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有序对与笛卡儿积的定义与性质二元关系、从A到B
二元关系
1二元关系1. 有序对与笛卡尔积定义1.1 两个对象x , y 组成的满足如下性质的二元组(x , y ):(x , y )=(u,v ) 当且仅当x=u , y=v其中x 称为第一元素,y 称为第二元素。
定义1.2 集合A 和B 的笛卡尔积定义为{(,)|,}A B x y x A y B ⨯=∈∈特别地,若A 或者B 是空集,则A ×B 是空集。
例:注意:笛卡尔积不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
2. 二元关系定义2.1 若A 和B 是集合, 则A ×B 的任何子集R 称为从A 到B 的二元关系,简称关系。
若(,)x y R ∈,则称有序对(x , y )满足关系R ,一般记为xRy .定义域dom(R )=值域ran(R )=集合C 在R 下的像:R [C]=例2.2 设集合R ={(a,1),(a,2), (b,2),(b,3)},则该集合可视为从{a,b}到{1,2,3}的二元关系,其定义域和值域为dom(R )={a,b}ran(R )={1,2,3}定义2.3(关系矩阵)M R 是由真值组成的0-1矩阵。
例2.4关系图:G R 是一个二部图(bipartite )。
定义2.4 若R 是从集合A 到A 的二元关系,即R A A ⊆⨯,则称R 是A 上的二元关系。
定义2.5 集合A 上的三种特殊关系:(1) 空关系:∅ 其矩阵是0方阵。
(2) 全关系:E A =A ×A 其矩阵是全1方阵。
(3) 恒等关系:{(,)|}A I x x x A =∈,其矩阵是单位矩阵。
23. 二元关系的几种运算我们考虑对于二元关系的如下运算,即并、逆、复合、方幂和限制。
定理3.1 设R ,Q 是从A 到B 的二元关系,则R Q R Q M M M =+U注意:其中的加法是真值加法,即逻辑或,即0+0=0, 1+1=1,1+0=1,0+1=1证明: 证毕定义3.2(二元关系的逆)设R 是从A 到B 的二元关系。
粗糙集理论优质获奖课件
若rij=1, 且 i≠j, 则rji=0
对M2中1所 在位置,M 中相应位置 都是1
假如两 假如顶
点之
点xi
间有边, 到xj有边,
一定
xj
13
4、等价关系
等价关系旳定义:设R是非空集合A上旳关系,假如满足 ⑴ R是自反旳; ⑵ R是对称旳; ⑶ R是传递旳; 则称R是A上旳等价关系。
21
内容提要
一、概述 二、知识分类 三、知识旳约简 四、决策表旳约简 五、粗糙集旳扩展模型 六、粗糙集旳试验系统 七、粒度计算简介
22
一、 概述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模糊现象并不能简朴地 用真、假值来表达﹐怎样表达和处理这些现 象就成为一种研究领域。早在1923年谓词逻 辑旳创始人G.Frege就提出了模糊(Vague)一 词,他把它归结到边界线上,也就是说在全 域上存在某些个体既不能在其某个子集上分 类,也不能在该子集旳补集上分类。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12
关系性质旳三种等价条件
体 现 式
关系 矩阵
关系图
自反性 IAR
主对角 线元素 全是1
每个顶 点都有 环
反自反性 R∩IA=
主对角线 元素全是 0
每个顶点 都没有环
对称性 R=R1
反对称性 R∩R1 IA
传递性 RRR
矩阵是对称 矩阵
假如 两个 顶
定义 假如一种集合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集合非空, 且它旳元素都是有序对 (2)集合是空集 则称该集合为一种二元关系, 简称为关系,记作R. 如<x,y>∈R, 可记作 xRy;假如<x,y>R, 则记作xRy
实例:R={<1,2>,<a,b>}, S={<1,2>,a,b}. R是二元关系, 当a, b不是有序对时,S不是二元关系 根据上面旳记法,能够写1R2, aRb, aSb等.
