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绝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2)疑:好像。(3)举头:抬头。【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2.闻:听。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鉴赏】《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⑴村居:住在农村。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⑶醉:迷醉,陶醉。⑷散学:放学。⑸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小学语文-小升初古诗鉴赏——绝句
小学语文-小升初古诗鉴赏——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夏日绝句》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赏析——夏日绝句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赏析——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小学语文_古诗二首--绝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配图,了解古诗的内容。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生字。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作诗时的心情。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朗读诗句。
教学难点
1.对于诗人心情的领会。
2.根据诗意,展开想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杜甫。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杜甫被誉于“诗圣”,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经典古诗----《绝句》。
相机板书课题。
过渡:绝句既是古诗的题目,又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2.向学生介绍“绝句”体裁。
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首诗有四句,每句五字称“五言绝句”,每句七字称“七言绝句”。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就是七言绝句。
过渡:那我们就一起走进《绝句》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音频。要求:认真聆听,注意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齐读。
评价过渡:读的真好!是啊!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首诗是诗人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有感而发写下的。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起欣赏这大自然的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出示诗句,让学生想象画面,边想象边朗读。
小学语文古诗词《绝句》试讲稿
小学语文古诗词《绝句》试讲稿
试讲要求:1、会认鸳鸯;会读燕、融、鸳鸯;2、读出感情,读出节奏和韵味;3、配合适当的板书;4、试讲10分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6号考生,今天我要试讲的题目是《绝句》,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诗人来赞美春天,谁能来分享你积累的诗句?请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有嘛?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的积累都非常丰富,让我们走进古诗,从朗朗上口的诗句中感受春天的美吧!
老师先给大家进进行范读,同学们听的时候注意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可以用笔尝试划分节奏。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同学们,老师把这节课需要会认识的字词放到了大屏幕上,你们来看,这几个字词要怎么读呢?请同学们来拼读,yan燕、rong融、yuan鸳、yang 鸯。读得很好。
同学们,字词关我们已经闯过了,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两遍,做到字音准确,语句通顺。谁认为自己读得很好了,来为我们读一读吧。请你,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要是能注意停顿和节奏就更好啦。前两句是二二一,后两句是二一二,你能再读一遍吗?这次读出韵味啦。我们给他鼓鼓掌吧!
现在我们一起齐读一遍,大家还记不记得,怎样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对,拍手读是很好的方式,让我们一起拍着手有节奏地朗读吧!
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想必同学们已经对这首诗有所了解了,既然是写春天,作者写到了什么景物?通过怎样的描写突出春的美感呢?现在请大家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读完之后小组内交流,三分钟的时间开始吧。同学们,诗句中的这一切全沐浴在照暖的阳光下,有什么感受?和谐、优美、暖洋洋的、美好的……是呀,这是多么美妙的春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一年级上册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 )疑:好像。(3)举头:抬头。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
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一年级下册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2.闻:听。【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鉴赏】《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
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
却又耐人寻味。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 村居:住在农村。 ?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 醉:迷醉,陶醉。 ? 散学:放学。 ? 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古诗《绝句》的赏析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古诗《绝句》的赏析
一、赏析古诗《绝句》的背景介绍
古诗《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四行诗。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广泛涉及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哲理等各个领域,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影响。
《绝句》这首古诗是杜甫在晚年所作,描写了他旅居巴陵时的思乡之情。巴陵
是杜甫流亡之地,并非他的家乡,因此他在这里常感到寂寞和思乡之情。这首诗也是杜甫对流亡生活的沉痛抒发,表达了他对久别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诗句赏析与解读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都倾诉了杜甫的衷情,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孤独、思念乡土
和亲人的内心感受。
诗的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描绘了杜甫身旁的景象。黄鹂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们鸣叫的声音悦耳动听。翠柳则是秀丽的景物,两者形成了对比。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表达了杜甫对家乡自然景色的思念。
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了杜甫身边的另一幅景象。白鹭是一种高贵的
鸟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白鹭穿越蓝天,展翅飞翔,给人以宁静和自由的感觉。这句诗通过对白鹭的描写,表达了杜甫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通过描写窗外的雪景,表达了杜甫对寒冷季节的感受。西岭是指四川境内的山脉,雪又是冬季的象征。杜甫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寒冷的感受和对家乡四季变化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繁忙景象。吴地指的是江南地区,这里既是商业中心,也是文化繁荣之地。门泊东吴万里船意味着远离家乡,远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1
