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绝句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夏日绝句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夏日绝句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①,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欲魄毅兮为鬼雄。

③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率领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大意】活着当作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当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西楚霸王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逃回江东老家去。

【赏析】诗意明白爽朗,所用的项羽的故事,也是人人所知的熟典。

李清照的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而诗则都是洗净儿女气的慷慨之音,和词风大不相同。

这其实是一首借古讽今、发抒悲愤的怀古诗。

北宋靖康二年(1127),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

以当时的形势而言,金兵是孤军深入,黄河南北的许多州郡有的尚在宋人之手,有的虽已被占,但金兵数量不多,立足未稳;在金兵的进攻下,太行山一带抗金的义军蜂起,威胁着金兵的后方。

如果高宗赵构能蓄志抗金,中原事是大有可为的。

但赵构一开始就没有恢复国土保卫人民的愿望,带着臣僚仓皇南逃,先逃到扬州,后渡江而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在金兵的追袭下,又先后逃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和明州(州治在今浙江宁波),喘息甫定,就在临安定郡。

当时不少主张抵抗的文武官吏都建议不要一味南迁,如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中就有吴伸所上的万言书,劝告赵构不要止如东晋之南据,可以代表当时有识之士的见解。

李清照的这首小诗则是以诗歌形式写出的时事评论。

项羽在垓下一战,为刘邦所败,逃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暂避江东,重振旗鼓,但他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

此事的得失可置之不论,但他的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壮气概是令人感动的。

举出项羽的不肯南渡,正是对怯懦畏缩、只顾逃命茍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讽刺。

小学语文_古诗二首--绝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古诗二首--绝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配图,了解古诗的内容。

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生字。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作诗时的心情。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朗读诗句。

教学难点1.对于诗人心情的领会。

2.根据诗意,展开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杜甫。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杜甫被誉于“诗圣”,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经典古诗----《绝句》。

相机板书课题。

过渡:绝句既是古诗的题目,又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2.向学生介绍“绝句”体裁。

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每首诗有四句,每句五字称“五言绝句”,每句七字称“七言绝句”。

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就是七言绝句。

过渡:那我们就一起走进《绝句》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朗读音频。

要求:认真聆听,注意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齐读。

评价过渡:读的真好!是啊!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首诗是诗人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有感而发写下的。

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起欣赏这大自然的美?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出示诗句,让学生想象画面,边想象边朗读。

2.出示画面,朗读诗句。

3.一个“鸣”字写出了黄鹂快乐地鸣唱,歌声动听。

一个“上”字写出了白鹭飞得高远。

3.学习“鹂”字和“鹭”这两个形声字。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鹂”和“鹭”字形,理解字理,自主识记。

学习“鸣”字,根据字义识记生字。

鸣:鸟兽或昆虫叫。

4.朗读指导:(1)想象两只可爱的黄鹂在翠柳间愉快的鸣叫,边想象边朗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秋思》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秋思》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秋思》课文原文及赏析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绝句,原文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深地表达了诗人在秋天对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洛阳城里见秋风”,诗人以“秋风”为引子,既描绘了季节的变换,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洛阳城,作为唐朝的东都,繁华而热闹,但在这秋风中,诗人却感到无比的寂寞和思乡之情。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表达了诗人想要写信给远方的家人,但心中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

这里的“意万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家人的挂念,更有对自己身处异乡的无奈和惆怅。

第三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矛盾。

他担心信中的言语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害怕匆匆忙忙中会有所遗漏。

最后一句“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信使即将出发,但他却又打开了已经封好的信,想要再次确认自己的心意是否已经充分表达。

这个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挂念和对信件的极度重视。

总的来说,《秋思》这首诗以其深情的表达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异乡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他在表达这种情感时的复杂心理状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这也是为什么这首诗能够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和喜爱的原因。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一年级上册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 )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一年级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鉴赏】《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村居:住在农村。

?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 醉:迷醉,陶醉。

? 散学:放学。

? 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绝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绝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窗含西岭千秋雪,
千年,谓年代久远 古地区名
门泊东吴万里船。
停船靠岸 指即将驶往 东吴的船
诗意:透过窗户看得见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 远景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 近景
含 静态美

由远及近
诗人心情愉悦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背诵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想象古诗画面,抓住重点
字词练习背诵。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的“碧”“红”, 给人呈现出一幅娇艳的画面。那翠绿的莲叶 ,涌到天边,气势宏大;那娇美的荷花,在 骄阳映照下,格外秀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 一行( 白鹭 )上青天。 窗( 含 )西岭( 千秋雪 ), ( 门泊 )东吴万里船。
3.拓展阅读。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
朗读时,把握诗的节奏和重音,读出诗的意 境和作者的感情。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两两相 对,在蓝蓝的天空下,白鹭展翅飞行,黄鹂在绿 柳丛中鸣叫,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 彩明丽、清新动人的春景。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 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
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同学们再见!
1.给下列标红的字注音。
净慈( cí )寺
倒映( yìn )
绝( jué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1作品原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词句注释1、黄鹂:黄莺。