同等学力研究生计算机学科离散数学基础第七章二元关系
第七章二元关系§1 有序对与笛卡尔积定义两个元素x与y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二元组称为一个有序对(或序偶),记为〈x,y〉,称x 为第一元素,y为第二元素。
性质 (1) ,,x y x y y x≠⇒〈〉≠〈〉(2) ,,x y u v x u y v〈〉=〈〉⇔=∧=例25 2,45,242xx x yx y+=⎧〈+〉=〈+〉⇒⎨=+⎩3,2x y⇒==−定义:设A、B为两个集合,称{},x y x A y B〈〉∈∧∈为集合A与B的笛卡尔积,记为A×B。
性质:(1) ,A A×=×=∅∅∅∅(2)笛卡尔积不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3)笛卡尔积对并、交满足分配律×=××∪∪A B C A B A C()()()×=××∪∪B C A B A C A()()()×=××∩∩A B C A B A C()()()×=××∩∩B C A B A C A()()()(4)A C B D A B C D⊆∧⊆⇒×⊆×例A={1,2},求P(A)×A。
§2 二元关系定义设R是集合,若R=∅或A≠∅且A中元素均为有序对,则称R为一个二元关系。
若〈x,y〉∈R,则称x与y有关系R,记为xRy。
定义:设A与B是两个集合,由A×B的子集定义的二元关系称为A到B的二元关系;当A=B 时,称之为A上的二元关系。
例 设A ={0,1},则R 1={〈0,0〉,〈1,1〉},R 2=∅, R 3=A ×A 都是A 上的二元关系。
例 设A 是n 元集,则A ×A 有n 2个元素,于是A ×A 有22n 个子集,由此得A 上有22n 个二元关系。
例 设A 是任一集合① 称∅是A 上的空关系 ② 称A ×A 是A 上的全域关系③ 称{},A I x x x A =〈〉∈是A 上的恒等关系。
4.1 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4.2 关系的运算
.
17
包含关系: R={<x,y>| x,y∈A∧={,{a},{b},{a,b}}, 则 A上的包含关系是
R={<,>,<,{a}>,<,{b}>,<,{a,b}>,<{a},{a}>,
<{a},{a,b}>,<{b},{b}>,<{b},{a,b}>,<{a,b},{a,b}>} 除此以外,还可以构成其他关系:
1
26
A上的关系数目为 ,这个数目往往是很大的, 而我们通常关注的是其中少量的有特殊含义的关 系. 如EA,IA,整除,小于等于,包含等 3 关系的表示方法. 1)集合表达式 2)关系矩阵 3)关系图 2 接下来的课程,我们将学习关系的运算,关系的性质等.
27
作业(清华版)
28
7.3 关系的运算
关系矩阵表示从A到B的关系
关系矩阵:若A={x1, x2, …, xm},B={y1, y2, …, yn},R 是从A到B的关系,R的关系矩阵是布尔矩阵MR = [ rij ] mn, 其中 rij = 1 < xi, yj> R. 注意:A, B为有穷集,关系矩阵适于表示从A到B的 关系或者A上的关系
3)R的域fidR: R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并集
fldR=domR∪ranR
例1 R={<1,2>,<1,3>,<2,4>,<4,3>}, 则
domR={1, 2, 4}
ranR={2, 3, 4}
fldR={1, 2, 3, 4}
30
关系的基本运算定义(续)
1)关系的逆 R的记作 R1 = {<y,x> | <x,y>R} R 求关系的逆就是把其中的有序对颠倒过来 .
