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间质疾病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
第二节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chronic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o-pathy)实际上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它可由许多不同的根底疾病引起。
主要病因有:1.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同种移植排异、冷球蛋白血症、sjogren综合征、IgA 肾病、Goodpasture综合征。
2.药物止痛剂、非类固醇抗炎药、环孢素、顺氯氨铂、锂。
3.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分支杆菌。
4.阻塞性肾病膀胱输尿管返流、机械性梗阻。
5.造血系统疾病镰状血红蛋白病、浆细胞病、淋巴增生性疾病。
6.重金属铅、镉。
7.代谢性疾病痛风、草酸增多症、胱氨酸增多症、高钙血症、钾缺失。
8.结节病’类肉瘤病、结核、Wegener肉芽肿、念珠菌病、药物成瘾性肾病。
9.血管疾病炎症、硬化、栓塞性。
10.遗传性疾病遗传性肾炎、髓质海绵肾、髓质囊性病、多囊肾。
11.地方病Balkan肾病。
12.特发性。
据叶任高报告,我国的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大多数是由伴尿流梗阻的复杂性慢性肾盂肾炎所致。
本组疾病由于起病多隐匿,肾功能减退逐渐发生,故早期肾损害可能不被认识。
另一个临床常见的错误倾向是将原发病不太明显的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滥诊为非活动性慢性肾盂肾炎。
必需指出,临床上有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表现的病人,必须在病史上或细菌学上(肾脏内有细菌或细菌抗原)有确凿的尿路感染的证据,才能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
据国外资料,不伴梗阻的肾盂肾炎很少引起肾间质的慢性损害。
实际上,大部分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是由药物、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引起的。
除特殊类型的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外(如梗阻性肾病、高尿酸性肾脏病等),一般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均有一些相同之处,现将这些通性归纳阐述如下:(病理) 双肾大小不一,表面高低不平,常可见粗或细的疤痕,部分与包膜粘连.上述改变常见于有尿路梗阻的慢性肾盂肾炎或返流性肾脏病。
在无尿流梗阻的慢性肾盂肾炎及其它原因所致之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双肾大小相等,外形可稍不规则。
肾脏活检病理分型标准
肾脏活检病理分型标准
肾脏活检是通过取得肾脏组织样本,经过病理学检查来诊断肾脏疾病的方法之一。
病理分型标准有多种,具体的分型方式可能根据疾病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肾脏活检病理分型标准:
1.肾小球疾病的分型:
•IgA肾病分型:
•Lee分类法:根据肾小球病变的轻重程度和伴随的
病变,分为IgA肾病I至IV期。
•Oxford分类法:根据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程度和
系膜区电子密度,分为M1至M3三类。
•膜性肾病分型:
•骨架:根据系膜区电子密度,分为Ⅰ至Ⅳ型。
•表面:根据系膜区细胞的数量,分为Ⅰ至Ⅴ型。
•肾小球硬化症分型:
•FSGS分型: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特点,分为典型型、
节段型、局灶节段型、弥漫型等。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病:
•WHO分型:根据系膜增生的特点,分为Ⅰ至Ⅳ型。
2.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分型:
•慢性间质性肾炎分型:
•根据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分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的
原发型、继发型等。
3.免疫荧光分型:
•免疫复合物性肾病:
•根据免疫荧光显微镜下的染色情况,可以分为IgA
沉积型、IgG沉积型、IgM沉积型等。
这只是一些肾脏活检病理分型的示例,实际上,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理特征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在实践中,病理学家会综合考虑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等各个方面的病变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类。
肾脏病病理学知识点
肾脏病病理学知识点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可能导致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了解肾脏病的病理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本文将介绍肾脏病病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以及间质性肾病等方面。
一、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是肾脏的基本过滤单位,包括毛细血管团和肾小球囊,起到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保留有益物质的作用。
肾小球疾病是指影响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常见的有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改变通常包括增殖、纤维化和免疫反应等方面。
1. 肾小球增殖性疾病肾小球增殖性疾病是指肾小球内的细胞增殖异常,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体积增大的疾病。
典型的增殖性疾病包括IgA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病理表现为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体积增大。
2. 肾小球纤维化疾病肾小球纤维化疾病是指肾小球内纤维组织增多,导致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受损的疾病。
常见的纤维化疾病包括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硬化。
病理上可见肾小球内纤维组织增加、基底膜增厚、肾小球体积缩小以及肾小球滤过膜的破坏等变化。
3. 免疫反应相关疾病免疫反应相关疾病是指肾小球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IgA肾病和肾病综合征等。
病理改变包括免疫复合物沉积和慢性炎症反应。
在病理检查中,可以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来检测肾小球内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
二、肾小管疾病肾小管是肾脏的排泄单位,主要负责尿液的浓缩和废物的排泄。
肾小管疾病是指影响肾小管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常见的有肾小管酸中毒和肾小管间质疾病等。
1. 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是指肾小管对酸碱平衡调节功能异常,导致酸中毒的疾病。
病理上可见肾小管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尤其是近曲小管和集合管。
