,取境开阔,意境深远;从创作主体角度,这几句写诗人壮游天下的雄心,由黄河之壮美联想到祖国河山之壮丽,激发了词人想要历尽祖国名山大川,饱览天下胜境,随处吟咏的愿望,展现了一个豪迈飘逸,狂放不羁,洒脱自由的诗人形象;从抒发情感的角度,这几句写了诗人壮游天下的雄心和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①辛弃疾千丈阴崖百丈溪。
孤桐枝上凤偏宜。
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②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
试弹幽愤泪空垂。
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③。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
②庚庚:纹理横布的样子。
③舜作《五弦琴歌》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1)本词上片是从哪些方面写琴之“奇”的?词人写琴的用意是什么?(2)本词下片是如何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的?试简析。
【答案】(1)琴之“奇”的具体体现:①制琴的材料生长环境孤危;②琴音不合流俗;③琴身纹理横布而奇特。
用意:以琴喻己,通过写琴的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和孤标高卓的人格。
(2)①下片前三句,写“人散后”,词人独自在明月下弹琴,勾起了自己不为世所用的悲愤之情,这里词人只是为个人的际遇鸣不平,是一种个人的小境界。
②“不如却付骚人手”,词意一转,由己而人,用舜作《五弦琴歌》的典故,表达了借助词人之手,弦歌于广众,以解民之愠,阜民之财的愿望。
这样,就跳出了计较一己之得失的小境界,上升到了心系万民的大境界。
【解析】【分析】(1)上片“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不凡。
“玉音”“横理”两句,描写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
这四句借“琴”的名贵不凡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及自己的功名抱负,表达自己不平凡、不甘受人冷落的心境;借物喻人,以琴名贵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幽愤的琴声表达自己不为朝廷重用的不甘与愤懑。
(2)“人散后,月明诗,试弹《幽愤》泪空垂”,意思是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止,再结合注释中“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这一背景信息,可以知道词人以幽愤的琴声突出自己内心不被人重用的愤懑情怀。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钓屿①(明)郭汝霖天畔一舟横,长风万里行黄擎浮浪远,钓屿芜波明。
唇气山将结,涛声笛共清。
倚墙时浩啸,奇览慰生平。
【注释】①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册封正使郭汝霖一行乘坐“封舟”向琉球王国进发,航行到钓鱼岛海域即兴而作此诗。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乘舟在大海上航行的情景。
既描绘了封舟在大海上扬帆远航的生动场景,一也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B. 领联写初见钓鱼岛。
诗歌借着对封舟的动态描写,将钓鱼岛这一主要表现对象自然而然地推到读者眼前。
C. 颈联用想象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钓鱼岛的风景,给人一种迷蒙飘逸的美感与和谐安详的听觉感受。
D. 尾联写诗人倚靠着船上的桅杆不时地浩歌长啸,奇美的祖国山川,让他感到足以告慰平生,直抒胸臆。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形象。
【答案】(1)C(2)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
①他乘坐封舟破万里浪,努力完成朝廷交给他的政治使命;②他面对祖国壮美山河,兴奋喜悦,倚靠桅杆浩歌长啸,体现出爱国者豪迈的诗情。
【解析】【分析】(1)C项,“想象”错,涛声为实写,应为“虚实结合”。
故选C。
(2)“天畔一舟横,长风万里行” 写诗人乘舟在大海上航行的情景。
写出了郭汝霖这位天朝使节自己的豪迈胸襟。
他乘坐封舟破万里浪,努力完成朝廷交给他的政治使命。
“黄擎浮浪远,钓屿芜波明” 写初见钓鱼岛。
册封使有护封军人随行,擂鼓以壮声威。
“唇气山将结,涛声笛共清” 对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的详细描绘和赞美。
诗人惊奇与兴奋喜悦的心情也就包括其中了。
“倚墙时浩啸,奇览慰生平” 作者直抒胸臆,诗人那抑制不住的激动与豪情跃然纸上,将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胸襟表露无遗。
分析可知,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
故答案为:⑴C;⑵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②。
细雨春芜上林苑③,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释】①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写于同一时期。
②《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毗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
’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③上林苑:古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官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卧”字刻画诗人隐居的情形,为下半句的抒情做铺垫,并起到衬托作用。
B. 苏武被困匈奴餐用毡毛也不变节,张巡欲气吞逆贼咬碎钢牙,诗人借此以明志。
C. “壮心未与年俱老”表现诗人年事已高,雄心壮志因年老而有所衰减。
D. 这首诗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都运用了典故,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是相同的。
(2)诗的第三联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细雨中,上林苑春草丛生;夜月下,洛阳宫残壁颓垣,写出了被金人占领的宫苑一片荒芜、残破的情景。