集合的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
集合的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一、集合的笛卡尔积1.定义:集合的笛卡尔积,又称集合的直积,是两个集合的所有有序对的集合。
如果集合A 和集合B是非空集,则集合A与集合B的笛卡尔积记为A×B,定义如下:A×B={(a,b)|a∈A,b∈B}其中,(a,b)是有序对,a是第一个元素,b是第二个元素。
2.性质:笛卡尔积具有以下性质:•交换律:A×B=B×A•结合律:对于集合A、B、C,有(A×B)×C=A×(B×C)•分配律:对于集合A、B、C,有A×(B∪C)=(A×B)∪(A×C)•笛卡尔积的基数:对于非空集A和B,有|A×B|=|A||B|二、二元关系1.定义:二元关系是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如果集合A和集合B是非空集,则集合A与集合B上的二元关系是集合A×B的子集。
2.性质:二元关系具有以下性质:•反身性:对于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a,有(a,a)∈R•对称性:对于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a和b,如果有(a,b)∈R,则(b,a)∈R •传递性:对于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a、b和c,如果有(a,b)∈R和(b,c)∈R,则(a,c)∈R3.二元关系的表示:二元关系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包括:•箭头图:使用箭头来表示二元关系中的元素。
箭头从第一个元素指向第二个元素,表示这两个元素之间存在关系。
•矩阵表示:使用矩阵来表示二元关系中的元素。
矩阵的每一行和每一列分别对应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矩阵中的元素表示这两个元素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函数表示:使用函数来表示二元关系中的元素。
函数从集合A映射到集合B,函数的输出值表示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集合的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1.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的关系: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二元关系是笛卡尔积的子集,笛卡尔积是二元关系的超集。
主要内容有序对与笛卡儿积二元关系的定义与表示法关系的运
R↾{1} = {<1,2>,<1,3>} R↾ = R↾{2,3} = {<2,2>,<2,4>,<3,2>}
R[{1}] = {2,3} R[] = R[{3}] = {2}
16
关系运算的性质
定理7.1 设F是任意的关系, 则 (1) (F1)1=F (2) domF1= ranF, ranF1= domF
22
关系运算的性质
定理7.5 设F 为关系, A, B为集合, 则
(1) F ↾(A∪B) = F ↾A∪F ↾B
(2) F [A∪B] = F [A]∪F [B]
(3) F ↾(A∩B) = F ↾A∩F ↾B
(4) F [A∩B] F [A]∩F [B]
23
证明
证 只证 (1) 和 (4). (1) 任取<x,y>
6
A到B的关系与A上的关系
定义7.4 设A,B为集合, A×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关系叫做从A 到B的二元关系, 当A=B时则叫做A上的二元关系.
例3 A={0,1}, B={1,2,3}, 那么 R1={<0,2>}, R2=A×B, R3=, R4={<0,1>}
R1, R2, R3, R4是从 A 到 B 的二元关系, R3 和 R4 也是A上的二元关系.
7.1 有序对与笛卡儿积
定义7.1 由两个元素 x 和 y,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二元组 称为有序对,记作<x,y>. 有序对性质: (1) 有序性 <x,y><y,x> (当xy时) (2) <x,y>与<u,v>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离散数学第四章资料
( R 为 A上关系)
自反性
定 x A ,都有 义 x, x R
的关 特系
主对角线元素
点 矩 全为1
阵
反自反性
x A ,都有 x, x R
主对角线元素 全为0
的 关 图中每个顶点 特系 点 图 都有环
图中每个顶点 都无环
对称性
反对称性
定 若 x, y R ,若 x, y R且x y, 义 则 y, x R 则 y, x R
(2) 笛卡儿积是集合,有关集合的运算都适合。
(3) 一般,A B B A 。