常见的肾小管酸中毒分为远曲小管型和近曲小管型。
2. 肾小管间质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是指肾小管和间质的病变,可能导致肾小管功能减退和慢性肾脏病。
病理改变通常包括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
肾病内科肾小管病的病因和分类
肾病内科肾小管病的病因和分类肾小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肾病内科疾病,主要指的是累及肾小管结构的病理改变。
肾小管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体内水电解负平衡和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肾小管病的病因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诊治这一疾病。
一、病因肾小管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常见的引起肾小管病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因素有些肾小管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如遗传性肾小管酸中毒和遗传性尿酸潴留症等。
这些疾病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方式常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2. 免疫介导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导致肾小管病的发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管中沉积,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3. 药物和毒物一些药物和毒物的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也可能导致肾小管病的发生,如非甾体抗炎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机溶剂等。
这些物质会对肾小管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导致肾小管损伤。
4. 代谢性疾病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也可引起肾小管病的发生。
在这些疾病中,身体代谢产物积聚,加重了肾小管负担,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
二、分类肾小管病可以根据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根据病理改变,肾小管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 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是一类以肾小管结构的病理改变为主的疾病,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等。
这类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肾小管功能不全,如尿液改变和血清肌酐升高。
2. 遗传性肾小管疾病这类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肾小管损伤,如遗传性肾小管酸中毒、Bartter综合征等。
患者常表现为多尿、低钾血症和酸碱失衡等症状。
3. 免疫介导的肾小管疾病这类疾病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管中沉积引起的肾小管损伤,如间质性肾炎和急性间质性肾小管炎等。
这些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功能障碍和肾小管间质炎症。
4. 药物性肾小管疾病某些药物和毒物的使用会导致肾小管损伤,如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等。
肾病内科肾小管间质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肾病内科肾小管间质肾炎的诊断与治疗肾小管间质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TIN)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管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肾小管和间质组织,临床表现各异。
本文将重点阐述肾小管间质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肾小管间质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等手段。
1. 临床症状与体征患者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低热、关节痛或皮疹等全身表现。
体检常无特殊体征,个别患者可出现肾区叩击痛或压痛。
2.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蛋白质和白细胞的异常,尿比重常降低。
肾功能检查可见血肌酐升高。
血尿素氮、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检查也有助于判断肾小管功能是否受损。
血清特异性标志物如抗肾小管间质抗体、抗核周沿抗体等可进一步确定诊断。
3. 肾活检肾活检是确诊肾小管间质肾炎的金标准。
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害、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等特征性改变。
二、治疗肾小管间质肾炎的治疗应综合考虑病因与病情,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及支持治疗。
1. 病因治疗根据肾小管间质肾炎的病因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对于药物相关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
对于感染引起的肾小管间质肾炎,应采取抗感染治疗。
2. 药物治疗(1)肾小管间质肾炎伴免疫相关性改变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例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肾脏损伤。
(2)对于肾小管酸中毒的患者,可予以碳酸氢钠以纠正酸碱平衡。
(3)调节水电解质和营养平衡,根据具体情况补充相应的电解质和维生素。
3. 支持治疗对于肾小管间质肾炎患者,应保持适当的饮食,低盐、低蛋白,适量补充水分。
积极控制高血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三、预后与随访肾小管间质肾炎的预后与病因、治疗及病情恢复有关。
及时治疗可提高预后。
部分患者病情可稳定或好转,但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肾病内科肾小管间质肾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肾病内科肾小管间质肾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肾小管间质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是一种以肾小管和肾间质为主要病变的肾脏疾病。
其病因复杂,既可以由内源性因素引起,也可以由外源性因素导致。
本文将从肾小管间质肾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肾小管间质肾炎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肾小管间质肾炎的临床症状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蛋白尿、白细胞尿、氮质血症等。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肾小管间质肾炎。
2. 化验检查尿液常规及尿沉渣检查可发现蛋白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等异常结果,有助于肾小管间质肾炎的诊断。