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土沦丧内心的无比伤痛;③为下句直抒胸臆铺垫蓄势【解析】【分析】(1)C项,错在“雄心壮志因年老而有所衰减”。
“壮心未与年俱老”的意思是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
所以,雄心壮志并未因年老而有所衰减。
故选C。
(2)答题时,先要用优美的语句简要描绘画面,然后用两个形容词来概括意境的特征,从结构和情感的角度分析意境的作用,“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描绘了细雨中,上林苑春草丛生,夜月下,洛阳宫残壁颓垣。
根据诗句中的“草丛生、残壁颓垣”可以概括出荒芜、残破的特征。
看到洛阳宫残壁颓垣的景象,对于国土沦丧,诗人内心无比伤痛。
结构上,该联为下句“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直抒胸臆作铺垫。
[必刷题]2024高一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高一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篇作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A. 《望岳》B. 《静夜思》C. 《春晓》D. 《泊船瓜洲》2. 《离骚》的作者是谁?()A. 屈原B. 司马迁C. 王安石D. 杜甫3.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周南》?()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D.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4.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不耻下问B. 画蛇添足C. 狐假虎威D. 完璧归赵5. 《庐山谣》的作者是谁?()A. 白居易B. 苏轼C. 辛弃疾D. 李白6. 以下哪篇作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A. 《青玉案·元夕》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 《满江红·怒发冲冠》D. 《雨霖铃·寒蝉凄切》7.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8.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9. 以下哪篇作品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A. 《聊斋志异》B. 《儒林外史》C. 《红楼梦》D. 《西游记》10.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B.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二、判断题:1.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
()2.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抒发豪放情怀的诗歌。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短歌行》(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短歌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短歌行①曹丕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②。
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衔草鸣麑③。
翩翩飞鸟,挟子巢枝。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④。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注】①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
二月,葬高陵。
此诗当作于曹操葬后不久。
②遐迁:远离。
此指去世。
③麑:指小鹿。
④百离:种种痛苦。
离,同“罹”,忧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歌行,为乐府诗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诗里尚有《长歌行》,短歌、长歌的区别在声调的长短,不是指诗的篇幅长短或词句的多少。
B.本诗起笔十分自然,前四句从“物如故”写起,俯仰之际,诗人看到了自己用过的“帷幕”“几筵”,不禁触物伤情,勾起了自己内心潜藏的痛苦。
C.“倏忽”一词非常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恍然若失的心态。
曹操去世后,他不仅失去生活上的引导者,也失去了政治上的扶持者,因此,他“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D.“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由“忧”字写到自己白发早生,从忧伤到早衰,这种情感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情感不同。
2.曹丕《短歌行》的“呦呦游鹿,衔草鸣麑”和曹操《短歌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都化用了《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莎衣①(宋)杨朴②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③,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释】①莎衣:即蓑衣。
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
③直饶:犹纵使,即使。
绶:系印纽的丝带。
金章:金质的官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
B. 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C. 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
D. 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
(2)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1)D(2)“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