3、笛卡儿积运算对 U或 I 满足分配律。 (1) A(B UC) (A B) U(AC) (2) (B UC) A (B A) U(C A) (3) A(B I C) (A B) I (AC) (4) (B I C) A (B A) I (C A)
R2
R3 A B
R4 b,1
则 R1, R2 , R3, R4 都是从A到B的关系。
2、A 上不同关系的数目。 若 A 为 n 元集,记 A n, 则 A A n2 , A A的子集共有 2n2个, n 元集 A上不同的关系共有 2n2个。
3、关系 R 的前域 A ,
后域 B
。
关系 R 的定义域 domR , 值域 ranR和域 fldR。
4、 n 阶(n 2)笛卡儿积。 A1 A2 L An
x1, x2,L , xn | x1 A1 x2 A2 L xn An
特别,当 A1 A2 L An A 时, 记为 An 。 如 A {a,b} ,
A2 a, a , a,b , b, a , b,b
二、二元关系。
《离散数学》教学大纲
《离散数学》教学大纲(Discrete Mathematics)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学时:48课程学分:3.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一、课程简介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支撑学科。
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离散数学也是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数据库、网络、计算机图形学、算法设计与分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等必不可少的先行课程。
通过离散数学的学习,不但可以掌握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处理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而且可以提高抽象思维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将来参与创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离散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具有综合归纳分析能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有一定的严格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能力,掌握离散量的处理及运算技能,能够将离散数学应用到解决计算机技术中的实际问题中。
不仅能为学生奠定计算机科学的专业基础,并且能为将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开发软、硬件技术及研究、应用提供有力的工具。
三、课程内容第1章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1.1命题与联结词1.2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第2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2.1等值式2.2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2.3联结词的完备集* 2.4可满足性问题与消解法第3章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3.1推理的形式结构3.2自然推理系统P3.3消解证明法第4章一阶逻辑基本概念4.1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4.2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第5章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5.1一阶逻辑等值式与置换规则5.2一阶逻辑前束范式* 5.3一阶逻辑的推理理论第6章集合代数6.1集合的基本概念6.2集合的运算6.3有穷集的计数6.4集合恒等式第7章二元关系7.1有序对与笛卡儿积7.2二元关系7.3关系的运算7.4关系的性质7.5关系的闭包7.6等价关系与划分7.7偏序关系第8章函数8.1函数的定义与性质8.2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 8.3双射函数与集合的基数* 8.4一个电话系统的描述实例第14章图的基本概念14.1图14.2通路与回路14.3图的连通性14.4图的矩阵表示* 14.5图的运算第15章欧拉图与哈密顿图15.1欧拉图15.2哈密顿图15.3最短路问题、中国邮递员问题与货郎担问题第16章树16.1无向树及其性质16.2生成树16.3根树及其应用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该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有:课堂教学、交互学习、课后作业。