此外,血液生化检查中的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也是诊断肾小管间质肾炎的重要依据。
3. 影像学检查肾小管间质肾炎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B超、CT、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了解患者肾脏的形态和结构,有助于判断肾小管间质肾炎的病情。
4. 肾活检肾活检是确诊肾小管间质肾炎最可靠的方法。
通过肾小球和间质的病理学观察,可以明确肾小管间质肾炎的类型及病变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肾小管间质肾炎的治疗方法1.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肾小管间质肾炎,需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例如,对于由药物引起的肾小管间质肾炎,应立即停用致病药物;对于免疫相关的肾小管间质肾炎,可以应用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
2. 对症治疗针对肾小管间质肾炎的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例如,对于蛋白尿的患者,可以采用限制蛋白摄入、应用ACEI或ARB等药物进行治疗。
3. 免疫治疗对于免疫相关的肾小管间质肾炎,免疫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包括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肾脏功能。
4.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在肾小管间质肾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根据病情可选用中药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等方剂进行治疗,有助于舒缓症状、促进肾脏康复。
5. 肾脏替代治疗对于严重的肾小管间质肾炎患者,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肾病内科肾小管间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肾病内科肾小管间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肾小管间质疾病是一类累及肾脏小管和间质组织的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
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介绍肾小管间质疾病的相关知识。
一、诊断1.1 临床表现肾小管间质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尿酸代谢异常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如多尿、多饮、酸中毒等。
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从而帮助确定诊断。
1.2 实验室检查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尿液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
尿液分析可以检测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等指标,有助于了解肾脏损伤的程度。
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等,可以评估肾功能是否受损。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可以揭示肾脏结构的异常变化。
1.3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肾小管间质疾病的金标准。
肾活检可以通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肾小管间质疾病的病理特点有小管上皮损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等。
二、治疗2.1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补充足够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对于尿量不足的患者可以使用利尿剂。
对于伴有尿蛋白的患者,需要限制蛋白摄入,使用ACEI或ARB等药物进行蛋白尿的控制。
2.2 抗炎治疗肾小管间质疾病的病理过程中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因此抗炎治疗在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病变程度。
2.3 免疫调节治疗部分患者的肾小管间质疾病与免疫系统有关,因此免疫调节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有环磷酰胺、环孢素等,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肾脏功能。
2.4 支持性治疗肾小管间质疾病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来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例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等。
肾病内科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肾病内科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近年来,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在肾病内科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肾脏病变,对肾功能的损害程度较轻,但长期进展可能导致慢性肾脏病和肾衰竭。
因此,TIN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预防肾脏功能受损具有重要意义。
一、诊断1. 临床表现TIN的临床特点通常是渐进性的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液异常(如多尿、蛋白尿、管型尿等)、血肌酐升高、肾小管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
此外,还可能伴随全身症状,如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 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尿常规、肾功能评估以及肾脏组织活检是TIN的重要诊断手段。
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管受损,尿液异常表现可以进一步指导诊断。
肾功能评估利用胱氨酸C清除率和尿液比重测定等方法,有助于判断肾小管功能的损害程度。
肾脏组织活检是最直接、最可靠的TIN诊断方法,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谨慎选择适应症。
3. 影像学检查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核磁共振等对于TIN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观察肾脏的形态和大小是否异常,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二、治疗1. 去除病因针对引起TIN的潜在病因进行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药物过敏、感染、结石和中毒等因素都可能导致TIN,因此在治疗中要注意排除或针对性治疗这些病因。
2. 肾保护治疗对于TIN患者,保护肾脏功能是治疗的重点。
限制蛋白质摄入、控制高血压、调整电解质紊乱等措施都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