尽管紫绶、金印极其尊贵,但作者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D项,“颈联写到……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错误,选项曲解诗句意思,“乱堆渔舍晚晴时”不是渔舍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而是在晚晴时,归棹拢岸拿蓑衣,乱堆蓑衣。
故选D项。
(2)从诗中来看,本题虽然是针对尾句设题,但考生需要关注全诗,要想知道“未肯轻轻博换伊”中“伊”所指的对象,需要对诗歌的标题以及诗歌的内容有所把握。
本诗的标题是“莎衣”,即“蓑衣”,而诗歌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
首联写渔人爱蓑衣。
颔联写渔人披蓑衣。
颈联写渔人脱蓑衣。
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胜过衣服的。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即事陈起波光山色两盈盈,短策青鞋信意行。
葑草烟开遥认鹭,柳条春早未藏莺。
谁家艳饮歌初歇,有客孤舟笛再横。
风景无穷吟莫尽,且将酩酊乐浮生。
(1)请赏析颔联与颈联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整首诗分析诗人形象。
【答案】(1)选取早春湖边的典型景物;写景有层次,由远及近而后又到远;视听结合,白鹭水草、柳树黄莺,色彩鲜明,宴饮之歌与孤客笛鸣遥相呼应;呈现出早春特有的湖上风光;作者寓情于景,在对湖光山色的描摹中表达自己醉心山水的愉悦之情。
(2)热爱自然、随性自由、任情洒脱的诗人形象。
穿青鞋、携短杖,写出诗人的从容随性自由;“吟莫尽”,“酩酊”“乐浮生”写出其任情纵性畅游自然的旷达洒脱。
【解析】【分析】(1)本题诗的颔联选取早春湖边的典型景物,写景有层次,由远及近而后又到远。
从视觉角度描写了“草”、“鹭”、“柳条”、“莺”等动物和植物。
颈联则从听觉角度写,描写了作者在湖边听到的初歇的歌声和刚刚奏起的笛声。
视听结合,白鹭水草、柳树黄莺,色彩鲜明,宴饮之歌与孤客笛鸣遥相呼应。
这两联主要采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自然活泼,富有情趣。
(2)“波光山色两盈盈”面对美丽的春天景色,“短策青鞋信意行”诗人穿青鞋、携短杖,随意行走,写出诗人的从容随性与自由。
“风景无穷吟莫尽,且将酩酊乐浮生。
”面对无穷的美景,诗人尽情放歌,尽情饮酒,享受余生。
写出其任情纵性畅游自然的旷达洒脱。
故答案为:⑴选取早春湖边的典型景物;写景有层次,由远及近而后又到远;视听结合,白鹭水草、柳树黄莺,色彩鲜明,宴饮之歌与孤客笛鸣遥相呼应;呈现出早春特有的湖上风光;作者寓情于景,在对湖光山色的描摹中表达自己醉心山水的愉悦之情。
⑵热爱自然、随性自由、任情洒脱的诗人形象。
穿青鞋、携短杖,写出诗人的从容随性自由;“吟莫尽”,“酩酊”“乐浮生”写出其任情纵性畅游自然的旷达洒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浪淘沙 • 李煜(南唐后主)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高一诗歌表现手法 • A渲染 烘托 衬托 对比 象征(咏物诗) 想象 虚实 意象及意境 • B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
• 二间接抒情 ①情景关系 • ②借典故抒怀(评价时政,自我感 怀 • 泊秦淮 杜牧
• (2)(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 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 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 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 显示必胜的信
• • • •
提问方式 本诗抒发了什么思想情感,是怎么表达的? 1 直接答思想情感 2找出表现手法再结合内容回答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 (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 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 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 紧张。
• • • •
提问方式 本诗抒发了什么思想情感 请具体分析 1 直接答思想情感 2结合意象及叙事内容分析,要扣住1
• • • •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③托物言志与象征 《咏梅》 蝉 • 垂緌(ruì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C几种有特色的描写手法 白描 细节 工笔细描 动静 视觉嗅觉 侧面 角度 提问形式 本诗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 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 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 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高一诗歌专题训练
• 练字一是诗眼词眼(薄雾浓云愁永昼)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Fra bibliotek,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二是具有修辞美的字(句内意思和修辞) 春日即事 李弥逊 •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 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
• 三是虚词 • 樫外长江空自流 • 海外徒闻更九州
• 意向和意境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 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 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 寓意?
• 月上瓜州 • 南宋 张辑 • 江头又见新愁,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州。 • 结合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的“愁”的具 体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词的上阕“惟有鱼竿明月上瓜州。”一句 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 怎样的情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市中画眉鸟是怎样的形象,最主要的表达 技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