离散数学 二元关系 PPT课件
▪ 常见的几种特殊的二元关系
▪≤ ≥ < > = ▪| ▪ 集合之间的关系 : = ≠
2020/7/15
20
计算机科学学院 刘芳
7.2.2 二元关系的表示
1.集合表示法
2.关系矩阵(matrix of relation)
▪ 设A={a1,a2,…,am} ,B={b1,b2,…,bn},R是A到B的一个二
所以, (A∩B)×C=(A×C)∩(B×C)成立。
2020/7/15
11
计算机科学学院 刘芳
7.1.3 有序 n 元组和 n 阶笛卡尔积
定义:
▪ n个元素x1,x2,…,xn组成的有序序列,记做:
<x1,x2,…,xn>
▪ 称为n重组(n元序偶、n元组)。
约定:
▪ <x1,x2,…, xn-1, xn>= <<x1,x2,… ,xn-1 >,xn>
1 1 1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2020/7/15
28
计算机科学学院 刘芳
7.2.2 二元关系的表示
关系的表示方法
▪ 关系R的集合表达式 ▪ 关系矩阵MR ▪ 关系图GR
三者均可以唯一相互确定。
2020/7/15
29
计算机科学学院 刘芳
7.3 关系的运算
7.3.1 关系的定义域、值域 和 域
例:
▪ (1) R={<x,y> | x,yN, x+y<3}
={<0,0>, <0,1>, <0,2>, <1,0>, <1,1>, <2,0>}
▪ (2) C={<x,y> | x,yR, x2+y2=1}
离散数学2二元关系
(4)笛卡儿积运算对并和交运算满足分配律,即
A×(B∪C)=(A×B)∪(A×C) (B∪C)×A=(B×A)∪(C×A) A×(B∩C)=(A×B)∩(A×C) (B∩C)×A=(B×A)∩(C×A)
(5)AC ∧ BD A×B C×D
A×(B∪C)=(A×B)∪(A×C)的证明
任取 <x,y> <x,y>∈A×(B∪C) x∈A ∧ y∈B∪C x∈A ∧ (y∈B∨y∈C) (x∈A∧y∈B) ∨ (x∈A∧y∈C) <x,y>∈A×B ∨ <x,y>∈A×C <x,y>∈(A×B)∪(A×C) 所以 A×(B∪C)=(A×B)∪(A×C)
关于AC∧BD A×BC×D的讨论
该性质的逆命题不成立,可分以下情况讨论。 (1)当A=B=时,显然有AC 和 BD 成立。 (2)当A≠且B≠时,也有AC和BD成立,证明如下:
任取x∈A,由于B≠,必存在y∈B,因此有 x∈A∧y∈B
<x,y>∈A×B <x,y>∈C×D x∈C∧y∈D x∈C 从而证明了 AC。 同理可证 BD。
关于AC∧BD A×BC×D的讨论
该性质的逆命题不成立,可分以下情况讨论。 (3)当A=而B≠时,有AC成立,但不一定有BD成立。
反例:令A=,B={1},C={3},D={4}。 (4)当A≠而B=时,有BD成立,但不一定有AC成立。
反例略。
例7.2
例7.2 设A={1,2},求P(A)×A。
解答 P(A)×A = {,{1},{2},{1,2}}×{1,2} = {<,1>,<,2>, <{1},1>,<{1},2>, <{2},1>,<{2},2>, <{1,2},1>,<{1,2},2>}
笛卡尔积和二元关系课件(离散数学)剖析
2021/3/16
8
二、笛卡儿积
例3:设A={a,b},B={0,1},C={}。试求出A×A, A×B,B×A, (A×B)×C, A× (B×C)
A×A={<a,a>,<a,b>,<b,b>,<b,a>} A×B={<a,0>,<a,1>,<b,0>,<b,1>}
B×C={<0, >,<1, >}
< ,{, {}} >,<{}, > ,
< {},{}>,<{},{{}}>,
< {},{, {}} >}
2021/3/16
7
二、笛卡儿积
当| A | = m,| B | = n时, | A×B | = m × n
特别的,当A = B时,A×A称为集合A上的 笛卡尔乘积,也可简写Biblioteka A²。| A×A | = n2
<a1,b1>可以写作a1Rb1 ,称a1,b1以R相关。
2021/3/16
14
三、二元关系
例6:列出从集合A={1,2}到B={1}的所有的 二元关系.
解:A×B的所有子集都是A到B的二元关系。 R1= , R2={<1,1>}, R3={<2,1>}, R4={<1,1>,<2,1>}
二元关系是一个集合,其元素是有序对。
2021/3/16
24
四、关系的表示
例8:A = {1,2,3,4,6} ,R是A上的整除关系, 求R的矩阵表示。
12346
1 1 1 1 1 1
有序对与笛卡尔积
例 7.2 A {a, b} ,求 P( A) A 和 A P( A) 。
解: P( A) ,{a}, {b}, {a, b} ,
所以
P( A) A { , a , , b , {a}, a , {a}, b ,
{b}, a , {b}, b , {a, b}, a , {a, b}, b }
例 7.1
(1)<2, x+5> = <3y 4, y>,求 x, y.