此外,补充维生素D、钙剂和碳酸氢盐等药物可以改善肾小管酸中毒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3.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TIN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可抑制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反应和肾脏损伤。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和免疫监测指标等,以避免药物副作用。
肾病内科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病理分析
肾病内科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病理分析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是一种以肾小管和肾间质损伤为主的肾脏疾病。
它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中肾小管间质性急性肾炎(Acute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ATIN)多数与过敏反应相关,而肾小管间质性慢性肾炎(Chronic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CTIN)则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有关。
一、肾小管间质性急性肾炎(ATIN)的病理特点ATIN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血管周围和肾小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炎性渗出和间质水肿。
镜下观察可见肾小球基本正常,但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和剥脱现象。
肾小管间质区域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并可见单核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间质水肿常呈点状或弥漫分布。
二、肾小管间质性慢性肾炎(CTIN)的病理特点CTIN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慢性病变。
镜下观察可见肾小球硬化、萎缩,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萎缩,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肾小管间质区域存在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
间质纤维化逐渐加重,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泡沫样细胞出现。
三、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病因与临床表现ATIN的常见病因包括药物过敏反应、感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等。
CTIN的病因复杂多样,除了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外,还可以与长期使用药物、慢性感染、代谢性疾病等有关。
临床表现方面,ATIN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全身炎症反应,肾脏功能损害可能表现为尿液改变、血肌酐升高等。
CTIN的临床表现一般为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常伴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
四、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治疗和预后对于ATIN的治疗,首先需停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然后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肾脏疾病学知识点
肾脏疾病学知识点肾脏疾病是指影响肾脏功能的疾病,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和肾血管疾病等多种类型。
了解肾脏疾病的知识点对于患者、医生和公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肾脏疾病学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领域。
1. 肾脏的功能和结构-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功能包括排除废物、调节水平衡、维持电解质平衡和产生尿液等。
-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含一个肾小球和相应的肾小管系统。
- 肾小球是肾脏的过滤器,通过滤波作用将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剩物质排出体外。
2. 常见的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疾病是指影响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球硬化等。
- 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常见类型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 肾病综合征是指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导致尿液中蛋白质排出增加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 肾小球硬化是指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瘢痕形成和肾小球功能减退的疾病。
3. 常见的肾小管间质疾病- 肾小管间质疾病是指影响肾小管和间质的疾病,包括肾小管酸中毒、尿酸盐肾病和药物性肾病等。
- 肾小管酸中毒是指肾小管无法正常排除酸性废物导致血液酸化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肾小管性酸中毒和碳酸氢盐失敏性酸中毒。
- 尿酸盐肾病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肾小管和间质引发炎症反应的疾病,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和尿路结石形成。
- 药物性肾病是指一些药物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小管功能异常或间质炎症反应的疾病,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发的肾小管坏死。
4. 常见的肾血管疾病- 肾血管疾病是指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的疾病,包括肾动脉狭窄、肾梗死和肾静脉血栓等。
- 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狭窄引起肾脏血流减少的疾病,可能导致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
- 肾梗死是肾脏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组织坏死的疾病,常见原因包括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
- 肾静脉血栓是肾静脉内血栓形成导致肾脏血流受阻的疾病,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和肾梗死。
肾小管间质疾病( TIN )
肾小管间质性肾病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肾脏实质性损害,起最 初的组织病理改变位于肾小管间质;或相对于 肾小球和肾血管而言,肾小管间质的结构和功 能变化更突出。
发病率:慢性肾功能衰竭约20%~40%、急性 肾功能衰竭约10%~25%由TIN引起。