2、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3、窗含。

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4、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这是想象之词。

5、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白话译文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创作背景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

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作品鉴赏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注词释义: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

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mín 山,岷mín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

古诗今译: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

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名句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

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

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

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

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

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词简析

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词简析

编部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词简析绝句▪迟日江山丽唐杜甫迟日江山丽①,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②,沙暖睡鸳鸯③。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春天的太阳。

考证略。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春日的太阳照得江山格外明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湿软,燕子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温暖的沙洲上睡着成对的鸳鸯。

此诗描写了春日江山的美丽景色。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韵律分析:押韵:二四句押韵,末字分别是:香xiāng,鸯yāng,单双韵母押韵,都有相同的韵母ang,而且二字在广州话中韵母也是相同的,所以是押韵。

对仗:一二句对仗:"迟日"对"春风",名词对名词;"江山"对"花草",名词对名词;"丽"对"香",形容词对形容词。

三四句也对仗:"泥"对"沙",名词对名词;"融"对"暖",形容词对形容词;"飞"对"睡",动词对动词;"燕子"对"鸳鸯",名词对名词。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⑴ 其一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⑵,正是河豚欲上时⑶。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一说于江阴)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体裁:诗题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名字:杜甫年代:唐代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原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杜甫因为战乱平定,心情很好,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美景,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赏析三:艺术特色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绝句古诗——精选推荐

绝句古诗——精选推荐

朋友们,提起杜甫的《绝句》,想必⼤家都是⾮常的熟悉的?这⾸诗歌也是⼩编很喜欢的⼀⾸,这⾸绝句⼀句⼀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分⾃然流畅,⼀点⼉也不觉得有雕琢之感。

下⾯⼩编为⼤家分享了关于绝句古诗的相关内容,仅供浏览。

绝句古诗1 李清照《夏⽇绝句》古诗原⽂意思赏析 《夏⽇绝句》作者是宋代⽂学家李清照。

其全诗如下: ⽣当作⼈杰,死亦为⿁雄。

⾄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前⾔】 李清照诗借⽤西楚霸王项⽻失败后不肯苟且偷⽣、乌江⾃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义,表⽰了希望抗战,恢复故⼟的思想感情。

“⽣当作⼈杰,死亦为⿁雄”两句,尤其铿锵有滴。

【译⽂】 ⼈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中的英雄!我⾄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即便是⾃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鉴赏】 李清照这⾸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透⼈胸臆,直指⼈脊⾻。

“⽣当作⼈杰,死亦为⿁雄”这不是⼏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个词的巧妙润⾊;是⼀种精髓的凝练,是⼀种⽓魄的承载,是⼀种所向⽆惧的⼈⽣姿态。

那种凛然风⾻,浩然正⽓,充斥天地之间,直令⿁神徒然变⾊。

“当作”之所“亦为”,⼀个⼥⼦啊!纤弱⽆⾻之⼿,娇柔⽆⼒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凄切⼊⾻,细腻感⼈⽆以复加。

透过她⼀贯的⽂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著称⽂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势之⼤,敢问世间须眉⼏⼈可以匹敌? “⾄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诗⼈追思那个叫项⽻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的精神和⽓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步海阔天空。

仅⼀河之遥,却是⽣死之界,仅⼀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为了⽆愧于英雄名节,⽆愧七尺男⼉之⾝,⽆愧江东⽗⽼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斧神⼯,⾼过天地造化。

⼀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辱不受”的英雄豪⽓,漫染纸⾯,⼒透纸背,令⼈叫绝称奇⽽⽆复任何⾔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夏日绝句》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夏日绝句》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夏日绝句》课文原文及赏析
《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以下是课文原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
这首诗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后,对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全诗短短二十字,却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哲理。

首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她认为人生应该有所作为,活着就要做人间的杰出人物,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这种生死皆豪迈的精神风貌,显示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坚韧意志。

接下来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通过对历史人物项羽的怀念和评价,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立场。

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后,选择了自刎乌江,不愿苟活于世。

李清照对此深感敬仰,认为他的行为体现了英勇无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

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南宋朝廷软弱无能、偏安一隅的不满和批判。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历史反思的深度。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启发他们对人生价值和历史责任的思考。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古诗学习:绝句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古诗学习:绝句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古诗学习:绝句知识点导读:《绝句》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绝句知识点,快来看看吧~**【原文】**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三篇《春风》《山雨》《绝句》有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三篇《春风》《山雨》《绝句》有答案解析

3.春风(清)袁枚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学一学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冬春交替的场景,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热闹起来。