解
3y 4 = 2, x+5 = y y = 2, x = 3
(2) 已知 x 2,4 5,2 x y ,求 x 和
解:由有序对相等的充要条件得
x25
2 x y 4
解得 x 3 , y 2 。
有序对与集合的主要区别是,有序对刻划了两个元素之间的先后次序而不表示由两个
元素组成的集合,因而当 x y 时, x, y 与 y, x 是不同的两个序偶。
有序对性质:
1)有序性
<x,y><y,x> (当x y时)
2)<x,y> 与 <u,v> 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x,y>=<u,v> x=u y=v
x, y A B x, y A C
x, y ( A B) ( A C )
所以有 A ( B C ) ( A B) ( A C ) 。
(5)当
A 、 B 都是有限集时,有
A B A B
(6)设
A 、 B 、 C 、 D 是非空集合,则有 A C B D A B C D 。
(完整版)离散数学二元关系
二、从A到B的关系与A上的关系 定义7.4 设A,B 为集合,A×B 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 元关系叫做从A 到B 的二元关系,当A=B 时则叫做A 上 的二元关系. 例 A={0,1}, B={1,2,3}, 那么R1={<0,2>}, R2=A×B, R3=∅, R4={<0,1>} R1, R2, R3, R4 是从A 到B 的二元关系, R3和R4同时 也是A 上的二元关系.
{<1,a>,<1,b>,<1,c>,<2,a>,<2,b>,<2,c>,<3,a>,<3,b>
,<3,c>} B×A =
{<a,1>,<b,1>,<c,1>,<a,2>,<b,2>,<c,2>,<a,3>,<b,3>
,<c,3>}
2
注:笛卡儿积的性质 (1)不适合交换律 A×B ≠ B×A (A≠B, A≠∅, B≠∅) (2)不适合结合律 (A×B)×C ≠ A×(B×C) (A≠∅, B≠∅, C≠∅) (3)对于并或交运算满足分配律 A×(B∪C) = (A×B)∪(A×C) (B∪C)×A = (B×A)∪(C×A) A×(B∩C) = (A×B)∩(A×C) (B∩C)×A = (B×A)∩(C×A) (4)若A 或B 中有一个为空集,则A×B 就是空集. A×∅ = ∅×B = ∅ (5)若 |A| = m, |B| = n, 则 |A×B| = mn
这些性质是二元集{x,y}所不具备的.例如当x≠y 时 有{x,y}={y,x}.
1
二、笛卡儿积 定义7.2 设A,B 为集合,用A中元素为第一元素,B中 的元素为第二元素构成有序对.所有这样的有序对组 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笛卡儿积,记作A×B. 笛卡儿积的符号化表示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
•熟练掌握关系的三种表示法 能够判定关系的性质(等价关系或偏序关系) 掌握含有关系运算的集合等式 掌握等价关系、等价类、商集、划分、哈斯图、偏序集等概念 •基本运算 AB, dom R, ranR, fldR, R1, RS , Rn , r( R), s( R), t( R) 求等价类和商集A/R
二、笛卡儿积 定义:设A,B为集合,A与B的笛卡儿积记作AB,且
AB = {<x,y>| xAyB}. 例:A={1,2,3}, B={a,b,c} AB = {<1,a>,<1,b>,<1,c>,<2,a>,<2,b>,<2,c>,<3,a>,<3,b>,<3,c>} BA = {<a,1>,<b,1>,<c,1>,<a,2>,<b,2>,<c,2>,<a,3>,<b,3>,<c,3>} A={}, B= P(A)A = {<,>, <{},>} P(A)B =
第七章 二元关系
主要内容 有序对与笛卡儿积的定义与性质 二元关系、从A到B的关系、A上的关系 关系的表示法:关系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图 关系的运算:定义域、值域、域、逆、合成、限制、像、
幂 关系运算的性质 A上关系的自反、反自反、对称、反对称、传递的性质 A上关系的自反、对称、传递闭包 A上的等价关系、等价类、商集与A的划分 A上的偏序关系与偏序集
二、从A到B的关系与A上的关系 1.定义: 设A,B为集合, A×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关系叫做从A到B的二元关系, 当A=B时则叫做A上的二元关系. 例 A={0,1}, B={1,2,3}, 那么 R1={<0,2>}, R2=A×B, R3=, R4={<0,1>} R1, R2, R3, R4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 R3和R4同时也是A上的二元关系. 2. 计数 |A|=n, |A×A|=n2, A×A的子集有个. 所以A上有个不同的二元关系. 例如|A|=3, 则A上有=512个不同的二元关系.