作用:空间、局部免疫反映的激发和应答、 残存肾单位的适应性变化过程、成纤维细胞的 增殖、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表达、肾 组织的硬化和纤维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与药物有关的急性TIN
特点:多有过敏药物服用史,再次服用时,伴
全身过敏反应,发热、皮疹、一过性血嗜酸细 胞增多。 常见药物: 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霉素类。 用药后2~44天,平均17天,发热、血尿、蛋白 尿、嗜酸粒细胞增多。 磺胺药(可有肉芽肿形成),利尿药(噻嗪 和呋喃类,发展较慢),利福平(腰痛和高血 压,长期、间歇服用),非甾类抗炎药(长期 大量应用),西咪替丁(碱性磷酸酶增高)。
其他类型的急性TIN
与感染有关 :急性肾盂肾炎,病理:弥漫中性
粒细胞浸润。 与全身疾病相关:代谢紊乱如尿酸盐、草酸盐、 钙、钾等代谢异常。免疫机制如SLE、肾移植 后急性排异反应、干燥综合症、混合性冷球蛋 白血症、IgA 肾病、恶性肿瘤。 特发性:高γ球蛋白血症、血沉高、糖尿、蛋 白尿、氨基酸尿,间质大量单核细胞浸润。 TIUV综合征:伴眼色素膜炎,青年女性,多 有骨髓和淋巴结肉芽肿性浸润。
分型:急性放射性肾炎,慢性放射性肾炎,单
纯性蛋白尿,良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 放疗6~12月后出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放疗 后数年发生病理为显著肾间质纤维化及肾血管 病变,放疗1年内为肾小球病变。 病理过程: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与基膜分离,相应引起肾小球或肾小管结构塌 陷,导致间质纤维化,血管病变出现晚。 急性放射性肾炎表现水肿、呼吸困难、头痛、 中等程度高血压、可有贫血。 慢性放射性肾炎GFR下降、蛋白尿、高血压、 贫血。
肾小管间质疾病(TIN)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肾小管间质疾病(TIN)
contents
目录
• 肾小管间质疾病(TIN)概述 • TIN的病理学特征 • TI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TIN的治疗与预后 • TIN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01 肾小管间质疾病(TIN)概 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小管间质疾病(TIN)是指肾脏小管间质区域发生的炎症、纤 维化和瘢痕形成等病变,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临床表现
症状
TIN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血 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 这些症状可单独或同时出现,严
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肾功能损害
TIN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 害,包括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 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肾功能损 害的程度与疾病进展速度和个体
差异有关。
其他表现
部分TIN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 如疲乏、体重减轻、发热等。这 些症状可能与炎症反应或免疫异
VS
TIN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尤其是在停 药或减量后。因此,患者需要定期进 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并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有助于降低复发 风险。
05 TIN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
控制慢性疾病
控制水分和盐分摄入
根据医生建议控制日常饮食中的水分和盐分 摄入量。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饮食与运动建议
饮食建议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合理搭配蛋白 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控 制盐分和水分摄入量。
运动建议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PPT课件
2.上行性感染:
主要感染途径,下尿路感染(尿道 炎、膀胱炎)时,细菌沿输尿管或 周围淋巴管上行→肾盂、肾盏和肾 间质、肾小管→引起病变。病原菌: 60-80%为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 菌、产气杆菌、肠杆菌、葡萄球菌 等。病变可单侧也可双侧。
感染过程: 1.细菌从尿道进入膀胱:
主要原因是尿道粘膜损伤。 插导尿管、膀胱镜检和逆行肾盂造影 等使细菌从尿道进入膀胱。 女性尿道短,缺乏前列腺分泌液的抗 菌作用及激素水平变化等易发病。
3.嫌色细胞癌 (chromophobe renal carcinoma) 约占肾细胞癌5%,镜下见明显的细 胞膜,胞浆淡嗜碱,核周常有空晕。 细胞呈实性片灶状排列,血管周围 常有大细胞围绕。遗传学检查常显 示多个染色体缺失和严重的亚二倍体, 此型可能起源于集合小管上皮细胞, 预后较前两型好。
肉眼:多位于肾上下两极(尤其 是上极),大小不等,一 般黄色,常有出血、钙化、 故呈多彩状,可囊性变。
病理改变: 好发部位:膀胱侧壁和膀胱三角区近 输尿管开口处。 肉眼: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分 化高者常呈乳头状,有蒂;分 化低者常扁平状,基底宽,无 蒂。并向深层浸润,可有坏死、 出血。 镜下:移行细胞癌最常见,鳞癌和腺 癌较少见。
移行细胞癌根据分化程度分为Ⅲ级: Ⅰ级 肿瘤呈乳头状,分化较好,层次 增多,核分裂少,无明显极性紊乱。 Ⅱ级 瘤细胞呈乳头状,异型性和多型 性明显,细胞层次增多,极性消失, 癌细胞可侵及肌层。
第二节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病变特点:主要累及肾小管和间质的
肾脏疾病。
类型:
原发性: 肾小球和血管无明显改变。 继发性: 肾小球病变、累及肾脏
的血管性疾病、多囊肾 和糖尿病等。
急 性:肾间质水肿、嗜中性粒细 胞浸润、局灶性肾小管坏死。
肾小管间质病变
肾小球及肾血管正常。
免疫荧光检查多阴性,由甲氧苯青霉素引起者有时可 见IgG及C3沿肾小管基底膜呈线样沉积。
电镜除进一步证实光镜所见外,在非甾类抗炎药引起 肾小球微小病变病时,还可见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广 泛消失。
临床表现
全身过敏表现 常见药疹、药物热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
还可见关节痛或淋巴结肿大。 由非甾类抗炎药引起全身过敏表现常不明显。
补充钾盐 常口服枸橼酸钾。
防治肾结石、肾钙化及骨病 服枸橼酸合剂后,尿钙将主 要以枸橼酸钙形式排出,其溶解度高,可预防肾结石及钙 化。对已发生严重骨病而无肾钙化的患者,可小心应用钙 剂及骨化三醇【1,25(OH)2D3 】治疗。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此型RTA也较常见,又称Ⅱ型RTA。
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发病机制
诊断
典型病例有:①近期用药史;②药物过敏表现;③尿 检异常;④肾小管及小球功能损害。一般认为上述条件中 前两条,再加上后两条中任何一条,即可临床诊断本病。 但是,非典型病例(尤其是由非甾类抗炎药致病者)常无 第二条,必须依靠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
治疗
停用致敏药物 去除过敏原后,多数轻症病例即可自行缓解。
对并发的肾小管酸中毒、肾性贫血及高血压也应相应 处理。
肾小管酸中毒