你看,千山的雪随着春风的到来融化了,雪水潺潺而下,鲜艳的花儿随着春风的到来而争奇斗艳。

春风给人间带来了繁华热闹,它不是贵客又是什么呢?诗人把自己对春的喜爱之情全融人了字里行间。

记一记【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也是一位颇有贤名的县令,百姓皆称他为“大好官”。

他的文笔又与纪昀(纪晓岚)齐名,当时人称“南袁北纪”。

【繁华】热闹、兴旺。

【归】返回。

诗中指春风吹过之后。

【万国花】万国:世界各国,诗中借万国指春天所有的花。

读一读春风就像尊贵的客人一般,所到之处立刻变得热闹,兴旺起来。

春风吹来了,融化了千山的积雪;春风吹过,处处留下了花儿的芳香。

练一练1.“贵客”指的是,诗人把,比作了,写出了对的期盼。

2.为什么说“春风如贵客”?用“——”画出相应的理由。

3.“繁”部首是,在字典中有四种意思:(1)多;多种的;(2)茂盛;兴旺;(3)繁殖;(4)复杂。

在诗中应选第种意思。

4.读三、四两句,感受春风的魅力。

(1)千山的积雪哪儿去了?。

(2)春风好似一把巨大的扫帚,所过之处,千山的积雪便消失(融化)了,雪水地,春风扫去了严寒,扫去了冬天,如同一般。

(3)春风吹过之处,各种花儿竞相开放,散发着,五彩缤纷,装扮着春天。

春风留下了春天,如同一般。

0”5.春天来了,还会带来哪些繁华呢?请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

(4)由此可见,就是贵客,它一到便。

6.用彩笔让千山的雪随着春风的到来消失吧,让鲜艳的花儿随着春风的回来而争奇斗艳吧!一边在插图上画,一边念三、四句,感受春风带来的热闹与兴盛吧!7.三、四两句写得十分工整,你看:“来”对“ ”,“扫”对“”,“千山雪”对“ ”。

这在古诗中叫“对仗”。

8.古诗中有许多描写春风的句子,用“——”将相应的诗句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春风的无限魅力。

(1)野火烧不尽明月何时照我还(2)不知细叶谁裁出新开一夜风(3)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4)万树江边杏春风吹又生4.山雨(元)楔逊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迟日江山丽)》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考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迟日江山丽)》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考点
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
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
艺 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 术 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 特 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 色 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
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
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
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诗人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
言 ·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
赏 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暖睡鸳鸯。
唐代 杜甫
诗人 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 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 译文 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


这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广德二年
背 (764)暮春,时杜甫在四川草堂。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赏析《古诗词三首》包括了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及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

以下是这三首诗的原文及赏析:1. 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原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迟日江山丽",展现了春日阳光明媚,江山秀丽的景象;"春风花草香",通过嗅觉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花草的香气扑鼻而来。

"泥融飞燕子",生动地描绘了燕子在温暖的泥土上飞翔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生机;"沙暖睡鸳鸯",则以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睡的形象,展现了春天的宁静和和谐。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六月的早晨,从净慈寺出发送别朋友林子方时所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先点出了西湖六月的独特风光,不同于四季的变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西湖六月的荷叶和荷花的美景。

荷叶碧绿一片,似乎与天空相连,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独特的红色,美不胜收。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六月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深深眷恋。

3. 袁枚的《所见》: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田野中骑着黄牛唱歌的情景。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两句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牧童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形象,他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两句诗描绘了牧童突然停止唱歌,想要捕捉鸣蝉的场景,展现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活泼可爱的一面。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中古诗词复习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中古诗词复习

三年级下册期中古诗词复习(1—4单元)新学知识点1.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理解:《绝句》: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鸳鸯也享受着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惠崇春江晚景》:竹林外三两枝桃花初放,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

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衢道中》:梅子成熟的五月,天气晴朗,碧空如洗。

沿着清亮的小溪坐船至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

绿阴掩映,连空气也格外清爽,在幽静的林中,偶尔传来黄鹂的叫声,声色相和,好美!2.《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描写的是春节。

写了农历正月初一这天人们放爆竹、饮屠苏酒、挂桃符的节日情景。

《清明》描写的是清明节。

写了这天细雨纷纷,行人感伤极深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是重阳节。

写了游子在异乡思念亲人,遥想兄弟登高、插戴茱萸的情景。

3.《惠崇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抓住景物布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春天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在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刚刚(绽放)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在水中(游戏)。

河滩上已经满是(萎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这真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水乡早春)图。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两句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后两句诗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想到了什么?这两句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独”字、两个“异”字和“倍”字用得好。

“独”字表现了诗人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孤独心情。

两个“异”字突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感,表达了诗人在他乡思念家乡及亲人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
唐代: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
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
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横道中心小学语文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