例1 (1) 证明A=B,C=D AC=BD (2)AC = BD是否推出A=B,C=D? 为什么?
解 (1)任取<x,y> <x,y>AC
xAyC xByD <x,y>BD
(2) 不一定.反例如下: A={1},B={2}, C = D = , 则AC = BD但是A B.
7.2 二元关系
4.关系的表示 表示一个关系的方式有三种:关系的集合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 图.
关系矩阵 若A={x1, x2, …, xm},B={y1, y2, …, yn},R是从A到B的关系, R的关系矩阵是布尔矩阵MR = [ rij ] mn, 其中rij = 1 < xi, yj> R.
一、二元关系的定义 1.定义:如果一个集合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集合非空, 且它的元素都是有序对 (2)集合是空集 则称该集合为一个二元关系, 简称为关系,记作R. 如果<x,y>∈R, 可记作xRy;如果<x,y>R, 则记作x y 2.例:R={<1,2>,<a,b>}, S={<1,2>,a,b}. R是二元关系, 当a,b不是有序对时,S不是二元关系 根据上面的记法,可以写1R2, aRb, a c等.
笛卡儿积的性质 (1)不适合交换律 AB BA (AB, A, B) (2)不适合结合律
(AB)C A(BC) (A, B, C) (3)对于并或交运算满足分配律 A(BC) = (AB)(AC) (BC)A = (BA)(CA) A(BC) = (AB)(AC) (BC)A = (BA)(CA) (4)若A或B中有一个为空集,则AB就是空集. A = B = (5)若 |A| = m, |B| = n, 则 |AB| = mn
证明 A(BC) = (AB)(AC) 证 任取<x,y> <x,y>∈A×(B∪C) x∈A∧y∈B∪C x∈A∧(y∈B∨y∈C) (x∈A∧y∈B)∨(x∈A∧y∈C) <x,y>∈A×B∨<x,y>∈A×C <x,y>∈(A×B)∪(A×C) 所以有A×(B∪C) = (A×B)∪(A×C).
给定A的划分,求出所对应的等价关系
求偏序集中的极大元、极小元、最大元、最小元、上界、下界、 上确界、下确界 • 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
证明涉及关系运算的集合等式 证明关系的性质、证明关系是等价关系或偏序关系
7.1 有序对与笛卡儿积
一、有序对 பைடு நூலகம்.定义 由两个元素x和y,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二元组称为
有序对,记作<x,y>. 2.有序对性质 (1)有序性 <x,y><y,x> (当xy时) (2)<x,y>与<u,v>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x,y>=<u,v> x=uy=v.
特定集合上的小于等于关系LA、整除关系DA、包含关系 R定义如下: LA = {<x,y>| x,y∈A∧x≤y}, 这里AR,R为实数集合 DB = {<x,y>| x,y∈B∧x整除y}, 这里AZ* , Z*为非0整数集合 R = {<x,y>| x,y∈A∧xy}, 这里A是集合族. 例如A = {1,2,3}, B={a,b}, 则 LA = {<1,1>,<1,2>,<1,3>,<2,2>,<2,3>,<3,3>} DA = {<1,1>,<1,2>,<1,3>,<2,2>,<3,3>} A = P(B) = {,{a},{b},{a,b}}, 则A上的包含关系是 R = {<,>,<,{a}>,<,{b}>,<,{a,b}>,<{a},{a}>, <{a},{a,b}>,<{b},{b}>,<{b},{a,b}>,<{a,b},{a,b}>} 类似的还可以定义大于等于关系, 小于关系, 大于关系, 真包含 关系等.
3. A上的重要关系 定义:设A为任意集合 是A上的关系,称为空关系 EA, IA分别称为全域关系与恒等关系 EA = {<x,y>| x∈A∧y∈A} = A×A IA = {<x,x>| x∈A} 例如, A={1,2}, 则
EA = {<1,1>,<1,2>,<2,1>,<2,2>}
IA =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