因远端肾小管管腔与管周液间氢离子(H+)梯度建立 障碍,或(和)近端肾小管对碳酸氢盐离子(HCO3--)重 吸收障碍导致的酸中毒,即为肾小管酸中毒( 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部分患者虽已有肾小管酸化功能 障碍,但临床尚无酸中毒表现,则称为不完全性RTA。
近端RTA虽可单独存在,但是更常为复合型近端肾小管 功能缺陷(Fanconi综合征)的一个组成。
肾病内科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肾病内科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管疾病,多数情况下会引发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进行详细探讨。
一、病因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主要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药物使用、感染、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先天性因素等。
药物使用中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某些抗生素是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感染方面,尤其是腹泻性出血大肠杆菌和化脓杆菌的感染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免疫性疾病中,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往往会导致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发生。
代谢性疾病中,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都可能引发此病。
此外,一些先天性疾病,如慢性肾小管性酸中毒和巴特综合征也可能导致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发生。
二、症状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症状因病因和病情而异。
一般而言,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尿液改变(如尿液变少、尿蛋白增多和尿血等),血尿,水肿,高血压,疲劳,食欲不振等。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关节痛和皮疹等全身症状。
三、诊断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一般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临床表现、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和肾脏活检。
临床表现可以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获得初步判断。
尿液检查中,常见的异常结果包括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比重异常等。
肾功能检查可以通过测定血尿素氮、肌酐和血电解质等指标来判断肾功能是否受损。
肾脏活检是确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最可靠的方法,可以通过检查肾小管和间质的病变来确定病情。
四、治疗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个方面。
病因治疗是根据具体病因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停用引起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药物。
对症治疗主要是对症状进行处理,包括控制高血压、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对于严重的肾功能损害患者,可能需要透析等肾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
综上所述,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化的肾小管疾病。
及早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并减轻肾功能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肾脏病理学的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
肾脏病理学的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肾脏是人类身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产物、调节离子浓度和维持体液平衡。
肾脏病理学是研究肾脏疾病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的科学。
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是肾脏病理学中两类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
一、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类肾脏疾病,包括免疫因素、代谢因素、遗传因素等。
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有以下几种:1. IgA肾病IgA肾病是一种以IgA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其主要病变是系膜增生和系膜细胞、基质增生所致的肾小球增大。
2. 膜性肾病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被膜增生为主要病变的肾脏疾病,其特征是电子显微镜下出现了比正常肾脏更多的基底膜电子致密物。
3.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以多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体。
其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水肿。
二、肾小管疾病肾小管疾病是肾脏病理学中另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主要病变是肾小管的病变。
1. 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坏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以肾小管细胞坏死为主要病变的肾脏疾病,包括缺血、毒物和药物等。
2. 慢性肾小管病慢性肾小管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类型,其特点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3. 慢性肾小球肾小管病慢性肾小球肾小管病是一种以肾小球及肾小管同时受损为主要病变的慢性肾脏疾病,其病变特点是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出现明显的萎缩和纤维化。
以上所述,是关于肾脏病理学的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保护肾脏健康,积极防治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
肾病内科原发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治疗
肾病内科原发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治疗原发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Primary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PTI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肾小管、间质的炎症和纤维化。
本文将详细探讨原发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治疗方法和措施。