本课的优点
课堂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学生认识了九个生字,并且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诗句的含义,非常直观、形象,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明白诗句意思;教学过程中,读的较为充分(学生的自读,纠正发音;老师范读;学生打节拍地读;理解诗句后的熟读;感悟诗境后的美读。
本课的不足
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致不高,一堂课下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局限于几位;对于学生的评价太过单调,没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到位,学生只是读出了诗的节奏,而没有做到有感情地读古诗;感悟诗境时,引导的过于简单,原本设计的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几种“事物”,进一步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来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丰富色彩,进而感受春景的魅力之处”,由于紧张的缘故,也疏忽了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感悟不深刻,没有感受到如此美丽的春景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勃勃生机。
虽然课堂留下了遗憾,但是“我参与,我幸福”。经历了,就是一种幸福,就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感谢评委老师给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让我的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进步,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做一个更为合格的引导者!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2
语文教学中的写景诗可谓比比皆是。诗人多通过景物描写,展现美好风光,或借景生情,或情蕴景中因亲临其境,故诗人之情能自心而发,深得景中之妙处。而作为读者的学生则置身其外,由于年代久远所造成的距离,以及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局限,很难引发共鸣。悟性不够,生活经验不能迁移,联想不及的小读者们,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领其皮毛,真是浪费了一首首好诗文,很是可惜。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体裁:诗
题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
名字:杜甫
年代:唐代
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原文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杜甫因为战乱平定,心情很好,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美景,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赏析三:艺术特色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_小学古诗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_小学古诗赏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诗词作品,这些诗词是进行新的诗词赏析的基础。原有的归纳积累的知识是打开新的赏析大门的钥匙。因此,小学生一定要注重平时知识的归纳和积累。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古诗词1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今译】
李白坐船正准备出行,忽然听到岸上的以脚踏为节拍的唱歌声。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名句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作于诗人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句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注词释义】
汪伦: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不及:比不上。
小学语文古诗词2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古诗今译】
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闲静的朋友敬亭山。
【名句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绝句》课件PPT
古诗二首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后人称为 “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 “李杜”。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绝 句
绝 句 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你觉得美吗?
绝 句
绝 句
说说你的体会
黄翠白青:
千秋雪:
万里船:
描绘出了明丽的色彩
表现出时空的永恒。
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
绝 句
窗含西岭 ,门泊东吴 。
千秋雪
万里船
绝 句
窗( )( )岭( )( )柳( )( )
1、读准字音,尤其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2、想想诗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自读要求: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想象着在你的眼前就有这样的一群鹭鸶在自由地生活,看看你能想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朗读要求:
绝 句
lù hán lǐng bó wú鹭 含 岭 泊 吴
Biblioteka Baidu
绝 句
自由读古诗
绝 句 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鹭
部编版小学语文《夏日绝句》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夏日绝句》课文原文及赏析
《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以下是课文原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
这首诗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后,对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全诗短短二十字,却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哲理。
首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认为人生应该有所作为,活着就要做人间的杰出人物,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这种生死皆豪迈的精神风貌,显示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坚韧意志。
接下来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通过对历史人物项羽的怀念和评价,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立场。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后,选择了自刎乌江,不愿苟活于世。李清照对此深感敬仰,认为他的行为体现了英勇无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南宋朝廷软弱无能、偏安一隅的不满和批判。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历史反思的深度。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启发他们对人生价值和历史责任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
唐代: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
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
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横道中心小学语文组