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主要手段之一。
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1. 激素治疗激素(如泼尼松)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管间质的损伤。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激素,并逐渐调整剂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激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因此在使用激素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2. 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的应用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减轻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剂通常作为辅助药物使用,可以和激素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治疗方法二:生活方式调整除药物治疗外,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也是治疗原发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1. 控制饮食患者应遵循低盐饮食,限制高磷、高钾、高蛋白等食物的摄入。
合理的饮食调整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
2. 规律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肾脏代谢功能,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治疗方法三:中医中药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中医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治疗中。
中医中药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可以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损伤。
常用的中药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的药物,如连翘、金银花、车前子等。
总结原发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治疗方法多样。
药物治疗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控制饮食和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肾功能;此外,中医中药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综合以上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治疗原发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评估、病因分类及治疗原则
临床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评估、病因分类及治疗原则病理生理学和流行病学肾小管间质性疾病作为一种病理过程,特指对肾脏的肾小管和/或间质产生影响的病症。
在致病因素的长期暴露下,其病程可能迁延数月乃至数年,并伴随肾功能的渐进性减退。
在此过程中,肾小球和血管性肾脏病变有可能伴随出现,进而诱发继发性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相较而言,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程较短,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迅速进展,并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某些情况下,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可能进一步演变为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随着病情发展,肾小球和血管结构亦可能受到波及,最终导致整个肾脏出现纤维化及瘢痕形成。
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对于预测疾病进展至 ESKD 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在导致 ESKD 的病例中占比达 10% 至 20%,表明其在肾脏疾病谱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临床表现持续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可导致各种异常。
诊断和评估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诊断通常是排除性的,详尽地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既往史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患者可能因肾脏产生促红素的细胞受损,而表现出肾性贫血的征象,尿液分析结果可能呈阴性,或显示无菌性脓尿、轻微血尿等异常表现,尿蛋白(通常以低分子量蛋白为主,而非白蛋白)排泄量通常低于2 g/24 h。
肾脏超声可显示与慢性肾病一致的肾脏萎缩。
在病因不明确,且活检结果可能对治疗策略的调整产生显著影响时,应考虑进行肾脏活检以明确诊断。
病因分类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常见的病因如下(表 2 ):表2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原因自身免疫性疾病(1)干燥综合征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约在 25% 至 50% 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发生,通常在疾病早期可见。
间质性肾炎可能在肾外表现出现之前就发生。
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尿液浓缩缺陷和肾小管性酸中毒也很常见。
肾小球疾病,如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病变较少见,且出现在疾病过程的后期。
皮质类固醇治疗可能改善疾病的进程。
肾病知识点总结
肾病知识点总结
肾病是指肾脏功能出现异常或受损,通常以肾小球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和肾小管间质疾病(如肾小管酸中毒、间质性肾炎等)为主要类型。
以下是肾病的一些常见知识点总结:
1. 肾脏的功能:肾脏作为人体的排泄器官,主要功能包括排除代谢产物、调节体液平衡、维持酸碱平衡、调节血压、促进红细胞生成等。
2. 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是肾脏的结构单位,包括肾小球滤过膜、肾小球基质和肾小球毛细血管。
肾小球疾病往往以蛋白尿、血尿、水肿等为主要症状,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包括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硬化等。
3. 肾小管间质疾病:肾小管和肾间质是组成肾脏的其他重要组织,肾小管主要负责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肾间质则提供支持和营养。
肾小管间质疾病多表现为尿液改变(如多尿、少尿)、肾小管功能异常(如肾小管酸中毒)等,常见的肾小管间质疾病包括肾小管酸中毒、间质性肾炎等。
4. 肾病的病因:肾病的病因非常多样,包括遗传因素、感染、药物毒性、自身免疫等。
常见的肾病病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 肾病的诊断和治疗: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尿液分析、肾功能指标检测)等。
治疗肾病的方法包括控制病因(如控制血糖、降压等)和改善肾脏功
能(如药物治疗、透析、肾移植等)。
6. 预防肾病:预防肾病的关键是控制病因因素,如正确用药、控制血糖、减少高盐高脂饮食、戒烟限酒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总结仅为肾病的常见知识点,肾病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具体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果有相关疑问或症状,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要重视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早期诊治
述
肾 间质 水肿 、炎性细胞浸 润为主的急性 肾小 管间 质性疾病 ( N I ) 以肾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萎 A TD 和
缩为主的慢性肾小 管间质 性疾病 ( N I ) TD C TD 。N I 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在于 :① N I TD是引起肾衰竭的 主要疾病之一 ,N I TD引起的肾衰竭 占急性肾衰竭 的 1% ,占慢 性肾衰竭的 2 % ;② 国外和我们 的 0 0 研究资料均表 明 ,在原发性或继发 性肾小球疾 病 中 ,肾小管 间质 的病变是决定 肾功能衰退进行 速 度的主 要因素 ;③ N I TD如能 早期 诊断 、及时 治 疗 ,其 功能 多 可获 得 改 善 或稳 定 。 因此 ,重视 NI T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肾脏疾病 的整体防 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维普资讯
新医学 20 0 2年 l 0月第 3 3卷第 l 0期
我们认 为这样的分类 ,无疑有利于 N I TD的诊
断和治疗 ,值得推广应用。 2 3 临床 表 现 . A TD临床 主要表现 为少尿 性或非少尿性急 NI
性 肾衰 竭。肾小管 功能损伤可表现 为范可尼综 合
征 (acn 综合征 ) Fnoi ,患者出现肾性糖尿 、氨基酸 尿 、磷 酸盐尿及近 端肾小管酸 中毒 。实验室检查 发现嗜 酸性粒细胞尿有 助于诊断 ,但 敏感性和特 异性均不高 ;尿蛋 白一般/ - . / ,为/ Y 子 JT 10g d \ J3 \ 蛋 白尿 ;低渗 尿多见 。典 型的药物过 敏性肾小管 间质 性肾炎常有较为特征性的病程 ,在用药 后 1 0 日 ~ 0日出现肾功能不全 ,停药 后肾功能可缓慢 2 恢复 ,而当再次使用致敏药物时 ,可 2日 ~ 3日内
维普资讯
52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预防为主 加强中草药规范管理是关键。一旦确诊, 马上停药。
镇痛药肾病 (analgesic nephropathy)
多发于西方国家,女>男 又长期服镇痛药史,肾损害发生时累积量常已 达到1-3kg 主要表现:少量蛋白尿、轻度镜下血尿、无菌 性白细胞尿、肾小管功能损害及进行性肾小球 功能减退。有高血压、贫血(发生早,与肾功 损害欠平行),B超肾缩小。 病理:肾间质 纤维化,肾小管萎缩。
临床与实验室表现
全身过敏表现:药疹、药物热、外周血嗜酸粒细 胞增多,部分病例有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 尿化验异常:无菌性白细胞尿(常伴白细胞管型, 嗜酸粒细胞尿)、血尿、蛋白尿(小量)
可有贫血
肾功能损害(小球+小管功能损害)
病理表现---AIN的金指标
LM:肾间质水肿、弥漫性淋巴细胞及单 核细胞浸润,及数量不等的嗜酸粒细胞 浸润,可见肉芽肿形成。
治疗
无良好疗法。 预防为主,避免滥用镇痛药 立即停服镇痛药,对症处理。
马兜铃酸肾病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长期间断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的药物
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 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合丸等
隐袭进展 少量蛋白尿、轻度镜下血尿、肾小管功能损害及 进行性肾小球功能减退。有高血压、贫血(发生 早,与肾功损害欠平行),B超双肾缩小。 病理:寡细胞性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 部分可伴发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癌
慢性间质性肾炎
区分
• 夜尿症
• 肾衰竭
• 肾外表现
• 尿浓缩异常
肾血管疾病
肾动脉狭窄
FMD • 发病早 • 肾功能损 害少 • 串珠样改 变 TA • 全身症状 • 多动脉受 累 • 均匀狭窄 ARAS • 动脉硬化危 险因素 • 进行性RF 高血压 • 偏心样改变
肾小管疾病
肾小管结构和(或)功能异常
重吸收功能 浓缩稀释功能
酸化功能
常见疾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肾小管酸中毒(RTA) Fanconi综合征
巴特综合征,等
肾小管酸中毒
机制:
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氢离子转运障碍(泌氢减 少)——I型RTA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CO3-重吸收障碍,体内碱储 备下降——II型RTA 醛固酮对肾小管作用异常——IV治疗
急性间质性肾炎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发病与超敏反应相关、 临床出现急性肾衰竭、病理呈急性肾小管间质 炎症的肾脏疾病。
又称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分类
药物过敏性AIN 感染相关性AIN 特发性AIN
病因
ß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 磺胺 非甾类抗炎药 部分也可因与解热镇痛药合用所致
肾小管、肾间质疾病
肾小管疾病
转运功能
氨基酸 糖 磷 钠 钾
酸钾平衡功能
氢 碳酸氢根
肾小管疾病
转运障碍 尿中排出 增加 •多尿 •电解质紊 乱 •骨代谢异 常
•
肾小管酸中毒 多尿 •脱水 •代谢性酸 中毒 •尿钠排泄 增加
•
间质性肾病
急性间质性肾炎 • 少尿、肾衰竭
• 水肿高血压 • 肾外表现 • 血尿、蛋白尿 • 白细胞尿
慢性间质性肾炎(CIN)
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呈轻度蛋 白尿、肾小管功能损害及慢性肾衰竭,病理表现 为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的肾疾病。 又称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致病因素
西药:如镇痛药、环孢A、顺铂等 中药:如含马兜铃酸成分的关木通、广防 己等 重金属:如铅、镉、锗、锂等 放射线
肾小管酸中毒
类型 I型 远端RTA 机制 远端肾小管上皮细 胞氢离子转运障碍 高氯性代谢性酸中 毒 低钾血症 尿pH>6.0,TA、 NH4+减少 伴低血钙、低血磷 氯化铵负荷试验: 尿pH不能降至 <5.5 NaHCO3、枸橼酸 钾、钙剂及VitD 近端RTA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重吸HCO3-↓ 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低钾血症 尿HCO3-增多 较I型轻 与I型RTA 和II型RTA 碳酸氢盐重吸收试验: 相同 HCO3-排泄分数>15% NaHCO3(6~12g/d) 氯噻嗪类、低钠饮食 II型 III型 混合型RTA 兼有I、II型 特点伴氨产 生↓ IV型 高钾型RTA 醛固酮分泌↓或远端 肾小管对醛固酮反 应减弱 高氯性代谢性酸中 毒 高钾血症 尿pH<5.5,TA、 NH4+减少 部分可有血清醛固 酮水平↓ NaHCO3、降钾、 盐皮质激素
诊断
①近期用药史; ②药物过敏表现:药疹、药物热、外周血嗜酸粒 细胞增多; ③尿检异常,常表现为无菌性白细胞尿,血尿, 蛋白尿较轻; ④肾功能急剧恶化,常呈ARF,常伴肾性糖尿及 低渗透压尿 ①②+③④中任一条即可诊断,即同时具备①② ③或 ①②④或①②③④即可诊断。
治疗
去除过敏原 激素:中等剂量(30-40mg/d) 细胞毒药物 血浆置换 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